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古代文论选段》(含答案)
学案40 《上枢密韩太尉书》《古代文论选段》一、基础梳理1.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发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讲话②不知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知道③寄身寄身于翰墨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容身④长歌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较长的歌答案①用语言表现出来②不知不觉③寄托④放声高歌2.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负①或负戈外戍②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③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④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⑤使负栋之柱(《阿房宫赋》)⑥秦贪,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 仗恃(2)或①或骨横朔野②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③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④别从东道,或失道(《汉书·霍去病传》) 通“惑”,迷惑(3)形①以为文者气之所形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齐桓晋文之事》)③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④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岳阳楼记》)⑤视之,形若土狗《促织》答案(1)①背②背负,引申为覆盖③失败④辜负⑤承担(2)①有的人②有时③或许(3)①表现②情形③形体④形迹⑤形象,形状3.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入则周公、召公②出则方叔、召虎③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④闻一言以自壮⑤不志其大⑥嘉会寄诗以亲⑦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答案①名词作状语,在朝内②名词作状语,出征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宽广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壮⑤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志/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⑥形容词作动词,表现亲密⑦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根/苗/花/实4.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①而辙也未之见焉②听其议论之宏辨③观其容貌之秀伟④莫先乎情,莫始乎言⑤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⑥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答案①宾语前置句,标志词:未(否定词)之(宾语) ②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③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④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乎⑤判断句,标志词:非⑥被动句,标志词:为……所5.文化常识(1)《上枢密韩太尉书》枢密:枢密院是唐、五代、宋、辽、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唐代枢密使主要掌管________,类似秦汉时的太尉,故称韩琦为太尉。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宋史·张方平传(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一宋史-张方平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方平,子安道,南京人。
少颍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旬日即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
”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埃、蔡齐以为天下奇才。
初,王拱辰议橇河北盐,方平见曰:“河北再橇盐(注),何也? "帝曰:“始立法耳。
”方平日:“昔周世宗以盐课均之税中,今两税盐钱是也。
岂非再橇乎?”帝惊悟,方平请直降手诏罢之。
河朔父老迎拜于澧州.以报上思。
事具《食货志》。
帝以丰财省费访群臣,方平既条对,又独上数千言,大概以为:“祥符以来,务为姑息,渐失祖宗之旧。
取士、任子之法坏,命将养兵,皆非旧律。
大商豪民乘隙射利,而茶盐香矶之法乱。
此治忽盛衰之本,不可以不急。
”帝览对甚悦。
神宗即位,召见,请约山陵费,帝曰:“率先可损乎?”对日:“遗制固云,以先志行之,可谓孝矣。
”又请差减,锡泰,以乾兴为准,费省什七八。
方平进诏草,帝亲批之,曰:“卿文章典雅,焕然有三代风。
”其见称重如此。
安石行新法,方平陛辞,极论其害,日:“民犹水也,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兵犹火也,弗戢必自焚。
假设新法卒行,必有覆舟、自焚之祸。
”帝怩然。
数请老,以太子少师” 住。
哲宗立,加太子太保。
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
修司空,遗令毋请谥,尚书右丞苏辙为请,乃岁日文定。
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直之旦旦臣且死见先帝地工有以箱口矣平居未套以言徇物、以色假人。
守蜀日,得眉山苏洵与其二子轼、辙,深器异之。
装荐轼为谏官。
轼下制狱,又抗章为请。
晚,受知神宗,王安石方用事,嶷然不小屈.以是望高一时。
(节选自《宋史•张方平传》)【注】榷盐:又称“榷盐制”“榷盐法”。
原指汉武帝时所实行的政府垄断食盐产销制度。
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B.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 藉口矣/C.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第1页/总12页任郸州知州。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
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
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之北)B. 舟车冠盖之冲(冲:冲过来)C. 故其子孙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循:遵守、依照)D. 处者皆有廉退之行(退:谦退、谦逊)(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③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②硕求余文以记之④盖其先君子之泽也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3)全部直接符合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①陂田苍茫,行者倦厌②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③奇花异草,有京洛之态④果蔬可以饱邻里⑤鱼鳖可以馈四方之宾客⑥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
文言文阅读 专练(含答案)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练(含答案)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义,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
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以遂其行。
因此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
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
孔子过之,不轼。
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
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
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
”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鉏麑晨往,则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
鉏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遂触槐而死。
齐人有子兰子者,事白公胜。
胜将为难,乃告子兰子曰:“吾将举大事于国,愿与子共之。
”子兰子曰:“我事子而与子杀君,是助子之不义也。
畏患而去子,是遁子于难也。
故不与子杀君,以成吾义;契领于庭,以遂吾行。
