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2334c2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6f.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水滴里的生物》1.微生物是一类很弱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够看清晰。
2.世界上第一具发觉微生物,揭开生物隐秘的是列文虎克。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4.利用显微镜观看一滴水,发觉水中会有鼓藻、草履虫、水蚤、轮虫、钓钟虫等微生物。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牛奶中有一种名叫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的功与过: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药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8.能够减少致命病菌传播的办法:捂住口鼻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胖皂洗手等。
9.细菌体积弱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这么粗。
细菌生殖非常快,一具细菌能够有数小时内生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10.食物通常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11.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青霉素是由英国的弗莱明首先发觉的.12.食物的XXX变质是霉菌引起的,防止发霉的条件是干燥、低温。
13.怎么样防止食物和其它物品发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14.讲明霉菌的功与过?人们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它物品的变质。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植物的病变。
15.大多数细胞极小,要借助显微镜才干看清,但个不细胞却非常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16.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胡克最早发觉细胞。
17.伤口化“脓”算是死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18.生命体都是基本上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算是细胞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全面完整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全面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5c0e4dff77232f60dccca113.png)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一、水滴里的生物(2次)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微生物大多数是单细胞生物。
2、利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发现水中会有鼓藻、草履虫、水蚤、轮虫、钓钟虫等微生物。
3、第一个发现了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使用的显微镜能放大近300倍。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5、变形虫、大肠杆菌、啤酒中的酵母菌、病毒、硅藻都属于微生物.6、微生物的种类:细菌、霉(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原生植物.7、在日常生活中,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答: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8、你能用生命方法证明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答: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制作一个含有水草的小水塘,时间长了,水会变得越来越浑浊.9、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什么? 答: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物镜的镜头不能接触玻片。
二、做酸奶(3次)1、怎样制作酸奶?答、①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③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④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1.加糖煮开2.冷却加酸 3.保温密封 4.静置待稠)2、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注意:显微镜下的乳酸菌是杆菌.3、细菌的特点答:①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②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③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注意:细菌繁殖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繁殖方式。
注意;牙齿表面的细菌靠食物的残渣生活。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91b94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3.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部分:知识点一、有机物(1)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2)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较(3)有机物的种类和其代表物二、有机反应(1)有机反应的种类(2)特殊有机反应——环烷消去反应(3)有机反应的特点三、有机物和无机物混合物(1)有机溶剂(2)有机和无机溶剂混合溶剂第二部分:文章有机物是一类特定的化学物质,它们在化学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元素的原子的独特的组合。
有机物的定义是从有机化学的角度出发的,以碳原子含量和附属原子组成的特殊结构为主要特征。
有机物的特点是具有活性的碳偶联键,形成一些重要的生物分子,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机物和无机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学物质,他们在原子组成上有很大的差异。
有机物以碳原子含量和附属原子组成的特殊结构为主要特征,特别是具有活性的碳偶联键,形成一些重要的生物分子,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对而言,无机物主要由无机元素的原子组成,它不包含碳原子,即便包含碳原子,也不会形成碳偶联键,不具有活性。
有机物种类丰富,它们可以分为有机酸、有机碱、有机醇、有机酯等。
而有机反应是指以有机物为原料发生的一类反应,它是由有机物内部活性碳键原子间互换而发生的,它是由有机物形成新的有机物,这种特殊的有机反应叫做环烷消去反应。
有机物与无机物结合形成混合物,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有机溶剂具有优异的溶解性能,它能溶解的大部分有机物并且与无机溶剂形成混合溶剂,这种混合溶剂有利于工业制造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混合、调和和成膜作用。
总之,有机物及其反应、混合物等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工业制造和日常生活中有深远的影响。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bbf6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b.png)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隐秘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
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6、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有变形虫、啤酒中的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等微生物。
这些都是常见的微生物。
7、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
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看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觉察物体上的霉斑在渐渐扩大等。
8、显微镜的根本构造9、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对光——放置——调整——观看10、显微镜的使用右手握臂,左手托座。
轻拿轻放,不放边缘,不碰镜片。
反光镜不对太阳。
有盖玻片一面朝上,夹住,观看部位放通光孔正中。
左手调整,右侧观看,物镜至标本片5 毫米处。
A两眼睁开,左眼观看。
10.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有中心大液泡,细胞近似于长方体。
细胞核小,细胞形态规章。
人表皮细胞,无细胞壁,细胞形态不规章,界限不是很清楚。
细胞核较大,颜色较深。
11.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苹果开头腐烂。
泥土里的细菌开头分解苹果,在其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苹果渐渐变成了腐殖质。
11.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取养料。
牙齿外表的细菌靠食物残渣生活。
11.牛奶变成酸奶,是由于牛奶中有一种名叫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12.细菌的三种根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13.细菌的功: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生产的食物﹑药品和生物塑料餐具。
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14.可以削减致命病菌传播的方法:捂住口鼻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
15.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62ef8f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9.png)
第一单元物质在变化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
2、水结冰没有产生新物质。
3、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4、没有生锈的铁是银白色,铁锈是暗红色。
5、铁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放几年都不生锈,只有把铁放入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水里,铁才会生锈,铁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锈的方法有擦去水分、覆盖搪瓷、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抹油、放干燥剂等。
7、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瓶汽水,会使人感到清凉。
因为气体从口中和鼻中排出时,会带走身体里的一部分热量。
8、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9、汽水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水溶液。
