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发展心理学相关理论(张丽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应的弗洛伊 德的发展阶段
20~40岁 (成 亲密 VS. 孤 年早期) 独
生殖期
40~65岁 (成 繁衍 VS. 停 年中期) 滞
他们要承担工作和照顾家庭、抚养孩子 的责任。“繁衍”的标准是由文化来界
生殖期
定的。
老年人回想过去的生活,认为是有意义 老年期 自我整合 VS. 绝望 的、成功的、幸福的,或者是失望的、 没有履行承诺和实现目标。个体的生活 经验,尤其是社会经历,决定着最终的 生活危机和结果。
积极情感及 适应行为
消极情感 及适应不 良行为 低 弱 环境压力 强
40
§7. 毕生发展观
一.生命全程观
生命全程观的六个关键原理(Baltes et al., 1998; Baltes & Bluck, 2001):
发展是跨越终生的; 发展既包含了得,也包含了失; 生物学和文化的相互影响在生命全程中会变化;
46
49 7 28
Shaffer发展心理学(8th版)P92
Shaffer发展心理学(8th版)P92
学业成就
唐氏综合征 犯罪行为
利伯特.发展心理学.P95 利伯特.发展心理学.P95
§1. 毕生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先天与教养的关系——历史沿革:
重新重视基因的成分——60’s末~现在 神经心理学和行为遗传学的发展和相关研究,心理学家在 解释个体认知发展时,开始又重视基因的作用。发现: 语言能力和图形的心理旋转能力的差异有先天基础 抑郁症和妄想行为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与遗传有关 子女的酗酒行为与亲生父母的酗酒行为有较高相关, 而与养父母的酗酒行为的相关却很低
相信环境因素——20th50~60’s 相信早期经验 相信环境对人整个发展过程都有影响
5
项目 头发颜色 眼睛颜色 血压
一致率 同卵双生子(%) 89 99.6 63 84 74 72 27 54 异卵双生子(%) 22 28 36 37 28 15 4 17
资料来源 利伯特.发展心理学.P95 利伯特.发展心理学.P95 利伯特.发展心理学.P95 利伯特.发展心理学.P95 利伯特.发展心理学.P95 利伯特.发展心理学.P95 利伯特.发展心理学.P95
3
理论的形成
最初的观察 形成理论 提出假设
拒绝当前理论
保留/修正当前理论
不支持
数据支持研究假设吗?
支持
新的观察 (研究数据)
设计研究 验证假设
4
§1. 毕生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先天(nature)与教养(nurture)的关系
强调遗传的作用——20th初,多用家谱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方法
Francis Galton (1822.2.16~1911.1.17):维多利亚时 代的文艺复兴人、人类学家、优生学家、热带探 险家、地理学家、发明家、气象学家、统计学家、 心理学家和基因学家。
9
§1. 毕生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先天与教养的关系
相互作用论
先天因素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提供了 可能性,而后天因素将这种可能性变为 现实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作 用的程度随其他条件的不同而转换。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1980)
10
§2. 精神分析观
一.弗洛伊德的理论(心理学第一次思潮)
23
§3. 学习观
二.社会学习理论
阿尔伯特·班杜拉:新行为主义的 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 始人,认知理论之父。
模仿学习 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 攻击性强的男孩的家庭原因:
家长的鼓励、容忍 父母的攻击性惩罚 良心发展不同:内疚和内部控制少 亲子关系:不亲密 意图解释不同:敌意解释多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医学的整合。探究大脑变 化与个体认知过程和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 反应输出 反应发生器 长时记忆
工作记忆 或短时记忆 注意
保持用于促进 记忆和问题解决 的有限信息
储存
信息永久保存
感觉登录器 刺激输入
接受视觉、 听觉信息 并简介储存。 保持时间极短
恢复
中央执行
•心理的意识部分 •对摄入的信息与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协调 •控制注意 •选择、运用和监控策略的有效性
发展包含了对资源的再分配;
发展是可修正的; 发展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41
利伯特.发展心理学.P95 利伯特.发展心理学.P95
Shaffer发展心理学(8th版)P92
利伯特.发展心理学.P95 利伯特.发展心理学.P95
项目 自闭症 婴儿活动水平 同性恋 阿尔茨海默病 职业兴趣(青少年) 外向性 空间推理
一致率 同卵双生子(%) 64 57 53 57 异卵双生子(%) 8 35 23 25
24
Albert Bandura, 1925—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B 行为 动作反应 言语反应 社会交往 P 个体 认知能力 身体特征 信念和态度 班杜拉的相互决定论模型 E 环境 物理环境 家庭和朋友 其他社会因素
34
§4. 信息加工理论
一.皮亚杰的理论 二.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观
心理学院 张丽锦 zhanglijin2013@snnu.edu.cn
1
毕生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精神分析观
学习观 认知发展观 进化观 背景观 毕生发展观
2
发展心理学理论的作用
对人的发展及行为进行描述、解释、预测 和控制 提供对人进行观察的思考框架 为实践活动提供基础和指导 理论帮助更好地理解人的发展 提升儿童和成人的福祉
3~6岁
主动 VS. 内疚
6~12岁 12~20
勤奋 VS. 自卑 同一性 VS.角色
