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5讲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分析题及答案
1. 针刺麻醉真的有效果吗?请结合信号检测论分析“针刺麻醉”说,并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2.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该故事说明了什么心理现象?请参照心理学研究的整个程序(查阅文献——实验研究——形成理论——深入研究——实际应用及理论校正),概述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步骤。
3. 有一个问题儿童比尔特别能哭闹,父母亲想了一切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得带他去见了心理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后,小比尔竟真地不再哭闹了。
有研究者猜测是成人的注意强化了比尔哭的行为,心理医生在治疗期间可能只是采取不理会比尔的哭声的做法,比尔就改掉了爱哭的毛病。
如果你是研究者,你会采用怎样的实验设计来验证这一假设?4. 假设有一个研究计划:去图书馆抢占一张桌子,并且抢到空桌子后还要通过非言语、非暴力的手段尽可能地去阻止其他人在你身边的空座位坐下来。
按照这个计划,你去图书馆将书、衣服以及其他的东西摊在桌子上,你希望这样可以阻止他人在你旁边坐下,坚持了15分钟,有人坐到了你的旁边,这时你的研究结束了,请判断这是一项实验吗?为什么?5. 假设有一个研究者想要比较游泳和跑步的减肥效果。
他找来两个肥胖的人作被试,首先用一架最大量程为300磅的台秤称他们的体重,发现两个被试的体重正好都是300磅。
然后,这两个被试开始减肥计划,一个通过跑步减肥,另一个游泳。
几个月后,两个人又一次用同一架台秤称体重,结果发现两个人的体重都是250磅。
研究者认为两个人都减重50磅,因此断定跑步和游泳的减肥效果一样好。
请问该研究可能存在什么问题?6. 要在一个实验中测定30个学生记忆无意义单词的能力,自变量是每个项目被诵读的次数,一次或五次,请分别采用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进行实验,并说明可能出现的问题。
7. 为了测定在不同空间环境下的个体空间情况,实验分别选择一个面积为10米×l0米及20米×20米左右大小的空教室(或大厅)实施实验,准备一把量程大于2米的米尺。
实验心理学
Nonsense syllable
测量方法的改进
Complete memorizing method Saving method
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
13
遗忘曲线
14
第二节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
实验心理学是科学吗 对实验心理学的认识误区
15
实验心理学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的属性 第三节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学地位 第四节如何进行实验心理学研究
2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Psychology has a long past, but only a short history
The best method for acquiring knowledge Method can be broken down into a series of steps
32
ExaminBiblioteka d the role of suggestion in the perception of hearing satanic messages in rock-and-roll recordings presented backward to 65 undergraduates. Ss were placed in 1 of 3 groups:
Result: Learned maze faster when alone, than when in a group
cp 21
研究举例
验证假设(普遍性程度)
不同的情境 不同的文化背景 儿童
形成理论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进行实验研究,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和理解,使他们能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2.让学生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正确设计和执行心理学实验;3.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精神;4.帮助学生建立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伦理意识,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的内容:1.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分类-心理学实验的伦理标准和操作规范2.感知与注意-感知过程的基本原理-感知变量对行为的影响-注意力的定义和类型-注意力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3.学习与记忆-学习的形式和机制-记忆的分类和过程-记忆的遗忘规律和提高方法-认知图式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4.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和分类-情绪与认知的互动关系-情感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实验方法研究情绪和情感对行为的影响5.思维与决策-思维的基本过程和类型-决策的模型和策略-判断和决策中的心理偏见-实验方法研究思维和决策的心理机制第四部分: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将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考核:1.平时表现(出勤、参与讨论等)占总成绩的10%2.课堂小测验占总成绩的20%3.实验设计和报告占总成绩的30%4.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40%第五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设计和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
同时,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舒华实验心理学》课件
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学会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易于理解 实验操作视频演示,直观生动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明确,避免错误操作 实验操作练习题,巩固操作技能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图表与插图
思维导图:总结实验要点和 结论
实验图片:展示实验设备和 实验过程
流程图:展示实验步骤和流 程
示意图:解释实验原理和结 果
动画与视频
