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

43

摘要:当代公共艺术的建设与繁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或一个社区的进步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反映,是城市文化和市民人格素质的具体体现及形象化的标志.许久以来,人们逐渐从对文化艺术的历史功能到对它的公共性及其话语权利的理解;从对民族、国家的特性到对市民社会及公共领域的理解;从对艺术家个体角色地位的追问到他们的社会公民职责的正视;使得人们逐步对公共艺术和公共社会的内涵域外延的认识及其发展趋势有了较为清晰的看法和主张。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社会角色;城市形态;城市职责;审美

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一)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出现及其概念1.出现原因

公共艺术(Public Art)

在当代中国艺术界和文化界,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出场,虽然起因主要在于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间文化艺术的外部影响,然而中国社会内部在20世纪末约20年的政治与文化艺术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变革,促就了中国当代社会吸收人类整体文化经验及成果的热切需求和必备的社会内应力。其主要的动力是来自社会政治与文化生活的民主化趋向和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演进,这就为包括公共艺术及其文化理念在内的市民化、生活化及公益性的文化形态的出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内部社会条件。同时,也为中国公共艺术赖以萌生和发展的城市化的文化进程提供了基础。

2.公共艺术及其概念

什么是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的概念近年来在中国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人们究竟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似乎还缺乏必要界定,人们对公共艺术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常常是模糊的,甚至是随意的。

我认为公共艺术在中国不仅仅只是一个名词的借用,也不是环境艺术、景观艺术、城市雕塑的同义词,公共艺术应该有它自身的规定性。公共艺术的概念在西方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它在当代中国的出现和使用不是偶然的,它是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公共事物中所呈现的开放性和民主化的进程在公共空间的反映。

公共艺术的前提是公共性,只有具备了公共性的艺术才能称之为公共艺术。

“公共”这个概念在西方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根据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研究,在英国,从17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公共”这个词,17世纪末,法语中的“publicite”一词借用到英语里,才出现“公共性”这个词;在德国,直到18世纪才有这个词。公共性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和私人领域是相对立的。

公共性的前提是对公民参与公共事物权利的肯定。

“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每个人都认为他和一切公共事物有着利害关系;有权形成并表达自己的意见”。(伯克)

公共领域范畴起源可以推溯到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自由民的公共生活是在广场里进行的,其主要的行为是进行语言的沟通,这就是阿伦特所谓的“阳光广场”——古希腊城邦式的公共性。但是,在古希腊还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公共性,阳光广场只是对贵族和自由民而言的,大量的奴隶阶层无法享有自由对话的权利。综合哈贝马斯等人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作为西方社会学概念的公共性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 它是市民社会的产物,在封建的、专制的社会制度中,不存在公共性和公共领域;

2.它是民主的、开放的、进入了公共领域的;它是私密性、封闭性是相对立的;

3.它是公众广泛认可的、或者普遍关注的;

4.它是参与的,以自由交流,相互讨论作为特征的。(二)公共艺术在我国的现状及改良办法

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公共空间的无序状态,正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城市建筑的千篇一律的“大屋顶”不用再说,家庭装修成宾馆式样也早不鲜见,但是城市室内空间的不合理性,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公共艺术在中国没有历来的传统,其发展最困难的瓶颈,不是创作经费,也不是创作能力问题,而是全民对公共艺术参与的意识与素质上的问题。全民共同参与的热情和水平,决定了公共艺术的实现程度和成熟程度。

1.公共艺术及文化的发展严重滞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正在进入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由满足一般实用功能向全面建设人文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好,综合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发展的新阶段。以城市雕塑为重点的公共艺术建设,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公共艺术实践开始活跃,各地文化广场的相继建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同时,人们也普遍注意到,我国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建设起步晚、发展快,相应管理和投资政策严重滞后,影响和制约公共艺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亟需探索解决的良策。 

2.公共艺术已经不是传统艺术的范畴

公共艺术已经属于大文化,涉及社会学、政治学。如果说在艺术创作上,公共艺术不能等于把雕塑作品简单地摆到公共空间中间去,把精英艺术拿到大众化的场所里,我们应该跳出传统学院艺术史、美术史的范畴,在方法论上、知识结构上做深层次的反省和更新,过去只属于一定阶层的艺术,在今天真正具有了广泛的公共性。

公共艺术实践的机会应该是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合作中产生,从事情的源头做起,不只是政府决策者、城市规划师的任务,而应该是大家共同作为的结果

二、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新理念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注入哪些因素1.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

公共艺术是多样介质构成的艺术性景观、设施及其它公开展示的艺术形式,区别于一般私人领域的、非公开性质的、少数人或个别团体的非公益性质的艺术形态。公共艺术中的“公共”所针对的是生活中人和人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从更广义的角度上,可以将人类社会理解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镶嵌体。

2.注重地域文化的延续

凭借一定的地域文化为背景所进行的规划以及特定地域中的设计物,常能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过去,产生特有的地域情结,产生人际脉络和社会结构的重构。在这些环境设施中,如果能够将常见样式、题材赋予新的内涵,便容易得到人们普遍的共识与认同,在使用的体验中产生情感,转化为公众的审美意趣。

公共艺术品的问题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城市都没有常设性的公共艺术指导机构和资金募集平台,但在国外,有许多成功经验都是可以洋为中用的。

参考文献:

[1]何一民.《中国城市纲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32-33.[2]凯文.林奇.《城市形态》.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5.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5.40.[4]周路.卡赛尔的建构.《世界美术》.重庆出版社.2003.1.

[5]李峥嵘.《国际雕塑展与symposiu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8.作者简介:

于晨,海南大学三亚学院艺术分院教师,学士,助教。

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之我见

于 晨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海南三亚 573100)

理论研究・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