10、在众多的科学家中,有一类是化学家,他们常常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并制造新物质。
1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使点燃的蜡烛熄灭。
12、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
13、化学家发现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成分,其中氮气的含量最多,约占78%,氧气的含量次之,约占21%。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1、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不仅指形态结构,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动物有遗传现象,植物有遗传现象,所以说生物都有遗传现象。
3、动物亲代的相似点有外形、毛色、花纹、神态、食物及生活习性。
4、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5、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6、生物变异分为两种:一种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直接打印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直接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2004a371fe910ef12df86f.png)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变形虫),(酵母菌)(硅藻)等都是。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①鲜牛奶里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③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盖上盖子④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乳酸菌)属于(杆菌)。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
计算方法:繁殖一次乘一个2.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
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过:有的会致病。
10.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11、馒头发霉对比实验温暖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容易发霉温暖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不容易寒冷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寒冷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结论: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2防止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
13、(英国)(胡克)发现了(细胞)。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b8465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7.png)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体积和可观察的特征。
- 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质地、透明度等,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
- 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不改变物质的本质,如溶解、熔化等;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的本质,如燃烧、腐烂等。
二、质量和重量-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数量大小,用单位克(g)或千克(kg)表示。
质量不随物体所处的地方、环境和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而改变。
- 重量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用单位牛顿(N)表示。
重量随物体所处的地方、环境和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而改变。
三、声的传播- 声是物质振动的结果,需要有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的传播需要声源、介质和接收器三要素,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 声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性质有关,固体的传播速度大于液体,液体的传播速度大于气体。
四、力和工具-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形状改变或速度改变。
- 常见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可以通过试验测量力的大小。
- 使用不同工具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如杠杆、滑轮等。
五、能量与能量转化- 能量是物体运动、变化或发生作用的能力,存在多种形式,如动能、势能、热能等。
- 能量可以转化,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等。
-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总能量保持不变。
六、地球与地理- 地球是一颗由岩石、气体和液体组成的行星,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 地球有大气层、水圈和陆地,这些构成了地球的地理环境。
- 地球上有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地壳运动、天气、地形等,需要进行认识和探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fcc557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e.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6、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二、问答: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2、做酸奶一、填空:1、在相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2、细菌有三种根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品,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3、利用霉菌可以(生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情况、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二、问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馒头在(暖和、湿润)的前提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前提下不容易发霉.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过: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三、实验: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暖和、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发霉了,其他条件下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暖和、湿润的馒头容易发霉.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填空: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2、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二、问答: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有什么不同?答:洋葱表皮细胞是规则的;人体表皮细胞不规则,细胞之间界限不清.2、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一、填空: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曾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2、人们站在海边发现总是先瞥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瞥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消失).3、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通过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5、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进入太空.二、实验:设计地球的形状模仿实验.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仿航行.(3)窥察船进港,有甚么发现?发现:先瞥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瞥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结论:地球是球形.2、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海洋)、(岛屿)、(峡谷)、(山地)等.2、地形地图或地球仪用(蓝色)表示水,用(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用(白色)表示冰川,用(黄色)表示山地沙漠.3、为了精确地描绘地球全貌,人们利用(航空拍摄)或者(卫星拍摄).3、地球的内部1、科学家会从(火山、地热、地震)等现象上阐发地球内部的布局.2、科学家经由过程地震和核实验时发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球内部布局,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快,在(软的岩石)中传播慢.3、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4、火山和地震1、填空:1、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单薄地带喷发而形成的,是地球上最风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火山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2、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3、1976年7月28日我国发生了唐山大地震.4、我国东汉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5、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答: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屋子里,你应该就地避险,躲在墙角处或桌子地下;如果在屋子外,应该远离建筑物,向空旷安全处疏散.二、实验:设计火山喷发的模仿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在土豆泥中央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番茄酱,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3)用酒精灯加热.现象:冒出大量水汽,番茄酱喷出.