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组方

合集下载

中药组方实施方案

中药组方实施方案

中药组方实施方案中药组方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基础,是中医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药组方实施方案是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辨证施治的原则,制定中药组方并进行实施的具体方案。

下面将从中药组方的制定、实施和调整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药组方的制定1. 患者病情分析:在制定中药组方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病因、病机、病位、病证等方面的辨证施治。

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为后续的中药组方制定提供依据。

2. 中药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适宜的中药。

中药的选择应当综合考虑药性、归经、功效等因素,确保中药组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 中药配伍:在进行中药组方的配伍时,需要遵循中药配伍禁忌和相宜原则,避免不当的药物搭配导致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二、中药组方的实施1. 中药煎煮:根据中药组方的要求,进行中药的煎煮工作。

在煎煮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确保中药煎煮后的药液质量符合要求。

2. 服药方法:对于中药组方的服用方法,需要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

包括服药时间、服药剂量、服药方式等方面的指导,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地服用中药。

3. 疗程调整:在患者服用中药组方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中药组方的配伍和剂量,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三、中药组方的调整1. 疗效评估:在患者服用中药组方的过程中,需要对疗效进行定期评估。

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的观察,对中药组方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价。

2. 药物调整:根据疗效评估的结果,对中药组方进行必要的调整。

包括增减药物、调整剂量等方面的处理,以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 随访指导:在患者完成中药组方治疗后,需要进行随访指导工作。

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药组方实施方案是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中医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药组方的制定、实施和调整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中医药学的基本原则,确保中药组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中药的组方原则

中药的组方原则

中药的组方原则
中药组方的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辨证施治原则:中药的组方应该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环境等因素,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因此辨证施治原则是中药组方的首要原则。

2. 方剂的配合原则:方剂中的各药物之间应有良好的配合,并有相应的剂量比例和用法用量,药物的配伍应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为主,防止药物之间的副作用。

3. 方剂的一致性原则:方剂中各组成部分应当互相呼应,保证方剂的一致性、协同作用,达到可靠的治疗效果。

4. 方剂的复方原则:复方方剂的组成较单方方剂更为复杂,需要根据病情多次调整剂量和质量,使药物的配伍更为精准,从而提高疗效。

5. 原料药的品质要求:方剂中所使用的各种原料药必须具有符合质量标准的品质,从而保证药方质量的可靠性。

总之,中药的组方原则必须以辨证施治为基础,坚持方剂的配合、一致性和复方原则,同时保证原料药的质量要求。

中药的组方原则

中药的组方原则

中药的组方原则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功效、剂量、使用方法等因素进行组方。

在中药组方中,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君臣佐使:这是中药组方的基本原则。

君药是方剂中治疗主症、起主要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治疗主症、起次要作用的药物;佐药是协助君药治疗兼症、起次要作用的药物;使药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起引经作用的药物。

二、相须相使:这是指药物的配伍使用,能够互相增强各自的功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须是指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配伍使用,相使是指两种药物协同作用,能够增强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三、相畏相杀:这是指药物的配伍使用,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畏是指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相杀是指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副作用。

四、相恶相反:这是指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各自的功效。

相恶是指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会降低各自的功效,相反是指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

五、炮制适中:这是指在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对药物的加工处理要适中,达到既不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又能提高药物疗效的目的。

六、注重剂量:这是指在中药组方中,药物的剂量要适当,既不能过量,也不能不足。

不同药物的功效和毒性不同,剂量的大小也会影响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因此需要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

总之,中药的组方原则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功效、剂量、使用方法等因素进行组方,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药组方中,需要遵循君臣佐使、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炮制适中、注重剂量等原则,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组方原则范文

中药组方原则范文

中药组方原则范文中药组方是将多种中药按照一定比例配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组方的原则是指在组方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包括适应症与病机相符、辨证论治、药味相宜、药量适中、配伍禁忌等。

1.适应症与病机相符:中药组方首先要考虑疾病的适应症,即根据疾病的特点确定所需的中药。

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疾病的病机,即疾病产生的原因、病理变化及病程等因素,以便确定组方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2.辨证论治: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确定治疗方案。

在组方时,应根据病人的辨证要素选择相应的中药,如寒热虚实、气血阴阳等辨证要素。

3.药味相宜:中药的药味包括五味和归经,应当根据疾病和病人的体质来确定。

五味包括苦、甘、酸、辛、咸,每种味道有不同的治疗功效,应该合理配伍;归经指的是中药的归属,如归肝、归心等。

药味相宜的组方可以达到相辅相成、功效更佳的效果。

4.药量适中:中药组方中每味药的用量要适中。

用量过大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用量过小则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

药量要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病人的体质和病机来确定,确保药物的合理利用。

5.配伍禁忌:中药组方时应注意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一些中药之间可能产生化学反应或药物相互干扰,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出现毒副作用。

另外,也应避免一些药物的禁忌搭配,如寒凉药与温热药、湿热药与辛散药等。

总之,中药组方的原则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病人的体质,合理选择和配伍中药,达到治疗疾病、调节体质的目的。

在组方过程中,应注意适应症与病机相符、辨证论治、药味相宜、药量适中和配伍禁忌等方面的要求,以此来制定出安全、有效的中药组方。

中药组方的基础知识

中药组方的基础知识

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方
总结词
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方通常以平肝熄风、活血化瘀为原则,通过调节血压、改善血管功能来达到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方通常包括钩藤、天麻、石决明等平肝熄风的中药,以及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的中药。这 些中药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防动脉硬化。
意义
中药组方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价值。通过 中药组方,可以针对不同疾病和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中药组方 具有药效稳定、副作用小、价格实惠等优势,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中药组方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药组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中医药学,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中药组方也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古代,中药组方通常是由医家根据临床经验和中医药理论进行组方配伍,流传至今的经典方剂有数百种之多。
针对不同中药组方中的特定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
通过化学手段,研究中药组方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提高中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中药组方的临床研究
01 临床研究中药组方在特定疾病或症状中的疗效及 其安全性。
02 针对不同的疾病或症状,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 评估中药组方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组方的剂量与配比
总结词
中药组方的剂量与配比是中药组方的核心,直接关系到 中药组方的疗效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中药组方的剂量与配比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症和个体差异 来确定。一般来说,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效果,剂量过 大则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在中药组方时需要严格 控制各味药材的剂量与配比,以确保中药组方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个体差异进 行个性化给药方案的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的配伍和组方原则

