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合集下载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开发的能力;能够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1.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2. 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以物流行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施技术;3. 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4.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计划、管理、实现信息化方案的能力。

6 具有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CET-4 水平;7. 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达到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三级水平。

三、基准学制四年四、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五、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六、专业主干课程管理信息系统、C# 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数据库、电子商务、。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 学分,其中,普通教育课程32 学分,基础教学课程42 学分,专业教学课程42 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0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4 学分,素质拓展环节10 学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安排表专业教学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环节有关说明:1.周学时一般不高于23学时;最后一学期一般不安排理论教学课程。

2.专业主干课程以★号表示。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增加每周2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增加每周1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

商科类高校信息管理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商科类高校信息管理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商科类高校信息管理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王四春吴虹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34期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的规模迅速扩大,规模化教育容易制造标准化产品。

同一个专业的技术人才就如从同一道生产线上复制出来的批量产品,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雷同,缺乏个性化与创新性。

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基于此,着眼于商科类院校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单一化、规模化的现状,深入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为高校构建多样化、个性化、弹性化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个性化人才;创新型人才作者简介:王四春(1965-),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商学院信息学院院长,教授;吴虹(1969-),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商学院信息学院,副研究员。

(湖南长沙410205)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教研教改重点课题“独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差异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院教字[2011]12)、2011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独立学院差异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理论研究”(课题编号:XJK011BGD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28-02一、专业概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称信管专业,涉及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属于交叉综合型学科,是隶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是由原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科技信息管理专业等发展起来而构建的交融学科。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在各大高校的经管理类学科下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目前我国约有5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此类相关专业。

其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该专业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一是信息的检索、采集、表示、存储、处理、分析以及对其承载媒体和结构特征的研究;二是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三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与维护、数据平台的管理与维护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研究_刘婷婷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研究_刘婷婷

482014年第2期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4.02.024“大数据”[1]作为时下最火热的IT行业的词汇,随之而来的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围绕大数据的技术逐渐成为专业人士争相研究的焦点。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特定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

目前我国政府尚未直接以专有名词对“大数据”给予政策支持。

但是在2011年1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上提出的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中,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了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等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另外3项也都与“大数据”密切相关。

[2]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但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同时也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山东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从培养标准、课程设置等进行了全新的改革,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一、大数据1.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

大数据可分成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工程、大数据科学等领域。

大数据技术是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大数据工程指大数据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系统工程;大数据科学关注大数据网络发展和运营过程中发现和验证大数据的规律及其与自然和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2]对于大数据时代,目前通常认为有下述四大特征,称为“四V”特征:第一,数据体量巨大(Volume Big):数据量级已从TB (1TB=210GB)发展至PB(1PB=210TB)乃至ZB(1ZB=220PB),可称海量、巨量乃至超量;第二,数据类型繁多:越来越多的为视频、位置信息、图像与图片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第三,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有价值的数据可能仅为一两秒的数据流;第四,处理速度快,处理工具演进快:数据流往往为高速实时数据流,而且往往需要快速、持续的实时处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现 战 略 目标 提 供服 务 的 人 才 需 求 越 来 越迫 业 的 就 业 市场 。
针 对 市 场 对 专 业 人 才 素 质 需 求 , 鉴 现 , 系 到 培 养专 门 人 才 所 具 有 的 知 识 结 借 关 国 内 外 信 管 专 业 发 展 经 验 , 我 国 现 有 信 构 、 业 水平 和 工作 能 力 。 息 管 理 科学 作 在 专 信 养 模 式 的 创 新 改 革 , 图1 示 。 如 所 教学体 系主要体现在 一个专业 教育方式 , 包 括 课 程 的组 成 结 构 、 门 课 内 容 的安 排 、 每 教 学 方 式 的 选 择 及 如 何 对 它 开 展 实 践 教
随 着现 代信 息技 术的 发展 与应用 , 信
务 的有 关 人 员 ;5 信息 产 业 的 从 业 人 员 : () 主 和 评 价 等方 面 的 高 级 专 门 人 才 。 要 是指 数 据 库 联 机 查 询 服 务 业 等新 兴 产业 2. 根据 培养 目标 , 1 制定 教学 体 系
知 识 基 础 和 专 业 知 识 基 础 , 括 专 业 基 础 包
针 对 信 息 管 理 和 信 息 系 统 社 会 需 求 调 和 社 会 对 信 管 人 才 素 质总 体 要 求 , 因此 , 信
息 管 理 和 信 息 系统 专 业 人 才 的 培 养 目标 主 理 论 教 育和 应 用 理 论 教 育 两 个 方 面 , 学 是
() 息技 术 人 员 : 1信 包括 研 究 技 术 、 制造 设 备
等 人 员 ;2 信 息 系 统 开 发 人 员 : () 这是 指 在 某

