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简称的由来

合集下载

中国省级行政区名称与简称的来历

中国省级行政区名称与简称的来历

中国省级行政区名称与简称的来历省级行政区名称和简称的命名比较复杂,现根据有关材料汇总分享(网络及备课资料)。

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最新资讯>全部推荐>加入圈子>加关注>教育教学/地理纵横/成长导航/家庭教育/教师主题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和来历,齐全了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和来历,齐全了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和来历,齐全了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个自治区。

黑龙江省,简称黑。

黑龙江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总长度4000多公里,其中约3000公里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

吉林省,简称吉。

吉林最重要的河流是松花江,吉林在满语中有“沿松花江”之意。

辽宁省,简称辽。

辽河是辽宁最很重要的河流,辽宁意思为辽河安宁。

河北省,简称冀。

河南省,简称豫。

河北意为黄河以北,河南意为黄河以南。

冀州和豫州都是上古九州之一,也是东汉十三州之一,历史悠久。

山东省,简称鲁。

山东意为太行山以东,鲁国是春秋战国重要的诸侯,孔孟之乡,文化影响力不逊色战国七雄。

山西省,简称晋。

山西意为太行山以西,晋国是春秋时期中原霸主,横跨太行山,其核心区域在今山西省。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

陕是指陕原(今天河南陕县),周朝的陕西包含今陕西和甘肃、青海等地。

陕西人更喜欢秦这个简称,因为《从部落到大秦帝国》,这是陕西人的骄傲。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

东汉十三州之一的凉州,是甘肃的前身。

甘肃是元朝两座城市甘州与肃州的合称。

陇就是陇山(六盘山),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陇山以西,又称陇西。

青海省,简称青。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水是咸的。

江苏省,简称苏。

江苏以江宁(南京)、苏州各取一字得名。

浙江省,简称浙。

钱塘江又称浙江,是浙江省最重要的河流。

湖北省,简称鄂。

湖北意为洞庭湖以北。

春秋时期的鄂国,位于武汉附近,被楚国兼并。

湖南省,简称湘。

湖南意为洞庭湖以南,湘江是湖南省最很重要的河流。

安徽省,简称徽。

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

江西省,简称赣。

赣江是江西省最很重要的河流。

福建省、简称闽。

闽江是江西省最很重要的河流。

台湾省,简称台。

秦朝时称“赢州”,三国时称“夷洲”,隋、唐时称“流求”,明朝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名称。

广东省,简称粤。

宋朝初期称广东与广西为广南路,后来拆分为广南东路(广东)和广南西路(广西)。

我国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及简称

我国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及简称

我国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及简称1、北京市初称蓟,春秋战国时为燕都,辽时为陪都,称燕京,金、元、明、清至民国初期为都城。

1928年设市,简称京。

2、天津市明初取天子津渡之间称天津并设卫,清为天津府治,1928年设市,简称津。

3、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省名。

元属中书省,清为直隶,1928年始称河北省,简称冀。

4、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以西,春秋时为晋国,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山西省,简称晋。

5、内蒙古自治区清为内蒙古地区,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

6、辽宁省因境内有辽河而得名,清初为盛京,后改奉天省,1929年改辽宁省,简称辽。

7、吉林省因境内吉林城得省名,唐为渤海地,明为女真地,清末置吉林省,简称吉。

8、黑龙江省因边境大河黑龙江得省名,清初为黑龙江将军辖区,清末置黑龙江省,简称黑。

9、上海市相传吴淞江近海一段古称沪渎,宋设镇,始称上海,1920年设市,简称沪或申。

10、江苏省清初属江南省,后取江宁(南京)和苏州各一字,置江苏省,简称苏。

11、浙江省境内有大河钱塘江(旧称浙江)得省名,唐置浙江东西两道,始称浙江,清为浙江省,简称浙。

12、安徽省西周时皖山(今桂山)附近为皖伯封地,清初取安庆和徽州各一字置安徽省,简称皖。

13、福建省唐代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设“福建经略使”,南宋置1府5州2军,故称八闽,因境内最大水系闽江,故称闽。

