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植物抗逆性研究的新方法与应用案例

植物抗逆性研究的新方法与应用案例

植物抗逆性研究的新方法与应用案例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它们不仅提供人类所需的食物、纤维和药物,还能够改善环境和气候。

然而,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帮助植物更好地适应各种逆境,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关植物抗逆性研究的新方法和应用案例。

一、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研究植物抗逆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研究植物的基因表达和功能,可以揭示植物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并提高其抗逆性。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将抗逆基因导入植物中,从而使其对干旱、盐碱等逆境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此外,利用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高通量技术,可以全面分析植物在逆境条件下基因的表达和代谢的变化,从而深入了解植物的应激反应机制。

二、激素调控方法激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也能够参与植物的抗逆性调控。

目前,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调节植物的内源激素含量和信号传导途径,可以显著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

例如,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在干旱胁迫下的积累,能够促进植物的闭气孔、减少水分蒸腾,增加植物的抗旱性。

此外,利用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调控,还可以增加植物对盐碱、低温等逆境的耐受性。

三、遗传改良方法遗传改良是提高植物抗逆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人工选育和遗传改造,科学家们培育出了许多对逆境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植物品种。

例如,抗病虫害和耐盐碱性强的水稻、抗旱性强的玉米等,都是通过选择和杂交育种等方法培育而成的。

近年来,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能够精确改变植物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点,从而培育出更加耐逆的植物品种。

四、生理与生化方法生理与生化方法是研究植物抗逆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研究植物的生理和生化参数,可以了解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状态和适应机制。

例如,测定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等参数,可以评估植物的抗旱和耐盐能力。

此外,通过测定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等,可以研究植物的抗氧化适应机制。

生物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应用植物生物学是研究植物生活过程的科学,而植物抗逆性研究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领域。

植物在环境中面对各种逆境时,能够通过一系列的适应和调节机制来应对,保证其正常生长和生存。

近年来,生物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遗传学研究生物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遗传学方面。

通过遗传学研究,可以揭示植物抗逆性的遗传基础并挖掘相关的基因资源。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不同的遗传材料,包括野生种、近缘种、突变体等,通过亲本杂交和后代的分析,筛选出抗逆性相关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例如,通过遗传定位与克隆,可以鉴定出参与植物耐盐机制的关键基因,从而为培育抗盐性植物提供遗传资源。

遗传学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植物抗逆性的分子机制,还为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生理学研究生物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应用还体现在生理学方面。

生理学研究可以揭示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变化过程。

通过对植物在不同逆境胁迫下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了解植物对逆境的响应机制和适应策略。

同时,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植物生理学实验,验证外源物质在增强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

例如,一些植物生理学研究证实,外源植酸和茉莉酸等物质可以促进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反应,从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生理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究植物抗逆性的机制,还为植物抗逆性调控和增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也是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分析植物在逆境胁迫下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变化,可以揭示植物在分子水平上的抗逆性机制。

例如,通过研究植物转录因子家族及其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变化,可以揭示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抗逆性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分子生物学研究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关键基因进行功能验证,从而进一步验证和加深对植物抗逆性机制的认识。

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植物作为生物界中的一类生物体,同样面临着各种环境压力和逆境条件。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并保证自身生长和繁殖的正常进行,植物进化出了一系列的抗逆性机制。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于植物抗逆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以植物逆境响应的分子机制、次级信号传导途径以及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逆境响应的分子机制对于植物来说,逆境的发生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改变,激活一些特定的逆境响应基因。

这些逆境响应基因的调控网络是植物抗逆性的核心。

经过近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关键的抗逆性基因,如DREB、MYB、NAC和WRKY等。

这些基因能够调控植物的各种逆境响应,包括抗寒、耐旱、耐盐等。

此外,植物还通过调节激素合成和信号转导通路来适应逆境。

植物激素如乙烯、脱落酸、脱落酸等在逆境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次级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在植物抗逆性的调控过程中,次级信号传导途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植物细胞的膜蛋白和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次级信号传导途径能够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应答反应。

其中,Ca2+、ROS、激素和脱落酸等次级信号分子被广泛研究并证实在植物抗逆性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此外,磷脂信号途径、MAPK信号途径和激酶信号途径等也被认为是调节植物抗逆性的关键因素。

三、基因工程育种的发展近年来,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植物抗逆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向植物中引入一些外源性基因,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比如,通过转导逆境响应基因DREB1A,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的抗寒性。

此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科学家们还可以精确地修饰植物基因组,以产生更加抗逆性的新品种。

结论总的来说,植物抗逆性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深入了解植物抗逆性的分子机制、次级信号传导途径以及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逆境响应的机理,为培育抗逆性好的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分子生物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应用植物在面对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和逆境条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称为植物的抗逆性。

植物的抗逆性是由一系列的表型和生理响应所调控的,而分子生物学则为我们研究这些调控机制提供了关键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分子生物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1. 基因表达谱分析基因表达谱分析是研究植物在逆境条件下响应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测定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转录组变化,可以揭示出逆境应答信号通路的激活和抑制机制。

例如,在逆境条件下,植物会激活一系列的逆境反应基因,如编码抗氧化酶和其他逆境蛋白的基因。

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这些基因的调控网络和功能。

2. 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在逆境条件下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变化。

