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内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信息中介的,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并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和培养数学能力的活动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征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环节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02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Nhomakorabea01
02
03
04
课堂教学行为是对教学任务的呈现。
课堂呈现行为——板书
教学对话环节
指导行为——对练习的指导
教学行为
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应包括对学的评价和教的评价两个方面。
忽视任一个方面,都可能出现偏颇。
03
利用信息技术延伸
04
拓展延伸
学校
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 星期 ) 第 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的类型
教学方法
教具
教学过程: (1)导入情境 (2)小组讨论 (3)示范与解释 (4)应用与拓展
作业
教案的一般内容和格式
Go
20XX
教师参与的基本形式:
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
(3)小数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师参与
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准备和基础环节。
包括:教学目标的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以及最为核心的教案的书写和设计。 教学行为——教学任务的呈现 教学设计——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评价
1
2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精选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精选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精选10篇】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篇1教学内容:P10P1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教学方法:探索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二、新授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保教育。

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组?2、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

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

3、将答案完成在书上。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然后由学生完成。

三、练习。

完成P111~3题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交流算法。

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

四、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自己学得怎样?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

学生互评,自评。

板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篇2教学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探究能力。

3、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判断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教具、学具准备:卡片、投影片若干板书设计:1/4=1÷4=0.259/25=9÷25=0.3617/40=17÷40=0.4255/6=5÷6≈0.8333/14=3÷14≈0.21416/33=16÷33≈0.485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复习导入)1、把下面几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看谁做得又对又快?3/10、39/100、1又51/10002、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小数3、请同学们和老师比赛,判断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4、揭示课题:为什么老师判断的这么快,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规律二、合作探究(新授)1、尝试练习提出问题出示例3 把1/4 17/40 5/6 3/14 16/33化成有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根据计算结果,板书根据结果,可以把这些分数分成几类?根据分类,你想到了什么问题?本节课核心问题2、自愿分组共同探究请同学们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自愿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讨论3、汇报交流形成成果各小组汇报根据学生汇报小结: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子无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分母能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并由学生分类。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1. 教学案例一:加法概念的引入目标通过使用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准备了一些水果图示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不同数量的水果。

老师将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水果数量,并问学生两张卡片上的水果总数是多少。

学生通过数数和观察图示,得出正确答案。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加法表达式,如“2个苹果+ 3个梨 = 5个水果”。

教学步骤1. 引入水果图示卡片,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水果数量。

2. 将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计算水果的总数。

3. 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加法表达式。

4.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加法概念。

2. 教学案例二: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目标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带领学生参观果园,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个篮子。

老师告诉学生每个篮子里有一些苹果,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指示,将篮子中的苹果数量减少一定数量。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

教学步骤1. 带领学生参观果园,让他们手里拿着篮子。

2. 告诉学生每个篮子里的苹果数量。

3. 根据老师的指示,让学生将篮子中的苹果数量减少。

4. 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减法表达式。

5.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减法概念。

3. 教学案例三:乘法表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记忆乘法表。

案例描述老师准备了一个乘法表格,将其贴在黑板上。

老师给学生一定时间记忆乘法表格中的部分结果,并进行考核。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逐渐记住乘法表的结果。

教学步骤1. 准备乘法表格,贴在黑板上。

2. 给学生一定时间记忆乘法表格中的部分结果。

3. 进行考核,让学生说出相应的乘法结果。

4.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乘法表的记忆。

4. 教学案例四:除法的实际应用目标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超市,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些货币。

老师告诉学生某件商品的价格,学生需要计算自己能购买多少件商品。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9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9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9篇小学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1mi …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3、出示课题:旋转二、新课学习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

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

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

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

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

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四、课堂作业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小学数学教案过程流程

小学数学教案过程流程

小学数学教案过程流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1. 教材:教师备好本次课程所需的教材和教具。

2. 课件: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3. 教具:准备好足够的数学用具,如算盘、计算器等。

4. 环境:保持教室环境整洁,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简单的例题引入本课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教师详细讲解加减乘除的基本规则和运算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展他们的思维。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6. 练习:布置练习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

2. 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成绩等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3.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及时纠正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
1. 教师反思:教师回顾本次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2. 学生反思:学生思考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以便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学改进:根据反思结果,对教学方法、内容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有哪些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以“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有哪些”为主题,旨在让小学数学教师了解和掌握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教学,使教师们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策略,熟悉教学过程,并能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小学数学教师,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专业知识,但可能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本次教学将针对这一群体,帮助他们系统地掌握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也适用于对教学设计感兴趣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以及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定研究的教育研究者。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等环节;(2)学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数学教学目标;(3)掌握并运用多样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4)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富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5)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活动,让教师亲身体验和感悟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2)培养教师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3)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让教师掌握教学评价的方法,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激发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内在动力;(2)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3)引导教师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教学中的困难和挑战,勇于尝试和改进;(4)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倡导共享教育资源,共同提高教学水平;(5)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 教学流程图