动画:用于展示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 视频:用于展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等 动画与视频的结合:增强课件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动画与视频的制作技巧: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易于理解
课件设计:采 用简洁明了的 课件设计,易 于阅读和记忆
实验心理学概述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心理现象和行 为的科学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实验法、观 察法、问卷法等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 领域:认知、情绪 、人格、社会等
实验心理学的应用 :教育、医疗、企 业管理等
实验设计方法
单因素设计: 只有一个自变 量,其他条件
,
汇报人:
目录
课件背景
舒华实验心理学PPT课件是针对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设计的 课件内容涵盖了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知识 课件还提供了一些实验案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课件目的
提供实验心理学的案例分析和实践 操作
变量
控制变量:指 在实验中需要 保持不变的变
量
自变量:指实 验者主动操纵
的变量
因变量:指实 验者观察和测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22
对不等比较组前测后测设计的评价(2)
但是,当条件不允许采用随机等组的真 实实验设计,面对的是预先组成的团体, 不能做到随机选择和分配两个等组被试 时,采用不等比较组前测和后测的准实 验设计,对于心理学的研究还是具有很 大的应用价值的,而且,虽然准实验设 计对机体变量和其他额外变量的控制不 够充分,但是能够实现某种程度的控制。
O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8
(一)不等比较组设计(4)
库克和坎贝尔曾经举例说明这种设计的作用。 这个例子是有关辅导期的长短对即将假释犯 人在假释期间违反规则次数的作用的研究。 设计模式如下:
X12
O
X9
O
X6
O
X3
O
X0
O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9
(一)不等比较组设计(5)
第五讲 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准实验设计
– 不等比较组设计 – 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比较研究
– 横断研究 – 纵向研究 – 跨文化研究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1
一、准实验设计(1)
准实验设计(quasi-experimental design)是一种未能完全符合控制额外 因素作用的实验设计。这种方法不象真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18
(一)不等比较组设计(14)
其次,由经过训练的观察者采用周期性 的取样方法,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每个 学生在课堂上的适宜和不适宜的行为。 然后,对实验组实施实验处理两周,即 给予实验组学生管理课堂活动的机会, 对控制组不给予这种机会,而且控制组 学生也不知道实验组学生能得到管理课 堂活动的机会。
第五讲:发展性教学理论
(三)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 •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 导致教学最优化的方法的总和。 1、综合规划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注意 全面发展 2、深入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 3、依据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分出内容重点 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 5、采取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 6.创造必要条件 7、随时调整教学活动 8、分析教学效率,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时间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 教师讲的东西,只要学生懂了,就可以往下
讲,不要原地踏步。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 强调理论知识在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4、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 • 必须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过程本身,是 学生理解教学活动的内部结构和进程。 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一)实验教学理论产生背景 1、“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 • 学校不可避免地要回答如下的问题:学校教学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认识可能性,如 何为儿童自觉而牢固地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整套 知识创造条件。 2、苏联传统教育存在缺陷 • 30年代末期以来,以凯洛夫教育学为代表的传 统教育体系的最大缺陷,就是忽视了对儿童心理 特征的研究,在教育教学中把学生置于被动客体 地位,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巴班斯基,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 论专家。1927年1月7日巴班斯基诞生于罗斯托夫 一个农民家庭。卫国战争期间他在一所国营农场 工作。战后进顿河罗斯托夫师范学院物理数学系。 1949年毕业后在中学当物理教师,其间在职进修 并获得教育科学博士学位。后来调往罗斯托夫师 范学院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党委书 记,于1987年8月9日因心脏病突发猝然去世。 • 他一生发表的著作有三百多部(篇),如《教 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 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教育学》。
心理学第五讲爱与亲密关系
4 亲密关系的维持
1 相似性与假想相似
假想相似:两人所认为的有些方面彼此之间的相 似程度,但不同于他们的实际相似程度。夫妻之 间假想出来的相似往往比实际更高,并且婚姻满 意度也与此有关。 假想相似在恋人之间最高
2 归因
解释与归因:对伴侣作的一些令我们不满的 行为作出解释
幸福和悲哀的夫妻倾向于以不同的方式解释 对方的行为。
女性更喜欢完美的人
2 外貌与喜欢
——美丽偏见:美的即是好的
外貌与喜欢是否成正比?
(1) 人们倾向于对那些迷人的人产生积极反应
(2) 为什么外表吸引如此重要?
爱美乃人之天性,美貌使人产生积极情感
• 我们与生俱来就有这种偏好 • 构成魅力的因素:面部特征、衣着、修饰、身高、残疾、年龄、
眼镜、声音等许多细节,甚至名字
为什么人们喜欢外貌美的人?