14、江西省唐属江南西道,宋属江南东西两路,元置江西行省,清为江西省,因其境内有大河赣江,故简称赣。

15、山东省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明字置山东布政使司,清为山东省,简称鲁。

16、河南省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古属豫州,元代置河南省,简称豫。

17、湖北省位居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清置湖北省,古代部分地区属鄂州,故简称鄂。

18、湖南省大部分在洞庭湖之南,清置湖南省,因境内有大河湘江,故简称湘。

19、广东省春秋战国时为百越(粤)地,宋为广南东路,明清为广东省,简称粤。

20、广西壮族自治区秦置桂林郡,宋为广南西路,清为广西省,1958年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

中国省市区名字简称的来历

中国省市区名字简称的来历

中国省市区名字简称的来历1、北京: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

辽国称燕京。

金国改称京都。

元朝称大都。

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

简称京。

2、天津:明朝,燕王为争夺皇帝位,在这里发兵渡河南下,打败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

为纪念在这里渡河起兵,所以称「天津」,意即天子经过的渡口,简称津。

3、上海:北宋初期,这里已形成居民点,从这里上海洋,所以称上海。

上海原来是捕鱼的地方,当时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编成,插在水中),后来邕改为沪,所以上海简称沪。

4、重庆:相对于太行山为东。

明朝设置山东省,春秋时是鲁国领土,所以简称鲁。

5、湖南省:相对于洞庭湖为南。

由于湘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湘。

6、湖北省:相对于洞庭湖为北。

清朝时省会武昌属鄂州管辖,所以简称鄂。

7、浙江省:境内的浙江盘回曲折,浙江就是钱塘江。

简称浙。

8、江西省:唐朝为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

清朝时改为江西省。

因赣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赣。

9、陕西省:是指现在的河南省陕县西南陕陌以西的地区称陕西。

简称陕。

古代时是秦国领土,又简称秦。

10、安徽省:以清朝时的安庆府(今安庆)和徽州府(今歙县)的头一字组成。

因境内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简称皖。

11、江苏省:是以清朝时的江宁府(今南京市)和苏州府(今苏州市)的头一个字组成。

简称苏。

12、甘肃省:是以古代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的头一个字组成,简称甘。

境内的六盘山又叫陇山,故又简称陇。

13、贵州省:明朝设置贵州省。

简称贵。

因古代属黔中郡,所以简称黔。

14、四川省:唐朝初年现在的四川省剑阁以南设东川,西川。

这里的川,是平川广野的意思。

宋代分设益州,榨州、利州等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元朝设四川省,简称川。

三国时是蜀国领土,所以简称蜀。

15、云南省:因在云岭以南而得名。

相传汉武帝时有人在白崖看见彩云,派人追彩云到这里,因为设立的县在彩云的边,所以叫云南,简称云。

中国各个省份名称由来的简介

中国各个省份名称由来的简介

中国各个省份由来的简介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辖区古称西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

