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目标的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1.全面、全体性原则。
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活动的路灯,具有鲜明的指向作用,它们保证了师生的教和学朝着指定的方向进行。如果制定的地理教学目标不全面,就会使师生的教学活动偏离“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因此,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要坚持全面性原则,教学目标体系既要包括认知领域和技能、能力领域,又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地理教学目标是全体学生共同的学习目标,因此,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还要坚持全体性原则,既要基于学生的整体水平,又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2.难度适中原则。
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对学生具有激励作用。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由此产生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并由此产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有利于学生选择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如果教学目标太容易,就激发不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教学目标太难,往往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地理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
3.可观测性、可操作性原则。
地理教学目标是评价地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教学目标要发挥“标准”的作用,就必须是可观测的。如果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含糊的、笼统的,那就难以观测。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含糊笼统的行为动词,克服地理教学目标的陈述模棱两可的现象,而应使用意义比较单一的行为动词,如“说出”“列举”“区分”“解释”“使用”“分析”“归纳”“设计”“计算”“绘制”等,力求目标的陈述明确具体,可以观察、测量和操作。
三、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策略
在地理教学中,有关教学目标设计的实际操作就是在综合考虑以上我们所谈到的几个方面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项教学活动。下面以初中地理“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为例,说明如何进行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
1.依据地理教学大纲初步确定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大纲是进行地理教学的依据和准则。对地理教学大纲的研究是科学地设计地理教学目标的前提。通过分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要点和教学要求(包括知识、技能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初步确定教学目标。
2.依据地理教材内容完善和细化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具有纲要的特点,还不够具体。而地理教材内容是进行地理教学的“物质基础”。它与教学目标设计有直接关系,是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物质载体”。因此,需要挖掘地理教材中隐含的知识、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要求,完善和细化教学目标。
3.依据学生的存量知识与学习能力、学校教学条件和当地教学资源调整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存量知识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是地理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地理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有力保障。根据地理教学大纲及地理教材设计的教学目标还不一定适宜于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所以还需要根据学校教学条件和当地教学资源作进一步调整。
4.依据以上程序,制定具体的地理教学目标。(如下表)
地理教学目标常用的动词:
知识方面:(1)了解水平:说出、描述、举例、例举、识别、了解、指认、确定等;
(2)理解水平: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纳、判断、区别、预测、
对比、收集、整理等
(3)应用水平: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评价等;技能方面:
(1)模仿水平:模拟、模仿、重复、在线等
(2)独立操作水平:会址、测量、测定、查阅、计算、试验等;
(3)迁移水平:联系、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有关体验性目标:
(1)经厉(感受)水平: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寻找、交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接触等;
(2)反应(认同)水平:认同、接收、反对、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重视、尊重、爱护、珍惜、拥护、帮助等;
(3)领悟(内化)水平:形成、养成、梳理、建立、坚持、增强、领悟、追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