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5、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第7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7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7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一、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1.文教政策宋初的统治者在统一国家之后,对统治策略做了重大改变,由原来的重视“武功”,改为强调“文治”。

与统治策略的这一转变相适应,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

概括地说,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重视科举,重用士人北宋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开始重用文人,充任全国各级政权的官吏,军队也受文官节制。

正因为政治上迫切需要文人,于是便利用传统的科举考试,大量取士。

(2)“三次兴学”,广设学校宋初重视科举考试,却忽视了兴建学校培育人才,因此开始广设学校培育人才。

“兴文教”的政策在宋初主要表现为重视科举选拔人才,在此之后,将侧重点放在兴学育才。

自庆历四年(1044年)后,宋朝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

①庆历兴学是由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兴学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诏州县立学;第二,改革科举考试,规定科举考试先策,次论,次诗赋,罢贴经、墨义;第三,创建太学,并在太学中推行胡瑗的“苏湖教法”。

②熙宁兴学是由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和推进的,教育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第二,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第五,改革科举制度。

③崇宁兴学是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第二,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第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上述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第三次兴学,对宋朝教育事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了前两次。

因此,这三次兴学运动是宋朝“兴文教”政策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体现。

(3)尊孔崇儒,提倡佛道宋朝统治者尊孔崇儒,大力提倡佛、道,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但积极提倡的结果,使儒、佛、道三家在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中,逐渐走上了融合的道路。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课件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课件

二、宋代书院
1.宋初六大书院 • 白鹿洞书院 • 岳麓书院 • 应天府书院 • 嵩阳书院 • 石鼓书院 • 茅山书院
• 2.南宋四大书院 • 白鹿洞书院 • 岳麓书院 • 丽泽书院 • 象山书院
三、宋代书院的特点
• 组织上,设立山长、洞主、院长、堂长等职,负责 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
• 教学形式上,创立升堂讲学、辩论问难的传统。 • 活动内容上,包括聚徒讲学,学术研究,祭祀,藏书,
➢ 存养:收敛人心,将其安顿在义理上 ➢ 省察:省察于将发之际,省察于已发之后。 • “凡人之心,不存则亡,而无不存不亡之时。故一
息之倾,不加提省之功,则沦于亡而不自觉。天下之事, 不是则非,而无不是不非之处。故一事之微,不加精察 之功,则陷于恶而不自知。” ➢ 力行 • 反对不知而行,及知之不深而行 • 知行关系: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 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 “凡脱衣服,必整齐折叠箧中。勿令散乱顿放,则 不为尘埃杂秽所污,仍易于寻取,不致散失。”
• “凡读书,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 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书,仔细分明读之。须要 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四、道德教育
1.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工作。 2.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明天理,灭人 欲”。 人欲是指“心”的毛病,是为“嗜欲所迷” 的心,如饮食要求美味,穿着必欲精细。
3.道德教育的方法: ➢ 立志:才学便要做圣人 ➢ 居敬: • 圣门第一义 • 不是“耳无闻,目无见,不接事物”的
坐禅,而是专心致志,谨慎认真的意思。 • 要求: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刻书等。 • 《白鹿洞书院揭示》标志着宋代书院建设的制度化。

宋辽金元教育

宋辽金元教育

2015/9/22
19
书院萌芽于唐朝末年,到宋朝时得到迅速发展,北宋 时出现了六所著名的书院,分别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 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这些书院 由于受到朝廷的褒奖,或赐院额,或赐书,或赐学田,在 社会上影响较大。南宋时由于一些学术大师设坛讲学,积 极创建书院。 南宋也有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丽泽书 院、象山书院。
升斋等第法:元朝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把国子 学分为下、中、上三个等级六个斋舍,学生按程度分别进 入各个斋舍学习,再依据其学业成绩和品德行为依次递升。 升斋等第法是宋代“三舍法”的延续和发展,它采取“积 分法”累计学生全年学业成绩,注重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社 学:元朝时期设在农村地区,利用农闲时间,以 农家子弟为对象的初等教育形式,对于发展农村地区教育 事业具有一定意义,是元朝在教育组织形式上的一种创新, 对后世影响很大。
2015/9/22
30
8、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感情深厚。由于书 院实行自由择师制度,学生往往慕名而来,师生 之间以诚相待,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总之,书院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教育 组织,它具有多种功能,既是图书馆、高等院校, 又是研究院和学者荟萃的场所。同时,书院从事 著述、编书、校书等工作,开创了世界高等学校 创办图书馆和出版社的先例。书院是我国古代传 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是近千年来我国传统文化 传承的物质依托,对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的繁荣作 出了重要贡献。
2015/9/22
6
(2)“熙宁兴学” 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 (1021-1086)发起,内容包括: 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扩增太学校舍; 充实和整顿太学师资; 创立太学“三舍法”也称三舍选察升补法或三 舍考选法,是王安石兴学时所创。它将太学分 为外舍、内舍和上舍,然后依据考试成绩的好 坏依次升入不同的斋舍。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7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一、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1.文教政策宋初的统治者在统一国家之后,对统治策略做了重大改变,由原来的重视“武功”,改为强调“文治”。

