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生产技术操作 规程

合集下载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2 1年 大豆生 产 、 比、 00 品 品种 观察 等试验 , 生产实 际制 结合
订夏大豆高 产栽培技术操作 规程 。
有 耕地 约70 0 m , 0 h 适合 多种 农作 物 的生长 。 近年来 , 豆 大 生 产面 积逐年 扩大 , 了更好 地发展 大豆生 产 , 为 根据 2 0 、 0 9
利 用压 缩空气 是否 能够通过 关闭着 的气 门的方法 , 快速 方 便 地检 测气 门是 否 漏气 。 以工作 顺序 为 1 5 3 6 2 4 样 —- — — —这 的四冲程6 缸柴油机 为例 。 ( ) 活 塞置 于 压缩 上止 点处 的特定 位 置 : 下各 缸 1将 拆 的喷油 器和气 门室 罩 , 转柴油 机 曲轴 。 摇 当看见第 6 上的 缸 进、 排气 门都被摇 臂压下 的时候 , 这时第 1 6活 塞处 于压 缩
安徽农学通报,A h i r. c. u1 0 l1 (2 n u AgiSiB l2 1 ,72 ) .
ll 0
夏 大豆 高产 栽 培技 术操 作规 程
孙 国安 倪 建 忠 陈立 畴 高 安 汪永 华
( 安徽 省华 阳河农场 , 安徽 宿松2 6 3 ) 4 5 1
摘 要 : 宿松县 自然条件及 2 0、0 q大豆生产 、 比、 根据 92 1- 0 o- 品 品种观 察等试验 , 确定 了宿松县夏 大豆的产量指标及 相 应的 高产 栽培 技术 , 为夏大豆 的生 产提 供参考 。
看 汽油是 否从燃 烧室 内漏 出。 如果汽油 从哪 只气缸 的进 气
管 或排气 管漏 出 , 就说 明这 只气 门关 闭不严 , 门漏 气。 气 用
这种传统 的方法来判 断气 门漏 气 , 费时费力 、 浪费油料 。

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节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一)光照大豆是喜光作物,光强不足影响大豆生长。

大豆属短日照作物,日照缩短促进大豆开花结实。

因此,不同地区间引种时要考虑到大豆的光周期特性。

(二)温度大豆是喜温作物,春季当播种层低温稳定在10℃以上时,大豆种子开始萌动发芽。

夏季气温平均在24-26℃左右,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最为适宜。

当温度低于14℃时生长停滞,秋季白天温暖,晚间凉爽但不寒冷,有利于同化产物的积累和鼓粒。

(三)水分大豆产量高低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

春大豆区,大都生育期间的降雨量在600mm左右,大豆产量最高。

在500mm次之,降雨量超过700mm或低于400mm均造成减产。

夏大豆区6-9月份的降雨量若在435mm以上,可以满足夏大豆的要求。

二、品种选择(一)品种选择原则1.根据各地自然条件,选择生育期适宜、类型恰当的品种,便于发挥品种潜力;2.品种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产优质;3.品种纯度应高于96%,发芽率高于95%,含水量小于13%,净度大于97%;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定并允许推广的品种。

(二)常用品种简介1.徐豆10号早熟夏大豆型,抗病、抗倒性强,是以一年两熟制地区种植2.嫩丰15号抗灰斑病和孢囊线虫病3.8157大豆王适宜肥地种植4.开育10 适宜平肥地种植5.改良开育10 适宜沙地、山地种植6.早熟豆种97-1 抗倒伏三、种子处理(一)选种利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选种,剔除病粒、残粒、虫食粒、杂粒等(二)拌种1.根瘤菌拌种大豆根部有根瘤,根瘤能固氮,根瘤菌活性货数量决定根瘤固氮能力。

