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绘画构图与

合集下载

绘画构图学(常锐伦) 第一章 绘画构图概 说

绘画构图学(常锐伦) 第一章 绘画构图概 说

绘画构图学(常锐伦)第一章绘画构图概说第二章绘画构图的发展第三章绘画构图的要素第四章绘画构成原理第五章构图形式的心理效应第六章构图形式美的规律第七章构图技法第一章绘画构图概说第一节构图的概念第二节表达意图、构思与构图第三节构图形式对表现内容的作用一绘画构图的语言性质与表达内容二构图的格局与内容三构图的形式结构对表现内容的作用第四节绘画构图的程序一素描草图阶段二色彩草图阶段三制作阶段第五节完美的绘画构图是苦心经营的业绩第二章绘画构图的发展第一节绘画构图发展的概要描述一人类社会文明早期的绘画及其构图二欧洲绘画构图发展的概况三中国绘画构图的发展概况第二节地域文化体系与地域绘画体系及其构图第三节社会文化的变革与绘画构图的发展第四节科学技术对绘画构图的影响一科学技术促进绘画理念的变化二新工具材料的发明与发展,促进绘画构图面貌的发展第三章绘画构图的要素第一节物质要素——工具材料、画面边框与画幅一工具材料及其质地特性与构图的作用二画面边框形状三画幅第二节形状一点二线三平面形状四物体形状五空间形状六物象的象征性与形象的定型化七构图中作为语言的形象类别第三节色彩一色彩的概念二人对色彩的视觉心理三色相的情感与象征四色彩于绘画构图中的作用五色彩语言的类别第四章绘画构成原理第一节绘画构图的视觉基础一视感觉与视知觉二绘画构图与视觉经验苇二节图形与画面的形成一绘画为观众规定了知觉对象二图形与画面的组成三画面是个整体的知觉对象四视知觉的恒常性五对绘画知觉的理解性第三节空间知觉与绘画空间的构成一三维空间知觉因素与构成二方位的构成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表现时间一表现自然规律的特定时间二表现历史性的特定时间三表现延续性的时间四画面自身的时间呈现第五节对物体“质”的知觉与质感表现第六节绘画构图与人的联觉、联想第七节恒常性解体的变形第八节深层知觉与完形范围外的形式因素构成第五章构图形式的心理效应第一节画面空间运用的形式心理一方位的形式作用二空间力感三画面分割及其面积的形式作用四视域定向、视高与视平线的作用第二节构图结构的形式主线与基本形的作用一水平主线的作用二垂直主线的作用三斜线与倾斜的作用四几何曲线的作用五自由曲线的作用六圆形的作用七方形与矩形的作用八三角形的作用九不规则散碎的形与散乱结构第三节基本线形的综合构成第四节方向与线条引导视线的作用一引导视线的方向、方式及其形式作用二引导视线的观察顺序及其作用三向构图中心的诱导四放射性的引导五线形延伸性的联系作用第五节完形范围外的非具象形式因素一完形范围外的非具象形式因素可以增加画面的艺术表现的生命力二轮廓线的跨越,增强形体效果和丰富意趣三完形范围外的非具象形式因素增多使主观情感表面化四摒除具象的点线杂乱构成的多义性第六节物体范围外的形式因素一变形的幻觉效应二叠置的视觉效果三叠透的效应四遮挡关系错位的频闪效应五分解与复合的视觉效应六分解与抽象复合的效果七异体组合的形象八不同时空的怪异构成九假物象按知觉恒常性特点构成的视觉效应第六章构图形式美的规律第一节多样统一整体和谐一多样变化和谐统一二疏密变化的生动性与平均排列的秩序性三构图整体的和谐与完整第二节画面平衡稳定与结构均衡规律一画面“平衡”感产生的原因二影响平衡的因素三均衡布局法四内容决定构图形式的平衡心理第三节整体联系相互呼应一内形式的呼应联系二外形式的呼应联系第四节对比调和相互辉映一线及形的对比二黑白对比三虚实晦显对比四繁简对比第五节构图的节奏韵律感一节奏及其构成二节奏的作用三机械的节奏与变化的节奏四韵律之美第七章构图技法第一节确定宾主之位经营构图中心一形象分宾主二构图有中心三主要形象突出的原因与方法第二节画面分割取势定位一横线定位分割二中线定位分割三黄金分割四骨线定位分割五基本形分割六极差分割七复合分割第三节比例的妙用一主要表现对象与画面框架的比例二表现对象与常态比例的关系三表现对象自身比例与标准比例的关系四反常态比例的艺术处理第四节黑白灰与色彩构成的处理一影响黑白灰与色彩构成的因素及构成类型二黑白灰与色彩构成的原则第五节动感与静感的表现一构图呈现的动与静的含义二表现动与静的方法第六节藏露隐显虚实相生一藏露掩映隐显结合二以露代藏诱人联想三以实带虚虚实相生四意在画内形于画外第七节强化构图表现的视觉美点一客观再现的绘画要凸显形象与环境的典型性二以现实为基础的对形式美点的凸显三主观意趣表现的形式美点四画种材料形成的艺术美的特点不可忽视五形式因素的单项强调及其“度”的把握第八节诸形式因素的综合运用一《开国大典》形式因素的综合运用二从画家创作草图的变动过程领会构图技巧三同一命题的名画比较第一章绘画构图概说绘画构图学是研究绘画构图的原理、规律与技巧的绘画理论。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认识绘画的构图与表现技法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认识绘画的构图与表现技法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认识绘画的构图与表现技法认识绘画的构图与表现技法一、引言绘画是一门艺术创作活动,通过绘画,人们可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展示美的视觉效果。

