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高中语文2018高考考纲解读及应对策略
![高中语文2018高考考纲解读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f84b1665acfa1c7aa00cce1.png)
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变化
• 文学类文本 • (2017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 含义 • (2018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 含义 • 从概念变成词语,可能暗示选材的变化, 需要注意散文,一般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 义比较容易出题。
写作要求的变化
• (2017年考试大纲)⑶ 有文采 •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 句有表现力。 • (2018年考试大纲)⑶ 有文采 • 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 句有表现力。 • 用词贴切变成了用语贴切,更体现出对学生语 言表达综合能力的要求,倾向于用语准确,表 达的得体,所以需要注意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
阅读复习要全面
•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已经成 为必考内容。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文学类文 本”和“实用类文本”不能有偏向,两种文体都 需要熟悉,两种文体的题目都需要能够对付, 考生不能再像往常一样专攻一种,不及其余。 为了考试的稳定性, “文学类”文本中的散文、 记叙文等文体和“实用类文本”中的传记、新闻 通讯、人物访谈、科普文等文体,保险起见都 需要进行练习。 • 另外就题型来说,可能会根据能力层级有所微 调,增加评价类和应用类题目。
几点应对策略
适当增加阅读量
适当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全国 卷阅读量增大,论述类、文学类、实用文、 古诗文……可谓量大卷满。对学生的阅读速 度、阅读方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 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 度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特点,采取不同 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所以考 生一定要在平时锻炼阅读方法,做到“速度” 和“信息量”的最大化平衡。
熟悉好文化常识
• 2018年考试中,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将更 加突出。有可能还会增加题目。文化常识 庞杂,考生应该根据古诗文的文体特点进材料和问题,有层次有深度 的看问题,不钻牛角尖。看到不好的不能只是一味的批 判,看的好现象也不能一味褒扬,要有理性思辨。 • 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提升人文素养,这对强 化作文训练十分有效。我们研究近几年的作文试题,便 可发现高考作文命题具有试题的开放性,更加关注生活, 提倡张扬个性,强调理性思辨,追求真知灼见,因此平 时的作文教学要加强审题训练,要坚持培养学生阅读书 报、积累材料的良好习惯,如指导学生阅读精美散文、 《读者》杂志、书屋、南方周末、人民网、新浪时评等, 并坚持写作训练。 • 做到“有练必评、有评必改、有改必有提升”,切实抓好 作文的升格训练。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doc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30ca42dcfe4733687f21aa6c.png)
官网:语文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官网: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官网: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新版2018年高考文言文大纲解读.pdf
![新版2018年高考文言文大纲解读.pdf](https://img.taocdn.com/s3/m/750636cb6bec0975f465e2a6.png)
2018年高考文言文大纲解读二、古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向1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来源学科网ZXXK]近三年来,新课标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的阅读材料都是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类文本,比如2015年选用了《宋史·孙傅传》《北史·来护儿传》,2016年选用了《宋史·曾公亮传》《明史·陈登云传》《明史·傅珪传》,2017年选用了《宋书·谢弘微传》《后汉书·赵憙传》《宋史·许将传》等。
这部分阅读题具体的特点有:(1)选文特点。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字数一般在650字左右,所选文本故事内容相对集中,语言朴实,多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
预计2018年高考仍然会从“二十四史”中选用文言文阅读材料。
(2)人物特点。
人物多为忠直、爱民的官吏,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能士。
比如2015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孙傅在宋钦宗被金兵掳走后,他努力保全太子,并为此舍身取义,身为太子傅,追随太子同至金营,最终死于北廷。
2016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曾公亮通晓典章制度,为民兴利除弊,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等;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等;傅珪参与编纂文献。
劝谏讲究策略,为官清正廉洁等。
来护儿在瀛州刺史任上推行善政,深得百姓爱戴,且重视许诺,廉于财利,不修治产业,行军用兵,也颇有谋略,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大纲、考试说明解读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大纲、考试说明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1d82dce76a20029bd642d70.png)
教育部考试中心 为高考命题最新定调!
