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为适应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而编写的。
该教材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基本理念,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基本的数概念,如:认识0-20的数,掌握1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掌握加减法的初步概念。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初步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的认识、加减法、10以内数的认识、0的认识、大于小于符号的认识、钟表的认识、物体的分类、画图形、拼图形、认位置等。
各章节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以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教材提倡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教材特点与优点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与优点:1.内容丰富,结构合理。
教材内容涵盖了小学一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2.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插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知识更新及时,反映时代特点。
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与当前社会、科技发展紧密相关,具有时代感。
六、教材不足与改进建议当然,本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1.个别知识点存在难度较大或过于抽象的情况,可能需要教师进行适当调整或补充相关内容。
2.部分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的素材不够丰富多样,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建议进一步增加活动素材的多样性。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2024)上册教材简析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本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分类概念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安排了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分类教学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以及不同的分法。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法适当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比较熟练地掌握加、减的计算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实验教材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仍是把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从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开始,把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把有关的加、减法算式对照排列,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逐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逐步会利用联想算出加、减法式题的得数。教材最初出现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算式,逐步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的或两个减法的),再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的和两个减法的),使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到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学生就能把这种规律性的联系运用于学习新知识中,实现学习的迁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是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材。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内容涵盖了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排序、数的组成与拆分、简单的加减法等基础数学知识。
二、教材结构该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知识点和相关练习。
具体结构如下:1. 数的认识与数的比较:通过认识数字0-5,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
2. 数的排序:学习数字的排序和整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 数的组成与拆分:学习数字的组成与拆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 简单的加法:学习简单的加法概念和运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5. 简单的减法:学习简单的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6. 综合练习: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特点1. 清晰的知识结构:教材按照递进的方式组织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
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
2.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强调实际应用:教材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4. 强调思维培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建议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掌握。
2.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数学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反复训练,确保学生掌握牢固。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完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
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
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
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
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编排特点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
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
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版本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册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教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材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分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析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学上都有所准备。
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生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情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况2.在数的计算中~大部分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分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析 3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剖析全册教授教养内容:责任教导课程尺度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剖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熟悉和加减法.11-----20的熟悉.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温习和二个数学运动:数学乐土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授教养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常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进修认数和盘算的基本,同时它又是多位数盘算的基本.是以,一位数的加法和响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学生毕生进修与成长必备的基本常识和根本技巧,必须让学生切实控制.本册教材是责任教导的试验教材,是在新课程尺度的指点下进行的试验教材,本册教材主如果经由过程各类各样的运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不雅察才能.思维才能.口头表达才能.进修习惯.合作与交换的才能等方面的造就,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重的进修兴致,同时勉励学生用本身爱好的方法去进修本身有效的常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惟品格教导,初步懂得必定的进修办法.思虑方法.全册教授教养目的:1.闇练地数出数目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控制数的次序和大小,控制10以内各数的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寄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闇练地盘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寄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略的现实问题.4.熟悉符号“=”“<”“>”,会应用这些符号暗示数的大小.5.直不雅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懂得分类的办法,会进行简略的分类.7.初步懂得钟表,会熟悉整时和半时.8.领会进修数学的乐趣,进步进修数学的兴致,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9.卖力功课.书写整洁的优越习惯.10.经由过程实践运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涯的亲密接洽.全册重.难点:教授教养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全册课时安插:共计约61课1.数一数………………………………………………约1课时2.比一比………………………………………………约2课时3.1—5的熟悉和加减法………………………………约10课时4.熟悉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5.分类…………………………………………………约2课时6.6—10的熟悉和加减法……………………………约21课时7.11—20各数的熟悉…………………………………约4课时8.熟悉钟表……………………………………………约2课时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10.总温习…………………………………………约4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教材分析数学游戏【教材解读】本单元是新教科书的起始单元,也是儿童进入小学后学习的第一个单元。
