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及疫情处置
布鲁氏菌病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由布鲁氏菌引起。
布鲁氏菌病在我国分布广泛,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有序地控制。
2.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安全。
3. 降低布鲁氏菌病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布鲁氏菌病疫情发生地的各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畜牧兽医部门等相关部门,以及布鲁氏菌病疫情发生地的单位和个人。
四、预案组织体系1. 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指挥部(1)指挥部组成:由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畜牧兽医等部门负责人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指挥部职责:统一领导、指挥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2. 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工作组(1)工作组组成:由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畜牧兽医等部门专业人员组成。
(2)工作组职责:负责布鲁氏菌病疫情调查、监测、报告、处置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疫情报告(1)发现疑似病例、疫情或动物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2)卫生健康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疫情调查(1)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疫情调查。
(2)调查内容包括:病例分布、感染途径、传播范围、暴露人群等。
3. 疫情处置(1)隔离病患:对确诊的布鲁氏菌病病患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密切接触者监测:对病患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
(3)动物疫情控制:对疑似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动物进行隔离、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传播。
(4)环境消毒:对疫情发生地及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消除布鲁氏菌病传播隐患。
4. 信息发布(1)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布鲁氏菌病疫情信息,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布鲁氏菌病防控处置方案
布鲁氏菌病防控处置方案1. 布鲁氏菌病概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过与感染动物接触、进食感染动物的未加熟的肉或饮用未消毒或未煮沸的牛奶等乳制品而感染。
布鲁氏菌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关节疼痛、头痛等,严重者可引起内脏损害甚至死亡。
2. 布鲁氏菌病的防控2.1 增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宣传和普及相关的健康知识,让居民掌握常识和防控方法,提高对防控工作的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尽量减少接触感染源。
2.2 加强检疫管理对运输和经营过程中的动物、动物产品等进行检疫,严格防止疫区动物或动物产品进入非疫区以及不合格产品进入流通市场。
2.3 加强兽医卫生监管加强对动物卫生的监管,做好动物的疫病监控和预防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疑似病例。
2.4 加强医疗卫生管理提高布鲁氏菌感染的认识和诊断能力,重点加强监管流行疫情,抓好对患者的控制和救治,同时对身边疫情敏感的人进行发现和隔离处理。
3. 布鲁氏菌病的处置3.1 患者管理对于已经确诊为布鲁氏菌病的患者,应第一时间隔离治疗,严格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护理。
3.2 居家隔离和治疗对于疫情期间出现的疑似病例和高危人群,应实行居家隔离、观察和治疗,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和诊治。
3.3 疫区消毒对疫区可能被污染的地方,如家庭、场所等进行彻底消毒,消灭病原体,杜绝病原体的扩散。
4. 总结布鲁氏菌病危害性较高,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加强检疫管理、加强兽医卫生监管及加强医疗卫生管理等方面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扩散。
同时,在患者管理和疫区消毒等方面的处置工作也是同样的重要,只有全面综合地做好各项工作,才能够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⑤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对同群动物进行 检测。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第12页
⑥ 消毒
对患病动物污染场所、用具、物品严格进行消毒。 喂养场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
① 扑杀 对患病动物全部扑杀。 ②布病检验阴性牲畜马上免疫。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第11页
③ 隔离
对受威胁畜群(病畜同群畜)实施隔离,可采取 圈养和固定草场放牧两种方式隔离。
隔离喂养用草场,不要靠近交通要道、居民点或 人畜密集地域。场地周围最好有自然屏障或人工 栅栏。
④ 无害化处理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第18页
三、畜间疫情处理
(一)发觉疑似布病病畜后,畜主应马上将其隔离, 并限制其移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派员 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包含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 状检验、病了解剖、采集病料、进行试验室诊疗等, 依据诊疗结果作出对应办法。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第3页
(二)详细办法
1、首先听取医疗、疾控、兽医等部门疫情介绍和案例 分析,占有信息资料。
2、组建布病疫情现场处理指挥机构
指挥机构中应包含各相关部门人员:政府、卫生、 畜牧兽医、外贸、海关、牲畜市场管理、商业、食 品加工、皮毛收购、加工等部门。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体液或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第7页