通过质谱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鉴定出植物中大量逆境蛋白,如抗氧化酶、抗逆酶和膜转运蛋白等。

这些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变化可以为我们理解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应答机制和信号传递提供重要线索。

3. 信号转导途径研究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信号转导途径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植物在面对逆境条件时,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递和响应来实现适应和生存。

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了一些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如激素信号转导途径、MAPK信号转导途径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途径的调控机制,可以为我们设计和培育抗逆性植物提供重要的基础。

4.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引入特定的抗逆基因,例如抗氧化酶基因和腺苷酸激酶基因,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基因敲除和基因静默等技术手段研究植物的基因功能和调控网络。

总结起来,分子生物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蛋白质组学研究、信号转导途径研究以及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等手段,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应答机制和调控网络。

植物抗逆机制的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机制的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机制的研究进展植物是生物界中最为庞大和多样化的一类生物。

它们生存在各种环境条件中,包括气候干旱和水涝、气温高低、土壤贫瘠和盐碱等各种极端环境。

然而,即便在这些不那么理想的生长环境中,植物也能生长繁衍。

这是因为植物拥有一系列抗逆机制,能够调节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以适应外界的不利环境因素。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这些进化出来的机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植物在干旱、寒冷、高温和盐碱等情况下的抗逆机制入手,探讨它们的相关研究进展。

1. 干旱抗逆机制干旱是全球范围内最为普遍的、危害最大的气候变化之一,对作物生产和生态系统功能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植物在干旱环境中的生长受到严重限制,因此,干旱抗逆机制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1)调节水分利用植物的根系与土壤呈水分的平衡,能够进一步涵盖根际水分和土壤相互作用过程。

当植物处于缺水状态时,其根系会减缓蒸腾作用,这样就可以减少水分的丢失。

植物还采用其他复杂的调节机制来调节水分的利用。

(2)响应胁迫和抗氧化机制在水分缺乏的条件下,植物的叶片组织中会出现生长和代谢方面的抑制。

另外,由于自由基和过氧化物可能损害生物的分子结构和机能,引起氧化应激反应,植物会加强针对这些有害因素的防御。

植物响应胁迫和抗氧化机制的研究使科学家能够有效理解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的适应和发展机制。

2. 寒冷抗逆机制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区域,植物经常承受严寒和冰雪覆盖的环境。

如果不通过一系列的进化机制获得适应性,则植物极其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活。

因此,寒冷抗逆机制的研究对揭示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生态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1)渗透压的调节寒冷环境下植物可能会受到冻害的影响。

植物通过调节渗透压来应对冻害,保证细胞膜的稳定性。

同时,植物还可以通过在罐体内部累积晶体、糖类和脂肪酸来防止细胞膜结晶。

(2)脱水机制脱水机制是植物适应寒冷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通过产生干燥启始剂、启动保护代谢等路径来实现。

3. 热度与高温抗逆机制高温胁迫是摧毁植物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性状都会造成极其重要的影响。

植物抗逆胁迫机制和适应策略的分子研究论文素材

植物抗逆胁迫机制和适应策略的分子研究论文素材

植物抗逆胁迫机制和适应策略的分子研究论文素材植物抗逆胁迫机制和适应策略的分子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植物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胁迫。

干旱、高温、寒冷、盐碱和重金属等胁迫因子对植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适应这些胁迫条件,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抗逆机制和适应策略。

本文将介绍植物在面对胁迫时的抗逆机制,并分析其分子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抗氧化防御系统植物在面对氧化胁迫时,会通过抗氧化防御系统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该系统主要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的参与。

最近的研究发现,一些特定的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在调控植物的抗氧化防御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

二、胁迫信号传导通路植物在感知到胁迫刺激后,会启动特定的信号通路,并向细胞内传递相应的胁迫信号。

其中植物激素如乙烯、脱落酸和脱水素等被广泛研究。

这些植物激素通过调节一系列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到植物的抗逆过程中。

最新的研究发现,雄蕊物质的参与也在胁迫信号传导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转录因子的调控网络转录因子在植物的逆境应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通过结构域的变化和与DNA的结合,转录因子能够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

研究发现,一些转录因子家族如WRKY、MYB和NAC等在植物逆境应答中特别活跃。

这些转录因子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构建复杂的调控网络,进一步影响植物的抗逆能力。

四、次生代谢物的积累植物在受到胁迫刺激后,会调节特定代谢途径中次生代谢物的积累。

这些次生代谢物包括类黄酮、生物碱和抗氧化物质等。

通过调节次生代谢物的积累,植物能够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提高抗氧化能力,并调节酶活性等,以应对胁迫条件。

总结:植物在面对胁迫时,通过抗氧化防御系统、胁迫信号传导通路、转录因子的调控网络和次生代谢物的积累等机制来应对逆境。

这些机制相互交织、相互调节,构成了植物的整体抗逆能力。

近年来,分子研究的发展为揭示植物抗逆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植物逆境应答的分子机制,为培育抗逆植物品种和改良作物的逆境耐受性提供理论基础。

植物抗逆性与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

植物抗逆性与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

植物抗逆性与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光照、水分、盐度、酸碱度等,就像人类需要适应环境一样,植物也需要适应环境。

