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高中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第1节认识有机化学一、概念与机体有关的化合物(少数与机体有关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如水),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化物、氰化物等除外。

除含碳元素外,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氢元素,有些还含氧、氮、卤素、硫和磷等元素.已知的有机化合物近600万种.早期,有机化合物系指由动植物有机体内取得的物质。

自1828年人工合成尿素后,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界线随之消失,但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有机”这个名词仍沿用.有机化合物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主要是由有机物组成的.例如:脂肪、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

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遗传现象,都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变.此外,许多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物质,例如石油、天然气、棉花、染料、天然和合成药物等,均属有机化合物.二、分类(一)根据碳原子结合而成的基本骨架不同,有机化合物被分为三大类:1。

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2.碳环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故称碳环化合物。

它又可分为两类:脂环族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或稠苯体系的化合物。

3.杂环化合物:组成这类化合物的环除碳原子以外,还含有其它元素的原子,叫做杂环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决定某一类化合物一般性质的主要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或功能基。

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三、命名(一)俗名及缩写有些化合物常根据它的来源而用俗名,要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木醇是甲醇的俗称,酒精(乙醇)、甘醇(乙二醇)、甘油(丙三醇)、石炭酸(苯酚)、蚁酸(甲酸)、水杨醛(邻羟基苯甲醛)、肉桂醛(β—苯基丙烯醛)、巴豆醛(2—丁烯醛)、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氯仿(三氯甲烷)、草酸(乙二酸)、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甘氨酸(α—氨基乙酸)、丙氨酸(α—氨基丙酸)、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D-葡萄糖、D-果糖(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糖的开链结构)等。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有机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应用面广。

在学习和掌握各类有机物化学性质时,要抓住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即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官能团。

学习时以烃类有机物为基础,以烃的衍生物为重点;通过各类有机物的重要代表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法和主要用途的学习,达到掌握相关各类有机物的目的。

对于其中涉及的各有关反应要认识反应的意义,即每个反应对于反应物来说,它表示着反应物的性质;对于生成物来说,很可能成为生成物的制法。

也就是说,一个化学方程式它既是性质反应,又是制法的反应原理。

对于各个反应,应尽量从分子结构的角度,了解反应的历程,以便于掌握和运用。

现对各类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重要化学性质分别阐述如下:1.烷烃分子结构特点:C—C单键和C—H单键。

在室温时这两种键不活泼,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烷烃一般不和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光、热),C—H键的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C—C键可以断裂,继而发生裂化和氧化反应。

如:(1)取代反应R-CH3+X2R-CH2X+HX(卤化)R-CH3+HO-NO2-CH2NO2+H2O(硝化)(2)裂化反应(在高温和缺氧条件下)(3)催化裂化C8H18C4H10+C4H8C 4H10C2H6+C2H4(3)氧化反应①燃烧氧化②催化氧化2CH3CH2CH2CH3+5O24CH3COOH+2H2O2.烯烃分子结构特点:分于中含有键。

烯烃分子内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较弱,容易断开而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烯烃的化学性质较活泼,主要发生加成、氧化和加聚反应。

(1)氧化反应①燃烧氧化②催化氧化2CH2 CH2+O22CH3-CHO③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加成反应①加H2、X2(X:Cl、Br、I)CH2 CH2+H2CH3-CH3CH2 CH2+Cl2→CH2Cl-CH2Cl②加H2O、HXCH2 CH2+H-OH CH3-CH2OHCH2 CH2+HCl CH3-CH2Cl(3)加聚反应nCH2 CH2[CH2-CH2]n3.炔烃分子结构特点:分子内含有—C≡C—键炔烃分子内的碳碳三键中有一个较强的键和二个较弱的键,这二个较弱的键在化学反应中容易断开,因而炔烃的化学性质也是活泼的,能够发生和烯烃相似的反应即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空气中易燃烧,如:(1)氧化反应①燃烧氧化②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加成反应(H2、X2、H2O、HX)CH≡CH+HCl CH2==CHCl(3)加聚反应4.二烯烃分子结构特点:分子内含有二个碳碳双键。

有机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有机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弱极性键:如C—H键,一般比较稳定,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强极性键:如C—O、O—H、C—X等键,一般性质活泼, 较易断裂而发生化学反应。
三、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结构与物理性质: (1)熔、沸点:分子量越大;分子中支链越少;分子极
性越大的熔沸点越高。 (2)、溶—解C性H:O只等有官分能子团中的含低有级—化O合H物、可—溶N于H2水、。—其CO余O的H
反应基团:C=C、C=O、C≡C、苯环上的键等
C=O + H—H → H—C—O—H (加氢)
C=C + H—CN → H—C—C—CN (加氢氰酸)
C=C + H—X → H—C—C—X (加卤化氢) C=C + H—OH → H—C—C—OH (加水)
加成反应的规律
. 1mol双键需1molH2 ; 1mol叁键需2molH2 .加成反应发生后,碳链结构不变,一般碳原子数目不 变,但加氢氰酸(HCN)后,碳原子数增加一个。
单体分子中一般应含有至少两个可以发

