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第一章:劳动与劳动者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2. 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3. 让学生掌握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概念与性质2.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3. 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与职业道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概念、性质和分类,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和职业道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讲解劳动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3. 讲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4. 讲解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与职业道德。
5. 总结:强调劳动者在劳动中的作用和责任。
五、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掌握劳动的概念、性质和分类,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与职业道德。
2. 课堂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劳动与劳动者的概念、权利和义务等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就业与失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就业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失业的原因和类型。
3. 让学生了解我国就业政策和失业保险制度。
二、教学内容1. 就业的概念和意义2. 失业的原因和类型3. 我国的就业政策和失业保险制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就业的概念和意义,失业的原因和类型,我国的就业政策和失业保险制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就业和失业的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讲解就业的概念和意义。
3. 讲解失业的原因和类型。
4. 讲解我国的就业政策和失业保险制度。
5. 总结:强调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以及国家对就业和失业问题的关注。
五、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掌握就业的概念和意义,失业的原因和类型,我国的就业政策和失业保险制度。
2. 课堂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就业和失业的概念、原因、政策等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职业选择与职业规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职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就业的含义、意义和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历史发展。
2. 使学生掌握劳动就业的原则、渠道和形式。
3. 使学生了解失业的含义、类型和衡量方法。
4. 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功能和内容。
5. 使学生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劳动就业概述1. 劳动就业的含义与意义2. 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劳动就业的原则、渠道与形式1. 劳动就业的原则2. 劳动就业的渠道3. 劳动就业的形式第三章:失业的含义、类型与衡量方法1. 失业的含义2. 失业的类型3. 失业的衡量方法第四章:社会保障制度1. 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与功能2.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第五章: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与运行机制1.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2. 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机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占总评的40%。
3.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占总评的20%。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就业政策与就业促进1. 就业政策的概念与作用2. 我国就业政策的历史与发展3. 就业促进的措施与方法第七章:劳动权益保护1. 劳动权益的含义与分类2. 劳动法律法规体系3. 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与维权途径第八章:人力资源市场1. 人力资源市场的概念与功能2. 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机制3. 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与问题第九章:职业培训与职业发展1. 职业培训的含义与意义2. 我国职业培训制度与政策3. 职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第十章:劳动争议处理1. 劳动争议的概念与类型2.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3. 劳动争议的预防与调处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下《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_6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方针。
记住国家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提出的“两个确保”。
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和人们就业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3、理解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变化及所取得的成就2、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改革就业制度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导学、讨论、点拨、训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从课本的导语直接导入:人们多年固守的“铁饭碗”是怎样打破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怎样的根本变化?我国初步形成了怎样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展示1、知道我国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方针。
记住国家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提出的“两个确保”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和人们就业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3、理解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学指导教师巡视指导(1013分钟)请同学阅读教材内容,然后依据教材自行探究自学目标。
教师巡视指导,察看学生自学的情况。
自学检查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58分钟)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展示并适时给予鼓励和评价。
针对学习目标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解答。
学生按学习合作小组对自学目标进行展示各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赛讨论切磋教师点拨(1015分钟)新课学习[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1、我国就业制度变化的原因(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业制度变化的目的(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2、改革开放以为我国就业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性变革?(逐步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成就(成就表现:就业渠道拓宽,就业规模扩大,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重大成就)3、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国家采取的措施(①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②采取积极主动的就业服务措施,对下岗职工进行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③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就业”的战略方针④为下岗失业人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4、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过去人们多以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为荣转变为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多依靠政府统一安排工作转变为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和自谋职业己逐渐被人们接受)5、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上取得的成就(①解决了两亿多农民的就业问题②农民收入增加,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内容(①国家明确提出“两个确保”,即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②进一步完善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了职工离退休、失业、就医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讨论、交流。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就业的含义、意义和原则,理解劳动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了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使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社会保障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就业的含义与意义2. 劳动就业的原则3. 劳动就业政策4. 劳动者权益保护5. 正确的就业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劳动就业的含义、意义和原则;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劳动者权益保护;正确的就业观。
2. 教学难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具体内容;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就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劳动就业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劳动就业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劳动就业的含义、意义和原则,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
5.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和正确就业观的理解。
3. 作业反馈:分析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具针对性。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对劳动者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学目标:1 、知识识记: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 、能力培养: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 )通过认识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