与统治策略的这一转变相适应,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

概括地说,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重视科举,重用士人北宋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开始重用文人,充任全国各级政权的官吏,军队也受文官节制。

正因为政治上迫切需要文人,于是便利用传统的科举考试,大量取士。

(2)“三次兴学”,广设学校宋初重视科举考试,却忽视了兴建学校培育人才,因此开始广设学校培育人才。

“兴文教”的政策在宋初主要表现为重视科举选拔人才,在此之后,将侧重点放在兴学育才。

自庆历四年(1044年)后,宋朝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

①庆历兴学是由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兴学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诏州县立学;第二,改革科举考试,规定科举考试先策,次论,次诗赋,罢贴经、墨义;第三,创建太学,并在太学中推行胡瑗的“苏湖教法”。

②熙宁兴学是由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和推进的,教育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第二,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第五,改革科举制度。

③崇宁兴学是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第二,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第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上述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第三次兴学,对宋朝教育事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了前两次。

因此,这三次兴学运动是宋朝“兴文教”政策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体现。

(3)尊孔崇儒,提倡佛道宋朝统治者尊孔崇儒,大力提倡佛、道,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但积极提倡的结果,使儒、佛、道三家在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中,逐渐走上了融合的道路。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9章【圣才出品】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9章【圣才出品】

第7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7.1 复习笔记一、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1.文教政策宋初的统治者在统一国家之后,对统治策略做了重大改变,由原来的重视“武功”,改为强调“文治”。

与统治策略的这一转变相适应,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

概括地说,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重视科举,重用士人北宋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开始重用文人,充任全国各级政权的官吏,军队也受文官节制。

正因为政治上迫切需要文人,于是便利用传统的科举考试,大量取士。

(2)“三次兴学”,广设学校宋初重视科举考试,却忽视了兴建学校培育人才,因此开始广设学校培育人才。

“兴文教”的政策在宋初主要表现为重视科举选拔人才,在此之后,将侧重点放在兴学育才。

自庆历四年(1044年)后,宋朝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

①庆历兴学是由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兴学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诏州县立学;第二,改革科举考试,规定科举考试先策,次论,次诗赋,罢贴经、墨义;第三,创建太学,并在太学中推行胡瑗的“苏湖教法”。

②熙宁兴学是由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和推进的,教育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第二,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第五,改革科举制度。

③崇宁兴学是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第二,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第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上述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第三次兴学,对宋朝教育事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了前两次。

因此,这三次兴学运动是宋朝“兴文教”政策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体现。

(3)尊孔崇儒,提倡佛道宋朝统治者尊孔崇儒,大力提倡佛、道,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但积极提倡的结果,使儒、佛、道三家在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中,逐渐走上了融合的道路。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10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10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一、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宋辽金元时期的文教政策及学校制度;了解中国宋代特殊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书院制度的整个兴衰过程,以及书院制度对中国古代学校制度的影响;了解北宋时期的教育家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思想;重点掌握南宋大教育家朱熹的教育思想。

从而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教育理论在宋辽金元时期进一步深化。

二、本章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1、宋辽金元的文教政策和学校制度(次重点)2、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重点)3、王安石的教育思想(重点)4、朱熹的教育思想(重点)本章教学时数为4学时,教师讲授重点部分4学时,学生课后自学次重点部分。

三、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研讨法。

四、授课讲义第一节宋辽金元的文教政策与教育行政制度一、文教政策(一)宋代的文教政策宋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在治国策略上作了重大改变,即由原来的重视“武功”,改为强调“文治”。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明确指出:“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

