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合集下载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之一。

A_O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去除,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A_O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

一、污水预处理1.1 污水进水口调节:将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处理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进水量和进水速度,以确保后续处理步骤的正常进行。

1.2 粗格栅过滤:通过设置粗格栅,将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如纸张、布料等进行过滤,防止对后续设备造成堵塞和损坏。

1.3 沉砂池沉淀:将污水通过沉砂池,利用重力作用使其中的沉积物如沙子、泥土等在池底沉淀,减少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二、A_O生物处理2.1 好氧处理: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引入好氧生物处理池,加入适量的氧气和活性污泥,利用好氧条件下的生物菌群降解有机物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2 好氧处理后的沉淀:经过好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利用重力沉淀原理使活性污泥和水分离,沉淀池中的活性污泥会被一部分回流至好氧处理池,继续参与有机物的降解。

2.3 厌氧处理:从沉淀池中取出的污泥进入厌氧处理池,通过无氧条件下的生物菌群作用,将有机物质进一步降解,并产生沼气。

三、氨氮去除3.1 好氧硝化:将经过A_O生物处理的污水引入硝化池,加入适量的氧气和硝化菌,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

3.2 厌氧反硝化:经过硝化的污水进入反硝化池,通过无氧条件下的反硝化菌作用,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3.3 氨氮去除后的沉淀:经过氨氮去除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原理使活性污泥和水分离,沉淀池中的活性污泥会被一部分回流至A_O生物处理池,继续参与有机物的降解。

四、污泥处理4.1 污泥浓缩:从沉淀池中取出的活性污泥进入浓缩池,通过压榨或离心等方式将污泥中的水分去除,使其浓缩成固态污泥。

4.2 污泥消化:将浓缩后的固态污泥进入消化池,通过厌氧消化菌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进一步降解,产生沼气。

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A-O方案

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A-O方案

污水处理A-O方案污水处理中的“AB法”工艺,简言之就是分作A和B“两阶段曝气”处理工艺,每个阶段都有相互隔离的和独立的曝气过程和泥水分离过程,对于活性污泥的回流,也是相互隔离的,A段沉淀池所产生的活性污泥回流到A段曝气池,B段沉淀池所分离出来的活性污泥回流到B段曝气池内。

1.“A B 法”一、“AB法”工艺的由来AB工艺是吸附―生物降解(Adsorption--Biodegradation)工艺的简称。

这项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是由德国某工业大学卫生工程学院的Botho Bohnke教授为解决传统的二级生物处理系统:即:预处理→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

早期污水处理工艺,所存在的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除氮脱磷效率低下,及投资和运行费用过高等问题,在对两段活性污泥法和高负荷活性污泥法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于70年代中期所开发,8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一项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工艺。

二、“AB法”工艺在我国的历史:AB法工艺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对AB 工艺的特性、运行机理及处理过程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对“AB法”工艺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我国许多大专院校纷纷开设专题研究课程,尤其是设计研究部门也对AB法处理城市污水、工业废水进行规模化的实验研究,为AB法的工程设计和工程应用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和实践经验,为其在我国的工程应用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第三阶段: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逐步开始将“AB法”应用到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已建成相当数量的AB法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成效显著,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AB法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在处理效率、运行稳定性、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点。

三、AB法工艺的主要特征1:A段在很高的负荷下运行,其负荷率通常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50~100倍,污水停留时间只有30~40min,污泥龄仅为0.3~0.5d。

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介绍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介绍⒈概述⑴引言在当今社会中,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水处理变得尤为迫切。

而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作为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⑵目的本文旨在介绍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的原理、技术特点、应用范围、操作流程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供相关工程设计和运营人员参考。

⒉ 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原理⑴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概述生物接触氧化是利用生物菌群对有机物进行降解氧化的过程,包含有生物膜接触氧化和生物颗粒接触氧化两种方式。

⑵ 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原理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在生物接触氧化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组合和操作控制,以实现高效降解污水有机物和氨氮的目标。

其主要包括A段接触氧化池和O段曝气池两个阶段。

⒊ 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技术特点⑴高效降解能力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通过优化生物菌群附着环境和曝气方式,实现对有机物和氨氮的高效降解。

⑵占地面积小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相比其他工艺,其处理单元占地面积较小,可大大节约土地资源。

⑶操作运行简单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操作运行简单,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易于掌握和操作。

⑷适应性强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于不同水质和水量的处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灵活调整运行方式以满足不同需求。

⒋ 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应用范围⑴市区生活污水处理厂⑵工业废水处理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⑷化工污水处理⑸医院污水处理⒌ 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操作流程⑴进水调节⑵ A段接触氧化池处理⑶ O段曝气池处理⑷污泥处理⑸出水处理⒍ 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效果评价⑴净水效果评价⒍⑴ COD及BOD5去除率⒍⑵悬浮物去除率⒍⑶氨氮去除率⑵能耗评价⑶经济效益评价附件:●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图纸●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设备清单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污水处理工艺:指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⒉生物接触氧化:利用生物菌群对有机物进行降解氧化的过程。

污水处理厂AAO工艺设计

污水处理厂AAO工艺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引言 (4)1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 (5)1.1设计任务与内容 (5)1.2设计原始资料 (5)1.2.1城市气象资料 (5)1.2.2地质资料 (5)1.2.3设计规模 (5)1.2.4进出水水质 (6)2、设计说明书 (6)2.1去除率的计算 (6)2.1.1溶解性BOD的去除率 (6)5的去除率: (7)2.1.2 CODr2.1.3.SS的去除率: (7)2.1.4.总氮的去除率: (7)2.1.5.磷酸盐的去除率 (8)2.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8)2.3、污水厂总平面图的布置 (9)2.4、处理构筑物设计流量(二级) (9)2.5、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 (9)2.5.1.中格栅和提升泵房(两者合建在一起) (9)2.5.2、沉沙池 (10)2.5.3、厌氧池 (11)2.5.4、缺氧池 (11)2.5.5、好氧曝气池 (11)2.5.6、二沉池 (12)2.6、污泥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2)2.6.1污泥泵房 (12)2.6.2污泥浓缩池 (12)2.7、污水厂平面,高程布置 (13)2.7.1平面布置 (13)2.7.2管线布置 (13)2.7.3 高程布置 (14)3 污水厂设计计算书 (14)3.1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14)3.1.1泵前中格栅 (14)3.1.2污水提升泵房 (16)3.1.3、泵后细格栅 (17)3.1.3、沉砂池 (18)3.1.4、厌氧池 (20)3.1.5、缺氧池计算 (20)3.1.6、好氧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21)3.1.8、二沉池 (28)3.2 污泥处理部分构筑物计算 (31)3.2.1污泥浓缩池设计计算: (31)3.3、高程计算 (36)3.3.1污水处理部分高程计算: (36)3.3.2高程图见CAD图 (36)3.3.3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与总平面布置图 (36)参考文献 (37)泰安市污水处理厂A/A/O工艺设计作者:闫赛红,指导教师:孙丰霞(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的要求愈加严格。