(4)诊疗标准: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归口管理
如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应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治疗。
抗菌治疗
1 2
选用敏感抗生素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 素进行治疗。
用药途径及剂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用药途径和剂 量。
3
疗程
治疗布鲁氏菌病的疗程一般较长,需要持续数周 甚至数月,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 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明确报告病种
布鲁氏菌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 室确诊病例和隐性感染者。
报告时限
及时报告
发现疑似或确诊的布鲁氏菌病病 例时,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在24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特殊情况,如重大疫情或其 他突发事件,应按照相关规定及 时报告,并遵照卫生行政部门的 要求进行紧急处置。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 归口管理
contents
目录
• 诊断 • 治疗 • 报告 • 归口管理
01 诊断
临床诊断
症状观察
01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等症状,以
及是否伴随其他相关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
02
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职业、接触史等信息,以判断是否与布
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相符。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归口管理
组织管理
建立专门机构
设立布鲁氏菌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防治计划和措施,并组 织实施。
配备专业人员
选拔具备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专家团队, 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治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 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技术要点
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技术要点一、病例监测1.从业人员自我监测从业人员如有持续数日的发热(包括低热)、乏力、多汗、关节和肌肉疼痛等表现,应怀疑是否得布病,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有病畜或者疑似病畜接触史。
若确诊为布病,应按医嘱规范、足疗程服药,按时复查,在医生判断治愈后方可停药、避免慢性化危害。
确诊布病后,应提醒有病畜或疑似病畜接触史的家人、亲友和同事,如有上述布病可疑症状及时就诊;配合疾控机构完成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2.医疗卫生机构诊断与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我国《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对病例进行诊断,发现病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后,应当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3.疾控机构开展个案流调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辖区内的病例报告后,要在24小时内完成报告卡审核,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按照我国人间布病监测方案要求填写《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主要调查感染来源,发现暴发线索,尤其食源性暴发,及时调查处置。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饲养场、家畜集散市场、屠宰加工厂等单位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人间布病暴发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时,应按规定及时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监测点强化监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在监测点强化人间布病监测,并开展重点职业人群血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和畜间疫情收集工作。
三、人间布病疫情调查和处置1、疫情调查和处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发现的人间布病暴发或新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的传染来源、暴露因素、生产和生活环境开展调查。
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规定的疑似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
搜索范围为首发病例发病前三周至调查之日内,接触过可疑病畜或畜产品,或暴露于可能被传染源污染的环境的人群。
对搜索到的疑似病例应及时采样,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测。
对暴发疫情、新发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的病例及对可疑的传播因子均开展病原学检测。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防治进展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防治进展布鲁氏菌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是由于布鲁氏菌病感染造成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国内布鲁氏菌病主要传染源为羊,传染途径主要为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动物及其制品,人群普遍易感。