• 文化对美的标准的塑造和影响:电影中的老少配 (电影中出现的男女主人公年龄的差距,男性要比 女性大十几岁)
婴儿依恋的性质最根本的取决于母亲与婴儿 的互动。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中 逐渐形成的。母亲对婴儿发出的信号的敏感性和对婴儿 是否关心是最重要的。
父亲作用 n 父亲与孩子的关系对子女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造
成深远影响。孩子(特别是在童年时期)能够从 父亲身上获取支持,那么在成年后,能够进入亲 密的婚姻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哈罗后继研究
对虐待问题——依恋是最强烈的基本需求,他的作用远远超出施虐惩罚
2、John Bowlby (1907-1990) 孤儿院报告
依恋对后期行为影响:鲍尔比的研究
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幼儿应当保持与母亲或一个稳定的代理母亲温暖的、亲密的 、连续不断的联系,孩子由此可以得到满足和愉快。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1.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实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回顾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重要实验心理学家的贡献和实验研究1.3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介绍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第二章:感知实验2.1 视觉感知实验介绍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视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2 听觉感知实验介绍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听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3 触觉感知实验介绍触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触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三章:学习与记忆实验3.1 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2 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3 记忆实验介绍记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四章:情绪与情感实验4.1 情绪理论概述介绍情绪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分析情绪理论的实验研究和证据4.2 情绪实验介绍情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绪实验的结果和解释4.3 情感实验介绍情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五章:认知实验5.1 注意实验介绍注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注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2 记忆与决策实验介绍记忆与决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与决策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3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介绍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六章:发展心理学实验6.1 发展心理学概述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6.2 认知发展实验介绍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认知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6.3 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介绍情感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七章:心理测量学实验7.1 心理测量学概述介绍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7.2 心理测量工具与实验介绍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及其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测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7.3 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与分析介绍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心理测量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方法第八章:心理病理学实验8.1 心理病理学概述介绍心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病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8.2 心理疾病实验介绍心理疾病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疾病实验的结果和解释8.3 心理治疗方法与实验介绍心理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九章:社会心理学实验9.1 社会心理学概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9.2 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介绍社会影响与行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的结果和解释9.3 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介绍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十章:应用心理学实验10.1 应用心理学概述介绍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0.2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10.3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介绍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学在生活应用实验的结果和解释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特别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