A 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版

A 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版

A 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A 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1. 概述A O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其主要通过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两个阶段对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去除污染物、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A O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和主要步骤。

2. A 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A 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A段和O段。

A段是又称为厌氧段,主要利用厌氧处理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O段是又称为好氧段,主要利用好氧条件下的微生物对残余的有机物和氨氮进行降解和氧化。

2.1 A段流程A段是污水处理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流程如下:1. 污水进入A段: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A段,预处理过程可以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和固体悬浮物。

2. 厌氧反应池:A段采用厌氧反应池进行处理,厌氧反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在无氧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

3. 混合与调节:在A段中,需要对A段投加的污水进行混合与调节,以保证反应池中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活动。

2.2 O段流程O段是A O污水处理工艺的第二个阶段,其主要流程如下:1. A段滞留污泥与O段结合:A段中产生的污泥会与O段结合,形成一个内循环系统,以便将A段中产生的微生物转移到O段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2. 污水进入O段:经过A段的预处理和厌氧反应后的污水进入O段。

3. 好氧反应池:O段主要利用好氧反应池进行处理,好氧反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进行降解和氧化。

4. 混合与调节:在O段中,需要对O段投加的污水进行混合与调节,以保证反应池中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活动。

3. A O污水处理工艺的优点A O污水处理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 处理效果好:A O污水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使得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2. 能耗低:A O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厌氧和好氧两个阶段的处理,其能量消耗相对较低。

3. 占地面积小:A O污水处理工艺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反应池的形状和结构,有效减少占地面积。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A2O MSBR工艺)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A2O MSBR工艺)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1污水、污泥处理工艺1.1污水处理工艺(1)预处理及污水二级处理工艺选择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应根据现状工艺条件、进水水质、出水要求、污水厂规模,污泥处置方法、气象环境条件及技术管理水平、工程地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

根据本工程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各项污染物的去除率如表4-1所示。

表4-1:设计进出水水质及去除率(单位:mg/L)从已经批复的可研知,本工程工业废水量约占60%,由于工业集中区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性较差,本工程采用混凝沉淀法+水解酸化,是否需要加药或者加药量的控制,-N及TP的去根据后续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情况来调整。

从表4-1可以看出,对TN、NH3除率要求较高,因此为满足处理要求,水解酸化池后续需采用脱氮除磷污水二级处理+深度处理工艺。

1)常用脱氮除磷处理工艺目前,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具有一定脱氮除磷效果的污水处理工艺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按空间进行分割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第二类为按时间进行分割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① 按空间分割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按空间分割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是指各种处理功能如进水、曝气、沉淀、出水在不同的空间(不同池子)内完成。

较成熟的工艺有A/O(厌氧/好氧)法、A2/O法和氧化沟法等。

② 按时间分割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目前常用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有:传统SBR工艺、CAST工艺、UNITANK工艺、MSBR 法等。

2)可用于本工程的污水处理工艺常用的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都有其适用性及优缺点。

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号),对于二级强化处理,“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除采用A/O法、A2/O法等技术,也可选用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氧化沟法、SBR法、水解好氧法和生物滤池法等”。

根据XX镇污水厂进出水指标的要求,污水处理工艺宜选择成熟、稳妥、易于维护管理、运行费用低的工艺。

我们选择MSBR、A2/O法作为工艺比选方案。

A-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A-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ythree,four,orsixChildren,allinRags,a化肥厂废水中的主要超标污染物指标为氨氮、硫化物、和总氰化物,水质具有氨氮含量高并含有有毒的总氰化物及硫化物的特点;且此类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差(主要是化学需氧量较低和氨氮含量较高)。

A/O法生物去除氨氮原理:硝化反应:NH4++2O2→NO3-+2H++H2O反消化反应:6NO3-+5CH3OH(有机物)→5CO2↑+7H2O+6OH-+3N2化肥工业废水A/O法处理工艺流程:一、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1)中格栅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15000/(24×3600)=0.174(m3/s)=174(L/s)ythree,four,orsixChildren,allinRags,a则最大设计流量Q max =0.174×1.53=0.266(m 3/s)栅前流速v 1=0.6m/s ,过栅流速v 2=0.8m/s 栅条宽度s=0.01m ,格栅间隙b=20mm 栅前部分长度0.5m ,格栅倾角α=60° 单位栅渣量ω1=0.05m 3栅渣/103m 3污水(1)确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2Qmax 121vB =计算得:栅前槽宽m v B 94.06.0266.02Qmax 211=⨯=,则栅前水深m B h 47.0294.021=== (2)栅条间隙数(n ):栅条的间隙数bhvQ n αsin max ==)(339.328.047.002.060sin 266.0条≈=⨯⨯︒⨯(3)栅槽有效宽度B=s (n-1)+bn=0.01(33-1)+0.02×33=0.98m(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m B B L 05.020tan 294.098.0tan 2111=︒-=-=α(α1为进水渠展开角)(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m L L 025.0212== (6)过栅水头损失(h 1)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 =3,则m g v k kh h 08.060sin 81.928.0)02.001.0(42.23sin 2234201=︒⨯⨯⨯⨯===αε其中ε=β(s/b )4/3h 0:计算水头损失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ythree,four,orsixChildren,allinRags,a (7)栅后槽总高度(H)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2=0.47+0.3=0.77m栅后槽总高度H=h+h1+h2=0.47+0.08+0.3=0.85(8)格栅总长度L=L1+L2+0.5+1.0+0.85/tanα=0.05+0.025+0.5+1.0+0.85/tan60°=1.57m(9)每日栅渣量ω=Q平均日ω1=05.01053.12663⨯⨯=0.87m3/d>0.2m3/d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10)计算草图如下:(2)污水提升泵房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174L/s,泵房工程结构按远期流量设计2.泵房设计计算污水提升前水位-4.30m(既泵站吸水池最底水位),提升后水位3.97m(即细格栅前水面标高)。