教科书一开始就设计了数学活动,意图先让学生在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后再进入数学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幼小衔接,平稳过渡,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教科书在本单元安排了“在校园里找一找”“在操场上玩一玩”“在教室里认一认”和“在教室里玩一玩”四个游戏活动,以及“学习准备”,每个游戏活动都通过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目标。
如“在校园里找一找”要引导学生数校园内物体的数量,用基数和序数表达,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校园,为后面的校园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为即将到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熟悉的游戏活动中有序观察、游戏运动,唤醒幼儿园的已学知识,初步感悟和体验数量及多少,学习前、后、左、右,巩固数数的方法,学会比高矮和比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一一对应思想、分类思想等,让学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幼儿园和实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数数,会数简单的物体个数,会比较数量较少的物体的多少,会比较具体物体的高矮、大小,也知道简单的方位,如前、后、左、右,所以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都是回顾学生在幼儿园中就已经感悟过的内容。
但是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要求和学习方式有很大区别,幼儿园以学生在游戏中的自主体验为主,学生参与活动比较“自由”,学生的发展不一,而小学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在时间还是活动规范方面都比幼儿园要严格一些。
所以教学的难点是如何组织学生按照要求有序开展活动,并引导学生清晰地运用数量及其他简单的数学知识来表达。
【教学策略】1.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活动组织较难,进行教室外的游戏活动时可以请其他老师协作。
2.活动时,进度放慢一点,提要求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一个教学环节到位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比一比”介绍
1.数量的比较:比多少(只比同样多,多些或少些,不比多多少。)
2.长度的比较:比长短、比高矮(都属比长度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 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 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 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 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 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 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 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 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重点: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难点:1-5的写法。 方法:可把写数分散在认数的每节课中(数的认识会用一段时间教学),每节课利 用十分钟练习写数,这样就分散了教学难点。
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区分和使用“>“和” <“。 方法:采用儿歌的形式开口向左是大于,开口向右是小于。开口 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新人教版一上数学左右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一上数学左右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是教育部统编的数学教材之一,而新人教版一上数学教材则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中要学习的内容。
本文将对新人教版一上数学左右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教材整体架构新人教版一上数学共分为十二个章节,分别是:数目0、数的认识1-5、个位上的加减法、十位上的加减法、测量长度、时间、空间形体、货币、图形识别、简单的二维图形和简单的一维图形。
整个教材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每个章节都是学生学习之前的基础以及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知识点。
同时,每个章节都有大量的习题,使学生可以进行大量的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教材设计特点1.强调实践性新人教版一上数学教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中大量的习题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设计,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例如,在章节“测量长度”中,学生不仅学习了长度的概念,还进行了大量的测量练习,通过实际测量来巩固自己对长度的认识。
2.强调启发性新人教版一上数学教材还注重启发性,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例如,在章节“货币”中,学生学习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并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其中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商业问题,该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货币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的商业知识。
三、课文特点1.语言简单易懂新人教版一上数学教材中的课文通俗易懂,通常只有2-3个段落,并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数的认识1”这一章节中,教材用简单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0”这个数字的概念,让学生可以轻松掌握。
2.以情境为背景新人教版一上数学教材中的课文大部分都是以情境为背景进行讲解,学生可以通过情境融入到课文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个位上的加减法”这一章节中,教材采用了“果冻屋”的情境为背景进行讲解,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四、习题特点1.分级分类新人教版一上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分级分类,从浅入深,逐步深入,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级别的练习,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匡郞小学李锦春这册教材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由于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校园,因此教师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既要了解教材还了解学生的认知基本情况及差异,注意养成教育。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
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1单元准备课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数一数”,另一部分是“比多少”。
第1课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教材安排了一幅新学期开学图,通过此图,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教材第4、5页还将“美丽的校园”中的人或物抽取出来放在集合圈中,并在集合圈旁标上相应的1~10各数。
通过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帮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化的过程,又将数数与认数有机地结合在-起。
教材第6页从“小猪帮助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首先利用情节中的素材——小兔与砖,小猪与木头进行比较,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同样多”与“不同样多”,再认识“不同样多”中“多”和“少”的含义。
在学生直接经验的作用下感受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一一对应法。
借助图中丰富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二、知识结构第2单元位置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上、下、前、后、左、右。
对于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学生对“上、下”“前、后”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所以我们先认识,教材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要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空间,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择两种交通工具进行描述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上、下、前、后”。
二、知识结构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先教学1~5各数的认识,分别从基数、数的顺序、书写、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再进行1~5的加减的教学,最后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最新人教版教材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课本word版(含教材分析)上传版
版本: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内容从第7页开始,前6页是教材分析139页以后是我自编的教材分析,仅供大家参考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
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三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
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某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建议和措施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及反思(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及反思(全册)本文旨在对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进行解析和反思,共计800字以上。