”因此宋代确立了“重文贱武”的国策。

在文教政策方面,有尊孔重儒、兼容佛道、崇尚理学、重视科举、鼓励兴学等内容。

1、尊孔重儒,兼容佛道宋代推行“兴文教”的政策,势必要尊孔重儒。

早在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就下令修复孔庙,塑绘先圣先师之像。

二年下令贡举人至国子监拜竭先师,并永为定例。

三年又令以一品礼祭祀孔庙。

宋真宗以后,尊孔重儒尤为突出。

在尊孔重儒的同时,宋统治者也大力提倡佛教和道教。

立国伊始,便实施对佛教的保护政策。

建隆元年,下令修复废寺,塑造佛像。

道教在宋代是仅次于儒学的宗教。

宋太宗时在开封、苏州等地修建道观,多方收集道教经典。

宋徽宗更是提倡道教,他导演册封自已为“教主道君皇帝”,以政教一体的身份管理国家,任用道士直接参与政事,令各州县设道学。

宋代统治者尊孔重儒,又提倡佛、道,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

而其积极倡导的结果,使三教在维护三纲五常的共同立场上逐渐走上了融合的道路。

《中国教育史》郑大远程题库和答案

《中国教育史》郑大远程题库和答案

现代远程教育《中国教育史》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王献玲06年10 月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远古教育的起源;2.了解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3.了解学校的产生;(二)本章重点、要点1.理解: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

3.文字的产生对教育的新的要求,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那些?3.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说明:各章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包含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是非判断、问答题四部分。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可参考教学课件中的每章的自测题。

本指导书每章只列出问答题部分。

问答题答案学员自己整理。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奴隶制社会的教育的发展兴衰过程;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历史上称之为“学在官府”;三代教育实践经验的逐步积累;西周教育的特点和“六艺”教育内容;了解西周的教育制度;孔丘教育思想。

(二)本章重点、要点1.了解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2.了解官学的衰败原因;3.了解私学在中国兴起的过程、原因和特点;4.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六艺的教育内容是什么?2.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3.孔子在教育史上有那些贡献?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意义2.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稷下学宫的教育状况;3.了解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4.了解墨子的科技教育思想;5.掌握《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二)本章重点、要点重在对教育、学校、私学起源和先秦诸子各派教育思想基本特点的了解上,打好学习教育史的基础。

宋辽金元时期的小学教育

宋辽金元时期的小学教育



二、私立小学教育: 师授蒙学:私塾、义塾(义学)、舍馆、 村塾、乡学、东学等。 家传:家长为子弟启蒙、传授基本知识。 私人讲学中也交织着进行启蒙性质的教 育。
辽、金、元的小学教育


一、官立小学教育 辽:官学中小学教育的建置缺乏记载。 金:重视对儿童和少年的早期教育,设 国子监小学。地方上也设有小学。 元:中央官学国子监教育中包含有小学 教育。


抗战胜利后,1948年《小学课程第二次 修订标准》,“培养爱国意识”纳入 “国民道德之培养”中。 由此可见,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小学教育。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 的小学教育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校暂行 条例》颁布,确定了苏区小学教育目标, 规定苏区实行统一学制。 苏区小学的教材和教法是为了适应战争 的需要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特点实施改 革的,是教学论史上的创新。


1922年“新学制”(壬戍学制)指导着 小学教育实践。 “新学制”颁布后,在以后的发展过程 中对小学的规定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 化。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小学教育


1928年《小学暂行条例》:“三民主义” 的小学教育目标。 抗日战争爆发后:1942年《小学课程修 订标准》,突出儿童健康体格、国民道 德、民族意识的培养,体现抗战的需要。



二、私立小学教育 辽:家传或村学塾庠等。 金:家学传承、延师执教、塾师教诲。 元:主要与宋金无大差别,求名儒或明 师授业,学儒家经典,涉及天文、地理、 律例、算法等自然科学知识。 社学:元代在农村开创的新的小学教育 形式。
宋元时期的小学教材


宋元是我国古代小学教材较为发达的时 期,既借鉴前人,又发挥本朝文化优势, 基本上达到系统和完备,形成独自特色, 为后世的小学教材奠定基本方向。 《对相识字》世界上最早的图文对照课 本。

《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中国教育史英文名称:Education history of China课程编码:14102C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中国教育通史开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课程的性质《中国教育史》是研究中国教育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门学科,它是教育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之一。

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教育的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继承我国历代优秀的教育遗产,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借鉴,以改进和提高当前的教育和教学质量。