通过根瘤菌拌种来提高根瘤菌活性和数量,增加固氮量。

具体方法是按每667m2用种量拌50mL菌剂,避光条件下均匀拌种阴干后24h播种。

注意拌种后不能混用杀菌剂。

2.微肥拌种大豆需要钼肥较多,钼肥有利于形成根瘤的钼铁蛋白,用钼肥有利于根瘤菌的形成。

具体方法是1kg种子用钼酸铵0.5g溶于20mL水中喷洒在大豆种子上阴干后播种。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2023最新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2023最新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环境条件 (1)5 茬口 (1)6 播种 (2)7 种植密度 (3)8 施肥 (3)9 灌溉 (3)10 田间管理 (3)11 病虫草害防治 (3)12 收获贮存 (3)附录A(资料性)大豆主要病害及防治 (5)附录B(资料性)大豆主要虫害及防治 (6)大豆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生产在环境条件、茬口、播种、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贮存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地区春播大豆和夏播大豆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春播大豆 spring soybean5月初至6月初播种的大豆。

3.2夏播大豆 summer soybean6月上旬至6月底播种的大豆。

4 环境条件4.1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相关要求,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相关要求。

4.2 选择生态环境、排灌条件良好,周围无污染源的地块,不宜选择易发生病虫草鼠害或施用农药过多的地块。

4.3 应注意田间卫生,清除病残体。

5 茬口12大豆与非豆科作物至少以3年为一个轮作周期。

5.2 间作 5.1 轮作倒茬套种间作套种可选择以下方式:——以大豆为主间作玉米:可4~6行大豆间作1~2行玉米,大豆的密度接近单作;——以玉米为主间作大豆:可2行玉米间作2~3行大豆,玉米缩小行间的行距和株距或双株留苗,保证在玉米株数接近单作的前提下,在大行间种植大豆。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大豆生产的产地环境、种子及其处理、选茬和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包装、贮藏和运输及质量追溯体系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大豆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04. 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T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 / 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 / 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 / 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 / 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3、产地环境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 / T391的要求,宣年活动积温三10℃在2100℃以上,年降雨量在450mm以上。

土壤肥沃、耕性良好。

4种子及其处理1.1品种选择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不应使用转基因品种。

1.2种子精选播种前对所选用的种子进行筛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粒,虫食粒、破碎及杂质,并晒种。

1.3种子质量应符合GB404. 2的要求。

净度不低于99%,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不高于12%。

4.4种子处理可对精选后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种子包衣应符合GB/T15671的要求,种衣剂还应符合MY / 7393的要求。

5选茬和整地5.1选茬实行科学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宜选用五米、小菱、马铃薯等茬口。

6.2整地采取机械联合整地,实行秋翻起垄或秋深松起垄,深松深度25cm以上,耙茬、深松、起垄连续作业。

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适宜播种状态。

6施肥7.1总则施用肥料应符合MY / T394的要求,以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制造等领域。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合理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共1200字以上。

一、大豆种子选择与预处理1.选择优质的种子,种子外观完整无病害,并具有强大的萌发力。

2.对种子进行预处理,采取浸种法浸泡24小时,然后晾干。

二、土壤准备1.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大豆种植。

种植前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酸碱度。

2.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

如果土壤酸性过高,可添加石灰来中和土壤酸性。

3.用犁将土地松土,使土壤质地松散,便于大豆的生根和生长。

三、施肥1.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

2.在种植前施用有机肥,如畜禽粪肥或绿肥。

有机肥的施用量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而定。

3.在播种前施用磷肥和钾肥。

磷肥的施用量较大,有利于大豆的生长与幼苗的发育。

钾肥则有利于提高大豆的抗病性和干旱抗性。

4.避免施用过量的氮肥,以免促进大豆茎叶生长过多,而影响花芽分化和结实。

四、播种1.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通常在春季出苗最佳。

2.播种前,在田地上进行整地,使种植床整齐,有利于水分渗透和根系发育。

3.进行单行直播,行距一般为40厘米,并根据品种选择适宜的穴距和种植密度。

4.每穴播入2-3粒种子,覆土3-4厘米。

五、田间管理1. 种植后要及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但要避免大豆长时间处于水logged状态,以免引发秧苗腐烂和疫病的发生。

2.及时除草,保持田地清洁。

但要注意除草时不要伤到大豆的根系。

3.定期进行追肥,适量施用适宜比例的氮肥、磷肥和钾肥,促进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4.对大豆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进行及时防治,采取合理的药剂喷洒和轮作措施。

