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合集下载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课件(32张PPT)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课件(32张PPT)

添 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性词或其他内容,造成偷换概念或对原文 (添加) 内容的曲解等现象。
调 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会造成因果颠倒、 (调换) 主客颠倒、混淆条件等现象。
改 (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曲解文意;改变 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等;造成部分涵盖全体、整体代替局部、 现实代替猜测等等。
【设错手段】 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以部分代 替整体(或相反)、以特殊代替一般(或相反)。
【识别方法】 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对比,字斟句酌,注意修饰语、限制 语,关注原文表达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统一而论还是具体分析,是特称还是 全称。
【例题】 (2017天津卷) T5-A项:“阴历”也称“农历”“旧历”,即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的“夏历”,
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在«淮南子»中已有记载。 找原文: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
【设错手段】移花接木,把不同位置的语句或不同的对象错位嫁接。表现为:① 在有关联的陈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把甲事物说成是乙事物,或把甲人的事迹、言论、 成绩说成是乙人。②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设置干扰,把甲方面说成是乙方面。
【识别方法】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注意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梳理 清楚信息所牵扯到的人、事、物、理的对应关系,越是复杂的关系越要理清线索。
【设错手段】命题者在干扰选项中故意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表现为:选项中的 内容在原文中没有提及,或选项中的内容无法由原文推论而出,纯属主观臆断。
【识别方法】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看原文有无此说法,或原文有无 此说法的依据。
【例题】 (2017全国卷2) T2-A项: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之教考衔接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之教考衔接 教学PPT课件

二、论述类阅读的教考衔接
2020新Ⅰ卷
九套真题(适应性)信息类文本简答题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文本特征题)
2020新Ⅱ卷 2021八省联考
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 分)(句子作用题)
一、论证类阅读的思维
3.关于逻辑的常识
高考语文考试将论述类文本作为第一题出现在试卷中,本就已经指明了考试的性 质:我们选拔的学生,必须具备这道题考查到的思维品质,就是现代科学需要的逻 辑、推理、判断等能力。因此,命题人对这一块的考查针对性极强。而由此入手, 其中的一些选项,就可以根据逻辑常识进行判断。
02 论述类阅读的教 考衔接
二、论述类阅读的教考衔接
信息类阅读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途径。在部编新教材中,信息类阅读涉及实 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 研习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五个任务群31篇文本和《乡土中国》。通过对这些作品 的学习,我们提高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高考对信 息类阅读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能力的要求,均可以在文本中找到对 应点。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二、论述类阅读的教考衔接
2022新Ⅱ卷 2021新Ⅰ卷 2021新Ⅱ卷
九套真题(适应性)信息类文本简答题
4.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杨宪益与霍克思对译文艺术性的理解有 何不同。(4分)(分析内容异同与侧重点) 5.评价一部中国典籍译本是否优秀,可以有哪些标准?请结合材料 进行概括。(6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文本特征题)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共27张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共27张ppt)
•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 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
• (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 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 等表判断的词语)
• (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 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 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
例1【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 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 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 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不符
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卷第8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
设误方法 2、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 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例2【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
……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 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 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 ,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第二段)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
论述类文本出题范围
1.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 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 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 文学、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 的文章。
考点解读
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考点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点4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5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考点6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物的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 的论证方法。
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 点。因果论证可以以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回顾旧知:检查对上节课的把握——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三)判断论据能否支撑观点“三步骤”
习论证方法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反对党八股》为例)
①对比论证:列举党八股第一 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 物”,说明了文章长而空的后 果并指出产生的原因,然后以 斯大林的演说进行正面说明, 一贬一褒,从反正两方面说明 战争时期尤其需要简短和精粹 的文章。
习论证结构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 来的?》为例
第二部分(从“人们的社 会存在”到“就是辩证 唯物论的认识论”)从实 践与认识的关系角度,论 述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 过程。
习论证结构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 来的?》为例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三 层,采用了总分式论证结 构。第一层(从“人们的 社会存在”到“……物 质力量”)总论物质与精 神的辩证关系; 第二层(从“人们在社会 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 到“此外再无别的目 的”)分别论证认识过程 的两次飞跃。
(一)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表达意思准确鲜明。 2. 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有的直接出现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 有的出现在文章结尾,多以“所以”“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词语为标志,
收束全文; 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 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需要考生自己概括。 3.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 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 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52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52张PPT).ppt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 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 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 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 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题目: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话, 有力地证明了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 望的高的结果。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论证 更有说服力。
(三)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法)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思路: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题目:本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 一正一反进行对比,突出了“欣赏能让人拥有阳光心态”的 观点,从而证明了欣赏的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四)比喻论证(喻证法)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 ●答题思路: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生动形象地证明 了……论点,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增强说服力,使观点 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 ●注意区分: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答题思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 具体真切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 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 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 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 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 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 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 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 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 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轮)ppt课件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轮)ppt课件