生缩合反应的官能团
聚 特 反应通常发生在官能团上
反 点 高分子链中一般要通过氧、氮等原子相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 ⑴ N→有N机2、物X燃→烧H时X,各元素的最终产物:C→CO2、H→H2O、 ⑵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后,产物均为CO2和H2O ⑶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的耗氧量可转化为烃燃烧的耗氧量
⑷1molC消耗1molO2,4molH消耗1molO2 ⑸ Cn符H2合nO通z的式有C机nH物2nO完z全的燃有烧机,物其完产全物燃C烧O规2和律H:2O(符g)合的通体式积相等。 ⑹100℃以上,有机物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化的规律。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洪德规则(Hund's rule) 洪德规则
洪德在总结大量光谱和电离势数据的基础上 提出:电子在简并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 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5]。对于同一个电 子亚层,当电子排布处于 全满(s^2、p^6、d^10、f^14) 半满(s^1、p^3、d^5、f^7) 全空(s^0、p^0、d^0、f^0) 时比较稳定。
示例 H:1s^1 F:1s^2∣2s^2,2p^5 ∣ S:1s^2∣2s^2,2p^6∣3s^2,3p^4 ∣ ∣ Cr: 1s^2∣2s^2,2p^6∣3s^2,3p^6,3d^5∣4s^1(注 ∣ ∣ ∣ 意加粗数字,是3d^5,4s^1而不是3d^4,4s^2, 因为d轨道上,5个电子是半充满状态,这里 体现了洪德规则)。

1874年范荷夫和勒贝尔建立分子的立体概念, 说明了对映异构和顺反异构现象. • *碳原子总是四价的,碳原子自相结合成键, 构造和构造式 • 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称为分子的 构造.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顺序和 • 方式的化学式叫构造式(结构式).用两小点 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构造式叫电子式,用短横 线(-)表示共价键的构造式叫价键式.有时可用只 表达官能团结构特点的化学式,既结构简式.
电子排布
综述
电子在原子轨道的运动遵循三个基本定理: 1、能量最低原理 2、泡利不相容原理 3、洪德定则
能量最低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
定义:核外电子在运动时,总是优先占据
能量更低的轨道,使整个体系处于能量最低 的状态。
泡利不相容原理
物理学家泡利在总结了众多事实的基础上提出 :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费米子同时拥有样的 量子物理态。泡利不相容原理应用在电子排布上 ,可表述为:同一轨道上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相反 的电子。该原理有三个推论 ①若两电子处于同一轨道,其自旋方向一定不 同; ②若两个电子自旋相同,它们一定不在同一 轨道; ③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电子。

【高中化学课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高中化学课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2)芳香化合物、芳香烃和苯及其同系物的关系可 表示为
(3)含醛基的物质不一定为醛类,如HCOOH、HCOOCH3、 葡萄糖等。
(4)一种物质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属于不同的类
别,如 酸类。 (5)苯环不是官能团。
,既属于酚类,又属于羧
【素养升华】宏观辨识——判断有机物物质类别的思 维模式
角度二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
类别 醚 酮 酯
名称 醚键 羰基 酯基
官能团 结构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有机物中碳的成键特点:
4 单键 双键 叁键 碳链 碳环
(2)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_分__子__式__,但 _结__构__不同,因而产生性质上的 差异的现象 具有_同__分__异__构__现__象__的化合物互 为同分异构体
【典题2】2,2,4-三甲基戊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时,生成的一氯代物可能有 世纪金榜导学号
60780175(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析】选C。2,2,4-三甲基戊烷的结构简式

,该有机物中有4种
位置不同的氢原子,因此其一氯代物也有4种。
【母题变式】 (1)题目中的烷烃若由烯烃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则烯烃的结构有几种可能? 提示:2种。根据加成反应的特点和烯烃同分异构体 的书写可以得知有
(6)丙烯的结构简式是CH2CHCH3。 ( ) 提示:×。书写烯烃的结构简式时,分子中的碳碳双 键不能省略。
(7)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

有机化学结构与功能

有机化学结构与功能

有机化学结构与功能有机化学结构与功能1、有机物的结构:有机物是指以碳原子为主要组成成分的化合物,它们在结构上的特征是,有机物的主体是碳链或者碳骨架,以及有机物的各种分子间相互作用,例如氢键、侧链等,这些相互作用是有机物结构形成的核心。

另外,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对其结构的影响有无数的因素,有机物的构型、极性、配位能力分别是结构的重要指标,其一键、两键、三键等是构型及极性体现出来的重要特征。

2、有机物的性质:有机物的性质主要受其分子内部结构控制,有机物的几种性质可以归纳为溶解性、热力学性、物理性、化学性以及生物学性,而这些性质的变化又跟着分子结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构型变化的情况下,有机物的溶解性、热力学性都有所改变。

在分子电荷分布上,有机物的相对分子极性是影响凝固性、溶解性以及分子吸收谱等性质的重要影响因素。

3、有机物的行为: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决定了有机物的物理行为,例如溶解度、比重、表面张力、压缩性等;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化学行为,例如吸附性、结晶性、活化能、水合能等;有机物的生物性质决定了生物学行为,例如免疫学、毒理学、药理学、营养学等。

归纳起来,上述三种行为包括物理行为、溶解行为、吸收行为、活性行为等,是对有机物理解的基础,也是对其功能的突出体现。

4、有机物的功能:有机物的功能通常与碳链结构变化有关,有机物的结构及性质变化可以影响其功能,具有特有的功能,例如有机物可以作为指示剂,用于酸度、硫酸盐含量、电导率、比重等分析;有机物可以作为抗氧化剂、染料环保剂、燃料添加剂等;有机物也可以作为药物活性分子,用于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等等。

总之,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行为以及功能,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它们的了解对于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总结(精华版).