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

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

中国各省简称由来

中国各省简称由来

中国各省简称由来沪(Hu)上海市的简称。

相传境内的吴淞江(苏州河)下游近海一段古称沪渎,因而得名。

相传,古代渔民在那在里制作了一种用竹藤编制而成的捕鱼工具叫“沪”,后来就用“沪”作为上海的简称。

冀(Ji)河北省的简称。

因古为冀州地而得名,冀字源于黄帝战蚩尤之后。

民间为记述,庆贺这一历史事件,希望此后吉而免凶,不再发生给人带来灾祸的蚩尤战乱,而作扮成蚩尤形舞的舞蹈。

冀州之名,是以此舞形成文字名地而记史事。

故冀通记,作希望吉而免凶解。

晋(Jin)山西省的简称。

因春秋时晋在此建国而得名。

秦(Qin)陕西省的简称。

因战国时为秦国地而得名。

陇(Long)甘肃省的简称。

因古为陇西郡地而得名,一说因陇山而得名。

宁(Ning)①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②江苏省南京市的简称。

因清时南京为江宁府治而得名。

鲁(Lu)山东省的简称。

因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沐等河流域,为春秋时晋国地而得名。

鲁,钝也,鲁钝之意。

皖(Wan)安徽省的简称。

因境内西部有皖山(天柱山)而得名。

赣(Gan)江西省的简称。

因赣江纵贯省境而得名。

(参见“赣江”条)闽(Min)福建省的简称。

因境内有闽江而得名。

(参见“闽江”条)豫(Yu)河南省的简称。

因古为豫州地而得名。

据《尔雅·释地》“河南曰豫州。

”疏;“李巡曰:河南其气著密,厥性安舒,故曰豫。

豫,舒也。

”传说,“豫”是一种古兽名,人们猜测是一种古象。

距今二百万年以前,黄河流域确实是古象成群的地方。

因此,有人说“豫”是由古象而得名。

鄂(E)湖北省的简称。

因旧时省会武昌古称鄂渚,隋以后以鄂州的治所而得名。

鄂,边际之意。

湘(Xiang)湖南省的简称。

因湘江纵贯省境而得名。

(参见“湘江”条)粤(Yue)广东省的简称。

因古为南粤辖地而得名。

粤同越,系古民族名,居于江浙闽粤一带,总称百粤。

广东、广西古为百粤之地,故称两粤。

桂(Gui)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

因秦时置桂林郡于此而得名。

秦代,广西郁江、黔江两岸,盛产五桂,其皮是一种名贵中药,又称肉桂,因置桂林郡。

全国各省份及其省会简称、别称及其来源

全国各省份及其省会简称、别称及其来源

13
湖南省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 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 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 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 。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 代设置湖南省。因湘江纵 贯全省,故简称“湘”。
长沙

第 5 页
序号
省份
简称
来源
省会
简称
别称
来源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 尾”,为吴国置冶城于此。公元前 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令越相 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公 元前306年,楚威王筑城于石头 山,置金陵邑。公元前210年,秦 始皇改金陵为秣陵。211年,孙权 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280 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 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 。317年,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 帝,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 朝,建康城被称为六朝古都。公元 589年,隋灭陈。隋文帝以石头城 为蒋州。此后隋、唐两朝统治者将 扬州治所自金陵迁至广陵,曾一度 取消南京州一级的建制。南唐立 国,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 975年,北宋灭南唐,以江宁府 为升州。1329年,改建康为集庆。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 路为应天府。1645年,清兵克南京 。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 宁府。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 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
中国四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 、洛阳)之首。西周12王,称镐京 。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各地实行 郡县制,汉步帝太初元年(前 104),将右内史东部改为京兆 尹,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 (220)改京兆尹为京兆郡,十六 镐 国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 (ha 长安、京 、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 o四 兆、镐京 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 声) 尹)。隋唐两代均都长安,在汉长 安城之南另建新城,隋称之大兴城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改名长 安城。唐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 后梁开平元年(907),改京兆府 为雍州,后又改为大安府。(续 下)

我国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

我国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

我国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辖区古称西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

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

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的由来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的由来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的由来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的由来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1、沿用历史上古地名或由古地名演化而来:河北省:古为冀州地,故简称“冀”。