选项句特征 言此与言彼 部分与整体\言多与言少\客观与夸大(或缩小) 已然与未然 主要和次要 或然与必然 有据和凭空 原因和结果 先期与后期
17
第四步:比—文题比对,筛选判断 基本方法:
围绕每一个选项内容查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语句,然后筛选出与选项相关的有效 信息,并在筛选出的信息前标明题号及选项号,例如与7题A项对应的原文就 在该原文前加上“7A”,依此类推,这样标记筛选出的原文,在将选项与原 文信息进行比较时就可以快捷地寻找到原文信息,节省了答题时间,提高了 解题速度。
18
排(比较异同 辨析是非)
将题目中四个选项内容——与筛选出的原文信息比较,仔细找出选项与原 文信息在表达上的差异处,然后根据上面提到的几种错误类型分析判断,符 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则是正确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则是错误项,最后根 据题干要求选出答案。
19
温馨提醒
比对过程中,发现 1、有的变化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没有变化; 2、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如张冠李戴、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其表述内容与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之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1
一、文体解读
“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现象的文章。 1.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 学、文艺学、历史学、美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考古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注意标示词语
12
第二步:审—审读题干,弄清题旨
明确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 (1)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2)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 (3)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 (4)是理解题还是分析概括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33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33张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 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 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不 是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从元朝的倪瓒, 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人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 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19.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0.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1.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19.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20.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玉峰实验学校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成效显著”的事例,具 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增强了说 服力。 21.先引用名言强调抓紧时间读书的重要性,接着列举彭雪枫勤读的例子,告诉我们 要抓紧时间,坚持每日读书,最后告诉我们:一些碎片时间,是可以成为读书时间的 。
议论文的特征
论点 论据 论证
论证结构

立论方式


论证方法
论证语言
论证方式
• 从论证角度看,立论方式一般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先破后立) 两大类型。 • 1、立论
• 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或主张的论 证方式。立论时,必须围绕所论述的话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 在论证过程中,不能任意变换论题。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 就要归结到这一问题上。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高考 所选的论述类文本,基本上都是以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为主 的立论文。但需要注意的是,“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 上。在立论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辨析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 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专题课件:论述类文本阅读PPT31页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专题课件:论述类文本阅读PPT31页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件:论述类文本阅读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高三高考一轮复习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高考语文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语文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阅读示例] 文本内容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
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 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 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 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 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 “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 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要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 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
4.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的词语有:顺序词、 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 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阅读时要特别将它们圈 画出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阅 读前可提出设问:
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 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 的关系如何; 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标画关键词句 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括词(如 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 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 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 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一定、或许、已经、将来、正 在、目前、如果、必然、预计等表判断的词语); (4)代词(这、那、它、其、如此等)。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课件(73张ppt)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课件(73张ppt)

