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介绍PPT模板
彝族ppt
女童服饰
• 彝族女童蓄发以后梳单辫垂直 于脑后。八九岁时,将单辫盘
• 于头顶四周,辫尾缀以红色棉 线,辫上有时扣以弓形小木梳 为饰。出嫁时则分流双辫、交 叉盘压在头帕上。如尚未出嫁 而已达成年期者,亦可择日分 梳双辫。至乍地区青年戴红里 青面双层绣花头帕,依诺地区 是一二米蓝布折成数层顶于头 上。所地地区是一长条青布, 花线扎边,折戴头上。
彝族的绣花衣
• 云南彝族妇女大多擅长挑花刺绣,在彝族地居 的服装多为宽边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 背肩、袖口或整件衣服上用红色、金色、紫色、 绿色等颜色的丝线挑绣各种花纹图案,在衣领上 还镶嵌有银泡。此外,彝族妇女还喜欢在头巾、 衣襟、坎肩、衣裳的下摆、围腰、腰带、裤脚、 裙边等处绣上各式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的花纹图 案作为别出心裁的装饰 。
彝族舞蹈
• 现代彝族的 《高跷》保留 和发展了它的 杂技特色。在 彝族人举行祭 祀祖先、祈求 丰收的仪式时, 可以看到《木 鼓舞》《铜鼓 舞》《羊皮鼓 舞》等。
彝族舞蹈
• 彝族舞蹈是流传 在彝族地区的舞 蹈。歌舞是彝族 人民生活中的一 项重要内容,其 形式丰富多彩, 多数是模仿生产 劳动时的动作而 成。
服 饰
穿轻老,英汉鉴帕”摸所神将头老称
孔时成而雄语于,。、以的其前的“
,起。老结名额头头戏神代挽顶传字
就彝年扎 前帕上弄圣表成留统尔
。,
”
妇女服饰
• 妇女上衣毛、棉、丝制、排襟、前 襟、后项圈和袖口用彩线挑有图案 花纹。领口周围缀以金器、银器、 珠宝和玉器。有的饰以盘扣,用彩 色丝线缠绕,形状各异颇具匠心。 彝族妇女以针筒、口弦和避邪用的 獐牙、麝香为胸饰。腰际佩挂三角 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纹样,衬以 不同包布缝成,上端开口,下缀五 色飘带,挂于左方腰际,实用又美 观。腕饰以金、银、铜、玉、石质 手镯,戴金银或石料镶金银马鞍形、
彝族PPT
概况
•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 ,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全国彝 族人口776万多人,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 州、广西等省(区)内。
分布
居住民俗
• 彝族土掌房
饮食民俗
• 待客的饭菜以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时,长辈坐上方,
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 汤.
谢谢观赏!
• “火把节” 一般在农历 六月二十四 日至二十六 日晚上举行, 是彝族最盛 大的节日。
彝族年
•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斯”一般选定 在农历10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彝族年为3 天。
禁忌民俗
• 一.行为禁忌:
• 1、忌孕妇来往于他人婚礼。 • 2、不许妇女抚摸男人的头,更不准从男人帽子上 跨过。 • 3、到彝家作客,不能坐在堆放东西和睡铺的下 方和左方、 • 4、主人酒肉款待,客人要品尝,以示谢意。
• .语言禁忌:
• 1、忌对婴儿用“胖”、“重”、“漂亮”之类 赞词。
• 2、忌翁媳和兄媳之间随意开玩笑。
• 3、忌在家人外出时说不吉利的话。 • 4、忌在人有病时说死伤之类的话。 • 5、忌无故恶语咒骂他人。
• • • • •
饮食禁忌: 1、禁食马、骡、狗、猫、猴、蛇、蛙等肉。 2、忌食搅拌时筷子折断的食物。 3、男子忌食推磨时磨轴折断的面粉。 4、禁孕妇吃獐肉、兔肉,禁小孩吃鸡胃、鸡尾、 猪耳、羊耳。禁吃鸡回肠。
(1)凉山型
• 其服饰古朴、独特, 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 服饰的文化特征
(2)乌蒙山
• 本型服饰过去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尚黑,多为青、 蓝色。其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诲。女服盘肩,领口、襟边、 裙沿有花饰
彝族简介PPT课件
货 有名气的风味菜。 福 利
在《舌尖上的中国2—三餐》中出镜
)
彝族服饰
•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 • 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
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 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 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 钳形结。 • 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 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 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
此外,还有多种乐器:月琴是彝族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弦普遍为两根,具有较强的艺术表 现力;口弦是用竹质、铜质制成形状象竹叶的簧片,在中间有一簧舌,靠控制呼吸来调节音色; “玛布”是彝族独特的乐器之一,其吹奏特点是利用鼻孔吸气,让鼓腮连续不断送气,可模仿婴 儿啼哭,鸟雀鸣唱;葫芦笙和唢呐,多用于吹奏彝族民歌和曲调。
盛大的节日 火把节 •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是彝族 盛大的节日。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 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2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 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华丽丽! 彝族大摆裙!