(二)课程的任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两大部分。

教育实践主要指各个阶段和时期教育的实施情况,即教育的性质、作用、目的、任务、方针、政策、制度、行政管理、教育设置及教育和教学的内容、原则、形式、方法等;教育理论即指各个阶段和时期教育家的思想学说。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学习和研究《中国教育史》,必须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必须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对教育遗产进行批判的继承,正确评价教育家的思想学说,并要掌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厚今薄古”、“推陈出新”及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和实事求是等原则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一)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1、课堂教学本课程任务重而课时少,讲授应力求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克服满堂灌。

这样做既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

2、课外作业本课程要进行三次作业,古代、近代、现代各一次,形式均为小论文的书面作业。

要求在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并进行讲评。

3、教学辅导《中国教育史》在教学中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辅导,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问题。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教育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教育

(三)书院教学特点
1、书院既是教育教学的机关,又是学术研究的机关, 实行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2、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不同观点进行 讲会,开展争辩。 3、书院的教学,实行“门户开放”,有教无类,不 受地域限制。
(三)书院教学特点
4、书院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并采用问难论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能力。
第一节 宋朝的文教政策
(一)重视科举,重用士人
(二)三次兴学,广设学校
(三)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一)重视科举,重用士人
• 1、录取人数增多。唐代最高录取人数79人,而宋则为 1129人 • 2、973年,宋太祖增加殿试,防止作弊。 • 3、宋真宗重视科举,专门写有《劝学诗》。
(二)三次兴学,广设学校
(二)蒙养教材的种类
(五)道德教育的课本 道德教育的课本
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一直是传 统启蒙教材的核心内容。 专以宣传程朱理学为主的启蒙教材, 有朱熹的学生程端蒙所作的《性理字 训》。专门进行道德行为规范训诫的 伦理类蒙学读本,以《弟子规》为典 型代表。
二、蒙养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寓思想教育和其它各种教育于识字教学之中,使儿童 寓思想教育和其它各种教育于识字教学之中, 寓思想教育和其它各种教育于识字教学之中 在识字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增长知识。 在识字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增长知识。
• 朱熹的学说,在他晚年被斥为"伪学"。庆元四 年(1198),宋宁宗下诏要求伪学之徒改视回听, 并订立《伪学逆党籍》。列入党籍者从宰相到 士人共五十九名。致使朱熹的门人故交都不敢 再与他交往。朱熹处于空前孤立的境地,但他 仍坚持讲学,直到1200年死时,还在修改《大 学·诚意章》。1209年,朱熹才被恢复名誉。宝 庆三年(1227)。宋理宗下诏,特赠朱熹太师称 号,追封信国公,并提倡学者习读朱熹着作。 从此,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成为中国的正宗思 想体系。

中国教育史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中国教育史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四、朱子读书法
(二)熟读精思
1、熟读是精思的基础
(1)“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在熟读的基础上还要精于思考
(1)“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 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四、朱子读书法
(三)虚心涵泳
1、“虚心” 读书要虚怀若谷,静心思虑,仔细体
道德性命、天理人欲(理学基本范畴)
3、朱熹:全面总结和发挥,宋代理学的
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元、明、清三
朝,程朱理学一直是官方推崇的统治学说
一、理学集大成人物——朱熹
(二)朱熹简介
1、学术:程学真传,系统的理学思想体系,成 为宋代理学集大成的人物 2、仕途:18岁中进士担任地方官职;宁宗入朝 兼任侍讲,免职,被列入伪学逆党,去世九年后 才得以翻案,追赠为中大夫,谥号“文” 3、教育:重建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撰写 《白鹿洞书院揭示》 4、著作:《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 《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
一系列改革措施。
二、宋朝科举制度的健全化
(一)废止门生称谓及公荐制 (二)实行殿试制度 (三)改善考官任用制度 (四)设置“别头试”
(五)建立弥封誊录制
二、宋朝科举制度的健全化
(六)扩大及第名额 (七)确定考试周期 (八)确定考试阶段 (九)确定殿试待遇
(十)改革考试内容
第三部分
书院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专为教育宗室子孙而设的贵胄学校。
二、教育制度
(二)地方官学
1、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 2、采用“三舍法” 3、拨给学田,保证经费 4、少数民族请建番学;开创了外国人入 地方官学的先例
二、教育制度

中国教育史填空题知识讲解

中国教育史填空题知识讲解

填空题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5、氏族公社末期,孝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