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绘画者,掌握构图与表现技法是至关重要的。

在小学五年级的美术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绘画的构图与表现技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认识构图1. 构图的概念构图是指在画面中以适当的形式组合和安排各种景物或事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和配色的过程。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和视觉效果。

2. 构图的要素构图包括了主题、重点、形状、比例、对称、平衡等要素。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3. 构图的方法在进行构图时,可以采用对称、平衡、重点突出、透视、景深等各种构图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优秀绘画作品,掌握不同构图方法的运用技巧,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构图方法应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三、认识绘画的表现技法1. 线条的运用线条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可以用来表现物体的轮廓、纹理、光影等。

学生在绘画时,可以运用直线、曲线、粗细不同的线条来表达他们所见所感。

2. 色彩的运用色彩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它可以给作品带来鲜明的感觉和情感。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的颜色来创造各种效果,如冷暖色调的运用、对比色的搭配等。

3. 素描的技巧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技法之一,它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层次感的构造,表现出物体的形状、质感和空间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练习素描,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能力。

4. 色彩的层次感与光影效果在绘画中,通过对色彩的变化、明暗的对比,可以营造出画面的层次感和光影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运用阴影和高光的技巧,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生动性。

5. 笔触与材质的表现不同的画笔和绘画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笔触和质感。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不同材料的运用技巧,创造出各种丰富多样的绘画效果。

四、教学活动设计1. 观察与讨论名家作品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引导他们讨论作品中的构图和表现技法,让他们能够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人教版八上美术第三课《构图的作用》完整版(推荐)

人教版八上美术第三课《构图的作用》完整版(推荐)


3.人们可 以在五 天之内 作相当 准确的 天气预 报,但 是要做 更长远 得多的 天气预 报,就 既需要 大气现 状的准 确知识 ,又需 要一种 不可逾 越的复 杂计算 。我们 除了给 出季度 平均值 以外, 没有办 法对六 个月以 后做具 体的天 气预报 。

4.我们还 知道制 约化学 和生物 的基本 定律, 这样在 原则上 ,我们 应能确 定大脑 如何工 作。但 是制约 大脑的 方程几 乎肯定 具有混 沌行为 ,初始 态的非 常小的 改变会 导致非 常不同 的结果 。这样 ,尽管 我们知 道制约 人类行 为的方 程,但 在实际 上我们 不能预 言它。
• 临摹潘天寿的一幅写意花鸟画 • 根据本课所学的构图拍摄5张照
人教版八 上美术 第三课 《构图 的作用 》完整 版(推 荐)
人教版八 上美术 第三课 《构图 的作用 》完整 版(推 荐)
The end,thank you!
人教版八 上美术 第三课 《构图 的作用 》完整 版(推 荐)
人教版八 上美术 第三课 《构图 的作用 》完整 版(推 荐) 人教版八 上美术 第三课 《构图 的作用 》完整 版(推 荐)
• 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中各种美得构 图!
• 无论是摄影、创作、绘画等领域都 离不开构图,构图再组织画面时有 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八 上美术 第三课 《构图 的作用 》完整 版(推 荐)
人教版八 上美术 第三课 《构图 的作用 》完整 版(推 荐)
作业:(任选其一)
• 双勾自己喜欢的毛笔字帖(最好 是碑文)(不少于十个字)
人教版八 上美术 第三课 《构图 的作用 》完整 版(推 荐)
“之”字形构图
人教版八 上美术 第三课 《构图 的作用 》完整 版(推 荐) 人教版八 上美术 第三课 《构图 的作用 》完整 版(推 荐)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绘画构图概述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绘画构图概述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绘画构图概述自己将系统地安排学习绘画理论和技法,以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更好地、更有意义地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

为记录退休后的学习历程和学习心得,留下退休生活的轨迹,将陆续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整理的学习笔记发表和保存到自己的博客上,并请行家、老师们不吝赐教,在此本人向赐教的行家、老师们顺致谢意和敬意。

——作者作者:一杯清淡的绿茶《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01第一章绘画构图概述绘画构图学研究的对象:绘画构图的规律、法则和技法。

绘画构图学研究的任务:研究绘画的形式语言、表现内容、传达画家感情的关系及其形式美的规律。

第一节构图的概念与构图的任务什么是构图:画面的经营位置、布局,也称置陈布势、结构、格局或章法。

也就是指画面的构成或形式结构。

具体地说就是:①确定画幅形状;②在画面上确定最能体现主题和最能表达画家感情的形式结构的组合和构成;③生动集中地突出主要形象,引导观众按画家的意图有顺序地观察画面所表现的一切;④制造意境,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视觉世界。