实验心理学(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4个)1.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具有刺激特点、环境特点、被试特点、暂时被试差别四种类型。
2.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
可以通过排除、恒定、匹配、随机、抵消、统计等进行控制。
3.变量混淆: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混淆的结果是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4.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变化,多出现在多因素试验设计中。
5.交互效应:(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受其他自变量的影响情况。
)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
6.嵌套设计:指在实验设计中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仅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某个水平相结合。
7.真实验设计:是在各种设计方法中要求控制条件最严密、操纵自变量最有效和测定记录因变量最准确的一种。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常常需要将这类研究置于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也称为实验室研究设计。
(张一中,1998)8.随机区组设计:将控制的额外变量分为几个组,组内同质,每一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同一区组内被试按设计要求随机地接受处理的实验设计。
目的是对某些特殊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应的估计更加精确。
9.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又叫轮换设计,即让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处理,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10.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
11.被试间设计: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比较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因此,这种设计又称为组间设计。
第五章 反应时方法
第五章反应时方法第一节反应时概述一、反应时的概念反应时从给予刺激开始到做出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反应时(Reaction Time ,简称RT)。
反应的潜伏期反应并不能在给予刺激的同时就发生,刺激的呈现引起一种过程的开始,此过程在机体内部进行是潜伏的,直至此过程到达肌肉这一效应器时,才产生一种外显的,对环境的反应。
因而反应时间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Latent Period)。
潜伏期包含的阶段具体来讲,反应的潜伏期包含五个阶段的时间:1.感觉器官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2.神经冲动经外周感觉神经元传入大脑神经中枢系统;3.大脑中枢对信号进行加工和处理,发出信号;4.信号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经由外周运动神经元传至效应器;5.效应器做出反应。
其中大脑加工所费的时间最多。
二、反应时研究历史1796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解雇助手;1823年天文学家Bessel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差方程式;1850年生理学家Helmholtz测定了神经的传导速度,粗略估计人的神经传导速度为每秒60米。
他测量出了在当时被认为是无法测量的东西,破除了心理的神秘性,从而确立了神经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过程的可研究性。
1868年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提出了减法反应时方法。
这种方法最初被用来测定某种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1879年,冯特指出Donders的方法对心理学实验研究是一个很有希望的途径,并且他和学生一起对反应时方法进行研究。
参见《实验心理学史》E . G . 波林商务印书馆20世纪50年代中期,认知心理学兴起,对反应时方法备加推崇,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1988年,Meyer等人对反应的速度和正确率权衡的问题提出分解技术(SDA)。
第二节、反应时的测量一、测量反应时的仪器二、测量反应时的注意事项三、影响反应时的因素刺激强度刺激的时间和空间特性所刺激的感觉器官被试的机体状态机体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年龄练习个体差异第三节反应时方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一、减法反应时方法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受天文学家人差方程式研究及Helmholtz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研究的影响,于1868年发表的《关于心理过程的速度》一文中,提出了测定心理过程时间的方法,即减法反应时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
3. 让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心理物理学概述心理物理学的定义心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2. 心理物理学方法最小可觉差法(JND)恒定法适应法3. 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原则实验设计的类型4. 心理物理学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方法结果解释与评估5. 心理物理学应用案例视觉感知实验听觉感知实验1. 讲授法:讲解心理物理学的概念、方法和实验设计。
2. 演示法:展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
3. 实践法:学生自行设计并实施心理物理学实验。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实验心理学》2. 实验器材:心理物理学实验设备(如视觉感知实验的图像显示器、听觉感知实验的音频设备等)3. 辅助材料:实验指导书、数据分析软件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质量和分析深度。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心理物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
