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广义要素禀赋理论

合集下载

03章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

03章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经济学)

H-O模型的最先提出者
Eil Heckscher,1879-1952
Bertil Ohlin ,1899-1979
1919年 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 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 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 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 俄林出版了著名的《 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 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 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 贡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贡献,俄林与詹姆斯 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国家或地区 瑞 士 德 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 本 法 国 人均资本存量 美元/ (美元/人) 73,459 50,116 42,745 37,854 36,480 35,600 国家或地区 美 国 意大利 中国台湾 英 国 韩 国 墨西哥 人均资本存量 美元/ (美元/人) 34,705 31,640 25,722 21,453 17,995 12,900
二、H-O理论的推理过程
贸易模式 比较优势 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 技术(相同 技术 相同) 相同 要素的供给 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的价格 要素的派生需求(相同 要素的派生需求 相同) 相同 商品的最终需求(相同 商品的最终需求 相同) 相同 消费者偏好(相同 消费者偏好(相同)
H-O理论所揭示的贸易基础: 理论所揭示的贸易基础: 国际要素禀赋差异
例题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及要素禀赋论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及要素禀赋论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及要素禀赋论今天又遇到了这个熟悉的陌生问题。

又懵了下。

虽然国贸不是本专业,但是也挂经济学的边缘。

温故。

一、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提出的。

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书中分析了国际分工的绝对成本状况,提出了依照绝对成本进行分工的学说,奠定了自由贸易政策主张的理论基础。

该理论分析了分工的利益,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原因是: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

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地位。

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斯密的理论观点表明,各国获得的对外贸易利益取决于各国生产商品的绝对成本优势;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本国生产效率高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别国生产效率高的商品;交易的结果是使贸易双方都获益。

因此,斯密主张解除国家对贸易的管制,包括关税征收和发放补贴。

但是,斯密的观点也包含非科学的成分,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可以表述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主要内容,要素禀赋理论基本内容由以上假设可知,除两国要素察斌不同外,其他一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

要素察斌理论的基本假设前提与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卫·李嘉图是在单要素模型中展开分析的,要素禀赋理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要素察赋理论是对两要素模型进行分析。

二是大卫·李点图认为国内等址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在国际贸易中应用.而要素察斌理论则暗含着国内、国际贸易都是不同区域间的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相同的。

三是大卫·李A图认为冈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各国在劳动生产率上的差异,而要素察嗽理论则假设各国生产技术、生产函数相同.同种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劳动生产率。

要素察赋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要素察斌理论又称要素比例理论或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即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

广义的要素察斌理论除了包括要素比例理论的内容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要素禀赋理论它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说明国际贸易不仅使国际商品价格趋于均等化,而且使各14的生产要素价格趋干均等化。

俄林认为: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各国不同的商品价格比例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各国不同的商品价格比例是山各网不同的要素价格比例决定的;各闰不同的要素价格比例是由各国不同的要素供给比例决定的。

所有这些环节,要素供给是中心环节。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商品价格的网际绝对差异是指不同国家的同种商品以木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成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价格时出现的价格差异。

(2)各国不同的商品价格比例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要素禀赋理论但并不是只要存在商品价格的N际差异,国际贸易就必然发生。

2、要素禀赋理论

2、要素禀赋理论




1933年,俄林《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1977年,俄林为此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俄林对于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关系的论述又被另一位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 萨缪尔森进一步完善,他推导出证明要 素禀赋理论十分精确的数学条件。

Eli F. Heckscher 1879-1952
Swedish economic historian.
贫 困 化增 长
y C2
P
C1
A
A’
P’
x
在那些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增长的实
施随处可见。正是为了摆脱这一增长陷阱,发展中国家才掀起 了工业化运动,实施进口替代或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2.5 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
俄裔美籍经济学家经济学家里昂惕夫,由于投入-产出 分析方法的提出,1973年获Nobel经济学奖。
4、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
这一解释是美国学者凡涅克(J.Vanek)提出来的。他认为 里昂惕夫是用双要素模型(劳动和资本)来进行分析的,未考虑 自然资源的投入分析。而实际上,一些产品既不是劳动密集型产 品,也不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这些 产品的自然资源密集程度很高,把这类产品划归资本密集型产品 无形中加大了美国进口品的资本与劳动的比率,使“谜”产生。
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使得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 因此,国际贸易就成了国际要素流动的替代。
例子:某些发达国家工会反对经济全球化

