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地图演变【457-2015】

合集下载

一张表了解世界-德国历史

一张表了解世界-德国历史
鲁道夫一世:1273-1291。未加冕为皇帝。1278迪恩克鲁特战役击败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夺取奥地利与 施蒂利亚公国,成为家族领地。死后诸侯拒绝其子继位。 阿道夫一世:1292-1298。拿骚伯爵。后被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推翻。 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艾伯特一世:1298-1308。鲁道夫一世子,奥地利公爵。被侄谋杀,次子腓特烈继承在奥 地利的领地,但未能说服选侯继承德意志王位。 卢森堡王朝 亨利七世:1308-1314。卢森堡伯爵。1310意大利国王,1312神罗皇帝。1310将波西米亚变为家族领地。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亨利三世:1039-1056。1028与父共治。1046废黜三位对立教宗,另立教皇,加冕为神罗皇帝。掌握境内主教 的任免。传子
亨利四世:1056-1105。1054与父共治。1056罗马人民的国王,1084神罗皇帝。1073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宣布 教皇权力高于一切。1075亨利坚持境内主教的叙任权,1076被开除教籍。1077亨利到意大利北部卡诺莎向教 皇谢罪,卡诺莎之辱。1080再次被开除教籍,1083亨利占领梵蒂冈,1084攻占罗马,教皇逃亡,亨利任命新 教皇。
康拉德三世:1137-1152。亨利四世外孙,1137自封国王,1138罗马人民的国王,未加冕神罗皇帝。与洛泰尔 二世的继承人巴伐利亚和萨克森公爵韦尔夫家族“傲慢”的亨利内战至世纪末。1146参加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传侄子。
腓特烈一世(红胡子/巴巴罗萨):1155-1190。士瓦本公爵。1155意大利国王、神罗皇帝,1178为勃艮第国王 。6次入侵意大利,1156奥地利从巴伐利亚公国分出,成为公国。国力达到顶峰。1189参与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时去世。传子。
胖子查理:876-887。879从卡洛曼继承意大利王国,881为神圣罗马皇帝(称查理三世),882继承萨克森和 巴伐利亚,884.12成为西法兰克国王,至此再次统一法兰克帝国。维京人袭击,帝国瓦解,被侄子阿努尔夫 篡位。

转摘:德国历史地图从普鲁士到德国变迁1815年至1871年

转摘:德国历史地图从普鲁士到德国变迁1815年至1871年

转摘:德国历史地图从普鲁⼠到德国变迁1815年⾄1871年2018-05-22 · 遇见德国 德意志统⼀的缔造者是普鲁⼠,那普鲁⼠为何能以王朝战争的⽅式完成此历史重任呢? ⾸先,普鲁⼠依靠的是实⼒强劲的容克阶级。

容克阶级是资产阶级化的财⼒雄厚的统治阶级,他们所掌握的⾼度发达的⼯业和农业,可谓普鲁⼠王国得以完成统⼀⼤业的⼒量源泉。

其次就是普鲁⼠王国在德意志诸邦中⾸屈⼀指的版图和傲视欧洲的军事⼒量。

普鲁⼠虽在1807年被拿破仑剥夺半数领⼟,但1815年维也纳会议时⼜获得了萨克森王国2/5⼟地,莱茵河流域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瑞典所属波美拉尼亚等地,重新恢复到三⼗多万平⽅公⾥的版图。

当然还包括普鲁⼠建⽴的完善的⾏政系统和教育制度。

普鲁⼠通过⾃上⽽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统⼀的最⼤功⾂⾮俾斯麦莫属。

其在就任⾸相后的1862年9⽉公开宣称:德意志所瞩⽬的不是普鲁⼠的⾃由主义,⽽是它那⽆⽐强⼤的威⼒,普鲁⼠必须保持威⼒。

当代重⼤问题不是以演说与多数⼈决议就能解决的,⽽是要⽤铁和⾎。

铁⾎政策的⾸个⽬标是丹麦。

俾斯麦以⽯勒苏益格归属问题为借⼝,拉拢奥地利共同向丹麦宣战。

然事实上,俾斯麦却将这场战争看成未来对奥战争的预演,并刻意埋下冲突⽕种,即⽯勒苏益格归普鲁⼠管辖,荷尔斯泰因则属奥地利,但普鲁⼠有权在荷尔斯泰因开凿运河、修筑铁路和铺设电缆。