要 是 : 备 信 息 管 理 与信 息 系统 基 本 理 论 、 具

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业建设方向不明朗、课程之间联系不紧密、专业地位被边缘化等,通过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促进产学研合作四个方面来开展专业建设。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培养模式;专业建设0 引言从1967年,美国明尼苏大学成立第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博士学位项目,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在学术界正式出现开始,信息系统学科在欧美各高校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我国,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于1980年由清华大学首次试办。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国已有六百余所高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1]。

目前,我国财经类院校大多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由于其所处的学科背景,教育资源的影响,信管专业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致使其发展受限。

本文从探讨了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专业发展的模式。

1 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1.1 专业建设方向不明朗根据研究视觉和方法的不同,信息系统领域的相关学术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个相互关联而又各具特色的方向:技术研究、行为研究和经济研究[1]。

与此对应,国内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也呈现三种方向[2]:一是侧重技术,注重于根据人的生活和商务活动的需求,创造、设计出有效帮助人们提升生活质量和商务活动效率的信息技术应用系统;二是侧重情报、信息学,注重于分析现代组织环境中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三是经管方面,主要以财经院校为主,侧重于运用经济学方法,探讨信息产品的经济属性以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市场结构特征,包括信息技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等。

大多财经类院校的信管专业都沿袭了综合类或理工类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式,专业建设侧重技术与信息学,而在经管方面却很少触及。

高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2008N O.21SCI EN CE &TECHN OLOG Y I NFOR M A TI O N学术论坛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以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方针,使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为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的新兴专业,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因此信息管理专业受到信息化的影响尤其强烈。

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到企业、事业单位都在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进行了大的投入,急需大量信息化人才。

因此,研究信息化现状以及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探讨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信息化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1.1社会环境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人才的培养不能脱离社会需求,而社会需求又产生于具体的社会环境之中,因此有必要分析信息化人才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和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将学生推向了社会,人才直接面向市场,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社会需求对学生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基础深厚,也需要毕业生宽口径,实现就业途径的多元化,适应面越广,就业机会就会越多。

市场需求逐渐成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对高校的发展方向起着一种无形的指导作用。

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现实带来了信息管理教育扩张和发展的高潮。

1999年秋季,各高校正式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名义首次招生,从而标志着中国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正式启航,首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布点数为151个,其布点数位居高校本科专业的第14位。

此后,教育部又曾先后公布了2000年度、2001年度、2002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摘要:人工智能的兴起带来了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主要有繁杂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工程能力不足、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等问题。

本文主要探索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信息类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推广先进技术和产业、个性化的培养学生能力同时通过竞赛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此来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在信息行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关键词:人工智能;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0、引言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发展下,当今世界正在迎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为特色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我国的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的很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使得信息类人才能够适应当前的发展环境,以人工智能为载体带动信息类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大多数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和伦理道德问题,培养过程需要着重强调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出符合国家需求的信息类人才[1]。

1、传统的信息类人才培养现状1)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学生积极性有待提高。

信息类的教学内容往往多而杂,学生面对如此庞大的课程任务很容易失去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课程任务繁重,面对枯燥的代码难以获得成就感,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信息类的学习任务中覆盖的面太广,信息化教学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在摇篮里,应该有方法的引导学生在不同角度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的高校设立的培养计划存在不合理之处,学生的本科培养计划学分多达200以上,比一般的高校计划学分多出了约50学分。