5.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适时修剪主茎,有利于侧枝的分枝和顶花序的分化。

六、收获与储存1.根据大豆的生长周期确定最佳的收获时间。

手工压榨大豆油操作规程

手工压榨大豆油操作规程

手工压榨大豆油操作规程手工压榨大豆油操作规程一、操作前准备1. 确保操作环境干净整洁,风向通畅,没有易燃和有害物质。

2. 准备好所需设备和材料,包括大豆、压榨机、容器、滤网等。

3. 对压榨机进行检查,确保各部件完好无损,运转正常。

4. 清洗和消毒容器、滤网等器具,确保无异味和杂质。

二、操作步骤1. 将清洁干净的大豆倒入容器中,将容器放置在压榨机下方。

2. 启动压榨机,调整合适的转速,将大豆送入压榨机中。

3. 观察压榨机的运转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声音或者温度过高,应及时停机检查。

4. 当大豆油开始流出时,用容器接住流出的油,并及时更换容器。

5. 继续运转压榨机,直到没有新的油流出为止。

6. 关闭压榨机,清理大豆渣和杂质,保持机器清洁。

7. 将榨出的大豆油倒入干净的容器中,注意保存并避免污染。

8. 使用滤网过滤大豆油,去除悬浮物和杂质,保持油品清澈透明。

9. 将滤过的大豆油密封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存放。

三、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经验和技能,了解压榨机的使用方法和维护常识。

2.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手指或衣物接触到压榨机的运转部件。

3. 压榨机长时间运转会产生较高温度,应注意防止过热引起事故。

4. 使用热压榨方法时,要格外注意防止烫伤,避免水分接触到热油产生炸溅。

5. 清理大豆渣和杂质时,切记停机后再进行,以免被损伤。

6. 储存大豆油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存放,防止油质的变质。

四、设备维护1. 每次使用后,要对压榨机进行清洗和维护,确保其功能正常。

2. 定期检查和更换压榨机的滤网,保证油品的清洁和质量。

3. 当发现压榨机有异常运转或其他故障时,应及时维修或更换部件。

4. 储存设备时,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积尘和湿气对设备的腐蚀。

以上就是手工压榨大豆油的操作规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操作过程中请务必注意安全,并保持环境卫生和设备的良好状态。

大豆加工设备的工艺流程

大豆加工设备的工艺流程

大豆加工设备的工艺流程大豆加工是将大豆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转化为食品、饲料、食用油等产品的过程。