小学数学 教学流程图

小学数学教学流程图
小学数学教学流程图
1. 总览
本文档旨在提供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流程图。

以下是教学过程
的主要步骤:
- 准备课前材料
- 集体活动导入
- 知识点讲解
- 练与巩固
- 检查与评价
- 课后反馈
2. 准备课前材料
在开展数学教学前需要准备相关的课前材料,包括教材、题册、教学工具等。

3. 集体活动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可以设计一些集体活动导入,例如谈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观察数学实物或图片等。

4. 知识点讲解
根据教学计划,逐个讲解数学知识点。

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具或教学工具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5. 练与巩固
在讲解知识点后,安排学生进行练与巩固。

可以提供相关的练题,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给予指导与解答。

6. 检查与评价
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回答问题等形式,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

教师可以借助评价工具,如评分表、打分卡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7. 课后反馈
在课堂结束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后反馈。

可以通过讨论、总结、布置家庭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了解他们的研究情况。

以上便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流程图。

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最新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最新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最新5篇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排列与组合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感知它们间的不同,且能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通过相关的操作活动,能够找出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4、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及比较(类比和对比)等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排列规律的过程,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顺序地来计算组合、排列数,初步了解简单事物组合和排列的不同。

三、教具、学具的`准备:课件、衣服卡片、学生练习纸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和贝贝一起进入有趣的教学广角,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事先板书:数学广角)(二)探究新知,创设情境1、衣服搭配中的组合问题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带贝贝去游乐园玩,既然是去游玩,就要穿得漂亮一些,贝贝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点击出示图片例1图(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电脑音问:这些衣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①生猜师:谁猜的对呢?(你们是不是猜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验证以下,同桌合作动手摆一摆,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摆完后,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纸表示出来。

展示成果并交流:师:为了便于同学们表述,我们给这些衣服编上号。

反馈:让学生先反馈摆法,再反馈记录法。

评议。

师:他们的搭配方法中,有重复的吗,有遗漏的吗?他们再摆的时候,是怎样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的呢?师:简单的说,他们是先确定一件上装,然后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再确定一件上装,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很快就摆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这样的思考方法,非常的——生:有顺序。

师:是啊,只要做到有序的思考,就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

师:然后他们按照摆法的顺序,用连线法进行了表示。

你们也是用连线法表示的吗?有没有不是的?其实,我们还可以编号组合来表示,如①A……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用连线法呢?师:理解了摆法,学会了连线法,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3=6可以改写为2×3=6)算式中的2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2表示有2件上装,3表示每件下装有3种搭配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的几大步骤

小学数学教案的几大步骤

小学数学教案的几大步骤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和掌握某种基本数学概念或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本课时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

2. 学习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进行数字的比较。

3. 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及符号的运用。

2. 难点: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口头和图片示例引导学生认识比较数字大小的概念。

2. 学习:教师介绍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的含义,并让学生做相关练习。

3. 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比较数字大小,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4.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手段:
1. 图片和实物示例。

2. 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3. 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业。

六、教学反思:
1.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并改善。

2. 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下节课的教学计划。

(以上内容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小学数学课程为核心,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任务包括但不限于: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掌握四则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数学的奥秘。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的小学生主要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但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个性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以启发式、探究式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本教学设计,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知识,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概念及其运用;(2)熟练进行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长度和面积测量等;(3)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及性质,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发展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描述,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5)培养空间观念,能够识别和绘制立体图形,理解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2、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猜想和验证等过程,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4)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类比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使其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3)通过数学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意见;(4)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踏实的学风,使其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5)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案分为几步

小学数学教案分为几步

小学数学教案分为几步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举例法引出加减法的概念,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步骤二: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逐步介绍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解释其中的规律。

步骤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课前复习,并进行口头练习;
2.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算术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进行交流讨论;
3. 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进行互相纠错和解释。

步骤四:操练(10分钟)
通过游戏或实际情境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步骤五: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并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和调整,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案例一:数的比较与排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和排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比较:介绍大小比较的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

2. 排序:介绍排序的规则,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物品。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出示不同大小物品,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和排序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整理书包、排列队伍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比较和排序知识的掌握程度。

---案例二: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加法:介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

2. 减法:介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减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出示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物品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案例三: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

2. 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介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几何图形的性质:讲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如边长、角度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存在。

2. 讲解:讲解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流程(全面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流程(全面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流程(全面完整版)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全面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小学数学教学流程一、基本训练本环节设计与本课新授内容有关的练习。