通过⼀场战争,俾斯麦既埋下⽕种,⼜摸清对⽅军事底细,确实⾼明。

1866年6⽉14⽇,普奥战争在俾斯麦精⼼安排下终于如约⽽⾄。

普鲁⼠以帮助镇压波兰民族起义换取了俄国信守中⽴的承诺;⼜以不反对法国获得领⼟补偿⽽得到法国⽀持;并且与意欲恢复威尼西亚统治的意⼤利订⽴了攻守同盟。

就这样,⼀个极不利于奥地利的国际环境出现了。

除此之外,俾斯麦为斩断奥地利臂膀⼜向德意志诸邦开⼑,其曾要求萨克森、汉诺威和⿊森卡塞尔参加普鲁⼠⼀⽅作战,在遭到拒绝后,“兴师问罪”的普军仅仅⽤时3天就占领了上述邦国的领⼟。

德国领土变迁

德国领土变迁

德国领土变迁古代普鲁士地区仅包括今日立陶宛以南、波兰东北部维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泽为中心的西普鲁士地区,以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原东普鲁士地区的领土。

1295年占据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购买了波美拉尼亚和但泽地区。

1308年自勃兰登堡选帝侯手中购买了纽马克地区,普鲁士同神圣罗马帝国本土接壤。

15世纪时将但泽和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

1618年普鲁士公国并入勃兰登堡选侯国,至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的时候,其领土以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为中心,包括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纽马克和阿尔特马克,以及德意志南部的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地区。

18世纪时,普鲁士先后从瑞典、波兰和奥地利获得前波美拉尼亚、波森、西里西亚等地区。

三次瓜分波兰后,普鲁士获得了新东普鲁士、南普鲁士、但泽、托伦、以及波兰王国的西部和中部,包括华沙地区。

1806年普鲁士败于拿破仑后,被迫割让波兰地区,法国在此成立华沙大公国。

拿破仑战败后,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普鲁士失去了拜罗伊特、安斯巴赫、纳沙泰尔(加入瑞士)、东弗里斯兰、希尔德斯海姆等领地,华沙大公国除西部以波森为中心的一小块领土外都被俄国吞并。

作为补偿,普鲁士获得了萨克森王国五分之二的领土,以及德意志西部的汉诺威、明斯特主教区、莱茵河东西两岸的威斯特伐利亚和莱茵兰、以及萨尔路易、萨尔布吕肯等领土。

19世纪,普鲁士经过战争,又先后兼并了黑森-莱茵、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法兰克福等王国、公国和自由市。

到1871年成立德意志帝国时,普鲁士王国已经拥有22个省,包含了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以外的大部分现今德国领土与西波兰及北波兰,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而且还拥有大片的海外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帝国由魏玛共和国替代。

德国战败签署《凡尔赛条约》:恢复1870年以前的德法边界,德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的所有权、开采权归法国所有;萨尔区的行政管理由国际联盟负责,为期15年,期满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在莱茵河以东50公里所划界线以西领土内,不准保留或建筑工事,不准留驻或集结军队;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连同各桥头,自本条约实施后15年内均应由协约和参战各国军队占领;如德国忠实遵守本和约的条款,协约国军应逐步缩小占领区,5年期满后从德国科隆地区撤军,10年期满后从科布伦茨地区撤军,15年期满后从美因茨地区撤军;奥伊彭和马尔梅迪划归比利时,并承认比利时对莫雷内的主权;德国与丹麦的边界由石勒苏益格北部边境地区居民举行公民投票确定(1920年2月石勒苏益格北部划归丹麦);上西里西亚南部划归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获得上西里西亚一部分、波兹南全部、西普鲁士和东普鲁士各一部分;但泽(今格但斯克)作为国际自由城市交国际联盟管理,但在经济上划入波兰关税区,成为波兰的出海口;波兰政府负责但泽自由市的所有对外关系,并对在国外的但泽人提供外交上的保护;易北河、奥得河、涅曼河、多瑙河的指定河段为国际河道,基尔运河应永久开放,“所有与德国和好各国之军舰、商船一律平等、自由地出入”。

