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29894a4603d8ce2f00662341.png)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导学案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学习目标】1、记住燃烧的概念2、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3、能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学习难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
【学习过程】一、旧知回顾(检查自我,我沉着!)你能回忆起曾经见到的燃烧实例和现象吗?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如用来煮饭用的煤炉火、伊拉克战场上的烈火。
其中能为人类带来好处的燃烧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有:。
二、知识架构(充实自我,我自强!)一、燃烧的定义:。
⑴;二、燃烧的条件⑵;⑶。
燃烧的三个条件(填“缺一不可”或者“有一即可”)⑴;三、灭火的原理⑵;⑶。
灭火的三个原理(填“缺一不可”或者“有一即可”)三、成果展示(展示自我,我自信!)四、知识完形(完善自我,我能行!)1、[实验7---1]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②热水中的白磷,③铜片上的红磷,④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尝试思考下列问题:⑴由现象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⑵由现象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⑶ 由现象 ④ ,再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⑷ 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2、[实验7--2]步骤: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3、当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方法灭火?①居民家中因线路老化短路而发生火灾。
②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③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着火。
④大片森林发生火灾。
_____五、达标测试(测试自我,我细心!)1、在开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是因为( ) A.散热快 B.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C.使木材和空气充分接触 D.木材是可燃物 2.在实验室里,通常将白磷浸没在水中保存,其目的是 ( ) A .降低白磷的温度 B .防止白磷与空气接触 C .使白磷与水结合成稳定物质 D .将白磷浸湿而不易着火3、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 ) A .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 .水的密度比木材大C .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D .蒸发吸热,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且水蒸气又使可燃物隔绝空气4、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 A .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 .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 .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5、根据上图回答:白磷的着火点约为40℃,红磷的着火点约为240℃,酒精灯的火焰约为5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e3f8f60b4e767f5bcfce8a.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课题 熄灭和灭火课 型新授课〔3〕热水中的白磷不熄灭,在通入氧气后熄灭,再次说明熄灭需求什么条件?2、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再往里放煤?3、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协作探求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阅读课本第12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1.灭火的原理:熄灭需求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我们只需破坏其中的 ,就能到达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方法有 、 、 。
3.先生分组做第130页的探务实验,观察现象并剖析缘由: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现象 剖析4、依据灭火原理及上述实验所应用的化学反响原理,可以设计一种灭火器,请解释这个装置灭火的原理:三、总结阶段【课时小结】请归结本节课你的收获?学 习 目 标1、明白熄灭的条件并可以依据熄灭条件得出灭火原理。
2、能运用熄灭条件和灭火原理处置一些实践效果。
3、了解几种罕见的灭火器和它们的适用范围。
重点 明白熄灭的条件并可以依据熄灭条件得出灭火原理。
难点能运用熄灭条件和灭火原理处置一些实践效果。
一、自学阶段【前置性学习】请同窗们自读教材P128—130页,思索并完成以下效果。
1、什么是熄灭?2、以下图是小丽同窗设计并完成的探求物质熄灭条件的3个实验:请同窗们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剖析熄灭需求哪些条件?3、请依据熄灭的条件思索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有哪些?二、 导学阶段【协作探求一】熄灭的条件1、请同窗们观察教员的演示实验,回答以下效果:〔1〕试管中的白磷熄灭而红磷不熄灭,说明熄灭需求什么条件?〔2〕试管中的白磷熄灭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熄灭,说明熄灭需求什么条件?【基础稳固】一、选择题1、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火会更旺,这是由于〔〕A.木柴是可燃物 B.温度已到达着火点C.散热快 D.使木柴和空气充沛接触2、运用酒精灯时,不慎将其打翻惹起桌面着火,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措施是〔〕A.马上拨打119 B.用嘴吹灭C.寻觅灭火器把它扑灭 D.用湿抹布盖灭3、以下灭火实例中,应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熄灭,通常用湿抹布盖灭D.发作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4、图书、档案室或寄存精细仪器的任务室失火,应运用的灭火器为〔〕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喷水器5、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少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e2c56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6.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一、导学目标本节课主要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燃烧过程中的三要素和灭火原理,培养学生正确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能。
二、导学内容1.燃烧的基本概念2.燃烧的三要素3.灭火的基本原理4.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三、学习重点1.燃烧的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2.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术语3.熟悉常见的灭火器种类和使用方法四、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重点理解概念和原理,关注关键词和术语。
2.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模拟实践,培养正确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能。
3.合作探究:与同学合作,讨论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共同学习和进步。
五、学习过程1. 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参与下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化学反应过程。
燃烧一般包括火焰、烟雾、光热、有毒气体等现象。
2. 燃烧的三要素燃烧的三要素是指燃料、助燃剂和氧气这三个必备条件。
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同时存在且处于一定比例下,燃烧才能发生。
•燃料: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油、纸张等。
•助燃剂:提供火焰的热量和氧气的物质,常见的助燃剂有空气、氧气和氯气等。
•氧气:燃烧必备的气体,常见的来源是空气中的氧气。
3. 灭火的基本原理灭火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消灭火源或降低温度,使燃烧无法继续进行的过程。
•压制:利用灭火器或水源将燃料上方的氧气隔离,使燃料无法继续燃烧。
•冷却:利用灭火器或水源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其无法维持燃烧状态。
•隔离:将火源所在区域与其他可燃物隔离,防止火势蔓延。
4. 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常见的灭火器种类有水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不同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源。