•3月3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在《中国
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写好教育
考试奋进之笔》,就教育考试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此文可
以说是对高考命题的“最新定调”,对于2018年高考命题尤其 是全国卷的命题具有非常明确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考生复 习和老师指导也有重要的方向性指引作用。
第一,高考命题要增强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学习解读】增强基础性不是要考教材原话,而是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 关键能力。“基础性”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 和健全向上的人格素养。高考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 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 力。 第二,高考命题要增强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学习解读】不是考“大杂烩”,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 联系的把握。综合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 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设计注 重素材选取的普遍性,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 生能够基于试题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和结论。
(三)积极“引导教学”,树好“一面旗”,大力助推素质教育
2017年高考命题在命题理念、考试内容、试题设计等方面都有所改变, 引导教学旗帜鲜明,深化改革新风扑面—— 语文学科完善试卷设计,实现“关键能力”全面考查;
语文:阅读“关键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2018高考语文将扩大文本选取范围。论述类文本将多选用论文和时评,考查逻辑论 证和批判推理能力;实用类文本将多选用新闻和报告,考查信息处理和超文本阅读能力; 文学类文本将多选用小说和散文,考查审美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将全方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 力”。学生在阅读广度、数量、速度上要下大功夫。只有全面培养阅读能力、文学素养 和思维品质,才能笑傲今后的高考考场!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doc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509a59b50b4c2e3f5627630c.png)
官网:语文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官网: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官网: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doc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64f2c9df2e3f5727a4e9625d.png)
官网:语文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官网: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官网: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
![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314f767168884868762d629.png)
思考与备考策略
• 1.论述类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2018年复习 中既要利用2016年以前的试题训练老题型,更 要注意选文内容的转变和对全文逻辑关系的解 析能力。
• 学术论文类的选文的试题遍地都是;而政论文、 时评、书评等论述类选文及其配套的新训练题 相对较少。 • 2017年选文和试题两方面的难易度相对低,这 是高考改革第一年的需要,不意味着今后就是 这个难度。
文学类阅读
注重名家名篇,鉴赏评价探究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阅读重点,注重鉴赏探究
1. 考纲的变化来源于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
2. 考试说明承载着指导思想细化着考纲的变化
3.在考纲\说明\试题的对比中看2017年高考
4.由2017年考题展望2018年高考 ※5.考查以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为主,鉴赏评 价D探究F几乎缺失
3.在考纲\说明\试题的对比中看2017年高考
2017 年考纲的变化 2017 年考试说明相应的变化 2017 年考题的变化 与 2016 年比 1.所列实用类 1.明确规定实用类文本阅读,3 题 1.由选做变为必做 文本种类相同但顺序有调 12 分。 2.由 2016 年 1 道双选题 3 整。2016 是传记、新闻、 2.题型示例:3 套传记类。第 1 套 道笔 答题 共 25 分变 为 报告、科普文章;2017 年 根据 2016 全国卷Ⅱ改编为 3 题 12 2017 年 1 道单选 1 道双选 将“新闻”排位第一位。 分;2、3 套为 4 题 25 分的老题, 和 1 道笔答题共 12 分。 2.突出“阅读实用类文本, 分别是 2007 和 2011 新课标卷。1 3.三套题均为新闻类、文 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 套新闻类 3 题 12 分, 改编自 2016、 中有图表的非连续性文 (苏注:比较而言新闻阅读 2015 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值得 本阅读。卷Ⅰ为纪录片频 跟符合,而传记在实用性 注意的是选文为非连续性多文本, 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 上就略显不足了) 且文中有图标。 这是几年来出题人 展的话题;卷Ⅱ为垃圾变 3.增加了“理解 B”的考查 跃跃欲试的, 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 资源的话题;卷Ⅲ为博物 机会)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eccb0ce360cba1aa811dadc.png)
括评价是否合乎原文内容,有没有夸大或缩小,有没有将作者认为正确的观点说成是错误的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关于中庸之道
余秋雨 中庸之道侧重于方法论,是反对极端主义和单边主义的一种制衡哲学。人类太容易走极端了。能不能在两个极端 之间找一条最恰当、最合适的路?儒家就相信这条路的存在,相信即使一时找不到,它也存在。这种信念,变成了一种信 仰,因此,方法论也就变成了目的论。
有误。 【样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从两个角度设置选项:A 项从引用的中国语 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袁钟瑞的故事的角度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B、C、D 三项则是从作者的话语中概括总结出作 者的观点态度。因此分析此类试题,一要分析文中的材料,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要分析作者的有关评价,把
2018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01 论述类文本
【考纲原文】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 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中庸之道否定了这种扮演,笑眯眯地解救了这些人,也解救了他们的所谓“仇敌”。天下的活动空间很大,人类的生 存方式很多,何必玩这种极端?极端主义认为,“离佛一尺即是魔”。这种理论看似保护了佛的纯洁性,其实是孤立佛、 限制佛,让佛失去了话语空间和行为自由,并对一尺之外的所有物象进行呵斥和打斗,那么佛也就不再是佛。中庸之 道正相反,认为“离魔一尺即是佛”,佛的世界无比广阔,一切人都能走向光明。
2018年度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8年度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9dabea3b4daa58da1114a83.png)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Ⅰ .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 1”至“语文 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881a5a2011ca300a7c3907b.png)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人纲解读及复习建议【导语】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命制试题。
