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开卷试题3

合集下载

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参考答案

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参考答案

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开卷)参考答案XXX对病人下药的故事是唯物辩证法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这一哲学原则强调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在这个故事中,XXX根据不同的病因为两个病人开了不同的药方,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规律,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因为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思维的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趋势的范畴。

它们是对立的,必然性是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决定的趋势,而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不确定趋势。

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

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低迷、贸易和投资萎缩的挑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

我国顺应历史潮流,通过举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等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行动,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交流平台。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应对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实现自身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规律的体现,其中全球性贸易是最显著的表现形式。

贸易量的增加同时也带来了贸易结构的改变,不再是过去的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原料,落后国家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的情况。

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和推动力量。

跨国公司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客观存在的过程,不可逆转,但是具有二重性,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可以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并最终赶超发达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专题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一、判断题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选择一项:对错2.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选择一项:对错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选择一项:对错4.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选择一项:对错5.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选择一项:对错6.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选择一项:对错7.真理具有客观性,但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就意味着真理不具有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

选择一项:对错8.真理和谬误是认识中的一对矛盾体,真理不可能转化为谬误()。

选择一项:对错9.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对错10.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先进、积极和正确的价值观()。

选择一项:对错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选择一项:对错1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选择一项:对错二、单选题1.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选择一项:A. 文化实践B. 物质生产实践C. 科技实践D. 政治实践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以表现在()。

选择一项:A. 理论能够指导实践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D. 理论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3.水是流动的、音乐是动听的、天空是蓝色的……,这些认识都是通过感官得到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开卷)一、请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所学原理,回答问题。

(23分)材料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材料2: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者有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吕氏春秋•察今》)材料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入湖,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举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淮南子•人间训》)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两则哲学寓言的含义是什么?其教训是什么?2、材料3哲学寓言的含义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它的?3、上述三则哲学寓言对你有何启示?二、汶川特大地震令人怵目惊心,其破坏力超过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实在是一场罕见的人间灾难。

然而,自5月12日以来的抗震救灾实践却庄严地向世界昭示:地震可以震坏道路、震毁家园,但震不垮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面对灾难,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心系群众,沉着应对,果断决策,发挥了凝聚全国人民共同战胜灾难的坚强领导核心的作用;广大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不顾个人的安危,把灾民当亲人,将共产党员的责任、使命和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消防队员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他们的出色表现再次展示了中国军队首先是“人民之师、和平之师”的宗旨;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最前线,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灾难面前中国民众所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他们不再分地区、阶层、职业和贫富,全国人民团结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 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性”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踞,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 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专题测验3 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专题测验3 答案

一、判断题题目1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2.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4.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55.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66.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7.真理具有客观性,但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就意味着真理不具有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88.真理和谬误是认识中的一对矛盾体,真理不可能转化为谬误()。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99.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010.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先进、积极和正确的价值观()。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1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21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二、单选题题目131.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A )A.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B.说明历史事变的动力和原因C.说明阶级社会的本质D.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国家兴旺发达的道路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社会存在是指( A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B.社会物质财富的总和C.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D.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4.“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种观点属于( C )A.地理环境决定论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宿命论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6.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D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D )A.地理环境B.生活习惯C.伦理道德D.物质生产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9.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B )A.地理环境的优劣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D.人口增长的快慢10.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是( B )A.生产关系B.生产方式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1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C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经济规律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12.社会意识是(A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1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C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法律思想、哲学、宗教D.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B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5.下列各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是(A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C.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D.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1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C )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17.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1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C )A.劳动者素质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生产工具的状况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9.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它( D )A.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少B.生产产品质量的优劣C.劳动对象的丰富程度D.用什么生产工具进行生产20.生产力诸因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A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生产工具21.在生产力的基本因素中占主体地位的是( A )A.劳动者B.生产工具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22.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 B )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C.劳动者D.管理方式2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科学技术(D )A.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B.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C.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D.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24.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A )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25.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 )A.生产关系B.家庭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2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B.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27.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B )A.购买、生产和销售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28.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29.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是(D )A.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B.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C.个体生产的所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所有制D.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3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D )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1、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国家的存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3、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根据和条件的关系4、空间的特性是()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多维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思维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6、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A.唯心论B.不可知论C.机械唯物论D.朴素唯物论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A.科学性和阶级性B.原则性和灵活性C.实践性和阶级性D.科学性和革命性8、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A.不需要任何条件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9、事物的质是指()A.事物的规模和发展程度B.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其存在的方面C.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D.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10、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1、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12、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13、现实可能性是指()A.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B.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C.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D.实现的可能性14、爆发式飞跃是()A.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B.解决矛盾的非对抗性的质变形式C.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D.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15、法律规范的贯彻()A.靠社会舆论和习惯来实现B.靠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来实现C.靠国家强制执行D.靠自由讨论来实现16、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二元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17、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个人的主观努力B.社会实践C.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18、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19、人口因素是指()A.一定质量的人口B.一定数量的人口C.一定构成和分布的人口D.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20、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A.个人心理B.社会心理C.自然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D.道德、艺术和哲学21、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按需分配的原则B.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C.人道主义原则D.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A.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C.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2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2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2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26、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