•水灭火器:适用于燃烧物为固体物质的火源,使用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受到喷射的热量和蒸汽伤害。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设备、液体燃料等引起的火源,喷射时要注意避免触发电器等设备,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265c764a7302768f993948.png)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过程与方法1、认识探究活动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探究,勤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习用品】酒精灯坩埚钳烧杯简易自制灭火器小气筒爆炸装置火柴玻璃片小石头小木片纸张煤块铜片热水白磷碳酸钠稀盐酸【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着火点是指,白磷的着火点是。
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2、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
清除,隔绝,以及使温度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3、常见的灭火器分为:、、,其中用来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的失火应选用灭火器。
4、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而引起。
这种爆炸是变化的。
二、合作学习(一)燃烧的条件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分析课本P128 实验7-1,完成P129“讨论”;(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却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怎样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发挥你的想象,方法越多越好。
;(4)怎样使试管中的红磷燃烧?;(5)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要引燃纸盒火柴?;(二)灭火的原理1、小组完成课本P129讨论题4、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阅读P131表7-2)演示自制简易灭火器熄灭蜡烛。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引起的原因: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
了解H2 、CH4、CO 的爆炸极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7e7e2d941ea76e59fa0459.png)
化学导学案
课题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型新授课编号
主编组长签字领导签字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记住燃烧的概念;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2.能根据燃烧的条件推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知道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必要措施。
【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128-129页,完成课时练109页“优效自主初探”。
知识点一
2.阅读课本130-132页,完成课时练109页“知识点二”
3.阅读课本132-134页,完成课时练109页,知识点三:1.爆炸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1.根据教师演示实验,完成课时练109页,探究一,第一题。
2.2,3题学生独立完成。
3.观看视频,完成课时练110页,探究二。
【知识梳理】
【当堂检测】
完成课时练111页“达标检测”
【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https://img.taocdn.com/s3/m/209371afb84ae45c3a358c40.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与灭火【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分析归纳并掌握燃烧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2、掌握灭火的原理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了解处理失火事件时的基本方法。
【课前预习】1.下表是几种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据此判断在空气中最易爆炸的是A.CH4B.H2C.CO D.C2H2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3.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
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4.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C.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A.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元素和H元素B.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6.从《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诗词文化大放异彩,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百炼成钢”与“沙里淘金”所涉及的变化相同B."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D."釜底抽薪”与“钻木取火”都体现了燃烧的条件7.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8.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9.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一定能燃烧B.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打开抽风机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燃烧固体燃料时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架空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0.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分别是:。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ba5432a1c7aa00b42acbc7.png)
7.1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 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2.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 燃烧条件的探究:(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白磷的着火点为40C,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热水的温度大于40C,而达不到240C,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 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2)完成下表中的三个小实验。
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实验1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片刻蘸酒精的棉花立即烧起来,而蘸水的小棉花球不会燃烧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可燃性实验2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烧的小蜡烛,观察小蜡烛燃烧情况蜡烛火焰逐渐变暗,最后熄灭烧杯中氧气含量不断变小,最后氧气被完全消耗实验3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置于同一酒精灯上加热小木条很容易烧起来,而小煤球很难燃烧起来使小木条发生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而使小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比较咼(3)由上述实验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