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总结(精华版).

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总结(精华版).
一、烃类:
1、烷烃:
由单一的碳链和氢原子组成的构成,是饱和的有机化合物,只有单键,没有明显双键,极易析出极性,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常温下可析出单质,不溶于水,碱下析出,常
ch2cl2 中溶解,能形成极性分子间相互作用,由于碳链构型的不同,烷烃的化学性质有
一定差异,如丁烷小容易溶于水,而较大碳链烷烃如环氧戊烷,极不易溶于水。

2、烯烃:
具有环状碳链的有机物,由于对电子需要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常温下大部分烯烃是
含有稳定非极性的碳-碳双键,但易析出极性。

它们大部分是不溶于水,形成极少量的分
子间相互作用,但可与有机溶剂混合溶解或共溶。

二、醛类:
由醛基与醇基所组成的有机物,具有特殊的δ+醛δ-醇化合物结构,多用于有机化
学的合成。

醇以存在着一个极性空间的形式存在于有机溶剂中,它们极易与水反应,形成盐,破坏极性空间,有其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和无色的现象,所以可以极易溶于水中,但不
溶于有机的溶剂。

三、酯类:
具有羟基组成碳官能团的有机物,主要由酯基和其它某种有机物组成,具有极性碳-
羰基极性空间,可与有机溶剂混合溶解或共溶,但极不溶于水,因为在水中形成羰基,使
得酯类极难溶于水中,但与碱质有相当大的溶解度,具有一定的把水离子弱化的作用,因此,它们主要用于各种特殊目的。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ppt课件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ppt课件


(2)C是芳香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60.0%,氢的质量分数为4.4%,其余为氧,则C的分子式是______

(3)已知C的芳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其中一个取代基无支链,且
含有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官能团及能与碳酸氢钠溶液
反应放出气体的官能团,则该取代基上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
【解题关键】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FeCl3溶液可以检验酚羟基。 (2)NaHCO3溶液可以同羧基反应但不能同酚羟基反应。 (3)酯基和肽键均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
【精讲精析】选B。贝诺酯中含有两种含氧官能团,酯基和肽 键,A错误;乙酰水杨酸中无酚羟基,而对乙酰氨基酚中含有酚羟 基,故可以用FeCl3溶液区别两者,B正确;对乙酰氨基酚中的酚羟 基不能与NaHCO3反应,C错误;乙酰水杨酸中酯基在NaOH溶 液中会水解,D错误。
【典例2】萤火虫发光原理如下:
关于荧光素及氧化荧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互为同系物 B.均可发生硝化反应 C.均可与碳酸氢钠反应 D.均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
【解题关键】解答该题时应注意: (1)荧光素和氧化荧光素中原子和官能团的变化; (2)掌握苯环与双键碳原子上的共面问题。
【精讲精析】选B。因为二者中相差了一个CH2O,所以根据同 系物概念中相差若干个CH2得出A一定错误;B项中因为二者中 都有苯环,所以都能发生硝化反应,B项与题意相符;C项,羧基能 与碳酸氢钠反应,酚羟基不能,图中荧光素中有羧基而氧化荧光 素中没有,所以氧化荧光素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C项错误;D项, 荧光素中除了—COOH之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氧化荧光素 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面,所以D项错误。
物质的量的CO2和H2O。它可能的结构共有(不考虑立体异 构)( )

有机化学详解

有机化学详解

专题五有机化学【知识要点】一、基础知识(一)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要点(1)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为4 价,分子里的原子按照它们各自的化合价相互结合,无游离的价键。

(2)碳原子间可以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结合,剩余价键为氢原子或其他原子饱和。

(3)碳碳键可以成链,亦可成环,碳链和碳键决定有机物的性质。

(4)有机物的性质不仅决定于分子组成还决定于分子结构、分子中官能团相互影响。

2.有机物的溶解性和沸点(1)有机物的溶解性:①大部分有机物不溶于水,而十二碳以下的醇、醛、酸可以溶于水;多羟基的物质如多元醇可以溶于水。

②有机物中不溶于水的物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不溶于水比水轻的(浮于水面的)如:液态的烃类[烷、烯、炔、芳香烃(苯及苯的同系物)];油脂、汽油等。

二类:不溶于水比水重的(沉于水底的)如:多卤代物、苯的溴代物、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2)有机物的溶、沸点:①有机物由于是分子晶体,结构决定有机物熔、沸点较低(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②有机物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升高。