A_O工艺污水处理

A_O工艺污水处理

A_O工艺污水处理A_O工艺污水处理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A_O工艺污水处理的详细流程和相关章节,以指导工程师和操作人员进行污水处理的工作。

二、工艺概述A_O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A 段活性污泥法和O段氧化法。

该工艺通过互补优势,达到高效降解和脱氮脱磷的效果。

1.预处理预处理是A_O工艺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去除固体悬浮物、沉淀物和油脂等物质。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有机械过滤、化学沉淀和油水分离等。

2.A段活性污泥法A段活性污泥法是A_O工艺的核心步骤,主要针对有机物的降解和脱氮效果。

在这一步骤中,废水会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反应,通过氧化作用将废物中的有机成分分解为无机物,并同时实现脱氮的效果。

3.O段氧化法O段氧化法是A_O工艺的第三步,主要目的是进一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该步骤采用氧化剂进行处理,通过加入氧气或过氧化物等物质,促进废水中残留有机物的分解。

三、操作指南1.操作设备准备在进行A_O工艺污水处理前,需要确保操作设备和仪器正常运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参数。

2.废水投入与调节将需要处理的废水投入处理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和控制,以维持最佳处理效果。

3.监测与调整定期监测处理系统的各项指标,如温度、PH值、悬浮物浓度等,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4.污泥处理与回收对于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合理处理和回收利用,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附件1:A_O工艺污水处理流程图附件2:A_O工艺操作设备清单附件3:A_O工艺监测指标范围表五、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1.废水排放标准:指国家或地方制定的对废水排放进行限制的法律法规。

2.氧化剂:指在化学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氧化剂有氧气、过氧化物等。

六、全文结束。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AAO水处理工艺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AAO水处理工艺

目录第一章设计概论 (5)1.1设计题目 (5)1.2设计任务 (5)1.3城市概况、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 (5)1.3.1城市概况 (5)1.3.2气象资料 (6)1.3.3水文资料 (6)1.3.4自然特征一览表 (6)1.4污水水质水量及处理程度计算 (7)1.5设计要求 (8)第二章方案确定 (10)2.1一级处理方案确定 (10)2.1.1格栅 (10)2.1.2沉砂池 (10)2.1.3初沉池 (10)2.2二级处理方案确定 (10)2.3三级处理方案确定 (11)2.3.1消毒池 (11)2.3.2混凝絮凝池(计划) (12)2.4污泥处理方案确定 (12)第三章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3)3.1格栅设计计算 (13)3.1.1基本参数 (13)3.1.2设计计算 (13)3.2平流式沉砂池 (15)3.2.1基本参数 (15)3.2.2设计计算 (15)3.3辐流式初沉池 (18)3.3.1设计计算 (18)3.4 AAO工艺设计计算 (22)3.4.1基本设计参数计算 (22)3.4.2平面尺寸计算 (23)3.4.3进出水系统 (24)3.4.4其他管道设计 (26)3.4.5剩余污泥量 (26)3.5曝气系统工艺计算 (27)3.5.1需氧量计算 (27)3.5.2供气量 (27)3.5.3空气管路设置 (29)3.5.4空压机选择 (29)3.6辐流式二沉池 (30)3.7消毒池 (37)3.7.1设计说明 (38)3.7.2消毒剂投加量 (38)3.7.3平流式消毒池设计计算 (38)3.8污泥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40)3.8.1设计说明 (40)3.8.2污泥量计算 (41)3.8.3辐流式浓缩池设计计算 (42)3.8.4贮泥池设计计算 (47)第四章总结 (50)参考文献 (51)第一章设计概论1.1.设计题目长春市日处理量10万吨污水处理厂1.2.设计任务1、根据设计原始资料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及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各处理构筑物型式的选择、污泥的处理及处置方法、处理后废水的出路;2、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工艺设计计算,确定其基本工艺尺寸及主要构造(用单线条画草图并注明主要工艺尺寸);3、进行污水处理厂的总体平面布置(包括各处理构筑物、辅助建筑物平面位置的确定,主要废水和污泥管道的布置),并绘制平面布置图(1#图纸,比例尺1:200~1:500)(手工或CAD图一张);4、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计算并绘制废水处理厂(站)的流程图(1#图纸,比例尺纵向1:50~1:100;横向1:500~1:1000)(手工或CAD图一张);5、编制工艺设计计算说明书。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标题: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引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保护环境。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正文内容:1.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概述1.1 污水预处理1.1.1 污水收集和输送1.1.2 污水初步筛除1.1.3 污水调节与均化1.2 A_O生物处理1.2.1 厌氧池处理1.2.2 好氧池处理1.2.3 混合液固液分离2. 污泥处理2.1 污泥浓缩2.1.1 污泥浓缩方法2.1.2 污泥浓缩设备2.2 污泥脱水2.2.1 污泥脱水方法2.2.2 污泥脱水设备2.3 污泥处理与处置2.3.1 污泥消化2.3.2 污泥干化3. 水质监测与控制3.1 水质监测3.1.1 水质监测指标3.1.2 水质监测方法3.2 水质控制3.2.1 pH值控制3.2.2 DO(溶解氧)控制4. 能源回收与利用4.1 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与能量释放4.2 生物质能源的回收与利用4.2.1 沼气的产生与利用4.2.2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技术5.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优势与应用5.1 优势5.1.1 处理效果好5.1.2 投资成本低5.1.3 运行成本低5.2 应用领域5.2.1 城市污水处理厂5.2.2 工业废水处理总结: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是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污水预处理、A_O生物处理、污泥处理、水质监测与控制、能源回收与利用等步骤,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同时,该工艺流程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成本低、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领域。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人民健康,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改良A2/O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设计与应用