植物抗逆性研究的重要性就在于如何通过调节植物的生理、代谢和基因等水平来提高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性和抗性,实现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优质高产。

植物抗逆性分子机制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包括转录因子、信号通路、激素调控以及代谢物、蛋白质等。

下面我们来分别探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

1.转录因子转录因子是影响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素,其中以ABRE-binding factor (ABF)最为重要,可以调节植物对干旱、高盐、低温等逆境的响应。

从分子角度上来说,外源性脱落酸(ABA)誘導的ABA受体蛋白(PYR/PYL/RCARs)会形成三聚体,并能够将底物PP2C抑制活化,此时,可激活的SnRK2s被激活,并进入细胞核,激活ABFs的启动子,启动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

这一过程既包括负反馈调节,又包括正反馈调节。

2.信号通路信号通路的研究是植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人员发现,蛋白激酶链(MKK)可以调节植物对逆境的反应。

MKK6在烟草和拟南芥中是固体激酶的下游子经验,可以磷酸化和激活P38蛋白激酶(a subunit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从而激活DNA结合转录因子ATF/CREB、MYB、MYC和bZIP 。

与其类似的,MKK4对应的MAPK是另一种路由,在小麦中被命名为激活抗性联络(ARIAT),从而增加小麦抗沙和盐分的能力。

3.激素调控除了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这两个研究方向,植物激素调控的研究在植物抗逆性的研究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主要表现在植物抗性的调节中。

从维持根部细胞间的水分平衡角度出发,乙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ACETYLENE RECEPTOR (ETR1)和SERINE THREONINE KINASE DOMAIN RECEPTOR (ASK1)两个细胞准进蛋白进行反应。

植物抗逆机制与调控研究新进展

植物抗逆机制与调控研究新进展

植物抗逆机制与调控研究新进展近年来,植物抗逆机制和调控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植物的抗逆性能的研究也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植物抗逆机制和植物抗逆调控两个方面入手,介绍一些目前的研究新进展。

植物抗逆机制植物在自然环境中面对各种不同的环境压力和逆境时,会通过一系列的适应机制来保护自己。

目前,已经发现了很多植物抗逆机制。

其中,相对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抗氧化防御系统。

在各种逆境环境下,植物细胞内会产生许多有害的自由基分子,这些自由基会对植物细胞内的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造成损害,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植物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包括一系列的物质代谢途径,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等。

这些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可以将有害的自由基进行清除,从而减轻细胞受到的损害。

2. 脱水和渗透调节。

在缺水或者高盐环境下,植物会通过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植物细胞内的渗透物质有很多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脯氨酸、脑苷酸、糖和葡萄糖醇等。

这些渗透物质可以增加细胞内的渗透压,从而保持水分的稳定,并且避免渗出和细胞壁的断裂。

3. 借助一些抗逆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内代谢调节。

抗逆基因是指那些在逆境环境下通过特定的生物反应,在细胞内表达的基因。

这些基因能够通过指向一些关键基因的特异性调节,调整细胞内的代谢通路,从而影响植物的抗逆性。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基因能够帮助植物适应逆境条件并增强其抗逆能力。

植物抗逆调控植物抗逆调控是指植物在逆境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途径,调节细胞内的代谢、生长和发育,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表现,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压力。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了解了越来越多的植物抗逆调控机制。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下列几种:1. 激素信号转导机制。

激素信号转导在植物的抗逆调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激素通过识别细胞内特异性的受体,激活抗逆基因或抑制不利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植物的代谢和生长发育。

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无时无刻不在自身所处同环境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

自然生态系统中与植物相关的因子多种多样,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植物对每自然界中的一个因子都有一定的耐受限度,即阈值。

一旦环境因子的变化超越了这一阈值,就形成了逆境。

因此,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逆境是不可避免的。

植物在长期与自然界相抗争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自我保护机制,从感受环境条件的变化到调整体内新陈代谢,直至发生有遗传性的根本改变,并且将抗性遗传给后代。

研究逆境对植物造成的伤害以及植物对此的反应,是认识植物与环境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也为人类控制植物的生长条件提供了可能性。

以下从逆境引起的膜伤害、细胞内生化效应等方面探讨植物抗逆生理学的一些重要问题。

1逆境引起的膜伤害1.1影响膜透性及结构细胞膜作为联系植物细胞与外界的介质,它的组成、性质与细胞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而外界环境对植物的胁迫危害,首先在膜系中有所表现。

干旱、低温、冻害、高盐碱度等几种胁迫,无论是直接危害或是间接危害,都首先引起膜通透性的改变。

至于膜上酶蛋白的变化以及脂类的组成也可随着胁迫的深化而有所改变,目前,这方面研究最深入的是低温引起膜脂相变的假说[1]。

在此之后,大量试验证明,膜脂的组分和结构与抗冷力密切相关。

构成膜脂的多种磷脂中,磷脂酰甘油(PG 起主导作用,膜脂相变温度的差异来自饱和度及相变温度较高的PG,抗冷性强的植物膜脂不饱和度高,相变温度低,其膜脂可在较低温度下保持流动性,维持生理活动功能。