③在同类同碳的有机物中,支链越多其熔、沸点越低。

④烷、烯、炔(同碳、无支链时)熔、沸点逐渐升高。

根据以上的溶、沸点规律可以推断结构,也可以通过结构确定熔、沸点和常温下的状态。

3.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与反应的关系(1)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Cu(OH)2 反应产生红色Cu2O 沉淀的物质的结构特点——含醛基,如①醛、②甲酸、③甲酸甲酯、④甲酸盐、⑤葡萄糖、⑥麦芽糖。

(2)能被氧化(具有还原性、可燃性除外)的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一般含—CH、—OH、等。

较为特殊的有:苯的同系物被酸性KMnO4 氧化成酸。

(3)能发生加成反应(如H2、Br2 等)的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一般含、—CHO、苯环等。

(二)有机物的同分异构和命名1.有机物的同分异构(1)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类型①碳链异构:②位置结构:③官能团导构:④其他异构:注:同碳原子数的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烯与环烷烃互为同分异构体;炔与二烯烃、环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醇与醚互为同分异构体;醛与酮、醛与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羧酸与酯、羧酸与羟基醛互为同分异构体;葡萄糖与果糖、麦芽糖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高中化学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高中化学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备考要点] 1.掌握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

2.掌握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3.掌握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4.理解合成高分子的结构与特点。

考点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1.常见有机物及官能团的主要性质种类通式官能团主要化学性质烷烃C n H 2n +2无在光照时与气态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烯烃C n H 2n (单烯烃)碳碳双键:(1)与卤素单质、H 2或H 2O 等能发生加成反应;(2)能被酸性KMnO 4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炔烃C n H 2n -2(单炔烃)碳碳三键:—C ≡C—卤代烃一卤代烃:R—X—X(X 表示卤素原子)(1)与NaOH 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2)与NaOH 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醇一元醇:R—OH羟基:—OH(1)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H 2;(2)与卤化氢或浓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3)脱水反应:乙醇140℃分子间脱水生成醚170℃分子内脱水生成烯;(4)催化氧化为醛或酮;(5)与羧酸或无机含氧酸反应生成酯醚R—O—R醚键:性质稳定,一般不与酸、碱、氧化剂反应酚Ar—OH(Ar 表示芳香基)羟基:—OH(1)呈弱酸性,比碳酸酸性弱;(2)苯酚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4,6-三溴苯酚;(3)遇FeCl 3溶液呈紫色(显色反应);(4)易被氧化醛醛基:(1)与H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2)被氧化剂(O 2、多伦试剂、斐林试剂、酸性高锰酸钾等)氧化为羧酸羧酸羧基:(1)具有酸的通性;(2)与醇发生酯化反应;(3)不能与H 2发生加成反应;(4)能与含—NH 2的物质生成酰胺酯酯基:(1)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盐)和醇;(2)可发生醇解反应生成新酯和新醇氨基酸RCH(NH 2)COOH氨基:—NH 2,羧基:—COOH两性化合物,能形成肽键()蛋白质结构复杂无通式肽键:,氨基:—NH 2,羧基:—COOH(1)具有两性;(2)能发生水解反应;(3)在一定条件下变性;(4)含苯基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发生颜色反应;(5)灼烧有特殊气味糖C m (H 2O)n羟基:—OH ,醛基:—CHO ,羰基:(1)氧化反应,含醛基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2)加氢还原;(3)酯化反应;(4)多糖水解;(5)葡萄糖发酵分解生成乙醇油脂酯基:(1)水解反应(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称为皂化反应);(2)硬化反应2.常考官能团1mol 所消耗的NaOH 溶液、H 2物质的量的确定(1)最多消耗NaOH 溶液______mol 。

化学有机结构知识点总结

化学有机结构知识点总结

化学有机结构知识点总结有机结构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有机化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

有机结构的知识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结构特点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等内容。

下面我们将对有机结构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1、碳的四价碳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元素,在有机化合物中以sp3、sp2和sp杂化态存在。

sp3杂化的碳原子形成了四个单键,sp2杂化的碳原子形成了一个π键和三个σ键,sp杂化的碳原子形成了一个π键和两个σ键。

碳原子的四个官能团包括羟基、氨基、羰基和硫醇基。

2、键的构象有机化合物中有不同种类的键:单键、双键、三键。

单键是由两个原子共用一个电子对而形成的共价键;双键是由四个原子共用两对电子而形成的共价键;三键是由六个原子共用三对电子而形成的共价键。

3、立体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空间结构和其影响性质的一门学科。

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包括构象异构和立体异构。

构象异构是指同分子式、相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由于键轴可转动的存在,存在构象不同而其他性质相同的异构体。

立体异构是指分子中存在手性中心,其镜像体是不重合的异构体。

二、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化学家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的规范,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沟通和资料查阅。

有机物的命名分为通用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

通用命名法是由化合物的来源、性质等因素构成的名称。

系统命名法则是由化合物的结构构成的名称。

常用的有机物命名规则包括:基本碳环、侧链、双键位置、取代基位置等。

三、结构与性质1、取代基的位置和性质取代基的位置对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着很大的影响。

取代基可以影响有机物的溶解度、熔点、沸点、密度等物理性质,也可以影响有机物的化学反应。

取代基的位置常常决定了有机物的反应性。

2、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化学反应也不同。

官能团的类型可以决定化合物的分类和一些化学性质。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初中化学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初中化学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初中化学
1.化学成分: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而无机物则包括无机盐、金属、非金属等元素。