结论: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5、地表的变迁1、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科学家在上面发现了鱼龙化石,可以猜测这里在古时期是(海洋).2、北宋科学家(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中有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记载.3、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4、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进程叫做(腐蚀).5、改变地表的人类活动有(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第三单元《物资的变化》1、蜡烛的变化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变化).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等现象加以判断.4、蜡烛融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熄灭是(化学变化).5、属于物理变化的有:(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钢锭)、(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融化)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生鸡蛋酿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树叶颜色变化)、(火柴熄灭)、(盐酸滴在石灰石上)、(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馒头发霉)等.6、设计蜡烛变化的实验: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白瓷片、石棉网等.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现象:杯壁上蒙上了一层小水滴);(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现象:烧杯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将一只白瓷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观察它的底部(现象:白瓷片底部有黑色的物质).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水、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2、铁钉生锈了1、铁钉在(有空气)和(有水)的条件下容易生锈,(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等也容易使铁生锈.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2、铁是(银白色),锈是(暗红色);铁(坚硬),锈(松软);铁(有光泽),锈(没有光泽).3、防止铁生锈的根本方法有:(擦去水分)、(覆盖搪瓷)、(加入其他物资,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4、设计铁钉生锈实验:问题:铁钉生锈的原因是什么?实验过程:(1)把铁钉放在空试管里(铁钉没有生锈);(2)把铁钉放在装满水的试管里,加一点油(铁钉生锈,但速度比较慢);(3)把铁钉放在有一半水的试管里(铁钉很快生锈).结论:铁钉在(有空气)和(有水)的条件下容易生锈.3、变色花1、像(白醋)如许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资,叫做(酸性物资).2、像(碱水)如许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资,叫做(碱性物资).3、像(紫甘蓝水)如许能检验其他物资酸碱性的物资,叫做(酸碱指示剂).4、呕吐时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胃和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5、吃未熟透的柿子会感到(有涩味)、用肥皂洗手会有(滑腻)的感觉,是因为柿子和肥皂里有(碱性物资).6、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有:(西红柿)、(苹果)、(橘子)、(葡萄)、(橙汁)等;常见的碱性物质有:(小苏打)、(饼干)、(柿子)、(肥皂)、(洗衣粉)等.7、(杜鹃花)喜好(酸性泥土),而(竹子)喜好(碱性泥土).8、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经由过程加(硫酸亚铁)改良泥土.4、洗衣服的学问1、不同的(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第四单元《探索宇宙》1、登月之旅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2、(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4、(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飞船以每小时4万千米的速度奔向月球,(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驾驶登月舱成功登上了月球.5、月球上没有(氛围),没有(液态水).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6、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7、设计“环行山的形成”的模仿实验.材料:盘子、细沙、石子等.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纱.(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现象:坑面积比石块的大.结论: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2、太阳系大家族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2、像(太阳)如许自己发光的天体叫(恒星);像(地球)如许自己不发光,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亮)如许自己不发光,环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卫星).3、在太阳系中,(卫星)环绕(行星)运转,(行星)环绕(恒星)运转.4、(四季)的形成和(地球公转)有关.5、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半球是(冬)季.6、太阳光(直射)时,发生的温度(高),斜射时发生的温度低.7、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3、看星座1、银河是由许很多多(恒星)构成的.2、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把它们称为(恒星).3、人们把星空分红(88)个地区,称为(星座).4、(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局部.(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5、北极星处于北斗七星勺口两颗星向外延伸(5倍)的地方.7、银河由(2000多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构成,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划开天空.8、在太空(俯视),看到的银河系像个(旋涡).4、探索宇宙1、天文望远镜有: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专门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空间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2、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才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向太空.3、(当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将人们带进崭新的(航天)时期,探究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4、(前驱者10号)是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5、人类为升空而牺牲的第一人是我国明代人(万户).6、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7、航天器有:(航天飞机)、(科学试验卫星)、(太空探测器)、(宇宙飞船)等.8、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9、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5、地球之外有生命吗1、(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2、(麦哲伦号)太空探测器拍摄了(金星)表面;(漫游者)探测器是用来勘探(火星)表面的.3、金星(表面温度高),是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因为它表面有一层厚厚的二氧化碳构成的大气层.4、火星(比地球上冷得多),所以不适合人类居住.从火星上一块岩石中发现的(菌状体)表明那里可能存在着(生物).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1、假设1、(好奇心)总是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出答案.2、(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3、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4、(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想.假设的依据往往来自(已有的经验),但经验并不完全可靠.5、(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6、科学家收集证据的过程十分漫长、艰苦,需要(坚强的意志)、(敏锐的观察力)、和(足够的耐心).2、实验一、填空:1、(实验)的两种主要类型是(模仿实验)和(比较实验).2、(模仿实验)是对事物的(内部布局)、(举动变化进程)举行模仿.3、(对比实验)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该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4、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5、做过的模拟实验有:(雨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火山爆发)等.6、做过的比较实验有:(种子萌发的实验)、(水蒸发快慢的实验)、(食盐溶解快慢的实验)等.二、问答题:1、做科学实验时,应注意什么?答: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控制.一要注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条件下进行;二要注意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变化的因素;三要注意确定变化时需要观察的项目.2、你做过的模拟实验、对比实验各有哪些?答:我做过的模拟实验有:雨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火山爆发等.。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3aef2775f0e7cd18525361a.png)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中的微生物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微生物大多数是单细胞生物。
2.第一个发现了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3.列文虎克使用的显微镜能放大近300倍。
4.水中有哪些微生物,有鼓藻、硅藻、草履虫、钓钟虫、水蚤、轮虫。
5.微生物的种类:细菌、霉(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原生植物。
6.微生物分布的范围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7.细菌有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基本形态。