教材解析单元一:认识1本单元主要围绕认识数字1展开,通过各种具体的图形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的概念。
教材内容结构清晰,给予了学生足够的练和巩固的机会。
单元二:认识2本单元重点教授数字2,通过图形和实物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字2的特点和用法。
教材设计简洁明了,融入了一些趣味的游戏和活动,增加了研究的趣味性。
单元三:认识3本单元主要介绍数字3,教材以生活场景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字3的出现。
教材内容贴合学生的实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字3的理解和应用。
单元四:认识4本单元围绕数字4展开,通过幼儿园、家庭等真实场景,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字4的存在。
教材设计简单实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字4的含义和用法。
单元五:认识5本单元深入讲解数字5,通过图形、游戏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5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教材设计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单元六:认识0本单元重点介绍数字0,通过图形和实物的对比,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字0的准确认识。
教材设计巧妙,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0的含义。
教材反思整体来说,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
教材设计灵活多样,融入了趣味性的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然而,有时候教材中的练题数量较少,可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延伸。
另外,教材中的一些示例和实例可能需要更多的生动形象的图片或实际物品来辅助说明,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知识点。
总体而言,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是一本优秀的教材,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以更好地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以上为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及反思,共计800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一、教材整体结构。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等内容。
二、各单元重点。
1. “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数数的方法和乐趣,建立数的概念。
2. “比一比”:通过比较长短、高矮、粗细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数字 1-5,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4. “认识图形(一)”: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进一步认识数字 6-10,掌握相应的加减法运算。
6. “11-20 各数的认识”:了解数位概念,认识十位和个位。
7. “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和半时。
8.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习加法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建议。
1. 注重直观教学,利用实物、图片、教具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多让学生进行操作和实践活动,如摆一摆、数一数、画一画等。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四、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数数,认识 1-20 以内的数字。
2. 掌握 2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初步认识常见的图形和钟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及单元教材分析分析
10的 加减法 8、9的 加减法 6、7的 加减法
5以内数的 加减法(一) 5以内数 的加法
5以内数 的减法
数 的 运 算
14,15 减几
16,17,18减几
研修感悟
践行有效教研,在学习中 丰富自己。在研修中提升自己。
基础概念、技能、符号 感,初步的数感;进位加 法口算(凑十法,第一次 出现单位名称)
重 难 点 分 析
四、全册教学知识树
四、11~20 的认识 一、5以内数 的加减法 二、6~10 的加减法 四、11~20不 进位加法和 不退位减法
二、6~10的认识
一、0的认识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五、20以内的 进位加法 六、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10
以 内 各 数 的 认 识
准备课
上学了比一比 例511 ~ 20各数的认识
认数的基础上 读写结合 画一画
读数、写数
比一比
认识个位和 十位
11——20
摆一摆
数数
10加几和相应 的减法
数一数
各 数 的 认 识
10几 加几
数的运算知识树
连加、 连减
11~20不进位加 法和不退位减法 加、减混 合运算 9加几 11减几 10以内数 的加减法 (二) 20以内的 进位加法 12,13 减几 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8加几 7,6 加几
1.分类 2.找规律
数学思想与 方法 数与代数
结 构 安 排
解决问题
用数学
三.各体系重难点分析
感知由简单图形 到复杂图形的复 合过程
分类标准的 多样性
学会解读情 景,找出有 用信息知道 应用题的条 件和问题初 步完成加减 含义 与实际生活 链接(抽象 与物化)掌 握加减问题 的‘‘一图 四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上全册教学分析
人教2021版数学第一册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化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九个单元:打算课、位置、10以内数的相识和加减法、相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相识、相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及理论主题活动。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学问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根底,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根底。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及开展必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必需让学生实在驾驭。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化的试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展的试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展数感及视察实力、思维实力、口头表达实力、学习习惯、合作及沟通的实力等方面的培育,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学习爱好,同时激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学问,对学生进展有效地思想品德教化,初步理解肯定的学习方法、思索方式。
全册教学目的:〔1〕使学生可以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驾驭数的依次和大小,驾驭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相识符号“=〞“>〞“<〞,会运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相识钟表,会相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9〕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及理论活动体验数学及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
全册教学重点:10以内的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由于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校园,因此教师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既要了解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本情况及差异,注意养成教育.下面就这册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做一简要介绍.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如前所述,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这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相比较,其主要变化是:(1)充实“认识图形”的内容.在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安排了直观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从观察、操作认识立体图形入手,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认识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关系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增加了“认识钟表”,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分类概念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安排了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分类教学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以及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体会、理解对同样的物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例如,第46页的“生活中的数”,展示了儿童生活中经常碰到有关数的表述,这是学生已有的经验,由于溶入了数学的含义,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而且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第6~7页、第14~15页、第96~97页、第114~116页等用蝴蝶页展示了:小猪帮小兔盖房、野生动物园、学校运动会、我们的校园等等,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些有趣、美丽的图画中包含有许多奇妙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教材还新编了具有亲切感的“编者的话”,设计了新颖的“目录”,努力使学生感到教材是为他们编写的,让孩子们喜欢教科书.(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教材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重视了这一点,为教师结合教学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钻研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符合儿童特点的素材.精心设计了:美丽的校园、金色的秋天、美丽的小湖、和平广场、做值日、过马路等情境,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和平、保护环境、尊老爱幼、珍惜时间、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教育.