( 2 )通过学习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制法规意识和风险保障意识。
教学要点: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
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专用名词和具体操作环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现在,在许多报刊和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整版整页的各种招聘广告和“个人自荐“求职材料。
这一现象在改革开放前从未有过。
这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新情况。
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即工作岗位无须自己寻找,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
请学生思考、讨论,这种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做法,有什么弊端 ? 学生讨论回答后 , 教师归纳 : 养成工作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利于人才特长的发挥,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个人择业不能扬长避短等。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劳动就业制度实行改革,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的劳动就业模式。
请学生讨论,这一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教师归纳:有助于人才的特长发挥,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鼓励人们更努力地学习、研究业务。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几幅图片,具体了解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可喜现象。
课本第 133 页下图:这是政府的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失业人员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课本第 134 页上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就业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课本第 134 页下图:介绍的是自主择业,开设个体餐馆“先富起来”的典型。
以上三幅图片资料反映了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精品历史课件】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课件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年份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人均月养老金额(元) 129 136 169 216 309 334 396 455 525
失业保险是职工在暂时失去工作或转换职业期间,没 有经济收入,生活发生困难时,由政府提供物质帮助的 一项社会福利制度。
政府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并以税收优惠的形式负担部分费用, 职工和用人单位按工资收入的不同比例,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 构缴费,职工失业后,可持有关证明,向当地劳动就业机构申请 领取政府的失业救济金。
医疗保险是劳动者因患病需要治疗时,由政府向其提 供必需的医疗服务的一项社会福利制度 .
政府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其以税收优惠的形式负担部分 费用,职工和用人单位按工资收入的不同比例,按月向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费(职工退休后,不再缴费)。
社会救济
指政府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 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所给予的基本生活保 障。 社会救济的主要对象是:孤老、孤儿、无 赡养人又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以及因某些 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人等 社会救济是属于低层次的社会保障 我国目前的社会救济包括两种:一是对长 期无法解决生活困难的社会贫困成员的定 期救助;二是对受意外灾害的社会成员的 临时救助。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第一章:劳动与劳动者的概念和分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和劳动者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劳动者的分类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定义和意义2. 劳动者的概念和分类3.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和劳动者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及其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
2. 讲解劳动和劳动者的概念。
3. 分析劳动者的分类和特点。
4. 讨论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就业与失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就业和失业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就业和失业的原因及影响。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就业的定义和意义2. 失业的概念和原因3. 就业和失业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就业和失业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失业的原因及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就业的重要性。
2. 讲解就业和失业的概念。
3. 分析失业的原因及影响。
4. 讨论如何提高就业率。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就业形势及政策。
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功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和内容。
3. 培养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意义2.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和内容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2. 讲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意义。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导学案
第21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导学案目标展示: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预习点拨: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1.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劳动就业制度。
2.改革开放后:⑴改革: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调节。
⑵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劳动者,市场,政府。
⑶法律保障:国家颁布实施《》,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个人的权利。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新中国初期:初步建立起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2.改革开放后:⑴主要问题:出现现象,城镇失业人员。
⑵改革方向:建立的、的社会保障新体制。
⑶保障制度:建立起了养老保险、、、等制度。
⑷主要特点: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自主练习:1、建国以来,我国的劳动就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突出表现在( )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②就业结构逐渐优化③养老保障制度正在形成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管理体制正在形成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我国现在的劳动就业模式是()①国家“统包统配”②劳动者自主就业(3)市场调节就业④政府促进就业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3、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包括()A.养老保险制度B.公费医疗制度C.失业保险制度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当前,国家给城镇贫困人口定期发放救助金的依据是()A.医疗保险制度B.养老保险制度C.失业保险制度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达标:1、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同胞立刻行动起来,捐款捐物,帮助灾民共渡难关;这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哪一类()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济D、优抚安置2、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具体表现为()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②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统筹安排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④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制度迈出了步伐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拓展延伸;我国实行就业管理体制改革后,一些问题也凸现出来,最突出的就是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课件(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二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职工的养老、医 疗保障以及企业下岗失业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 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就更加显得突出。
因此,迫切要求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需要 的新的社会保障体制。
改革成果
我国在建立社会保障新体制方面已经取得 的成果 : 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时期 背景 制度
改革前 经济计划 统包统配
改革后 市场经济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 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没有竞争,少了压力
产生“等、靠、要” 的惰性思想,安于现 状。 评价 企业不能择才而用 个人择业不能扬长避 短,不易人尽其才
有竞争,增加就业压力
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 们提高自己的素质 企业能择才而用 利于自主择业,发挥自己 的才干,先富起来 促进人才的流动,促进地 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难点: 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 专用名词和具体操作 环节。
现在,在许多报刊和杂志上,经常可以看 到整版整页的各种招聘广告和“个人自荐 “求职材料。这一现象在改革开放前从未 有过。这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 情况。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 新情况。
自读课本第一部分“劳动就业制 度的变化”,告诉我从这一部分 内容中学到了什么?