8.变形虫、大肠杆菌、啤酒中的酵母菌、病毒、硅藻都属于微生物。
9.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了生命世界。
10.在日常生活中,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答: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
11.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答: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制作一个含有水草的小水塘,时间长了,水会变得越来越浑浊。
12.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什么?答:反光镜不能对着太阳,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物镜的镜头不能接触盖玻片。
2.做酸奶1.酸奶形成的原因: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注意:显微镜下的乳酸菌是杆菌.2.怎样制作酸奶?答: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1.加糖煮开2.冷却加酸3.保温密封4.静置待稠)3.细菌的特点:1.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2.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3.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注意:细菌繁殖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繁殖方式。
)(注意:牙齿表面的细菌靠食物的残渣生活。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直接打印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直接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b67e2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3.png)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最新直接打印版)1.水滴中存在着许多微小的生物,如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和轮虫等。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需要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微生物分布广泛,存在于空气、水、泥土、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各种环境中。
细菌、霉菌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而变形虫、酵母菌和硅藻也是微生物之一。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制作酸奶的步骤包括:将鲜牛奶加入适量的白糖,煮开几分钟;当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将混合物倒入消过毒的保温杯中,盖上盖子;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制作完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含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乳酸菌属于杆菌。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7.细菌也需要食物,有些细菌会利用阳光自行制造食物,而有些细菌则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繁殖速度非常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细菌的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
细菌的功用包括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也有些细菌会致病。
10.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包括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和勤用肥皂洗手。
11.馒头发霉对比实验表明,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
防止发霉的方法包括真空包装、放置干燥剂、低温保存和太阳暴晒。
12.英国的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
13.英国的胡克发现了细胞,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微小,需要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但也有少数细胞非常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草履虫、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4.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而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全册知识要点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全册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abfebac77da26925c5b077.png)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 水滴里的世界1、水里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很小很小的生命体,它产被称为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水、泥土里,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5、水滴中的那很多个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6、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7、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瓜果上的毒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发霉变馊的食物……这些都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
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方法:虽然不能直接看到它们,但是可以发现物体上的毒斑慢慢扩大,皮肤逐渐发炎馈烂,病毒感染的人群起来越多,病情越来越重,食物变质逐渐腐烂等。
2 做酸奶1、自己动手做酸奶的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2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2、自制酸奶要注意的事项:(1)自制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放太久。
(2)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3、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2)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4、认识细菌(细菌的特点):(1)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2)有三种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3)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4)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5、细菌的功与过:功(好处。
对人类或大自然有用的):(1)生产腐殖质(苹果从树上掉下、腐烂、细菌分解、变成腐殖质)(2)生产新食物(果酒、泡菜)(3)生产药品(4)生产塑料餐具过(害处。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e0498d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c.png)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根据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的内容,以下是一些科学知识点归纳:
1.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 植物的组成和结构,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 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的吸收水分、光合作用等;
- 植物的繁殖方式,如春夏秋冬季节的不同植物繁殖方式;
- 植物的传粉和结果,包括风、昆虫、鸟类等对植物传粉过程的影响。
2. 动物的生活和繁殖
-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 动物的生活方式,包括采食、呼吸、运动、繁殖等;
- 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包括候鸟、觅食和迁徙等;
- 动物的保护意识,如珍惜野生动物和保护动物栖息地。
3.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 声音的传播和听觉,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器官的结构;
- 光的反射和折射,包括镜面反射、漫反射和折射现象;
- 水的特性和应用,如水的分子构成、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运输和利用;
- 磁铁的性质和应用,如磁力的产生、磁铁的极性和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4.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保护大气、水资源和土壤等;
- 节约资源的意义和方法,包括水、电、煤气和纸张的节约使用;
- 垃圾分类和废物处理,包括可回收物、可降解物和有害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以上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中的科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全册知识要点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全册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015c1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7.png)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 水滴里的世界1、水里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很小很小的生命体,它产被称为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够看清楚。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水、泥土里,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5、水滴中的那很多个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6、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7、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能够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瓜果上的毒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发霉变馊的食物……这些都能够找到微生物的踪迹。