首先较多的课程难以保证每门课程的质量,老师往往也身兼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其次导致学生在期末考试时难以应付繁杂的考试任务,并且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于是便出现了一门门的“水课”,存在学生不愿听与老师不愿讲的现象,造成了极大的教学资源的浪费,对学生来说拿到学分似乎成为了这门课程唯一的目的,对老师来说是为了完成工作;所以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下,应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培养环节改革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财经类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财经类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信管专业 目前培养方 向问题 上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误区 :一是高 度统一 , 二是百花齐放 。高度统 一, 即全国每个高校都按教育部所公布 的专业培养模 式和教学 体系进 行教学 ,这势必忽略了高校 自身的专业 背景 、 文化特色和优势领域 , 导致各 高校无 论是课 程设置还是教学方法 基本都是一个模 式 , 培养 出来 的学 生都 是同一个类型 , 专业知识和技能 相差无几 , 这样 自然无法满足社会 对多元 化人才的需求 。百花齐放 , 即 各 高 校 根 据社 会 人 才 的需 求 和 自身 专 业 背 景 、 色 和 专 业 优 势 , 自设 特 独 定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程体 系 和教 学 方法 , 不 受 教 育 部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课 而 规定 , 各高校无需保持一致 。这样 虽然灵活性大大增加 , 但是 由于各高 校 自己的特点不同 , 导致制定 出的人才培养 目标可能千差万别 , 培养 出 的学生五花八门 , 甚至在专 业知识 和能力上差距较大 , 远远偏离 了教育 部设置信管专业的初衷 。各高 校之间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基本没有共 同 语言 , 缺乏相互间 的学术 交流和探讨 , 不易制定 出专业评价 标准 , 更 非 常 不 利 于 该 专 业 的发 展 。 培 养 高 质 量 人 才 的关 键 是走 出 当 前 人 才 培 养 的 误 区 ,寻 找 新 的 出 路。 对此 , 笔者十分认 同“ 求同存异” 这种折衷的做法 。 同存异 , 求 即人才 培养追求大方向的一致性 和小 方向的灵活性 ,就是各高校信管专业应 该在人才培养的总体方 向和 目标 上保持一致性 ,遵循教育部颁布人才 培养 目标 , 同时应 注意结合各高校 的专业 背景特色 , 突出优势领域。这 样培养 出的学生既具备信管专 业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又具有 所在高校特有 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优势应用领域。 笔者所在学校 的信管专业根 据“ 财经” 专业背景 的特点 , 信管专 把 业的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定格 为 :一体化专业教育体系下发展多 元化的专业方向。即在信管专业统一 的教育体系下 , 按照社会需求 、 行 业特色及未来社会发展 的趋势设立 两个专业方向 :系统与网络方向和 信息资源管理方向 , 实现各专业方 向的协调发展 , 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 科学的可行的。 2具 有“ 经 ” 色 的 信 管 专 业 人 才 培 养模 式 探 讨 . 财 特 高校对信管专业人才 的培养必须着 眼于社会 的需要 , 以满足社会 、 企业信息化建设 和管理 的需求 。 因此 , 作为财经类 高校应 当根据 “ 财经” 特色 , 突出 自己在经济学 、 管理学 的优 势, 应以经济信 息管理 、 信息标准 化管理方向为主攻方 向, 使其所培养 出来 的学生 在经 济 、 管理行业具有 竞争优势。 () 1 正确认识 信息管理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① 与 管理 科 学 的关 系 “ 信息管理 ” 目的是管好用好 某种类型的信息 , 务于利用 信息 的 服 的社会实践活动 , 它属于管理科学领域 中的一个 分支 , 成为现代管理 并 学中的一个重要方 面, 以有的高校把信管专业设在管理学院 。 所 但是与 管 理科 学 其它 分 支 不 同 的是 : 这 一 学 科 中 , 在 更加 注 重 以 管 理 的 基 本 原 理作指导 , 大量应 用现代信息技 术 , 由于学科 的多行业应用性 , 并 注重 对学生沟通和交往能力 的培养 。 财经类高校 基本都有管理学科 , 要充分 利用 自己的优势资源 ,把信管专业 的学生培 养成具备管理 学基 本知识 和基本 管理技能 的复合型人才 。 ② 与 经济 学 的关 系 从 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 信息等 同于资本 、 原材料 、 才等方面 的资 人 源, 借助于经济学基本 原理 、 基本方 法 , 研究如何高效地 搜集 、 处理 、 传 递和利用信息 , 对该专业的发展会起到非 常积极 的作用 。另外 , 信息管 理 和信 息 系统 建 设 常 常 是 直 接 为 经 济 建 设 服 务 的 ,没 有 经 济 学 的 基 本

基于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长江大学信管专业为例

基于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长江大学信管专业为例

课 程体 系优 化 了传统 专业 课程 体 系 ,将 复 杂 系统 专业 知
识 贯穿 于能 力培 养过 程和 各类 知识 模 块 .用 于理解 各 类 知 识在 信息 系统 开发 与设 计过 程 中 的关 联 性 ,使学 生 形 成 具有创 新 性 的 、稳定 的认知 结 构 。其系 统模 块 ( 如 图
程 体 系
现代社 会 和企业 对信 管专 业学 生 的能 力需 求 与毕业
生 的能力 供给 之 间存在 着较 大 的差距 。主 要原 因是 传 统 课程 体 系的设 置模 式在促 进知 识学 习向实 践能 力 的转 换
人 才 培养 的宗 旨是 强 调 计 算 机 技 术 和 管 理 学 的 融 会 贯 通 ,使用 计算 机技 术为 组织 的管 理 服务 ,其实 际应 用 基
但大 部分单 位对 信 息管理 专业 的满 意 度并 不高 ,具 体 表
现 如表 1 。 表 1 信 息 管 理 专 业 满 意 度 不 高 的 原 因
序 号 满 意度 不高 的表 现

专 业
原因
到 相关 人 力 资源 的 大力 支 撑 ,主 要依 赖 智 力 资源 开 发 ,
因而需 要培 养大量 懂信 息技 术 与信息 管理 的信 管 创新 性 人 才 。随着信息技术 的持 续快速进步 、信息产业 的不断发 展壮大 ,需 要信管人才具备较强 的创新与实践 能力。社会 对信管人才 的需求表现如 图 1 。
外 部 企 业 不w C u r r i c u l u m R e s e a r c h > >6 8 l 视 点 与 观 点
基于 创 新 与 真 足 蓑 茸 苣 力 的 信 管 莹 业 人 培 养 模 式 探 讨