解题前提:心静
做题首先要心静。心不静则神不凝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 题的最大障碍是浮躁。只有平心静气, 总揽全局,方能洞悉秋毫,明辨是非, 否则你连文章写的是什么都云里雾里 ,结果只能雾里看花,越看越花,误入 陷阱,不能自拔。
洞察十大雷区 提升应试技能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
,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 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
①关键词语 a.表转折。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等。 b.表并列或递进。如:也,又,不但……而且……, 不仅如此,等等。 c.表分类分层。如:首先……其次……,一方面…… 另一方面……,换言之,等等。 d.表举例。如:例如,如,等等。
e.表年代。(时间多次依序出现) f.表归结。如:总之,总而言之, 综上所述,可见,等等。 ②关键句子 主要是论点句、论据句,以及揭 示脉络层次的过渡句等。
考考你的眼力找出下列两幅图中不同的五处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思路:
怎么答?
“论述类文本”的四步解题法:
• 速读全文→审读题干→找信息区 间→文题比对。
• 简称:读→审→找→比。
• 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
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
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
(2)本论。这是论述类文本最关键的部位。 本论内部的层次有以下几种: ①并列式:各分论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 度阐明中心论点,各论点、各段落是平行的;有时, 揭示分论点的语言形式也大致相同。 ②对照式: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角度或 相对的两个方面作分析。 ③层递式: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的过程。 ④综合式:综合运用几种结构方式,如先并列, 再层递;先对照,再层递等。 ⑤特殊式:针对驳论文的破立式,有的先破后 立,如《拿来主义》一文;有的先立后破;有的边 破边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30张PPT)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30张PPT)
• 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 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混淆时间
• “已然”是已经发生,既成事实。 • “未然”是未发生的推想。 • 命题者设立干扰项时故意把已经发生的事实
判断为未发生,或把未发生的事实判断为已 经发生。
• 注意:
• 对选项中摘抄原文语句多、结构形式类 似、上下文能找到某些词语的选项,不 能盲目认同
• A.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是各种民俗活动、表演艺术、 知识技能、手工制作,以及所赖以生存的空间场 所的总称。
范围不清
• 到最后完工之日,等到晚上子时时,在初始的地点一 气完成。经常是抠抠瓜子,点点眼睛,一点眼就开光 了,即“狮子”出世了。然后系上红绳,裹好红布, 送给主家。讲究的人家还用朱砂点眼,彩色染身,, 朱砂和各种符号都是辟邪的,点画过后,具有驱邪避 灾作用。
民间文化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偷换概念
• 狮子形象的大量出现是在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传 入以后了。佛教将“狮子”作为各大寺庙宣扬佛法 的开路神兽。秦汉时的绥德,已是边关重镇,不少 信仰佛教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历经融合,使佛教在 这里扎根,人们的审美观与宗教信仰产生了密切关 系,把狮子看成是吉祥、驱邪之物,尤以炕头石狮 子更具其地方特色和百姓崇拜,那神秘各异的造型 和传统“保锁、守护”的习俗,就在民间代代相传。
• 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 一项是( )
•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 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 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 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 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 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 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 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 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 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7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
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
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
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
9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
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
实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
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 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
专题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练高考·明考向 (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 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 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 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 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 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 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 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 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 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 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 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 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
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
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6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王国维写的《殷卜 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 所载内容的真实性”范围扩大,原文是说“王国维写了《殷 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只能证明“殷王世 系是基本可靠的”和“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这两点,并不 能证明《史记·殷本纪》所有的内容都真实可信。 答案:D
4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 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 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 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 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 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 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 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又成为了学者们探究造字法的重要依据。A、B、C三项说法正
确。A项可从第二段第二句话找到依据。B项在第三段“司马迁在
《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
构”,第四段“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
料”等句中有所体现,参照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以及“二重证据法”的主张,可以推知这一说法正确。C项可从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5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
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
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
2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 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 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 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 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 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 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 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
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
的不足。 8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原文第四段“一是 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 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 端贫乏”一句看,古史辨派批判旧史学是因为旧史学经不住 史证,其中有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的原因;说“缺少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于文无据。 答案:B
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
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0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直
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
说法错误,东汉时期就有了以小篆为本探究先民造字之法的《说
文解字》,自北宋以来,随着金石学的发展,对金文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