试卷代号:1395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论述题: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也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所以,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的预测了未来社会。

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100分)参考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资本主义发展提出的现实问题和剖析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对未来社会的组织状况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等问题,作了科学的历史的预测和天才的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包括价值目标、科学体系、制度设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科学理论。

其内容主要包括:1.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经过一个过渡阶段后,就进入未来社会。

未来社会自身的发展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2.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

最根本的是生产力的充分发展。

3.未来社会的经济特征: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当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之后,就消灭了商品生产,消除了商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劳动产品的分配原则将是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以维持和扩大再生产,而生活资料归个人直接占有;旧的社会分工将被消灭,生产劳动将给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才能的机会, 劳动成为需要和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城乡对立消除。

4.未来社会的政治特征:消灭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

5.未来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6.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

通过教育和训练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7.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

因为交往使“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A3.A4.B5.C6.B7.C8.A9.D10.A11.A12.C13.D14.A15.C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C)的理论A.唯物主义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开卷)参考答案

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开卷)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材料分析题(100分)材料:华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名医。

有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两人均头痛发热,同请华佗看病。

经华佗望色、诊脉后,给李延开了解表发散药,给倪寻开的是泻药。

正当二人疑惑之际,华佗解释道:李延是因受凉,病在外,故应当吃解表药。

倪寻是因饮食过多引起,病在内,故应当服用泻药。

二人虽病状相似,但病因不同,所治疗方法也不同。

二人信服,各自拿药服用,很快痊愈。

1、指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范畴并分析内涵。

(70分)2、请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0分)答:一、指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范畴并分析内涵。

(70分)答:(1)华佗对症下药的故事涉及的辩证法基本范畴主要有: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它揭示和反映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在现实中因果关系的表现是多样的。

两府吏生病,受凉感冒是原因,头痛发烧是结果,是异因同果。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根据的一对范畴。

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人们可以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华佗通过望色、诊脉认识了两人发烧的不同原因,就开出了不同的药方。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

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二、请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0分)答:唯物辩证法全面而科学地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形式和过程,从各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2020年国家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三及答案-

2020年国家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三及答案-

2020年国家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三及答案:2020年国家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三及答案一、判断题题目 1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选择一项:对题目 2 2.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选择一项:错题目 3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选择一项:错题目 4 4.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选择一项:对题目 5 5.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选择一项:错题目 6 6.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选择一项:对题目 7 7.真理具有客观性,但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就意味着真理不具有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

选择一项:错题目 8 8.真理和谬误是认识中的一对矛盾体,真理不可能转化为谬误()。

选择一项:错题目 9 9.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选择一项:错题目 10 10.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先进、积极和正确的价值观()。

选择一项:对题目 11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选择一项:对题目 12 1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选择一项:对二、单选题题目 13 1.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选择一项:B. 物质生产实践题目 14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以表现在()。