"楚人将与吴人战,楚兵寡而吴兵众,楚将军子囊曰:“我击此国必败,辱君亏地,忠臣不忍为也。
”不复于君,黜兵而退。
至于国郊,使人复于君曰:“臣请死。
"君曰:“子大夫之遁也,以为利也。
而今诚利,子大夫毋死。
”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君臣者,皆入不利之名而效臣遁。
若是,则楚国终为天下弱矣,臣请死。
"退而伏剑。
君曰:“诚如此,请成子大夫之义。
”乃为桐棺三寸,加斧质其上,以徇于国。
(节选自《说苑·立节》)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B.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C.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D.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勇而果于行"与“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果"字含义不同。
04全国高考甲卷(20222024)三年高考真题集训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20222024年全国高考甲卷真题汇总训练(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0.下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A.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解析】“不烦一兵”和“不伤一人”字数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后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而”是连词,所以“而”之前应断开,由此排除A、D。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综合提升练(一)【含答案】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
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
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
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
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默默不得意。
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
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
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
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晏曰:“善。
”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
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
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
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
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
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③,多以决定嫌疑。
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
”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
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
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
《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
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国,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 注 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
②悫:诚实、谨慎。
③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图记。
2024 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从先秦开始,就有一个“文”的传统,也存在着一种独一无二的、往往被学界忽视的散文“原型”——文化的“天人合一”。
散文的这种精神话语,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其一,自由无待,随物赋形。
庄子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把用于表现“散木”“散人”之“散”,即表现“无用”的语言形式称为“卮言”。
而他的散漫无拘束的文章形式和超拔的想象,表现的正是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散文精神。
其二,崇尚自然,物我合一。
庄子反对以人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态度,主张“丧我”“弃知”“物化”。
因此,他认为文章应“以寓言为广。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杂篇·天下》)。
其三,诗性智慧。
这也是构成中国散文精神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诗性智慧,它的前提是“诗性”,是创造性、想象性和审美性的融合;而智慧是对于知识的反思和超越,也是一种滋润僵硬知识和理论的调和剂。
其四,是“造气”“造势”之内功。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说:“文以气为主”,以后的文论家又将“气”引申为“气势”。
所谓“气势”,指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所表现出的一种充盈流转的精神活力,是以作者的气质、才性、习染、志趣、德操等主体精神因素为支撑的风骨底气,呈现在散文中则是作者的精神气象。
上述四方面的“原型”精神,就是中国散文传统精神元气的标识,也是散文文体内在的张力。
强调文人“言志”的情趣,弘扬散文的“休闲”功能,也是中国传统“言志”散文理论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实质上是强调散文“寓教于乐”中“乐”的维度,即强调让读者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获得陶冶、教化和愉悦。
“言志”散文的“寓教于乐”,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载道”的功能,但与“载道”散文比较起来,更侧重于发挥“休闲”的功能。
于此,不论是古代在仕与不在仕的士大夫,还是现代的散文家和文论家,可谓是灵犀相通,都注重以诗文自乐,以诗文交流而互娱。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系统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
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
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
曰:“臣,东周之鄙人也。
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
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
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
”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
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
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
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
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
”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
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
”曰:“何也?”曰:“不信其臣。
”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
齐伐燕,杀王哙、子之。
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后出之。
代之宋,宋善待之。
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B.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C.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D.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衡,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各大国为拉拢各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2025年高考文言文阅读(20分或22分)一轮备考,你准备好了吗?