校企结合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结合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结合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摘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使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形势和特征都发生了变化,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可考虑采取校企结合的形式,积极调动社会教育资源,向学校与社会结合的综合培养模式转变。

进而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必须建立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弹性课程体系,建设双向交流的实习培训基地,发展以项目合作为主体形式的师资力量双向流动。

[关键词]校企合作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2-0116-02伴随着企业经营的困难和就业难度的加大,中小企业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力军,成为二级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是它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一变化给信管专业的学生培养模式带来挑战。

信管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的能力,学生既要掌握管理技能,又要具备大型系统的设计、开发和使用经验,但这两点都需要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才能具备。

学校必须能够在实际的企业管理变革项目和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中协助企业,充分与企业沟通,企业才会有意愿帮助学校进行学生的社会培养。

一、建立基础课与弹性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学生培养最重要的基础,学校在制订课程体系时既要保证基本培养目标的实现,也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增强学生对特定企业应用的适应性,因此信管专业应该建立一种基础课程和弹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图1)。

信管专业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人员,从工作的技术侧重方面区分,可以划为三类岗位: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的技术岗位,负责系统运营维护的管理岗位,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决策分析的高级顾问岗位。

它们分别对应了信管专业的三个培养方向: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和商务智能。

这些方向都需要学科基础课程的支撑,但是其需求的侧重点不同。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向需要着重设置程序设计和系统分析方面的基础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方向需要学生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企业运作的整个流程,但是对程序设计等技术能力的要求不高;商务智能方向要求学生既要深入掌握管理学原理和编程开发技术,又要具有数据挖掘、算法设计等分析技能,并且商务智能开发基础能力必须依赖管理学基础和信息技术基础的同时支撑。

本科“信管”专业培养方案调研及改革研究

本科“信管”专业培养方案调研及改革研究
第7 - 期 卷 第6
职 业 时 空
C E HO培ZON A肘 RI 育 RER
’ ◇
本 科 “ 管 ” 专 业 培 养 方 案 调 研 及 改 革研 究 信
赵 洁 陶 雷 莫 赞
况 ,以及 广 东省 内企 业 对 本 系学 生 需 求和 满 意度 的 第一手 资料 ;邀请 企业校友 回校面对 面座谈 ;通 过 网 上信 息搜 索 ,了解 国 内典型 高校本 专业 的培养 方 案 , 对 比我校 信 管 专业 和 国 内高 校 的培 养计 划 ,发 现趋 势 、特 点 、差距 和不足 ;通 过教师 、在 校生座谈 以及 问卷调 查 ,收 集我 校信 管 系 教师 和 在 校生 的 主要 意 见和建 议 。 .
三 、调 研 方 法
调 研 方法 包 括 :通过 设 计 调查 问卷 并通 过 互 联 届 毕 业 生就 业 情
收稿 日期 :2 1 。4 2 0 10 —7
( )从毕业生就 业综合情况和 专业培养 ,体会 识 1 别人 才培养 总体 成果和 目标 。由数据 可知 , 目前我校 信管 专业 毕业生广 泛分 布在包括 I T与通讯 业 ,金融 、 证券 、保 险业 ,商贸业 , 电力 、石 化等能源业 ,新 闻 传媒广告 业 ,房 地产业 ,医药食 品业 ,旅游 交通 民航 业 ,制造业 ,政 府机关等 多个行业 中 ,集 中、依次分 布在 外资合 资企 业 、大型 国有企业 、 民营 私营企 业及 政 府机 关等 广东 省 典型 企 业 和部 门 中 ,就 业 在 多个 岗位 。仅 有 两成 左 右 的 毕业 生换 过 两 次及 以上 的工 作 ,超 过六成 的毕业生没 有换过工作 ,能 实现准确就 业 。近半数认 为与 自己专业对 口,月收入在 5 0 0元 0 及 以上 的 占 5 %,3 0 0 0 0元及 以上的则超过 七成 。这说 明本 专业 原 有 人 才培养 方 案 的 效果 较 好 ,未 来 的人 才 培养 方 案 的 目标 可 以沿 着 原有 的思 路 ,继 续 定位 在 面 向广东 省 内。 对 于 原培 养 方 案 , 毕业 生认 为 本 专业 在 培养 过 程 中存在 的缺 陷集 中、依 次表现在 缺乏实践 、专业培 养 定位模糊 、课程设置 不合理 、缺少专业 技术、课程 内容 陈 旧、各 课程结合 不紧密等 问题 上 。这说明 了未 来 的培养方 案急需在实践 、定位 、课程设置 和 内容上 下功夫。 ( 2)从毕 业 生职 业选 择检 验人 才培 养方 案 的定 位 。数据显示 ,按照 工作 内容来 划分 ,本校 信管专业 毕业 生最 集 中依 次分 布 在信 息 系统 管 理人 员 、信 息 系 统分析师 、信息 系统 二次开 发人员 、信 息系统程序 人 员 、面 向信 息系统 的企 业管理 人员 、信 息系统设计 师 、信息管理 师 、信息 网络工程 师等工作 岗位 上 ,与 原 先 确 定 的人 才培 养 图谱 基 本 一致 ,涵 盖 了信 息 管 理 师 、信 息 系 统 管理 人 员和 信 息 系统 二 次开 发 人 员 等 中间位 置 ,但从 事 信 息化 建 设管 理 咨询 师 这 一 岗