例如“美丽的校园”展示的是我国富裕的乡镇中心小学,在学校里学生们努力学习、热爱科学、尊重师长、互相帮助.教材整体体现了丰富多彩、努力向上的学校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态度.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实验教材仍然按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的原则编排,把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采用把10以内的数与加减法分为两段进行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先整体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通过加、减法加深理解1~5各数的关系;然后认识0,出现有关0的加、减法.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分为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三段教学.这样的安排便于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数与加减计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法适当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比较熟练地掌握加、减的计算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实验教材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仍是把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从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开始,把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把有关的加、减法算式对照排列,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逐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逐步会利用联想算出加、减法式题的得数.教材最初出现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算式,逐步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的或两个减法的),再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的和两个减法的),使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到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学生就能把这种规律性的联系运用于学习新知识中,实现学习的迁移.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本册教材根据当前入学儿童已有的基础知识,在10以内数的认识方面减少了课时,将一个一个地认识数改为较为集中地认数.先集中认识1~5各数,然后认识0;6~10的认识分为6、7的认识、8、9的认识、10的认识三段进行.但是,实验教材仍然重视学生数概念的建立.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教材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1~5各数的认识,教材先体现如何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接着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数含义.又如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了小猴吃水果的情景图,可以提出各种水果知多少的问题,再通过排一排、比一比,抽象出两个数的比较,认识比较的数学符号.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学生用数来表达、交流生活中的有关内容(“生活中的数”)等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教学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教材的编排仍然采用现行教材的基本结构,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仍然采用先出9加几,然后出8、7、6加几……的编排方式,以便突出“凑十”的计算规律,使学生能够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本册教材从加减法含义的教学开始就引进了多种算法的思想,并在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努力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具体措施是:(1)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注意提示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2)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为例,教材的编排注意了:(1)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学校运动会上的计算问题).(2)提示教师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只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不急于评价).(3)提供“凑十”的简洁算法,但不要求学生准确地说明算理(不再出“想:……”).(4)鼓励学生因题而异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学9+5的例题).(5)展示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教学8+9的例题).6.直观认识立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和形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图形与空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数和形不是各自孤立的,它们是紧密联系着的.人们接触客观事物,往往同时接触到数和形.实验教材从这一册起,仍采取数和形的认识齐头并进的原则编排,加强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本册教材在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安排“认识物体”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自己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直观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感受这些图形的一些简单特征.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的目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因此,在这里教材注意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大量、丰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教材特别注意设计那些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如滚一滚、搭高楼、找一找周围环境中的图形等,让学生感受并直观地了解图形的一些特点;教材还通过用一些常见立体图形的,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体验到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图形,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为此,本册教材注意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题目,试图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设计,首先,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与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生动有趣的资源.例如,设计了学校运动会、课外活动、秋游等活动中碰到的数学问题.其次,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例题或练习题插图一般展示了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题目中往往只明显出现一个条件和问题,另一个条件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是如何解决的.第三,创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情境表现了不同的学生想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的情景图中蕴涵有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第108页例4),等等.另外,教材还注意安排了少量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第31、69、77),使学生初步体会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以寻求多个解答的方法和答案,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的意识.8.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从儿童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儿童是通过活动在其心理结构和周围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构建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这册教材分别在第六单元和第九单元之后安排了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由于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小学低年级的实践活动宜采用模拟现实活动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因此,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提供丰富的实际情景.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投掷、跳绳、赛跑、踢球、出板报等等.这样,既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也有利于逐渐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这些专门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包含着一些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其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为此,教材的设计一方面要反映《标准》的理念,另一方面注意为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尽可能提供方便.这主要表现在:(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提示教师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2)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许多例题插图中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多个信息,供教师选择使用,或进行创造性地发挥.例如,小猪帮小兔盖房的插图包含了学习“比多少”的多方面的信息,教材提出“还可以比什么?”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通过丰富的变式,使学生加深对“同样多”、“多”、“少”的理解.(3)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例如,小猪帮小兔盖房、野生动物园、小猴吃水果、叠纸鹤、看谁拿得对、喂小鸡、快乐的周末、郊游、堆雪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