然而,要素禀赋理论成立所依赖的诸多假设是不存在的。例 如,各国并非是用同样的生产技术,各国间的运输成本和贸 易壁垒;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不能完全自由转移;不完全 竞争;规模报酬递增等等。 目前,世界贫富差距并未缩小 ,反而扩大。

第二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二章 要素禀赋理论

K价格下降
L价格上升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Theorem: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 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 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 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 定理的引申( 定理在H 基础上的应用):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问:为什么相对富裕要素的所有者往往 自由贸易者” 是“自由贸易者”,而相对稀缺要素的 所有者喜欢贸易壁垒。 所有者喜欢贸易壁垒。
习题解答
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 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 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 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 12单位 生产一单位X 单位, 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投入的资 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 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 试判断X 试判断X、Y属于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 型产品? 型产品?
表: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 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 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 年国际价格计算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 国家或地区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 人) 73,459 瑞 士 50,116 德 国 42,745 加拿大 37,854 澳大利亚 36,480 日 本 35,600 法 国 34,705 美 国 31,640 意大利 25,722 台湾地区 21,453 英 国 17,995 韩 国 12,900 墨西哥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与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与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与答案第一篇:国际贸易理论习题与答案【试一试】单项选择题: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货物额是指()。

A.世界出口货物总额B.世界进口货物总额 C.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D.世界贸易量2.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

A.提高B.下降C.不变D.变化方向不确定 3.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来反映。

A.对外贸易额B.贸易差额 C.对外贸易量D.国际贸易量 4.转口贸易又称()A.直接贸易B.间接贸易 C.过境贸易D.中转贸易5.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地理方向B.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D.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参考答案:1.A、2.A、3.B、4.D、5.A第一章国际分工【试一试】单项选择题1.绝对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D.俄林2.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A.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B.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C.绝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D.相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3.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目的是()。

A.培育自由竞争的能力B.追求国内贵金属货币的积累 C.垄断国际市场D.追求使用价值的增加参考答案: 1.A、2.B、3.B复习思考题1.重商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 3.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5.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简述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内容。

7.怎样认识和评价对外贸易乘数理论?8.如果一个国家连一个成本优势的商品都没有,而另一个国家两种商品都具有成本优势,那么双方还会发生贸易吗?即使进行贸易,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吗?两国还会实行自由贸易吗?参考答案:1-7题答案参考教材8.双方会发生贸易;贸易双方仍能获益;两国会实行自由贸易。

要素禀赋论

要素禀赋论

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又称H—O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大柱石,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广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目录编辑本盛、再走向衰落的时代背景下,1941年萨缪尔森与斯托尔珀(W.F.Stolper)合著并发表了《实际工资和保护主义》一文,提出了生产要素价格日趋均等化的观点。

萨缪尔森还在1948年前后发表的《国际贸易和要素价格均衡》、《国际要素价格均衡》及《论国际要素价格的均衡》等文中对上述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建立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发展了要素禀赋论。

编辑本段相关概念要素禀赋论以生产要素、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要素丰裕程度等概念表述和说明,掌握这些概念是理解要素禀赋论的关键。

(一)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人或使用的主要手段。

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加上企业家的管理才能为四要素,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当作生产要素。

要素价格(factor price)则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润等。

(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人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人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

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intensity commodity)。

例如,生产小麦投人的土地占的比例最大,便称小麦为土地密集型产品;生产纺织品劳动所占的比例最大,则称之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电子计算机资本所占的比例最大,于是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以此类推。