选择一项: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题目 15 3.水是流动的、音乐是动听的、天空是蓝色的……,这些认识都是通过感官得到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测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测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测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测试题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差异多样的地理环境B.丰腴富饶的自然资源C.协调合理的人口结构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教育属于()A.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因素C.准备性因素D.渗透性因素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C.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的改变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人的本质在于(或: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A.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道德素质C.人的社会属性D.人的文化素质5.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A.影响社会结构的划分B.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6.下列各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哲学 B.物理学 C.数学 D.语言学7.在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B.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C.产品的分配方式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8.既坚持历史决定论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属于A.历史唯物论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或:生产方式包括)A.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统一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统一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D.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10.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从其主体的角度看可分为A.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11.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A.生产力的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C.社会意识的内容D.政治制度的状况1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多种,但最基本的动力是A.阶级斗争B.社会改革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13.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A.由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B.由思想观念的分歧引起的C.由政治主张的差异引起的D.由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14.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 )A.教育B.管理C.生产资料D.自然科学15.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A.渔猎社会B.封建社会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16.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1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C.劳动者的素质D.劳动产品的质量1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19.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20.社会改革的实质是()A.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B.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21.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A.政治立场B.经济地位C.思想观点D.文化水平22.下列概念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是一种(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机械决定论的观点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24.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B.人口因素与资源环境的矛盾C.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25.“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三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B)A.革命性和批判性B.实践性和阶级性C.科学性和历史性D.辩证性和彻底性2、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D)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3、“万物皆备于我”是(D)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C )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7、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科学性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0、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B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天才人物的出现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11、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D)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A.生产严重不足B.消费严重不足C.生产相对过剩D.消费严重超前1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C)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4、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量上(C)A.二者相等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D.二者没有关系15、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C)A.垄断消灭了竞争B.垄断缓和了竞争C.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D.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16、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C)A.市场经济B.发达国家C.跨国公司D.发展中国家17、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18、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0、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D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21、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B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22、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C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23、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 )A.由谁来进行统治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24、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A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25、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26、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三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三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D 4.D 5.D 6.C 7. A 8.B 9.A 10.A 11.C 12.D 13.C 14.C 15.A 16.D 17.C 18.D 19.D 20.A 21.D 22.B 23.C 24.A 25.D 26.A 27.D 28.A 29.B 30.D 31. C 32.C 33.B 34.B 35.D 36.D 37.A 38.A 39.C 40.C二、多项选择题1.BCD 2.ABCD 3.ABCD 4.ABC 5.ABCD 6.AB 7.BCD 8.ABCD 9.ABCD 10.AC 三、简答题1、「答案要点」(1)生 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 的物质力量。

(2)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是 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

现代生产力系统在包括这些实体性要素之外,还具有重 要的智力性要素,如 科学技术、管 理等。

科 学技术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 越大, 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是第一生产力。

2、「答案要点」(1)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它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 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而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共 产主义社会。

高 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共产主义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和基础。

( 2) 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 们的科技水平极大提高而实现的。

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这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优越性的根本保证。

(3)共产主义社会在社会生产 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这就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 成员的物质几文化需求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 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性”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踞,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 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03

练习三一、单项选择题1.主张“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意识存在的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空存在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3. 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C.一切利于自己的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农民耕种农作物B.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C.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D.运动员进行体育活动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4.实践活动的特点表现在它是A.精神的活动B.物质的活动C.在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D.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三、简答题1.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什么意义?2. 实践的定义、特征及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义是什么?四、辨析题1. 脱离运动的物质与脱离物质的运动皆不可想象,故运动即物质,物质即运动。

[最新]国开电大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开电大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开电大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三试题及答案1.如何认识实践的自觉能动性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

与动物本能的、被动的适应性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目的性是能动性的主要表现。

在人的实践活动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作为目的在实践者的头脑中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目的决定实践者的行为。

马克思对此形象地比喻道:虽然蜜蜂建造蜂房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它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本能活动。

相反,即使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因为他在实践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建筑建成了。

所以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2.实践的中介包括什么答:实践的中介是实践的基本结构之一,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感官延伸、体能放大的物质性工具系统,如各种机器系统和动力能源系统。

火车、计算机、雷达分别是对人的腿、脑、眼功能的延伸和放大。

二是语言符号工具系统。

语言符号是主体思维活动进行的现实形式,也是人们社会交往得以进行的中介。

正是依靠这些中介系统,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才能够相互作用。

3.如何科学理解主体与客体的双向运动答: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而实践的基本结构也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

主体客体化是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其按照主体的需要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对象物。

主体客体化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物化体现,是主体的本质力量通过实践活动积淀、凝聚和物化在客体中。

实际上,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结果都是主体客体化的结果。

客体主体化是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客体性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例如,主体把物质工具如计算机、汽车等作为自己身体器官的延长包括在主体的活动之中,把作为精神性客体的精神产品、先进理念和思想转化为主体意识的一部分,都属于客体主体化的表现。