河南省:古为豫州地,故简称“豫”。

山东省:春秋时鲁国在此,简称“鲁”。

山西省:春秋时属晋国领土,简称“晋”。

湖北省:古为鄂州地,故简称“鄂”。

福建省:秦汉时为闽越地,故简称“闽”。

广东省:古为北越(粤)地,故简称“粤”。

广西:秦在此置桂林郡,故简称“桂”。

上海市:相传吴淞江(苏州河)下游近海一段古称沪渎,即简称“沪”。

上海西部地区是战国时代楚国春申群黄歇的封地,曾简称为“申”。

海南省:唐朝貞觀五年(西元631年)增設琼州,海南簡稱“琼”即據此而來。

2、既用古地名,又用该省名的首字或尾字:甘肃省:古为陇西郡地,简称“陇”,也简称“甘”。

贵州省:秦代属黔中郡,简称“黔”,也简称“贵”。

四川省:三国时为蜀地,简称“蜀”,也简称“川”。

陕西省:古为秦国,简称“秦”,也简称为“陕”。

3、取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的首字或尾字:黑龙江(黑)、吉林(吉)、辽宁(辽)、浙江(浙)、宁夏(宁)、新疆(新)、台湾(台)、青海(青)、内蒙古(内蒙古)、北京(京)、天津(津)、江苏(苏)、西藏(藏),香港(港)、澳门(澳)。

4、取自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境内名山大川:安徽省:境内有皖山(天柱山),简称“皖”。

湖南省:境内有湘江,简称“湘”。

江西省:境内有赣江,简称“赣”。

云南省:古为滇国地,也说境内有滇池,简称“滇”,也简称“云”。

中国各省简称的由来

中国各省简称的由来

中国各省简称的由来省级行政区名称和简称的命名比较复杂,现根据有关材料汇总如下。

省级行政区名称后面()里的字是它的简称。

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辖区古称西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

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

中国各省简称由来

中国各省简称由来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地名的来历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 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 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建立蒙古国。

中国省份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

中国省份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

中国省份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取“天子经过的”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

隋称。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称渝水,重庆因位于畔而置,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辖区古称西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

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

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

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意为“故土新归”。

中国各省及历史来历简称

中国各省及历史来历简称

各个省的简称简称的命名,大致可归纳为:一、以历史名称命名:如沪、渝、桂、冀、晋、鲁、豫、鄂、粤、琼、秦、蜀等。

二、以境内河湖山脉名称命名:如赣、湘、贵、浙、陇等。

三、以全称中的一或多个字代替。

四、综合上述几类情况命名:如闽、皖、黔、滇、黑、辽、青、藏、甘等。

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doc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doc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一、中国23个省名称的由来1、黑龙江省(黑):黑龙江省因河流而得名。

黑龙江名称最早见于《辽史》,因江水色黑,其形若龙,故名。

清光绪年间始置黑龙江省。

2、吉林省(吉)清康熙时在松花江沿岸建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后置吉林将军。

光绪时改为吉林省。

3、辽宁省(辽):辽宁省的“辽”指的是辽河流域,“宁”就是希望辽河安宁别泛滥,因而得名辽宁。

清初,在辽宁设盛京。

清末(公元1 9 0 7 年)改盛京为奉天省。

1 9 2 9年,张学良将军改奉天省为辽宁省,并一宜沿用至今。

4、河北省(冀):以其地在黄河以北而得名。

河北省地处黄河下游以北古冀州地,简称冀。

春秋时期属于燕、晋等国,唐代将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划为河北道,元代属中书省,明代直隶京师,清代称直隶省,19 2 8 年改称河北省。

5、山西省(晋):山西在黄河的东面,唐朝的时候被称为河东,元朝的时候根据其位于太行山西边的地理位置,才改名叫山西,明朝初年设置了山西省,一直到今天。

山6、青海省(青):因青海湖而得名。

雍正时设西宁办事大臣,习称青海办事大臣。

1925年改称青海省。

7、山东省(鲁):山东原指晞山以东秦以外的六国地区。

金时置山东东路。

元时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

明时为山东布政使司。

清时为山东省。

8、河南省(豫):河南省简称豫,取地处黄河以南之意。

唐代将黄河之南、淮河以北的地区划归河南道管辖。

元代称河南行中书省,明代称河南布政司,清代称河南省。

9、江苏省(苏):清康熙时分江南省(明时的南直隶)为左,右布政使司。

后以右司设江苏省,取江宁(今南京市),苏州二地首字。

10、安徽省(皖):安徽省简称皖,清初,以安庆府(今安庆市)和徽州府(今歙县)的首字组合而得名。

春秋时是吴国、楚国的地域,汉代分属于扬、徐、豫三州,唐代分属于江南道、淮南道和河南道,元代属于河南和江浙行屮书省,从清代开始设置安徽省。

11、浙江省(浙):浙江古指今富春江,钱塘江。

我国省份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

我国省份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

我国省份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至2006年8月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