第四章新古典贸易理论思考题

第四章新古典贸易理论思考题

第二节 里昂惕夫之谜
一、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及其内容
里昂惕夫的实证检验:
1947年,美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换取的是相对资本密 集的进口产品!
其他的资本劳动比率(K/L)研究:
“里昂惕夫之谜”仍然存在!
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对国内 资本和劳动的需要量
1947年 出口商品 每百万 美元 产品 需要 生产 要素 数量 资本 进口竞争商品 出口商品 1951年 进口竞争商品 约230万(美 元)
四、几点评价
2、要素禀赋论的局限 ⑴ 认为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之间的比例只是 简单的数字关系.而不是一个动态过程;并认为 在一定的人口、资本和自然资源条件下,某一国 家只能从事一定种类的商品生产与出口。 ⑵ 自然禀赋条件只能为生产和出口优势的形成 以及国际分工提供可能性。 ⑶ 假定技术是不变的,各国的技术水平是相同 的。
1.狭义的要素禀赋论
理论的具体分析: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 3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 的 (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因此,一个国家应出口大量使用本国丰裕要素所生产 的商品,进口那些本国需要大量使用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各种解释
4.由生产要素密集逆转所致 如果两个产业的要素可被替代比率不同 时,就可能出现一种“要素密集度逆转”( factor-intensity reversal)的情形。即 一个产业在某些要素价格水平时是资本密集 的,而在另一些要素价格水平时则为劳动密 集的。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各种解释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二、有关概念
1、生产要素禀赋 • 生产要素在一个地区中 (factor 的天然供给状况 endowment):
2、要素丰裕度 • 不同国家或地区几种要 (factor TK A TK B素拥有总量的相对比例 abundance)
TL A TLB
3、要素密集度 (factor intensity)

1944年聘任瑞典主要反对党自 由党的主席,在联合政府中任贸易部 长.连任自由党主席达23年之久. 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运动 理论做出了开拓性的研究.1977年与 英国剑桥大学的米德一同获得了当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著作有:《对外贸易与贸易政 策》(1925),《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 (1931),《国际经济重建》(1936), 《资金市场与利率政策》(1941), 《稳定就业问题》(1949),《对外贸 易政策》(1955)等等.
(三)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
要素禀赋理论较好地分析了生产要素在 各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国生产 要素状况对国际分工的影响,比李嘉图的比 较成本学说中的分工理论更加深入、更为全 面实用(如投资决策、贸易结构战略)。要 素禀赋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问世,实际上 迎合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自由贸易的需 要,其影响至今仍然广泛地存在着。
决定贸易模式的 因素
生产技术绝对不同 (绝对劳动生产率差) 生产技术相对不同 (相对劳动生产率差)
绝对优势论
大卫.李嘉图
H-O模型
新古典 贸易理 论
赫克歇尔 俄林
资源禀赋不同
特殊要素贸 易模型
保罗.萨缪尔森
当代贸 易理论 模型
规模经济贸 易模型 国际产品生 命周期贸易 模型
保罗.克鲁格曼
1.产品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2.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 3.竞争的要素市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另一种观点。

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

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决定于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基本概况由于各种产品生产所要求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一国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较低,而生产密集使要素禀赋理论产品周期用别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比较高,从而形成各国生产和交换产品的价格优势。

进而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此时本国专门生产自己有成本优势的产品,而换得外国有成本优势的产品。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

广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指出,当国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的情况下,以及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的前提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或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决定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

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

要素禀赋论是瑞典的两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提出的,奥林在他的老师赫克歇尔提出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要素禀赋理论。

这一理论突破了单纯从技术差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的局限,而是从比较接近现实的要素禀赋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

技术差异论和要素禀赋论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以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或成本差别作为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动力的。