3. 心理物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最小可觉差法(JND)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心理物理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3. 心理物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心理物理学实验,引发学生对心理物理学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心理物理学的概念、方法和实验设计。
3. 演示:展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
4. 实践:学生自行设计并实施心理物理学实验。
5.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反馈等。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杨治良)第一章:绪论1.变量: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2.自变量/自变项: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3.因变量/依变项/反应变量/反应测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某种特定反应,是主试所要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量。
4.相关变量/有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5.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6.控制变量/额外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于研究的变量是自变量,而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即为控制变量,在实验中是要加以控制的。
7.控制:指出于实验的需要,对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从而使实验更好达到实验的目的。
8.口语记录:也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反应变量,指的是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对主试所提问题的回答。
9.指示语:主试为交代任务向被试所说的话。
10.实验者效应:指心理实验中,除了主试给出指示语及被试按指示语完成任务的相互作用外,他们之间还可能会存在某种干扰作用,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
e.g.主试在实验中可以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从而造成实验偏差。
此即为实验者效应。
11.霍桑效应:指新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12.安慰剂效应:指实验中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在这个实验中被试的态度成了自变量。
13.实验效度:即实验方法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分为实验内部效度、实验外部效度。
14.操作定义: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的定义是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下的定义,此即为操作定义。
15.交互作用:指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存在了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16.双盲实验: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所接受的实验条件。
单盲实验:17.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摘要abstract、题目title、引言foreword、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结论summary、参考文献references、附录apendix18.实验心理学简史(两个阶段)实验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心理学5社会性发展与品德教育
实验三:
在一项实验中,他们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配一个实验员。 等实验员与学生建立了融洽关系并得到学生的信任后,主 试分别让四组为孤儿院募取捐款。第一组实验员向学生宣 传捐款,救济孤儿的意义,同时自己慷慨解囊,捐出钱款; 第二组的实验员对向本组学生宣传不去救济孤儿,把钱留 给自己的好处,本人也表现得极端吝啬,不向募取捐款的 主试捐钱;第三组实验员宣传慷慨仁慈,自己却不掏钱捐 款;第四组实验员宣传贪婪,自己钱越多越好,劝说学生 不要捐款,但他自己却毫不吝啬地向主试大批捐款。实验 结果是:第一组学生全部捐了款;第二组学生没有一个为 孤儿捐款;第三组尽管实验员把救济孤儿的意义讲得头头 是道,并赢得了本组学生的好感,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并没 有按实验员说的去做,而是仿效实验员的行为,不捐钱款; 第四组的学生正好相反,大多数学生对宣传贪婪的实验员 表示反感,却又学着他的样子捐出钱款。
• 自我强化:个体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 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方式来增强、维持行为的过程。
3.自我调节理论
• 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 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 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 自我调节论强调了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作用,表 明人具有理性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示意图认知的 能力,能合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4.自我效能理论
预期是认知与行为的 中介,是行为的决定 因素。他进一步把预 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 能预期。
• 结果预期:是对某种 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 个人预测;
• 效能预期:是个人对 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 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 结果的预期。
• 自我效能:是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 力操作行为的预期。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教材精讲-第1~3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19世纪以前,真正的科学心理学还没有开始。
