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学会计学学硕专业课初试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学硕专业课初试经验
2013-05-28
会计学专业课一共考四门――中级财务会计、审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就整体而言,四门的比重差别不是很大,没有哪一门是可以忽视的。
考卷上四门是分开考的,不会把知识点融合起来复杂的考,所以只要把每一门各成体系、融会贯通便可。
一、先说中财。
中财的复习主要围绕参考教材展开即可,习题册可作为检验巩固的工具,来查漏补缺。个人觉得习题册最后的跨章节练习册挺不错的,能够检验出很多不扎实的地方。习题册本身没有答案,但是在考研论坛上都是能下载的到全套答案的。
关于中财的题型,在课本上大多是以分录和计算的形式出现,但是在考卷里却并不尽然。东财会计对专业课的要求标准是理解掌握,也就是说,并不是叫你把分录背下来,而是应当掌握业务的处理原则与规律。所以,看书的时候,应该去理解那些文字的内容,探寻其中的道理。
中财是所有科目里重点最多也最没重点的一科。或者说,可以说整本书都是重点。最常考的考点主要有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长股投、存货的确认和计价、固定资产折旧和处置、收入的确认、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款费用、现金流量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需要掌握透彻。但是并不代表其他的不太重要甚至不重要,中财的教材可谓是处处藏考点,每一处都马虎不得,哪怕是基本概念。
中财的综合性很高,知识点也容易混,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列表格,相同点不同点分门别类、对比分析,容易记忆得多。
二、其次是审计。
很多没学过审计的同学,看审计的感觉就是翻开书哪儿哪儿都通俗,合上书哪儿哪儿都忘了。这种感受再正常不过了,审计本来就跟其他的学科学习思路不一样,也就不能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审计的练习册难度都较小,适用于基础的练习和理解,但是不代表可以不重视,以往有些年份的真题就是从习题册里出的原题,所以建议考前如果有时间,还是大致过一遍比较好。
对于审计的课本,乍一看是没什么头绪的。我的建议是先通读,对审计先后有一个整体的的认识,形成框架感和体系感,再往里一点一点的填内容,不
要一开始就急着记忆,那样只会越记越乱。如果对审计语言实在无感的同学,建议结合CPA的审计思路来复习,在网上下载一份近几年的审计视频或者音频,结合轻松过关一等等,理解的就会容易很多。至于CPA教材和考研参考书目之间的差异,自行调整一下就可以。也就是说,没必要把CPA的内容全部看完,二者对照着重掌握参考书的部分就行。不过一般来说,CPA的重点,只要参考书上有的,一般也都是重点,照着背就可以了。
可能很多人擅长记忆,但也一定有许多人不擅长记忆,而审计有些专业的甚至艰涩的表达就成为那些不擅长记忆同学的死穴。但无论如何,审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就如同做会计分录时你不能自己创造会计科目,审计语言也不能滥用,关键的审计词汇和语句还是应当加以记忆。因此学习审计,建议常常朗读背诵,而不是死盯着书看;建议自己通过编排口诀、整理顺序甚至使用图形和图画来帮助咀嚼消化这口艰涩的食粮。
审计中比较重要的章节主要有3、4、6、7、8、9、10、11、12、13、14、15、17章。验资以前考过一次,看一看比较好。
三、然后是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算是比较简单的一门,没有太深奥晦涩的知识点,也没有太多需要记忆的东西。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和使用。建议将每种方法都彻底理解并进行分类比较,考试的时候才不会乱了阵脚。各种方法的考法比较多样,并不仅仅局限于计算,还常常会考简答和论述,因此要将它们的特点、步骤、重点等等都了然于胸才行。此外,有些同学不太重视后面定额法、成本分析等章节,实际那些章节也非常重要,不能忽视。
成本会计的课本有的地方看着有点乱,因为也没写清楚哪些数据是已知的,哪些是算出来的,所以理解起来有点困难。这时候配套练习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建议将成本会计的练习册认真做,保证每一道题都掌握。做到了这一点,考试里的业务题就没问题了。
成本会计的重点主要在于以下的内容:成本的分类容易出简答;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生产费用在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的分配、标准成本制度和成本分析,以上这些比较容易出业务题;成本计算方法比较容易出论述和简答,业务题出的不太多,不过也出过。
四、最后是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至今为止仅考了两年,题量不是很大,也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当然以课本和习题册为中心一定是最保险的。
管理会计最令人头疼是许多的方法和公式,应对的建议还是画表格。用表格的.形式归拢在一起,整理的过程就是背的过程,也是集中精力的过程,因为你要从文字中提炼,就要思考怎么安排怎么方便对比,所以也是思考的过程。而有些公式看着无章可循,其实课本上的公式都是推导完的公式,一般而言是
难以记住的。最好是根据原理找到原始的等式或者方程式,再带入已知量,便可以解出未知量。
管理会计的题型其实并不多,只是有些题型稍显复杂,好在每种题型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或者命题者的发挥,最好的办法是多做几遍,理解加记忆,连续几遍就能将各个题型轻松拿下了。
管理会计的重点其实并不明晰,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有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2,3节)短期经营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成本控制,存货控制。建议按照练习册上的学习要求来确定重点,学习要求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出题老师的关注点。
个人认为,专业课与基础课一样,最重要的还是计划性,看几本,看几遍,都要计划好,每天完成多少计划量,先细致的分好,每天努力完成。此外,四本书第一遍看的时候要一本一本的进行,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想通和理解,但是第二遍开始一定要两本或者三本同时进行,这样才不会生疏,并且形成体系感。至于具体的遍数和每天需要花费的时间,我想每人天资各异,也不能统一而论,只要做到了透彻理解和掌握,就可以了。
五、考研真题
真题里大部分题型在教材和练习册里一般都能找到并联系,只有简答和论述很多同学觉得无从下手。
我觉得大致思路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要把05年往后的真题里的简答和论述全部掌握。
其次,把与真题里类似的教材里的内容掌握。比如,真题里考过一次交互分配法的步骤与特点,那就把所有的辅助成本分配方法的步骤和特点都掌握。
再次,自己要按照这个思路猜测教材里会考的内容,并且在无法全部背下来的时候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关键的点。比如,要考你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你首先得知道那叫做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法,然后得说清楚成本是如何计量的,计划成本还是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是如何计量的,是合同价、市场价还是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等等。
最重要的是,你理解了所有的知识点,即便是你无法准备,那到了考场上你依然可以写出来跟答案贴近的东西。毕竟每年的重复率有限,还是会考到很多你准备不到或者教材里都没有明确给出答案的题目。
关于很多同学询问真题有没有答案的问题,我的观点是这样的,真题的作用主要在于研究出题思路,而且会计准则一直在变,以前的标准答案现在也未必标准。而且真题的知识点在教材上都有,类似题目也都有,只要把教材相关内容掌握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