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方法:虽然不能直接看到它们,但是能够发现物体上的毒斑慢慢扩大,皮肤逐渐发炎馈烂,病毒感染的人群起来越多,病情越来越重,食物变质逐渐腐烂等。
2 做酸奶1、自己动手做酸奶的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2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2、自制酸奶要注意的事项:(1)自制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放太久。
(2)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3、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2)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4、理解细菌(细菌的特点):(1)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2)有三种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3)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4)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能够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5、细菌的功与过:功(好处。
对人类或大自然有用的):(1)生产腐殖质(苹果从树上掉下、腐烂、细菌分解、变成腐殖质)(2)生产新食物(果酒、泡菜)(3)生产药品(4)生产塑料餐具过(害处。
全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单元知识点汇总(全册)
![全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单元知识点汇总(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2ba608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0.png)
全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单元知识
点汇总(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科学
- 科学是什么
- 科学的特征和方法
- 科学家的工作
- 科学与我们的生活
第二单元:营养与消化
- 纤维素和淀粉质的区别
- 食物的分类
- 食物的营养成分和作用
- 消化系统的构成和作用
- 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第三单元:呼吸与循环
- 呼吸的重要性
- 呼吸道的构成和作用
- 心脏的构造和功能
- 血液的成分和作用
第四单元:感觉与运动
- 感觉器官的结构和作用
- 大脑的作用
- 骨骼和肌肉的运动方式和作用
第五单元:生态与环保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保护
第六单元: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属性和分类
-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做功
- 能源的种类和利用
以上是全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单元的全部知识点汇总,每个单元都涵盖了该主题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共同构成了丰富
而有趣的科学知识体系。
这些知识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a262a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a.png)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探索未知的重要工具,而六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主要涉及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地理学三个领域。
以下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物学知识点1. 眼睛及其保护人类的眼睛是我们视觉感知的器官,需要学会保护眼睛免受伤害。
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正确使用电子设备、合理用眼的方法。
2. 健康饮食学习了解不同类型的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并明白各类营养素对身体发育和生长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身体健康。
3. 动植物与环境关系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和动物的特点与适应能力。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白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二、物理学知识点1. 物体的性质和分类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物体的性质,如形状、颜色、材质等。
根据物质状态和某些性质进行分类,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征。
2. 热能与温度了解热能的产生和传递。
学习温度的测量方法,认识温度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3. 电路与电器研究简单电路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了解电路中电流的产生和流动。
学习电器的安全使用,了解电能的利用和节约措施。
三、地理学知识点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掌握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了解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活动,并认识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气候与季节学习气候带的划分和各气候带的特点,了解不同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认识季节变化的原因和特征。
3. 测量与方位学习使用地图、罗盘和经纬度等工具,掌握方位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了解地图的制作过程和地理信息的表示方法。
以上是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概述,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并且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善于思考,探索科学的奥秘,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重点整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427cb3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d.png)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重点整理本文旨在整理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重点内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和掌握相应知识点。
第一单元海洋世界1. 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占地球表面积的71%。
2.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复杂,有助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3. 海洋的污染问题严重,应该加强环保教育和管理。
第二单元生物圈中的能量循环1. 光能是生物能量的源头,通过光合作用被转化为化学能。
2. 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
3. 生物圈中的能量循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第三单元物质的三态变化1.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质的三态变化分别是凝固、融化、汽化、凝结和升华。
3. 物质的三态变化和天气现象有密切关系。
第四单元空气和呼吸1. 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2.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提供我们呼吸的氧气。
3. 呼吸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将氧气转化为能量的重要方式。
第五单元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类似,都经历了孕育、生长、成熟和老化四个阶段。
2.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养分、水分、温度等。
3.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是进化的结果,有助于适应生存环境。
第六单元化学与生活1. 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基本形式,是很多生活实践的基础。
2. 化学物质有很多种类,如有机物、无机物、金属等。
3. 化学反应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如烹饪、清洁、医学等。
以上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重点内容,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加深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和探索打好基础。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打印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cd733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0.png)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打印版)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变形虫,酵母菌硅藻等都是.3、荷兰人XXX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4、自制酸奶的步骤①鲜牛奶里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加白糖是为了提高风味,煮开是为了杀死里面的微生物.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冷却的原因是防止把乳酸菌烫死,把持乳酸菌的活性.③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盖上盖子,保持密闭环境.④保温5-6小时后,时间不宜过长(容易变质),也不宜过短(发酵不完全).酸奶就做成了.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乳酸菌属于杆菌.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7、细菌也要吃食品,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品、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能够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繁殖办法是分裂繁殖.计算办法:繁殖一次乘一个2.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果酒,泡菜),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过:有的会致病(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10.