下面详细介绍大豆加工设备的工艺流程。

1.清洗与脱水大豆加工的第一步是清洗和脱水。

清洗主要是去除大豆表面的杂质和沙土,并进行初步的预处理。

清洗后的大豆进入脱水设备,去除表面水分,为后续的工艺流程做好准备。

2.烘干与烘烤脱水后的大豆需要进行烘干,将其水分降至一定的含水量。

烘干可以通过热风烘干设备或烘烤设备进行。

烘干后的大豆含水量在合适的范围内,便于后续的加工过程。

3.去皮与破碎经过烘干后,大豆需要去除外皮。

去皮设备可以通过磨皮机或剥皮机来完成。

去皮后的大豆进入破碎设备进行破碎。

破碎设备可以采用破碎机或裂豆机,将大豆破碎为较小的颗粒。

4.粉碎与搅拌破碎后的大豆颗粒进一步进行粉碎,以便于后续的搅拌和提取。

粉碎设备一般采用磨粉机,将大豆颗粒粉碎为细粉末。

粉碎后的大豆粉末进入搅拌设备进行搅拌,使大豆内部组织均匀。

5.蒸煮与酶解搅拌后的大豆粉末进入蒸煮设备进行蒸煮,以破坏大豆的细胞结构和蛋白质酶。

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要控制得当。

蒸煮完成后,大豆粉末进入酶解设备进行酶解,使大豆蛋白质逐渐溶解。

6.压榨与分离经过酶解后的大豆进入压榨设备进行榨取,以提取大豆油。

压榨设备一般采用油压机,将大豆油榨取出来。

同时,在榨取的过程中,还会产生豆渣。

豆渣需要进行分离处理,以获取高品质的大豆油和豆渣。

7.提取与浓缩榨取大豆油后,还需要进行提取和浓缩。

提取设备一般采用循环萃取机,通过溶剂提取的方式,将残余的油脂提取出来。

提取后的油脂进入浓缩设备进行浓缩,使其达到标准质量的要求。

8.精炼与脱臭浓缩后的油脂需要进行精炼和脱臭,以提高油脂的质量和口感。

精炼设备一般采用白油精炼机,通过脱酸、脱胶等工艺,将油脂的杂质和浑浊物去除。

脱臭设备一般采用蒸汽脱臭器,通过蒸汽作用,去除油脂中的有害气味。

9.包装与贮存经过精炼和脱臭后的大豆油进入包装设备进行包装,以便于贮存和销售。

工艺技术大豆制品生产工艺

工艺技术大豆制品生产工艺

工艺技术大豆制品生产工艺引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

大豆制品是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其中包括豆浆、豆腐、豆干等。

这些大豆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食用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大豆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起着关键的作用。

正确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操作能够保证大豆制品的质量和口感。

本文将介绍大豆制品生产的常用工艺技术,包括大豆的清洗与浸泡、破碎与磨浆、榨汁与盘桨、凝固与压制、脱水和包装。

1. 大豆的清洗与浸泡大豆的清洗与浸泡是大豆制品生产的第一步。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大豆表面的杂质和附着物,浸泡的目的是增加水分和软化大豆,方便后续的破碎和磨浆。

1.将采购的大豆放入清洗机中,进行初步清洗。

清洗机通过旋转和水流的作用,将大豆表面的杂质清除。

2.将清洗后的大豆放入浸泡池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大豆应该完全浸泡在水中,浸泡时间一般为8-12小时,视大豆的品质和用途而定。

3.浸泡结束后,将浸泡好的大豆捞出,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2. 破碎与磨浆破碎与磨浆是将浸泡好的大豆进行细碎的过程。

这一步的目的是将大豆内部的蛋白质和淀粉释放出来,形成浆状物,为后续的榨汁与盘桨做准备。

1.将浸泡好的大豆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

破碎机通过高速旋转的刀片,将大豆细碎成颗粒状。

2.将破碎后的大豆颗粒放入磨浆机中进行磨浆。

磨浆机通过高速旋转的磨盘,将大豆颗粒研磨成较为细腻的浆状物。

3. 榨汁与盘桨榨汁与盘桨是将磨浆好的豆浆分离出豆渣的过程。

这一步是制备豆腐的关键步骤。

1.将磨浆好的浆状物放入豆浆机中进行榨汁。

豆浆机通过旋转的滤网和压榨装置,将豆浆中的液体部分分离出来。

2.将分离出的豆浆放入盘桨机中进行盘桨。

盘桨机是通过转动的盘轮和刮刀,将豆浆中的固体部分豆渣与液体部分豆水分离。

4. 凝固与压制凝固与压制是豆腐的制作过程,通过加热和加压将豆浆转化为固态豆腐。

1.将豆浆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80-90°C),加热时间约为15-30分钟。

黄豆种植栽培技术

黄豆种植栽培技术

A级大豆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的产地条件、栽培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新密市境内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V/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A级绿色食品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4、要求4.1产地条件4.1.1自然条件无霜期110天以上,有效积温2200°C以上,年降雨量在450毫米以上.4.1.2土壤条件土层较深厚,PH值为6.5-7.0。

4.1.3环境条件经省级绿色食品管理部门指定的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的要求。

4.2种子与选茬4.2.l品种选择因地制宜选择熟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经审定的优良品种。

原则上3年更换一次品种。

4.2.2种,子精选种子播前要做到精选,种子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4.2.3选茬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做到不重茬、不迎茬,不宜在甜菜、向日葵茬上种植。

4.3.整地与施肥4.3.1耕翻整地及时秋翻,深度在20-22厘米,翻后及时耙地,翻后未耙地约田块,在春季土壤耕层化冻5厘米时,及时进行耙、压,整平整细土地,保住墙情。