这一时期的心理学研究者是由哲学家、医生或生理学家兼任的,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辩。
1879年,以冯特(Wilhelm Maximilian 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第一次确立了实验法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实验心理学由此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先锋。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一、冯特(一)生平1832年8月16日出生于德国海德堡附近的一个牧师家庭。
19岁进入杜宾根大学学习医学与哲学,后转入海德堡大学就读,在那里他广泛涉猎了解剖学、生理学、医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并对生理学产生兴趣浓厚。
在海德堡作生理学研究时,冯特关于心理学是独立的实验科学的概念开始出现。
在《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中,他阐述了关于新心理科学的思考和建议。
在这本书里,冯特第一次讲到“实验心理学”。
这本著作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1860)一起常被看作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1863年,冯特出版了《人与动物的心理讲义》,该书所探讨的许多问题都是实验心理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
1873—1874年,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誉为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冯特晚年兴趣发生了转变,在其最后的20年间完成了10卷巨著《民族心理学》。
1920年8月31日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病逝于莱比锡,享年88岁。
(二)研究贡献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
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遍撒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据统计,冯特的学生中有116人研究心理学课题,其中34人成为心理学界的知名学者,如霍尔(Hall, G. S.)、卡特尔(Cattell, J. M)、铁钦纳(Tichener, E. B.)等等。
《实验心理学》读后感
《实验心理学》读后感《实验心理学》这本书为我揭示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学习实验心理学,我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了解,也对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严谨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我被书中对实验设计的讲解所吸引。
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中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实验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如随机化、对照、重复等。
这些原理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心理学研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科学研究领域。
通过学习实验设计,我更加明白了如何合理控制实验条件,减少误差和干扰因素,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我对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心理学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实证数据和科学依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实验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些研究不仅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和机制,也为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
此外,我还被书中对实验伦理和道德规范的强调所触动。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我们必须遵守严格的伦理和道德规范,保护被试者的权益和隐私。
这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我们职业道德的考验。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心理学研究者应该遵循的伦理和道德规范,这将对我未来的研究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实验心理学》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籍。
它不仅丰富了我的实验心理学知识,还让我对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实验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也对实验伦理和道德规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从事心理学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宝贵的参考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觉注意
• 实验(二):正启动技术和双耳同时分听技术相 结合
– 金志成等(1993) 探讨跨感觉道的注意选择问题。 – 以视觉呈现汉字作为启动显示,以双耳同时分听不同 汉字为探测显示。在双耳同时分听的汉字中,其中有 一个汉字与视觉呈现的汉字有关联,而另一汉字则与 视觉呈现的汉字无关。视觉汉字呈现之后,间隔42ms, 双耳同时听到两个不同的汉字,要求被试报告出所听 到的汉字。 – 结果,被试报告出的汉字与视觉启动字有关联的占 68.9%,有关联的与无关联的之间差异显著,本实验 视觉启动显示与听觉选择之间的时间间隔42ms,结果 是显著地影响着双耳听觉的选择。这种跨感觉道的启 动实验结果,不仅支持知觉的选择模型,而且表明, 相关联的刺激可在跨感觉道之间扩散激活。
听觉注意
• Deutsch & Deutsch的后期选择理论:反应 选择模型
– 所有刺激均得到平等充分加工 – 只有重要的刺激才能决定被试的反应 – 前一个实验的修订本并未支持这个理论
听觉注意
• Johnston & Heinz的理论与研究
– 在选择前需要进行加工的步骤越多,对加工容 量的要求就越大 – 尽可能早地完成选择以节省对加工容量的需要 – 实验:分听实验
视觉集中注意
• 不被注意的视觉刺激的加工
– 进行了适度的加工:Neill(1977)