2. 组成结构:有机物分子通常由碳原子构成骨架,周围连接其他原子或基团,构成复杂的分子结构;而无机物分子则通常比较简单,结构较为单一。

3. 物理性质:有机物通常呈现出较高的熔点、沸点、密度和溶解度等物理性质,因为它们分子之间有着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而无机物则通常呈现出较低的物理性质。

4. 化学性质:有机物通常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易于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无机物则通常较为稳定,化学反应较为有限。

总的来说,有机物和无机物在化学成分、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是化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领域。

对初中化学学习者来说,了解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深入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

- 1 -。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结构上,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化学键,如单键、双键、三键等。

这些不同的化学键使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多样且复杂,从而决定了其独特的性质。

另外,有机化合物可以存在不同的立体异构体,即同一分子式但空间构型不同的化合物,这使得有机化合物具有更加多样化的性质。

1.醇类:醇是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特点是一个或多个羟基连接到碳原子上。

醇可以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等,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醇的物理性质受糖环的影响,较低的一元醇具有较低的沸点和溶解度。

2.醛与酮:醛和酮是含有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

醛的羰基直接连接到一个碳原子,而酮的羰基连接在碳链的中间位置。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与其分子大小、极性和氢键形成能力有关。

而醛和酮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羰基亲核反应和缩合反应。

3.酸和酐:酸是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酐是酸的酯化产物。

酸分子中的羧基能够从酸性质和碱性质两个角度来考虑。

它们的酸性质表现为能够给出质子(H+),而碱性质表现为能够接受质子。

酸与酮和醇反应时,可以形成酯化产物。

4.烃类:烃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根据分子内部的碳碳键情况,可以分为脂肪烃和环烃两类。

脂肪烃为直链或支链状结构,环烃由碳原子组成环状结构。

烃类物质通常无色、无味,可燃,且不溶于水。

5.酚类:酚是含有苯环上一个或多个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

酚由于芳香性质和羟基的存在,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

酚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取代反应和缩合反应进行各种化学反应。

除了以上所述的有机化合物,还有酮、酯、醚、胺、醚酮、醚醇等多种结构的有机化合物都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化合物以其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功能性而成为化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的基础。

有机物判断依据

有机物判断依据

有机物判断依据
1、化学成分: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尤其是碳元素。

碳元素是有机物区别于其他化合物的主要元素,有机化合物通常含有碳-碳和碳-氢键。

2、物理性质:有机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并且易挥发。

同时,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和颜色。

3、分子结构:有机物分子通常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和复杂的结构,与无机物相比,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更复杂。

4、反应特性:有机物在室温下通常就能进行化学反应,如燃烧、腐烂、酸碱反应等。

此外,有机物的反应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

5、生物活性:有机物通常具有生物活性,可以被生物体吸收和利用,这是无机物通常不具备的特性。

九年级化学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

九年级化学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1)概念:通常人们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如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等。

(2)组成和结构:有机物都含碳元素,多数含有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氮、氯、硫、磷等元素。

有机物中碳原子不仅可以和H,O,Cl,,N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之间也可以互相连接成链状或环状。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形成有机物的结构就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同。

(3)特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受热易分解,且容易燃烧,燃烧产物有CO2和水;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不易导电、熔点低。

(4)分类:①有机物小分子:相对分了质量较小,如乙醇,甲烷、葡萄糖等。

②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如淀粉、蛋白质等。

无机化合物:(1)概念: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CO,CO2, H2CO3,CaCO3等,不具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归在无机化合物中。

(2)分类:无机化合物根据元素组成及在水中离解成的粒子特点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氧化物,酸,碱,盐的比较:•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主要区别:••概念的理解:像NaCl、H2SO4和NaOH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而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CO,CO2和CaCO3等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也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含有碳元素但不属于有机物的化合物主要包括: 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和碳酸氢盐。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可能与碳形成共价键的其他元素(如氧、氮、硫等)组成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对于它们的性质和反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包括它们的构成元素、键的类型以及常见的结构特征。

一、碳的特殊性质碳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元素,其特殊性质使得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性质。

首先,碳具有四个电子,使其能够形成四个共价键。

这使得碳能够与其他碳原子以及其他元素形成长链和分支的结构。

其次,碳可以形成多种单、双或三键,从而赋予有机化合物不同的结构和反应能力。

最后,碳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稳定的共价键,使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二、键的类型有机化合物中,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键:单键、双键和三键。

单键由两个原子之间的一个共享电子对形成,双键由两个原子之间的两个共享电子对形成,三键由两个原子之间的三个共享电子对形成。

这些键的存在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性质。

双键和三键比单键更“紧凑”,且包含的能量更高,因此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

三、常见的结构特征1. 直链烷烃直链烷烃是由碳原子形成直链结构的化合物,每个碳原子上连接着四个氢原子。

其一般分子式为CnH2n+2,其中n为整数。

直链烷烃的结构特征是碳原子通过单键连接在一起,构成直线状的链。

2. 支链烷烃支链烷烃是由碳原子形成支链结构的化合物,每个碳原子还是连接着四个氢原子。

支链烷烃的结构特征是在直链烷烃的基础上,其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取代为其他基团,从而形成分支结构。