6、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和人类身心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序”,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9、孔子认为,要复礼,关键是要克己,即要用礼的规范来约束自己。

10、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11、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12、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仁。

13、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思路的教育家是孔子。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1、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 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 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宊辽金元时期,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学术思想方面,理学的产生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理学产生于北宊,宋成于南宊。北宊初胡瑗、孙复、石介
三人,被称为“理学三先生”。但是,理学的实际创始人 为“北宊五子 ”,即周敦颐( 1017—1073 年)、邵雍 ( 1011—1077 年 ) 、 张 载 ( 1020—1077 年 ) 、 程 颢 ( 1032 - 1085 年)、程颐( 1033—1107 年),至南宊 朱熹(1130-1200年)始集大成,廸立了一个比较宋整 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影响:成为官方哲学;传播海外
*
二、陆 王 心 学
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1)“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 (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 主观唯心论; (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的学说;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 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 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一、宋朝的程朱理学
1、北宋时期——程颢、程颐
(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 (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3)认识论:“格物致知”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第7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第7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7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一、选择题1.“升舍”制度是()创立的。

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答案】B【解析】北宋王安石熙宁年间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创立“太学三舍选察升补之法”,简称“三舍法”。

这是王安石改革太学最重要的措施。

“三舍法”是在太学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升舍考试制度,对学生的考察和选拔力求做到将平时行艺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行优劣与对他们的任职使用相结合,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太学教学质量。

同时又把上舍考试与科举考试结合起来,融养士与取士于太学,无疑提高了太学的地位。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答案】B【解析】《汉书·艺文志》载:“《史籀》十五篇”,注云:“周宣王时(前827~前782)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又注:“《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

”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今已失传。

3.“学田”制度是在()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答案】B【解析】宋朝官学制度,继承和发展唐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其中一点是学田制度的确立。

五代时已有关于学田的记载,但学田作为一种制度被确定下来,实始于宋朝。

在这以后,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

这一制度为后来的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

4.“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是在()。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答案】B【解析】书院萌芽于唐,但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形成和兴盛则在宋朝。

书院在唐萌芽时,多为个人或家族读书治学之所,既不普遍,也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

至宋朝,不仅书院的数量大为发展,遍及全国许多地方,并且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书院教育体系。

书院内部设立山长、洞主、院长、堂长等职,由“年德老成”者担任,负责书院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

5.《白鹿洞书院揭示》是()制定的。

A.王守仁B.湛若水C.阮元D.朱熹【答案】D【解析】朱熹是南宋最负盛名的大教育家,他精心编撰了《四书章句集注》等多种教材,制订了中国书院史上纲领性的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

H第七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H第七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3.分斋教学
(1)内容 分斋教学是“苏湖教法”的核心内容,是胡瑗在主持湖 州州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在学 校内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

经义斋学习儒家经义。治事斋又称治道斋,分设治兵、 治民、水利、算数等学科,学生可选择其中一科为主修, 另选一科为副修。

两斋的培养目标不同,经义斋以培养比较高级的统治人 才为目标;治事斋是为了造就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技术、 管理人才。
(三)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以佛修心, 以道养生, 以儒治世。 ——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48
二、教育制度

(一)中央官学
1.国子学、太学、辟雍、小学
国子学亦称国子监。它既是宋朝最高教育管理机 构,又是最高学府。国子学招收“京朝七品以上 子孙”为学生,称国子生。 太学的地位比国子学低,招收八品以下子弟或庶 人之俊异者为学生,设立的时间也较迟,但办理 得比国子学有成效。 辟雍是太学的分校,始建于崇宁元年(1102 年)。 小学招收8-12岁儿童入学,创办于宋哲宗时期, 实行三舍法

辽朝地方官学有府学、州学和县学。 辽朝统治者也十分重视贵族子弟教育,曾专门创立“诸
王文学馆”,设有“诸王伴读”和“诸王教授”。

辽代也依照唐制设立了科举考试制度,并于辽圣宗统和 六年(988年)正式开科取士。但辽代科举只对汉族考生
开放,录取的人数很少,契丹人用任子制作官,不得应 进士举。辽代的科举和学校实际上都是专门用来笼络汉 族士人的手段,并未成为治国的根本方针。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 避趋之。”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大全)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大全)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A、射B、御C、诗D、数()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A、孝B、礼C、忠D、仁()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三、判断题()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宋辽金元时期的小学教育【2024版】

