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这一课题选自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介绍锋、气旋、反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本节内容为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考点,近五年每年都考,考察形式为选择题或综合题。
(二)知识结构分析如下图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锋面系统和气旋与反气旋天气系统,分别从概念、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天气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其中锋面系统中冷锋和暖锋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准静止锋为了解内容。
在了解上面两大天气系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理解锋面气旋,为能力检验拓展模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冷暖锋结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2)高低压天气系统的形成与结构特征2.教学难点:(1)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2)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
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
例如,冷锋在我国影响范围甚广,几乎遍及全国,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气候,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压、低压天气系统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的天气系统。
如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是在副高的控制下形成的灾害天气。
为什么把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作为本节的难点呢?一是锋面的形成和概念比较抽象;二是冷暖锋过后的地区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发生明显变化,易混淆和遗漏;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
常见天气系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影响和特点。
2.分析世界各地的天气系统特点,了解其对当地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和特点。
2.帮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模拟实验等方式加深对天气系统的了解。
3.分析天气系统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课时内容:1.引入常见天气系统的概念,简单介绍高气压、低气压、冷锋、暖锋、温带气旋等基本概念。
2.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模拟高气压和低气压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欣赏视频和图片,了解不同地区的天气系统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概念。
•了解高气压和低气压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天气系统的理解。
第二课时课时内容:1.引入冷锋、暖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形成机制和特点,并和高气压、低气压相比较。
2.分组进行模拟实验,模拟冷锋与暖锋相遇时的过程,并讨论影响。
3.通过课本和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不同地区冷锋、暖锋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教学目标:•了解冷锋、暖锋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冷锋和暖锋相遇时的过程及其影响。
•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不同地区冷锋、暖锋的特点和影响。
第三课时课时内容:1.让学生了解温带气旋的形成和特点,掌握其影响城市气候的机制。
2.分组进行模拟实验,模拟温带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实地观察和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温带气旋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及其对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了解温带气旋的形成和特点。
•掌握温带气旋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机制。
•通过实地观察和网络搜索了解温带气旋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及其对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
2.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影响。
3.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天气现象,加深学生对天气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4.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系统,帮助学生形成对天气系统的整体认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常见天气系统一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一、课标要求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教材分析本节由三部分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这三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再进一步明确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简易天气图的识读。
这是对第一部分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活动展开讨论和对图2.24锋面气旋进行天气状况分析。
三、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五、教学难点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3.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2.5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天气系统的区别2、使学生掌握形成天气和气候的基本因素;[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气团、锋面对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和对我国的影响。
[教具方法]:PPT教学结合课堂讨论[课时安排]:1-1.5课时[讲授过程]:[导入新课]:提问:1、有哪一位同学能够根据昨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说出今天的天气预报?2、请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小结导入: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
下面我们就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一、锋面系统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界面称为锋面。
(画图表示锋、锋面、锋线)2、锋的形成、分类与天气的关系(1)暖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运用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引入注意比较、判别(锋面交角大小、气流运动方向、降水分布)总结“暖锋”(2)冷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分析“冷锋”结合flash讲述和总结。
注意举例说明:①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②冬季的寒潮 ③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天气过渡: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如:冬季的寒潮,是冷锋快速南下时形成的;北方的暴雨,也是冷锋形成的锋面雨。
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影响天气的高低气压系统。
补:二 、低压和高压系统气压场(气压类型)读课本p.61“海平面等压线布图”分析: 等压线分布图反映了水平方向上气压分布状况。
1、教师提示:低气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气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 高气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运动 高压脊、低压槽提问:高低气压与气旋和反气旋有何区别?(前者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后者是气流运动状况的描述) 2、导入下一环节:讨论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气旋和反气旋(绘图分析)(以北半球为主要分析对象)高,狂风暴雨大风沙暴天气水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地形阻挡 阴雨连绵 例:梅雨(江淮准静止锋) 例:昆明准静止锋(昆晴贵阴)水平气压梯地转偏向风向注意说明:气旋、反气旋与低气压、高气压的关系;气旋和反气旋的不同部位吹的风的方向不同。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分析这两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1、课标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导致天气变化的常见天气系统主要有锋、低压和高压。
各种天气系统可以从气温、气压、降水、风几个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做出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
2、本节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做出适当的拓展分析。
3、学习自然灾害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灾、减灾。
