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摘要: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早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热点话题,随着这经济全球化得进程不断加快,一些旧有措施的作用在逐渐削弱,但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对全球各国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中美双边贸易为例,阐述和论析了近年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以及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影响
Abstract:International trade protectionism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s this was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ole of some of the old measures gradually weakened, but the new and rising trade protectionism, especially in this financial crisis a special time for all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d a negative impact. This Sino-US trade, for exampl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in recent years of U.S. trade protectionism, why, and the impact of trade with China, and on this basis, the proposed response measures to be taken in China.
Key words:Trading Protectionism Financial crisis Influence
引言
尽管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仍是各国的共识,但进入2009年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今年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的近8000亿美元刺激经济法案中,继续保留颇受争议的“购买美国货”条款(Buy American Act, BAA)。这一条款规定,在刺激计划的基建项目中需要使用的钢铁产品和所有制成品,都必须为美国制造。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衰退期的抬头,不禁让人联想到大萧条时该条款出笼,以及当时美国大规模提高进口关税率的Smoot-Hawley T ariff Act。这两项条款的本意,是保护美国国内经济避免进口冲击国内生产造成更多失业。但事与愿违,虽然从1929至1933年间美国从欧洲的进口下降了71%,但世界各国对美国进行的大规模报复措施,使美国对欧洲的出口也相应减少了67%。结果,美国的失业率从1930年Smoot-Hawley关税条款通过时的7.8%连续上升至1933年的25.1%。世界贸易在此四年中下降了三分之二。虽然当时国际贸易占各国经济总规模的比例甚小,众多经济学家仍认为由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引起的国际贸易崩溃是引发全球大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此,文章对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对中国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概念
(一)贸易保护主义定义
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ism),按照传统的说法,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贸易保护主义,无论新旧,其中心思想是一样的: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会引起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不同的反应。但新旧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更胜一筹,具有强制性强,对贸易各方影响大而直接,受约束范围广和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1、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
2、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
3、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三)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
1.贸易保护的规律性
(1)它经常出现在这些时候:当一国经济比较落后或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当一国原有的优势面临威胁或即将失去的时候;爆发战争期间。
(2)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基本是交替进行的,而且自由主义的历史非常短暂。19世纪40年代之前西方工业国都在实行贸易保护措施,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以后到19世纪70年代各国主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70年代各国又开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二战以后至60年代末实施自由贸易;70年代以后新的贸易主义政策又被各国逐渐采用。
(3)谁变成强国谁就率先打破贸易保护而提出自由贸易。19世纪40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由当时的强国英国率先提出和实施;20世纪40年代自由贸易政策由当时强大的美国率先提出和实施。
(4)世界经济处于增长和繁荣阶段易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而世界经济面临或处于萧条阶段易实施贸易保护措施。
(5)理论上自由主义占据霸主的地位时间较长,在现实中真正的贸易自由发生却很短暂。自由主义更多时候是宣传的口号,可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表达:自由贸易只是高高举起的旗帜,但在这面旗帜下没有更多的国家跟从。
2. 贸易保护的发展趋势
(1)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贸易保护仍然是各国贸易政策的支撑点。不仅包括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竞争的激烈会不断实施贸易保护。
(2)保护的手段时而透明、极端化(关税、政治、军事等手段),时而隐蔽化(各种非关税壁垒)。
(3)新的保护手段不断应势而生(各种技术和绿色壁垒)。
(4)整体保护增强(更多贸易组织会不断出现)。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
(一)凭借技术优势构建技术壁垒
随着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发展,各国对产品的生产标准的技术法规及生产产品的管理体系认证的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制度等名目繁多,复杂多变,且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不透明性,对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设置重重障碍。(1)严格的产品准入条件。主要集中在对产品制订严格的甚至是苛刻的标准、法规作为市场准入条件。广泛涉及产品适用度、安全、卫生等方面。(2)技术认证。欧盟的ce 认证、美国的ul 安全认证等都是影响广泛的认证制度。随着著名的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在全球的推广和普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又不失时机地推出了iso14000 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体系。该体系的推出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企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