宋辽金元时期的小学教育【2024版】
宋辽金元时期的小学教育
宋代小学教育体制的完备
一、官立小学教育: 贵胄小学:资善堂、宗学、诸王宫学、
国子监小学 州县小学:1054年《京兆府小学学规》 1102年,朝廷命各州县建小学,并颁布
全国统一的小学制度。
小学教学内容:识字、诗赋、经术。 小学实行三舍法,优者入太学。
小学教师管理从宋代开始,逐渐被纳入 中央的教育行政管理之中。
《对相识字》世界上最早的图文对照课 本。
教材包括: 1、识字教育的教材 2、伦理道德教育的教材 3、历史教育的教材 4、诗歌教育的教材 5、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识教育的教材 6、家庭范围内训诫类综合性启蒙教材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小 学教育
明代官立小学:内学堂(贵胄小学)、 社学(地方小学)
国经书课程、自然科学知识课程、英语 课程为主,也有开设音乐和体操课程的。 但私塾仍有较强生命力,传统教育仍占 优势。
二、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小学教育的萌生
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小学——上海正蒙 书院
维新运动时期新式小学教育的 发展
维新派办学特点: 1、重视初等教育。 2、重视女子教育。 3、重视师范教育。
国语运动有利于识字教学,有利于小学 教育。
维新派极力呼吁兴办小学教育,原因: 1、洋务运动的教训。 2、教育观念的转变。 3、古代小学教育的启示。 4、兴女学运动的影响。 5、改书院为学堂。
小学教材
一、学堂自编教科书 二、知识界改编传统小学教材 三、文化出版机构开始编译教材
教科书的编写及教学方法的改 良
教科书: 部编小学教科书、商务印书馆编译小学
教科书、其他机构编译小学教科书。 晚清重要小学教科书:《妇孺启蒙读
本》、《蒙学开办》、《蒙学读本》、 《最新教科书》等。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三人,被称为“理学三先生”。但是,理学的实际创始人 为“北宊五子 ”,即周敦颐( 1017—1073 年)、邵雍 ( 1011—1077 年 ) 、 张 载 ( 1020—1077 年 ) 、 程 颢 ( 1032 - 1085 年)、程颐( 1033—1107 年),至南宊 朱熹(1130-1200年)始集大成,廸立了一个比较宋整 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影响:成为官方哲学;传播海外
*
二、陆 王 心 学
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1)“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 (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 主观唯心论; (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的学说;
回回国子学。
*元朝国子学的重要特点是,在仁宗延祐二年
(1135年),采纳集贤学士赵孟頫、礼部尚乢 元明善等的廸议,实行“升斋等第法”和“积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 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 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 其谁怜之?”
——戴震 (清)
知识· 梳理
宋 明 理 学
创立:北宋二程等人
成熟:南宋朱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四书》包括《》、《》、《》、《》。

它是由编定的。

2.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主持发起,史称“”;第二次是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第三次由主持发动,史称“”。

3.元代京都国子学中的,实际上是一所外语学校。

4.两宋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等。

5.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等。

6.朱熹将人性分成“”与“”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7、朱熹把学校教育明确划分为与两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1、“升舍”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2、“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3、“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是在哪个朝代?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4、《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A、王守仁B、湛若水C、阮元D、朱熹()5、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哪个朝代?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6、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人才的系统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韩愈B、朱熹C、王安石D、王守仁三、判断题( ) 1、“国子监”既是宋朝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又是最高学府。

( ) 2、“积分法”作为一种学生学业考核方法,始于宋代,到元代趋于完善。

( ) 3、设置地方教育行政长官“提举学事司”是元代官学制度有别于宋代的特点之一。

( ) 4、殿试制度是在宋代成为制度的。

(我做错了)( ) 5、“书院”这种教育组织萌芽于宋朝末年。

( ) 6 、程朱理学在宋代即已取得了官方哲学的地位,并控制了宋、元、明、清四代的科举和学校。

( ) 7、在儿童教育上,朱熹强调对儿童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王守仁强调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

四、名词解释题1、学田:2、苏湖教法:3、三舍法五、简答题1.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2、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特点:3、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4、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六、论述题1、宋代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哪些重要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和意义如何?2.朱熹关于小学与大学的教学内容有哪些论述?答案:一、填空题1.《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它是由朱熹编定的。