因此尽管两种理论在产生的时间上相距约150年的时间,但是其理论渊源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 H-O理论的地位: 西方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开端。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一 个新阶段。
产生背景: 产生背景 李嘉图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分析认为,比较利益
是发生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而产生比较利益的原因是 各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劳动成本差异。在亚 当·斯密和李嘉图的模型中,技术不同是各国在生产成本上产生 差异的主要原因。按照古典贸易理论,如果贸易双方国家的技 术水平都一样,再假定没有运输成本,那么进行国际贸易的结 果对任何国家既不会带来利益也不会带来损失。进入20世纪后, 随着技术在国家之间的流动和扩散,各国尤其欧美之间已是很 频繁,技术的传播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许多产品在不同国 家间的差异几乎很小,但欧美之间的贸易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 增多。这样看来,产生比较优势的差异一定还有除技术以外的 因素。而在斯密和李嘉图的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但在现实中,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也在生产中起了重 要作用,并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他们对此未给出实 质性的答案。而赫克歇尔和俄林从各国资源禀赋即生产要素供 给情况不同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国际分工的原因、国际贸 易的格局和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他们的理论被称为“赫克要素禀赋学说,用不同国家生产要 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进出口贸易类型。 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除了生产要素比例学说之外,还有要素价格均 等化学说。 (一)生产要素供给比例学说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直接导致 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商品价格 的国际绝对差异就是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同一货币表示的价格差异。 如果两国间的价格差比运输商品的费用还大,那么,商品就会从商品 价格的国家流向价格高的国家,贸易双方都能从交换中获利,得到比 自己生产更多的商品。 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尝试的必要条件。俄林指出,商 品交换存在国际价格差异额只是发生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产生国际 贸易还必须要求交换的两种商品其国内价格交换比例是不同的,就是 说商品在两国间具有不同的比例利益优势。 3.国内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商品价格比例不同。要素价格比例是指 生产要素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价格比例。俄林假设各国生产的物质 条件或生产函数是相同的,因为商品价格等于生产要素乘以生产函数, 故他得出结论:商品价格比是由要素价格决定的。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论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Heckscher-Ohiln theory,简称H—O理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

该学说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本论点,由俄林系统创立。

它主要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进出口类型。

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大柱石,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广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4.1要素禀赋理论

4.1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 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要素素价数格量(受fa自ctor price)国是与指国生之产间要
素的然使条用件费、地用理或要素的报酬要。素禀赋的
位置、历史原
差异决定了
因、经济发展
产出的差异
水平等因素的
影响
要素丰裕(factor abundance) 是指在 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 种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供应量较大的 情形。
赫克歇尔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897 年起,在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跟 耶尔纳(Hjarne)学习历史,跟戴维森(Davidson) 学习经济,并于1907 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 曾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的临时讲师;1909 年- 1929 年任经济学和统计学教授。此后,因他在科研方 面的过人天赋,学校任命他为新成立的经济史研究所
• 贝蒂尔·戈特哈得·俄林(Bertil Gotthard Ohlin, 1899—1979)俄林.doc
赫克歇尔、陶西格、卡塞尔的学生
《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
(1)出版历程(2)理论继承
(3)对比较成本理论的态度
(4)区际贸易、要素禀赋差异
(5)H-O理论 1977年获评诺贝尔经济学 奖
所长。他成功地使经济史成为瑞典各大学的一门研究
生课程。
在经济理论方法最主要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他最著名的两篇文章。 1919 年发表的《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现代赫克歇尔-俄林 要素禀赋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他集中探讨了各国资源要素禀赋构 成与商品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并且,一开始就运用了一般均衡的 分析方法。他认为,要素绝对价格的平均化是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 他的论文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其后,这个理论由他的学生俄林进一 步加以发展。《间歇性免费商品》(1924)一文提出的不完全竞争 理论,比琼·罗宾逊和爱德华·张伯仑的早了9 年。文章中还探讨了 不由市场决定价格的集体财富(即所谓的公共财物)的问题。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论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Heckscher-Ohiln theory),又称要素比例学说(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

该学说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本论点,由俄林系统创立。

它主要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又称H—O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大柱石,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广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要素禀赋论基于一系列简单的假设前提,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1、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这一假设目的是为了便于用平面图说明理论。

2、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这一假设主要是为了便于考察要素禀赋,从而考察要素价格在两国相对商品价格决定中的作用。

3、假定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假定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规模经济利益不变。

即增加某商品的资本和劳动使用量,将会使该产品产量以相同比例增加,意即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利益。

5、假定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即尽管是自由贸易,两国仍然继续生产两种产品,亦即无一国是小国。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ent Theory),⼜称要素⽐例说 (Essential Factor Proportion Theory),简称赫-俄原理(H-O Theory),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F.Heckscher,1879—1959年)和俄林(Beifil Goffhand Ohlin,1899—1979年)的学说。