儿童必须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
潜伏期
童年向成熟迈进的重要转折点。青少年
早期生殖期

混乱
反复思考“我是谁”。
20
§2. 精神分析观——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
大致年龄
心理社会危 机
艾里克森的观点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亲密关系, 与他人结成爱侣或同伴关系(或共享同 一性)。 这一阶段成人面对的主要任务是繁衍。
资料来源 黄伟合.儿童自闭症.P253
Z.贝里曼.发展心理学与你.P296
Shaffer & Kipp. 发展心理学:儿 童和青少年(8th版)P92 Shaffer发展心理学(8th版)P92
48
50
24
18
Shaffer发展心理学(8th版)P92
Shaffer发展心理学(8th版)P92
63
68 89 68
意识与潜意识 本我、自我和超我
心理发展阶段
固着(fixation):在特定的发展极端无法满 足需要或者需要过度满足时,就出现了固着。
17
§2. 精神分析观——心理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口唇期 肛门期 性器期
年龄
出生~1岁 1~3岁 3~6岁
描述
性本能主要集中在口唇,因为婴儿从吸吮、咀嚼、咬等口唇 活动中可以获得快感,喂食是特别重要的。 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大小排便训练可能引起 父母与儿童间较大的冲突。父母营造的情绪氛围有持久影响。 愉快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儿童对异性父母有乱伦的愿望 (恋母或恋父情节)。这种冲突引发的焦虑会导致儿童内化 性别角色的特征以及与之竞争的同性父母的道德标准。 性器期的创伤引起性冲突的压抑,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充满 活力的游戏活动中。随着儿童在学校获得更多的问题解决能 力和对社会价值的内化,自我和超我继续发展。 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认可的 方式表达这种冲动。如果发展是健康的,婚姻和抚养孩子就 能够满足这种成熟的性本能。
Eberhard,1968 (王建平.变态心理学)
糖尿病 肺结核 癫痫(自发性) 胃癌 胃溃疡 酒精中毒(女)
酒精中毒(男) 嗜酒 低能 精神分裂 躁狂抑郁症 嗜烟
31
39 100 94 48 77 91
25
19 86 47 17 19 65
Shaffer & Kipp. 发展心理学:儿 童和青少年(8th版)P92 Shaffer发展心理学(8th版)P92
38
生态系统理论
宏系统
时间系统 外系统
家庭成员 的朋友
中系统 微系统小区娱
乐场所
邻居
时 间
学校
家庭 大众 传媒 教堂 诊所 社区健康 福利中心
儿童
日托中心 同伴
法律 服务
生活 事件 之后 的社 会历 史条 件和 时间
39
§6. 背景观
高 消极情感 及适应不 良行为 能 力
最舒适区
最大表现潜力区
四.能力环境压力理论
21
生殖期
§2. 精神分析观——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
22
§3. 学习观
一.行为主义
华生
巴甫洛夫· 伊凡· 彼德罗维奇 (1849.9.26-1936.2.27)
来自百度文库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增强行为反应频率 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如,奖励或表扬 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如,摆脱讨厌的任务或情境 削弱行为反应频率 无强化 如,忽视 取消性惩罚(punishment) 如,阻止接触喜欢的事或 情境 呈现性惩罚 如,强迫接触不喜欢的事 或情境
37
§6. 背景观
三.生态系统理论
微系统(microsystem) 中系统(mesosystem)
外系统(exosystem)
宏系统(macrosystem) 时间系统(chronosystem)
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 1917.4.29~2005.9.25)
18
潜伏期
6岁~青春 期 青春期~ 成年期
生殖期
§2. 精神分析观
二.埃里克森的理论
儿童是积极而好奇的探索者; 人格发展受文化的影响;
人格发展是由内在的成熟和外在的社会要求 交互作用决定的。
人格发展包含8个阶段
(Erik H Erikson,1902—1994)
19
§2. 精神分析观——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
35
§6. 背景观
一.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工具的生产和使用是物质生产的间接方式,凝结着 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经验),引起了人类新 的适应方式。
LEV SEMENOVIC VYGOTSKY
1896-1934
36
§6. 背景观
一.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五)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现有发展水平: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 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潜在发展水平:借助成人或同伴的指导、帮助达到 解决问题的水平 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 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有研究者用“教师时刻”(teacher moment)描述这一情 形
(六)支架(scaffolding):学习中给予儿童的帮助
大致 年龄 出生~1 岁 1~3岁 心理社会危机 艾里克森的观点 对应的弗洛伊 德的发展阶段 口唇期 基本信任 VS. 基 婴儿必须学会相信别人可以照顾好自己 本不信任 的基本需要。
自主 VS. 羞耻和 儿童必须学会“自主”——自己吃饭、穿 肛门期 疑虑 衣、讲卫生等。 儿童试图像成人一样做事,试图承担他 们能力所不及的责任。 性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