【要点诠释】1. 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daa983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4.png)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关爱、尊重、引导为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本章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燃烧和灭火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设计火场逃生演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防火安全意识。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燃烧的本质、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火警新闻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燃烧和灭火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燃烧和灭火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燃烧和灭火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探讨燃烧和灭火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掌握灭火的方法,能根据火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3.了解燃料的分类和利用,能分析不同燃料的优缺点,提出合理化的燃料利用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3.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燃烧和灭火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讨论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和灭火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e2ae2d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1.png)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灭火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与灭火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燃烧与灭火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探究实验-总结归纳-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主动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实例,分析实例中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与灭火 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与灭火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91ffa7f242336c1fb95e8b.png)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燃烧的条件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本实验与教师实验作比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学习难点】小组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课前预习1.知识回顾:(1)磷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产生大量________ ,放出大量的________,生成一种________ 固体。
(2)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新知预习:(1)阅读课本128页—129页“燃烧的条件”,思考下列问题:①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非常重要,那么你知道什么叫燃烧吗?②你认为【图7-5】I所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③【图7—5】II所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3)思考课本129页起始的讨论。
课内探究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一)观看图片,联系实际生活,你知道什么叫燃烧吗?通常所说的燃烧,指可燃物与________所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小组合作学习: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放在指定的烧杯中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纸条和一块小石块、一小段粉笔,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结论:实验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大烧杯罩住(蜡烛放在玻璃片上)。
现象:结论:实验3.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结论:思考:什么是着火点?着火点:(三)教师演示实验1、在500 ml烧杯中加入250ml的开水,同时把黄豆大小的白磷放入烧杯底部2、将试管用水温预热后,分别将质量大约相等(约黄豆大小)的白磷、红磷放入两试管底部,旋紧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乳胶管。
同时把2支试管通过纸板放入水中。
3、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的推入试管中,使生成的白烟(P2O5)沿着导管进入热水烧杯中。
4、取出后试管后,用一支空集气瓶向下罩住水中的白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a65bf1f78a6529657d5352.png)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3、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学习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学习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2.灭火的原理:(1) ________、(2) ________、(3) 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3.(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1.答案: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2.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答案:(1)Al2(SO4)3+6NaHCO3====2Al(OH)3↓+6CO2↑+3Na2SO4(2)生产运输使用贮存二、预习展示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燃烧和灭火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3.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C.使水分解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4.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碳氢化合物5.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图所示。
《燃烧与灭火》 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7f66d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6.png)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培养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3、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其应用,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分析。
(2)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梳理(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能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2、氧气(或空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氧气是常见的助燃剂。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每种可燃物都有自己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一般不会改变。
(三)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例如,森林火灾发生时,设置隔离带,将未燃烧的树木与火源隔离,防止火势蔓延。
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就是隔绝了氧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例如,用水灭火,水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四)常见的灭火方法1、灭火器(1)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石油及其产品、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600 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
(3)水基型灭火器适用于扑救易燃固体或非水溶性液体的初起火灾。
2、其他灭火方法(1)用水灭火水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但需要注意,有些火灾不能用水灭火,如油类火灾、电气火灾等。
(2)用沙子灭火沙子可以覆盖可燃物,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常用于扑灭化学药品等引起的火灾。
四、实验探究(一)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用品:红磷、白磷、热水、烧杯、薄铜片、氧气等。
实验步骤:1、在铜片上分别放置等量的红磷和白磷。
2、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实验现象: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