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11、东西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霉菌是一种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者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馒头发霉对比尝试温暖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容易发霉温暖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不容易寒冷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寒冷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结论: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12防止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霉菌的功与过:功:制酱、做腐乳、发酵饲料等.过:造成食品和其他物品变质,风险人的健康.英国XXX发现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13、英国XXX发现了细胞.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细胞都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个别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14、生命体多数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好像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进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进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发的.15.脓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16.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有中央大液泡,细胞近似于长方体.细胞核较小,细胞形态规则.人表皮细胞:无细胞壁,细胞形态不划定规矩,界限不是很清晰.细胞核较大,颜色较深.17.光学显微镜由: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压片夹,反光镜,镜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组成.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推测,XXX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古希腊学者XXX按照月食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2.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逝,桅杆后消逝.3、XXX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形.4、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加加林乘东方1号第一次翱翔太空.1969年,美国人XXX第一次登上月球.2003年,XXX乘坐神州5号围绕地球飞行14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遥望地球.5、地球表面有:高原、平原、山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我们的家乡的地貌是平原.地球上的蓝色代表水,绿色代表耕地、平原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沙漠,白色代表冰川.6、科学家会从火山、地热、地动等现象上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7地球内部从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深度是14千米.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8、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模拟火山喷发的尝试中,番茄酱代表岩浆.尝试现象是番茄酱外溢.9.火山和地震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24万多人.10.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模拟地震的发生,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题目见试卷.11XXX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12、发生地震时该怎么做?(及时撤离.躲在课桌底下有遮盖物的地方,躲在家里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的地方.)13、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科学家在上面发现了鱼龙化石,说明在远古时期是海洋.14、北宋科学家XXX所写的《梦溪笔谈》中有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记载.15、石林主要原因是雨水冲刷,礁石是海浪,火山口湖是火山和雨水,风蚀石是风的作用.16、小石头在酒精灯外焰烧,再放冷水中,几回后石头会破裂.17、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进程叫做风化.18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进程叫侵蚀.19、人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在烛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燥的烧杯,烧杯壁有小水珠出现,说明燃烧过程中有水生成.在烛焰上方罩上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在烛焰上方罩上白瓷碗,底部会变黑,产生了新的物质.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如铁水变钢锭水的三态变化、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融化.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如生鸡蛋变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火柴燃烧、树叶颜色变化、盐酸滴在石灰石上生鸡蛋放入白醋中碱中倒入白醋往廓清石灰水中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4、铁坚硬呈银白色,锈松软呈暗红色.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5、一块铁完整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水中有盐,铁成品表面不洁净、粗拙等因素会使铁更容易生锈.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办法有:擦去水分、喷漆、掩盖珐琅、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原理:制成不锈钢是改变铁的性质,其他都是隔绝水或空气.7、像白醋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资叫做酸性物资.像碱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资叫做碱性物资,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资叫做酸碱指示剂,你剧烈运动时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发生了酸性物资.胃酸是酸性物质,胃药是碱性物质.8.大部分蔬菜水果都是酸性物质.做面包用的小苏打、家用清洁剂都是碱性物质.化肥有的是酸性的,有的是碱性的.纯净水是中性的,牛奶、茶水是酸性的.9.杜鹃花喜好酸性的土壤.如果它的叶瓣发黄发枯,就说明土壤可能偏碱性,需要喷洒呈酸性的硫酸亚铁.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会大面积死亡.盐碱地长不好植物,可以用硫酸亚铁来改良土壤.10.不同的污渍要用不同的洗濯用品.11.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外一只手拉着水.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屡次的漂洗、拧干,衣物也就洗洁净了.第四单元探索宇宙1.意大利的XXX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表面有环形山、高地和“月海”.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3、模拟环形山实验,每个月初七初八或者二十二、二十三左右,观察环形山最容易.(1)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结论:高度越高坑就越大越深.(2)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结论:石子越大坑就越大越深.5、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6.太阳其实不总是直射赤道,因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稍稍有些倾斜.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上半球时,该半球处于夏季,另外半球处于夏季.四季的形成和地球的公转有关.7.太阳系中,行星围着太阳转,卫星围着行星转,已知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50多颗卫星,无数的小行星、彗星等.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最大的是木星,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与地球最相似.8、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9.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10.北斗七星在四季中的位置:斗柄方向朝东南西北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北极星处于斗极七星勺口两颗星向外延伸5倍的地方.11.银河系从东北向西南划开全部天空,有2000多亿颗恒星,在太空俯视银河,看到的像个旋涡.12、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我们把它们称为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着太阳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着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13、意大利的XXX制造第一台天文千里镜观察月球.射电望远镜是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哈勃太空千里镜是最著名的空间天文千里镜.14.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时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的时候,就能围绕地球运转.15、我国明朝人万户是为升空而牺牲的第一人.先驱者10号是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探测器.16、“神舟6号”航天员是XXX和XXX.第五单元假定与尝试1、好奇心总是驱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找出答案.收集证据是一个冗长艰苦的进程.2、假定普通来自已有的经验,但其实不完整可靠.3、XXX提出了“大陆漂移说”.4、实验是制造条件,收集事物变化证据的方法.5、假设一般用(如果??那么??)来表达.6、良多紧张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定开始的,同一个假定能够被屡次验证.7.尝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办法,它主要有两种类型:模拟尝试,对比尝试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进程进行模拟的尝试,叫做模拟尝试,如模拟雨的形成,模拟火山爆发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通过有意识的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如水蒸发快慢实验,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8.一个尝试中大概同时存在着模拟尝试和对比尝试.如模拟环形山的形成.9.对比尝试的考前须知:①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②确保尝试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包管一样.10、做科学尝试,要学会控制变量.。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76c20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5.png)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概述一、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工具进行细致观察,记录现象。