中药的配伍和组方原则

中药的配伍和组方原则1.五味调配原则:中药具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

通过配伍不同味道的药物,可以达到调和药性、增强药效或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例如,用辛散药调和苦泻之品,可以减轻苦泻之性。

2.药性调和原则:中药的性味有寒、凉、平、温、热等不同属性,通过药性调和,可以使药物之间相互促进或制约,达到平衡的效果。

例如,辛热药与寒凉药配伍,可以中和寒凉药的寒性,减少不良反应。

3.类同调和原则:类同调和是指相同或相似药性的药物进行配伍,以达到药物之间的促进或制约效果。

例如,中药组方中常使用多种清热解毒药物,共同发挥清热解毒的作用。

4.辩证施治原则:中医学注重辩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机等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配伍和组方。

例如,对于阳明胃热消谷不化的证候,可选用黄连清热、厚朴行气的药物进行组方。

5.禁忌配伍原则:一些中药有禁忌配伍的情况,即不应该同时使用或混合使用。

这是由于一些药物组合会产生副作用或相互抵消药效,甚至导致中毒。

例如,桔梗与大蒜不宜配伍使用,会导致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6.药物剂量协调原则:中药的剂量使用应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协调,避免药物的过度使用或不足使用。

一般来说,治疗急性病情应采取大剂量、短时间疗程;治疗慢性病情应采取小剂量、长时间疗程。

7.个体差异调整原则:每个人的体质、病情以及对药物的反应都不完全相同,因此在配伍和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敏感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可以减少一些刺激性药物的用量。

8.同种药物适当更替原则:有些中药具有类似的药效和药理作用,可以适当更替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例如,对于一些治疗咳嗽的方剂,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板蓝根或浙贝母等药物进行替代使用。

总之,中药的配伍和组方原则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决定了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医师在使用中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遵循以上原则进行合理配伍和组方,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保证患者的安全用药。

中药组方

中药组方

补中益气隔药饼黄芪90g 炙甘草45g 白参30g 当归片15g 陈皮30g 升麻30g 柴胡30g 白术30g五脏倶补药饼白参250g 肉桂粉250g 川芎250g 生地250g 茯苓250g 白术250g 炙甘草250g当归片250g 白芍250g温肾助阳药饼附子50g 肉桂粉50g 川椒50g 干姜50 g 枳壳50g 全虫30g金黄散大黄50g 陈皮10g 花椒50g 苍术10g 姜黄50g 白芷50g 甘草10g 制南星10g天花粉100g中药足疗1号肉桂15g 细辛10g 花椒15g 干姜15g 枣皮15g 附片12g中药足疗2号母丁香15g 赤小豆20g 益母草15g 泽兰15g 花椒15g 车前草15g香芷粉木香15g 甘草200g 白术300g 附片300g三伏贴白芥子210g 玄胡210g 甘遂120g 肉桂100g 公丁香100g 麻黄100g 紫苑120g抗癌止痛散生大黄5kg 甘遂200g 芒硝4kg 段寒石水200kg 砂仁500g 密僧陀200g 雄黄200g 制乳香1kg 细辛200g 铅丹100g 生南星200g 麝香10g 干蟾皮100g 龙胆草300g公丁香300g主治肝癌疼痛活血止痛散乳香150g 川乌30g 玄胡150g 没药150g 草乌30g 血竭150g 白芷240g 川芎150g 羌活150g 香附90g 肉桂90g 木香50g 小茴香90g 当归240g 厚朴150g 独活150g 适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等因淤血所致局部疼痛,筋脉不舒等症禁忌症:孕妇忌用本品,经期停用五子固肾丸覆盆子15g 金樱子15g 菟丝子15g 五味子10g 车前子20g 石苇15g 牛膝15g龙骨15g 黄芪30g 白术15g 地龙10g 水蛭6g主治健脾利水,固肾敛精。

用于脾胃肾两虚,精微不调而致蛋白尿,血尿,水肿芪蛭活血丸黄芪30g 水蛭6g 当归15g 赤芍15g 川芎15g 红花15g 泽兰15g 地龙12g 牛膝15g 主治益气活血,化瘀利水。

中药养生组方大全

中药养生组方大全

养生配方滋阴清补类石斛养胃汤功效:滋阴清热,健脾养胃处方:山药、石斛、西洋参。

适用季节:秋冬适用人群:胃热人群禁忌:忌与藜芦、白萝卜同服。

做法:洗净入锅,加水适量,另取已洗净的瘦肉切成小块状,放入砂锅中,加生姜两片,先用武火开煲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麦冬滋阴汤功效:养阴润肺。

组方: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蜜枣12克。

适应人群:阴虚肺热者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

做法:洗净入锅,加水适量,另取已洗净的瘦肉切成小块状,放入砂锅中,加生姜两片,想用武火煲开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滋阴降火汤功效:滋阴降火,润肺止咳组方:西洋参,虎奶,百合,无花果适用人群:男女老幼都可做法:洗净入锅,加水适量,另取已洗净的瘦肉切成小块状,放入沙锅中,加生姜两片,先用武火煲开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

滋阴生津汤功效: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组方:灵芝6克,麦冬10克,石斛2克,西洋参3克适用人群:阴虚火旺者,长期抽烟,熬夜上火人群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做法:加肉类、生姜煲汤清补凉功效:清热润肺,滋阴养颜组方:北沙参10克、芡实10克、雪耳15克、薏苡仁6克、玉竹10克适用人群:流动人群禁忌:妊妇慎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做法:煲糖水,加肉类煲汤。

平肝润肺汤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润肺。

组方:北沙参12克,天麻10克,无花果12克,玉竹10克适用季节:四季适用适用人群:老少皆可,阴虚及肝火旺者更宜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做法:洗净入锅,加水适量,另取已洗净的瘦肉切成小块状,放入砂锅中,加生姜两片先用武火煲开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

润肺汤功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组方:麦冬10克,海底椰10克,石斛2克,北沙参10克,百合10克适用人群:老年阴虚、肺热人群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做法:洗净入锅,加水适量,另取已洗净的瘦肉切成小块状,放入砂锅中,加生姜两片先用武火煲开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

益气生津汤功效:滋阴清热,益气生津组方:石斛3克,麦冬10克,北沙参10克,小叶青天葵6克,玉竹10克适用季节:夏秋季节适用人群:热病伤津,口渴,肺热燥咳者。

中药处方组方原则

中药处方组方原则

中药处方组方原则
中医的组方原则:
每一首方剂的组成,必须根据病情,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药物,在配伍组成方面,必须遵循严格的原则。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明代何伯斋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