因而除了解这两类气象灾害的危害外,更主要的是认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
二、本节教学内容分析: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月中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或高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学习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学习的顺序。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三、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高中地理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气候与天气》的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常见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常见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天气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注气候变化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常见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天气图分析天气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地球仪。
2. 学具:地理图册、天气图、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天气系统。
2. 新课导入:(1)讲解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
(2)介绍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常见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天气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4. 例题讲解:(1)分析一道关于气旋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2)分析一道关于反气旋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3)分析一道关于锋面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天气图判断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
(2)分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2. 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常见天气系统的特征3. 天气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旋、反气旋、锋面的特征。
(2)分析一道关于天气系统的天气预报题目。
2. 答案:(1)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风向呈逆时针旋转。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风向呈顺时针旋转。
高中地理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和特点2.了解世界各地常见的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3.掌握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和过程4.能够解释各种天气现象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重点1.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和特点2.了解世界各地常见的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四、教学难点1.掌握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和过程2.能够解释各种天气现象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五、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2.案例解析3.班内讨论4.互动式教学六、教学过程1.天气系统概述天气系统是指一种天气现象的有序、运动、形成和演变的总体。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高压系统、低压系统、气旋、暴风、台风等等。
2.常见的高压系统高压系统通常是指地面上气压高于周围地区的一种天气形态。
高压系统天气多为晴朗、稳定、干燥。
3.常见的低压系统低压系统通常是指地面上气压低于周围地区的一种天气形态。
低压系统天气多为阴雨、湿润、不稳定。
4.常见的气旋气旋通常是指一种围绕着低压和高压中心自然界中形成的环流运动。
气旋天气多为阴雨、湿润、多风、不稳定。
5.常见的暴风暴风通常是指发生在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的强风天气。
暴风天气多为多风、大雨、闪电、雷击等。
6.常见的台风台风是一种发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上的强热带气旋。
台风天气多为狂风暴雨、海浪巨大、造成巨大的危害。
七、教学思考1. 为什么气压高的地方天气较好,气压低的地方天气较差?答案:气压高通常意味着天气晴朗、干燥,因为高压系统会逐渐稳定和平静下来。
相反,气压低通常意味着阴雨天气和不稳定的天气。
2. 为什么台风能够带来如此大的灾害?答案:台风的强度和带来的灾害与风速、降雨量、风暴潮、洪水等多个因素有关。
由于台风强度极大,带来的风暴潮、大雨等等也很强,造成巨大灾害。
2024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2024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天气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天气系统示意图。
3.相关气象数据。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一)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气象预报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吗?它们对天气有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
(三)课堂讲解1.讲解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系统的特点。
2.结合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天气系统的结构。
(四)案例分析1.分析我国南方某城市某日的天气情况,让学生判断是哪种天气系统影响。
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
2.强调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第二课时:天气系统与人类活动(一)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2.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系统与人类活动有什么关系?(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天气系统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三)课堂讲解1.讲解天气系统对农业、交通、建筑等方面的影响。
2.分析人类如何利用天气系统为生产生活服务。
(四)案例分析1.分析某地区因天气系统影响导致的自然灾害,让学生思考如何防灾减灾。
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天气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强调关注天气变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第三课时:实践与应用(一)导入新课1.回顾前两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如何利用天气系统为生产生活服务?2.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天气变化。
(二)实践操作1.让学生利用气象数据,分析某地区的天气系统。
高中地理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常见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气团、锋面、高低气压系统、台风等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类型、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天气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团、锋面、高低气压系统、台风等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其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气象图表、PPT课件。
2. 学具:地理图册、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变化的原因,引出天气系统这一概念。
2. 讲解:(1)介绍气团的概念、分类及特征,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讲解锋面的形成、分类及对天气的影响,结合图表进行讲解。
(3)分析高低气压系统的形成、特征及对天气的影响,以我国常见的寒潮、台风为例进行讲解。
(4)介绍台风的形成、结构及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台风对我国的影响。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常见天气系统2. 板书内容:(1)气团(2)锋面(3)高低气压系统(4)台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该地区的天气系统类型、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气象预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天气现象,提高地理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如气象观测、天气分析等,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突出重点和难点。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1)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内容包括: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气旋与反气旋的判识、高压与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具体涉及教材第2529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天气图等资料,分析实际天气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实际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天气图、地图、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典型天气现象,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介绍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结合天气图进行分析。