另外,当植物处于高盐的环境时,植物的水通道蛋白将会产生作用。

水通道蛋白是一类特异的、高效转运水及其它小分子底物的整合膜蛋白,在植物中具有丰富的亚型。

水通道蛋白通过转录调控、门控机制、聚合调控、重新定位等多种活性调控方式影响细胞膜系统的通透性,参与调节植物的水分吸收和运输。

盐害引起渗透胁迫、离子毒害、活性氧胁迫,影响植物生长;水通道蛋白通过多种调控方式,全程参与植物的盐胁迫应答[2]。

红树植物桐花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红树植物桐花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红树植物桐花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研究背景
红树植物桐花树(Cassia tora L.)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豆科,它的原产地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

红树植物桐花树的花、叶和根都有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的制备。

红树植物桐花树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其药理作用、开发更多的药物制剂和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
红树植物桐花树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学成分研究:采用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研究红树植物桐花树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 生物活性研究:采用体外实验、体内实验和临床试验等方法,研究红树植物桐花树的生物活性,包括药效、抗氧化、抗炎、抗菌等活性。

3. 抗肿瘤活性研究: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技术,研究红树植物桐花树的抗肿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机制。

研究进展
近年来,红树植物桐花树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研究发现,红树植物桐花树的花、叶和根中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包括芳香酸、醛酮酸、萜烯、黄酮、黄酮类衍生物、精氨酸类衍生物等。

研究表明,红树植物桐花树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可能与其中的有机化合物有关。

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它们既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也面临各种不利因素的挑战。

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以及克服各种胁迫,植物逐渐演化出了一系列抗逆性机制。

本文将对植物抗逆性研究的进展进行探讨。

抗逆性是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保护机制。

在自然界中,植物面临着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如高温、低温、盐碱、干旱、病虫害等。

这些胁迫会导致植物细胞内外环境的改变,从而影响其正常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

为了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植物通过调节各种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来应对这些胁迫。

一、调节植物的生理健康植物在面临胁迫时通常会通过增加抗氧化物和保持细胞膜相对稳定来保护细胞。

抗氧化物如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 等可以降解累积的活性氧物质,从而减轻胁迫对细胞的破坏。

细胞膜稳定性的保持主要通过调节脂质组成和增强细胞壁的稳定性来实现。

研究表明,植物在面临低温或高温胁迫时,会调节细胞膜中含量丰富的脂质来保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二、调节植物的生理代谢植物在面临不利环境时,通常会调节其生理代谢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在干旱胁迫下,植物会调节茎叶水分的分配,减少水分的蒸腾量,从而降低水分损失。

植物还会调整其气孔开闭来减少水分的流失。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合成逆境相关蛋白来应对胁迫。

这些蛋白在胁迫下表达量明显增加,并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胁迫的损伤。

三、调节植物的基因表达植物在面临不利环境时,会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在干旱胁迫下,植物会调节许多与胁迫响应相关的基因的表达。

这些基因可以编码一些重要的蛋白,如脱水素合酶、脱氢酶和乙醛酸合酶等,以帮助植物在干旱环境下存活和维持生长。

此外,一些植物的转录因子也被发现在调节植物的抗逆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植物抗逆性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对植物抗逆性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在提高农作物产量、耐盐碱、耐病虫害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林木抗逆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林木抗逆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林木抗逆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林木作为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和研究。

然而,由于太多的外部因素可能影响林木的生长和生理状态,因此如何提高林木的抗逆性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深入探讨林木抗逆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一、抗逆生理的研究抗逆生理是指植物在环境压力下维持生长和发育的过程,这种能力极其关键,可使植物在不良环境中存活并适应。

抗逆生理包括抗氧化防御系统、脱水适应、温度适应等等。

其中,抗氧化防御系统是影响植物抗逆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够清除自由基,降低细胞膜的损害和蛋白质的氧化。

研究表明,茶树叶片、银杏树叶等植物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这些化合物能够帮助植物更好地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

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方面,植物抗逆性的分子机制已经被广泛研究。

抗逆基因是影响植物抗逆性的关键基因之一,例如,拟南芥中的DREB基因能够促进植物的耐冷性和耐旱性。

除此之外,通过基因表达和基因组学研究,还发现了许多对植物抗逆性有帮助的基因和信号途径。

例如,植物中的ABA信号通路能够调节温度和干旱适应反应,从而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

三、研究进展当前,在林木抗逆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已经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进展。

以杨树为例,研究人员通过RNA测序技术对其干旱适应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鉴定出了一些新的基因。

此外,在树木抗氧化防御方面,研究表明,外源性硅能够提高柳树和榉树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增强其抗逆性。

结论总体来说,林木抗逆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是极其重要且有意义的。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了解,同时还要探索一些新的途径;例如,建立新的树木抗逆育种策略,培育出更符合环境的树种等等。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并为实际应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植物抗病与抗逆研究

植物抗病与抗逆研究

植物抗病与抗逆研究一、引言植物在自然环境中需要面对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其中病害和逆境是最为关键和普遍的。

为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科学家们进行了多年的研究。

本文将讨论植物抗病与抗逆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机制和方法。

二、植物抗病研究1. 免疫系统的研究在植物抗病研究中,科学家们主要关注植物的免疫系统。

植物通过感知病原体并启动免疫响应来应对病害。

其中,植物免疫系统包括两个层面:PAMP-PRR和R基因介导的免疫响应。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植物中涉及到的信号通路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揭示了植物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并且研发了相应的抗病技术。