辅治者,臣也。

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

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

”因此,据历代医家论述及名方组成,组方原则如下。

1、君药是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中必须具有的药物。

2、臣药意义有二。

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次于君药。

3、佐药意义有三。

一是佐助药,即配合君、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

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

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意义有二。

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临床应用时,不一定每首方剂都具备佐、使药,若病情比较单纯,用一二味药即可奏效,或君、臣药无毒烈之性,有的则不需加用佐药。

主病药物能至病所,则不必再用引经的使药。

一般君药宜少,臣药可多于君药,佐药可多于臣药,而使药用一二味即可。

总之方剂中药味的多少,以及君、臣、佐、使是否齐备,应视病情与治法的需要来确定,只要恰合病情,用药适宜,配伍严谨,主次分明即可。

中药的组方

中药的组方

从现代药理看中药组方原则中药组方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需要,利用药物的七情,规定必要的药量,配伍组织成方。

其原则分为“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君”药,即主药或主治药,是针对主症或病因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即辅药或辅助药,就是协助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佐”药,又叫兼制药,是指协助主药治疗兼症,或监制主药以清除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药,又叫引和药,是指引导各药,起调和作用的药物。

近年来,中药复方中各味药之间的药理研究表明,中药之间的配伍组方应用,对于提高疗效、减少毒性,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中药配伍经验大多是很有价值的。

1、增强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有效成分是芍药甙和甘草中的有效成分FM100,两者在解痉、镇痛、抗炎等方面确有明显协同作用。

又如补中益气汤,对子宫周围组织具有选择性兴奋,并能调节小肠肌张力和蠕动,这一作用可能是治疗子宫脱垂或脱肛等症的药理基础。

但若除去方中升麻、柴胡后,上述作用大大减弱且不持久,若单用升麻、柴胡,去卩又无此作用。

再如六神丸由麝香、牛黄、蟾酥、雄黄、珍珠、龙脑等六味药组成,研究证明,六神丸有抗炎作用,对毛细血管通透性产生明显抑制。

通过对其成药的分析研究,发现牛黄和蟾酥、蟾酥和麝香的抗炎作用方面有相加作用,而麝香与牛黄伍用则有增强作用,尤其是以上三味药并用时有明显协同作用。

2、减少副作用和毒性四逆汤中附子毒性较大,而配伍干姜、甘草后,则毒性大为降低。

常山有抗疟作用,但又有严重的恶心、呕吐副作用,而以常山为主药的截疟七宝散对鸽子的致吐作用只有常山的1/3〜1/4,且不减弱抗疟效果。

又如,黄连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不少细菌极易形成对黄连抗药的菌珠。

研究指出,适当的复方配伍是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连抗药的重要措施,而且还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