果蔬园艺作物套种鲜食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果蔬园艺作物套种鲜食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果蔬园艺作物套种鲜食大豆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果蔬园艺作物套种鲜食大豆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套种条件、耕作方式、种子选择及其处理、耕作方式、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田间归档等。

本文件适用于果蔬园艺作物间套种鲜食大豆生产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4404.2-2010 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618-2018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鲜食大豆鲜食大豆是指在R6(鼓粒盛期)至R7(初熟期)生育期间采青作为食用的一种特用大豆(Glycine Max L Merr)。

3.2果蔬园艺作物果蔬园艺作物是指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等经济作物。

3.3鼓粒期(R6期)大豆主茎顶部有充分展开叶的4个节,任何一个节位上荚为青嫩豆粒鼓满。

3.4套种在一种作物或植物生长中,在其株行距空隙间栽种另外作物或植物,两种作物之间存在一定时期共同生长的种植方式。

4套种条件4.1选择果蔬园艺作物株行间距超过1.5 m以上且通风透光性较好的园地。

4.2土壤质量、灌溉水、空气等条件应符合GB15618、GB 5084、GB 3095的规定。

5耕作方式鲜食大豆带幅宽大于1.5 m,与果蔬园艺作物之间留存40~50cm安全距离,选用小型旋耕机旋地起垄。

6 种子选择及其处理6.1 品种选择选择经国家或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优质耐密植的鲜食大豆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010的规定。

6.2 种子处理拌种包衣处理应符合NY/T 1276-2007、GB/T 8321中有关规定,拌种包衣方法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

4、大豆种子生产技术[73页]

4、大豆种子生产技术[73页]

• 蔓生型:植株生长较弱,茎、枝细长爬蔓,呈强度缠绕, 匍匐地面(野生型)
1、子叶
二、叶
功能:在出苗后10~15天内,子叶所贮藏的营养物质
和自身的光合产物为幼苗提供养分。
2、单叶
大豆子叶展开后约3天,从子叶上部节上长出两片对生的 单叶与子叶成直角互生,为真叶。
3、复叶
形状: 三出复叶。小叶的形状、大小因品种而异。叶形可 分为椭圆形、卵圆形、披针形和心脏形等。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大豆种子的类别
大豆种子从新品种审定到应用于大田生 产全过程分为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 大田用种(良种)。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育种家种子: 由育种家生产的、具备本品种特征特性
、纯度达到100%的种子。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原种: 用育种家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
2.田间设计
各株行的长度应一致,行长5m~10m,每隔19行 或39行设一对照行,对照应用同品种的原种。
3.划区
在株行圃一侧,先留出保护行
,然后沿垄向垂直方向拉线,人工
踩印,在两侧垄上用皮尺量依次量
出田间设计的行长,田间走道长度
,拉线、划印,直至所有株行全部
划完为止。划完后,将事先写好的
牌子按田间设计,插在相对应的垄
根据大豆荚果在植株上分布和生长习性,通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将大豆分为三种类型
• 1.无限结荚习性 • 主茎和分枝的顶端生长点无限性生长,顶芽不转变成顶
端花序, 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可保持继续生长的能力 • 开花顺序是主茎基部的花朵先开,然后由下向上,由内
向外陆续开放 • 常常一面开花结荚,一面进行茎叶生长,其营养生长与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1. 引言1.1 概述大豆和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经济价值。

传统的种植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大纲、引言、技术介绍、优势和意义、规程制定原则和流程,以及针对大豆和玉米分别列出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最后,对技术规程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并提出总结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阐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通过规范化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流程,推广和应用该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国大豆和玉米种植业的现代化水平,为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2.1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将大豆和玉米按一定比例结合在同一田地上进行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这种种植技术可以实现互补生长、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并且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2 机械化生产的优势和意义引入机械化生产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重要手段。

相比传统的人工种植方式,机械化生产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机械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土壤准备、播种、施肥等作业,可以快速完成大面积的农业生产任务。

其次,机械化生产降低了劳动强度。

采用大型农业机具代替人力劳动,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机械化生产也有利于推广科学种植技术。