2. 抗病相关基因的发现植物抗病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遗传学方法鉴定和克隆了许多抗病相关基因。

这些基因参与了植物抗病的不同防御过程,例如激活免疫响应、合成抗病物质等。

通过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可以进一步了解植物的抗病机制,为育种和基因编辑提供理论依据。

三、植物抗逆研究1. 逆境诱导基因表达植物在面对逆境时会启动一系列基因表达上的调控,用以适应和对抗逆境因素。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植物逆境诱导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揭示了植物在逆境中的应激反应机制。

这些逆境诱导基因参与了逆境信号转导、细胞保护和逆境相关物质的合成等过程。

2. 逆境响应的信号通路逆境响应的信号通路是植物适应逆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植物逆境响应中的激素信号和转录因子网络,揭示了逆境响应的分子机制。

这些研究为改良作物品种以提高其逆境抗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植物抗病与抗逆的研究方法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植物抗病与抗逆研究的方法。

例如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关键抗病或抗逆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可以产生抗病或抗逆性更强的转基因植物品种。

2. 激素的应用植物激素在植物抗病与抗逆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施用或调控植物激素的合成和信号传递,来提高植物的抗病和抗逆能力。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提高农作物抗逆性能的研究进展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提高农作物抗逆性能的研究进展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提高农作物抗逆性能的研究进展植物基因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改变植物基因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能的科学。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农作物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逆境压力,如干旱、盐碱、病虫害等。

因此,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能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一、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能干旱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能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一些耐旱基因导入到水稻中,使其在干旱条件下能够更好地生长和发育。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通过调控水稻中的一些关键基因表达,可以提高其在干旱条件下的抗性。

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提高农作物的抗盐碱性能盐碱地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土壤类型,其高盐和高碱性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来提高农作物的抗盐碱性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一些耐盐碱基因导入到作物中,使其能够在高盐碱条件下更好地生长和发育。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通过调控作物中的一些关键基因表达,可以提高其在盐碱条件下的抗性。

这些研究成果为解决盐碱地农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能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一些抗病基因导入到作物中,使其能够更好地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通过调控作物中的一些关键基因表达,可以提高其在病虫害条件下的抗性。

这些研究成果为农作物的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能的挑战和前景尽管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能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植物抗逆性状的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性状的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性状的研究进展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常常会受到各种不同的环境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例如干旱、盐碱、高温、低温、病虫害等等,这些都被称作植物的逆境环境。

如何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抗性,一直是植物学家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目前,植物抗逆性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植物抗逆性状的分类和研究方法植物有多种逆境环境,对应的抗逆性状也有多种,常见的有耐旱性、耐盐性、耐热性、耐寒性等等。

研究植物抗逆性状需要多种方法,包括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化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遗传学方法等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研究植物在逆境环境下的基因表达、代谢物质的变化、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子机制等等。

二、植物抗旱性状的研究旱情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通过研究植物抗旱性状的变化,可以为植物的逆境适应性提出新的思路。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些涉及植物抗旱性状的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例如:DREB基因家族在调控植物逆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ABA信号通路也是植物抗旱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而在植物的水分利用方面,PEPcase酶的调节也被认为是植物抗旱的关键。

三、植物抗盐性状的研究盐逆境是植物生长中常见的一种逆境环境,有许多植物已经适应了高盐环境依然能生长茁壮。

研究人员通过对一些具有盐逆性状的植物进行研究,发现植物对盐逆境的适应性与多种生理和生化反应密切相关,例如调控植物光合作用的代谢物质,细胞壁成分调节,膜透性适应性等等。

此外,通过研究植物耐盐性材料的育种,也可以为植物的商业利用提供更多的资源。

四、植物抗热性状的研究高温逆境作为一种常见的逆境环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方面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对一些高温逆性植物进行研究,发现其中涉及的关键基因有HSP90家族蛋白、糖蜡合成酶、ATPase等等。

此外,研究人员也探讨了植物内源激素和植物外源物对植物高温逆性状的调节机制。

五、植物抗寒性状的研究低温逆境的出现不仅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植物的抗病性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红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红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b o ciiiso a g o ep a t, Oa op o ie rf r nilif r t nf rf rh rsu ya dut iai no e e ia tvt f n r v ln s S st r vd ee e t no ma i o u t e t d n i z to ft s e m a o l h g n r . a i, e s e t eo ec mp e e sv t ia ino n r v ln si d . e ea Onb ss ap rp c i n t o r h n ieui z t f v h l o ma go ep a t ma e s K e o d : a g o ep a t; h mia o o iin b oo ia ciiy yw r s M n r v ln s c e c l mp st ; ilg c la tvt c o
轻 工 与 食 品学 院 , 东 广 州 5 0 4 ) 广 16 0
摘 要: 由于 红树 植 物 独 特 的 生 长环 境 、 近年 来红 树 科 属 植 物 的 化 学 成 分 和 生 理 活性 的研 究 已成 为 热 点 , 中发 现许 从
多结 构新 颖 、 强 烈 生 物 活性 的化 舍 物 。综 述 红树 科属 植 物 化 学 成分 及 生物 活 性 的研 究 进展 , 在 此 基础 上 对红 树 有 并 植 物 的综 合 利 用进 行 展 望 , 旨在 为该 属 植 物 的 进 一 步研 究 与 利 用提 供 参 考 。
关键 词 : 树植 物 ; 学 成 分 ; 物 活 性 红 化 生
St y o t e Che ia n tt e n o o ia tv t fM a r v a t ud n h m c lCo s ut sa d Bil g c lAc iy o ng o e Pl n s i i YANG e XI Xi g z o ’,HAN e— o g, W i , A n - h u ’ W i d n CHEN u h a, ANG e - n S - u W W i mi