3. 环烷烃环烷烃是由碳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例如环戊烷、环己烷等。

环烷烃的结构特征是碳原子通过单键连接成环,每个碳原子上连接着两个氢原子。

4. 芳香烃芳香烃是含有苯环(由六个碳原子形成的环)的化合物,例如苯、甲苯等。

芳香烃的结构特征是苯环上的每个碳原子上连接着一个氢原子,而其他碳原子与相邻碳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双键。

5. 功能基团在有机化合物中,存在许多常见的功能基团,这些基团赋予有机化合物特定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与推断与合成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与推断与合成

专题十 有机物的组成、构造和性质【命题趋向】考试大纲?中对有机根本概念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解基团、同分异构、同系物的概念。

〔2〕理解常见简单烷烃、烯烃、炔烃等常见有机物的命名方法。

理解有机物的根本分类方法。

近几年高考试题关于有机物根本概念的考察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题型:〔1〕关于有机物的分类。

根据组成元素将有机物分成烃、烃的衍生物两大类。

烃可以分成饱和烃与不饱和烃两类,也可根据烃分子中碳碳键特征分成烷、烯、炔、芳香烃等。

烃的衍生物可以根据其中所含的官能团分成酚、醇、醛、酸等几大类。

还可以分成合成有机物、天然有机物等等。

高考试题常会列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中学化学未出现过的有机物等,要求考生判断其类别。

〔2〕有机物与生活在常识问题的联络。

联络实际、联络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导向,分省命题后的高考中可能会更加强调联络生活实际问题。

〔3〕有机物命名。

有机物命名是一个重要根底知识,往年高考也出现过考察有机物命名的试题。

只要平时复习中整理过这类知识,遇到这类试题就较容易解答,所以复习中对这类知识要加以重视,不要留下盲点。

〔4〕有机反响类型的判断。

判断有机反响类型是高考试题必考内容之一,可以有选择题、有机推断题等题型来考察这个知识点。

专题十二 有机物的组成、构造和性质 【主干知识整合】 一、有机化学根本概念 1.基和根的比较(1) “基〞指的是非电解质〔如有机物〕分子失去原子或原子团后残留的部分。

(2)“根〞指的是电解质由于电子转移而解离成的部分。

如:OH —、CH3+、NH4+等. 两者区别:基中含有孤电子,不显电性,不能单独稳定存在;根中一般不含孤电子,显电性,大多数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稳定存在。

2.官能团: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3.表示有机物的分子式〔以乙烯为例〕 分子式C2H4 最简式〔实验式〕CH2 结构式电子式H C H HH .×.×.×.×H C C H H HCH 2CH 2结构简式4.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1)同系物:构造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的物质。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有机物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具有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1.分子结构特点:(1)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通常以单、双或三键的形式与其他原子连接,形成杂化轨道,使碳原子能够与多个原子组成稳定的分子框架。

(2)有机物分子中常见的官能团包括羟基(-OH)、羰基(-C=O)、羧基(-COOH)、氨基(-NH2)等,这些官能团能够赋予有机物特定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能力。

(3)有机物分子的空间构型通常存在立体异构体,即同一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如顺式异构体和反式异构体以及手性异构体。

这种立体异构体的存在使得有机物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主要化学性质:(1)燃烧性质:有机物可在氧气存在下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2)反应活性: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赋予了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特定活性。

例如,羟基使有机物具有酸碱性质,能够与金属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羰基使有机物具有亲电性,容易发生加成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等。

(3)氧化还原性质:有机物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有机物失去氢原子或获得氧原子;在还原反应中,有机物获得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

(4)酸碱性质:有机物中的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可以表现出酸碱性质。

羧基与碱反应生成盐,羟基与酸反应生成盐。

(5)缩合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可通过缩合反应与其他分子中的官能团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如醛缩、酮缩等。

(6)聚合反应:有机物中的双键或三键可以发生聚合反应,使有机物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总之,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化学意义。

通过研究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可以推动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并开发出更多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全)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全)

催化剂加热、加压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烷烃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物理性质:1.常温下,它们的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且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均为无色。

一般地,C1~C4气态,C5~C16液态,C17以上固态。

2.它们的熔沸点由低到高。

3.烷烃的密度由小到大,但都小于1g/cm^3,即都小于水的密度。

4.烷烃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D) 化学性质: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

②燃烧 ③热裂解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④烃类燃烧通式:O H 2CO O )4(H C 222y x y x t x +++−−−−→−点燃⑤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 O H 2CO O )24(O H C 222y x z y x z y x +-++−−−−→−点燃E) 实验室制法:甲烷:3423CH COONa NaOH CH Na CO +→↑+注:1.醋酸钠:碱石灰=1:3 2.固固加热 3.无水(不能用NaAc 晶体) 4.CaO :吸水、稀释NaOH 、不是催化剂CH 4 + Cl 2CH 3Cl + HCl 光CH 3Cl + Cl 2CH 2Cl 2 + HCl 光CH 4 + 2O 2CO 2 + 2H 2O 点燃CH 4C + 2H 2高温 隔绝空气原子:—X原子团(基):—OH 、—CHO (醛基)、—COOH (羧基)、C 6H 5— 等化学键: 、—C ≡C — C=C 官能团CaO△催化剂(2)烯烃:A)官能团:;通式:C n H 2n (n ≥2);代表物:H 2C=CH 2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一、官能团:是决定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注意:(1)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分别是烯烃和炔烃的官能团(2)官能团决定了有机物的结构、类别和性质,具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具有多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应具有各官能团的特性。