德国历史发展年表

德国历史发展年表

德国历史发展年表前时期:0395年1月17日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0814年1月28日查理曼帝国创立者查理大帝逝世0936年2月2日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加冕,奠定神圣罗马帝国的基础第一时期(962/911-1806)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1356年1月10日卢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在纽伦堡颁布了黄金诏书1571年1月11日奥地利贵族开始享有宗教自由1745年1月20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七世逝世1793年1月23日俄、奥、普第二次瓜分波兰1806-1871.1.181807年2月7日埃劳战役爆发1815年1月13日英、法、奥签订《维也纳条约》第二时期(1871.1.18-1918)第二帝国:德意志帝国(普鲁士)1871.1.18-1899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建立1900-19141900年1月4日罢工浪潮席卷欧洲1908年1月13日中、英、德签订《津浦铁路借款合同》1913年1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进攻计划的制定者施里芬去世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1915年1月9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发起英德加里波利战役1915年1月24日英军击沉德国“布柳彻”号战舰1917年1月31日德宣布无限制潜艇战1918-19351919年1月5日德国柏林工人总罢工并武装起义纳粹党成立1919年1月15日德共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害1919年2月6日德国魏玛共和国建立1920年1月16日协约国要求引渡德皇威廉二世,遭荷兰拒绝1921年1月24日协约国就德国的战争赔款问题举行会谈1923年1月10日法国、比利时联军占领德国鲁尔地区1923年1月31日德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1931年1月20日欧洲失业人数创记录-德国500万1932年2月2日日内瓦国际裁军会议召开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1月1日德国实施优生法1934年1月26日德国和波兰在柏林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35-1939.9.11935年1月13日萨尔公民投票赞成重新并入德国1936年1月17日德国纳粹戈培尔要求扩张殖民地1936年2月6日冬奥会开幕希特勒致词第三时期(1939.9.1-1945.5.20)第三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1月16日希特勒取消原定的西线进攻计划1942年1月20日纳粹确定处理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方案--种族灭绝1943年1月30日英美空军袭击柏林1943年1月31日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投降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1944年1月20日美英对柏林进行饱和轰炸,飞机制造厂遭袭击苏军与德军作战中取得红谢洛-罗普沙战役的重大胜利1944年1月22日二战期间盟军在安齐奥登陆1944年1月29日纳粹计划培育雅利安优秀民族1945年1月1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进攻到据柏林50公里的奥得河沿线1945年1月13日二战中苏军开始在西里西亚发动攻势苏军实施东普鲁士战役1945年1月17日瑞典外交官瓦伦堡失踪,引发瓦伦堡事件1945年1月18日丘吉尔力劝第三帝国投降1945年1月23日苏军进抵奥德河(德波边界)1945年1月30日德国古斯特洛夫号空前海难7700人遇难1945年1月31日苏军连续向柏林外围发动进攻1945年2月8日英美盟军开始向莱茵河地区发起进攻战后:1945.5.20-19601957年1月1日萨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归德国1958年2月10日慕尼黑空难,8名曼联队球员丧生1961-19901963年1月22日法国联邦德国合作条约签订1983年2月5日纳粹战犯“里昂屠夫”巴比被引渡归案1990-2011德国文学、科学、艺术界人物:1756年1月27日奥地利音乐大师莫扎特诞生1785年1月4日雅各布·格林诞辰1797年1月31日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舒伯特诞辰1809年2月3日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门德尔松诞辰1828年1月24日德国生物学家、细菌学奠基人之一科恩诞生1834年1月17日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出生1838年1月6日德国作曲家马克斯·布鲁赫诞辰1864年1月12日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出生1873年2月9日德国化学家奥伊勒·歇尔平出生1887年1月21日美籍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克勒出生1898年2月10日戏剧大师布莱希特诞辰1923年2月10日X射线的发现者伦琴逝世1976年2月1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立者海森堡逝世德国军事、政治人物:1850年1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首领伯恩施坦诞辰1859年1月27日德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诞辰1893年1月12日德国战犯赫尔曼·戈林出生德国纳粹阿尔弗莱德·罗森堡出生德国科学成就:1786年1月17日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恩克发现了一颗彗星。