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作者:朱雯雯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7期摘要:综述了植物对盐碱、干旱、高温、低温及重金属的抗逆性反应,并介绍了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植物;抗逆性;研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恶劣条件,导致一部分植物无法生存,最终死亡。

但相对而言,有一部分植物经受住了考验,不断地进化,产生了抵御恶劣环境的机制,表现为植物的抗逆性。

植物的抗逆性是植物应对胁迫因素的主要方式,它包括细胞各种调节物质的产生以及比例分配,膜上各种脂质和蛋白的变化,自由基清除剂、渗透压调节物质引起的渗透调节,植物叶片上气孔的自动关闭和细胞内分泌的可直接应对逆境伤害的蛋白质以及各种抗逆性应答。

1 植物对于干旱胁迫的抗逆性反应为应对干旱胁迫,植物的原生质、渗透调节、形态结构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在干旱环境下,植物细胞中会产生许多糖类物质,比如麦芽糖、海藻糖等,它们会在细胞中发生玻璃溶胶化,遍布原生质,增强了细胞的保水性。

这些糖类的存在也增加了原生质的黏性,使大分子与大分子的混合受限,细胞也得以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1]。

在渗透调节方面,干旱条件下,细胞内会聚集多种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肌醇等,这些物质能够降低细胞水势,防止细胞脱水。

干旱条件下,细胞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来增加水分吸收,减少水分散失,包括表皮角质化,植物根系延伸的远、深,表皮膜脂化加强等等。

并且细胞内会发生营养物质、水分的再次分配,果实、衰老叶片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会转移到嫩叶和茎中。

邵麟惠等研究发现,在酷热的夏天,具有抗干旱能力的杨树会优先分给茎较多的干物质。

生长在沙漠的梭梭,叶片会变成鳞片状,甚至一些幼叶自行脱落[2]。

2 植物对于盐碱胁迫的抗逆性反应在盐碱胁迫环境中,植物会拒绝盐离子进入。

其中根系阻碍钠离子、氯离子进入植物内,因为生物膜对于离子的运输是主动运输,具有选择透过性,会抑制盐离子进入细胞。

并且,由于钠钾泵和质子泵的存在,一系列的作用会限制钠离子的浓度。

植物抗逆性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植物抗逆性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植物抗逆性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环境压力的挑战,比如极端温度、干旱、盐碱等。

为了适应这些压力,植物进化出了一系列的抗逆性机制。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分子水平上对植物抗逆性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从分子调控机制的角度来探讨植物的抗逆性。

第一部分:植物抗逆性的激素调控机制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抗逆性方面,许多激素,如乙烯、赤霉素、脱落酸等,被发现与植物抗逆性密切相关。

例如,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细胞壁合成,增强植物细胞壁的厚度,提高植物对干旱的抵抗能力。

第二部分:植物抗逆性的转录调控机制转录因子是调控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因子。

在植物的抗逆性中,一些转录因子被发现在应对各种逆境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抗冷冻脱水素子1(RD 系)转录因子家族参与了植物抗寒的机制,通过调控一些与冷冻脱水相关的基因,提高植物对寒冷环境的耐受性。

第三部分:植物抗逆性的信号传导机制在植物的抗逆性过程中,信号传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植物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通路将外界的逆境信号传导到细胞内,进而调控植物的抗逆性。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植物抗盐碱逆境的过程中,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激酶会相互作用,进而激活下游抗逆性相关基因的转录。

结论部分:通过对植物抗逆性的研究,我们发现植物的抗逆性是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

激素调控、转录调控和信号传导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植物抗逆性的理解将进一步加深,这将为植物的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更加广阔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1. Xiong L, Schumaker KS, Zhu JK (2002) Cell signaling during cold, drought, and salt stress. Plant Cell 14:S165– S183.2. Roy SJ, Negrão S, Tester M (2014) Salt resistant crop plants. Curr Opin Biotechnol 26:115–124.3. Nakashima K, Yamaguchi-Shinozaki K (2013)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osmotic stress. Contribut Nephrol 180:35–46.4. Lindemose S, Jensen MK, De Masi F, et al (2013) A DNA-binding-site landscape and regulatory network analysis for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Nucleic acids research 41:7013–7027.5. Cuéllar Pérez A, Aitor Ramos J, Luis Valpuesta V, Pedro Segundo B (2010) The Hsf-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Super Inducer of Ty Soft is involved in salt and drought tolerance in Arabidopsis by modulation of abscisic acid signaling and stress-responsive gene expression.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33:88-101.注:本文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植物抗逆性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植物激素调控、转录调控和信号传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红树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红树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红树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陈宏林;王玺;何振艳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38)024
【摘要】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很强的抗逆特性.综述了红树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红树植物对盐和重金属的抗性研究.目前,红树植物抗盐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耐重金属分子生物学研究也有所突破.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从分子水平为可持续利用红树林资源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对保护沿海及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3页(P13260-13262)
【作者】陈宏林;王玺;何振艳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辽宁沈阳,11016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辽宁沈阳,11016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2.2
【相关文献】
1.5种红树植物的叶片结构及其抗逆性比较 [J], 陈燕;刘锴栋;黎海利;许方宏;钟军弟;成夏岚;袁长春
2.植物SOD的分子生物学及其在植物抗逆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J], 王广慧
3.探索植物抗逆高效奥秘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细胞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家武维华[J],
4.植物抗逆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J], 韦朝领;袁家明
5.红树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柳晓磊;汤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抗逆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植物抗逆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植物抗逆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韦朝领;袁家明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27)2
【摘要】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植物抗逆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一概述。