《燃烧与灭火》 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796da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7.png)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培养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3、了解火灾的危害以及预防火灾的措施,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二、学习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学习难点1、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分析。
2、灭火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知识回顾1、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会伴随有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五、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燃烧的现象,比如蜡烛燃烧、木材燃烧、煤炭燃烧等等。
那么,燃烧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在什么情况下燃烧会停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燃烧与灭火。
六、燃烧的条件(一)实验探究实验一:分别将小木条和小石子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小木条燃烧,小石子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二: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罩住的蜡烛很快熄灭,另一支蜡烛继续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实验三:将一根火柴和一张纸条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纸条很快燃烧,火柴需要加热较长时间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燃烧的条件通过以上实验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一)灭火的原理既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那么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燃烧就会停止。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二)灭火的方法1、灭火器灭火灭火器是常见的灭火工具,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水基型灭火器等。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一般火灾,以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76565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7.png)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火焰、烟花、燃烧的蜡烛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属于燃烧,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可能带来火灾等安全隐患。今天我们将学习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了解如何安全地利用燃烧,预防火灾的发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Leabharlann 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使学生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基本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其应用。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认识燃烧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探究燃烧与灭火的条件和原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火灾预防和扑救等。
c.冷却: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使其无法继续燃烧。
d.化学抑制:使用化学灭火剂,中断燃烧反应过程。
3.实验演示:教师进行燃烧与灭火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燃烧现象及灭火效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燃烧的三个条件如何影响燃烧过程?
b.不同类型的灭火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c.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燃烧与灭火知识在火灾预防和扑救中的作用。
2.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a.解释燃烧的三个条件及其相互关系。
b.分别列举四种灭火原理的适用场合。
c.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燃烧条件或灭火原理。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5c8f7c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8.png)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动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场景,如火灾逃生、灭火器使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场景,如火灾逃生、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器使用等,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燃烧和灭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了解和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燃烧和灭火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讲授新知
1.燃烧的条件:讲解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接触和达到着火点。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条件。
2.灭火的方法:介绍常见的灭火方法,如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等,并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背后的原理。
3.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如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而灭火则是通过消除这些条件来实现。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燃烧和灭火的案例,讨论该案例中应用的燃烧和灭火原理。
3.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设计一些评价题目,如“你们认为自己在燃烧和灭火方面的知识是否有所提高?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2.实验演示,直观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和灭火的条件、方法和原理。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05862ecc17552706220820.png)
九年级上册化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吗?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
爆炸现象常有发生,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写出你知道的会发生爆炸的物质?
氧化碳
D. M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
识,学会如何逃生。
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
自燃不一定有缓慢氧化
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时,冷水
水中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
事实是(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图煤炉里燃烧过程
(2) 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12cd0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f.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条件。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方法分析燃烧条件实验并能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
3.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与燃烧有关的实际问题。
【课前学习任务】1.复习蜡烛、木炭、铁丝等物质的燃烧反应。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2.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分析:改变的因素控制的因素现象得出结论:学习任务二:燃烧条件及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设计】1.物质燃烧的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设置①③对比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新版新人教.