(3)有机物的鉴别,实际上是有机物所含官能团的鉴别。

三、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和反应方程式1.取代反应(1)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应直接与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连)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2)烃的卤代、烃的硝化或磺化,以及后面学习的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醇与氢卤酸反应,酚的卤代,酯化反应,卤代烃的水解,酯的水解,蛋白质或多肽的水解等都属于取代反应。

①卤代②硝化反应:③磺化④脱水CH 3CH 2OH + HOCH 2CH 3−−→ ⑤酯化CH 3COOH + HO —CH 3−−→ CH 3COOH + HOCH 2—CH 2OH −−→ HOOC —COOH + CH 3CH 2OH −−→ HOOC —COOH+ HOCH 2—CH 2OH −−→ HOOC —CH 2CH 2CH 2CH 2OH −−→⑥水解R —X + H 2O −−→ R —COOR' + H 2O −−→⑦其他:CH 3COONa + NaOH CaO−−−→ (3)取代反应发生时,被代替的原子或原子团必须与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否则就不是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1)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2)烯烃、炔烃、二烯烃的加成试剂一般是H 2、X 2、HX 、H 2O 、HCN 等,其中不对称的烯烃(或炔烃)与HX 、H 2O 、HCN 加成时,带正电的氢原子主要加在含氢较多的不饱和碳原子上;共轭二烯烃与等物质的量的H 2、Br 2等加成时以1,4—加成为主。

苯环的加氢;醛基或酮基与H 2、HX 、HCN 等的加成也是必须掌握的重要的加成反应。

①烯烃(或炔烃)的加成 CH 3—CH = CH 2 + H 2−−→ CH 3—CH = CH 2 + Br 2−−→ CH 3—CH = CH 2 + HCl −−→ CH 3—CH = CH 2 + H 2O −−→CH 3—CH = CH 2 + HCN −−−−→一定条件CH 2 = CH —CH = CH 2 + H 2−−→CH 2= CH —CH=CH 2 +2H 2−−→ CH 3—C ≡CH + H 2−−→ CH 3—C ≡CH + 2H 2−−→ CH 3—C ≡CH + HCl −−→CH 3—C ≡CH + H 2O −−−−→一定条件CH 3—CH = CH 2 + HCN −−−−→一定条件②苯环的加成③醛(或酮)的加成 R —CHO + H 2−−→醛和氢气加成生成羟基在链端的醇(即—CH 2OH ),酮和氢气加成生成羟基在链中间的醇。

④油脂等的氢化(3)加成反应过程中有机物的碳架结构并未改变。

这一点对推测有机物结构很重要。

此外中学阶段认为—COOH 不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当C = C 键与(醛基或酮基)同时存在于有机物中加氢时,既可以同时在C = C 键和 加氢,也可以选择性地仅在C = C 键或仅在 上加氢,这一知识也应了解。

3.消去反应(1)有机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X 、H 2O 等)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

(2)醇的分子内脱水,卤代烃分子内脱卤化氢是中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消去反应。

①醇分子内脱水:CH 3—CH 2OH 42H SO 170C ︒−−−−→浓CH 2 = CH 2↑+ H 2O②卤代烃脱卤化氢:(3)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主要是卤素原子与相邻碳原子上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的氢一起结合而成卤化氢脱去。

如果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如 发生消去反应时主要生成 (也有少量的(CH 3)2CH —CH = CH 2生成),而CH 3X 和(CH 3)3C —CH 2Br 却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4)醇类发生消去反应的规律与卤代烃的消去规律相似,但反应条件不同,醇类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浓硫酸,加热,而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浓NaOH 、醇,加热(或NaOH 的醇溶液,△)。

4.氧化反应(1)在有机物反应中,有机物加氧或去氢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2)有机物的燃烧,有机物被空气氧化,有机物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烯烃被臭氧氧化以及醛基的银镜反应和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等都属氧化反应。

①有机物的燃烧:222C H ()O CO H O 42x y y y x x ++−−−→+点燃222C H O ()O CO H O 422x y x y z y x x ++-−−−→+点燃②有机物被空气氧化2CH 2 = CH 2 + O 2−−−−−→催化剂加热、加压2CH 3CHO CH 3CH 2OH + O 2−−→ CH 3CHO + O 2−−→ 醇的催化氧化的几点规律:A .羟基所在的碳(又叫α—C )上有氢的醇可以发生催化氧化。