代表作:《域际和国际贸易》。

俄林在该书中采⽤了赫克歇尔的主要观点,创⽴了较完整的要素禀赋学说,因此⼜被称作赫克歇尔-俄林原理,这⼀原理是在⽐较成本论基础上的⼀⼤进步,有合理的成分和可借鉴的意义。

要素禀赋论有⼴义、狭义之分,⼴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除⽣产要素供给⽐例说之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原理。

狭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产要素供给⽐例说,它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不同国家的⽣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和国际贸易产⽣的原因和⼀国进出⼝商品结构的特点。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国拥有各种⽣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称H—O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柱⽯,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义之分。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和⼀国的进出⼝贸易类型。

⼴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要素禀赋论基于⼀系列简单的假设前提,主要包括以下九个⽅⾯:1、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这⼀假设⽬的是为了便于⽤平⾯图说明理论。

2、假定两国的技术⽔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产函数相同。

这⼀假设主要是为了便于考察要素禀赋,从⽽考察要素价格在两国相对商品价格决定中的作⽤。

3、假定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假定两国在两种产品的⽣产上规模经济利益不变。

即增加某商品的资本和劳动使⽤量,将会使该产品产量以相同⽐例增加,意即单位⽣产成本不随着⽣产的增减⽽变化,因⽽没有规模经济利益。

4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4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Paul A. Samuelson, 1915
要素禀赋理论的贡献
要素禀赋理论从两个方面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从两个方面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将比较优势的差异的原因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 禀赋的差异,从而重新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禀赋的差异,从而重新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只给人们一种乐观的利益共享的 贸易前景,但并没有确切地讲这种贸易利益究竟 贸易前景, 会对贸易双方的收入分配产生什么影响, 会对贸易双方的收入分配产生什么影响,要素禀 赋理论则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素收 赋理论则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素收 入分配的影响 的影响。 入分配的影响。
图 3-1
土地面积 (万km2) 中国 美国 960 915.89
人口 (亿) 13 3
中国:土地/人口=960/13=74 中国:土地/人口=960/13=74 人口相对丰裕的国家 美国:土地/人口= 915.89/3=305 美国:土地/人口= 915.89/3=305 土地相对丰裕的国家
注意:若比较对象(国家)不同,结论便不同。 注意:若比较对象(国家)不同,结论便不同。 要素禀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要素禀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相对的概念 资本劳动比率通常用人均资本存量来估算。 资本劳动比率通常用人均资本存量来估算。
结 论
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 、 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 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 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 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 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 国出口密集地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 国出口密集地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 口密集地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口密集地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1) 要素禀赋的物质定义法 )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是指一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禀赋理论理论(也称为H-O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起点。

它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另一支柱。

其基本内容可分为狭义和广义。

要素禀赋理论理论从狭义上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出现和一国进出口贸易的类型,原因是生产要素的丰富和短缺。

广义要素禀赋理论理论包括狭义要素禀赋理论理论和要素价格均等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理论基于一系列简单的假设,包括以下九个方面:1.假设只有两个国家,两个商品和两个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

该假设的目的是用平面图说明该理论。

2.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也就是说,同一产品的生产功能是相同的。

该假设主要是为了方便调查要素禀赋理论以及要素价格在确定两国相对商品价格中的作用。

3.假设产品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假定两种产品的生产规模经济保持不变。

换句话说,增加商品的资本和劳动使用量将以相同的比例增加产品的产量,这意味着单位生产成本不会随着生产的增加或减少而改变,因此没有规模效益。

经济。

5.假定两国从事的专业化生产不完全,即尽管有自由贸易,但两国仍继续生产两种产品,即没有一个国家是一个小国家。

6.如果使用社会冷漠曲线来反映两国的消费偏好,则两国社会冷漠曲线的位置和形状都相同。

7.在两种商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市场中,竞争已经完成。

这意味着市场上没有人可以买卖大量的商品或生产要素,这会影响市场价格。

这也意味着买卖双方都拥有相同的交易信息。

8.假定生产要素可以在国家内部自由转移,但不能在国家之间自由转移。

这意味着在一个国家内,劳动力和资本可以从一些低收入地区和产业自由地流向高收入地区和产业,直到每个地区和行业中相同的要素报酬相同,这种流动将停止。

但是,在国际社会中,缺乏这种流动性。

因此,当没有贸易时,国家之间的要素收益总是存在差异。

9.假设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

这意味着生产专业化过程将一直持续到两国的商品相对价格相等为止。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第一篇:国际贸易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国际贸易名词解释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它是反映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的指标,指各个国家(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的出口额(进口额)占世界出口额(进口额)的比重来表示。