信息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及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信息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及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信息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及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背景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任务。

信息技术行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人才培养需求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信息技术拔尖创新人才,以推动信息技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和布局进行简要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下面是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信息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展开讨论,分为三大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概述、结构和目的进行阐述,为整篇文章的内容作铺垫;在正文部分,将对现状分析、人才培养需求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展开详细论述,以全面探讨信息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倡导。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完整,旨在引导读者深入了解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和有效措施。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及措施,旨在为当前教育机构和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对人才培养需求的认识,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本文也将展望未来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促进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优化和突破。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信息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正文2.1 现状分析现状分析部分: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社会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人才储备仍然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上,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荐5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荐5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荐5篇)第一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了解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医药卫生行业、医药软件研发企业、国家各级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1.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医药卫生管理事业。

2.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较强的法律意识。

3.具有积极创新、勇于批判的科学精神。

4.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勤奋工作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5.具有正确的职业态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二)知识目标1.掌握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运用相应知识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2.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医院信息管理知识;4.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5.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6.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三)技能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探索新知,追求卓越。

3.达到国家《大学英语》教学规定的“较高要求”,具有阅读本专业英文科技文献资料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

4.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测试标准。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学制 4 年。

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累计修业时间不低于 3年、不超过 6 年。

四、专业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医学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组织与检索、医院信息系统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合专业的培养 目标?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学校作为社会 的 个组成部分 , 最终应 为社会服务 , 因而在设置培养方向时 , 应 该根据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素质 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培养 ,使学 生毕业后能更快的为社会服务 。 但是 , 如果脱离该专业的培养 目 标, 过分地强调社会取 向, 这不仅会造成所培养出来 的人才五花 八门, 甚至不伦不类 , 从而给高校教育 、 招生工作和分配过程带
题 可 以归 纳 为 以下 四点 :
2 . 4实验和实践环节薄弱。对于信管专业来说 , 实验和实践 是 非 常 重要 的教 学环 节 。 些 以T 科 为 主 的学 校 , 专 业之 间 有 学科 发 展 不平 衡 , 存在 重 理轻 文 的 思想 , 文 科 专业 的实 验 和 实践 教 对 学环节投入不足。 实验教学方面普遍存 在实验设 备配备不足 , 无 法 正 常 的 完成 实 验项 目 , 不 到应 有 的 实验 教 学 效 果 和 目的 , 达 学 生 动 手 能力 培 养 不够 。 因此 , 如何培养信管专业的学生 , 使之能学有所长?能否针 对某些学生 的特点,以一些老师的专长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生 进 行 培养 ?有 没 有新 的培 养模 式 能改 善 现 有 的模 式 使 学 生更 加 适应社会的需要? 以上这些问题 , 应该引起学术界对信管专业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 关 注和 进 一 步探 索 ,本 文 将 在第 i部 分 对 这些 问 题进行深思和研究。 通过本项 目的研究 , 结合河南科技大学信管 专业的建设情况 , 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 , 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 提 力 求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进而推动信管专业建设 的 进 程 , 有 很好 的理论 和实 际 意义 。 具 3 信 息 管 理 与信 息 系统 专 业 人才 培 养模 式 改革 建 议 为 了使学生既具有 “ 通才” 的全面性 , 又具 有“ 专才” 的一技 之长 , 在培养模式上引入了分支模式培养 的理念 。 为实现分支培 养模式 的正规化 、 模式化 、 深入化 , 需在专业中设计 一些科学合 理 的培养 方 向 , 也是 实现 分 支培 养 模式 的关 键所 在 。 具体 培 这 在 养 方 向的设 计 上 , 两 个 角 度进 行 考 虑 : 应从 31 . 设置依据 。如何既考虑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特长 , 又符

新工科引领下的新型信管专业产教融合探索——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

新工科引领下的新型信管专业产教融合探索——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

教育信息化数码世界 P .211新工科引领下的新型信管专业产教融合探索——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王哲 宋利利 刘贵容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摘要: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研究案例,围绕特色专业建设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新工科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探索信管专业产教融合的路径,旨在提高我国大数据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我国信管专业转型发展的新需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有效保障。

关键字:新工科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引言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全面启动、系统部署新工科建设。