在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可以结合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精准浇灌、智能施肥等,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3 技术规程的制定原则和流程制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科学性原则。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前期准备1.土壤改良: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进行旋耕、基肥施用,并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质量。

2.种子选择:选用优质、抗病虫害的大豆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以提高出苗率和耐逆性。

3.耕作管理: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清除杂草、预防病虫害和及时灌溉。

二、播种与定植1.播种时间: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气温稳定在10℃以上、土壤湿度适中的时候进行。

2.行距与株距:根据地块情况确定行距与株距,一般行距为60-80厘米,株距为20-30厘米。

4.推荐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给予定量的基肥和追肥,充分满足大豆茁壮生长所需的养分。

三、田间管理1.中耕松土:进行间套作物和旋耕,保持土壤良好透气性和肥力。

2.嫁接栽培:选择适宜的嫁接栽培技术,提高大豆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田间病虫害发生。

3.追肥管理:根据大豆生长期需求,进行及时的追肥,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供应。

4.病害防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病害防治,选用合适的农药,注意合理施用,防止药害和农残。

5.灌溉管理:根据土壤湿度调整灌溉频率和灌溉水量,保证大豆生长需要的水分供应。

6.种植密度调整: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密度调整,保证大豆生长空间,减少病虫害发生。

四、收获与储存1.收获时机:根据大豆成熟程度确定收获时机,在大豆颗粒充实、外皮变黄的阶段进行收获。

2.收获方式:选择适宜的收获方式,包括手工收割和机械收割两种。

3.储存条件:将收获的大豆进行处理,除去杂质和激发熟、脱水,然后储存于通风、遮阳的仓库中。

5.质量检测:对储存的大豆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包括水分含量、杂质含量和发霉情况等。

总结: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种植大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旨在规范生产操作,提高生产效益。

但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具体地理、气候和土壤等因素进行灵活调整和适度改变。

绿色食品菜用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菜用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菜用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xxx市xxxxxx公司,为确保生产的菜用大豆质量符合《NY/T 748 绿色食品豆类蔬菜》标准,按照《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特制定本菜用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菜用大豆。

菜用大豆(俗称鲜毛豆),是选用籽粒饱满的嫩荚(新鲜毛豆荚)作为蔬菜产品。

菜用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植物蛋白,营养价值;不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且,是蔬菜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料。

近几年来,公司在菜用大豆种植面积、产量稳定;为了进一步提升菜用大豆的产品质量,按照《NY/T 748 绿色食品豆类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组织规范生产。

二.目标产量:750—1000公斤/亩。

三.品种选择:主栽品种“浙农6号”品种,作菜用大豆栽培。

该品种经过多年种植实践证明,丰产性、稳产性好,叶大杆粗,抗病虫、抗倒伏,耐低温,荚型大,品质优,口感好;具有早熟性,有利于后茬水稻种植。

四.整地作畦:菜用大豆种植基地,选择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土壤疏松,土地肥沃的田块。

1.机械深翻施足基肥。

在11月下旬开始,前茬水稻机械收割时,由收割机将秸杆(稻草)粉碎留田,亩留鲜秸杆(稻草)1吨;晚稻收获后大田立即进行机械深翻,在机械翻耕时,将碎秸杆深翻入土壤中自然熟化,用作菜用大豆种植基肥;大田机械翻耕后冬季进行休耕,使土壤自然风化,改良土壤结构;待次年春季(3月上旬)栽培菜用大豆。

2.机械整地作畦,因大豆科作物喜旱湿润和便于作业;在整地作畦时,施入有机质含量≥30%的腐熟(饲料)猪粪500公斤/亩;畦宽0.8米、沟宽深0.25米为宜,畦面作成龟背型。

五.适时播种:1.播前准备:商品种子经过精选,剔除虫粒、破秕粒、霉病粒,选粒大、粒圆的优质种子;播种前晒种1天,提高种子出苗率,增强发芽势、发芽率。

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大豆栽培技术规程是指根据大豆生长特点,合理选择品种,科学施肥和水管理,控制病虫害等方面的一系列栽培要求和操作规范。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1. 地块选择: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土地,避免盐碱地、低洼地或沙地。