中药配方方解

中药配方方解

名方篇真武汤称玄武汤伤寒论组方:茯苓15克芍药10克白术10克生姜10克制附子5克用法:煎汤,每日三次,每日一剂;或共细为末,每次3g,每天两次;适应症:用于治疗阴虚证而引起的新陈代谢功能低下,由于表阳虚,内阴寒,外虚热,内水冲而引起的心惊头昏欲倒,腹痛下痢,大致可归纳为:错误!阳症的流感,肺炎,胸膜炎,肺结核;错误!神经系统痴患,神经衰弱,脑出血高血压脑病;错误!心脏病中的心瓣膜病,心力衰竭,心悸,浮肿等;错误!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低下,肠炎,肠结核胃下垂等;错误!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炎和肾萎缩;错误!半身不逐,疟疾,湿疹,老年性瘙痒症,遗尿;方解:茯苓逐胃内积水,镇静上冲之气,白术助茯苓去水,芍药补里虚,调整胃肠功能;附子的温补力很强,和生姜一起,提高新陈代谢的活力,恢复元气,由于有些药力的综合作用,使体液得到调节,胃肠功能改善;而治心悸并使元气恢复;药物功效:芍药为活血、茯苓为利尿药,干姜为驱风附子为温中药;附记:本方适用于阴虚证所致之新陈代谢功能低下症,表阳虚,内阴寒所致之心悸、头昏等;苓姜术甘汤金匮要略组方:茯苓20克干姜10克白术15克甘草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或共细为末或制成蜜丸,每次5g,每日三次;适应症:用于腰以下发冷的表证;治腰痛、腰冷,坐肾神经痛,夜尿症,遗尿症,白带多,以及皮肤湿疹,溃疡等;方解:主要治疗寒湿证,具有温表利水作用;茯苓、白术逐表湿利水;干姜温表利水;甘草和干姜一起,温里补下焦,有制止尿频的作用;本方用于治表寒证的腰痛,坐骨神经痛、夜尿症,遗尿症等,具有温表作用;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组方:当归15克川芎15克芍药2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用法:共细为末,每次4g,每日3次;适应症:本方用于体虚贫血、足冷、乏力、月经不调等症;如贫血、低血压,腰腿发冷月经不调,不孕症,神经衰弱,半身不遂等和神经质;方解:当归补血润血,治贫血,芍药理气止痛;川芎补血理气;茯苓利水;白术、泽泻利尿;通过本方药物的综合作用,对妇科虚症和心、脑、肾、神经、肌肉疾患,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治例摘录:错误!病人为一中年妇女教师,一年内自然流产三次休虚乏力,既往下垂;此次妊娠给予当归芍药散,至妊娠分娩前连续服用,安产一男孩;错误!病人为53岁妇女,患胃炎已三身,近有头痛、耳鸣、心悸、尿昼白强阳性,面色苍白,腹部柔软,血压200/100毫米汞柱,脉弦细;给服当归芍药散后,病症渐减;三胀、恢复工作;附子汤伤寒论组方:制附子10克茯苓20克芍药20克白术20克人参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三次;或共细为末,每次3g,每日三次;适应症:治因寒水侵表里而背恶寒身痛,手足发冷者,如感冒、流感而脉沉背恶寒,以及神经痛肌肉痛,风湿性关节炎,腹痛,腹寒半身不遂脑溢血面瘫,如娓腹痛,中枢性麻痹等病证;方解:本方是真武汤去生姜加人参,附子各白术而成,附子温表里之寒,治恶寒和疼痛,白术和附子一起逐表里之停水,茯苓和白术,治胃内外之停水;人参补虚,调节体内水分之不均衡;芍药补里虚,治恶寒疼痛通过这些药物的协同作用,温散表里寒邪,调理气血药物功效;附子为温中药,白术为健脾利湿,人参补气,附注:本方为温表止痛方,对寒侵表里引起的恶寒身痛,手足发冷等症有疗效;人参汤理中汤伤寒论组方:人参15克炙甘草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人参可另煎同服;用法:共细为末,每次4g,每日3次;适应症:治肠胃虚寒之方剂,如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胃扩恶阻、胃溃疡、糖尿病、肾萎缩、咯血和呕血、以及胃痛和四肢发冷等病症;方解:人参补胃肠之虚;调节体内立水份;干姜协助人参,温肠胃利水;白木利肠胃之温;甘草助人参补肠胃之虚,加附子,称之为附子理中汤,人参被气,白木健肠利温;四君子汤和刘局方组方:人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用法:每次5g,每日3次;适应症:本方是治元气不足,消化不良有贫血倾向的基本方,用于治胃肠虚弱,食欲不振,贫血,呕吐,腹泻,老年人虚弱出血,贫血,四肢无力,脱肛遗尿,夜尿等症,临床时使用加味;方解:人参能温补五脏和补脾胃之元气;白术燥脾胃内停湿;茯苓引胃内浊水流出;甘草调补五脏;药物功效:人参补气,白术健脾利湿,茯苓利尿药;附记:本方对患者无力,面色苍白,语言、手足无力者,效果卓着;参苓散处方人参酸枣仁白茯苓各等分用法上为细末;每服9克 ,空腹时用米饮调下;主治睡中汗出;安神益智;脾脏气虚,风冷乘之,正气相击,心腹疼痛;方解人参中医药理“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西医药理“1、调节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抗疲劳;2、提高机体免疫力、适应性耐受力;3、增强造血功能;4、保护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5、扩张血管,降低血压;6、增强人的生命力和促进阴部血液循环提高性欲;7、增强肝脏解毒功能;8、调节内分泌等; 酸枣仁中医药理“养肝,宁心,安神,”;西医药理“1、镇静、催眠作用;2、安定样作用;3、镇痛、降温作用”;茯苓中医药理“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西医药理“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摘录卷五十三卷四十五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用法:共为细末,兑水冲服或加红糖制成蜜丸,每服三钱;功效:养血活血;现代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具有扩张血管、抗炎、抗疲劳、抗休克、调节免疫功能、降脂、补充微量元素、抗过敏等作用;方解:熟地、芍药补益气血,桃仁、红花、川芎活血行气,当归调中、能活血又能补血,此方能活血、能行气,方能益补;出至—玉机微义转引的医垒元戎中的一个方子,始于见医宗金鉴;天麻川芎丸天麻15克,川芎60克;②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或以粉直接服用,每次服9克,食后细嚼,茶酒任下;③主治:偏正头痛,眩晕欲倒;④方解:天麻的中医药理“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西医药理“天麻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川芎中医药理作用“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西医药理作用“镇静安神作用;扩张冠状动脉血管,降低心脏总外周阻力;抗放射作用”;——摘自元·御药院方附茶方:川芎天麻茶①成份:川芎500克,天麻200克,茶叶适量;②用法: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日嚼一丸,清茶下;③主治:具有熄风止痛功效;主治偏正头痛及首风眩晕;——摘自本草纲目验方篇美容养颜方成份:党参、当归、川芎、黄芪、阿胶各10 克,四种中药;功效:美容养颜,增加皮肤水凝光泽,淡化色斑,细化毛孔,美白;即可用于气血不足或血凝气滞的月经量少、时间延长、有血凝块等月经不调;用法:阿胶加等量黄酒化开,调入其余药,冷后切块;一个星期吃两次;方解:党参、黄芪补气,气强则血液运行顺畅;川芎行气、当归补血活血,气血活则全身机能活跃,阿胶补血,补血名药;此方做到了气血同补,补、活、通、调的同步组合;中药粉剂面膜效验方成分:白芷、白术、白茯苓、薏仁、白芍各等份;功效:美白皮肤、淡化皮肤斑点、提亮黯淡、发黄肤色、对抗粉刺、暗疮;PS:如果痘痘不是首要皮肤问题,可以用本方一起解决,如果是,则建议使用针对性面膜;用法:洁面后取本品8克左右,加入清水偏油性加酸奶,偏干性加牛奶成分搅拌成糊状,薄敷于脸上,约20分钟左右,用清水洗净即可;方解:白芷功效“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可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消除色素在组织中过度堆积,去除面部色斑瘢痕,治疗皮肤疱痍疥癣等”;本草纲目谓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古代美容方中多用之;白术功效:“补气健脾、利水、止汗、”,美容主要用其除湿排毒、止汗锁水功效;茯苓功效:“美容功效同白术”薏苡仁功效:“它能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活血调经止痛、利尿、消水肿的作用;尤其是所含的蛋白质分解酵素能使皮肤角质软化,维生素E 有抗氧化作用;”白芍功效:“其美白作用应主要归功于"除血痹,破坚积",使血脉流通,清除微小血管中的“垃圾”,使面部色斑消退”;葛根美体方葛根、薏苡仁、黑芝麻、黑豆各等量功效:美体瘦身,调节女性体内雌激素,延缓衰老;也可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用法:上述共细为末,取50g粉,加入200ml水,调匀,再加白糖,一同服用;也可调和好后,在微波炉高火3分钟,后食用;方解:葛根含丰富的葛根异黄酮,风靡日韩的丰体美食,其独特的清货、养颜、排毒之功使众多的女性趋之若鹜;黑芝麻富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有丰润美体的作用;薏苡仁常食可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能清除雀斑、老年斑、妊娠斑等,皮肤粗糙的人宜多食;黑豆含丰富的大豆异黄酮,有类雌激素的作用,能延缓衰老,保持年轻态;冠心病中药粉剂配方,代表方:复方丹参滴丸丹参、三七、冰片;用法:每次,每日3次;作为粉剂用,冰片可以不用加入,直接使用丹参粉、三七粉等份兑服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方解:丹参的功效与作用:一、心血管系统的作用:①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②对血管作用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③抗血栓形成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④改善微循环;二、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①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丹参制剂治疗:坏死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②抑制过度增生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三、保肝改善肝微循环;四、抗菌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丹参食疗作用: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心、脾、肝、肾血分之药;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的功效;主治瘀血头、胸、胁、腹疼痛,积聚,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温病心烦,血虚心悸,疮疡肿毒,丹疹疥癣;注意:这一部分就是和三七具有相通功效与作用,但不是丹参的强项;丹参在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脉粥样硬化形成;能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能缩短红细胞及血色素的恢复期,使网织细胞增多,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加速骨折的愈合;有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有抗肿瘤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降低血糖;对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用途用于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腹腔包块或肿瘤;慢性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血不养心或心火偏亢,心悸不安,心烦失眠;三七的功效与作用: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 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2、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 dna合成,强身健体;3、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4、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5、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6、6、止血、活血化瘀;7、保肝、抗炎;7、8、延缓衰老;8、9、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冰片的功效与作用:可使实验性心肌梗死犬的减慢, 冠脉流量改善, 降低,延长赖缺氧时间;黄芪盐炒25克,茯苓50克,为末;每服5克,白汤下;治气虚白浊,除湿固表;方解:黄芪中医药理“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西医药理“1、正常大鼠饲以含黄芪粉末的食物1周后,测其耗氧量比服药前逐渐增加;2、能加强正常心脏收缩,对衰竭的心脏有强心作用;3、本品能使管状血管和肾脏血管扩张,并使全身末梢血管扩张,皮肤循环畅盛,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4、实验者在自己身上进行了利尿试验,证明黄芪有中等的利尿作用;5、黄芪磨成粉末加入饲料给大白鼠喂服3日,有阻抑实验性肾炎的作用;6、黄芪对小白鼠有镇静作用,能维持数小时;7、家兔口服黄芪,可使血糖明显下降”;茯苓中医药理“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西医药理“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尤宜于水湿内困,水肿,尿少,眩晕心悸,胃口欠佳,人便稀烂,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者”;出自—经验良方;银花决明茶金银花10g、生10克、决明子5克、砂糖25克用法:上述共细为末,每次3g,每日两次.功能:清肝降火、通便,消脂明目;也可用于减肥、高血压、高血脂方解:金银花、抗炎、补虚疗风的,同时具有独特的减肥功能,还能抑制与杀灭咽喉部的病原菌,对老人和儿童有抗感染功效;山楂能防治,具有扩张、强心、增加冠脉血、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软化血管及利尿和作用;防治,防衰老、抗癌的作用;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西医药理作用具有通便、降脂、降压、抗菌和护肝作用;气阴两虚方西洋参、三七各30克,丹参45克,灵芝60~90克;用法:共研为细末,每次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功能:用于气阴两虚形成的有心悸、胸痛、气短、口干等症状;常见于情绪不好爱发火、口干舌燥食欲差、浑身没劲总犯困;都市白领一族,平时工作忙碌、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而且睡眠往往不足,很容易使脏腑功能受损,最易导致气阴两虚;方解:西洋参在这时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火”作用;与其它参类不同,西洋参是一种“清凉”参,其味苦、微甘,性凉,具有补气、生津止渴、除烦躁、清虚火、扶正气、抗疲劳的功效,很适合夏季“清补”;三七、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心脏供血和外周微循环;灵芝补气,扶正固本;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灵芝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辅助肿瘤放化疗,保肝护肝,促进睡眠等方面均具有显着疗效;灵芝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循环系统有降压和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对呼吸系统有祛痰作用,此外,还有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抗菌等作用.。