第二节构思与构图的关系构思与构图共同完成绘画再现与表现、具象与抽象、内容与形式统一的重任。

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说的“构图”单指画面的形式结构。

而“构思”则指画面对主题的挖掘、情节的选择处理、形象和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艺术形象的典型特征的推敲。

研究构图时不可能完全离开构思。

构图是随着构思的开始而开始,随着构思的展开而展开;构思是构图的基础,并随着构图的进行而不断深化。

构图是审视构思的视觉效果的依据,并从构图中得到启发而深入,构思与构图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以臻达到绘画作品的完美。

第三节构图形式对表现内容的作用构图形式起到加强或减弱作品内容和主题思想表达的作用,是使作品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一、构图性质与内容从蒙德里安的四棵树的变形可看出,构图性质不同,画面体现的内容也不同:图1是如实地描绘了一棵树,图2扬弃了一些细小的枝条,提炼了枝干穿插动势,两幅均属于写实绘画构图,意在表现树和由树体现的时间、空间、情调及画家作画的情绪。

八年级美术3《绘画的构图》冀美版

八年级美术3《绘画的构图》冀美版

构图在作品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 着作品主题的展现、意境的创造和情趣的构成等。 谢赫提出的“经营位置”,指出了构图的重要性。
• 我们在绘画过程中,要精心布局,把所要描绘 的各类物象,按照一定的构图关系进行排列, 使欣赏者的视觉感受与创作作者的表现目的之 间形成共鸣。 • 画面内容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构图的主要内容。 1. 首先,要注意画面上形象的大小与位置安排; 2. 其次,要学习一些常见的构图类型,如三角形 构图、S形构图; 3. 最后,还应根据特殊的表现需要而有所变化, 灵活掌控。
四个水瓶静物
苏巴朗作品的写实性和井然有序的器物排列,显示了其作 品的艺术性。 你对画面上物体的排列有何感觉?这种构图本来是我们在 静物的摆设和构图对画家来说是十分讲究的,必须使其符 一般情况下要避免使用的,画家为什么要这样构图?这是否意 味着作品主题决定这构图的形式? 合一定的美学法则。而苏巴朗对此并不在意。他摆的静物是很 特殊的,随心所欲就像是一个古董商,或者更像是小摊贩。所 画的物体一个个互不遮挡地排列在画面上,它们各自独立互不 相干。他所塑造的静物特别注重形体的质量感,往往是运用深 暗的背景来突出物体,使每个形象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面貌: 或热烈或冷漠,或粗犷奔放,或玲珑细腻。
常见的构图类型
1. 2. 3. 4. 边角构图 S形构图 三角构图 对角线构图
午休(油画)1894 高更(法国)
高更的作品《午休》描绘的是大洋洲南部塔希提岛上 人们午休的一个情景。画面主要采用对角线式的构图方式, 加上三个贴近对角线方向的人物,使得画面轻松、活泼, 准确地反映出午后慵懒的休息场面,极富生活情趣。

让我们在纸上画个矩 形代表画幅,再用色纸 剪一个圆点,代表画面 中的主题形象。多次变 换圆点在矩形内的位置, 细心体会:画面主要内 容与边框的位置关系变 化时,会给你的视觉心 理带来哪些相应的影响? 把它们生动地形容出来。 进一步尝试用多个点或有 方向的小物品摆在矩形 框内,感受“经营位置”的 乐趣。

第三课构图的作用新人教美术八年级上册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课件

第三课构图的作用新人教美术八年级上册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课件
构图是艺术家审美观念和创作意图的直接体现,能够反映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创作 特点。
构图是观众感受作品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构图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感受,使观众 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构图与作品表达的关系
合理的构图能够更好地突出主题 和形象,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
染力。
不同的构图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 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艺术家可 以根据创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构图
详细描述
统一原则可以通过选择相似的元素、调整元素的形状、大小、色彩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统一原则,可以使画面中的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增强画面的整体 感和美感。
韵律原 则
总结词
韵律原则是通过节奏和重复等手法,使画面呈现出动态和流动感。
详细描述
韵律原则可以通过元素的重复、交替、渐变等方式来实现。通过韵律原则,可以使画面呈现出动态和 流动感,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视觉效果。在构图中,合理运用韵律原则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对比原则
总结词
对比原则是通过对比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突出画面的重点和层次感。
详细描述
对比原则可以通过色彩对比、明暗对比、大小对比等方式来实现。通过对比, 可以突出画面的重点,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在构图中,合理运用 对比原则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统一原则
总结词
统一原则是使画面中的元素保持一致或相似,以形成整体的效果。
分析现代作品的构图创新
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色彩运用,毕加索成功地表达了对战 争的愤怒和悲痛,为现代艺术构图带来了新的启示。
安迪·沃霍尔运用重复、复制的手法,将玛丽莲梦露的 形象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独特的图案构图。
毕加索打破了传统的构图规则,采用了立体主义的风格, 将画面分解为几何形状和抽象元素。

第三章 绘画构成原理

第三章 绘画构成原理

第三章绘画构成原理绘画构成原理是研究绘画构图法则的基础。

绘画构图学实际是绘画的视觉心理学和美学的结合。

绘画构图的形式就是视觉心理在构图中的运用,构图法则是创造符合人的视觉心理美感的构图形式的方法规律。

第一节绘画构图与感觉、视知觉一、感觉视觉人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感觉到知觉,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人脑中产生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心理学称为“感觉”。