2.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大豆品种,根据种植目的选择耐早熟品种或高产优质品种。

3. 种子处理:使用无病虫害的种子,并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4.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温和农事管理的安排确定最佳播种时间,通常在4月下旬到5月初。

5. 土壤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大豆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通常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开花前进行追肥。

6. 浇水管理:根据大豆生长阶段和土壤湿度进行合理的浇水管理,保证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

7. 病虫害控制:定期巡查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合理选药、喷洒农药等。

8. 除草措施:及时清除杂草对大豆的竞争,可以手工除草、喷
洒除草剂等方式。

9. 支架管理:针对蔓性大豆品种,及时安装支架和扶垂作业,以防止大豆蔓延,促进通风和光照。

10. 收割时间:根据大豆的生长发育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最佳的收割时间,通常在大豆种子成熟后进行收割。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大豆栽培技术规程,具体的栽培要求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种植目的等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实施。

大豆操作规程

大豆操作规程

大豆操作规程大豆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保证大豆的种植和加工质量,需要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

下面是一份针对大豆种植和加工的操作规程,共计1200字。

一、大豆种植操作规程1.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并进行充分的翻耕和松土,以提高土壤肥力和通气性。

2. 种子选择:选择育种纯度高、抗病性好的种子,并在适当的时间购买,避免使用过早或过晚的种子。

3.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温和降水情况确定最佳播种时间,避免在低温或高温、干旱或多雨的时期进行播种。

4. 播种深度: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沟槽中,并覆盖适当的土层,一般深度为3-5厘米。

5. 施肥方法:根据土壤质量和种植要求,在播种前或播种后适时进行基肥和追肥。

基肥要充分混合于整个耕层,并确保施肥的均匀性。

追肥要根据植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避免施肥浓度过高或过低。

6.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使用绿色无污染的防治措施,不过量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污染。

7. 灌溉管理:根据土壤质量和气候条件确定灌溉水量和频率,并保持土壤湿润度适宜。

避免过量或不足的灌溉,以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8. 杀芽去玉操作:在大豆花齿期进行杀芽去玉操作,去除茎尖上的玉米芽,以保证大豆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二、大豆加工操作规程1. 大豆储存:选用无污染、通风良好的储存设备,避免大豆受潮霉变。

储存期间定期检查大豆的密度、温度和湿度,保证储存环境的稳定性。

2. 大豆清洗:将储存的大豆放入清洗设备中进行清洗,除去杂质和异物。

3. 大豆破碎:通过大豆破碎机将清洗后的大豆破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以便后续的加工处理。

4. 大豆脱皮:使用大豆脱皮机将破碎后的大豆去皮,以获得去皮后的脱壳豆。

5. 大豆磨浆:将脱壳豆经过磨浆机的加工,将其研磨成豆浆状。

6. 大豆沉淀:将豆浆静置一段时间,使豆浆中的悬浮物沉淀,以获得纯净的大豆浆。

大豆田间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大豆田间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DB2304 鹤岗市地方标准DB2304/XXXXX-2023 大豆田间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2023-XX-XX发布2023 -XX-XX 实施鹤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机械耕整地 (1)4 播种 (1)5机械田间管理 (2)6机械收获 (3)—1—刖S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鹤岗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鹤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文件由鹤岗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鹤岗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姜维涛、林占军、孙红娟、赵岩、刘悦、王野、陈剑南、林玉、李柔、刘大鹏、李有志、代进。

大豆田间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大豆田间机械化生产的基本环节,包括机械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作业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鹤岗市辖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NY/T741深松、耙在机械作业质量NY/T742锌式犁作业质量NY/T499旋耕机作业质量NY/T738大豆联合收割机械作业质量NY/T3662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NY/T1143播种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3机械耕整地3.1整地方式机械耕整地作业应根据土壤条件、农艺要求、种植模式等因素,选择作业方式。