返
大学生现场面试
返
这一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对社会经济发 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有助于人才的特长发挥,有助于合理配置 人才资源,鼓励人们更努力地学习、研究 业务。
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课 文 小 结
统包统配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改革背景 2、改革成果
(1)养老保险制度(2)医疗保险制度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21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学课件 华东师大级下册历史课件
12/10/2021
第十页,共二十三页。
3.地位(dìwèi)及作用:
(1)地位:是现代国家重要的社会经济制 度之一。
(2)作用:对国民经济(guómínjīngjì)的发展和社会 政治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12/10/2021
第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4.改革前初步建立(jiànlì)了一套社会保障制度
➢退休金 ➢劳保医疗(yīliáo)、公费医疗
(yīliáo)
由国家支付 由单位管理
5.改革后的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2/10/2021
第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人们提高自己的素质。(2)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fāzhǎn)和社会政治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保障了社会成员的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消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推动了社会经 济的发展(fāzhǎn)。C
Image
12/10/2021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比改革前
改革后
实施背景 在经济计划背景下实
不
施
同 费用支付 点
国家或单位支付
管理方式
单位管理
在市场经济和劳动就业制 度改革的背景下实施 个人交纳部分费用
社会化管理
保障范围 不能完全实施
完全实施
保障效果 自我保障意识淡薄
自我保障意识强化
相
同
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点12/Βιβλιοθήκη 0/202112/10/2021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第一章:劳动就业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就业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掌握劳动就业的类型和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劳动就业的现状和问题。
1.2 教学内容劳动就业的定义和意义;劳动就业的类型和形式;我国劳动就业的现状和问题。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就业的定义、意义、类型和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劳动就业的现状和问题。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劳动就业定义和意义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劳动就业类型和形式的理解;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我国劳动就业的现状和问题。
第二章:劳动市场与就业机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市场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就业机制的构成和运行。
2.2 教学内容劳动市场的概念和作用;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影响因素;就业机制的构成和运行。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市场的概念、作用、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影响因素、就业机制的构成和运行;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市场和就业机制。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劳动市场概念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就业机制的构成和运行。
第三章:失业与失业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失业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掌握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失业的现状和问题。
3.2 教学内容失业的概念和类型;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和意义;我国失业的现状和问题。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失业的概念、类型、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和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失业的现状和问题;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讨论失业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失业概念和类型的理解;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失业率计算方法和意义的理解;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我国失业的现状和问题。
第四章:社会保障制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word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word教案【内容标准】(1)明白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进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2)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证制度在社会进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证制度的建立和进展的史实,分析社会保证制度改革对社会进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通过分析社会保证制度改革对社会进展的意义,分析社会进展与社会保证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各类社会保证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制法规意识和风险保证意识,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
【教学要点】重点:社会保证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
难点:社会保证制度的一些专用名词和具体操作环节。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现在,在许多报刊和杂志上,经常能够看到整版整页的各种聘请广告和“个人自荐“求职材料。
这一现象在改革开放前从未有过。
这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显现的新情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新情形。
【新课探究】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1.新中国初期:实行“统包统配”劳动就业制度。
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即工作岗位无须自己查找,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
请学生摸索、讨论,这种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做法,有什么弊端学生讨论回答后 , 教师归纳:养成工作上“等、靠、要”的依靠思想,不利于人才特长的发挥,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个人择业不能扬长避短等。
2.改革开放后:⑴改革:从“统包统配”,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市场调剂。
⑵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请学生讨论,这一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对社会经济进展有什么积极作用?教师归纳:有助于人才的特长发挥,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鼓舞人们更努力地学习、研究业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导学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史实,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培养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增强法制法规意识和风险保障意识,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
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专用名词和具体操作环节。
二、新课导引下图为1997年社会保险宣传日,北京市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向行人宣传有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政策。
【思考讨论】你知道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吗?三、教材精华(一)知识链接1.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后,国家对劳动就业制度实行了深刻的改革,从“统包统配”,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市场调节。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成为新的劳动就业模式。
国家颁布实施《劳动法》,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
2.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根据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新机制,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同时实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相关人员的社会保障得到完全落实。