中药组方

中药组方

从现代药理看中药组方原则中药组方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需要,利用药物的七情,规定必要的药量,配伍组织成方。

其原则分为“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君”药,即主药或主治药,是针对主症或病因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即辅药或辅助药,就是协助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佐”药,又叫兼制药,是指协助主药治疗兼症,或监制主药以清除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药,又叫引和药,是指引导各药,起调和作用的药物。

近年来,中药复方中各味药之间的药理研究表明,中药之间的配伍组方应用,对于提高疗效、减少毒性,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中药配伍经验大多是很有价值的。

1、增强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有效成分是芍药甙和甘草中的有效成分FM100,两者在解痉、镇痛、抗炎等方面确有明显协同作用。

又如补中益气汤,对子宫周围组织具有选择性兴奋,并能调节小肠肌张力和蠕动,这一作用可能是治疗子宫脱垂或脱肛等症的药理基础。

但若除去方中升麻、柴胡后,上述作用大大减弱且不持久,若单用升麻、柴胡,却又无此作用。

再如六神丸由麝香、牛黄、蟾酥、雄黄、珍珠、龙脑等六味药组成,研究证明,六神丸有抗炎作用,对毛细血管通透性产生明显抑制。

通过对其成药的分析研究,发现牛黄和蟾酥、蟾酥和麝香的抗炎作用方面有相加作用,而麝香与牛黄伍用则有增强作用,尤其是以上三味药并用时有明显协同作用。

2、减少副作用和毒性四逆汤中附子毒性较大,而配伍干姜、甘草后,则毒性大为降低。

常山有抗疟作用,但又有严重的恶心、呕吐副作用,而以常山为主药的截疟七宝散对鸽子的致吐作用只有常山的1/3~1/4,且不减弱抗疟效果。

又如,黄连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不少细菌极易形成对黄连抗药的菌珠。

研究指出,适当的复方配伍是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连抗药的重要措施,而且还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

中药的配伍和组方原则

中药的配伍和组方原则

中药的配伍和组方原则1.相互补充:中药的配伍可以相互补充其疗效,即一药能做到的,两药配伍后可以进一步增强。

例如,当一种药物有活血化瘀作用时,与具有调气解郁作用的另一种药物配伍,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2.相互制约:中药的配伍也可以相互制约,即一药的副作用可以被另一药的功效所抑制。

例如,其中一种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但与具有养胃作用的另一种药物配伍后,可以减轻不适症状。

3.相互促进:中药配伍还可以相互促进,即一药的作用可以加强另一药的作用。

例如,其中一种药物可能有利尿作用,但与具有利尿作用的另一种药物配伍后,可以增加尿液的排泄量。

4.强弱相济:中药配伍中一般会选择一种药物作为主药,其他药物作为辅助药。

主药的作用会比辅助药强,可以起到主导治疗方向的作用,而辅助药则可以起到增强主药疗效的作用。

5.寓邪守正:中药的配伍原则中也有寓邪守正的概念。

即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配伍一些有抗邪作用的药物来抵御外邪的入侵,同时配伍一些有滋补作用的药物来促进正气的恢复。