布病感染多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关节痛,常无特异性表现且易造成多系统并发症,对人群健康和畜牧业发展都造成巨大伤害。
近年来,随着国内畜牧业产量增加以及物流贸易发展导致动物及其制品流通量增大,布鲁氏菌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多地出现布病发病报道,其中也包括非牧区病例和实验室感染的情况。
本文主要从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症状、诊断方法、防治措施及流行病学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Abstract】Brucellosis is also called Mediterranean fever,It is a zoonotic disease caused by brucellosis and is highly contagious.The main source of domestic brucellosis is sheep.The main route of infection is direct or indirect contact with infected animals and their products.Brucellosis infection often manifests as fever,fatigue,and muscle and joint pain,often without specific manifestations and prone to multiple systemic complications,causing great harm to the health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In recent years,the incidence of brucellosis has been increasing,and there have been many reports of brucellosi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ymptoms,diagnosis methods,control measures and epidemiological status of brucellosis,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rucellosis.布魯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通过布鲁氏菌感染造成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是我国传染病卫生法规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又称地中海热、马尔他热,在我国俗称蔫巴病、懒汉病。
出现布鲁氏菌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急处置预案
出现布鲁氏菌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急处置预案1. 背景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可导致发热、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症状。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布鲁氏菌病的疑似或确诊病例,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2. 应急处置措施2.1 病例报告与隔离- 发现疑似或确诊布鲁氏菌病病例后,立即向相关卫生部门进行报告。
- 将病例隔离,并确保有足够的防护设施和器材供医务人员使用。
2.2 流行病学调查- 进行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感染源、传播途径和密切接触者。
- 采集病例的体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诊断。
2.3 病例治疗和管理- 对疑似或确诊布鲁氏菌病病例进行治疗,包括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药物。
- 监测病例的康复情况,并进行随访管理,确保治疗效果。
2.4 传染源控制- 对感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包括采取消杀措施、隔离患病动物等。
- 指导养殖场、畜牧户等相关行业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人兽接触和饮食安全问题。
2.5 健康教育与宣传- 加强对公众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和防护意识。
- 定期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疑虑。
3. 应急处置机制- 成立专门的布鲁氏菌病疫情应对工作组,负责疫情监测、调研研究、协调处置等工作。
- 协调卫生部门、畜牧兽医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应对疫情。
4. 应急处置预案的监督与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检查应急处置预案的执行情况。
- 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5. 应急处置预案的宣传与培训- 宣传应急处置预案的重要性和内容,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增强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协同性。
6. 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根据疫情的变化和科学研究的进展,及时修订和更新应急处置预案。
- 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长期的疫情防控工作,减少疫情对社会的危害。
以上为《出现布鲁氏菌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急处置预案》内容,旨在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正文:----------------------------------------------------------------------------------------------------------------------------------------------------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1988年10月25日)一、诊断方法和标准(一)人间布病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1.人的布病诊断是综合性的,主要依据:(1)流行病学接触史:密切接触家畜、野生动物(包括观赏动物)、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等或生活在疫区内的居民。
(2)临床症状和体征应排除其他疑似疾病。
(3)实验检查:病原分离、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皮内变态反应试验仅供初诊用)。
凡具备(1)、(2)项和第(3)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定为布病病人。