4个直辖市,分别是: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和重庆市。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5-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10-1)、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3-15)、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10-25)、西藏自治区(1965-9-1)。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3个省: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海南、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安徽和台湾省。

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漫谈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简称的由来

漫谈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简称的由来

漫谈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简称的由来除非疆域特别狭小,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将领土划分成有层次的区域,这一过程叫作行政区划,这些区域称为行政区域,简称为行政区或政区。

政区由国家立法所创置或撤废,具有可变性的特点,另外政区还有承继性、延续性的特点,中国政区的现状是历史上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1[1]。

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镇)三级。

截至2001年底,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下面按照“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庆回归,爱我祖国好河山。

”的记忆口诀,分别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简称的由来简单介绍如下: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108°47′~114°15′E,24°39′~30°08′N之间;面积21万Km2。

春秋战国时属楚国,秦分二郡,汉属荆州。

唐分归两道,因地居洞庭湖以南,始称湖南。

宋为两路,元、明设湖广行省,清置湖南省。

因湘江纵贯省境,故简称湘。

省会长沙。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地处108°21′~116°07′E,29°05′~33°20′N之间;面积18.6万Km2。

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之地。

秦统一后,楚地为避秦始皇父亲名“子楚”讳,遂以荆山之“荆”改称之。

后湖北多称荆,有时合称荆楚。

汉属荆州。

北宋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因地处洞庭湖以北,始称湖北。

元代属湖广行省。

明代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清康熙年间,改为湖北省,沿袭至今。

因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简称鄂。

省会武汉。

广东省位于华南地区东部;地处108°13′~119°59′E,3°28′~25°31′N之间;面积18万多Km2。

战国时为百越地,秦属南海、象两郡,汉属交州,唐为岭南道。

中国34个省份名称及简称来历

中国34个省份名称及简称来历

中国34个省份名称及简称来历一、四个直辖市名称及简称来历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名称及简称来历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辖区古称西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

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

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简称的由来除非疆域特别狭小,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将领土划分成有层次的区域,这一过程叫作行政区划,这些区域称为行政区域,简称为行政区或政区。

政区由国家立法所创置或撤废,具有可变性的特点,另外政区还有承继性、延续性的特点,中国政区的现状是历史上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1[1]。

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镇)三级。

截至2001年底,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下面按照“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庆回归,爱我祖国好河山。

”的记忆口诀,分别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简称的由来简单介绍如下: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108°47′~114°15′E,24°39′~30°08′N之间;面积21万Km2。

春秋战国时属楚国,秦分二郡,汉属荆州。

唐分归两道,因地居洞庭湖以南,始称湖南。

宋为两路,元、明设湖广行省,清置湖南省。

因湘江纵贯省境,故简称湘。

省会长沙。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地处108°21′~116°07′E,29°05′~33°20′N之间;面积18.6万Km2。

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之地。

秦统一后,楚地为避秦始皇父亲名“子楚”讳,遂以荆山之“荆”改称之。

后湖北多称荆,有时合称荆楚。

汉属荆州。

北宋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因地处洞庭湖以北,始称湖北。

元代属湖广行省。

明代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清康熙年间,改为湖北省,沿袭至今。

因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简称鄂。

省会武汉。

广东省位于华南地区东部;地处108°13′~119°59′E,3°28′~25°31′N之间;面积18万多Km2。

战国时为百越地,秦属南海、象两郡,汉属交州,唐为岭南道。

宋置广南东路和西路,从简称中得广东政区名。

元属江西行省,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设广东省。

因古时为南越地(越又作粤),故简称粤。

省会广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华南地区西部;地处104°29′~112°13′E,20°54′~26°23′N之间;面积23.6万Km2。