闪闪亮的耳环!
彝 族 耳 环
族界吉 ,克 用隽 歌逸 声, 让用 我歌 们声 认感 识动 彝世
何洁,超女舞台初绽光彩后的她,一直 益,用行动塑造民族形象。
致力于公
阿鲁阿卓,生于贵州毕节,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独唱演员、中 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解放军 艺术学院。
• “姑娘房” 彝族男女的婚恋:“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
少数民族彝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04
彝族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彝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说
彝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彝族先民的祭祀、庆祝活动,如火把节、春节等。这些 节日与彝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彝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多种多样,如火把节传说起源于古代彝族人民在田间劳 作时,发现有火虫破坏庄稼,于是他们点燃火把将火虫驱赶,从而形成了现在的 火把节。
教育普及
加强彝族民俗文化在教育体系中的普 及力度,提高青少年对多元文化的认 识和尊重意识。
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 时代需求对彝族民俗文化进行创新发 展,使其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06
彝族民俗文化科普的现实 意义与展望
彝族民俗文化科普对于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意义
增强民族认同感
通过科普彝族民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彝族的文化传统,从 而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语言文字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文 字有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 。
宗教信仰
彝族信仰祖先崇拜和自然 崇拜,部分地区也信仰藏 传佛教和道教。
彝族的历史起源
起源传说
彝族传说中认为其祖先是 远古时期从北方南下的部 落,经过长期迁徙和融合 逐渐形成现今的彝族。
历史记载
据史书记载,彝族在古代 是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 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迁徙 和战争。
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时期,彝族地 区逐渐形成了以土司制度 为核心的社会体系。
彝族的传统文化
服饰文化
彝族的传统服饰具有浓厚的地方 特色,男子通常穿短装,戴帽子 ;女子则穿左襟大褂,戴银饰。 不同地区的彝族服饰略有差异。
饮食文化
彝族的饮食以大米、玉米为主, 辅以荞麦、薯类等杂粮。酒是待 客佳品,如有客人来访,主人必
少数民族彝族介绍ppt课件
年 节
虎“意迷“司遗子初的年麦在
神毕)司司”址集八特时地云
摩 ” 祭 土 主 请
, 随 后 由 本 村
即 为 土 主 神 之
” 意 主 人 ,
( “ 咪 ” 意 土
, 杀 狗 献 “ 咪
于 村 后 土 地 庙
, 全 村 成 年 男
殊 风 俗 , 正 月
有 着 “ 跳 虎 节
冲 的 彝 族 人 过
襟 、 对 襟 上 衣 及 长 裤 为 主 要
及 广 西 那 坡 等 地 。 女 装 以 右
本 型 服 饰 流 行 于 滇 东 南 彝 区
、
概意反
总
;识映
体
服;了反而
彝 族 服 装
饰男彝映言
图子族了,
理 解 和 崇 敬 。
案 纹 样 体 现 了 彝
服 饰 多 体 现 其 英
“ 顾 头 ” 的 生 活
族 历 史
是带
期
三 省 毗 连 的 广 大 地
及 广 西 的 一 部 分 ,
今 云 南 、 四 川 、 贵
形 成 与 发 展 中 , 活
-“
彝 族 文 化 习 惯
的 有 “ 跳 乐 ” 、 “ 烟 盒 舞 ” 等 。
因 伴 奏 乐 器 的 不 同 而 各 具 特 色 , 较 具 代 表 性
打 歌 ” 、 “ 跌 脚 ” 等 , 节 奏 鲜 明 、 音 调 明 快 ;
节
女 的
:
时 装
表
演
时一时一楚 间个间个雄 为是为是彝 每大每永州 年姚年仁有 的县的县两 三三农直个 月台历苴地 二乡正村方 十的月的有 八赛十赛赛 日装五装装 。节日节节
,。,。
中国的少数民族ppt模版课件
雪顿节是藏族人的传统节日
人口超过400 万的第二个民族:
满族。
旗袍是从满族古 老的服装演变而 来的。
满族主要 分布在东北三 省,辽宁省为 最多。
西
东
南
人口超过400万 的第五个民族:
维吾尔族。在
中国西北边陲,有 一座白雪皑皑的天 山,天山脚下聚 居着一个能歌善舞 的民族—维吾尔族。
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400万的有壮、满、 回、苗、维吾尔、土家、彝(Yí 读仪) 、蒙古、藏
共九个民族。
人口超过100万的民族之
朝鲜族
朝鲜族的传统体育—跳板
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 江和辽宁省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共有哪几个自治区? 民族政策: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行使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
9藏族
藏族分布在西藏
1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3内蒙古自治区 4宁夏回族 自治区 2民族风情: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在盛 会上要进行赛马、射箭和摔跤等竞技比赛。