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部分省市区因考试制度的不同考试时间为3天(即6月7日-9日)。
本文精选了关于智睿高考的相关文章,欢迎大家分享转载!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_依据,因此高考在进行语文复习时首先要了解考试大纲,下面是智睿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2018年高考语文学科考纲修订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突出变化如下: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解读:这一改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增加评价鉴赏、分析运用类的题目。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有能力层级的,之前的语文考试侧重考查低级的记忆背诵知识,但现在的高考开始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
这一改变其实是紧随北京高考改革,尤其在北京的模拟考试中,分析理解、评价鉴赏、综合运用等高级能力层级题目比例大幅度提高。
如2016北京海淀一模第5题: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
这个题目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提取老舍幽默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文本进行分析,用文章的知识解决文章之外的问题,这种考查运用能力的题目比例将极大提高。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解读: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处理更多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
这个修改,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学生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doc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b9f96ad577232f60dccca110.png)
官网:语文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官网: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官网: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精品解析版】
![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精品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9ee468f121dd36a22d8294.png)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向1 小说近年来,高考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且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二是题型稳定,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题和两道主观题。
高考对小说的考查,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分析人物,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性格;二是分析小说中具体段落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四是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
虽然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篇文学类文本中,课标全国卷Ⅰ赵长天的《天嚣》是小说,课标全国卷Ⅱ林徽因的《窗子以外》、课标全国卷Ⅲ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是散文,都是也不排除小说仍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查的首选文体。
预计2018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仍会考查小说,题型设置可能稳中有变,但仍将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命制,分析人物形象仍是考查重点,探究题的难度可能会降低。
2018年新考纲解读(实用)
![2018年新考纲解读(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c9bf00227916888486d72f.png)
• (三)重视传统文化和文化常识积累 • 大纲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了解并掌握 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内容,建议考生 可以通过对文言传记相关的常识进行分类、整 合、归纳、积累一定量的关于古代官职官制、 礼仪、称呼、风俗、节令和科举考试等相关知 识。 • (四)回归语文学科特点,强化基础知识运用 •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语文的基础知识学 习要舍得下功夫。建议广大考生可以采用化整 为零,分散消灭的办法,手中准备一本《语文 基础手册》。随时记,随时看,反复记,反复 看。
【文学类文本阅读】
• 在备考的过程中,应夯实两种体系,即知 识体系与考点体系,强化文本解读,以知 识抓手选择典型文本,反复操练,同时养 成规范书写,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并且 重视答案示范的知识共性、文本个性以及 题干要求。
【实用类文本】
• 应强化三种意识,即整体意识、问题意识、比较 意识,提高三种能力,即判断点的辨别、题干审 题能力、信息概括能力,同时应梳理所有文体的 知识清单并注意答案的层次性与概括性,学会摘 抄或转述相关词句。对能直接回答问题的词句, 则可毫不手软地摘抄,对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词句, 则需要自己智慧性地挖掘出来,并整合语言,精 炼地表达。评分是根据给分点来给分的,给分点 也就是文本中对接问题的关键点。
三、复习策略
• 总体来说,2018年语文新考纲延续了去年 提的那些要求,但考生们在复习时还应注 意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论述类文本阅读】 • 考生备考、教师复习都应该以理解为第一 要务,具体来说就是理解文章的核心概念、 中心论点、论点与论据关系,同时应梳理 文章的论证思路,并且注意局部内容隐含 信息的挖掘。
• 变化解读:【顺序变化】“分解剖析相关现 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较之前表述, 有突出强调“归纳整合”的能力要求,这一能 力要求其实一直是重点,2017新考查的非 连续性文本阅读就对学生归纳整合能力提 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不仅要从文中归纳, 还要能读懂图表变化并作出准确• • • • • 1、文学类文本 (2018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017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变化解读: 【概念变词语】参照独立命题省份考纲表述可知, 常考查散文的省份在这一考点上的表述基本都为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变化需要我们在 平时复习中加强对散文的训练与指导。特别是在 2017真题中已有变化的情况下(2017新课标I卷考查 文本为小说,II卷、III卷考查文本为散文。),更得 重视散文阅读的复习与指导。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43e7f5bbe1e650e52ea995d.png)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Ⅰ .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 1”至“语文 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因此高考在进行语文复习时首先要了解考试大纲。
2018年高考语文学科考纲修订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突出变化如下: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解读:这一改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增加评价鉴赏、分析运用类的题目。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有能力层级的,之前的语文考试侧重考查低级的记忆背诵知识,但现在的高考开始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