(二)思维拓展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四、课堂检测1.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其依据的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下列表现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是()A.小明的爸爸住进了医院,因为享受“医保”,节省了大量开支B.小华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他的书本费减免了C.小磊的爷爷早就退休了,每月到银行领工资D.小丽的妈妈和别人撞车了,保险公司过来商谈具体事宜3.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具体表现为()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②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加强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迈出了步伐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五、学后反思我小结:参考答案三、教材精华(二)思维拓展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出发,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加上人口众多,国家和企业无力统包工资、福利、医疗、养老、住房,但为了保障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落实职工的医疗费、养老费,国家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建立起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第一章:劳动就业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就业的定义、分类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就业的定义与分类2. 劳动就业的意义3. 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与政策4. 正确的就业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就业的基本概念、分类、意义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就业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劳动就业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劳动就业的定义、分类、意义、基本原则与政策。
3. 讨论:分组讨论正确的就业观,分享心得体会。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的就业观。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前劳动就业形势。
第二章:就业与职业选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职业选择的含义和原则。
2. 使学生掌握职业选择的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职业选择的含义与原则2. 职业选择的策略与方法3. 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职业选择的含义、原则、策略与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职业规划的方法,分享经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案例引入职业选择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职业选择的含义、原则、策略与方法。
3. 实践: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制定个人职业规划。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结合个人情况,制定职业规划。
3. 调查身边人的职业选择与规划,了解他们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章:劳动权益保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权益的含义和内容。
2. 使学生掌握劳动权益的保护方法。
3. 培养学生具备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动权益的含义与内容2. 劳动权益的保护方法与途径3. 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劳动权益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权益的含义、内容、保护方法与途径。
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师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第一章:劳动就业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就业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劳动就业的基本政策和发展趋势。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就业的定义与意义2. 我国劳动就业的政策体系3. 我国劳动就业的发展趋势4.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就业的定义、意义、政策体系和发展趋势。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就业观。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就业的重要性。
2. 讲解劳动就业的定义与意义。
3. 讲解我国劳动就业的政策体系。
4. 讲解我国劳动就业的发展趋势。
5. 引导学生讨论正确的就业观。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2. 结合自身情况,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第二章:劳动者的权益与保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使学生掌握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3. 培养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方法和途径3. 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权益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意义。
2. 讲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讲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4.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5. 引导学生树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2. 结合自身情况,思考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作用和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发展趋势。
3. 培养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保障制度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与作用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4. 了解和关心社会保障制度的意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作用、基本框架和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能力培养: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教冇与价值观:(1 )通过认识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学习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制法规意识和风险保障意识。
教学要点:
・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英意义。
・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专用轻词和具体操作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现在,在许多报刊和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整版整页的各种招聘广告和“个人自荐“求职材料。
这一现象在改革开放前从未有过。
这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岀现的新情况。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新情况。
・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即工作岗位无须自己寻找,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
请学生思考、讨论,这种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做法,有什么弊端?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养成工作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利于人才特长的发挥,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个人择业不能扬长避短等。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劳动就业制度实行改革,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肖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的劳动就业模式。
请学生讨论,这一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教师归纳:有助于人才的特长发挥,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鼓励人们更努力地学习、研究业务。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几幅图片,具体了解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可喜现象。
课本第133页下图:这是政府的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失业人员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课本第
134页上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就业的范用在不断扩大。
课本第134页下图:介绍的是自主择业,开设个体餐馆“先富起来”的典型。
以上三幅图片资料反映了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改革背景
简略介绍在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社会保障制度,如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公费医疗制度等。
请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为什么要改革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可总结为两大原因:一是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弊端;二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障以及企业下岗失业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就更加显得突出。
因此,迫切要求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新的社会保障体制。
・改革成果
A先介绍我国在建立社会保障新体制方而已经取得的成果。
养老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B再请学生思考与讨论:两种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主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教师进行补充,并归纳为下表:
取社会保障?
提问学生:有谁投保过人身保险?请一位投保过保险的学生讲一讲保单的大体内容。
最后,教师小结: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化保障制度实施后,我们应该增强保险意识。
在国外,人们的保险意识是很强的,国外人士往往将相当一部分的收入投入保险,用现在的钱买未来的保障。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