2025年高考文言文阅读(20分或22分)一轮备考,你准备好了吗?新教材提倡单元教学/群文教学,倡导情境化、任务驱动,这在试卷中已经呈现,或经典与诠释配合,或史述与史论结合等,社会生活类的默写情境等。
这就要求回归教材,关注教材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研习任务,仔细深挖、梳理每一项学习任务,无论是关联教材任务群/人文主题要求之下的文本研读的,还是各种文体的大小写作任务,进行任务群下的有序、有效整合,挖掘教考衔接点。
第10题文言文断句,12题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词多义性,第13题翻译句子,综合考察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其中第11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这是近几年首次出现对文言虚词的考查。
关注课堂教学,回归语文学科本位。
试题特别强调文本细读,这就要求在备考复习中以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透彻解读、准确筛选、提炼、概括信息并精准表达信息,“以一带三,以语言建构与运用带动思维、审美、文化”,当然这提升了阅读的精准性要求;引导学生梳理学习以及答题的方式方法,授人以“渔”,架构知识点体系,加强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
紧扣教材对文言句式的复习,要注意五个联系:a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对词类活用的分析联系起来;b把对实词意义的理解与析特殊句式联系起来;c把理解文句与掌握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联系起来;d把课外材料与课本联系起来;e把文言中的词析句与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句法分析联系起来。
2024年文言文选材以史论为主,文本数量随文,字数750字左右,偏向人物事件论述评析。
教考衔接进一步加强。
试卷中至少有10处左右和教材显性或隐性的对应关联,可以看到教材的因素。
①显性的,如文言文第11题,与教材中《老子》《孔雀东南飞》《爱莲说》《项脊轩志》相联系。
②隐性的,如古代诗歌阅读中,选的是宋代刘克庄的《宿千岁庵听泉》,是古诗中描写声音的佳作,不仅能够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从“兰亭帖”“湍流”等词中也能看到试题与教材的勾连--考查学生能否由试题给出的诗句联想到《兰亭集序》,联想到《琵琶行》。
文言文阅读—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高考真题】(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楚负羁与叔瞻侍于前。
叔瞻谓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
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
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负羁曰:“诺。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壁,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
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
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也。
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
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
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
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
”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
其表子之闾,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
”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
此礼之所用也。
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B.出入,表示“大约”,与《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迁也”的“出入”意思不同。
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察,称为血食。
D.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耳遭到曹君的无礼对待,叔瞻预见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主张杀掉重耳以杜绝后患,曹君没有听从叔瞻的建议。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二文言文阅读选材4二十四史人物传记作业课件
••
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
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
选材强化
参考答案 白衣帽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海瑞一生做学问,以刚正为主,因此自号“刚峰”,天下人称他为“刚 峰先生”。所以他所到的地方努力对土地实行清丈,颁布一条鞭法。他的用意主要在于有利于民,但他做事不能说 没有偏颇。
选材强化
二、[2020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
参考答案 7.C 殿下是中国古代对诸侯或皇太子等的尊称,不能用来称丞相。
选材强化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吏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 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 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C.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 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 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参考答案 3.C “致使海瑞被迫退休”错。原文说的是“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可见海瑞并未因此退休。故 选C。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2024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文言挖空与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2024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文言挖空与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李广有(拥有)孙陵(人名,李陵,生于前134年,卒于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当户之子。