蒙古族服饰介绍
• 服饰——蒙古袍、蒙 古靴、蒙古礼帽、蒙 • 古坎肩和头饰等。牧 人穿上蒙古袍、马靴, 佩带礼帽,紧扎腰带, 显得男人魁梧姑娘穿 上蒙古袍,戴上漂亮 • 首饰、长袍、 的头饰,腰间系红或 腰带和靴子是 绿色绸带,能衬托苗 蒙古族服饰的 4个主要部分, 条身材和青春之美。
中国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 大家庭里生活着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 中华民族。
绚烂多彩的各民族服饰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苗族 彝 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傈僳 (lisu) 族 佤族 畲 (she) 族 高山族 拉祜(hu)族 水族 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 族 柯尔克孜族 土族 达斡 (wo) 尔族 仫佬 (mulao)族 羌(qiang)族 布朗族 撒拉族 毛南族 仡 (ge) 佬族 锡伯族 阿昌族 普米族 塔吉克 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 德 昂族 保安族 裕固族 京族 塔塔尔族 独龙族 鄂伦春族 赫(he)哲族 门巴族 珞(luo)巴族 基诺 族
彝族文化PPT
彝族重要节日
•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 节”、“彝族年”、“拜本 主会”、“跳歌节”等。 • 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 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 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 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 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 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 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 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 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
由于彝族历史悠久、支系繁多,分布地域 广阔,因此形成并保存下6种不同的方言和70 多种本民族的称谓,大相径庭的民族服饰以及 异彩纷呈的歌舞形式。但出于共同的崇虎、崇 拜葫芦等多种自然崇拜和尚黑、尚左习俗,使 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彝族又都共有着相同的节日 庆典与祭祀礼仪活动。
雲南,四川,貴州,廣西 等都是彝族的集中地。
彝族少女服饰
彝族男士服饰
彝族女性的发式
彝族的男性发式和衣服
彝族文字的漢化
在西汉的時候,汉武帝北控大漠,南收五领,命张骞出使西 域,令名将飞度关山,不断开疆展土。 同时,也有力地加強了中原文化向边疆的传播力度,云南地 区正是当时汉文化传播的边缘地帶 自此,彝族就开始模枋中国以「六书」中的象形、会意, 指 事及假借作为造字的基本。 不管彝文怎么好学,彝族人怎么喜欢彝字,多么希望彝文不 断推广使用,但实际情況是汉字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文字。
彝族文字
彝族文字
阿诗玛
• 饮食: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 • 禁忌: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 及蛙蛇之类的肉 • 婚嫁: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 多的聘礼 • 丧葬: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
彝族美食
彝族茶具 酒杯
精裝禮品酒具
鴛鴦小挂盤
彝族婚嫁
彝族ppt课件
彝族的社会组织与政治制度
彝族的社会组织
01
02
03
家族组织
彝族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 族,通常由直系血亲组成 ,具有严格的族谱制度和 辈分观念。
氏族组织
在家族之上,彝族有氏族 组织,同一氏族的成员共 享土地、水源等资源,共 同祭祀祖先。
部落组织
在氏族组织之上,存在部 落组织,由若干个有亲缘 关系的氏族组成,有共同 的领袖和议事机构。
宗教知识和道德规范。
彝族的现代教育体系
基础教育
随着国家教育普及,彝族 地区的基础教育得到了快 速发展,小学和初中入学 率逐年提高。
职业教育
为了提高彝族青年的职业 技能,许多职业学校和培 训机构为彝族青年提供各 种职业技能培训。
高等教育
越来越多的彝族学生进入 高等教育机构学习,涵盖 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 科学等多个领域。
彝族文化
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包括神话、传说、音乐、舞蹈、绘画 、雕塑等方面。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精神 世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艺术
彝族艺术独具特色,如刺绣、银饰、漆器等工艺品以及长 诗、叙事诗等文学作品,都展现了彝族人民的创造力和审 美追求。
彝族的地理分布与人口
地理分布
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 州等地区,其中四川省凉山彝族 自治州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地。