对已确诊的慢性布病病人和接种过菌苗的人,应以临床症状为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效价高低,皮内变态反应强弱仅供参考。
2.实验检查阳性判定标准(1)病源分离:检出布鲁氏菌。
(2)试管凝集试验:1∶100(++)及以上,即100国际单位/毫升及以上。
(3)补体结合试验:1∶10(++)及以上。
(4)抗人球蛋白试验:1∶400(++)及以上。
(5)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0.03毫升,检查出现可见凝集。
(6)皮内变态反应:皮试后24、48小时分别各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5×2.5厘米及以上(或6.25平方厘米及以上)。
(二)畜间布病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1.家畜布病的诊断是综合性的,主要依据:(1)流行病史(2)临床症状(3)实验检查:A、病源分离B、血清学及其他试验a、初筛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全乳环状试验(牛)、皮内变态反应(羊)、任选一种或多种进行初筛。
布病的应急处置方案
布病的应急处置方案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的布病病例,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是防止疾病传播和控制疫情扩散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布病的应急处置方案。
布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判定标准布病疑似病例1.有接触史和可能感染的暴露史2.出现发热、乏力、多汗、头痛、关节痛、呕吐、腹泻等症状3.尿蛋白、溶血、血小板减少等异常表现4.化验检查阳性,包括肝功能、血清学、PCR等检测布病确诊病例除符合疑似病例的标准外,还需要在发病后的2-4周内,经过布鲁氏菌培养或血清学检测阳性。
布病疫情的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调查与监测及时开展疫情调查和监测,对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和隔离观察,尽快确定疫情的规模和范围。
2. 病例隔离和治疗将疑似或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隔离治疗,确保治疗措施得到妥善执行,有效控制病情从而遏制疫情扩散。
3. 清除病源和采取兽医措施清除可能被布鲁氏菌污染的物品、环境或饲料等,加强家畜禁运和检疫,严格执行兽医防疫措施,并对受感染的动物进行隔离和治疗。
4. 加强宣传与教育加强对公众和专业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和养殖业从业人员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对布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得到提升。
总结布病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病,必须采取紧急的应对措施来确保疾病的控制和预防。
疫情调查和监测、病例隔离和治疗、清除病源和采取兽医措施以及加强宣传与教育等措施,均是应急处置的重要措施。
希望本文能够为布病的应急处置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提醒大家加强预防和自我保护,共同维护生命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
摘要:布鲁氏菌病作为一种由布鲁氏菌导致的人畜共患病。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大流行,并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我国牛羊畜牧业的发展。
因此,养殖者需要对布鲁氏菌病有全方位的了解,才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本文从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致病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可以为养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致病机制,防控措施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齐东伟(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畜牧发展中心山东潍坊26130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7.002作者简介:齐东伟(1974.6—),女,山东潍坊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疾病预防与治疗研究。
1概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主要是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是一种兼性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它会通过黏附、定植、侵袭和消退四个步骤在巨噬细胞中繁殖,导致动物机体出现慢性的炎症。
目前为止,羊种布鲁氏菌和牛种布鲁氏菌是目前被报道的传染性最强的两个常见的布鲁氏菌属种。
布鲁氏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畜牧业的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严重制约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布鲁氏菌病是一种规定必须上报的人畜共患病,必须在当地兽医确诊后24h 内向当地卫生健康委员会或畜牧部门通报。
我国常见的致病能力较强的是羊种布鲁氏菌,尤其是对生活在牧区的牧民健康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研究表明,兽医、养殖户、屠宰商和动物产品加工商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性最大[1]。
与患病动物接触越频繁,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几率越高,尽管人间很少会发生横向的传播,但在《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布鲁氏菌病是一种被认为由生物因素导致的职业病。
布鲁氏菌感染的最初症状类似于感冒,但往往比较容易被忽视,一旦延误治疗后,它会变成一种慢性疾病,损害人体多个器官。
即使治愈了,也会长期携带布鲁氏菌,而且该病复发率非常高。
布病的诊断、治疗及疫情处置(2015.5.20))
布病临床表现-发热
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多汗 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例可 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 午后或晚上。
热型 波状热
低热