在中药的组方中也有一些基本原则:1.适应证:组方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

不同的疾病和症状需要选用不同的中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合理用药:组方时要确保所选药物之间的配伍合理,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3.药性平衡:组方时要注意平衡药性,避免药性过寒、过热、过湿或过干。

药物之间的药性平衡可以提高中药治疗的效果。

4.个体化:对于不同的患者,组方应该根据其个体特点进行调整。

例如,年龄、性别、体质等都会对药物的疗效产生影响,需要在组方时进行考虑。

5.剂量掌握:合理掌握中药剂量,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毒性增加,不足则达不到治疗效果。

总之,中药的配伍和组方原则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正确的配伍和组方,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中药的功效,提高治疗效果。

这些原则需要在临床实践中结合丰富的经验和不断的学习来不断完善和运用。

中药组方

中药组方

一、中药组方定义中药组方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需要,利用药物的七情,规定必要的药量,配伍组织成方。

其原则分为”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君”药,即主药或主治药,是针对主症或病因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即辅药或辅助药,就是协助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佐”药,又叫兼制药,是指协助主药治疗兼症,或监制主药以清除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药,又叫引和药,是指引导各药,起调和作用的药物。

近年来,中药复方中各味药之间的药理研究表明,中药之间的配伍组方应用,对于提高疗效、减少毒性,起着重要作用。

二、头油、头痒、头屑多长期困扰,头皮也需要调养护理头皮是人体第二薄皮肤,其衰老速度比脸皮快6倍,比身体肌肤快12倍,其健康更需要精心呵护。

头皮比脸部皮肤薄,一次头皮保养的重要性胜过6次敷脸;头皮比脸部皮肤敏感,分泌油脂也比脸部肌肤多2倍;头发的层层覆盖,让污垢及洗护产品残余更容易堆积;但现代人忙碌中大多匆匆解决清洁护理,不知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恶劣,使头皮毛孔堵塞机会增高;另外,因为工作压力大,身体内分泌失衡,导致头皮出问题,头油、头痒、头屑多等如影随形;饮食作息不规律,使头皮长期受到多方刺激,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甚至经常熬夜、烫染等生活习惯,致使头皮问题进一步恶化。

专家提示:头皮健康关乎全身健康,头皮更需要得到悉心的护理。

据调查,中国内地一半以上成年人的头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头油、头痒、头屑多等健康问题,而公众不了解头皮健康护养知识、不良卫生习惯以及错误的护理方式等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三、中药组方调养头皮首先,要选择安全有效的洗发水,从护发机理来看,目前市面上的洗发水分为化学日化以及中药组方两种,化学日化洗发水常用的成分,其机理是阻止马拉色菌吸收营养物质,起到抑菌作用,但由于化学物质停留在头发和头皮上,对头皮有一定的刺激性,特别是进入眼睛刺激性很强,而且对头发柔顺性有副作用,并且属于短效去屑,抑菌成分有效时间过后,头屑往往会很快再生。

中药药方大全

中药药方大全

中药药方大全化脂腹肝汤组成:丹参15克,茵陈20克,泽泻20克,黄芩12克,山楂12克。

功效:舒肝、消瘀、祛湿、化积。

应用:脂肪肝。

用法:每日一剂,早晚饭前温服。

方解:脂肪肝见于肥胖、酗酒、糖尿病及急性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炎活动期,由于不适当地增加营养和减少活动使得脂肪堆积,加之肝脏代谢机能受损,过量脂肪在肝内积聚而成。

若不及时治疗可使急性肝炎病情迁延,慢性肝炎病情加重,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祖国医学没有脂肪肝的记载,属于中医“胁痛”、“积聚”的范畴,患者常有胁痛、肥胖、肝大的表现,病因病机为湿、痰、食阻滞,化生浊邪,肝胆疏泄失调,血脉瘀阻。

方中茵陈疏肝利湿为主药,丹参活血化瘀为臣药,黄芩、泽泻清热利湿,山楂化食消积共为佐药。

全方舒肝、消瘀、祛湿、化积,对脂肪肝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加减变化:胁痛甚者酌加青皮10克,郁金12克;不思饮食者加炒麦芽15克,生山楂15克,鸡内金12克;口苦、口干加龙胆草10克;噁心欲呕加清半夏30克,乾薑10克;腹胀纳少者加厚朴10克,生山楂15克;大便稀溏加泽泻15克,白扁豆30克;肝大明显加鳖甲、穿山甲各10克;妇女月经不调加泽兰15克,三七粉3克(冲服)。

注意事项:适当控制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少食糖为原则。

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静脉点滴,用药不宜採用高渗性葡萄糖,以减少糖向脂肪的转化,注意减肥控制体重,绝对禁酒,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

肝炎恢复期参加锻炼,运动量以病人体力能耐受为标准,促进脂肪的代谢。

臌胀方组成:茵陈、黄芪各60g,生(妙)白术、益母草、丹参、白花蛇舌草、仙鹤草、泽泻、白茅根各30g,云苓、猪苓各20g,莪术、土鼈、枳壳各10g。

功效:健脾益气、化瘀行水,清热利湿。

主治:肝硬化腹水。

主症:腹大胀满,脘腹痞胀,面色暗黑,面颊、颈胸部红点赤缕,腹部青筋怒胀,小便短少,大便稀溏,舌苔腻,脉弦等。

用法:水煎内服(茵陈后下),每日1剂,日分3次温服,1个月为1疗程。

中医介绍12种常用清热解毒中药秘方

中医介绍12种常用清热解毒中药秘方

中医介绍12种常用清热解毒中药秘方中药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独特的疗效备受人们的关注。

在中医理论中,清热解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热性疾病的防治。

以下是中医介绍的12种常用清热解毒中药秘方,供大家参考。

秘方一:黄连解毒汤组方:黄连、黄芩、黄白芍、生地黄、鸡内金、怀牛膝、山豆根、知母、桃仁、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具有抗菌消炎、解毒利湿的作用,适用于大便秘结、腹泻病证。

秘方二:银花清毒汤组方:银花、连翘、野台颊、夏枯草。

功效:解表要火,清热解毒,适用于感冒、发热、喉咙肿痛等症状。

秘方三:连翘败毒散组方:连翘、黄芩、连翘、里加草、高穗巴戟天、知母、苦参。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中暑、痢疾等症状。

秘方四:大王苦茶渣清毒汤组方:大王苦茶渣、连翘、薄荷。

功效:清热解毒、解表退热,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

秘方五:板蓝根颗粒组方:板蓝根、连翘、金银花、银花、黄芩。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感冒、咽喉疼痛等症状。