二、情景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应该是学生能经历的、熟悉的、身边的事例。

我们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中引出知识。

要再现学生的生活现实或片断,从学生的生活现实中引入学习,这就是创设情境。

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这节知识时,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让学生回顾在超市买东西的情景,问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很自然的回答就是“价格”,紧接着问他们关注过哪些商品的价格,他们就很快说出很多,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很普通的问话让学生很快知道这节课要学的内容,而且知道这节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探究新知明确目标每节课教师都要依据课标、教材、教参、学情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己这节可课要学会什么,该怎么做。

在上例中,我制定的学习目标是:1 结合情景体会小数的意义(要探究操作的),2 能认读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要独立学会的),3学会用小数描述有关现象(要实践活动的)。

3自主探究明确目标之后,学生就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探究。

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动手摆拼,可以是学习课本,也可以是实验研究。

在上例中,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可以解决目标2,目标1需要通过操作实践才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4合作交流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了困惑教师不必要急于去讲,,而是要通过学生的汇报随机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上例中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是有难度的。

对此,我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我用钉子板围成一个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要求学生用“米”作单位去量长方形的长宽,这时学生犯难了:怎样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呢?这是就会有同学很快说出用十分之三米和十分之二米表示,大家也认可这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我立即引出小数,让学生明确平均分成十分每份也是0.1米,三份就是0.3米,在我的点拨下学生从而理解了小数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案详细过程

小学数学教案详细过程

小学数学教案详细过程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能够准确地进行简单的十以内加法运算;3. 能够运用加法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十位数、个位数的数字卡片,加法计算板;2. 教学资源:加法运算练习题,实际问题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师生互动,引入加法运算概念,让学生描述加法是什么意思;2. 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数字卡片演示简单的加法运算。

二、讲解:1. 介绍加法符号“+”,并演示如何进行十以内的加法运算;2. 通过例题讲解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引导学生掌握进位规则。

三、练习:1. 让学生通过加法计算板或数字卡片,进行简单的加法练习;2. 分发加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运用:1. 出示实际问题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知识解决问题;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五、总结:1. 总结加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规则;2. 强调加法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六、作业布置:1. 布置加法运算的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解决加法问题,并记录下来。

七、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更复杂的加法运算,如十位数相加、多位数相加等;2. 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更有挑战性的加法难题。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表现;2. 对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产生学生的困惑?如何及时进行解释和引导?2. 学生对加法运算的掌握情况如何?是否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授课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1. 数的排序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对一组数字进行排序。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组无序的数字,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

教师可以使用比较符号、数轴或其他可视化工具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排序的概念,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练习比较:教师给出一组数字,要求学生两两比较数字的大小。

3. 排序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比较结果将数字进行排序。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更多的排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排序任务。

2. 分数的比较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概念,并教授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师可以使用图形表示、数轴或其他可视化工具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分数的概念,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练习比较:教师给出一组分数,要求学生两两比较分数的大小。

3. 排序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比较结果将分数进行排序。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更多的分数比较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比较任务。

3. 二维几何图形的辨认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辨认常见的二维几何图形。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二维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教授如何辨认它们。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各种二维几何图形的特点,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辨认练习:教师给出一组图形,要求学生辨认并命名每个图形。

3. 绘制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描述或示例绘制指定的二维几何图形。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更多的图形辨认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辨认任务。

4. 时间的认知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认知时间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时间的概念和常见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和小时,并教授如何读写时间。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时间的概念和常见的时间单位,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读写练习:教师给出一些时间,要求学生读出并写下对应的时间。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实用6篇)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实用6篇)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实用6篇)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实用6篇)一、整数的加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3.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整数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

(2) 讲解整数的加法:- 用数轴和实例演示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 引导学生注意正整数加正整数、负整数加负整数、正整数加负整数以及负整数加正整数的情况。

(3) 讲解整数的减法:- 用数轴和实例演示整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 引导学生注意正整数减正整数、负整数减负整数、正整数减负整数以及负整数减正整数的情况。

(4) 练习:- 布置一些基础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整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二、分数的加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3.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分数的概念,并引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讲解分数的加法:- 引入分数的加法规则,通过数形模型和实例演示加法运算的过程。

- 解释带分数相加和异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

(3) 讲解分数的减法:- 引入分数的减法规则,通过数形模型和实例演示减法运算的过程。

- 解释带分数相减和异分母分数相减的方法。

(4) 练习:- 布置一些基础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5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5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5篇)小学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传授知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2、能力目标——发展智能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3、德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突出重点,必须分清主次。

2、不能孤立重点,要以重点带动一般,以一般烘托出重点。

3、认真思考,分析得出。

必须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把握关键。

四、教学方法(过程):1、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课堂小结,习题作业等。

2、设计顺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

3、顺序启发式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边讲边讨论,边复习边讲授。

4、使用以下提示语:(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演示)——(讨论)——(讲述)、(设疑)——(启发)——(小结)、(举例)——(分析)——(解答)、(概括)——(归纳)——(推论)、(练习)、(提示)、(着重指出)、(板书)、(边写边讨论)、(回忆)、(强化)、(注意)、(资料)、(思考)。