不规则热
例数 115 307 112
构成比(%) 15.78 42.11 15.36
典型病例热型呈波浪状,体温逐日升高,达 高峰后缓慢下降,热程约2~3周,间歇 数日至2 周后,又发热再起,如此反复 数次。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典型 波状热型已较少见
间歇热 驰张热 稽留热
无热
93
12.78
63
9.33
3
0.41
31
4.25
发热: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神志 达45天,平均2-3周。
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体温下降时自 有些患者有典型的布病症状和体
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的现象为布 征,检测结果也为阳性,但没有发
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 及疫情处置
布病基本知识概述 布病的诊断与治疗 布病的疫情概况 布病的疫情处置
发生畜间疫情时 发生人间疫情时
内容
概述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 (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布病列为二类疫病。 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 布鲁氏菌还被国外列为生物战剂之一。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85%)存在人畜布病,已分布于世界
备注
①多西环素100mg/次,2次/天,6周+复方新诺 明,2片/次,2次/天,6周; ②多西环素100mg/次,2次/天,6周+妥布霉素 肌注1-1.5mg/kg ,8小时1次,1-2周;③利福平 600-900mg/次,1次/天,6周+左氧氟沙星 200mg/次,2次/天,6周; ④利福平600-900mg/次,1次/天,6周+环丙沙 星,750mg/次,2次/天,6周。
2020年度布病流行概况及诊断与治疗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
诊断标准 (一)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病人有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
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 2.生活在疫区的居民。 3.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 4.食用过未加工熟透的食物(动物脏器、
牛羊肉、奶)者。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
1.发热、多汗、乏力、以及骨关节和肌 肉疼痛等。
布病简介-危害
牲畜感染布病可导致不育、不孕、流产。 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每年经济损失30亿 元。
全国疫情概况
历史资料表明,我国解放前人间和畜间 布病存在严重的流行。解放后,我国人 间布病于1957-1963年、1969-1971年 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发病率分别波动在 1.17/10万- 1.77/10万, 1.20/10 万-1.23/10万之间。
临床分期
参考国家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WS269—2007),主要依据布病流行病 学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将病程分 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在外界环境的稳定性 布鲁氏菌在合适的条件下能生存很长时间,有较高
的抗灭活能力。对湿热、紫外线、常用的消毒剂、 抗生素等比较敏感;对干燥、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
布病简介-病原
1.对各种物理因子的抵抗力 直射日光数分钟,最长4小时,散 射日光7~8天,直射紫外线5~10分钟,斜射紫外线10~30分 钟就能把布氏菌杀死。布氏菌对热非常敏感,尤其对湿热更敏 感。
2.对各种化学因子的抵抗力 布氏菌对常用的各种普通浓度的消 毒剂及一些化学药物抵抗力均很弱。
3.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抵抗力 布氏菌在不同环境中生存的时间 各不相同,但无论在哪种环境下布氏菌的存活时间都比较长, 在有的环境下布氏菌可生存长达18个月。
布病简介-传播
医院布鲁氏菌病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由布鲁氏菌引起,临床上表现为长期发热、多关节疼痛及肝脾大等症状。
该病若早期治疗不当,易造成慢性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为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提高医院应对布鲁氏菌病疫情的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2. 保障医院正常诊疗秩序,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 提高医院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医院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
2. 设立疫情监测组、医疗救治组、防疫消毒组、信息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专项工作组。
(1)疫情监测组:负责布鲁氏菌病疫情的监测、报告和数据分析。
(2)医疗救治组:负责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3)防疫消毒组:负责医院内布鲁氏菌病疫情消毒和隔离措施的实施。
(4)信息宣传组:负责布鲁氏菌病疫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以及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5)后勤保障组:负责为疫情应急处置提供物资、设备和人员保障。
四、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监测与报告(1)建立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监测工作。
(2)发现疑似病例时,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按规定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2. 医疗救治(1)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3)加强患者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防疫消毒(1)对疑似病例所在科室进行彻底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4. 信息宣传与健康教育(1)开展布鲁氏菌病疫情信息发布,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2)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五、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布鲁氏菌病疫情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应对疫情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疫消毒、信息宣传等方面。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人兽共患传染病。
