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论文:探讨人民政协发挥界别作用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体现界别特点”作为加强政协自身建设的重点,提出“要根据界别的特点和要求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各界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认真探索发挥界别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一、发挥界别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人民政协自成立起就注意体现自身的界别特点。
(一)发挥界别人用是人民政协实践发展的需要
政协自成立之日起,就以“界别”作为参加单位。1954年,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时,全国政协改由党派、团体、界别、特邀四个方面共29个单位组成。以后各届略有变化,至第十届共由34个界别组成。20xx年3月全国政协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在“组织总则”中第一次明确政协“设若干界别”。但对于如何设置界别,以及发挥界别作用的方式、途径和要求等问题,都没有具体规定。
(二)发挥界别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民主政治的优势
第一,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架构中惟一一个以界别为单位组成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机构,其委员由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通过协商产生,主要体现人们在利益代表和诉求上的界别区分。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政治的创造,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优势所在。第二,作为履行政协职能主体的政协委员,是惟一一个以界别代表的身份履行职责的政治力量。政协委员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是各个界别的代表,是本界别参与民主政治的代言人;每位政协委员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具备一定影响力和贡献的社会群体。政协委员的界别代表身份,是人民政协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包容性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平台,得以最广泛地争取、团结、影响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充分利用各种政治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共同奋斗于既定目标。
(三)发挥界别作用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统一战线也发展成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虽然基本上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仍存在不少亟须研究和改进的地方。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更凸显了政协发挥界别作用的重要性。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其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二、政协发挥界别作用的现状
(一)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调整和完善界别设置
历届全国政协都对界别有所调整。从总数看,适应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界别总数不断增加。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设29个界别,七届时增至32个界别,八届以来设34个界别。从构成看,有的界别因为社会阶层的消失而取消,有的则新设。如五届一次会议时,取消“合作社”界别,增设体育界别;六、七届政协增加了“中华全国台胞联谊会”和“港澳同胞”两个界别,体现了台湾和港澳问题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八届起增加了科协和经济界别,同时将“社会福利界”改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香港同胞界”改为“特邀香港人士界”、“澳门同胞界”改为“特邀澳门人士界”、“农林界”改为“农业界”。地方政协基本上是参照全国政协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