秘方六:黄扈宝清毒颗粒组方:黄芪、黄连、地黄、白术等。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性疾病。

秘方七:宁宗颗粒组方:钩藤、黄连、黄芩、地黄、麦冬、川贝、生姜。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性疾病。

秘方八:银桑颗粒组方:银柴胡、大青叶、银花、牛蒡子、泽泻。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感冒、咽痛等症状。

秘方九:黄连解毒口服液组方:黄连、黄芩、地黄、丹皮、青柏、川芎、白术。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痢疾、牙龈肿痛等症状。

秘方十:白虎汤组方:知母、石膏、甘草、生石膏、大黄。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热,适用于高热、烦渴、喉咙肿痛等症状。

秘方十一:银黄合剂组方:银黄、半夏、竹茹。

功效:清热解毒、化湿行气,适用于急性肺炎、咽喉肿痛等症状。

秘方十二:石膏吊石汤组方:知母、天花粉、甘草、粉山东参、生山药、单狐丝、地黄。

功效:清热解毒、润燥生津,适用于口渴、咽喉干燥等症状。

以上所介绍的12种清热解毒中药秘方,都是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现代药理看中药组方原则中药组方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需要,利用药物的七情,规定必要的药量,配伍组织成方。

其原则分为“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君”药,即主药或主治药,是针对主症或病因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即辅药或辅助药,就是协助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佐”药,又叫兼制药,是指协助主药治疗兼症,或监制主药以清除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药,又叫引和药,是指引导各药,起调和作用的药物。

近年来,中药复方中各味药之间的药理研究表明,中药之间的配伍组方应用,对于提高疗效、减少毒性,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中药配伍经验大多是很有价值的。

1、增强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有效成分是芍药甙和甘草中的有效成分FM100,两者在解痉、镇痛、抗炎等方面确有明显协同作用。

又如补中益气汤,对子宫周围组织具有选择性兴奋,并能调节小肠肌张力和蠕动,这一作用可能是治疗子宫脱垂或脱肛等症的药理基础。

但若除去方中升麻、柴胡后,上述作用大大减弱且不持久,若单用升麻、柴胡,却又无此作用。

再如六神丸由麝香、牛黄、蟾酥、雄黄、珍珠、龙脑等六味药组成,研究证明,六神丸有抗炎作用,对毛细血管通透性产生明显抑制。

通过对其成药的分析研究,发现牛黄和蟾酥、蟾酥和麝香的抗炎作用方面有相加作用,而麝香与牛黄伍用则有增强作用,尤其是以上三味药并用时有明显协同作用。

2、减少副作用和毒性四逆汤中附子毒性较大,而配伍干姜、甘草后,则毒性大为降低。

常山有抗疟作用,但又有严重的恶心、呕吐副作用,而以常山为主药的截疟七宝散对鸽子的致吐作用只有常山的1/3~1/4,且不减弱抗疟效果。

又如,黄连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不少细菌极易形成对黄连抗药的菌珠。

研究指出,适当的复方配伍是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连抗药的重要措施,而且还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

如细菌对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形成的抗药性远较单味黄连或黄连素为小。

连翘挥发油与黄连素合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不但比单用黄连素强6倍,且不易产生抗药性。

但是有些研究也指出,传统的方剂组方也并非一切药味都是必要的,如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复方“二仙合剂”(由仙茅、淫羊藿、巴戟天、黄柏、知母及当归六味组成),从中去掉巴戟天后,经动物实验,对高血压狗的降压效果并不较二仙合剂为弱。

糖尿病治疗的中药组方思路糖尿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糖、脂肪代谢紊乱而致多系统,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一种多发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随着生活模式的改变,社会老龄化以及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发病率具有世界性惊人速度增长。

中国80年代0.6-1%,目前升到3.6-5%,其中60岁以上达6%,发病人数由600万增到2400万。

西方国家发病率为2.5-5%。

全世界发病人数也由80年代的3千万上升到1亿2千多万,预计2025年将增加到2.99亿。

近年来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崇尚自然疗法,中医药日益受到青睐。

为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长,本着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原则,现就糖尿病治疗中的中药组方思路探讨如下。

一.以中医理论指导用药1.三消论治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分别代表糖尿病三个不同的脏腑和病变阶段。

根据不同的病位和病机可制定不同的治疗原则,如清热润肺、清胃泻火、养阴补肾、滋阴生津,可以消渴方、玉女煎、六味地黄汤、金匮肾气丸为基础方,临床随症化裁。

上中下三消用药各有侧重,上消用黄芩、天冬、麦冬、桑白皮、地骨皮、太子参;中消用生地、生石膏、知母、石斛、玉竹、黄连、花粉;下消用山药、山萸肉、枸杞子、黄精、黄柏、生熟地。

2.脏腑论治脏腑论治是一切论治的基础。

以脏腑为纲,进行辨证论治是糖尿病治疗最常用的法则。

历代医家从肺论治、从脾论治、从胃论治、从肝论治、从肾论治,发展了中医糖尿病治疗理论。

实践经验,从肺论治宜清热润肺,药用沙参、天冬、麦冬、桑白皮、地骨皮、太子参;肺热不盛,兼有邪热宜清解肺热,药选蝉蜕、蚕蛹、银花、连翘、金荞麦根等。

从脾论治当分脾阴虚和脾气虚,糖尿病燥热已去,津液未复宜滋养脾阴,药用山药、白扁豆、石斛、玉竹;脾气虚宜补气健脾,药用黄芪、太子参、西洋参、茯苓;健脾化湿可选苍术、苡米、泽泻。

从胃论治,若胃火炽盛当清胃泻火,养阴保津,药用生石膏、知母、黄连;大便干结当泻热通便,药用生大黄、元参、元明粉等。

从肝论治,若肝阴虚当滋阴养肝柔肝,药用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白芍、甘草;疏肝解郁宜选柴胡、薄荷、郁金。

从肾论治当分肾之阴阳,肾阴虚宜补肾滋阴,药用山药、山萸肉、枸杞子、黄精、生熟地、龟板胶;肾阳虚用菟丝子、鹿角胶、补骨脂、巴戟天等。

.审因论治糖尿病的病因主要以气虚、阴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瘀血、痰湿等为主,单独或相兼为病,治疗选药组方气虚用黄芪、人参、太子参、山药、五味子;阴虚用麦冬、天冬、生地、元参、天花粉;血虚用当归、白芍、阿胶、益母草;阳虚用附子、肉桂;痰湿可选苍术、白术、茯苓、苡米、泽泻、赤小豆;血瘀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赤芍、姜黄、乳香、没药、川芎、鸡血藤;活血通络用穿山甲、地龙、王不留行。