),为侍中,善(擅长)骑射。
帝以为(认为)有广(李广)之风(风度),使教射(教习射箭)酒泉、张掖(状语后置句)以备胡。
及贰师(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
)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带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
愿(希望)得(能够)自(亲自)当(率领)一队,到兰干山(山名,在今蒙古国。
)南以(来)分(分散)单于兵(军队),毋令专乡(乡:通“向”,此处可理解为攻击。
)贰师军。
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涉:原指徒步渡水,这里指行进到。
)单于庭(院子,庭院)。
”上壮(意动用法,以.....为壮。
)而许(答应)之。
陵至浚稽山(山名,约在今蒙古国土拉河。
),与单于相值(遇到),骑(骑兵)可(大约)三万围陵军。
陵搏战(拼搏战斗)攻之,虏(敌人)还(退还)走(逃跑)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召集)八万余骑攻陵。
陵军步斗(步行作战)树木间,复杀数千人。
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射箭),矢(箭头)如雨下。
士卒多死,不得行(前进)。
陵曰:“无面目报(回复)陛下!”遂降(投降)。
上怒甚,群臣皆罪(怪罪)陵。
上以(用这件事)问(询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极力申说):“陵事(对待,侍奉)亲孝,与(对待)士信(讲信用),常奋不顾身以徇(顺着)国家之急,其素(向来)所畜积(所蕴藏的品德)也,有国士之风(风尚)。
且陵提(率领)步卒不满五千,深蹂(踏入)戎马之地,抑(抑制)数万之师。
身虽(即使)陷败,然其所摧败(打败,挫败的军队。
)亦足暴(展示)于天下。
彼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滕王阁序》《黄冈竹楼记》(含答案)
学案39《滕王阁序》《黄冈竹楼记》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①青雀黄龙之轴②云销雨霁③所赖君子见机④被鹤氅答案①同“舳”,船②同“消”,消失③同“几”,预兆④同“披”,穿在身上,披在身上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逢迎千里逢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②上路俨骖于上路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走上路程,动身;上轨道③学士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读书人;学位的最低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④猖狂阮籍猖狂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狂妄而放肆(含贬义)⑤同志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答案①迎接②高高的道路③掌管文学撰述的官④狂放、不拘礼法⑤志同道合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弥①舸舰弥津②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③旷日弥久(2)尽①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②潦水尽而寒潭清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促织》)⑤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⑥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屈原列传》)(3)爽①爽籁发而清风生②酌贪泉而觉爽③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④五味令人口爽(《〈老子〉八章》)⑤又爽然自失矣(《屈原列传》)⑥温豪爽有风概(《晋书·桓温传》) 直爽,爽快(4)被①被鹤氅,戴华阳巾②屈原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④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遭受,蒙受(5)比①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②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③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过秦论》)④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⑤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比拟,认为和……一样答案(1)①满,遍②越,更加③长,久(2)①全部,都②完,没有③穷尽④死、灭⑤极,最⑥竭尽,全部用出(3)①参差②清爽③过失,差错④败坏⑤失意,茫然(4)①同“披”,穿在身上,披在身上②分散,散开③表被动④覆盖(5)①紧挨,靠近②等到,及③比较④比试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目吴会于云间②兰亭已矣,梓泽丘墟③雄州雾列,俊采星驰④山原旷其盈视⑤宾主尽东南之美⑥四美具,二难并⑦穷岛屿之萦回⑧徐孺下陈蕃之榻⑨腾蛟起凤⑩窜梁鸿于海曲屈贾谊于长沙襟三江而带五湖宜鼓琴,琴调虚畅答案①名词作动词,看,望②名词作动词,变为荒丘废墟③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④动词作名词,视野⑤形容词作名词,俊杰⑥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⑦形容词作动词,穷尽,极尽⑧使动用法,使……放下⑨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⑩使动用法,使……逃窜使动用法,使……受委屈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名词作动词,弹奏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纤歌凝而白云遏②怀帝阍而不见③童子何知④奏流水以何惭⑤都督阎公之雅望⑥宇文新州之懿范⑦皆竹楼之所助也⑧亦谪居之胜概也答案①被动句,无标志词②被动句,无标志词③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疑问代词)、知(动词)④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疑问代词)、惭(动词)⑤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⑥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⑦判断句,标志词:皆⑧判断句,标志词:亦6.文化常识(1)星分翼轸翼轸:__________名。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宋史专题练习—蔡襄传(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宋史专题练习—蔡襄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