东大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东大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第1题,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正确答案:D第2题,当前在抗击沙漠化的斗争中我国更加注重科学治理充分考虑水分平衡问题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灌则灌从哲学上讲“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灌则灌”是因为矛盾具有A、普遍性B、主观性C、特殊性D、稳定性正确答案:C第3题,西方有一句名言“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这告诉我们A、人生就是在失败和成功中反复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C、要成功必须经历失败D、事物发展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正确答案:B第4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可知性B、运动C、物质性D、单一性正确答案:C第5题,古语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说明了A、时间的客观性B、时间的绝对性C、时间的一维性D、时间的无限性正确答案:C第6题,“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正确答案:B第7题,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A、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能动地创造客观世界C、能动地改造历史规律D、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正确答案:A第8题,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C、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正确答案:C第9题,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A、认识B、实践C、本质D、现象正确答案:B第10题,“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说明自由是A、选择的随意性B、活动的主动性C、摆脱必然的束缚D、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正确答案:D第11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正确答案:B第12题,真理的相对性是指A、真理是谬误的一种B、真理没有固定的标准C、真理的标准因人而异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正确答案:D第13题,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答案:A第14题,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A、人口多,密度大B、人口少,增长慢C、人口不增也不减D、与物质生产相适应正确答案:D第15题,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就会A、发生量变B、发生质变C、变化更加迅速D、变化更加缓慢正确答案:B第16题,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说明社会发展不仅具有统一性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下列能体现社会形态更替多样性特征的是A、不同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B、某些民族实现跳跃式发展的方向可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不一致C、对于不同的民族而言,同样的社会形态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D、当社会形态更替实现跳跃式发展时,说明此时的社会发展已经突破了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正确答案:BC第17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形式的有A、概念B、表象C、判断D、推理正确答案:AD第18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A、真理的检验标准必须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B、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存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C、只有真理才能指导实践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正确答案:AB第19题,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A、劳动B、人口因素C、自然地理环境D、物质生产方式正确答案:ACD第20题,国家是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B、在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的权力机关C、阶级统治的工具D、统治阶级用来维护本阶级根本利益的工具正确答案:AD第21题,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A、对B、错正确答案:B第22题,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A、对B、错正确答案:A第23题,雇员拥有股票工人成为股东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消失了A、对B、错正确答案:B第24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A、对B、错正确答案:B第25题,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A、对B、错正确答案: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C.消灭国家D.消灭两极分化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相对静止是指()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5.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A.主观反映B.歪曲反映C.虚幻反映D.正确反映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9.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费希特2.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2: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向度上可以“一分为三”:第一个基本阶段,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人在自然面前很被动,人是自然的奴隶。在第二个基本阶段,人类大刀阔斧地征服自然,人类成了自然的主宰,然而,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最终是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当代世界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超越上述阶段,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三个基本阶段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共存共荣的和谐关系,人们强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进人协调发展的崭新阶段。为此,《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维护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如限塑)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人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确立自然界的整体观念,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从而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16分)
三、
(2)量变是质变的准备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结果,事物在质变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10分)
(3)学生有成为将来对社会的有用之材,必须加强平时的学习,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在人生的道德修养方面,都要注意点滴的积累,知识上的大知(或大智)和道德上的大善,都不会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积淀而成。所以,青年学生要成就自己和完善自己,必须既有远大理想抱负,又要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切忌鼠目寸光和好高骛远。(7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三(开卷)
一、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3分)
下图为有名的拉弗曲线(Laffer Curve)
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结合拉弗曲线图回答:
(1)该图体现什么哲理?(6分)
(2)详细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这一哲理的观点。(10分)
(3)这一哲理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何指导意义?(7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3分)
材料1:孟德斯鸠指出,气候的权利强于一切权力。他说:
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使他们陷于奴隶地位,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现在,我国生态问题也已经非常严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空气污染严重、水资源危机、森林惨遭毁灭、耕地面积减少等。为了保护人类的家园,必须维护生态平衡,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倡导生态文明。首先,要人们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端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其次,要提高人们利用自然的科学性,把利用与保护、开发与培育、排污与治理合理地结合起来。再次,要把当前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二、
1、地理环境是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水系、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第一,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第二,地理环境不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社会形态的更替);第三,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受生产方式的制约。(7分)
2、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人类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换来了沉重的教训。
地理环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我们看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大多是由人的活动引起的,可以说,现实的地理环境以及不同程度的变成人工环境了。社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仅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为人类的活动经常破坏自然界的秩序。如果生态平衡被打破的程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的限度,就会使人类生产和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因: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科技、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影响的积累,也有现实加剧的因素。
1、请就材料1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7分)
2、阅读材料2,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联系实际谈谈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意义。(16分)
三、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谈谈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认识。(24分)
参考答案
一、
(1)体现事物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道理。(6分)
1、剩余价值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矛盾的产生。(8分)
2、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矛盾的激化及其表现。(8分)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