改良A2/O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设计与应用

很 好 的效果 ,其 中哈尔 滨 市 阿 化 性 很 好 ,可 以采 用 A 2 / O工艺 。 水 质 不 同 ,对 排 放 水 质 的 要 求
城 区 污 水 处 理 一 期 工 程 就 是 改 进 水 的总 氮 在 3 5 m g / 1 左 右 ,总磷 也 不 同 ,因 此 ,在 选 择 处 理 工
二 、 改 良型 A 2 / O 工 艺
1 、 UCT 工 艺
了 硝 态 氮 对 厌 氧 区 聚 磷 菌 释 磷 区 , 只 需 要 对 回流 污 泥 进 行 脱 的 干 扰 ,使 厌 氧 区 的 功 能 得 到 氮 ,其 目的是 为 了消除 回流污
充 分发 挥 ,既 提高 了磷 的去 除 泥中硝态氮对 除磷的不利影 响 ,
氨 态 氮 进 行 硝 化 ,形 成 亚 硝 态 氮 ,进 而 变 为 硝 态 氮 再 进 行 反 硝化 ,因而 要 求 较 长 的泥 龄 ,
图3 A + A 2 / O 工艺 流程 图
而生 物 除磷是 通过 排放 剩余 污 厌 氧段 的混合 液 回流 。传统 的 氮除磷 效果 ,但 由于增 加 了缺 泥 去 除 的 , 泥 龄 短 时 污 泥 量 A 2 / O工 艺 中 回 流 污 泥 的 硝 态 氮 氧 区 到 厌 氧 区 的 回 流 ,增 加 了 多 。 因 此 , 泥 龄 长 对 脱 氮 有 回 流 到 厌 氧 区 ,干 扰 了 聚 磷 菌 长 年 的 运 行 费 用 , 同 时 操 作 运
利 ,而 泥 龄 短 对 除 磷 有 利 ,两 细 胞 内 磷 的 厌 氧 释 放 ,降 低 了 行 也 很 复 杂 。 者 很 难 同 时 取 得 较 好 的 去 除 效 磷 的 去 除 率 ,而 U C T工 艺 将 回

AO设计方案

AO设计方案

摘要: 本设计的污水日处理量为500吨,结合城市污水的水质特征,通过对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最终选择了A/O 工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为:污水→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MBR 一体化处理设备→出水。

设计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 标准。

并对主要构筑物的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其尺寸。

一、A/O 工艺技术特点(1)系统优先满足微生物脱氮的碳源要求,反硝化容量充分,系统脱氮能力得到显著加强,同时也避免了回流污泥中携带的硝酸盐对厌氧池的不利影响; (2)聚磷微生物经历厌氧环境之后直接进入生化效率较高的好氧段,其在厌氧环境下形成的吸磷动力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3)参与循环的微生物全部经历了完整的厌氧-好氧过程,具有“群体效应”,因而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氮磷脱除能力;(4)通过缩短污泥的沉淀时间,改善了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提高了活性污泥浓度,为硝化和反硝化同步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系统的脱氮效率进一步提高; 设计水量与水质 二、设计水量污水的平均处理量为h m d m Q 33平83.20500==; 污水的最大处理量为h m d m Q 33max 25600==; 污水的最小处理量为h m d m Q 33min 625.15375==; 总变化系数z K 为1.2。

三、设计水质设计水质如表3-1所示:表3-1 设计水质情况去除率处理水质达到《MBR 一体化设备》进水水质标准,各项指标见表3-2所示:表3-2 排放标准污染物 CODBOD 5SSTNNH 3-NTP色度pH排放 浓度≤500mg/L ≤300mg/L ≤150mg/L ≤50mg/L ≤5mg/L ≤5mg/L ≤30倍 6~9根据给排水手册5,结合排放水要求和出水水质,计算去除率,如表3-3 所示:%10000⨯-=C C C E e式中:0C——进水物质浓度;e C——出水物质浓度;四、方案确定原则(1)依据水体的水质标准确定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经济合理,安全可靠;(2)合理布局,基建投资费用少,运行管理简便;(3)综合利用,无二次污染,尽量减少工程占地;(4)降低运行能耗和处理成本,以使污水处理厂尽快完全发挥效益;(5)综合国情,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

某医院污水A2O工艺处理方案

某医院污水A2O工艺处理方案

第一章、设计依据、设计原则、设计范围 (2)第二章、污水来源、性质、水量、水质、排放标准及设计规模 (3)第三章、设计处理工艺 (5)第四章、总体设计技术参数 (12)第五章、二次污染防治 (13)第六章、电气控制和生产管理 (14)第七章、工程构筑物及设备清单 (15)第八章、设计总述 (17)第九章、供货范围与售后服务 (17)第十章、交货与交验 (17)1)设计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2)《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 的入管网标准;3)《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规范》(CECS128:25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5)《社会医院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508) 1 类区标准;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7)给水排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有关技术规范;8)我公司所完成同类工程所取得的实际经验和实际工程参数。

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环保技术标准、规范,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排放标准;2)选用先进、合理、可靠的处理工艺,在确保处理排放达标的前提下,做到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占地小、投资省、运行费用低;3)本工程系环境工程,特别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和减少二次污染。

要求改善劳动卫生条件,贯彻安全生产和清洁文明生产的方针;4)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站管理水平,设计采用全自动程序控制,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5)合理选用优质配件,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益和使用寿命,降低系统运行成本;6)在工艺设计时,有较大的灵便性,可调性,以适应水量、水质的周期变化。

采用一套(250m3/d 一体化埋地式)污水处理设施,以提高系统的灵便性、可变性、适应性和先进性;考虑到系统的事故应急排放措施;7)采用污泥前置回流硝解工艺,以降低污泥产生量;8)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效地利用空间和场地。