2.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范仲淹主持发起,史称“庆历兴学”;第二次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熙宁兴学”;第三次由蔡京主持发动,史称“崇宁兴学”。

3.元代京都国子学中的回回国子学,实际上是一所外语学校。

4.两宋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_等。

5.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6.朱熹将人性分成“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变化气质”。

7、朱熹把学校教育明确划分为大学与小学两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B )1、“升舍”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B )2、“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B )3、“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是在哪个朝代?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D )4、《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A、王守仁B、湛若水C、阮元D、朱熹(B )5、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哪个朝代?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C )6、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人才的系统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韩愈B、朱熹C、王安石D、王守仁三、判断题(√)1、“国子监”既是宋朝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又是最高学府。

(√)2、“积分法”作为一种学生学业考核方法,始于宋代,到元代趋于完善。

(╳)3、设置地方教育行政长官“提举学事司”是元代官学制度有别于宋代的特点之一。

(√)4、殿试制度是在宋代成为制度的。

(╳)5、“书院”这种教育组织萌芽于宋朝末年。

(╳)6 、程朱理学在宋代即已取得了官方哲学的地位,并控制了宋、元、明、清四代的科举和学校。

( √) 7、在儿童教育上,朱熹强调对儿童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王守仁强调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

四、名词解释题1、学田:是我国封建社会书院或地方官学拥有的资以维持办学的田产,是其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

学田在宋代开始盛行,一般由官府赐予书院或地方官学,尤其是一些著名的书院一般都拥有数量较多的学田。

2、苏湖教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

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

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

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3、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

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

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

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

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

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五、简答题1.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

(1)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

兴学内容主要有三:①令州县立学;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③改革大学。

(2)北宋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主要内容是:①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②整顿地方学校;③颁定(三经新义);④设置专门学校;⑤改革科举制度。

(3)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①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

②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

(我认为不够全面)2、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特点:答: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1)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

书院的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

(2)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

(3)宋代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

(4)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

大多数情况下,书院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3、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需加以润色,使之更为全面)答:是由元代程端礼整理归纳的北宋教育家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及方法。

共有六条:(1)循序渐进,即按篇章的顺序依次阅读;(2)熟读精思,即对正文及有关注解要熟读成诵,并反复回味,认真思考,理解其真谛;(3)虚心涵泳,即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入为主,要不抱偏见,认真取舍;(4)切已体察,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反省自我;(5)着紧用力,即学习不可松懈,应抓紧时间,振作精神,努力上进;(6)居敬持志,即要抱有远大的志向,消除一切浮躁的心态和杂念。

4、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NO)(1)“教”是培养人才,要使全国各地各层次都有学校,传授有用的知识技能;(2)“养”是指发挥培养人才作用的保障措施;(3)“取”是选拔人才,通过自下而上的推荐、考核,按德能大小任用为官吏;(4)“任”是使用人才,要根据人的专长任以适当的职务,并保持稳定。

六、论述题1、宋代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哪些重要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和意义如何?主要的调整措施有:(1)废止门生称谓及公荐制(2)实行殿试制度(首创于唐武则天时期)(3)实行权知、同知贡举制度(4)实行别头试(5)实行锁院和糊名制度意义和影响:(1)限制了世家子弟徇私舞弊,世家权臣把持科场的特权,使得科举考试的竞争在形式上获得平等,一大批寒俊庶士得以通过平等的考试,进入仕途;(2)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于科举考试的绝对控制和国家权利部门整体监控的程度,削弱了考官个人专擅独断的权利;(3)科举制改革后,庶族和贫民子通过科举跨入仕途的数量日益增多,在统治阶层中逐步形成一个庶族官僚集团从而为宋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运行注入了强大的生机;(4)录取人数的不断增加,是宋走向文治社会最直接的表现。

2.朱熹关于小学与大学的教学内容有哪些论述?朱熹根据人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大阶段。

他认为八岁至十五岁是小学阶段,上至王公子弟,下至庶民子弟皆可入学。

小学是打基础阶段,教学内容是"学其事",即从洒扫应对进退开始,将伦常礼教,教给儿童,进而教他们诗、书、礼、乐之文;打好根基。

他专门编著《小学》一书,作为这个阶段的教材。

朱熹认为十五岁以后是大学阶段,入学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也有少数"凡民俊秀"。

大学的教学内容是在小学的基础上"明其理",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步骤,使其"明明德",最后达到"止于至善"的目的。

大学的教材主要是"四书","五经".尤其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其基本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