世界地理之德国.ppt

世界地理之德国.ppt
Hi, Germany
1870
1939
1990
1914
1945
普法战争
普鲁士(德语:Preußen;古普鲁士语:Prūsa;英语:Prussia )是欧洲历史
地名,位于德意志北部,通常指1701-1871年间的普鲁士王国。是德意志境内最强
大的邦国。19世纪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1870~1871年普鲁士同法国
TITLE 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一战使得欧洲逐渐没落,英帝国变成英联邦,奥匈帝国、沙皇俄国解体,美 国日益崛起,社会主义国家出现。1918年德意志帝国解体,1919年建立魏玛共和 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战的爆发 有其社会根源,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的矛盾。 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暗中加紧 恢复国力,同时,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开始滋生;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 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 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 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 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 通过局部的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益。1938年9 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政府签订《慕尼黑协定》,向德国出卖 苏台德地区。一向把英、法奉若“保护神”的捷克政府,在德国限定时间内, 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加紧实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 克的侵略活动。
东西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1945年《苏英美三国雅尔塔会议公报》《苏美英三国 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 》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 ,在德国投降后,由苏、美、 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 柏林墙

德国历史图

德国历史图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 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年10月15日~1900 年8月25日) 生平:他最早开始批判 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 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 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 20 世纪,才激起深远 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 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 义,弗洛伊德主义,后 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 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 想。 人物评价:德国著名哲 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 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 的诗人和散文家。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 生平:他生于科隆一个雕刻匠家 庭,中学毕业后当过书店学徒。 1939年进入科隆大学学习文学, 不久被征入伍。战后当过木匠和 统计员,后成为专业作家,1972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伯尔的小说 创作,从1947至1951年,主要取 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们揭露 和批判法西斯侵略战争,以被迫 充当炮灰的普通德国士兵的遭遇, 反映了德国人民的苦难。在艺术 上他广泛吸收20世纪以来现代小 说的许多新手法,如内心独白、 蒙太奇、象征、怪诞的联想等等, 60年代以后,又强调小说事件的 客观真实性和新闻纪实手法。他 一生还创作了大量杂文、随笔和 广播剧,并翻译外国作品。 人物评价:德国小说家
(1939年9月1日— 1945年9月2日)
第三帝国(1933年 -1945年) 1941年6月22日, 希特勒撕毁与苏联 的条约,打开东方 战线并入侵苏联。
分裂和重新统一 (1945年-1990年) 东德于1989年11月 突然撤除了柏林墙, 这一举动加速了东 德的变革,最终促 成了1990年10月3 日的两德统一。
神圣罗马帝国 (843-1806) 919年,萨克森公 爵亨利一世成为东 法兰克王国国王, 建立了萨克森王朝, 正式开创德意志国 家

德国

德国

展览文化
德国有300
0多座博物馆, 收藏内容十分 丰富。此外, 每年都举行各 种艺术节、博 览会和影展等。
音乐

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 乐大师,如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 瓦格纳等。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 界。
生活文化
德国人时间观念比较强,无论是在商务上还
香肠~~

估计德国香肠有1500多种,其中 仅水煮小香就有780多种,最受欢 迎的要算是润口的肉肠。此外, 水煮肠中还包括60种不同的肝和 风味特色肠,如著名的普法尔茨 灌肠。吃香肠必有面包与之相配。
酒~~

德国的啤酒、葡萄酒在 全世界享有盛名。德国 是世界饮酒大国,酒类 年消耗量居世界第二位, 其中啤酒的销量居世界 首位。
德国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分裂,最近的一次分
裂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当时德国分裂 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并于1990年10月3日 再次统一。
德国的文化
文化名人


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德 国的18世纪文学走向顶峰。 歌德、海涅、席勒、莱辛和格 林兄弟都是杰出的代表。 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马 斯· 曼、海因利希· 曼和贝托尔 特· 布莱希特。作家海因里希· 伯 尔和君特· 格拉斯分别于197 2年和1999年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

位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 是普鲁士国王仿照法国凡尔赛宫的建筑式样建造的。 整个园林占地290公顷,坐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 丘上的宫殿”之称。
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
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德国科隆市中 心的莱茵河畔。 整座建筑物全部由磨光石块砌成,占地8000平 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

一战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

一战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

一战二战后德国领土变迁1871—1918年德国疆域图1918—1937年德国疆域图1、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2、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3、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