感觉是人的感受性最重要的表现,也是人与环境赖以建立心理联系的初级形式。

人的眼是视觉感受器。

可以接受光波的刺激。

光波的物理性质与我们视觉中的色相、色调、明度、纯度有密切的关系。

眼睛也是一种距离感受器,通过它我们可以感知感官离物体远近和物体范围的大小。

二、绘画构图与视觉经验1. 对光的强度的感受性视觉对光的强度具有极高的感受性。

色彩的明度即是反射光的强度,视觉对明度高的色彩感受性强。

构图利用色彩明度和对象的清晰程度,可使处于中景或稍远的主要形象突出。

舞台灯光以束光追射重要演员形象,使其无论在台前或台后,清晰度都高于其他形象而显得突出。

法国古典名画家伦布朗的绘画构图多用此理法突出形象(图28)。

图28 伦布朗的绘画构图多用以束光追射的方法来突出主要形象2. 对颜色的感受性在观察物体时,我们眼睛注视的物体色相很清晰,很标准,而离注意点越远的部分则色相越灰。

所以,当我们处理构图时,构图中心以外的物体色彩的纯度(即饱和度)都相应降低,这就是视觉经验的再现。

图29 俄罗斯画家阿列克谢的油画作品3. 视敏度视觉辨别细节的能力为视敏度。

我们在绘画中远处的物象要画得模糊画得虚,近处物象要画得清晰画得实(图30),即所谓“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唐代王维《山水论》)。

图30 耿庆雷钢笔画4. 视觉后象所谓"视觉后象"指的是光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在短暂的时间内仍然会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种现象叫做视觉后象。

绘画的构图ppt课件

绘画的构图ppt课件
• 形不见而意 现
25
三、对比、呼应
• 1.结构对比:主从、疏密、聚散、虚实、详略、藏露、 隐显、纵横、高低、开合、争让、呼应、动静、阴阳、向
背、起伏等。
• 2.形态对比:大小、长短、薄厚、方圆、软硬、曲直、 曲伸、凹凸、反正、多少、粗细、钝锐、滑涩、偶奇、动
静等。
• 3.笔墨技法对比:轻重、强弱、浓淡、干湿、枯润、刚 柔、顺逆、收放、松紧、精粗、虚实、繁简等。
• 4.色彩对比:包括色相、色温、色度和纯度的对比,黑 白、明暗、冷暖、深浅、进退、张缩、清浊、强弱、远近、
鲜晦等。

呼应 山水画的“呼应”,是指画面中的物象彼此联
系,前后、左右、上下相互关联。也称“顾盼”。
26
1.构图既有变 化又有统一 (物体之间要 有紧有松)
四.构图规律
27
2.构图时物体不 能画得太满(太 大)。
构图是指一幅画如何安排好所表现物象的位 置以及几种物象的组合关系。
2
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
• ★你试着任意在16开的纸上摆放三个苹果, 看看他们的外轮廓形成什么型?
• 答:通常的要求简约,概括为基本的几何 形。绘画构图中,主体物及其所构成的基 本形,中心一般靠近画面的最佳比例分割 线。
3
1:圆形构图------流动、饱满、完 整、团实。
20
8.X形构图
《林间小道》,1689年,梅因德尔特·霍贝玛,布面油画,
104×141厘米,英国伦敦国立画廊藏
21
9.V形构图
22
二 构图的原则
• 如果要进行高度的概括,就是变化统一。
• 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其
他规律,大抵都是从属于这个规律。
统一

初中美术构图与比例知识点整理

初中美术构图与比例知识点整理

初中美术构图与比例知识点整理美术构图与比例是初中美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通过学习构图与比例,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观点,并提升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美术构图与比例知识进行整理和讲解,帮助初中生掌握这一重要技巧。

一、构图的基本概念构图是指艺术家在绘画或摄影作品中对于画面元素的安排和组织。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具吸引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1. 对称构图对称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将元素分布在中心对称的位置上。

这种构图常用于表现正式、稳定或庄重的主题。

例如,古代宫殿的建筑、正式的肖像画等。

2. 不对称构图不对称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将元素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不完全对称。

这种构图常用于表现活泼、自然或动感的主题。

例如,运动中的人物、风景画中的树木等。

3. 重复构图重复构图是指在画面中通过重复某种元素来形成一种节奏感。

这种构图常用于表现规律、和谐或节奏感强烈的主题。

例如,音乐家的演奏动作、大自然中的季节变化等。

4.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指通过将元素按对角线或斜线排布在画面中,形成一种动感和视觉冲击力。

这种构图常用于表现紧张、冲突或戏剧性的主题。

例如,战争场面、奔跑的动物等。

二、构图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除了了解不同类型的构图,初中生还需要掌握一些构图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1. 主次关系构图中的主次关系是指在画面中明确地区分主题元素和次要元素,使主要内容更加突出。