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常用的贸易条件有3种不同的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

其中价格贸易条件最有意义,也最容易根据现有数据进行计算。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里昂惕夫之谜: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

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是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

绝对配额: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规定一个最高的进口数量或金额。

一旦达到这个最高数额就不准进口。

关税配额:一种进口国限制进口货物数量的措施。

进口国对进口货物数量制定一数量限制,对于凡在某一限额内进口的货物可以适用较低的税率或免税,但关税配额对于超过限额后所进口的货物则适用较高或一般的税率。

狭义广义要素禀赋理论

狭义广义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狭义要素禀赋理论: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除了比较成本理论的若干假定以外,假定:1.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

2.两国每单位商品生产投入的要素比例相同,即生产函数相同,不存在要素使用的替代。

3.两国要素的禀赋不同,即要素拥有的丰裕程度不同,因此两国的要素价格不同。

理论假定的局限性(后面将看到还有其他假定。

除了与比较成本理论一样的假定外,该理论还假定要素生产率相同、消费偏好相同、无政府干预等,影响其实用性。

)xx要素禀赋理论: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一、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一)基本原理假定英国和德国两个国家,生产棉布和亚麻布两种产品,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

英国资本要素丰裕,而德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

生产棉布的要素生产麻布的要素xx生产要素价格xx生产要素价格xx生产棉布成本xx生产麻布成本xx生产棉布成本xx生产麻布成本xx棉布、麻布成本比例xx棉布、麻布成本比例xx的互利区间资本4单位1单位1美元3美元4美元1美元12美元3美元英国1棉布可换0.625麻布德国1棉布可换1.75麻布英国出口1棉布换0.625-1.75麻布劳动2单位5单位3美元1美元6美元15美元2美元5美元英国1麻布可换1.6棉布德国1麻布可换0.571棉布德国出口1麻布换0.571-1.6棉布10美元16美元14美元8美元10:16或5:8或1:1.614:8或7:4或1.75:1(二)考虑汇率因素以上是两个国家并且使用美元定价的假定,但是两个国家就不存在美元,所以两国的货币汇率与进出口直接相关。

如果说棉布等于1英镑,麻布等于1马克,但两国不知道货币汇率,还是无法成交的。

1.英镑与马克的汇率:英国国内的交换比例=1:0.625 (1棉布换0.625亚麻布)德国国内的交换比例为1:1.750(1棉布换1.750亚麻布)英镑与马克的汇率=(1:0.625)-(1:1.750)=1.600-0.571(这是由两国各自的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决定的。

要素禀赋理000论

要素禀赋理000论
6
四,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要素禀赋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简称赫 -俄原理.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要 素禀赋说,是指除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 之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原理. 狭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生产要素供给 比例说,它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 的分析,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诸要素的丰 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 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

该国各种生产 要素的相对丰 裕程度
-------→
国际贸易和 国际分工
9
4.2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
广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除生产要素供 给比例说之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 的原理.
10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俄林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 的影响而得出的著名结论. 俄林认为,在开放经济中,国际间因生产要素自然 禀赋不同而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将通过两条途径 而逐步缩小,即要素价格将趋于均等.第一条途径是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直接均等化; 第二条途径是商品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间 接均等化. 国际贸易最终会使所有生产要素在所有地区都趋于 相等.同时,俄林认为生产要素价格完全相同几乎是 不可能的,这只是一种趋势. 11
13
六,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 森的国际贸易论简评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是在比较利益论的基础上的一大进步,有其合理的成份和可借鉴 的意义.大卫李嘉图及穆勒和马歇尔都假设两国交换是物物交 换,国际贸易起因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克歇尔,俄林是用 等量产品不同货币价格(成本)比较两国不同的商品价格比例, 两国的交换是货币交换,两国的劳动生产率是相同的,用生产要 素禀赋的差异寻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以及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研究更深人,更全面了,认识 到了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在各国进出口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他们 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有一定实用价值,例如,关于国家间商品相对 价格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一国某种生产要素丰富,要 素价格低廉?出口该要素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某种生产要 素稀缺,要素价格昂贵,进口这种要素密集型产品对本国有利, 出口这种要素密集型产品则没有比较利益,这些观点或结论既有 理论意义,也有政策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素禀赋理论
狭义要素禀赋理论:
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除了比较成本理论的若干假定以外,假定:
1.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