主要介绍植物在温度、水分和盐逆境下产生的诱导物质 (如蛋白等 ) ,以及控制其基因的特征、表达和调控的研究现状。

【总页数】5页(P204-208)
【关键词】诱导蛋白;植物;逆境;基因表达;调控
【作者】韦朝领;袁家明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6;Q753
【相关文献】
1."2005中国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J], 曾富华
2.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J], 李美茹;刘鸿先;王以柔
3.植物寄生线虫分子生物学和抗线虫基因工程策略的研究进展(综述) [J], 韩生成;刘清利;孟颂东;杨怀义;田波
4.鱼虾类抗逆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高焕;孔杰
5.硫化氢参与植物抗逆境胁迫研究进展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J], 陈晨;姜爱丽;刘程惠;管磬馨;孙小渊;胡文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揭示红树植物秋茄的抗盐基因表达模式机制, 通过 cDNA RDA 技术获得 10个秋茄的抗盐基因, 发现了 5个特 异基因, 2个为未知基因, 其余 3个分别为二磷酸腺苷核糖基 化因子 ( ARF)和热休克蛋白 ( sH FPs)。它们具有一定的平衡 渗透作用, 使秋茄可以抵抗盐害 [ 12] 。
摘要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的木本植物群落, 具有很强的抗逆特性。综述了红树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主要集 中在红树植物对盐和重金属的抗性研究。目前, 红树植物抗盐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其耐重金属分子生物学研究也有 所突破。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从分子水平为可持续利用红树林资源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对保护沿海及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红树; 抗盐; 耐重金属; 分子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 S43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10) 24- 13260- 03
红树种类 红树拉丁名称 基因名称
Species of Latin name Nam e of genes
mangrove ofm angrove 桐花树 A eg icera s P 5CS
cornicu la tum PIP 1 PIP 2 NH A BADH
白骨壤 Av icennia AmT 1; AmT 2
38卷 24 期
陈宏林等 红树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3 26 1
都发生了明显的表达变化, 但两者在表达上存在着明显的差 异, 充分证明了红树植物在盐胁迫下存在特殊的机制, 与其 他的渗透胁迫不同 [8] 。
为了鉴定红树植物抗盐机理过程中的关键基因, 学者们 用不同的红树植物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Northern 杂交分析 12个木榄 cDNA 片段在 500 mm ol/L NaC l处理 0 h、6 h、3 d 和 28 d后转录水平发生明显变化的结果表明, 9个基因为盐 处理后表达发生上调变化, 其中 BG 7、BG 50、BG 51、BG 55 和 BG 67处理 6 h表达出现上调; BG 60和 BG 70处理 6 h表达上 调并一直持续到 28 d; BG 56和 BG 64处理 3 d表达上调, 但随 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基因表达量开始下降。把这些基因在 NCB I数据库中进行 BLAST 搜索发现, 其中有一部分与已报 道的抗盐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在目前的数据库中没有 发现 BG 70的同源基因[ 9]。 E02和秋茄的一个 未知抗盐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并且增强了农杆菌的抗盐 胁迫能力。分别检测转基因 BG 70和 Cyc02的拟南芥的抗盐 性, 结果表明, 2 种转基因拟南芥对高盐胁迫均具有较强抗 性。这些结果说明这 2个基因在提高盐抗性中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10] 。W ong等对柱果木榄根中盐胁迫基因进行了 SSH 分析和功能筛选, 同样发现了一些基因, 这些基因还有待于 进一步的研究 [ 11] 。
P rashanth等 ( 2008) J ithesh等 ( 2006) J ithesh等 ( 2006) J ithesh等 ( 2006) Sug ihara等 ( 2000) B anzai等 ( 2002) B anzai等 ( 2002) Banzai等 ( 2002, 2003) Takem ura等 ( 2002)
随着沿海地区工农业的迅猛发展, 人为因素影响使得河 口海湾水土中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 19- 21] 。红树林作为生长 在沿海地区的优势植物, 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抗性和富集能 力。郑逢中等用土培和砂培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秋茄 (K ande lia cand el)幼苗对 Cd的耐受性时发现, 无论是土培或砂培, 植物体各器官镉积累量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各器官
对于其他红树植物的抗盐分子机理的研究, 学者们也进 行了初步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进展。例如, 学者们 对小花老鼠簕进行了分子研究分析, 并获得了相关盐抗性基 因 [ 16- ,17] 此外, 2006年 Jithesh和 Prashanth等克隆得到了白 骨壤的 Cu Zn SOD ( Sod 1), 过 氧化 氢酶 ( C at1 )和 铁蛋 白 (F er1)基因, 并且证明了这些酶在氧化胁迫条件下发挥着 作用[ 18] 。 2 红树植物重金属抗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海莲 秋茄
B ruguiera sexangu la K ande lia cand el
Cu /Zn SOD Cytosolic CAT (partial) CCT M angrin S IGK C 1; SIGKC 2 S IGK C 3 S IGK C 4; S IGK C 5