可以通过大小、明暗和色彩等方面进行区分。

2. 空间感表达构图中的空间感是指画面中物体的远近和深浅关系的表达。

通过透视、叠加和大小关系等手法来表达画面的空间感。

3. 留白处理留白是指在画面中有意识地保留一部分空白区域,给予观众一种余白之美。

适当的留白可以提高画面的整体美感。

4. 构图的动感表达通过线条、形状和明暗等元素的运用,使画面具有流动感和动感。

可以运用曲线、斜线和对角线等线条来增加画面的动感。

三、比例的基本概念美术作品中的比例是指物体在画面中相对大小的关系。

《中国绘画史》第三章六朝之绘画

《中国绘画史》第三章六朝之绘画

《中国绘画史》第三章六朝之绘画简介《中国绘画史》是陈师曾先生1922年在济南主讲“中国美术小史”课程的讲座记录稿。

《中国绘画史》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三代至明清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梳理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内容全面、语言凝练,是一本中国绘画的简明通史。

第三章六朝之绘画汉纽既解,魏、蜀、吴鼎足三分,中原逐鹿者五十余年。

转瞬见六朝之兴亡,所谓五胡乱华,南北纷争,其间扰乱凡三百五十年。

然六朝帝王将相多好书画,于国家丧乱之际而收藏赏鉴尚称隆盛。

加之汉以来与西域交通,佛教思想浸入中国,虚无厌世之学风并庄老之玄谈,流行于士大夫之间。

-六朝(222–589年),一般是指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

即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

六朝京师均是南京(孙吴时期名为建业,西晋司马邺称帝后为避讳,改名建康)。

-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jié、羌、氐dī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盖国家争乱,政治颓靡,社会人民几无以自聊,故不得不借佛老之说、美术书画之趣以安慰其精神,有所寄托,逃脱烦恼。

故当时佛教号称极盛,石刻造像弥山满谷,几乎人持佛号,家然净灯。

如龙门造像,即可知当时风俗及美术之一斑。

佛像佛画输入中国为一大机会,而吾国绘画界亦新添一异彩也。

龙门造像:指龙门造像记的字体。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馀论》:“魏碑大种有三:一曰龙门造像,一曰云峰石刻,一曰冈山、共山、铁山摩崖,皆数十种同一体者。

”参见“龙门二十品”。

六朝以前之绘画,大抵为人伦之补助、政教之方便,或为建筑之装饰,艺术尚未脱束缚。

迨至六朝,则美术具独立之精神,审美之风尚因以兴起,渐见自由艺术之萌芽,其技能顿进。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连载5)——绘画构成原理(之三)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连载5)——绘画构成原理(之三)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连载5)——绘画构成原理(之三)《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连载5)-----绘画构成原理(之三)第三章绘画构成原理绘画构成原理是研究绘画构图法则的基础。

绘画构图学实际是绘画的视觉心理学和美学的结合。

绘画构图的形式就是视觉心理在构图中的运用,构图法则是创造符合人的视觉心理美感的构图形式的方法规律。

第三节空间知觉与绘画空间的构成绘画表现的空间,体现着画家一定视域内的物象的定向与位置;物体的深度以及物象间平行的或纵深的距离。

人对画面空间的知觉,依赖于人以往的空间知觉经验。

一、三维空间知觉因素与构成人对物体距离与深度的空间知觉,主要依据五个因素,它也是绘画构图表现空间的基本手段。

1. 物象的大小视象是知觉物体大小的重要信息。

在人离物体距离相等的情况下,视象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物体大,则视象也大。

相同大小的物体与眼睛距离不同,视象大小也不同,表现为近大远小(图71)。

图712. 物体的结构级差与平行线集中级差指的是某种具有相同结构的东西在某个维度上的形式递增或递减。

其几何结构的表面,在视觉映象中,越远越小越密(图72),从而产生深度空间的距离知觉。

图72平面中两条直线集中,其两线间距大的一端给人感觉近,间距小的一端给人感觉远(图73)。

物象与视线相平行的线条向视点处集中,从而形成角度,这种角度给人以空间深度的知觉(图74)。

透视学总结了物体近大远小、结构级差变化和平行线集中的规律,使绘画的空间表现更加符合人的空间知觉经验而具有真实性效果(图75)。

图753. 中间物的遮挡在观察者与观察物之间的物体叫中间物。

在实际的视觉经验中,后面的物体常常被前面的物体遮挡,而前面的物体往往是完整的形体。

中间物的遮挡是人知觉物体前后的重要线索,更是画家表现空间的最主要的手段。

图76 中间物的遮挡只要运用中间物的遮挡,可以不按透视规律,不考虑透视焦点,不顾及物象近大远小,随心所欲地组织画面物象,随意变形,观众都不会发生前后距离的知觉错误,这样也就为打破焦点透视的“科学性”的制约,为表现内容和构图形式结构的需要而开辟了既产生空间感又可灵活构图的广阔途径(图77-图81)。