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发展他们的智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在明确的计划指导下,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果;通过复习、练习以及结合实际的运用,形成学生认知结构。

1、教学效果2、个人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3页—75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会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让学生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7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7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7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教学设计:一、兴趣引入。

教师:(出示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观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各种角。

)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引出课题:画角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小组合作完成。

(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的要求,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活动2:画出85°的角。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比如画一个85°的角应该怎么办?(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

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

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可以讨论后再完成。

活动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

(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4:画70°,115°的角。

1、说说你想用什么工具帮助你画出这些角?(用量角器画这两个角。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8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8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数、读数、比较教学过程:一、指导第1题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二、指导第2题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2、用“()比()多得多,()比()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

三、指导第3题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四、指导第4题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

六、指导第6题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

【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数数;【教学难点】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教学设计】一、数铅笔教师出示铅笔,比一比,谁数铅笔的方法多。

(学生可能会一根一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如果铅笔非常多,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一十一十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二、说一说1、圈一圈,数一数2、问:下面画了几个圈?你怎样数比较快?你是怎样数的?把你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3、用圆圈圈起来。

4、请几名学生回答。

三、拨一拨1、拿出计数器,做拨数游戏。

2、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同学拨珠子,并说说方法。

四、练一练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怎么写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怎么写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一般来说,教师会从简单的概念开始讲解,逐步深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例如,在学习数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数字卡、数码拼图等工具来帮助学生认识数字。

在学习运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实物、模拟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加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实物模拟加法过程,如用小石头来模拟加法过程。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数学游戏、练习题等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应该多样化,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生的兴趣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忽视任一个方面,都可能出现偏颇。
三、教学准备策略
• 1、教学目标的叙写 • 2、教学材料的处理 • 3、教案的格式与类型
2、教学材料的处理
(1)新课程标准的处理 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原则和方
法结合起来 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合理的舍弃,突出新课程标
准和新课程的理念 (2)教科书的处理 ①教科书是教学准备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 ②教科书不是教学准备活动的唯一依据 ③备课中处理教材的有效策略
学生参与的基本形式
• 行为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 情感参与:学习成就感、学习乐趣感 • 认知参与:浅层次、深层次、依赖教师或
家长 • 三者的关系:图6-1 • 学生参与对学习结果的影响:P.120
(3)小数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师参与
• ①教师参与的作用: • 设计组织作用—引导、激励和促进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内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
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信息中介的,教师有 计划地组织并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数学知识,发展和培养数学能力的活动过程。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征 3、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征
•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 ①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 ②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以数学问题
为媒介的相互作用过程 • ③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发展的
过程 •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学生参与 •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师参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学生参与
• 学生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 身心投入,它反映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 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的程度。 它是描述和评价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主 要指标。
教学行为
• 课堂教学行为是对教学任务的呈现。 • (1)课堂呈现行为——板书 • (2)教学对话环节
• (3)指导行为——对练习的指导
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最根本的任务,就 是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 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 效率的有效途径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包括对学的评价和教的评 价两个方面。
的关键教学内容。 • 保证对教学基本内容的教学
加工重组
• 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加工重组,这一活动的前提 是,顺应学生发展需要,顺应学生接受知识、 理解教材的需要。
• 生活中的负数
第一组
第二组
上半场 赢+ 转走 -
下半场 输- 转来 +
第三组 赚的钱 + 亏的钱 -
拓展延伸
• 向生活延伸 • 向课外延伸 • 讲完“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后,让学生
课后跟妈妈到超市去收集一组价格,要求 有小数,有整数。
• 利用信息技术延伸
教案的一般内容和格式
学校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的类型
教学过程: (1)导入情境 (2)小组讨论 (3)示范与解释 (4)应用与拓展
作业
班级
授课教师
年 月 日 ( 星期 ) 第 节
教学方法
教具
备课中处理教材的有效策略
(一)通观全局,整体把握 1、把握教材的特色 2、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
(二)权衡取舍,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三)加工重组,拓展延伸
权衡取舍
• 重点: • 辨别正方体、长方体、球和圆柱的形状 • 难点: •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辨别,球和圆柱的辨别 • 颜色对学生的干扰 • 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程度,选择不同程度
诊断和导向作用 • ②教师知识的影响:
• 数学知识—数学表达知识—关于学生的知 识—教学组织策略—实践性知识 • ③教师参与的基本形式:
• 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环节
①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是课堂教学 活动的必要准备和基础环节。 包括:教学目标的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 以及最为核心的教案的书写和设计。 ②教学行为——教学任务的呈现 ③教学设计——数学知识的理解 ④教学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