2. 实验法:设计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来验证假设。
3.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
4. 资料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二、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换。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和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腐蚀性)。
3.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4.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换,总量保持不变。
三、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如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
2. 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
3. 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节能减排的方法。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构成。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以及引起的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3. 太阳系:太阳和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4. 宇宙的探索: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天文观测的基本知识。
五、科技与生活1. 常见科技产品:了解常见的科技产品,如电脑、手机等。
2. 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3. 科技安全:学习如何安全使用科技产品,避免网络陷阱。
六、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发现如何推动技术进步。
2. 科技对社会的影响:科技进步如何影响社会发展。
3. 科技与环境保护:探讨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七、科学态度与责任1. 科学态度:培养好奇心、求知欲,学会怀疑和质疑。
2. 科学责任:了解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伦理和责任。
八、科学实践1. 实验操作: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2. 科学项目:参与科学项目,实践科学探究过程。
以上是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概述,学生应通过课堂学习、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总结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总结期末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4b07e0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8.png)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总结期末复习第1单元物质在变化1.做一只蜡烛过程中,蜡块受热融化,冷却后凝固,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点燃蜡烛后,石蜡受热融化,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成白色;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烟灰。
说明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烟灰)等新物质。
点燃一张纸,纸燃烧后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炭黑)等新物质。
3.物质的变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的燃烧和铁钉生锈。
4.铁锈是(红褐色)的,疏松多孔,容易脱落。
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5.防锈的方法有擦去水分、抹油;覆盖瓷釉;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放干燥剂等。
6.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汽水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7.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就是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8.黑色水彩笔点,浸水后分离成(藏蓝色、黄色)等不同成分,不同成分的物质向上爬的速度(有快有慢),最后停在纸条的不同部位。
9.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
10.化学家分析出天然橡胶的成分,并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出合成橡胶。
(轮胎、胶鞋)都是用合成橡胶做的。
制造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水杨酸,最初从(柳树皮)中提取,后来化学家用合成的方法制备。
11.卷心菜中富含的(维生素U),可以用于治疗(溃疡性疾病)。
牛肉含有的(钾和磷),对(神经系统和骨骼)健康有帮助。
猪肝含有丰富的(铁),铁是人体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贝类含有较多的(硒),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延缓衰老。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deeb6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b.png)
2.呕吐是因为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感到肌肉酸痛, 是因为胃和肌肉产生了酸性物质;胃酸是酸性物质, 胃药是碱性物质。吃未熟透的柿子有涩味、肥皂洗手 时会有滑腻的感觉,是因为柿子和肥皂含有碱性物质。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 (显微镜)。
第2课 做酸奶
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 (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 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乳酸菌)属于 (杆菌)。
2、细菌的特点:①细菌(体积微小),三种基 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②细菌也 要吃食物,③细菌的(繁育)很快,
1、铁坚硬呈银白色,锈松软呈暗红色 。铁生锈的原 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2、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水中有盐, 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等因素会使铁更容易生锈。 3、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 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第3课 变色花
第3课 地球的内部
1、科学家会从火山、地热、地震等现象上分析地球 内部的结构
2. 地球内部从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人类在 探地研究中最深深度是14千米。 3. 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实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 球内部结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 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第4课 火山和地震
3、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生产 (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会致病。
第3课 馒头发霉了
1、馒头发霉对照实验
温暖潮湿 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 容易发霉 温暖干燥 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 不容易 寒冷潮湿 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 不容易 寒冷干燥 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1.金星是离我们最近的行星,虽然它与水星相比离 太阳更远,但它的表面温度却很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变形虫,酵母菌硅藻等都是。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①鲜牛奶里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加白糖是为了提高风味,煮开是为了杀死里面的微生物。
②待牛奶冷却到35℃— 40℃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
冷却的原因是防止把乳酸菌烫死,把持乳酸菌的活性。
③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盖上盖子,保持密闭环境。
④保温 5-6 小时后,时间不宜过长(容易变质),也不宜过短(发酵不完全)。
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乳酸菌属于杆菌。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
计算方法:繁殖一次乘一个2。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
生产新的食物(果酒,泡菜),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会致病(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
10.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 捂住鼻子打喷嚏② 用热水冲洗筷子③ 勤用肥皂洗手。
11、东西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
霉菌是一种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者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