这一改变其实是紧随北京高考改革,尤其在北京的模拟考试中,分析理解、评价鉴赏、综合运用等高级能力层级题目比例大幅度提高。
如2016北京海淀一模第5题: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
这个题目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提取老舍幽默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文本进行分析,用文章的知识解决文章之外的问题,这种考查运用能力的题目比例将极大提高。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解读: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处理更多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
这个修改,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学生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
其实提高阅读量的要求早就在北京卷试题中得到了体现,现在北京卷语文开始的长文本阅读能够有长达3500字的阅读量,这个阅读量至今还是很多学生的拦路虎。
所以考生一定要在平时锻炼阅读方法,做到“速度”和“信息量”的最大化平衡。
3、调整选考模块。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两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一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解读:原本的“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文本要求考生二选一,大纲修改以后,明确规定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均作为必考内容。
这一改变并不意味着一张试卷中会同时“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而是出题随机,既可能是“文学类文本”也可能是“实用类文本”。
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不能有偏向,两种文体都需要熟悉,两种文体的题目都需要能够对付,考生不能再像往常一样专攻一种,不及其余。
专家推测,为了考试的稳定性,2018年高考题中,在“小说”和“人物传记”中选出一篇的可能性极大,至于“文学类”文本中的散文、记叙文等文体和“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通讯、人物访谈、科普文等文体,保险起见也需要进行练习。
另外就题型来说,可能会根据能力层级有所微调,增加评价类和应用类题目。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这一内容是语文考试本应承担的责任,在前两年的文言文考试中已经有所涉及。
今年明确规定出来,只能说在2018年考试中,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将更加突出。
文化常识庞杂,考生应该根据古诗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积累。
王力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可以推荐给各位作为参考材料。
学科教师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以上变化,吃透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指导学生科学应考。
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重视创新思维训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新材料作文题、任务型材料作文题都突出体现了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旨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强化快速阅读能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考查将更加全面。
同时考纲还提出要适度增加阅读量,因此高三学生在复习应考中要强化快速阅读能力,在规定时间内能快速捕捉中心句或者关键词。
从人才培养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求看,学生不光要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信息筛选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要有审美鉴赏的能力。
3.及时进行梳理,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需要考生在备考阶段,积累一定量的关于古代官职官制、礼仪、称呼、风俗、节令和科举考试等相关知识。
考生可以通过对文言传记相关的常识进行分类整合归纳和熟悉命题思路着手备考。
(一)端正心态,细水长流。
有不少同学认为语文提高比其他学科慢。
这实际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确立一个怎样的时间范围。
如果确定为一星期,那或许不行;但如果确定为一个月或者一学期,那就绝对不比其他功课慢。
有些同学语文成绩提高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语文上投入的精力与时间远远低于其他学科。
进入高三,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多给语文一些关爱,相信它一定会“投之于木桃,报之于琼瑶”。
高一高二的语文学习主要是打基础,还没有真正进行应试训练。
历届高三同学都有一个共同体会:高三的专项复习见效最快。
同学们只要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针对性极强的专项训练,大家的语文成绩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回归教材,重视归纳。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高考往往选教材中的主干核心知识作为考查的内容,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
可以说,重视教材的复习是练“功”,而做精选试题是练“武”,正所谓:练武不练功,到时一场空。
因此,第一轮复习一定要立足教材,积累基本功,功到自然成。
具体来说,我觉得复习教材应抓好以下两方面:
1、文言文、古诗。
对于文言文,要掌握老师点到的实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要诵读并通译所有文言文,尽最大能力感知文句的节奏;要熟悉18个虚词的一般用法;要背诵并默写考纲要求的文段。
对于古诗,要背诵并默写所有诗歌;要弄清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2、现代文。
要重视字词“音形义”的积累;要梳理文学常识;要尽量地从结构方面、表现手法方面理解文章;要做写作方面的积累,如积累精美文段、名篇名人、文学形象等。
(三)建素材本,走成功路。
语文考试范围极广,不可能一蹴,建议大家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是作文素材积累本,一个是基础知识摘录本。
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
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每次模拟考试前都可以看一看,去去心疑,稳定心理。
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四)抓好阅读,促进写作。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复习决不能只做题。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谁放弃了阅读谁就放弃了语文。
高三时间宝贵,建议少读或不读流行小说、青春小说。
不妨读一些中外名著快读或导读之类的辅导书籍。
或读一些浅易英文版世界名著,这样既学习了英语,又了解名著,一举两得。
建议每天抽20—30分钟浏览报纸杂志,如《南方周末》《散文》《演讲与口才》《杂文选刊》《做人与处事》《格言》《青年文摘》《读者》《书屋》《读者俱乐部》等。
适当做些摘抄,为写作储备素材。
写作素材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
(1)它的内涵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却可用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这材料的和话题吻合的那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
(2)还要注意素材的多样性,应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3)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50个左右,就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再也不会怕高考作文了。
坚持按一定规范写作。
应至少半月写一篇习作,周测的也好,自己找的也行,但一定按平时所学的规范来,如标题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行文如何等等。
可以说,一篇精品,看似妙手偶得,实则千锤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