30余位来自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深入研讨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时代新机遇、聚焦国家新需求、谋划工程教育新发展,审议通过《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提出新工科建设指导意见。

为更好地服务于大数据产业发展国家战略,对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于2014年开始实施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分析新工科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面向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和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需要,探索出新工科背景下信管专业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校校、校政联合培养成为我校信管专业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创新方式。

1 信管专业面临的挑战①相比于知识企业更看重技能: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阶段,需要的人才无疑是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研发专家,这些人才的工作对企业产品的革新或产品市场的开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②技能知识迭代焦虑:现在是知识量爆炸时代,每天发送的文字是海量的,技术也不断更新,编程语言越来越多,以前端为例,从HTML、CSS、JS、jQuery、Ajax、JSON、JQueryMobile 到Java、Spring Mvc、SSM等等很多语言和框架。

信管专业人才分支培养模式探讨——以河南科技大学信管专业为例

信管专业人才分支培养模式探讨——以河南科技大学信管专业为例
信管 专业人才分支培养模式探讨
— —
以河南科技大 学信 管专业为例
韩 红 ( 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河南
摘要 :本文提出 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 专业人 才分支培养模 式, 表 现 为 经济 理 论 与 管 理 能 力 上 不如 经济 管 理 与 工 商 管理 专 业 的毕 业 以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信 管 专 业 为 例 分析 了 该 培 养 模 式 实 施 的 可行 性 , 分 生 , 算 机 实 力 上 不如 计 算机 科 学 与 技 术 专 业 的毕 业 生 。 体 问题 可 从 计 具 支 培 养 的方 向设 置 、 资 要 求 、 程 设 置 、 程 实 践和 社 会 实践 提 出 了 分 支 培 以 归 纳 为 以 下三 点 【 师 课 课 1 】 : 养 模 式 的 具 体 实 施 建 议 , 望 能 够 对 高校 信 管专 业 的建 设提 供 借 鉴 。 希 关键 词 : 息 管 理 与 信 息 系 统 信 分 支 培养 人 才培 养 模 式
11 课 程 繁 杂 , “ 盘 ” 嫌 , 课 程 设 置 不尽 合 理 . 有 拼 之 且 为 了兼 顾 教 育 部 关 于 信 管 专业 人 才 培 养 目标 ,体 现 培 养 “ 合 复
型 ” 才 的 目的 , 用 了多 样 性 和 复 杂 性 的 课程 设 置 , 这 些 课 程 并 人 采 但 ” 管 专 业 ” 的优 势 日益 凸 现 , C0 为 目标 的 该 专 业 人 才 有 其 特 没 有被 有 机 的结 合 在 一 起 , 是 多 门 不 同专 业 课 程 的 简 单 堆砌 , 程 信 ) 以 l 而 课 有 的 专业 优 势 ,将 比单 纯 计 算 机 技 术 的人 才 更 适 合 于 从 事 信 息 管理 之 间 的知 识 缺 少 融 合 性 。 目前 我 校 信 管 专 业 的课 程 设 置 , 有 一 些 不 还 工作 。纵 观 各 高校 关于 该 专 业 人 才 的培 养 目标 可 知 ,该 专 业 的 毕 业 合 理 之 处 , 分课 程 交 叉 重 复 , 市 场 信 息 学 与信 息 资 源管 理 的 内 容 部 如 生 , 在 掌 握 计 算 机 基 本理 论和 应 用基 本 技 术 的基 础 上 , 过 对 管理 有 重复 , 的课 程 偏 向于 理 论 性 太 强 , 信 息 组织 。 还 有 部 分 课程 由 应 通 有 如 理 论 的 学 习与 充 分 的实 践 锻 炼 , 系统 分析 、 以 设计 、 施和 评 价 比如 与 E P相 关 的 课 程 , 这 些 课 程 所 涉 及 R 而 有 的 专业 手段 和 专 业 工 具 ,成 为 企 业 管 理 与 以 计 算 机 技 术 为代 表 的 的相 关 知 识 和 培 养 的 能力 正是 企 业 所 看 重和 急 需 的。 