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即西上西里西亚,波兹南,西普鲁士);但泽划归波兰。

4、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5、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

6、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7、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梅梅尔(默默尔)1252年由条顿骑士团建立。

1422年确立了普鲁士省与立陶宛之间的边界,梅梅尔被包含在普鲁士的范围里面,一直到1919年这条边界都未曾变动过。

巴黎和会中签署了协议,德国放弃梅梅尔,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占领。

不过搞笑的是,1939年希特勒要求立陶宛归还该地区,立陶宛居然同意了。

8、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9、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德意志第三帝国版图现在德国地图1、西部,德法有争议的阿尔萨斯和渃林两个州让给法国2、北部,石勒苏益格州让给丹麦3、东部,西里西亚州全部,勃兰登堡州部分地区以及奥得河流域,但泽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领土让给波兰3、东普鲁士被苏联强占,即现在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4、南部工业基地波希米亚,独立为现在的捷克等地。

总计,德国共损失了40%以上的领土。

从庞大的德意志帝国沦为地理上的小国。

总结:今天的德国只有35.6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连挪威、日本都不如,但这是两次大战割地赔款的结果。

从历史地图上看,一战前夕的德国比今日德国要大上50%左右(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二战前夕(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也比现在大。

现在那些地方基本都给波兰了,包括普鲁士、西里西亚的大片领土。

一战前德国面积54085 8平方公里二战前德国面积472082平方公里具体数字:1918年的Deutsche Reich:540,857.54 km2 面积,人口6492万。

错题重解

错题重解
1、下列有关两幅德国不同时期版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的成立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并改变了欧 洲的政治格局 B.图1结束于二战后,该时期德国政体为君主立宪制, 国体为联邦制 C.图2的联邦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成为战后 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图2:1949(德国分裂)~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德国统一);民主德国: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实 D.图 2由于民主德国最后并入联邦德国使德国再次完 行计划经济体制;联邦德国: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资本主义 成统一
符合唯物论史观,但不合理
D.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
并没有体现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制本身,学者只是认为东德在面临外部 危机时不应该“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国有化 与中央集权有其自身的优势,完全否定也是不正确的
4、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 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 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 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 的显著特征是 立子立嫡之制:世袭制,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丧服之制:礼乐制度 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分封制 【主要体现的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分封制)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宗法制)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礼乐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
图1:时间:1871~1918年(一战后);政体:(二元制)君 图1 图2 主立宪制;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国体:资本主义国家;
2、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 的是 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德国疆域变迁图:日尔曼-东法兰克-神圣罗马-普鲁士-德意志

德国疆域变迁图:日尔曼-东法兰克-神圣罗马-普鲁士-德意志

德国疆域变迁图:日尔曼-东法兰克-神圣罗马-普鲁士-德意志
德国疆域变迁图:日尔曼-东法兰克-神圣罗马-普鲁士-德意志行政区 2月23日
早期日尔曼八部落分布图
东法兰克王国843
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1512
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18
德国十一月革命图1918
一战后德国土地割让图1919
魏玛共和国时期1918-1933
纳粹德国鼎盛图1933-1945
纳粹德国扩张图 1938-1939
东西德分治对立时期1945-1990
1961-1989东西柏林分治图
联邦德国(原西德)工业分布图
民主德国(原东德)政区图
德国政区图(1990)
德国各州标志和特色
德国行政区域划分/从一战到现在,德国损失领土/纳粹德国如何成为灾难/德国农村。