馒头发霉对比实验温暖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容易发霉温暖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不容易寒冷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寒冷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结论: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2 防止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霉菌的功与过:功:制酱、做腐乳、发酵饲料等。
过: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变质,危害人的健康。
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
13、英国胡克发现了细胞。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大多数细胞都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个别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14、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好像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2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15.脓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16.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有中央大液泡,细胞近似于长方体。
细胞核较小,细胞形态规则。
人表皮细胞:无细胞壁,细胞形态不规则,界限不是很清晰。
细胞核较大,颜色较深。
17.光学显微镜由: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压片夹,反光镜,镜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组成。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2.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形。
4、1957 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 年,苏联加加林乘东方 1 号第一次遨游太空。
31969 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2003 年,杨利伟乘坐神州 5 号围绕地球飞行14 圈。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遥望地球。
5、地球表面有:高原、平原、山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我们的家乡的地貌是平原。
地球上的蓝色代表水,绿色代表耕地、平原和森林。
黄色表示山地、沙漠,白色代表冰川。
6、科学家会从火山、地热、地震等现象上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
7地球内部从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深度是 14 千米。
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8、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番茄酱代表岩浆。
实验现象是番茄酱外溢。
9.火山和地震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
1976 年唐山大地震死亡24 万多人。
10.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
模拟地震的发生,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题目见试卷。
11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412、发生地震时该怎么做?(及时撤离。
躲在课桌底下有遮盖物的地方,躲在家里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的地方。
)13、珠穆朗玛峰高8844.43 米,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科学家在上面发现了鱼龙化石,说明在远古时期是海洋。
14、北宋科学家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中有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记载。
15、石林主要原因是雨水冲刷,礁石是海浪,火山口湖是火山和雨水,风蚀石是风的作用。
16、小石头在酒精灯外焰烧,再放冷水中,几次后石头会破裂。
17、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18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19、人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在烛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燥的烧杯,烧杯壁有小水珠出现,说明燃烧过程中有水生成。
在烛焰上方罩上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在烛焰上方罩上白瓷碗,底部会变黑,产生了新的物质。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如铁水变钢锭水的三态变化、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融化。
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如生鸡蛋变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火柴燃烧、树叶颜色变化、盐酸滴在石灰石上生鸡蛋放入白醋中碱中倒入白醋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4、铁坚硬呈银白色,锈松软呈暗红色。
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 8 倍。
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等因素会使铁更容易生锈。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原理:制成不锈钢是改变铁的性质,其他都是隔绝水或空气。
7、像白醋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
像碱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你剧烈运动时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胃酸是酸性物质,胃药是碱性物质。
68.大部分蔬菜水果都是酸性物质。
做面包用的小苏打、家用清洁剂都是碱性物质。
化肥有的是酸性的,有的是碱性的。
纯净水是中性的,牛奶、茶水是酸性的。
9.杜鹃花喜好酸性的土壤。
如果它的叶瓣发黄发枯,就说明土壤可能偏碱性,需要喷洒呈酸性的硫酸亚铁。
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会大面积死亡。
盐碱地长不好植物,可以用硫酸亚铁来改良土壤。
10.不同的污渍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
11.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
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
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物也就洗干净了。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1.意大利的伽利略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表面有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 天。
3、模拟环形山实验,每个月初七初八或者二十二、二十三左右,观察环形山最容易。
(1)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
结论:高度越高坑就越大越深。
(2)从相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结论:石子越大坑就越大越深。
74、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 170℃;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 1/6 。
5、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6.太阳并不总是直射赤道,因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稍稍有些倾斜。
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上半球时,该半球处于夏季,另外半球处于冬季。
四季的形成和地球的公转有关。
7.太阳系中,行星围着太阳转,卫星围着行星转,已知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50 多颗卫星,无数的小行星、彗星等。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最大的是木星,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
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与地球最相似。
8、人们把星空分成88 个区域,称为星座。
9.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
10.北斗七星在四季中的位置:斗柄方向朝东南西北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
北极星处于北斗七星勺口两颗星向外延伸 5 倍的地方。
11.银河系从东北向西南划开整个天空,有 2000 多亿颗恒星,在太空俯视银河,看到的像个旋涡。
12、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我们把它们称为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着太阳8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着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
13、意大利的伽利略制作第一台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
射电望远镜是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最著名的空间天文望远镜。
14.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时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
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 7.9 千米/ 秒的时候,就能围绕地球运转。
15、我国明朝人万户是为升空而牺牲的第一人。
先驱者 10 号是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探测器。
16、“神舟 6 号”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1、好奇心总是驱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找出答案。
收集证据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
2、假设一般来自已有的经验,但并不完全可靠。
3、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4、实验是制造条件,收集事物变化证据的方法。
5、假设一般用(如果 ??那么 ??)来表达。
6、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同一个假设可以被多次验证。
7.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两种类型:模拟实验,对比实验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如模拟雨的形成,模拟火山爆发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