1)从污水处理格栅井开始到处理设施的达标排放口为止。

2)污水处理工程的工艺流程,工艺设备选型,工艺设备的结构布置,电气控制说明等设计工作。

10吨每天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AO工艺)

10吨每天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AO工艺)

基础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方案污水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您花最少的钱将污水处理达标。

10t/d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污水宝二零一五年五月基础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方案污水宝 ®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您花最少的钱将污水处理达标。

目录1、方案编制依据及工程实施原则 (1)1.1方案编制依据 (1)1.2工程实施原则 (1)1.3设计范围 (1)1.4供货范围 (2)2、工程概况的确定 (2)2.1工程概况 (2)2.2设计水质水量及处理标准 (3)3、工艺原理及方案 (4)3.1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原理及特点 (4)4、工艺流程及说明 (5)4.1工艺流程的确定 (5)4.2工艺流程说明 (6)4.3工艺与控制系统的联系 (6)5、工艺设施 (6)5.1格栅井 (6)5.2调节池 (6)5.3以下(1-6)为 JQ-SHJ10一体化设备 (7)5.4电器控制系统说明 (8)6、二次污染防治 (8)6.1臭气防治 (8)6.2噪声控制 (9)6.3污泥处理 (9)6.4、防腐 (9)7、电气控制和生产管理 (9)7.1工程范围 (9)7.2控制水平 (10)7.3电气控制 (10)7.4污水泵 (10)7.5风机 (10)7.6污泥泵 (10)7.7其他 (10)7.8生产管理 (11)8、工程构筑物、设备分析 (11)8.1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 (11)8.2主要设备分项一览表 (12)8.3工程造价估算 (12)8.4工程平面图 (13)9、环境经济效益指标 (13)9.1运行成本 (13)10、安全防护、节能、消防 (13)10.1安全防护 (13)10.2节能 (14)10.3消防 (14)11、售后服务 (14)11.1质量保证和检验、验收 (14)11.2技术服务 (15)11.3销售服务承诺 (15)1、方案编制依据及工程实施原则1.1方案编制依据1、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给水排水设计规范;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5、《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8、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1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标题: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引言概述:A_O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工艺,通过氧化池和接触氧化池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A_O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

一、曝气池1.1 曝气系统:曝气系统是A_O工艺中的关键部分,通过向曝气池中通入空气,提供氧气以促进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

1.2 氧化反应:曝气池中的氧气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有机物被降解成较小的分子。

1.3 混合作用:曝气池中的机械搅拌设备可以促进污水和氧气的充分混合,提高氧化效率。

二、接触氧化池2.1 污水进入:经过曝气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接触氧化池,继续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反应。

2.2 生物膜附着:接触氧化池内壁覆盖有生物膜,这些生物膜中的微生物能够进一步分解有机物。

2.3 深度处理:接触氧化池中的有机物被充分降解,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

三、沉淀池3.1 澄清作用:接触氧化池处理后的水体进入沉淀池,通过静置让悬浮物沉淀到底部,实现水质的澄清。

3.2 澄清效果:沉淀池中的悬浮物经过沉淀后,水质明显变清,达到一定的净化效果。

3.3 溶解氧:沉淀池中还需保证有一定的溶解氧,以维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污水处理效率。

四、二沉池4.1 污泥分离:二沉池是用来对污泥进行分离的设备,将污泥和水体分开。

4.2 污泥回流:部分污泥可以回流到曝气池或接触氧化池中,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

4.3 污泥处理:分离出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可以通过浓缩、脱水等方式处理后进行无害化处置。

五、出水口5.1 净化水质:经过A_O污水处理工艺后的水体达到排放标准,可以安全地排放到环境中。

5.2 监测排放:出水口需要设置监测设备,对排放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符合环保要求。

5.3 运行维护:出水口设备需要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结论:A_O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处理工艺,通过曝气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二沉池和出水口等环节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处理污水并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A_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A_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A_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废水的排放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不可忽视。

因此,对工业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净化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针对A_O 工艺污水处理进行工程设计。

一、工程概况:1.1工程背景:本工程设计针对一家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

化工厂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需要经过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1.2设计目标:将化工厂废水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的浓度降低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以下,以确保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1.3设计规模: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总处理能力为Xm3/h。

二、工艺流程设计:2.1工艺选择:针对该化工厂废水的特点,本工程设计采用了A_O(好氧-硝化/反硝化)工艺进行处理。

该工艺通过好氧和硝化反硝化污水处理过程,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2.2工艺流程:废水首先通过格栅除去大颗粒杂质,然后进入一个预处理池进行初步的固液分离。

之后,废水被输送到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好氧池的活性污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接下来,废水进入硝化反硝化池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将废水中的氨氮和硝酸盐氮去除。

最后,经过二沉池进行二次固液分离后,净化水排放或进一步利用。

2.3工艺设备:根据设计规模和要求,我们选用了适当数量和规格的格栅、预处理池、好氧池、硝化反硝化池和二沉池等设备。

三、工程设计要点:3.1运行控制:通过控制好氧池和硝化反硝化池的进水和出水流量,以及有机物和氮的浓度,来保证工艺达到设计目标。

3.2污泥处理: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泥,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可以采用污泥浓缩和脱水工艺进行处理,最后废弃物的处理方式要符合环保要求。

3.3能源消耗:工艺设计中需要考虑能源的消耗情况,如提供好氧污泥的氧气供应和硝酸盐还原过程中的碳源供应。

四、安全与环保: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标题: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引言概述:A_O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好氧和厌氧两个阶段的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A_O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和原理。

一、A_O污水处理工艺的好氧阶段1.1 污水进入好氧处理池:污水首先通过网格拦截器去除大颗粒杂质,然后进入好氧处理池。

1.2 曝气系统:在好氧处理池中,通过曝气系统向水中通入氧气,促进细菌的生长和有机物的降解。

1.3 溶解氧浓度监测:为了确保好氧处理的效果,需要定期监测溶解氧浓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二、A_O污水处理工艺的厌氧阶段2.1 污泥回流系统:在好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厌氧处理池,通过污泥回流系统向污水中添加活性污泥,促进氮磷的去除。