彝族ppt课件
• 彝族简介 • 彝族的传统艺术 • 彝族的传统节日 • 彝族的宗教信仰与哲学观念 • 彝族的社会组织与政治制度 • 彝族的教育与科技发展
目录
Part
01
彝族简介
彝族的历史与文化
彝族历史
彝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西南夷部落。在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民 族性格。
(完整)PPT彝族的风俗习惯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庆年节
庆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彝族人民都要过庆年节, 并相互拜祝,载歌欢舞,祝贺节日。
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 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 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 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 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 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 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 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 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 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 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 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 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 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 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 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
节”、“彝族年”、“拜本 主会”、“密枝节”、“跳 歌节”等
寨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
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 三月二十八日。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
打歌又有“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
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 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以四周沉寂肃穆的青山和深邃神 秘的天幕为背景,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 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
“祭火”,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
葫芦笙和唢呐,多用于
吹奏彝族民歌和曲调。
“姑娘房”
彝族调研报告PPT课件
文化艺术
能歌善舞的民族
从彝族民间艺术中开出的凉山歌舞之花
,不仅在中外舞台上一展辉煌,而且在现代 生活中遍地开放。今天,在凉山城乡经常可 以看到男女老少手拉着手,踏着民族风味的 节拍,欢乐地跳着达体舞。达作是彝语的音 译,意为踏地舞或脚踏舞,是在传统的彝族 歌舞基础上编创而成的一种集体舞蹈。动作 简练明快,音乐悠扬流畅,乡土气息浓郁, 时代色彩强烈。80年代一经形成,迅速普及 全州并以大西南民族交谊舞的态势,很快向 州外、省外推开。在94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 上来自国内外的客人和彝族同胞手拉手,围 着一堆堆青火.跳在一起,融为一家,场面 热烈壮观,气氛亲切感人。
8
文化艺术
能歌善舞的民族
彝族民歌因地区的不同,其风格也有 差异。凉山南部地区的民歌高亢激越,中 西部地区的民歌轻柔优美,东部依诺地区 的民歌敦厚朴实。过去的彝族民歌,总的 说来给人以压抑低沉之感,但其朴素优美 的民族、地区韵味十分鲜明。民间器乐不 是供作伴奏,而是独立发展,自成系统。 引人注目的是它展示的历史时空跨度极大 。常见的有口弦、月琴、马布、葫芦笙、 胡琴、彝箫、竖笛、唢呐等。此外,吹木 叶,即以一片树叶来吹奏乐曲也是彝族人 民喜爱的民间音乐。口弦和月琴十分普遍 ,几乎所有的妇女,无论老幼,襟前都挂 着一付口弦,随时可以演奏。
跳虎
25
社会经济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 。彝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其中 比较通用的有1000多个。1957年通过了彝文规范方案 ,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试行。彝族文化艺术源 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 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流行的民间集体舞 是“跳乐”。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 绘画等。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是副业,手工业 生产也相当发达。