战国为百越地,秦分属桂林、象两郡,汉属交州。

唐属岭南道,宋分广南西路、东路,由简称得广西政区名。

元属湖广行省,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初为广西省。

1958年设广西壮族自治区。

因秦时为桂林郡辖地,故简称桂。

首府南宁。

河南省位于古时传说中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和雍州)中心的“豫州”或称“中州”、“中原”;地处110°22′~116°38′E,31°23′~36°22′N之间;面积16.7万Km2。

夏、商时期即以此为生息地。

战国为东周、韩、魏地,秦设河南县,汉置郡,唐正式建河南(黄河以南得名)道,宋、金分多路,元属河南江北行省,明改河南布政使司。

清创河南省。

因在豫州之域,故简称豫。

省会郑州。

河北省位于北京周边;地处113°04′~119°53′E,36°01′~42°37′N 之间;面积18.77万Km2。

古时为中国传说中的九州之一。

春秋战国时,北部属燕国,南部属晋国,故有“燕赵”之称。

秦时设多郡。

汉设幽冀二州。

三国归魏辖。

晋仍设二州。

唐为河北道,因地处黄河以北而得名。

宋为东、西路。

元为中书省所辖。

明改北直隶省。

清称直隶省。

1928年始称河北省。

因汉设幽冀二州,故简称为冀。

省会石家庄。

山东省位于渤海和黄海之滨;地处114°36′~112°43′E,34°25′~38°23′N之间;面积15.3万Km2。

春秋为齐鲁之地,秦分多郡,汉分属青、兖、徐等3州,唐归河南、河北道,宋、金分两路,后改为山东东路、西路,创始政区名称。

元属中书省,明置山东布政使司,清为山东省。

省会济南。

山西省位于太行山西侧,故称山西;地处110°15′~114°32′E,34°35′~40°45′N之间;面积15.63万Km2。

古时属并州,春秋时为晋国,故简称为晋。

战国为赵地。

秦置多郡,汉仍称并州,唐为河东道,宋置河东路,金被分属。

元属中书省。

明设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

省会太原。

江苏省位于长江下游,东濒黄海;地处116°21′~121°54′E,30°46′~35°08′N之间;面积10万多Km2。

春秋为吴、宋属地,战国归楚,秦划多郡,汉属徐、扬二州。

三国苏南为吴,苏北为魏。

唐宋为三道,元归江北、江浙两行省,明直隶南京。

清取江宁府、苏州府合称,置江苏省,始得“江苏”政区名。

省会南京。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113°34′~118°28′E,24°29′~30°05′N之间;面积16万多Km2。

春秋战国为楚国地,秦属九江郡,汉为扬州地。

唐属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为政区原始名。

宋为江南西、江南东两路,元为江西行省。

明置江西布政使司,清为江西省。

因境内大河以赣江为最,故简称赣。

省会南昌。

浙江省位于东海的近邻;地处118°01′~123°08′E,27°01′~31°10′N之间;面积10.18万Km2。

春秋为越国地,战国为楚国地。

汉置多郡,唐始置浙江西、东道(因钱塘江流向曲折——因折与浙同音,又称浙江,渐成地名),宋置两路,元属江浙行省,明为浙江布政司,清设浙江省。

省会杭州。

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北部;地处121°13′~135°06′E,43°26′~53°34′N之间;面积46.9万Km2。