德国十六州图文介绍

德国十六州图文介绍

摄氏度,年降水量 500~1000 毫米。
德国国旗: 由三个黑、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长方形组成。这三色是德国的传 统颜色,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当时的士兵就 身着黑、红黄三色的战衣。后来在 16 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和 17 世 纪的德国民主革命中,这面旗帜就开始被采用。在拿破仑占领期间德 国学生争取独立的吕佐自由军(Lützow Free Corps)的制服也采用 了这三种颜色。 1848 年德国民族主义运动兴起,希望能够将松散的德意志邦联改为 政治上更紧密的统一国家,这面旗帜就被用来作为民主革命的标志。 1848 年 3 月 9 日这面旗帜正式被宣布为德国的国旗。 但是德意志联邦内最有实力的国家普鲁士并不欢迎革命,他们在 1867 年成功统一德国北部,建立北部德国邦联,当年的 6 月 25 日他 们采用一面红、白、黑的三色旗为国旗。这面旗帜是德意志帝国从 1867 年到 1918 年的正式国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重新采用黑、红、黄的 三色旗为国旗。1933 年纳粹党人上台后,将纳粹党旗的图案作为德 国国旗,1935 年 9 月 15 日,黑红黄三色旗被正式弃用。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盟国占领,盟军临时管理政府废除了纳粹党旗,而 使用一面缺角的蓝、红、白条纹旗作为德国的标志。1949 年 5 月 9 日,西德成立,再度使用历史悠久的黑、红、黄旗帜。共产主义的东
(三)柏林州
柏林州位于德国东部,面积 889 平方公里,人口 341 万,下辖 23 个
区。历史上柏林曾是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大城市,二战后的几十年里, 柏林又是德国分裂的象征和东西方“冷战”的中心。自 1990 年 10 月 3 日德国统一之日起,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为联邦德国的一个 州、一个统一的城市,并成为德国最大的城市。1991 年 6 月 20 日, 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迁都的决议,2000 年后联邦议会和有关联邦政 府机构将从波恩迁到柏林,柏林将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

德意志帝国的演变

德意志帝国的演变

德意志帝国的演变德国的历史也不简单,其领土面积的变化也让人瞠目结舌。

下面是本人分享的德意志帝国的演变,一起来看看吧。

德意志帝国的演变史前时期公元前后,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

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战胜了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

在这次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

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

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

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

德意志立国时期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

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

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

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意志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创立德意志国家。

萨克森王国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

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神圣罗马帝国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

资本主义发展和宗教改革德国统一魏玛共和国(1919–1933)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

德国历史地图演变【457-2015】

德国历史地图演变【457-2015】

1869
1877
1889
1901
1920
1939
1941
1942
1944
1945-1951
1952-1993
1994以后
简介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 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 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 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1] 。
465
531
Hale Waihona Puke 551645776
801
853
888
912
919
937
956
981
997
1007
1045
1077
1114
1189
1217
1236
1265
1282
1437
1515
1618
1681
1712
1746
1777
1789
1810
1835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 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 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 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 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 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 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 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 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 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 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 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1] 。

德国在历史上的疆域变化

德国在历史上的疆域变化

德国在历史上的疆域变化1918—1937年德国疆域图1、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2、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3、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

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即西上西里西亚,波兹南,西普鲁士);但泽划归波兰。

4、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5、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

6、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7、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梅梅尔(默默尔)1252年由条顿骑士团建立。

1422年确立了普鲁士省与立陶宛之间的边界,梅梅尔被包含在普鲁士的范围里面,一直到1919年这条边界都未曾变动过。

巴黎和会中签署了协议,德国放弃梅梅尔,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占领。

不过搞笑的是,1939年希特勒要求立陶宛归还该地区,立陶宛居然同意了。

8、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9、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德意志第三帝国版图现在德国地图1、西部,德法有争议的阿尔萨斯和渃林两个州让给法国2、北部,石勒苏益格州让给丹麦3、东部,西里西亚州全部,勃兰登堡州部分地区以及奥得河流域,但泽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领土让给波兰3、东普鲁士被苏联强占,即现在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4、南部工业基地波希米亚,独立为现在的捷克等地。

总计,德国共损失了40%以上的领土。

从庞大的德意志帝国沦为地理上的小国。

今天的德国只有35.6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连挪威、日本都不如,但这是两次大战割地赔款的结果。

从历史地图上看,一战前夕的德国比今日德国要大上50%左右(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二战前夕(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也比现在大。

现在那些地方基本都给波兰了,包括普鲁士、西里西亚的大片领土。

一战前德国面积540858平方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 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 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 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1] 。
465
531
551
645
776
801
853
888
912
919
937
956
981
997
1007
1045
1077
1114
1189
1217
1236
1265
1282
1437
1515
1618
1681
1712
1746
1777
1789
1810
1835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 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 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 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 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 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1869
1877
1889
1901
1920
1939
1941
1942
1944
1945-1951
1952-1993
1994以后


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 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 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 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 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 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 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