(2)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特点及判识方法。
(3)阐述高压与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 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的形成与影响3. 天气图分析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
(2)分析我国某地区高压或低压天气系统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2. 答案:(1)锋面系统:冷暖空气相遇形成的边界,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
(2)答案因地区而异,需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天气图的分析能力。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优质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自然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内容包括: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概念、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天气图,识别和预测天气系统带来的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天气、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天气图。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近期我国各地的天气变化,引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天气现象?”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气团:介绍气团的概念、分类和特征,结合天气图讲解气团的移动规律。
锋面:讲解锋面的形成、分类和特征,分析锋面天气的特点。
气旋与反气旋:介绍气旋、反气旋的概念、特征及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天气图,分析不同天气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案例分析:讲解近期我国某地出现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识别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
4. 例题讲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目中涉及的天气系统。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答疑解惑: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常见天气系统》2. 内容:气团:概念、分类、特征、移动规律锋面:形成、分类、特征、天气特点气旋与反气旋:概念、特征、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近期我国某地出现的天气系统,描述其特征并预测未来天气变化。
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的天气图,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大气与天气”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成因、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系统的形成机制、分类及天气特征;天气图的认识与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成因、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对天气的影响。
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在天气图上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天气图。
学具:笔记本、地图、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期我国部分城市的天气变化,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成因、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3. 示范:在黑板上展示天气图,解读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4.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图,预测天气变化。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成因、特点、影响。
2. 天气图的解读方法。
3. 重点、难点知识框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给定天气图,预测未来三天的天气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实时天气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预测。
本教案以实践情景引入,注重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天气系统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图,预测天气变化。
2.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预测题:分析给定天气图,预测未来三天的天气变化。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具体章节为《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气团、锋面、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天气图,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基本特征。
难点:如何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变化,以及不同天气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天气图。
学具:笔记本、地图、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1)介绍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2)讲解气团、锋面、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形成、特点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天气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天气系统的特征。
(2)分组讨论,让学生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
4. 例题讲解:(1)选取一道关于天气系统分析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
5. 随堂练习:(1)布置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特征。
2. 气团、锋面、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形成、特点。
3. 天气图的分析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附件中的天气图,预测未来三天的天气变化。
2. 答案:根据天气图分析,得出未来三天的天气变化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气象预报,了解更多的天气系统知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基本特征。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气旋和反气旋的、结构、运行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天气系统能力的提高。
3.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和运行规律。
教学重点: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球仪。
2. 学具:地图、图表、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内容讲解:(1)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气旋和反气旋的、结构、运行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锋面系统(1)形成(2)特点(3)影响3. 气旋和反气旋(1)(2)结构(3)运行规律(4)对天气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分析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尽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1.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b.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c.学生针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如气旋、反气旋、锋面等。
3.教学步骤: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传递天气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云图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对天气系统动态变化的理解。
3.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技能。
2.针对教学难点,采取以下策略:
a.以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共同分析天气图,互相交流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b.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GIS、卫星云图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天气系统的动态变化。
c.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气系统的变化,加深对天气图的理解和解读。