古时为肃慎地,汉为挹娄、夫余地。

唐属渤海国,辽金为东京、上京二道(路),元归辽阳行省,明属女真奴儿干都司。

清1671年沿黑龙江岸筑城,名黑龙江城,后置黑龙江省。

省会哈尔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地处34°22′~49°33′E,73°41′~96°18′N之间;面积160万Km2,占全国1/6,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古称西域,汉置西域都护府,唐置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宋为西辽地,元设两行省。

清属伊犁将军府,被称新疆,1884年建新疆省。

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首府乌鲁木齐。

辽宁省位于东北南部;地处118°53′~125°46′E,38°43′~43°26′N 之间;面积14.59万Km2。

战国属燕国,秦归辽东、辽西两郡,汉为幽州,唐置安东都护府及河北道,辽金分属三道(路),元置中书省,明设都指挥使司,清初建都称盛京,清末改奉天省。

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久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省会沈阳。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104°17′~107°40′E,35°14′~39°22′N之间;面积6.6万Km2。

春秋战国为羌戎、匈奴族散居地,秦属北地郡,汉、魏分属郡州。

唐、宋分归两道(路)。

元称宁夏行省(取"夏地安宁"义得省名),明设宁夏卫,属陕西布政使司,清属甘肃省。

1928年设宁夏省。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首府银川。

青海省位于西北中部;地处89°35′~103°03′E,31°4′~39°19′N 之间;面积72.4万Km2。

古为西羌居地,汉设郡,隋设二郡,唐、宋属吐蕃。

元多属,明为西番地,清多属。

1928年置青海省,因境内青海湖得名,简称青。

省会西宁。

陕西省位于黄河中游、西北地区东部;105°29′~111°15′E,31°42′~39°35′N;面积20.5万Km2。

陕西在西周初得名。

当时周、召二公以陕原(同“塬”,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地貌,特点为:四边陡,顶上平)为界分而治之。

陕原以东由周公治理,称“陕东”;陕原以西由召公治理称“陕西”;又因陕西在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治地,故又简称“秦”。

秦代为内史及汉中郡、上郡,汉属司隶和并、益州,唐属关内、山南等道,宋初置陕西路。

元设陕西行省,自清朝始设陕西省制至今。

省会西安。

甘肃省位于河西走廊周围;地处93°28′~108°44′E,32°36′~42°48′N之间;面积45.1万Km2。

春秋战国为秦、西戎地。

秦置二郡,汉属凉州。

唐分三道,宋分两路,西夏时合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两州首字得甘肃政区名。

元置甘肃行省,始作省名。

明属陕西省,清为甘肃省。

因境内有陇山,故简称陇。

省会兰州。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处97°32′~106°12′E,21°08′~29°15′N之间;面积39.4万Km2。

因省内东部地区古属滇国疆域,故简称滇。

省会昆明。

春秋楚国开滇,汉属益州。

三国属蜀,唐归剑南道,五代、宋为大理国,元设云南行省(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明置云南布政使司,清设云南省。

省会昆明。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东部;地处103°37′~109°32′E,24°37′~29°13′N之间;面积17万Km2。

春秋战国为楚、蜀、夜郎等7小国地,秦分多郡。

汉属荆、益二州,隋、唐置黔中道。

宋名贵州,元分属湖广、云南、四川三个行省,明设贵州布政使司。

清为贵州省。

因元时为黔州,故简称黔。

省会贵阳。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处78°25′~99°06′E,26°44′~36°32′N之间;面积120万Km2。

周为西戎,汉为西羌地,唐后属吐蕃,元设乌思藏宣尉司都元帅府。

明设二都指挥使司,清先分治,后定名西藏(藏为圣洁义,因藏在中国西,康熙帝定名西藏),划为行政区。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首府拉萨。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地处97°22′~110°10′E,26°03′~34°20′N 之间;面积56.7万Km2。

春秋战国时为巴、蜀国,秦置蜀郡,汉属益州。

唐分两道。

宋置4路,元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始有初称。

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设四川省。

故简称蜀(或川)。

省会成都。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端;地处115°25′~117°30′E,39°26′N;面积16807 K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