绘画的基本构图与构图原则

绘画的基本构图与构图原则

绘画的基本构图与构图原则绘画构图是指在绘画作品中通过对画面元素的选择、安排和组合,达到表现主题和传达情感的目的。

良好的构图能够使画面更有吸引力、平衡感和视觉效果。

下面将介绍绘画的基本构图和构图原则。

一、基本构图要素1.画面平面:画面平面是绘画表现空间的基础。

在画布或纸张上,画面平面的大小和形状会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构图效果。

2.画面元素:画面元素包括主题、形状、线条、颜色、纹理等多种因素。

这些元素通过构图能够在画面中形成有机的结构和关系。

3.画面区域:画面区域指画面中不同元素所占据的空间,如前景、中景、背景等。

通过调整画面区域的比例和位置,能够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

二、构图原则1.对称与平衡:对称构图是指左右或上下两侧画面元素相对称的布局形式,能够给人一种稳定、均衡的感觉。

而平衡构图则是指通过将画面元素分布在整个画面上,使得画面不会显得过于集中或一侧沉重,从而形成视觉上的平衡感。

2.重点与焦点:通过巧妙使用画面中的重点和焦点,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并引导其阅读画面。

重点是画面中最显眼的部分,可以通过形状、颜色、线条等方式突出显示。

焦点则是画面中最重要的元素,是观众最应注意的部分。

3.透视与深度:透视是指通过线条的收敛、远近关系的变化等手法,使画面呈现出远近的效果,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深度感。

利用透视原理,可以使观众产生距离感,获得更真实和立体的视觉体验。

4.节奏与动势:画面的节奏感和动势感能够增强画面的生动性和活力,使观众的视觉焦点在画面中移动,产生视觉上的动态效果。

通过运用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的变化,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和动势。

5.整体与细节:画面的整体和细节之间的关系是构图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整体是指画面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整体和谐关系,而细节是指画面中各个局部的细节表现。

在构图过程中,需要注意整体和细节的协调关系,避免细节过于突出而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三、构图技巧1.使用视觉引导线:视觉引导线是指在画面中使用线条或形状来引导观众的目光移动。

冀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3.绘画的构图

冀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3.绘画的构图

冀教版美术16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三课
所学知识
绘画的构图
学习目标:
1、理解构图的内涵以及法则。 2、尝试用构图的形式法则进行实践。 3、运用所学构图知识评价和欣赏
美术作品,提高审美水平。
一、什么是构图
“构图”一词是借用西方的外来专
业术语,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构图又被称 为“布局”、“章法”或“经营位置”。
南朝谢赫六法论:
二、构图法则
变化统一:也称多样统一。
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对比(黑白、色彩、虚实、疏密等) 均衡 对称式均衡
非对称式均衡 节奏和韵律
对 比 :
(在请 同哪大 桌些家 讨方观 论面察 )运并
用思 了考 对, 比这 ?幅
作 品
均衡:
以下两种情况都达到了平衡,但视觉效果 却相差很多。在绘画中,均衡不等于对称, 往往指视觉心理的平衡。均衡大致可分为 对称式均衡和非对称式均衡。
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 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
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比较科学和系 统的绘画创作和绘画评判高下的准则。
“构图”,吕老师认为它是对于画面 的规划、计划、布局,可以有两种解 释。
1、狭义:布局不同物象在画面中的 位置和大小比例。
2、广义:对于画面整体效果的规划— 位置、大小、色彩、空间、意境……
在视觉心理中,人比 物重,动比静重,深 比浅重、鲜色比灰色 重,近比远重……
对称式均衡
非 对 称 式 均 衡
节奏和韵律:
它们是音乐的品格,在绘画中我们可
以把韵律看做波动的线性关系,节奏则是
间隔重复的点性关系。
律找 都一 体找 现画 在面 哪的 些节 方奏 面和 ?韵

(完整版)画作是怎样绘制的》每章主要内容

(完整版)画作是怎样绘制的》每章主要内容

(完整版)画作是怎样绘制的》每章主要内

第一章:绘画材料的准备和选择
本章主要介绍了绘画所需的材料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材料。


括颜料、画笔、画布等。

同时也提供了一些选材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第二章:构图和透视
本章讲解了构图和透视在画作中的重要性。

阐述了构图的基本
原则和透视的原理,并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运用构图和透视来使画
作更具有立体感和艺术效果。

第三章:色彩与光影
本章着重介绍了色彩和光影在绘画中的运用。

讲解了色彩的基
本理论和调色技巧,以及如何运用光影塑造画面的形状和纹理。

第四章:画画技巧与表现手法
本章主要探讨了各种画画技巧与表现手法,如线条、点、阴影等。

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和手法来表现不同的主题和
情感。

第五章:创作过程和技巧
本章详细介绍了画作的创作过程和一些常用的创作技巧。

从构思和素描到上色和修饰,全面解析了绘画创作的各个环节。

第六章:艺术鉴赏与评价
本章将帮助读者培养艺术鉴赏能力,掌握欣赏画作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通过分析和解读不同风格的画作,提供了一些评价画作的参考指标。

第七章:画作的保存和展示
本章教授了画作保存和展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包括如何储存和保护画作,以及如何在展览或其他场合展示画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以上是每章的主要内容简介,希望对您了解画作绘制过程有所帮助。