信 息 技 术 之 间沟 通 的桥 梁 。 培 养 的 学 生 毕 业 后 更 能符 合社 会 时代 发 12 教 学 实验 薄 弱 , . 社会 实践 不 足 展 的潮 流 , 足 市 场 经 济发 展 的 需要 。 满 对 于 信 管 专 业来 说 , 验 和 实践 是 非常 重 要 的 教 学环 节 。 些 以 实 有 对于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信 管 专 业来 说 , 目前 的人 才培 养 定 工科 为主的学校 , 学科专业之间发展 不平衡 , 存在 重理轻 文的思想 , 位 是 以 中层 次 管 理 人 才 的 培 养 为 主 , 毕 业 生 在 信 息 管理 、 即 网络 应 用 对 文 科 专 业 的 实验 和 实践 教 学 环 节 投入 不足 。 实 验 教 学 方面 普 遍 存 与 信 息 系 统 建 设 等 信 息 技 术 应 用 方 面 的 专业 基 础 扎 实 , 同 时也 具 备 在 实 验 学 时 较 少 , 些 必 要 的 教 学软 件 配 备 不 足 , 法 正 常 的 完成 实 一 无 较 全 面 的经 营 管 理 综 合 素 质 , 有 较 强 的学 习和 工 作 能 力 , 具 能够 在 各 验 项 目 ,达 不 到 应 有 的 实验 教 学 效 果和 目的 ,学 生 动 手 能力 培 养 不 种 企 业 中 起 到 业 务 骨 干作 用 。 条 件 成 熟 之 后 , 院应 该 考 虑 着 手 培 够 。 在 学 此外 , 生 只 是在 学 校 学 习理 论 知识 , 少 社 会 实践 的机 会 , 会 学 缺 社 养 能 够 从 企 业 战 略 管 理 的 层 次 , 以 培植 企 业 战 略竞 争 优 势 为 出发 点 实 践 能 力 非 常 欠缺 。 对 信 息 系 统 ( 息技 术 ) 行 战 略 规 划和 建 设 的高 级 人 才 。 信 进 13 学 生 就 业 困 难 . 信 管 专 业 学 生 在 四年 的学 习 中 学 生 大 多 没 有 掌 握 一 技 之 长 , 普 管 理 学 院 的信 管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在 经 历 了几 次 大 的 变 革 后 , 遍 感 觉 自 己竞争 力 不 强 , 能在 某 一 领 域做 到精 通 , 未 在市 场竞 争 中无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虽 然 取 得 了一定 的 成 效 ,但 信 息 管 理 本 身 是 一 个 涉 及 法 凸 显 自 己的特 点 ,其 结 果 表 现 为 毕业 的 时候 就 业 困 难 ,就 业 率 偏 信息学、 管理 学 、 算 机科 学 、 统 论 等 多 个 学科 领 域 的 边缘 学科 , 计 系 包 低 。 括 信 息 内容 管 理 、 算 机 信 息 管 理 、 理 信 息 系 统 、 息 产 业 或 行 业 计 管 信 针 对 以上 存 在 的 问题 ,认 为信 管专 业 的毕 业 生 就业 困难 的 问题 的人 员 管 理 等 诸 多 内 容 , 越 技 术 、 跨 经济 、 文 三 个层 面 , 此一 个 内 仅 仅是 表 象 的 问题 , 人 如 问题 的 实质 在 于 我校 该 专业 的人 才 培 养模 式 , 在 容 庞 杂 的 本 科 专 业 , 具 体 的教 育 实 施 难 免 会 遇 到 很 多 困难 。 才 培 于 专业 的课 程 设 置 、 资结 构 、 其 人 师 教学 实验 、 会实 践 等 方 方 面面 , 业 社 专 养 目标 的 制 定 跟 市 场 需 要 和专 业背 景 之 间 尚存 在 差 距 ,课 程 设 置 上 培 养缺 乏特 色 ,毕 业 生 就 业缺 乏竞 争 力 。 信 管 专 业 的毕 业 生 能 力 平 的 针 对 性 也 较 差 。 培 养 目标 是 靠课 程 体 系 的整 合 与 设 计 作 为 支 撑 点 平 , 突 出之 处 。 与计 算机 专 业 学 生相 比 , 算 机 技 术 方面 的能 力 太 无 计 的。 过 逊 色 , 工 商 管理 、 力 资 源 管理 、 和 人 企业 管理 等 专 业 毕业 生相 比 , 在 通 过 以 前 对 学 生 的调 查 ,信 管 专 业 的课 程 由不 同学 科 中 的 课 程 专 业 水 平 上 也 是 望 尘 莫 及 ,由 此导 致 企 业 对 信 管 专 业 的毕 业 生 能 力 组 成 , 生 普 遍 反 映 课 程 存 在 两 方 面 的 问 题。 一是 学 习 内容 方面 , 学 知 的怀 疑和 不信 任 。 当然 信 管 专 业 的毕 业 生 就 业 困 难 的现 实和 我 国 目 识 面 广 但 课 程 深 度 不 够 , 现 为 什 么 课 程 都 学 , 结 果 是 什 么 课 程 都 前 的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密 切 相 关 , 息 化 还 未 真 正 为 中小 企业 所 实践 , 表 而 信 大 也 这 没 有 学 会 。 是 就 业 竞 争 力 方 面 , 生 无 一 技 之 长 , 业 特 色 不 明显 , 部 分 中小 企 业 即 便 是 有 此 意 , 无 此 能 力 , 就 造 成 了信 管 专 业人 才 二 学 专