2.两国每单位商品生产投入的要素比例相同,即生产函数相同,不存在要素使用的替代。

3.两国要素的禀赋不同,即要素拥有的丰裕程度不同,因此两国的要素价格不同。

理论假定的局限性(后面将看到还有其他假定。

除了与比较成本理论一样的假定外,该理论还假定要素生产率相同、消费偏好相同、无政府干预等,影响其实用性。

)xx要素禀赋理论:
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一、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
(一)基本原理
假定英国和德国两个国家,生产棉布和亚麻布两种产品,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

英国资本要素丰裕,而德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

生产棉布的要素
生产麻布的要素
xx生产要素价格
xx生产要素价格
xx生产棉布成本xx生产麻布成本xx生产棉布成本xx生产麻布成本xx棉布、麻布成本比例
xx棉布、麻布成本比例
xx的互利区间资本4单位
1单位
1美元
3美元
4美元
1美元
12美元
3美元
英国1棉布可换0.625麻布
德国1棉布可换1.75麻布
英国出口1棉布换0.625-
1.75麻布劳动
2单位
5单位
3美元
1美元
6美元
15美元
2美元
5美元
英国1麻布可换1.6棉布
德国1麻布可换0.571棉布
德国出口1麻布换0.571-
1.6棉布10美元16美元
14美元
8美元
10:16或5:8或1:
1.6
14:8或7:4或
1.75:1
(二)考虑汇率因素
以上是两个国家并且使用美元定价的假定,但是两个国家就不存在美元,所以两国的货币汇率与进出口直接相关。

如果说棉布等于1英镑,麻布等于1马克,但两国不知道货币汇率,还是无法成交的。

1.英镑与马克的汇率:
英国国内的交换比例=1:
0.625 (1棉布换
0.625亚麻布)
德国国内的交换比例为1:
1.750(1棉布换
1.750亚麻布)
英镑与马克的汇率=(1:
0.625)-(1:
1.750)=
1.600-
0.571(这是由两国各自的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决定的。

假定只有两种产品,以麻布的数量表示棉布的价格)。

即英镑与马克的汇率应在
1.600-
0.571之间,即在
1.600英镑兑
0.571马克到
0.571英镑兑
1.600马克之间。

在这种汇率范围内,英德之间的棉布、亚麻布之间的贸易才会发生。

2.更简单地理解:
人民币与美元汇率8:1
中国生产一件衬衫成本10元人民币,在美国(生产成本)市场可以卖2美元。

中国生产衬衫向美国出口。

当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变成5:1时,中国生产衬衫的成本仍是10元人民币,出口到美国仍然卖2美元,中国就停止向美国出口衬衫。

当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4:1时,美国衬衫的成本仍为2美元,中国衬衫的成本为10人民币,美国就会向中国出口衬衫,每件获利2人民币(等于美元)。

此时,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由于美元汇率下降,人民币汇率上升,就会转变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

(三)两国互利交换区间
英国
棉布英国棉\麻布交换比率
1.813德国棉\麻布交换比率
1.142
0.571
0.625…
1.2501.875
麻布德国
英国与德国两国的互利交换区间,即在两种斜线中间的部分。

二、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
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还包括: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某国具有丰裕的要素,具有比较优势,就会大量使用该要素生产出口,由于国内对该要素的需求增加,该要素的价格就会上涨。

相反,另一国由于该要素拥有不丰裕,就减少使用该要素生产,而进口更多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此时,国内对该要素的需求就会减少,该要素的国内价格就会降低,最后两国该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