3.教学过程注重以下方面:
3.设计一份关于天气系统知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测试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卷涵盖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为今后的学习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
4.请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了解天气系统在实际气象预报中的应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撰写一篇关于如何读懂天气预报的文章。文章要求内容包括: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天气系统的识别、如何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生活等。通过这一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年高中地理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2024年高中地理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常见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的形成与分类;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常见天气系统的概念及其特点。
2. 使学生了解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现象的影响,提高天气预报的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重点: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气象图表、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地图、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概念及其特点。
a. 气旋:大气中水平气压较低的旋转性天气系统。
特点: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风向由四周向中心汇聚。
b. 反气旋:大气中水平气压较高的旋转性天气系统。
特点: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风向由中心向四周发散。
c. 锋面:两种不同气温、湿度、风向的气团相互接触形成的边界。
分类:暖锋、冷锋。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某地区的气象图表,引导学生识别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气旋、反气旋、锋面影响的天气预报题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不同天气系统的位置,并分析其对天气现象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气旋:概念、特点、影响。
2. 反气旋:概念、特点、影响。
3. 锋面:概念、分类、影响。
七、作业设计答案:根据图表分析,天气系统分别为:气旋、反气旋、暖锋、冷锋。
各天气系统对天气现象的影响如下:(具体答案略)2. 课后拓展: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常见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常见天气系统,使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1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实践性与理论性的完美结合:本案例以实际天气现象为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深入理解天气系统的特点和规律。在讲授新知阶段,案例将地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式,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我引导学生从实际天气现象中总结出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征,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此外,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讨论和交流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天气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天气系统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中,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选择研究主题、制定讨论方案。同时,我还会设立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的效果进行量化考核,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通过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关注他们的课后作业和测验成绩。此外,我还鼓统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一、案例背景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泰安十九中朱晓丽课程标准: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能够分析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点。
学习目标:1. 通过对比锋面示意图,能准确区分冷锋和暖锋。
2.通过锋面系统的分析,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有关的天气变化。
【导入新课】展示几幅图片,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孩都有自己的表情变化,我们的天气也一样。
俗话说:六月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那么,究竟是什么机制使得“天有不测风云”?【新课学习】一、概念:1、气团:温度、湿度均匀的大团空气。
气团一般很大,单个气团的水平范围可达到百万平方千米。
根据气团的温度与所经过地表的温度相比,把气团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如下图所示)一般而言,冷气团形成于较高的纬度,暖气团形成于较低的纬度。
冷暖气团在密度、气温、气压和湿度的差异。
由单一气团控制的天气状况?小结:密度气温气压天气冷气团大低高晴朗暖气团小高低晴朗2、冷锋暖锋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要求:在图中绘制出以下内容(冷暖气团、锋面、雨区)冷锋暖锋冷暖气团相遇后的位置关系:暖气团密度小,轻,在上面;而冷气团密度大、重,在下面。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有移动的宽度和长度,自地面向高空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叫锋线,是锋前和锋后的分界线。
锋面附近因气温差别较大,所以气流在运动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
又因气压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了风。
所以,锋面附近常常出现云雨大风天气。
由于冷暖气团势力强弱不同,造成了锋面的移动。
若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则称之为冷锋,若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则称之为暖锋。
观察冷暖气团的区别(提示:符号、运动箭头及雨区)小结:区别:①符号:锋的符号指向锋前(锋运动的方向)。
②冷气团位置:冷锋中的冷气团势力较强,直接插入暖气团下方,暖气团被迫抬升。
冷气团箭头指向锋运动的方向。
暖锋中冷气团势力较弱,在暖气团的主动进攻下,被迫后退。
③雨区位置:降水在冷气团一侧,即在冷锋的锋后,暖锋的锋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2 课时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及对应的天气情况。
(2)阅读、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及及其天气图。
教学重点
(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天气特点。
(2)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2)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
(3)天气图的判读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课时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多媒体辅助、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
前节课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与天气的关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课本的第二大部分内容: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板书】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承转)首先,我们来学习低气压、高气压等基本气压场的相关知识。
[学生活动] 自学教材,了解基本概念
、
(1) )高气
压 : 中 心气 压四周, 如图中
(甲或乙)。
(2) )低气压 : 中 心气 压四周, 如图中
(甲或乙)。
(3) )高压脊 : 从 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如图中
(A 或B )。
(4) 低压槽:从
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如图中 (A 或B )。
[精讲]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压与高压,是 针对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气旋与反气旋,是针对气流状况而言的。
图中等压线闭合起来的地区,如果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就称为高气压;若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则称为低气压。
[展示] 气旋的形成(北半球)
强调: 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合
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
[ 类 推 ] 反 气 旋 (高压)
强调:反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散、高空辐合的环流系统[活动]气旋与反气旋对比
读图思考:
1.南、北半球的气旋有哪些异同点?