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
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
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
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
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
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
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
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
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
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
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
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
治平三年,母丧,丁忧。
明年卒,年五十六。
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B.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C.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D.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创新题训练考点4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考点4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创新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勃又谢不知,惶愧,汗出浃背。
上问左丞相陈平,平曰:“有主者。
陛下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君所主者何事?”平曰:“宰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帝称善。
绛侯(勃封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乃谢病请归相印。
上许之,平专为丞相。
笠翁曰:陈平不对决狱、钱谷之问,其事与周勃同情,总由平日未尝经理,卒然问及,不能即举其数。
但平有饰非之智,勃无口给之能,故觉彼善于此,掩过一时之耳目,非勃才果出平下,当以相任独归之也。
夫庶吏董天下之事,宰相总庶吏之成。
文帝问曰:一岁决狱几何?钱谷出入几何?不问节目而问大纲,正所谓总其成也。
知而举之,不过两言而尽,有何难对与不屑对之有哉?若问某耻亲绳墨之事,纪纲不任锁钥之繁,君其问诸若辈”乎?惜萧何已死,备顾问者无人,设此时犹居相位而躬承是问,吾知其必能应对如流,不爽毫发。
何以知之?因其西入咸阳时,早已收藏图籍,留心经世之务,不似诸君争取财物,置天下大计于不问,至此时一诘而茫然也。
文帝不察,卒为所欺,不可谓非至明之一累也。
者,岂独一汉文帝而已哉!(节选自李渔《笠翁别集》)1.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后世论A此者B皆谓陈平能识C大体D可谓相臣E之法F是千古读书人G尽堕术中H而不之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通“猝”,其含义与《屈原列传》“怀王卒行”,《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中的“卒”不同。
B.董,意为监督管理,《谏太宗十思疏》“虽董之以严刑”句及现代汉语“董事”一词中的“董”字均作此解。
C.耻,意为感到耻辱,其词类活用方式与《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成语“不耻下问”中“耻”均不同。
D.爽,意为过错,其含义与《促织》“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氓》“女也不爽”中的“爽”均相同。
2025版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文言文阅读任务一教考结合五种树郭橐驼传
(4)而 ①旦视而暮抚( 表并列,又 )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表顺接,可译“于是” ) ③早织而缕( 同“尔”,你们 ) ④字而幼孩(同“尔”,你们的 ) ⑤鸣鼓而聚之(表承接,一说表目的,可不译 ) (5)以 ①早实以蕃( 而且 ) ②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而,来 ) ③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表目的,来 ) ④以子之道( 把 )
种树郭橐驼传
阅读课文,完成相关题目。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①,隆然②伏行③,有类橐驼者,故乡人 号④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⑤我固⑥当。”因舍其名,亦自 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⑦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⑧观游及卖 果者,皆争迎取⑨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 ⑩以⑪蕃⑫。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3)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答案: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 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
(4)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答案:但是我住在乡下,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 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㉚,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 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㉛好烦㉜其令,若甚怜焉, 而卒以祸㉝。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㉞尔植,督㉟尔获, 早缫㊱而绪㊲,早织而缕㊳,字㊴而幼孩,遂㊵而鸡豚。’鸣鼓而聚之, 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㊶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㊷ 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㊹亦有类㊺乎?”