2.2 厌氧反应器:在厌氧处理池中,通过厌氧反应器进行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

2.3 混合气体排放:在厌氧阶段,产生的混合气体需要进行排放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A_O污水处理工艺的沉淀处理3.1 沉淀池:经过好氧和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沉淀作用去除悬浮物和污泥。

3.2 污泥浓缩:沉淀后的污泥需要进行浓缩处理,减少处理成本和占地面积。

3.3 污泥脱水:浓缩后的污泥通过脱水设备进行脱水处理,减少水分含量,便于后续处理。

四、A_O污水处理工艺的出水处理4.1 出水监测:处理后的出水需要进行水质监测,确保符合排放标准。

4.2 消毒处理:为了防止细菌和病原体的传播,出水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4.3 出水排放:经过处理的出水符合标准后,可以进行排放到环境中,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五、A_O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维护5.1 设备检修:定期对处理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2 水质监测:定期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5.3 污泥处理:对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合理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结论:A_O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好氧、厌氧和沉淀等阶段的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质,是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A_O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A/O工艺—-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1。

基本原理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

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H 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主要工艺特点1. 缺氧池在前,污水中的有机碳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可减轻其后好氧池的有机负荷,反硝化反应产生的减度可以补偿好氧池中进行硝化反应对碱度的需求。

2. 好氧在缺氧池之后,可以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质.3. BOD5的去除率较高可达90~95%以上,但脱氮除磷效果稍差,脱氮效率70~80%,除磷只有20~30%.尽管如此,由于A/O工艺比较简单,也有其突出的特点,目前仍是比较普遍采用的工艺。

该工艺还可以将缺氧池与好氧池合建,中间隔以档板,降低工程造价,所以这种形式有利于对现有推流式曝气池的改造.3。

A/O工艺的影响因素A/O工艺运行过程控制不要产生污泥膨胀和流失,其对有机物的降解率是较高的(90~95%),缺点是脱氮除磷效果较差.如果原污水含磷浓度〈3mg/L,则选用A/O工艺是合适的,为了提高脱氮效果,A/O工艺主要控制几个因素:①MLSS一般应在3000mg/L以上,低于此值A/O系统脱氮效果明显降低。

A 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A 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课程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姓名:王雄班级:环工0502学号:1904050216日期:2008·7·1-11目录一、设计任务书2二、设计依据和原则3三、处理工艺流程以及说明4四、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5(1)中格栅5(2)污水提升泵房7(3)细格栅8(4)沉砂池10(5)初沉池12(6)缺氧池14(7)好氧池15(8)二沉池18(9)剩余污泥泵房20(10)浓缩池21(11)贮泥池24(12)脱水机房24五、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25六、污水处理厂高程计算25一、设计任务书1 课程设计题目:A/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2 课程设计任务:(1)根据污水水质情况,地形等相关资料,确定污水与污水处理流程(2)对污水与污泥处理流程中各处理构筑物进行工艺计算,确定其型式,数目与尺寸,以及主要设备型号和数量等(3)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总体布置和污水,污泥处理流程的高程设计3 课程设计原始资料某厂区污水排放量为Q=15000m³/d,排水人口为20000人,产生的生活污水的水质条件为:COD=800mg/L;BOD5=350mg/L左右;SS=350mg/L;TN=40mg/L;PH=6-9。

污水经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要求为:COD=100mg/L;BOD5=20mg/L左右;SS=20mg/L;NH3-N=15mg/L;PH=6-9。

厂区地势平坦,地坪标高在±0.00m,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0m,排放口位于厂区正南方向的河道处,河道常年平均水位-0.50m,最高水位0.00m,最低水位-3.50m,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最冷月平均为-6.8℃,最热月平均为25.4℃,土壤冰冻深度为0.70m。

处理厂左下角的定位坐标为:X-0,Y-0二、设计依据和原则1 设计依据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给水排水设计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4]《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5]《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延耀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 设计原则在废水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上应满足以下原则:(1)坚持科学可靠并借鉴同类废水处理的工程实践经验,技术上力求先进,管理方便,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维护量少,可靠程度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姓名:***班级:环工0502学号:**********日期:2008·7·1-11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2二、设计依据和原则 3三、处理工艺流程以及说明4四、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 5(1)中格栅 5 (2)污水提升泵房7 (3)细格栅8 (4)沉砂池10 (5)初沉池12 (6)缺氧池14 (7)好氧池15 (8)二沉池18 (9)剩余污泥泵房20 (10)浓缩池21 (11)贮泥池24 (12)脱水机房24五、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25六、污水处理厂高程计算25一、设计任务书1 课程设计题目:A/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2 课程设计任务:(1)根据污水水质情况,地形等相关资料,确定污水与污水处理流程(2)对污水与污泥处理流程中各处理构筑物进行工艺计算,确定其型式,数目与尺寸,以及主要设备型号和数量等(3)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总体布置和污水,污泥处理流程的高程设计3 课程设计原始资料某厂区污水排放量为Q=15000m³/d,排水人口为20000人,产生的生活污水的水质条件为:COD=800mg/L;BOD5=350mg/L左右;SS=350mg/L;TN=40mg/L;PH=6-9。

污水经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要求为:COD=100mg/L;BOD5=20mg/L左右;SS=20mg/L;NH3-N=15mg/L;PH=6-9。

厂区地势平坦,地坪标高在±0.00m,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0m,排放口位于厂区正南方向的河道处,河道常年平均水位-0.50m,最高水位0.00m,最低水位-3.50m,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最冷月平均为-6.8℃,最热月平均为25.4℃,土壤冰冻深度为0.70m。

处理厂左下角的定位坐标为:X-0,Y-0二、设计依据和原则1 设计依据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给水排水设计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4]《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5]《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延耀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 设计原则在废水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上应满足以下原则:(1)坚持科学可靠并借鉴同类废水处理的工程实践经验,技术上力求先进,管理方便,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维护量少,可靠程度高。

(2)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减轻对受纳水体污染,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尽量减少污泥的产生量,力求在系统内消化污泥,以减少污泥处理的投资及运行费用。

(4)尽量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污水厂管理水平,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