α—C 上无氢的醇不能催化氧化。

B .羟基在链端的醇(即为—CH 2OH )氧化为醛。

C .羟基在链中间,且α—C 上有氢的醇催化氧化为酮。

③烯烃的臭氧分解(常以信息题形式出现)+ H 2−−→+ 3Cl 2−−→光—C — O—C — O—C — O (CH 3)2CH —CH —CH 3 X CH 3—C = CH —CH 3 CH 3④醛基被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氧化 R —CHO + Ag(NO 3)2OH −−→ R —CHO + Cu(OH)2−−→ HCOOH + Ag(NH 3)OH −−→ HCOOH + Cu(OH)2−−→此外,苯酚也能被空气氧化而生成粉红色或红色的对苯醌除醛类外,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都能被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氧化。

⑤有机物被强氧化剂(如酸性KMnO 4溶液)氧化。

烯烃、炔烃、二烯烃、苯环上的侧链、醇羟基、酚羟基、醛基等都能被强氧化剂(如酸性KMnO 4溶液)氧化。

(3)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中都发生了碳碳键或碳氢键的断裂。

当碳碳双键与醛基或羟基同时存在于有机物中被氧化时,既可以同时氧化也可以选择性的氧化。

5.还原反应(1)在有机物反应中,我们吧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2)醛基、羰基的加氢、硝基还原为氨基,甚至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加氢等都属于还原反应。

①醛或酮的加氢 CH 3CHO + H 2−−→−−→②硝基苯还原为苯胺:③烯键或炔键的加氢: CH 3—CH = CH 2 + H 2−−→ CH 3—C ≡CH + H 2−−→ CH 2 = CH —CH = CH 2 + H 2−−→ 6.加聚反应(1)分子量小的化合物(也叫单体)通过加成反应互相结合成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聚反应。

(2)加聚反应的特点是:①链节(也叫结构单元)的式量与单体的式量(或式量和)相等。

②产物中仅有高聚物,无其它小分子生成,但生成的高聚物由于n 值不同,是混合物。

③实质上是通过加成反应得到高聚物。

(3)加聚反应的单体通常是含有C = C 键或C ≡C 键的化合物。

常见的单体主要有: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CH 2 = CH —CN ),1,3—丁二烯、异戊二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CH 2 = C(CH 3)COOCH 3)等。

(4)加聚反应的种类和反应过程分别介绍如下:①含一个C = C 键的单体聚合时,双键打开,彼此相连而成高聚物。

②含共轭双链( )的单体加聚时,“破两头移中间”而成高聚物。

③含有双链的不同单体发生共聚反应时,双键打开,彼此相连而成高聚物。

7.缩聚反应(1)单体间的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H 2O 、HX 等)的反应叫做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与加聚反应相比较,其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缩聚反应中除生成高聚物外同时还有小分子生成,因而缩聚反应所得高聚物的结构单元的式量比反应的单体的式量小!(3)缩聚反应主要包括酚醛缩聚,氨基酸的缩聚,聚酯的生成等三种反应情况。

①酚、醛的缩聚:②氨基与羧基间的缩聚:③羟基与羧基间的缩聚:④羟基和羟基间的缩聚 n HOCH 2CH 2OH −−→8.显色反应(1)某些有机物跟某些试剂作用而产生特征颜色的反应叫显色反应。

(2)苯酚遇FeCl 3溶液显紫色,淀粉遇碘单质显蓝色,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等都属于有机物的显色反应。

①苯酚遇FeCl 3溶液显紫色。

6C 6H 5OH + Fe 3+→[Fe(C 6H 5O)6]3-+ 6H +②淀粉遇碘单质显蓝色。

这是一个特征反应,常用于淀粉与碘单质的相互检验。

③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

这是由于蛋白质变性而引起的特征颜色反应,通常用于蛋白质的检验。

9.其他反应除上述八类有机反应外,还应掌握如下重要反应:(1)醇、酚、羧酸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

(2)酚、羧酸能与NaOH 溶液等发生中和反应。

(3)酚、羧酸都能与Na 2CO 3溶液反应,但酚和碳酸钠反应不产生气体。

羧酸与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发生二氧化碳气体。

酚不与碳酸氢钠反应。

(4)裂化和裂解反应:①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的、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硝、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C 16H 34∆−−→C 8H 18 + C 8H 16 C 8H 18∆−−→C 4H 8 + C 4H 10裂化分为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热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的产量。

而催化裂化可以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②裂解:是在更高的温度的裂化反应,是深度裂化。

目的是得到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不饱和烃。

四、总结1.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有: (1)因为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①不饱和烃(烯、炔、二烯、苯乙烯等) ②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等) ③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④天然橡胶(2)因为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苯酚 (3)因为发生氧化反应而使溴水褪色:醛类、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麦芽糖等。

(4)因萃取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①密度大于1的溶剂(四氯化碳、氯仿、溴苯、二硫化碳等);②密度小于1的溶剂(液态的饱和烃、直馏汽油、苯及其同系物、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酯)。

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有: (1)不饱和烃 (2)苯的同系物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 (4)醇类有机物(5)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 (6)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石油) (7)天然橡胶3.能与钠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4.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有机物有:卤代烃、酚、羧酸、酯类 5.能与碳酸钠反应的有机物有:酚、羧酸 6.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的有机物有:羧酸 7、正确书写有机反应的方程式: 要正确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必须做到:①正确书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和官能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