近年来,我省人间感染病例大幅度回升,为及时有效地诊断病情,全程规治疗患者,减少布病慢性化,特制定省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
一、原则(一)早期发现患者,统一诊断标准,早期明确诊断;(二)明确工作流程,统一治疗方法,早期规治疗;(三)归口分级诊治,逐级延伸指导,三位一体管理。
二、诊断标准(一)流行病学史:主要宿主动物为牛、羊、猪、犬、鹿等,人因直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或吸入污染空气、尘埃而被感染。
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2 周左右。
城市居民应特别询问食用牛羊肉或未加工熟的动物脏器、烤肉习惯。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1.发热、多汗、乏力、以及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等。
2.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核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三)实验室诊断:平板凝集试验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
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 : 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滴度为1 : 50++及以上,或对半年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 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三、治疗标准(一)、临床分期参考国家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 —2007 ),主要依据布病流行病学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将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见下表)。
布鲁氏菌病临床分期(二)治疗原则早期、规、足量、联合用药,中西医结合。
1.早期用药,彻底治疗:对确诊的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期病人,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及时用药并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2.规用药及用药途径:布氏菌主要在细胞寄生,并容易形成肉芽肿,所用的药物只有进入细胞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用于治疗布病的抗菌药物,既要在体外有杀菌作用,又要能渗入到细胞,而且要达到足够的浓度。
3.综合疗法:由于布病发病机制的特殊和临床表现的多型性,在治疗时必须采用综合疗法,单一治疗是难以奏效的,应采用联合用药方法,也应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以利病人早日康复。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归口管理共36页
月,至一个月)细菌培养转阴。临床化验检查各 脏器功能均正常(布病血清学反应不一定转为 阴性)。
2.基本治愈
• ( 1 )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主要临床症状和体 征消失。
•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宣络止痛
• 身痛逐淤汤:桃仁15克,红花15克,地龙15克, 秦艽35克,苍术15克,黄柏10克,乳香10克, 没药10克。
• 服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每20日为一次疗 程,可连用两个疗程
• 加减独活寄生汤:独活15克,寄生15克,秦艽 15克,当归25克,赤芍15克,牛膝15克,党参 25克,黄芪25克。
• 服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每20日为一次疗 程,可连用两个疗程
3. 病程和预后
• 患者的病程长短不一,以3-12个月者居多, 多数患者只要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良好。 个别患者未经治疗也可以自愈。但也有些 患者没有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成慢性, 反复发作,迁延数年,严重影响劳动能力。
疗效判定
一、近期疗效的判定
2. 多汗 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尤其 急性期患者为甚,出汗相当严重,多与 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 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躁,甚
至影响睡眠。大量出汗可导致虚脱
• 3、 乏力 这一症状几乎为全部病人所具 有,尤以慢性期患者为甚。患者自觉疲乏 无力,能吃不爱动,故有人将此病称之为 “懒汉病”。
布病的潜伏期
• 一般1-3周,最短的3日,最长达1年。平均 2周。
布病临床表现
• 1. 发热 是布病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发 热多以午后或晚上开始,可见于各期病人, 发热常伴有寒战、关节肌肉酸痛、头痛、 食欲减退以及大量出汗等症状。发热程度 和持续时间各自不同,平均2—3周,长者 可达1—1.5月,以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经过一段无热期,体温可再度上升,如此 反复数次,状似波浪样,故有波浪热之称。 热型一般有以下五型:波状热型;不规则 热;间歇热型;弛张热型;长期低热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质名称 生存时间
土壤 粪 畜舍及周围 皮毛 酸乳 腌肉 干燥胎膜
4天-4个月 8天-4个月
4天-5个月以上 45天-4个月 2天-1个月 20-45天
4个月
人间布病的传染源
人间布病发病主要传染源是感染布氏菌的羊和牛
羊:意义更大:症状重,感染率高(达42.12%),患病率高(达 7.71%),由羊所致的布病占到80%-90%,
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 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 大汗多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出现,汗味酸臭,浸湿衣裤 大量出汗可以导致虚脱