灵活结合脏腑辨证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二.以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用药1.胰腺功能可归属为中医“脾”的范畴讨论从现代胰的生理功能看,胰腺属中医“脾”的范畴。

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必须经过胰腺外分泌细胞分泌的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的化学消化后,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

如果胰腺分泌这些消化酶的作用减弱或功能失常,各种物质消化吸收障碍,肌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就会出现气血生化不足的脾虚现象,即“垂体-下丘脑-胰腺轴”、“肠-胰腺轴”功能失调。

胰岛素是人体能源利用的原动力,又是糖原分解与合成的始动环节,胰岛素缺失,可导致糖不能利用,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乳酸堆积,酮体产生,出现一派热象,饮食不养肌肤,形体逐渐消瘦。

因此,胰腺是命门之火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阴液的物质基础。

该部分命门之火不足,不仅出现发育迟缓,形瘦神疲,百骸失煦的阳虚之征,也会出现烦渴、烦热、热毒内生的血糖升高之火热现象。

因此,大补脾气可促进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促进机体胰岛素的分泌,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

营养物质不能被机体利用变生邪热,宜清解胃热,养阴增液,以利各种营养物质利用与代谢,选用桑白皮、地骨皮、知母、苦瓜等。

2.脾主运化包括胰腺外分泌及部分内分泌功能脾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的升清功能,相当于胰腺的外分泌功能部分,各种消化酶是实现其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脾运化水谷精微到身体各部分,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皮毛筋骨,以营养周身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胰岛素是实现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不足,脾为胃行其津液的物质基础匮乏,故产生以脾虚为主要表现的各种糖尿病症状。

以益气健脾为主的方药组成的方剂实验研究证实,该类方能增加胰岛β细胞的数目,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反证了脾虚是糖尿病的主要病机。

胰岛素受体与受体后缺乏,多见于体质偏胖的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脾气虚与痰湿内停兼见,治疗组方当补气化痰,以二陈汤和六君子汤加减化裁。

3.糖自稳调节与中医阴阳平衡糖、脂肪、蛋白质依赖升糖激素和降糖激素的调节。

降糖激素主要指胰岛素,升糖激素包括胰升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二者相当于中医的阴和阳,正常情况下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在应激、精神创伤等因素作用下,糖自稳被打破而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症。

凡能使血糖升高的因素属阳,使血糖降低的因素属阴。

胰岛素使血糖降低表现为一派气虚、阳虚征象;胰升血糖类激素升高血糖相互县一派阳热、火盛征象,此火热多为气郁化火,或湿郁化火、血郁化火。

知其阴阳之所在,以审为期,舒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有情志因素当疏肝理气,方选柴胡疏肝散;气郁化火宜疏肝截郁清热,方选逍遥散。

痰湿内蕴当燥湿化痰,方如二术二陈汤;痰郁化热宜清热化痰,方如黄连温胆汤、栝楼贝母半夏丸。

血瘀者宜活血化瘀,方如血府逐瘀汤;瘀血化热当化瘀清热,方选凉血解毒汤。

伤阴者兼以养阴, 有热者清热。

灵活辨证论治,可提高临床疗效。

4.针对糖脂代谢紊乱,临床选用排毒方药血糖在体内堆积可导致“慢性糖中毒”,肪堆积导致“高脂血症”、“肥胖症”、“脂肪肝、”。

高糖、高脂属中医“痰湿”、“瘀浊”。

这些有害物质在人体滞留日久,阻碍脾胃运化,气血运行,津液输布,因此临床可以化痰祛浊解毒,活血凉血排毒,以促进体内毒物的代谢与排泄。

可在常规治疗药物中加入双花、连翘、丹皮、紫草、赤芍、生地、元参、黄连、地锦草、鱼腥草、泽兰、大黄、泽泻、茵陈、车前子、大腹皮等,以提高疗效。

5.针对胰岛病变,各有侧重选用方药1型糖尿病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时胰腺发生炎症,胰岛逐渐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或缺如。

因此,在1型糖尿病早期即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表现为热象为主时,宜重用清热药物,佐以解毒养阴,以消除胰岛素局部炎症,保护胰腺,药如生石膏、知母、麦冬、生地、元参、双花、连翘、蒲公英;中期以阴虚为主者,宜重用养阴佐以清热,药选太子参、麦冬、生地、元参、玉竹、花粉、黄精。

兼热盛宜佐清热药,兼瘀血者佐活血药;后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宜益气养阴、补养气血或阴阳双补,以改善机体虚弱症状,增加胰岛素分泌,药如黄芪、党参、当归、麦冬、山药、五味子、黄精,肾阳虚明显加鹿茸、肉苁蓉、菟丝子、巴戟天等,肾阴虚明显加熟地、山萸肉、女贞子、枸杞子、龟板胶等。

2型糖尿病的治疗可以下述思路选方用药:①辨证用药,前已述及。

②选择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药物,如党参、黄芪;③选用改善微循环障碍的药物,如具有活血化瘀之功的当归、丹参、赤芍、三七、桃仁;胰腺纤维化或淀粉样变应软坚散结,宜选用贝母、丹皮、皂刺、生牡蛎、夏枯草;④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药如黄连、大黄、土茯苓。

三.根据药理实验研究成果指导组方用药1.根据血糖选择降糖单味药近年研究证实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单味中草药有几十种,临床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合理选用,可以提高疗效: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菟丝子、五倍子、栀子、金樱子、女贞子、桑白皮、桑枝、桑椹子、桑叶、荔枝、荔枝核、蚕蛹、僵蚕、黄连、黄芩、丹皮、地骨皮、生地、元参、麦冬、天冬、山药、花粉、山萸肉、黄精、芍药、黄芪、茯苓、三七、亚腰葫芦、泽泻。

2.根据尿糖选药尿糖为人体的精微物质,与脾肾关系密切,因此补肾摄精和益气健脾法是治疗尿糖的重要原则,可选用的药物如山药、山萸肉、金樱子、桑螵蛸、芡实;白术、苍术、鸡内金、黄芪等。

3.根据胰腺分泌功能用药下列药物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加强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太子参、生黄芪、知母、麦冬、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