• 使用Stroop色词任务的变式进行实验。关注选择注意过程一旦完成之 后,无关信息的命运问题。 • 比较了两种条件。一种条件下,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 的意义匹配。如被试先看到用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意义为 “绿”),紧接着看到用绿色墨水印刷的“BLUE”(意义为“蓝”)。 另一种条件下,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意义,并不匹 配。感兴趣的是前一种条件。后一种条件实际上只是充当基线。 • 要求被试命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 • 发现,前一种条件下,被试的颜色命名显得特别困难。 • 认为,起干扰作用的刺激词的意义,如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一 词的意义“绿”,受到了抑制。其逻辑是,如果被抑制的意义(如 “绿”)后来恰好变得与任务有关,如后来的刺激“BLUE”正是用绿 色墨水印刷的,那么,被试对后来的刺激词的印刷颜色进行命名,要 相对困难。
自动化加工
• Shiffrin & Schneider的理论
– 实验
• 呈现由1、2、3或4个字母组成的视觉画面组成的呈 现集。 • 字母匹配形式:(1)一致性匹配:记忆集只使用辅 音字母,而呈现集只使用数字作为干扰刺激(或者 与此相反)。(2)变化性匹配:记忆集和呈现集中 均混合使用了数字和辅音字母。 • 要求被试判断呈现集中的任一字母是否与记忆集中 的任一字母完全相同。
视觉集中注意
• 结果:有效线索导致对光线呈现的反应要 比中性线索(一个位于中央位置的+字)快, 而无效线索引起较慢的反应。
视觉集中注意
• 视觉搜索
– Treisman的特征整合论(feature integration theory): 对物体本身和物体的特征进行了区分
• 存在一个快速而且发生于早期的平行加工过程。在这一过程里, 环境中那些物体的各个视觉特征被一起加工。这一过程并不受 注意的影响 • 然后是一个系列加工过程。在这一过程里,特征被整合起来形 成各种物体 • 系列加工过程要比平行加工过程缓慢,在刺激集较大时尤为如 此 • 集中注意可把特征整合起来。 • 贮存的知识会影响特征整合 • 在集中注意或相关知识缺乏的情况下,来自不同物体的特征被 随机组合起来引起错觉关联现象
实验心理学
注意的过程和状态
基本知识
• 目标驱动的自上而下加工——刺激驱动的 自下而上加工 • 集中注意——分散注意
– 集中注意是指同时向被试呈现两个或多个刺激, 而只要求对其中一个作出反应。研究人类选择 刺激的过程,选择什么刺激,什么刺激不被注 意 – 分散注意是指同时呈现至少两个刺激,且要求 注意所有输入刺激,并做出反应的情况。研究 个体信息加工的局限性(比如容量及其机制)
– 进行了适度的加工(Driver & Tipper, 1989)
• 呈现环形排列的红色和黑色字母或数字
视觉集中注意
• 不被注意的视觉刺激的加工
– 进行了适度的加工(Driver & Tipper, 1989)
• 要求被试计算红色项目的个数而忽视黑色项目,同时 要求被试判断数字值是否在前一个试验刺激序列中 出现过 • 结果:存在干扰效应,对红色和黑色项目,效应大 小是一样的。前一系列中被忽视的黑色项目的数字 值也影响了后续试验序列成绩。这就是负启动现象。 在这一现象中,如果目标刺激或与之相似的刺激在 前一个试验序列中是一个没被注意的刺激或干扰刺 激,那么对这一目标刺激的加工将被抑制。
视觉集中注意
• 视觉搜索
– 实验
• 呈现包含1到30个项目的视觉画面 • 要求被试搜索目标,目标可能是一个物体(绿色字 母T)或一个特征(一个蓝色字母或一个字母S)。 当目标为绿色字母T时,所有的非目标都与目标共享 一个特征(即它们可以是棕色字母T或绿色字母X) • 结果:当目标被定义为几个特征的组合或关联时 (如一个绿色字母T),项目集或画面的大小对检测 速度有显著的影响。当目标被定义为单个特征时, 项目集或画面大小对检测速度没有什么影响 • 结论:被试检测物体时需要集中注意的参与,但检 测单一特征时就不需要
• 向被试两耳呈现单词对,目标词都是一些模棱两可 的词汇,每一目标词都与一个可以诱导出适合答案 的词、一个诱导出不合适答案的词或一个中性词配 对呈现 • 要求被试鉴别目标词是否属于某一类别。
听觉注意
• Johnston & Heinz的理论与研究
– 实验:分听实验
• 结果:当被试不知道目标词将出现于哪一只耳朵时 (分散注意),合适的非目标词将促进对目标词的 检测,而不合适的目标词将妨碍作业成绩。当被试 知道所有目标词都将呈现于左耳时(集中注意), 非目标词的类型对目标词的检测无任何影响 • 结论:对非目标刺激的加工程度与对任务操作的必 要性有关
听觉注意
• Treisman的ຫໍສະໝຸດ 论与研究– 过滤器的作用是衰减加工 – 对刺激的加工是分层次进行的,即从基于物理 线索的分析开始,接着是符号模式,特定词汇 分析,个体词汇分析,语法结构,语义分析, 如果当前的加工能力有限,那么高层次加工被 省略 – 与当前期望一致的所有刺激的阈限会降低
听觉注意
• Treisman的理论与研究
自动化加工
• 标准:很快;不消耗能量资源;不被意识 到;合适的刺激下是不可避免的 • Shiffrin & Schneider的理论
– 自动化过程不受能量有限的影响,不需要注意 参与,而且一旦学会就很难被修正;控制过程 具有能量有限特征,需要注意参与并且能够在 变化的环境中被灵活运用。 – 实验
• 被试首先记忆1、2、3或4个字母组成的记忆集。
注意分配
• 决定双重任务成绩的因素
– 任务相似性
• • • • 感觉通道:视觉、听觉 涉及的加工阶段:输入、内部加工、输出 依赖的记忆编码方式:言语的、视觉的 反应类型
– 练习 – 任务难度
注意分配
• Welford的瓶颈理论:很难或几乎不可能同时对两 个不同刺激做出恰当的反应
– 心理不应期:一般设计两个刺激和两个反应。被试的 任务是尽可能快地对每一刺激作出反应。当两个连续 呈现的刺激在时间上相距很近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 的反应会变慢 – Pashler(1990)的实验
注意分配
• 中枢能量理论
– 实验
• 4种刺激和任务
– 随机产生:随机产生字母 – 原型学习:通过观察样例来构建出两个原型的特征 – 手工任务:调节一个螺母至螺杆的底部并回到顶部;然后 调节螺母至第二个螺杆底部并回到顶部。如此继续下去 – 音调任务:检测一个目标音调是否出现
• 要求被试同时完成上述任务中的两个,其中一个任 务被研究者定义为更为重要一些的主要任务。
基本知识
• 当前关于注意研究的局限性
– 研究者更多关注外部刺激引起注意的过程,而 几乎没有研究个体内部因素的作用机制 –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注意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 由我们当前的目标所决定,而绝大多数研究中, 被试注意的对象由实验指导语,而不是他们的 动机状态决定 – 在现实世界里,我们通常注意三维的人和物, 在此基础上决定下一步行动,而在实验室中, 主要是呈现二维静态画面,并做出指定反应
注意分配
• 中枢能量理论
– 实验
• 结果
– 随机产生任务对其他三项任务总的来说干扰最大,而音调 任务则干扰最少。 – 不管随机产生任务是否主要或次要任务,它对原型、手工 和音调任务的干扰都最大。音调任务对其他三项任务的干 扰最小。
• 结论:最需要利用这种能量的任务将最容易干扰另 外三项任务。最少利用这一能量的任务对其他三项 任务的干扰也最少。
视觉集中注意
• 不被注意的视觉刺激的加工
– 很少被加工(Francolini & Egeth, 1980)
• 呈现环形排列的红色和黑色字母或数字 • 要求被试计算红色项目的个数而忽视黑色项目 • 结果:当红色项目中所包含的数字与答案冲突时, 被试的计算速度会降低,但黑色项目的构成则不会 产生干扰效应。 • 结论:
– 实验:追随实验 – 同时呈现两条听觉讯息 – 要求被试追随其中一条听觉讯息,当目标词无 论出现于哪一条讯息中都要做出反应
• 对被注意的讯息中出现的目标词做出两个反应,而 对没被注意的讯息中的目标词只做出一个反应
– 结果:对被注意讯息中目标词的检测成绩 (87%)远远高于对没被注意的讯息中目标词 的检测成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