第三章 绘画构图与

第三章 绘画构图与
绘画的空间建构可分:浅空间(装饰性绘画,工 笔画)和深空间(写实性绘画)。浅空间类似 “浮雕”类;深空间类似 “圆雕”类。
现代绘画创作中,相当一部分画家仍以黑白的 对比、色度的强弱、色相的进退及形、色的大小 组合、前后并置来完成特定画面的空间建构。
绘画构图时表现空间感的基本手段:
一、物象大小 同样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在视知觉中会产生近大远小的
交通管理信号标志:红色为危险,黄 色为警告,绿色为安全。
视觉心理学研究发现,同一种色彩处 在眼睛的视网膜中心和处于边缘是完 伞不同的,中心部位突出,边缘部分 的辨色能力逐渐减弱。画家处理构图 时,将画面中心以外的物象色彩的纯 度与彩度都相应降低,以突出画面的 重点。
对距离的感受——视觉辨别细节的 能力与视网膜上映象的大小有关系, 与物体的距离有关。远处模糊、近处 清晰的现象,从而在我们脑中形成了 距离、空间感。
一、绘画的视觉经验 对光线强弱的感受——视觉对光很敏
感。光的对比越强,视觉越清晰。
用光来强调主要对象,用光来塑造立 体感觉。比如荷兰画家伦勃朗常以光 突出人物的头部或主体人物。
印象派画家更是把光作为终生的课 题来研究。纳比派画家博纳尔也把光 作为画面结构的一部分来对待。
对颜色的感受——视网膜对不同波长 的颜色、、对不同部位色彩的感受不 完全相同。如对红色就特别敏感,黄 次之,蓝绿等冷色更次之。
一个灰色图形,在黑背景、白色背景、红色背景、 绿色背景上的感觉不同。这是图形经过对比后在视觉 上产生出的补色效果。如果我们把许多乱线中长方形 用粗线或其他颜色勾一下,则能一目了然。
二、视错觉与参照物
所谓视错觉,知识判断同观察的客观状况相矛盾的 一种现象。
例如有名的“缪勒一莱依尔错觉”,同样长的 两条线段,被看成不一样长,这是由箭头开口 方向不同形成其整体结构不同而产生的视错觉。

绘画构图与创作教学大纲

绘画构图与创作教学大纲

绘画构图与创作教学大纲绘画构图与创作教学大纲绘画是一门艺术形式,通过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元素的组合,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而构图作为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一幅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绘画创作教学中,构图的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构图的定义与重要性构图是指在绘画中,通过对画面元素的选择、排列和组合,达到整体平衡和美感的一种艺术处理方式。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引导观众的目光,传达出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它决定了画面的结构、比例和节奏,是绘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构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导观众的目光:艺术家可以通过构图的安排,引导观众的目光从画面的重要部分开始,逐渐向其他部分延伸,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图。

2. 增强表现力: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作品更具有冲击力和表现力。

通过合理地安排画面元素的位置和比例,艺术家能够突出作品的重点,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3. 增加观赏性:艺术家可以通过构图的处理,使作品更富有变化和趣味性。

通过运用对比、重复、对称等构图原则,艺术家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画面效果,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有更多的发现和体验。

二、构图的基本原则构图的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帮助学生掌握构图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构图原则:1. 对称与平衡:对称是指画面元素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对称排列,可以使画面显得稳定和平衡。

而平衡则是指画面元素在整个画面中的分布均衡,不会让观众感到局部过于沉重或空虚。

2. 重点与层次:通过合理地安排画面中的重点和层次,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层次感和深度。

重点是指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艺术家可以通过构图的方式突出重点,吸引观众的目光。

3. 色彩与对比:色彩在构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比明暗、冷暖色调等手法,使画面更具有层次和立体感。