在废水与污泥处理工艺设计过程应依据以下原则:(1)根据废水水质、水量及其变化规律来确定设计参数,并确保计算过程尽量准确、详细。

(2)在确定工艺设备时,力求做到质优可靠、管理方便、操作容易,并使投资、运行费用较低。

(3)图纸的绘制与计算书的撰写格式应满足各项要求。

通过对本课题中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与设计过程,要求确定污水处理流程,计算各处理构筑物的尺寸,布置污水处理站总平面图和高程图以及部分构筑物详图。

以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水污染控制理论,系统地掌握污水处理方案的比较、优化,以及各主要构筑物结构的设计与参数计算、主要设备造型(包括格栅、提升泵、鼓风机、曝气器、污泥脱水机、刮泥机、水下搅拌器、淹没式循环泵等)。

三、处理工艺流程以及说明该污水处理厂主要是用于处理厂区内生活污水。

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氮较多,并且水质变化很大,污水厂所处理的废水水量波动都较大,根据这一特征,可见对污水必须进行较好的预处理,活性污泥法中的A/O工艺处理效果较好,所以污水厂的主要工艺流程设计为:生活污水首先经中格栅, 去除水中粗大颗粒物后, 进入泵房, 污水由泵房进入细格栅,进一步去除粗大颗粒物。

进入沉砂池后去除污水中的泥沙,煤炭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接着进入初沉池,去除悬浮固体,降低后续设备的有机负荷。

而后进入缺氧池,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作用,去除N,同时还接受好氧池回流的硝化液。

接着进入好氧池,主要去除有机碳以及硝化反应。

进水量由流量计控制, 经过充分缺氧和好氧处理后, 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活性污泥、水分离, 二沉池出水达标排放。

初沉池形成的初沉泥进入初沉泥,二沉池剩余污泥进行浓缩后到脱水机房脱水,泵房形成干泥饼外运填埋。

四、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1)中格栅1.设计要求1.污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条间隙,应该符合以下要求:a:人工清除25~40mm;b:机械清除16~25mm;c:最大间隙40mm,污水处理厂也可设细粗两格栅.2.若水泵前格栅间隙不大于25mm时,污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3.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采用机械清除.4.机械格栅不宜小于两台,若为一台时,应设人工清除格栅备用.5.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6.格栅前渠道内的水速一般采用0.4~0.9m/s.7.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 ~75 ,人工格栅倾角小的时候较为省力但占地多.8.通过格栅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9.格栅间必须设置工作台,台面应该高出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工作台上应有安全和冲洗设施.10. 格栅间工作台两侧过道宽度不应小于0.7m.2.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15000/(24×3600)=0.174(m3/s)=174(L/s)总变化系数则最大设计流量Q max=0.174×1.53=0.266(m3/s)栅前流速v1=0.6m/s,过栅流速v2=0.8m/s栅条宽度s=0.01m,格栅间隙b=20mm栅前部分长度0.5m,格栅倾角α=60°单位栅渣量ω1=0.05m3栅渣/103m3污水(1)确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2Qmax 121vB =计算得:栅前槽宽m v B 94.06.0266.02Qmax 211=⨯=,则栅前水深m B h 47.0294.021=== (2)栅条间隙数(n ):栅条的间隙数bhvQ n αsin max ==)(339.328.047.002.060sin 266.0条≈=⨯⨯︒⨯(3)栅槽有效宽度B=s (n-1)+bn=0.01(33-1)+0.02×33=0.98m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m B B L 05.020tan 294.098.0tan 2111=︒-=-=α(其中α1为进水渠展开角)(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m L L 025.0212== (6)过栅水头损失(h 1)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 =3,则m g v k kh h 08.060sin 81.928.0)02.001.0(42.23sin 2234201=︒⨯⨯⨯⨯===αε其中ε=β(s/b )4/3h 0:计算水头损失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 (7)栅后槽总高度(H )取栅前渠道超高h 2=0.3m ,则栅前槽总高度H 1=h+h 2=0.47+0.3=0.77m 栅后槽总高度H=h+h 1+h 2=0.47+0.08+0.3=0.85 (8)格栅总长度L=L 1+L 2+0.5+1.0+0.85/tan α=0.05+0.025+0.5+1.0+0.85/tan60° =1.57m(9)每日栅渣量ω=Q 平均日ω1=05.01053.12663⨯⨯=0.87m 3/d>0.2m 3/d 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10)计算草图如下:进水工作平台栅条(2)污水提升泵房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174L/s ,泵房工程结构按远期流量设计 2.泵房设计计算采用氧化沟工艺方案,污水处理系统简单,对于新建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可以充分优化,故污水只考虑一次提升。

污水经提升后进入细格栅,再进入平流沉砂池,然后自流通过缺氧池、氧化沟、二沉池及接触池。

污水提升前水位-4.30m (既泵站吸水池最底水位),提升后水位3.97m (即细格栅前水面标高)。

所以,提升净扬程Z=3.97-(-4.30)=8.27m 水泵水头损失取2m从而需水泵扬程H=Z+h=10.27m再根据设计流量174L/s=483m3/h,采用2台MF系列污水泵,单台提升流量542m3/s。