答案:B
解析:B项,“文章中‘鸣鼓而聚之’就是取此含义”错误。文中“鸣鼓而聚 之”的意思是“击鼓招聚大家”,“鸣鼓”的意思是“击鼓”,并不是“公开宣 布罪状,加以声讨”的意思。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宋史文彦博传(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宋史·文彦博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
西方用兵,偏校有临陈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皆中覆。
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
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
黄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以金带路平奴,使附己说以证。
平家二百口皆械系。
诏彦博置狱于河中,治得实。
德和党援盛,谋翻其狱,至遣他御史来。
彦博拒不纳,曰:“朝廷虑狱不就,故遣君。
今案具矣,宜亟还,事或弗成,彦博执其咎。
”德和并奴卒就诛。
贝州王则反,明镐讨之,久不克。
彦博请行,命为宣抚使,旬日贼溃,槛则送京师。
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熙宁二年,相陈升之,诏:“彦博朝廷宗臣,其令升之位彦博下,以称遇贤之意。
”彦博曰:“国朝枢密使,无位宰相上者,独曹利用尝在王曾、张知白上。
臣忝知礼义,不敢效利用所为,以紊朝著。
”固辞乃止。
夏人犯大顺,庆帅李复圭以陈图方略授钤辖李信等,趣使出战。
及败,乃妄奏信罪。
彦博暴其非,宰相王安石曲诛信等,秦人冤之。
庆州兵乱,彦博言于帝曰:“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
祖宗法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偏而不举之敝尔。
”安石知为己发,奋然排之曰:“求去民害,何为不可?若万事隳胜,乃西晋之风,何益于治?”御史张商英欲附安石,摭枢密使他事以摇彦博,坐不实贬。
彦博在枢府九年,又以极论市易司监卖果实,损国体敛民怨,为安石所恶,力引去。
拜司空、河东节度使、判河阳,徙大名府。
身虽在外,而帝眷有加。
绍圣初,章惇乘政,言者论彦博朋附司马光,抵毁先烈,降太子少保。
卒,年九十二,谥曰忠烈。
(选自《宋史·文彦博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B.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C.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D.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西方用兵”的“用”与《劝学》中“用心一也”的“用”意义相同。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宋史专题练习—范镇传(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宋史专题练习—范镇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薛奎守蜀,一见爱之,俾与子弟讲学。
镇益谦退,每步行趋府门。
及还朝,载以俱。
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
”镇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
宰相庞籍言:“镇有异材,不汲汲于进取。
”超授直秘阁。
契丹使至,虚声示强,大臣益募兵以塞责,岁费百千万。
镇言:“备契丹莫若宽三晋之民,备天下莫若宽天下之民。
夫兵所以卫民而反残民,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
”帝天性宽仁,言事者竞为激讦。
镇独务引大体,非关朝廷安危,生民利疚,则阔略不言。
文彦博、富弼入相,诏百官郊迎。
镇曰:“隆之以虚礼,不若推之以至诚。
然近制,翰林学士、知制诰不得诣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间见,是不推之以诚也。
愿罢郊迎,除谒禁,则于御臣之术为两得矣。
”乞令宗室疏属补外官,帝曰:“卿言是也。
顾恐天下谓朕不能睦族耳。
”镇曰:“陛下甄别其贤者用之,不没其能,乃所以睦族也。
”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
轼得罪,下台狱,索与镇往来书文甚急,犹上书论救。
哲宗立,拜端明殿学士。
镇雅不欲起,固辞。
诏赐以龙茶,存劳甚渥。
复告老,以银青光禄大夫再致仕。
薨,年八十一,谥曰忠文。
镇清白坦夷,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壮,虽在万乘前,无所屈。
笃于行义,遇人必以诚,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
少受学于乡先生庞直温,直温子昉卒于京师,镇娶其女为孙妇,养其妻子终身。
契丹、高丽皆传诵其文。
少时赋《长啸》,却胡骑,晚使辽,人相目曰:此长啸公也。
(节选自《宋史·范镇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B.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C.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D.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集训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2
文言文阅读(2)[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材料一: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楯、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