4. 画面的节奏与动感:通过运用重复、变化和节奏等构图原则,艺术家可以使画面更富有动感和节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绘画的视觉经验 对光线强弱的感受——视觉对光很敏
感。光的对比越强,视觉越清晰。
用光来强调主要对象,用光来塑造立 体感觉。比如荷兰画家伦勃朗常以光 突出人物的头部或主体人物。
印象派画家更是把光作为终生的课 题来研究。纳比派画家博纳尔也把光 作为画面结构的一部分来对待。
对颜色的感受——视网膜对不同波长 的颜色、、对不同部位色彩的感受不 完全相同。如对红色就特别敏感,黄 次之,蓝绿等冷色更次之。
交通管理信号标志:红色为危险,黄 色为警告,绿色为安全。
视觉心理学研究发现,同一种色彩处 在眼睛的视网膜中心和处于边缘是完 伞不同的,中心部位突出,边缘部分 的辨色能力逐渐减弱。画家处理构图 时,将画面中心以外的物象色彩的纯 度与彩度都相应降低,以突出画面的 重点。
对距离的感受——视觉辨别细节的 能力与视网膜上映象的大小有关系, 与物体的距离有关。远处模糊、近处 清晰的现象,从而在我们脑中形成了 距离、空间感。
距离感 二、透视原理 透视的发现成为15世纪意大利绘画的主要特点。画家
马萨卓等人以光学和数学为基础,建立适应观众位置的 成像法。描绘物都与人的视点相适应,科学总结相同物 体近大远小、级差变化和平行线集中的规律,创立了透 视学。目前仍是绘画应用最广泛的解决空间问题的手段 之一。
除形的空间关系外,还有色彩透视空间(即近鲜明、远 灰暗,近清晰、远模糊,近暖、远冷……)。
一个灰色图形,在黑背景、白色背景、红色背景、 绿色背景上的感觉不同。这是图形经过对比后在视觉 上产生出的补色效果。如果我们把许多乱线中长方形 用粗线或其他颜色勾一下,则能一目了然。
二、视错觉与参照物
所谓视错觉,知识判断同观察的客观状况相矛盾的 一种现象。
例如有名的“缪勒一莱依尔错觉”,同样长的 两条线段,被看成不一样长,这是由箭头开口 方向不同形成其整体结构不同而产生的视错觉。
其相互关系的反映。 当以视觉器官起主导作用认知事物时,我们称其为
“视知觉”。 例如一只西瓜,我们的眼睛看到它的颜色、形状,
鼻子嗅到它的气味,双手触摸到它的瓜皮,嘴巴品 尝它的滋味,这样我们知道了,“哦,原来西瓜是 这样的!’’这就是一个知觉过程。 而视知觉是,第二次再看到两瓜,就会从以往的经 验上得知西瓜的味道、形状等,不必再去品尝、触 摸。绘画正是利用可视的形象表现视知觉的世界。
尽管有时因光照的不同,但固有色在脑中起 作用,仍可感知原有印象中的色彩。人的脸 部在强烈的光照下,亮部呈白色,但人们仍 感觉到这是人的肤色。
错觉和参照物的对比效应使绘画有了广阔的 天地;才有可能在案头纸片上利用其比例关 系表现出大干世界;才有可能在色彩、透视、 夸张、变形等手段上大做文章。
练习1:确定一个形象主体(人或物)改变配属形象,体验 感觉的变化。
可以依靠画面中的其他物象为参照,进行比 较判断测出物体的大小、长短、软硬、轻 重……。
画框的边界也能成为判断物象大小、体积等 的参照。
在一构图内画相同大小的石头,在上面停了 一只蜻蜒,或在石头边添加的是树、船、屋, 这块石头就不同了
人物、房屋、马、猫、狗等有恒常性的物 体成为人们在绘画构图中的参照物。
练习2:将不同照片中人脸的色彩复制下来,排列在一起。
第二节视觉感受与构图空间
绘画是平面的空间,物象距离和纵深的空间感的 表现是依据对空间距离的视知觉来组织,只是一 种“虚拟的真实”而已。
绘画的任务之一是对“空间”感的追求和建构。 西方古典和写实绘画对空间形态作直接的“真实” 模仿,东方绘画对空间形态进行重新改组和重构。
第三章 绘画构图与 视知觉
绘画的流派表达的方式:一是模仿,二是变 形,三是构成。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模仿的心理依据是人 们对视觉审美的信赖;
变形的心理依据是人们对视觉审美的不满足,
构成的心理依据是人们对视觉审美的敬畏,即 为消除某种困惑和苦恼而创造出自己的法则来 获得抚慰和喜悦。
三者互为关联,很难将其截然分开。
三、物体的前后遮挡 在实际经验中,后面的物体往往被前面的物体遮挡,
前面的物体是完整的。掌握这种遮挡的空间关系,是许 多画家的重要法宝,它可以使画面的空间组织变得更为 自由,打破焦点透视的制约。
其实说到底,绘画是“一种真实的虚假”, 利用了人们的一种视觉经验,推导出所谓的 “真实”感受。
第一节 感觉、知觉与视知觉 列宁说: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知道实物的任何形
式。 绘画属视觉艺术,是通过光的媒介、双眼,感受到
形、色、体等各种形态的存在。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
绘画的空间建构可分:浅空间(装饰性绘画,工 笔画)和深空间(写实性绘画)。浅空间类似 “浮雕”类;深空间类似 “圆雕”类。
现代绘画创作中,相当一部分画家仍以黑白的 对比、色度的强弱、色相的进退及形、色的大小 组合、前后并置来完成特定画面的空间建构。
绘画构图时表现空间感的基本手段:
一、物象大小 同样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在视知觉中会产生近大远小的
生活现象中视错觉现象如穿横条衣裤使身 段显得胖,穿竖条衣裤使身段显得长,同一距 离的物体,雨后显得近,雾天显得远;日出日 落时的太阳显得大,正午时分显得小;电风 快速运转时,叶片好似在倒转……
调色板上的色彩摆到画布(纸)上时却往往不 理想。
画家利用人的视错觉原理,运用绘画的透视规 律绘制出近大远小的视觉形象。在构图时利用 视错觉或修正视错觉以取得所需的视觉效果是 非常重要的。
唐代王维《山水论》:“远人无目, 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 水无波”。
视觉的空问融合——进入视网膜后的不同视觉的刺激 物,依赖于它们空间距离的融合。法国点彩派创造了 直接用纯色作点子的画法。
在作画过程中常常退远看大效果。
视觉对比与刺激强度——视觉对比是因视觉接受不 同刺激强度而使敏感性产生变化的一种现象。比如红 色在绿色背景中显得浓艳。动物为了减弱自身颜色对 敌方视觉的刺激强度,都有与环境相同的保护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