布病临床表现-乏力
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乏力的程度轻重不一。常被称为 “懒汉病”、“爬床病”
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 饲养放牧病畜;接生、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检查牲畜;接触 病畜的尿、粪及其污染的棚圈等;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 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挤奶或加工病 畜奶制品;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 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
对紫外线敏感
直射日光数分钟-4小时,散射日光7-8天 直射紫外线5-20分钟,斜射紫外线10-30分钟
对热非常敏感,尤其对湿热敏感。
不同温度对布鲁氏菌的影响
温 度 布氏杆菌生存时间
温 度 布氏杆菌生存时间
湿热55℃ 60分钟
干热60-70℃ 60-75分钟
湿热60℃ 15-30分钟
干热80℃
牛:虽然感染率高(达30%-40%),但出现症状者少(仅为 0.3~0.5%),且症状轻微。
其它:猪、鹿、犬等偶见。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虽然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鲁氏菌 已得到细菌学证实。但无证据证明通过患者而传染引起的病例, 因此,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传播途径
40-59分钟
湿热70℃ 7-19分钟
干热90℃ 30-39分钟
湿热80℃ 6-15分钟
干热100℃
7-9分钟
湿热90℃ 5-14分钟
湿热100℃ 1-4分钟
布鲁氏菌对化学因子的抵抗力弱
药品名称 漂白粉 新洁尔灭 石碳酸 来苏儿 来苏儿 高锰酸钾 福尔马林 氢氧化钾 肥皂水
浓度(%) 0.2-2.5 0.1 1-2 2 3 0.1-0.2 0.2 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布病列为二类疫病。 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 布鲁氏菌还被国外列为生物战剂之一。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85%)存在人畜布病,已分布于世
界各大洲。
布病的双重危害Βιβλιοθήκη 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 期不愈,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少数患者会导致死亡。
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羊患布病后流产率为57.5%, 牛布病流产率31.2%,使牲畜似乎两明显减少,影响经济发展。
据估算,每年全国因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逾100亿元。
9.33
3
0.41
31
4.25
“温症分离”: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 神志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体温下降 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的现象 为布病所特有。
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长 达45天,平均2-3周。 有些患者有典型的布病症状和体 征,检测结果也为阳性,但没有发 热
布病临床表现-多汗
结肿大。 起病急剧者一般没有前驱期症状,直接出现布病典型症状 布病的4大典型症状:
发热 多汗 乏力 肌肉、关节疼痛
布病临床表现-发热
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 多汗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 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 生在午后或晚上。
热型 波状热
低热
不规则热
例数 115 307 112
构成比(%) 15.78 42.11 15.36
典型病例热型呈波浪状,体温逐日升高, 达高峰后缓慢下降,热程约2~3周,间 歇数日至2 周后,又发热再起,如此反 复数次。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典 型波状热型已较少见
间歇热 驰张热 稽留热
无热
93
12.78
63
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 及疫情处置
布病基本知识概述 布病的诊断与治疗 布病的疫情概况 布病的疫情处置
发生畜间疫情时 发生人间疫情时
内容
概述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 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
易感人群
人类普遍易感,凡是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 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再次感染发者有2~7%, 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 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布病临床表现
潜伏期:最短3天,最长1年,一般1-3周,平均2周 起病缓慢者前驱期症状类似重感冒。经口感染者常见颈部淋巴
布鲁氏杆菌的分型
可分为6型:
羊种型:毒力强,症状典型,易发并发症。我省以羊3型为主 猪种型:毒力次子,症状不典型,常在肝脾发生化脓 牛种型:毒力最弱,只有散在的轻症病例,病例易表现为慢性 犬种型:没有严重症状,病程短,没有并发症 森林鼠型、绵羊副睾型:对人不致病
布鲁氏菌对物理因子的抵抗力弱
经消化道感染: 进食布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如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未煮熟的肉 (烤肉、涮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等都容易患病。
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 要原因。
经呼吸道感染: 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如打扫圈舍、加工皮毛等
以上三种传播途径往往同时存在,很难截然分清是通过哪一个环节感染的。
布鲁氏菌生存时间 2分钟以内 30秒 1-5分钟 1-3分钟 1分钟以内 7-15分钟 20分钟以上 3分钟 20分钟以上
自然条件下在外界生存时间长
介质名称
水 尘埃 尿 衣服 鲜牛乳 奶酪 冻肉 培养基
生存时间
5天-4个月 21-72天
4天-5个月以上 30-80天 2天-18个月 25-67天 14-47天 60天-1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