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
”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耳,士无弊.者。
昔者吾先君献公①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
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
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
亦有君不能耳,士无弊也。
”简子乃去楯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
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也。
”或曰: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
简子未可以速去楯橹也。
严亲在围,轻犯矢石,孝子之所以爱亲也。
孝子爱亲,百数之一也。
今以为身处危而人尚可战,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是行人之诬②也。
好利恶害,夫人之全部也。
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夫人不北矣③。
长行徇上④,数百不一人;喜利畏罪,人莫不然。
将众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数,而道乎百无一人之行,行人未知用众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材料二:孔子适卫。
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
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
”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
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
”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
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
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
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
”文子曰:“以御言之,右手执辔,左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
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
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节选自《孔丛子·刑论》)【注】①〔献公〕即晋献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御书带经堂记(清)朱书古书契未立,天地民物之常理,灿然上下间。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备之于身,以成理万物,无经之名,而莫非经也。
至孔子不得位,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而后世奉之为六经。
盖措之于身则其事精,而天下法之以为治;笔之於书则其义详,而万世繇之以为学。
其道一而已矣。
新城王公为御史大夫时,御书“带经堂”额大字颁赐,朝士荣之。
公侈君赐,既揭于所居之堂,而命(书)记之。
“带经”之说,昉于汉,御史大夫倪宽少贫,常带经而锄。
公生华胄,弱冠掇高科①,历显仕四十余年矣,知遇之隆,近古未有。
与夫顦顇②贱贫之士,杂身都养赁作③间,勤不废经者,相去甚远。
宽虽能使酷吏如张汤知乡学,雄才大略如汉武与语经学而悦,其得力于经,有大过人者。
公文章衣被天下因公而知向学者皆是也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
然则公之于经,固将与天下法之由之。
于乎!经之荒亦已久矣。
以宽生平力学,不过采儒术、文封禅、邀明堂,一觞而止。
经之用,顾若是与?孔子之圣,摄相三月,断焉不能使鲁为东周,仅与其徒退而讲遗经于洙泗之滨,传之其人而已。
于宽又何责焉?方宽之为御史大夫也,委曲迁就,以从人主之好,位盛贵极。
傥回思耰锄之余,岂不曰吾今者御史大夫之尊,殆不若乡者都养赁作,得以优游一卷之书之为乐哉!公以天下万世所系赖之身,受六经之托,著书满家,望风求教于门下者,不可数计。
名斯堂也,其将礼耕义种,与天下治人情之田乎?抑良农能稼而不能穑,藏之名山,待其人乎?朱子之诗曰:“面似冻梨头似雪,后生谁与属遗经?”公其念经之久荒,而与吾徒锄治之,则当何如也?书固荷锄之田夫也,幸得从公游,故记公堂而卒以锄田之说进。
【注】①提高科,摘取科举功名。
②,即“憔悴”,③都养,为众人做饭烧菜:赁作,受雇为人劳作。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孔子不得位得位:得志B. 勤不废经者废:停止C. 宽虽能使酷吏如张汤知乡学乡:向往D. 而与吾徒锄治之徒:弟子(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无经之名,而莫非经也人非生而知之者B. 其得力于经月出于东山之上C. 殆不若向者都养赁作奉使往来,无留北者D. 藏之名山,待其人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写伏羲、神农等远古圣王先贤深谙经文经书和孔子对六经的贡献,以此强调经学对修身养性、治学行事都十分重要。
B. 文章对“带经”之说追根溯源,盛赞倪宽“带经而锄”的精神,认为倪宽之所以深受朝廷恩宠,官场显赫,是因力他对经书的重视。
C. 针对学荒废的现象,作者以孔子为鲁相尚不能“使鲁为东周”为例,为倪宽辩护,指出经学荒废非倪宽之过,评价有合理之处。