采用ME系列污水泵(8MF-13B)2台,一用一备。

该泵提升流量540~560m3/h,扬程11.9m,转速970r/min,功率30kW。

占地面积为π52=78.54m2,即为圆形泵房D=10m,高12m,泵房为半地下式,地下埋深7 m,水泵为自灌式。

计算草图如下:图2 污水提升泵房计算草图(3)细格栅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174L/s栅前流速v1=0.6m/s,过栅流速v2=0.8m/s栅条宽度s=0.01m,格栅间隙b=10mm栅前部分长度0.5m,格栅倾角α=60°单位栅渣量ω1=0.10m3栅渣/103m3污水2.设计计算(1)确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21211vB Q =计算得栅前槽宽m v B 94.06.0266.02Qmax 211=⨯=,则栅前水深m B h 47.0294.021=== (2)栅条间隙数668.658.047.001.060sin 266.0sin Q_max 2≈=⨯⨯︒==bhv n α设计两组格栅,每组格栅间隙数n=33条(3)栅槽有效宽度B 2=s (n-1)+bn=0.01(33-1)+0.01×33=0.65m所以总槽宽为0.65×2+0.2=1.5m (考虑中间隔墙厚0.2m )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m B B L 77.020tan 294.05.1tan 2111=︒-=-=α(其中α1为进水渠展开角)(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m L L 385.0212== (6)过栅水头损失(h 1)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3,则m g v k kh h 205.060sin 81.928.0)01.001.0(42.23sin 2234201=︒⨯⨯⨯⨯===αε其中ε=β(s/e )4/3h 0:计算水头损失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 (7)栅后槽总高度(H )取栅前渠道超高h 2=0.3m ,则栅前槽总高度H 1=h+h 2=0.47+0.3=0.77m 栅后槽总高度H=h+h 1+h 2=0.47+0.205+0.3=0.975m (8)格栅总长度L=L 1+L 2+0.5+1.0+0.77/tan α=0.77+0.385+0.5+1.0+0.77/tan60°=3.1m(9)每日栅渣量ω=Q 平均日ω1=1.01053.12663⨯⨯ =1.74m 3/d>0.2m 3/d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 (10)计算草图如下:图3 细格栅计算草图进水(4)沉砂池采用平流式沉砂池 1. 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266L/s (按2010年算,设计1组,分为2格) 设计流速:v=0.3m/s 水力停留时间:t=30s 2. 设计计算(1)沉砂池长度:L=vt=0.3×30=9.0m (2)水流断面积:A=Q/v=0.266/0.25=1.06m 2(3)池总宽度:设计n=2格,每格宽取b=1.2m>0.6m ,池总宽B=2b=2.4m (4)有效水深:h 2=A/B=1.06/2.4=0.44m (介于0.25~1m 之间)(5)贮泥区所需容积:设计T=2d ,即考虑排泥间隔天数为2天,则每个沉砂斗容积:354511115.01053.12321075.0102m K TX Q V =⨯⨯⨯⨯⨯== (每格沉砂池设两个沉砂斗,两格共有四个沉砂斗)其中X 1:城市污水沉砂量3m 3/105m 3,K :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1.53(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及容积:设计斗底宽a 1=0.5m ,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60°,斗高h d =0.5m , 则沉砂斗上口宽:m a h a d 1.15.060tan 5.0260tan 21=+︒⨯=+︒=沉砂斗容积:322211234.0)5.025.01.121.12(65.0)222(6m a aa a h V d =⨯+⨯⨯+⨯=++=(略大于,符合要求)(7)沉砂池高度:采用重力排砂,设计池底坡度为0.06,坡向沉砂斗长度为m a L L 4.321.120.9222=⨯-=-=则沉泥区高度为h 3=h d +0.06L 2 =0.5+0.06×3.4=0.704m池总高度H :设超高h 1=0.3m ,H=h 1+h 2+h 3=0.3+0.44+0.704=1.44m (8)进水渐宽部分长度:m B B L 43.120tan 94.024.220tan 211=︒⨯-=︒-=(9)出水渐窄部分长度:L 3=L 1=1.43m (10)校核最小流量时的流速:最小流量即平均日流量Q 平均日=Q/K=266/1.53=174.4L/s 则v min =Q 平均日/A=0.1744/1.06=0.165>0.15m/s ,符合要求 (11)计算草图如下:进水图4 平流式沉砂池计算草图出水(5)初沉池1设计要点1.沉淀池的沉淀时间不小于1小时,有效水深多采用2~4m ,对辐流式指池边水深.2.池子的超高至少采用0.3m.3.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一般按不大于2日的污泥量计算,采用机械排泥时,可按4小时污泥量计算.4.排泥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5.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m.6.池径不宜小于16m ,池底坡度一般取0.05.7.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亦可附有气力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8.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9.进出水的布置方式为周边出水中心进水. 10.池径小于20m 时,一般采用中心传动的刮泥机. 2初沉池的计算(辐流式) 1.沉淀部分的水面面积:设表面负荷 q ′=1.0m 3/m 2h ,设池子的个数为2,则(其中q ′=1.0~2.0 m 3/m 2h )F=2.池子直径:)(4.1714.347824m FD =⨯=⨯=π,D 取18m.3.沉淀部分有效水深:设t=1.5h ,则h 2=q ′t=2.0×1.5=3.0m.(其中h 2=2~4m ) 4.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V ′=Qmax/ht=150001.53/(3×1.5)≈5100m35.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V 1′3621114.112242)97100(110410024)20350(5100)100(10024)(max V m n r T c c Q o =⨯⨯-⨯⨯⨯⨯⨯-⨯=⋅⋅-⋅⋅-⋅='ρc 1—进水悬浮物浓度(t/m 3) c 2—出水悬浮物浓度 r —污泥密度,其值约为1o ρ—污泥含水率6.污泥斗容积:设r 1=2m,r 2=1m,α=60,则 h 5=(r 1-r 2)tg α=(2-1)tg60=1.73m V 1= πh s /3(r 12+r 2r 1+r 22)=3.14×1.73/3×(22+2×1+12) =12.7m 37.污泥斗以上部分圆锥体部分污泥体积:设池底径向坡度为0.05,则h 4=(R-r 1)×0.05=(16-2)×0.05=0.7m V 2= πh 4/3(R 2+Rr 1+r 12)=3.14×0.7/3×(162+16×2+22)=213.94m 38.污泥总容积:V=V 1+V 2=12.7+213.94=226.64>129m 39.沉淀池总高度:设h 1=0.3m,h 3=0.5m,则H=h1+h2+h3+h4+h5=0.3+3.75+0.5+0.7+1.73=6.98m10.沉淀池池边高度:H′= h1+h2+h3 =0.3+3.75+0.5=4.55m11.径深比D/h2=32/3.75=8.53(符合6~12范围)第四节缺氧池1.设计参数:池深h=4.5m,方形池设计流量:=173.6L/s生物脱氮系统进水总凯氏氮浓度:=40g/生物脱氮系统出水总氮浓度:=15g/在20℃时,取值0.04g,对于温度的影响可用式修正,温度设为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