2.南、北半球的反气旋有哪些异同点?
[点拨]列表对比
名称中心
气压
气流运动方向天气特征典型实例水平气流垂直气流
气旋
反气旋
[点拨] 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判断(异性区别)
(1)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如图所示)
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北半球气旋西侧为偏北风,东侧为偏南风,反气旋相反。
(2)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如图所示)
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南左北右半球分,四指并拢拇指伸。
拇指上下示升降,四指顺逆即风向。
[活动] 气旋和反气旋过境前后变化
1.学生思考:说出图示天气系统过境甲乙两地的风向和气压变化
2.动画展示:
气旋和反气旋
过境前后变化
3.得出结论:
[展示] 台风
图片
学生阅读课本P44 案例2,思考回答:(划在课本上)
1.什么是台风?
2.台风形成条件?
3.台风结构?依次对应的天气特征?
4.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其他海域还有?
5.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哪三个因素引起?
6.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常受台风影响。
思考台风发生时有哪些危害?有没有有利影响?
[精讲]
(1)台风的概念和分布
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 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形成于其他海域的称为飓风,如下表所示:
热带气旋
项目
台风飓风
概念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 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在其他海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 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源地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
影响地区亚洲东部(我国主要在沿海地
区)
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澳大利亚东海岸
(2)形成条件
近洋面温度超过26℃,空气强烈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辐合上升。
而上升空气遇冷,水汽凝结释放热量,促使低层空气继续强烈上升,造成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加剧,形成台风。
[点拨] 台风的危害
台风的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举例]
读下面甲、乙两图,
完成(1)~(3)题。
(1)此时,台北的风
向是( )
A.东南风
B.偏北风C.
偏东风D.
西南风
(2)若A 天气系统向西移动经过福州,乙图中四条曲线最能反映福州气压变化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A 天气系统向西移动,福建山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台风B.地震C.风暴潮D.滑坡
[点拨]第(1)题,从甲图可以看出,此时台风中心位于台北的正东方向,故台北附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正东方向,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台北吹偏北风。
第(2) 题,A 为低压中心,该天气系统到福州前,福州的气压较高;该天气系统移动到福州时,福州的气压较低;该天气系统移出福州后,福州气压逐渐升高;对应①曲线。
第(3)题,A 天气系统会带来大量的降水,可能导致福建山区发生滑坡灾害;地震是地球内力的释放形式,台风、风暴潮不属于地质灾害。
二、锋面气旋
学生自学:以北半球为例,按照以下提示绘制锋面气旋
1.用平滑的曲线绘制等压线,用L 标出低压中心;
2.绘出两条低压槽线;
3.以两条槽线为界,北部为什么性质的气团?南部呢?
4.依据北半球气旋的流动方向,推测左侧槽线处为冷锋还是暖锋?
右侧槽线处呢?在两处槽线位置绘出所判断锋面类型。
5.用斜线标出降水区域。
6.按照以上步骤在下图中绘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7.锋面只能存在于(低压槽或高压脊)线上,为什么?
归纳:南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共同点
1.左边是冷锋,右边是暖锋(锋面移动方向相反)
2.冷气团一侧降水,暖气团一侧晴朗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常见天气系统”中的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以及锋面气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每天的天气预报不再陌生,更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指导生活。
【板书设计】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2)
一、气旋与反气旋
1、基本概念
2、气旋与反气旋
(1)形成(2)过境天气
二、锋面气旋
1、概念
2、判读
3、规律
反思小结
【当堂检测】
见学案“当堂检测”相关内容
【课后作业】
《自主学习丛书》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本课通过把抽象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理解了原因知道了方法,加深了印象达到了教学目标,有较好的效果;利用手势理解气旋、反气旋,学生形象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达到了对其进行判读的目的;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知道了台风以及一些常见天气系统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不足之处:知识难度大,练习较少,以后的习题对学生来说,困难较多。
3.改进措施:新课的学习典型案例应设计全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