Takem ura等 ( 2002) Yam ada等 ( 2002a) Yam ada等 ( 2002b) H uang等 ( 2003) H uang等 ( 2003) H uang等 ( 2003)
R 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 dverse R esistanceM olecular B iology ofM angrove Plan ts CHEN H ong lin et al ( College ofA gronom y, Shenyang Agr icu ltura lUniversity, Shenyang, L iaon ing 110161) A bstract M angroves are trop ical and subtropica lwoody plants in tida,l sa line w etlands a long the coasts, w ith strong tolerance to env ironm en tal stress.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n the m o lecular bio logy of the adverse resistance ofm angrove were summ arized, m ainly focusing on the to l erance to sa lt and heavy m etals tha t have been m ade rem arkable progresses. These achievem ents o f the m o lecu lar bio logy of env ironm enta l stress can provide m ore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 fm angrove resources and the protection o f coastal and m ar ine ecosystem s. K ey w ords M angroves; Salt to lerance; H eavy m eta l tolerance; M olecular b iology
H ib ino等鉴定了白骨壤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 ( BADH ), 盐处理条件下该基因表达发生了上调, 同时体内的甜菜碱积 累量发生了相应的增加 [13] 。 2002年, W ad itee等发现了 3个 疑是甜菜碱或者脯氨酸转运蛋白基因, 在低浓度盐处理条件 下, 这 3个基因未发现明显的表达变化, 当盐浓度提高到 400 mm ol/L NaC l时, 这 3个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增加, 并且在叶片中的表达量的增加远大于根系的增加量 [ 14] 。盐 胁迫下, 植物甜菜碱转运蛋白的提高, 是为了转运合成的甜 菜碱到需要其作用的组织或器官 [ 15]。
发现学者及
年代 Authors
and year found Fu等 ( 2005) Fu等 ( 2005) Fu等 ( 2005) Fu等 ( 2005) H ib ino等 ( 2001) W ad itee等 ( 200iera gymnorrhiza
AmT 3(partial) S od 1 S od 1 Ca t1 F er1 OEE 1 DLDH LAS Unnam ed gene Cytosolic
2000年, Sug ihara等首次进行了红树植物抗盐的分子机 理研究报道, 他们在木榄中发现抗氧化蛋白 OEE 1, 并认为其 在红树植物抗盐机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将木榄幼苗由清 水中转移到 500 mm ol/L N aC l溶液中, 叶片蛋白双向电泳检 测发现一个分子量为 33 kDa, 等电点为 5. 2 的蛋白发生了 明显的 上调。该 蛋白 氮 端氨 基酸 序 列与 抗 氧化 蛋 白 1 ( OEE1)前体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蛋白的推测序列含有 322 个氨基酸组成, 其中与烟草 OEE 1同源性高达 87% 。对其功 能进行分析后, Sugihara等认为, OEE1是抗盐机制中比较重 要的蛋白之一 [ 5]。
近来, 关于木榄的基因组研究也 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M iya, 6 934个基因。这些基因与抗盐 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功能主要包括调节渗透压、清除活 性氧、保护蛋白、转运蛋白和信号元件[ 6]。盐处理基因芯片 分析结果显示, 在有 228个基因转录水平发生了 5 倍的上 调, 61个基因转录水平发生了 5倍的下调, 其中 32. 5% 的上 调基因和 3. 3% 的下调基因发生着协调作用, 其余的是组织 特异性表达基因[ 7]。对比 500 mm ol/L N aC l处理与 1 m ol/L 山梨醇处理的基因芯片分析表明, 856条基因在 2种处理下
红树植物对盐具有高耐受性, 许多关于形态学、解剖学 以及生理生态学的研究为其耐盐机制提供了依据。然而, 这 些还不足以揭示红树植物的抗盐机理。最近, 红树植物分子 水平的抗盐机制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些红树植物抗盐基因被 发现 (表 1)。这些研究表明, 红树植物对高盐环境具有高抗 性是与基因的表达调控紧密联系的。
红树植物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的优势植物, 是该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 对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具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盐是沿海海湾河口地区主要的环境 特点,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生物学层面对高盐生境下的红树植 物进行研究。此外, 随着现代江河流域工农业的迅猛发展, 沿海城市人口与经济的快速增长, 人为干扰使河口海湾区的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红树林作为一种海岸潮间带森林生态 系统, 对海湾 河口区域的 污染具有 较高的 承载力和 耐受 性 [ 1] 。近年来, 关于红树植物对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抗性机制 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已有文章报道了红树植物对盐和重 金属等逆境的生理生化和生态学研究进展 [2- 4], 笔者主要从 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近年来红树植物抗逆研究的进展进行 综述,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1 红树植物耐受高盐的分子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