D. 文章结尾作者揣摩新城王公为“所居之堂”命名的日的,交代自己写作本记的缘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王公的敬仰钦佩。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公文章衣被天下因公而知向学者皆是也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朝士荣之,公侈君赐,既揭于所居之堂,而命书记之。
②方宽之为御史大夫也,委曲迁就,以从人主之好,位盛贵极。
【答案】(1)D(2)B(3)A(4)公文章衣被天下/因公而知向学者皆是也/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
(5)①朝廷官员们都以此事为荣,王公为显耀君王的恩赐,将(带经堂)三个字标注在所居住的大厅之上,让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载这件事。
②倪宽在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屈身折节,曲意逢迎,依从君王的喜好而位高权重。
【解析】【分析】(1)D项解释错误,“而与吾徒锄治之”意思是:就和我们这些人一起来整治。
徒,指一类人,一辈人。
故选D。
(2)A项,而: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顺承。
B项,于:①②都作介词,从。
D 项,者:①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②助词,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C 项,其:①代词,那、那些;②代词,自己的。
故选B。
(3)A项,“文章开头写伏羲、神农等远古圣王先贤深谙经文经书和孔子对六经的贡献”分析错误,原文中说伏羲、神农时并无经文经书。
故选A。
(4)画线句子的大意是:倪宽的文章恩泽天下人,因他而懂得重视学习的人到处都是。
辅助君王教化民众,不只是喜欢他的言论,而确实是想要让天下振兴经学教育,祛除邪恶。
既然如此,那么倪公对于经书,本来就是要让天下之人效法它遵循它。
“因”后面的内容是指出“公文章衣被天下”的原因的,因此,“因”前要断开。
“皆是也”的“也”是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也”后需要断开。
“……不……而……”是一个选择关系的复句,“不”之前,“而”之前,都需要断开。
“以祛邪慝”表示“振兴经教”目的,前后需要断开。
“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这里说的两句话,“不存于心”与“求见诸行事”中间需要断开。
根据以上分析,断句即可。
(5)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①荣,以……为荣;侈,夸大,显耀;记,记述。
②方,当……的时候;委曲,屈身折节;好,喜好。
故答案为:⑴D;⑵B;⑶A;⑷公文章衣被天下/因公而知向学者皆是也/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
⑸①朝廷官员们都以此事为荣,王公为显耀君王的恩赐,将(带经堂)三个字标注在所居住的大厅之上,让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载这件事。
②倪宽在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屈身折节,曲意逢迎,依从君王的喜好而位高权重。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筛选翻译】(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此类活用的能力。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
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可结合着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固定句式等)分析判断。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附参考译文】古时文字尚未出现,天地万物之常理便显豁于世间。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依据它来修养自己,治理万物,虽无经书之名,但无一不是经书。
孔子不得志时,曾著述《诗》《书》,编定《礼》《乐》,编纂《春秋》,后世尊奉它们为六经。
世人放在自己身边就能行事精通,天下人取法它用来治理天下;记载在书籍里,义理详备,后世追随它用来治理学问。
新城王公做御史大夫时,皇帝亲笔书写“带经堂”匾额三个大字赏赐他,朝廷之士都深感荣耀,王公为显耀君王的恩赐,将三个字标注在所居住的大厅之上,让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载这件事。
“带经”一说,始于汉代。
御史大夫倪宽年少贫穷,常带着经书耕种劳作。
倪宽本是贵族之后,弱冠之年便摘取科举功名,官途显赫达四十余年,备受朝廷恩宠,是近年来所未有的。
这与憔悴贫贱之人,在为众人烧菜做饭劳作之间,勤奋而不停止读经之人,相差很大。
倪宽既能让像张汤那样的酷吏向往学习,也能让像汉武帝那样有雄才大略者与他谈论经学而感到愉悦,这与他得益于经书,必定过人之处(大有关系)。
倪宽的文章恩泽天下人,因他而懂得重视学习的人到处都是。
辅助君王教化民众,不只是喜欢他的言论,而确实是想要让天下振兴经学教育,祛除邪恶。
既然如此,那么倪公对于经书,本来就是要让天下之人效法它遵循它。
哎!重视经书的风尚荒废也已经很久了。
凭借倪宽平生的学问,也只不过是采用儒术,文饰君王祭祀天地的大典,迎合君王,赢得君王一杯赏赐的酒罢了。
经书的用途,难道就像这样吗?孔子圣明,代理鲁国国相之职三个月,也断然不能使鲁国成为东周,只好与他的弟子退隐而在洙水泗水给他们讲授古代传下来的经书,并将它们传那些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