3.1.1翻地或深松整地没有深翻地或深松整地基础的地块,每3年要深翻或深松一次。

黑土层深的地块采用深翻的方式,深翻深度222cm,黑土层浅的地块采用深松整地方式,深松深度232cm。

作业质量符合NY/T74kNY/T742要求。

3.L2耙茬整地有深翻或深松整地基础地块,可用圆盘耙进行耙茬整地,耙地深度IOCnl~15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大豆生产的产地环境、种子及其处理、选茬和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包装、贮藏和运输及质量追溯体系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大豆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3、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要求,宣年活动积温≥10℃在2100℃以上,年降雨量在450mm以上。

土壤肥沃、耕性良好。

4种子及其处理
4.1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不应使用转基因品种。

4.2种子精选
播种前对所选用的种子进行筛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粒,虫食粒、破碎及
杂质,并晒种。

4.3种子质量
应符合GB404.2的要求。

净度不低于99%,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不高于12%。

4.4种子处理
可对精选后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种子包衣应符合GB/T15671的要求,种衣剂还应符合MY/7393的要求。

5选茬和整地
5.1选茬
实行科学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宜选用五米、小菱、马铃薯等茬口。

5.2整地
采取机械联合整地,实行秋翻起垄或秋深松起垄,深松深度25cm以上,耙茬、深松、起垄连续作业。

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适宜播种状态。

6施肥
6.1总则
施用肥料应符合MY/T394的要求,以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为
主,化学肥料为辅。

无机氮素用量应不超过大豆当季需求量的一半。

6.2底肥
根据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宜每hm2施用含有机质8%以上腐熟的农家肥30-40t.
6.3种肥
化肥做种肥,根据测土配方结果确定化肥用量。

应施用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深施于种下4cm~5cm处。

6.4叶面追肥
大豆前期长势较差时,在大豆初花期,叶面追肥
7播种
7.1播期
地温(耕层10cm的温度)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

7.2播法
7.2.1垄三载培
垄距65cm-70oem,机械上双行精量点播,双行间小行距10cm~12cm。

7.2.2大窄行密植
110cm大3~4行种植。

种植三行,平均行距22.5cm种植四行,小行距12cm,宽行距21cm.
7.2.3小窄行密植
垄距45cm~50cm,机械上双行精量点播,双行间小行距10cm~12cm。

7.3播种量
根据地势土壤肥水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密度,计算播种量
公顷播量=
10
*%*%)
1(**)发芽率()净度(损失率)百粒重(每公顷保苗数g 注:田间损失率以10%计算实据量与计算播量误差为土3%
7.4播种质量总播量误差不应超过
2%,单口排量误差不超过
3%,播种均匀,无断条
(30cm 内无籽为断条)。

行距开沟器间误差小于1cm ,往复综合差误差小于
5cm ,播深3cm ~5cm ,覆土一致,播后及时镇压。

8田间管理8.1铲蹚管理
在大豆苗期进行差沟深松,深度20cm 以上,宜进行中耕培土2次。

8.2病虫草害防治8.2.1总则
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尽量利用物理和生物描施,必要时,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农药的选择、使用和残留都应符合/T393
的要求应技照农药产品标签或
GB/T8321和GB12475的规定使用农药,控制施
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8.2.2除草
采用人工和机械除草为主。

化学药剂防治宜采用播后封闭和苗期茎叶处理相结合的方式
8.2.3病害
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技术应符合M /T2159的要求
8.2.4虫害
大豆的主要虫害有虫、食心虫、红如蛛等,应按照不同种类虫害发生的规
律进行防治,并注意特殊年份对虫害的及时防治,防治效果应达到相应虫害防治指标。

8.3灌溉
天气干早情况下,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在大豆开花、鼓粒期应适时浇灌
9收获
在大豆完熟期时收获,干后及时脱粒,脱粒后统一过筛,清除杂质、粒,分级。

10包装、和运输
10.1包装
应符合NY/T658的要求
10.2贮藏
仓库应冷源、干燥、通风良好。

贮设施、周国环境、卫生要求、出入库、堆放等应符合NYT1056的要求
10.3运输
运输工具和运输管理等应符合NY/T1056的要求
11质量追湖体系
生产全过程,要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包括:地块档案和整地、播种、铲蹚、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仓贮、销售记录等。

记录
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