![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新版新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9987ffccf705cc175527098c.png)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通过燃烧条件实验探究活动,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2、通过自学讨论,掌握灭火的原理和具体的灭火方法。
3、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合作讨论【学习重难点】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掌握灭火的原理和具体的灭火方法。
【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与反馈1.与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 ;(2)____________; (3) 。
2.灭火的原理:(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常用的灭火器有:、、。
3.防止爆炸的措施有:(1) ;(2)。
模块二合作探究学点一、燃烧的概念燃烧:与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学点二、燃烧的条件归纳小结学点三、灭火的原理现有火柴、蜡烛、沙土、剪刀、烧杯、水、抹布实验用品。
使用这些用品你能用几种方法将蜡烛的火焰熄灭呢?归纳小结:灭火的原理为:(1) ;(2);(3) 。
例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
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例2:请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事例和方法:模块三形成提升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2、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
下面对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用湿抹布盖灭着火时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图书馆图书着火时,立刻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B、厨房液化气泄漏引起火灾时,应开窗通风换气C、油井着火时,应设法降低油的着火点D、电器设备失火时,先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再切断电源模块四小结评价【本课知识】: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我的困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本资料含5套最新中考模拟试卷)课题1 燃烧和灭火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知道引起爆炸的原因,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燃烧的条件阅读课本第128—12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实验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学生演示实验7-1,同学们认真观察现象,并把现象填写在下列表格中:图7—5Ⅰ中的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图7—5Ⅱ中的现象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在通入氧气后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固有的属性,是一个定值,不会升高或降低。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凡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燃烧过程中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C.燃烧后的生成物质一定是气体D.燃烧时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C )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3.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B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物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4.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 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 ,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阅读课本第129—13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我们只要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3.学生分组做第130页的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现象蜡烛熄灭蜡烛继续燃烧蜡烛熄灭分析隔绝了空气或氧气满足燃烧的条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CO2,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CO3+2HCl====2NaCl+H2O+CO2↑。
灭火器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不管燃烧还是灭火都要对照燃烧的三个条件去考虑。
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2.同一种可燃物,在冬天比在夏天更难以点燃,其主要原因是在冬天时( D )A.可燃物的着火点比夏天高B.空气中氧气含量明显比夏天低C.可燃物的着火点比夏天低D.使可燃物的温度升到着火点需要更多的热量3.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D )[:Z&xx&k]A.用水泼灭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C.用扇子扇灭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4.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C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5.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 C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水6.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D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阅读课本第132—13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学生分组做实验7-2的演示实验,填写实验现象和结论。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在这些地方要注意经常通风。
4.同学们用1分钟的时间来记忆第133页的图标。
在实验7-2中,为什么要用塑料盖盖住罐?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点燃的蜡烛起什么作用?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共同点:都放热。
燃烧的类型:在不封闭的空间内平静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发生爆炸。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盐;⑤汽油;⑥柴油。
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C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2.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D )A.一氧化碳和空气B.氢气和氧气C.天然气和空气D.氖气和氧气3.盛装酒精的试剂瓶标签上印有的警示标志是( C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燃烧都会产生热量B.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C.煤井中必须通风,严禁烟火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C.自燃不一定由缓慢氧化引起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C.自燃一定是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D.发热发光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对比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未采用...对比法的是A.探究燃烧的条件B.探究分子的性质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A.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属于对照实验,都与氧气接触,都属于可燃物,变量是着火点不同,白磷着火点低,红磷着火点高,热水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属于对比实验;B.烧杯a放有浓氨水;烧杯b放有酚酞试液,b中会变红,但是没有和a形成对照的的实验;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甲烧杯中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生锈,乙试管内没有氧气不生锈,二者对照可证明生锈需要氧气;D. 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能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复燃,没有二氧化锰的试管几乎看不气泡,二者对照可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故选:B。
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该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1C .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D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7:24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4NH +3O 2N +6H O 点燃。
【详解】A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分解反应,故A 不正确;B 、由方程式可知,参该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2:6=1:3,故B 不正确;C 、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又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 不正确;D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74):(323)=17:24⨯⨯,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
3.下列操作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A .静置 B .过滤C .吸附D .蒸馏【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静置、过滤、吸附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蒸馏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因此能降低水的硬度,选项D 正确。
故选D 。
4.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硬度都很大 B .都是黑色固体 C .都能导电 D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是自然界中最软的物质,故选项不正确;B、金刚石是透明的正八面体结构,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片状结构,故选项不正确;C、金刚石不导电,石墨能导电,故选项不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选项正确。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所产生的气体约是负极气体体积的2倍且能燃烧【答案】A【解析】【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会发出耀眼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故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6.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02与粉尘排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不能彻底将污染问题解决,不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C.考点:环境保护7.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下列成语相关化学用语叙述不正确的是A.争风吃醋:醋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的符号为H+B.大浪淘沙:沙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C.如胶似漆:胶中含有碳、氢、钙等元素,三种元素中属于金属的元素符号为 CaD .信口雌黄:雌黄即三硫化二砷(As 2S 3 中S 为-2 价),As 2S 3 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6 价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酸中含有氢离子,符号为H +,A 选项正确;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 2,B 选项正确;钙属于金属元素,其符号为:Ca ,C 选项正确;As 2S 3 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D 选项错误;故选择D 项。
8.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