基于“五有”人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

基于“五有”人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

基于“五有”人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作者:张立涛刘婷婷李长仪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06期摘要:在培养“五有”人才、争创一流的专业建设目标基础上,以山东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依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从专业定位剖析、专业培养目标设定、专业特色凝练等方面,设计提出了培养符合“五有”标准的综合化、立体化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五有”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1.06.036山东理工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學,在落实“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学校提出了“五有”人才(“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了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山东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从2001年开始开展本科层次教育,且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地位正在逐年上升。

为更好地落实学校“五有”人才的培养目标,信管专业师生经过多年探索,总结提炼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发展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本文将从专业定位剖析、专业培养目标设定、专业特色凝练等方面对该体系的形成过程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促进我国信管专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 基于“五有”人才的信管专业定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设立之初,经常冠以“杂”的特征,且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简单堆砌”。

虽然开设院校众多(全国有600多所院校开设信管专业),但普遍存在“培养目标抽象化、专业定位争议化、课程设置堆砌化、学生学习迷茫化、师资队伍滞后化”等问题。

“五有”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对普遍存在上述问题的信管专业来说,人才的培养应以“专”和“应用”来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管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发表时间:2010-01-21T13:59:12.717Z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9月下供稿作者:陈海燕[导读] 经过 2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信管专业已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等多种办学层次陈海燕(张烨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绍兴312000)
[摘要]本文由信管专业的发展史为讫点,引出目前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现状,并以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信管专业为例,进而提出解决之对策,为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关键词]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信管专业全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涉及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域,属于交叉综合型学科,是隶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由原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科技信息管理专业等发展合并而来。

信管专业的学生要求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在社会实践中要“与学管理的比计算机,与学计算机的比管理”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的发展,信管专业的就业渠道日渐丰富起来,通常的就业方向应该是各类政府、企业、经济实体、金融机构、 I T及有关管理部门。

因此,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满足社会上述大类人才的培养需求,信管专业建立以管理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为目标的属于管理学门类的信管专业人才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信管专业的发展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 20世纪 60年代,目前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有此专业。

我国是 1978年率先由人民大学开办了对应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其他高校陆续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 1998年教育部将相关的5个背景专业整合而成的一个新专业。

经过 2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信管专业已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等多种办学层次。

教育部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尽管有具体规定,但也准许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资源和办学定位的不同情况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

我院作为浙江省独立学院之一,对自身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办学十年来,该专业在我院一直侧重于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本研究将以为本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为研究原型,探讨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共同办好该专业。

二、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院于2000 年开始招收信管专业第一届本科生,但学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

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够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人数不到10% 。

办学十年来期间也数度停招该专业。

虽然我院在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基础上,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但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问题存在,这主要表现在:
(1)重专业、轻人文。

专业课占的比重过大,人文素质课占的比重太小,存在明显的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

(2)重理论轻实践。

纯理论的课程占的比重过大,实践课程占的比重太小。

开设的实践课程与企事业单位中实际运用相差甚远,课程周期短,课时量明显不足;加之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导致实践课程开设成效不大。

(3)重管理轻计算机应用。

由于信管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具有单个学科所不具有的优势,但也有可能形成“拼盘”的可能性。

一般高校都把信管专业划入管理学院(系),以致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开设比重过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课程占的比重相对少,使得管理类的课程几乎都开设了,以至于不少学生误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是纯管理学科类专业。

(4)重必修轻选修。

必修课程比重过大,选修课程比重过小,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课程,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由于所修的两类课程重复率较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出现部分选修课的缺课率较高。

三、信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之策略
高校对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着眼于社会的需要,以满足社会、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需求。

因此,各高校应重新审视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正确定位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定位
信管专业处于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的边缘,它综合应用了这些学科的思想方法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因此,要准备处理好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面向社会需求,结合区域特点,培养出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综合运用能力,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课程设置定位
本专业教学内容的设置首先应考虑分析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脉络,科学地制定教学大纲,保证教学的系统性,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与遗漏。

其次是要与时俱进,借鉴国外教学经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性强的内容。

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旧教学模式,加强实践、实习环节。

高校可根据学校情况给学生提供计算机软硬件、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分析设计及电子商务等试验环境,使学生在实验的环节中验证、理解、消化理论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

另外可通过建立虚拟企业实验室,充实社会实践环节。

我院地处“纺织之都”——绍兴,有柯桥轻纺城这个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

因次,下设的经济管理系根据这一区域优势,建立了相关实验室,让学生进入虚拟企业实验室,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企业经营仿真训练,使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的管理过程。

在感悟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同时,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找自身知识体系构建的不完善之处,以便及时弥补。

(3)教学教师定位
由于信管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教师要同时具备胜任理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素质。

全面掌握企业实践案例,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指导好学生。

可通过校企联合方式,教师努力接触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才能教学与研究并重,同时重视或强化实践能力,使其自身具有更强的实践应用素质,以此来带动学生的相应素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延寿.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情报杂志,处2006(8).
[2]殷晓永. 优化信管专业课程设置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3]倪晓建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J].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24(3):29—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