图解56个民族——彝族
图解56个民族——彝族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人口有6572173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彝族聚居地带群山耸立,河流纵横。
高山深谷中散布着许多湖泊和平坝(盆地),构成优美的自然景观。
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等。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受到广大彝族人民的接受和拥护。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6 种方言。
彝文是一种音节文字,至今使用。
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药学等许多著作以及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
彝族还有自己的历法。
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
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颇富民族特色。
彝族主要从事农业,部分地区兼营牧业。
彝族蜡染剟花被面花腰装饰锥花鞋垫,先以双层白布为样,中间用厚布或笋叶隔开,选用五色彩线缝上花鸟虫鱼等图案,然后再用刀片将双层分开,精心修剪后,分别缝于硬布所做底板上即成。
彝族瓦板房的结构形式有:梁柱式(简单桁架);多柱落地式,一般多为三柱、五柱排架,穿斗木构架,这种形式称为“架”;特殊的“拱架式”,即利用杠杆平衡原理,多层出挑,加大室内跨度,减少室内支柱,既节约了木材又丰富了内部装饰,是彝族瓦板房中富有创造性的建筑特征之一。
彝族瓦板房的外墙一般不开窗,极少数开有小方洞的。
多有利用瓦板排列间缝和门采光,因此室内光线较暗。
以前瓦板房分布彝区各地,随着经济的发展瓦板房在淡出,目前仅在申果等高山地区有少量分布。
梅花乡拉尔村的瓦板房花包头撒尼是彝族的一个支系。
撒尼妇女的花包头,象传说中的阿诗玛一样,至今,仍是姑娘服饰重要组成部分。
花包头多为心灵手巧的姑娘亲手制成,长约3 米,宽约0 . 1 7 米,一条黑布作底,上面绣有数条彩色图纹,花色图纹的优劣,标志着姑娘的智慧和才能,也是青年择偶的一个标准。
因此,花包头的制作十分精致美丽。
认识五十六个民族PPT模板
56个民族的来历
民族成分
自1950年起,由中央及地方民族事务机 关组织科研队伍,对全国提出的400多个 民族名称进行识别。民族识别是指对一 个民族成分的辨认。
科研调查
经过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加上原来 已经公认的民族,至1983年共确认了55 个少数民族成分。今天我们所说的56个 民族就从这里开始。
F
习惯用竹筒做米饭的民族。 (傣族)
第四章
欣赏民族服饰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欣赏民族服饰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
欣赏民族服饰满族侗族 Nhomakorabea瑶族
欣赏民族服饰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欣赏民族服饰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欣赏民族服饰
维吾尔族
苗族
彝族
鄂伦春族
欣赏民族服饰
傈僳族
佤族
畲族
拉祜族
傈僳族
水族
高山族 东乡族
欣赏民族服饰
纳西族
第二章
主要分布区域
各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域(省) 满族
01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
回族
03 分布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
壮族
02 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和贵州等地;
维吾尔族
04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和湖南;
主要分布区域
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和广西等地。 藏族: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南、四川、云南省部分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 傣族:主要在云南的西双版纳 纳西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丽江地区
中华民族介绍PPT模板
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朵花
少数民族彝族介绍PPT (9)
彝 族 建 筑 文 化
05
彝族建筑文化
彝族
彝族独特的民居建 筑:彝族的“土掌 房”与藏式石楼非 常相似,一样的平 顶,一样的厚实
修建
所不同的,是它的 墙体以泥土为料, 修建时使用夹板固 定
彝族建筑文化
火塘用以煮饭、烧茶、取暖和照明。彝族一家老幼,常围火塘而坐,叙天 伦之乐,火塘成为彝族传递文化的场所。一般彝族人家,则在火塘边铺一 草席,身裹披毡而眠。
身裹披毡而眠
彝族文化创意通用ppt模板
彝族 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与哈尼族、傈僳族 、拉祜族、纳西族、基诺族皆源于古彝族。
汇报时间:xxx
பைடு நூலகம்
大、小凉山及大 部分彝族禁食狗 肉,不食马肉及 蛙蛇之类的肉
大、小凉山
彝族喜食酸、辣 嗜酒,有以酒待 客的礼节。
古族族是 彝、与中 族纳哈国 。西尼最
族族古 、、老 基傈的 诺僳民 族族族 皆、之 源拉一 于祜彝
彝 族 服 装 文 化
04
彝族服装文化
本型服饰流行于滇东南彝 区及广西那坡等地。
女装以右襟、对襟上衣及 长裤为主要款式,个别地 区着裙;
彝族风俗文化
彝族 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与哈尼族、傈僳族 、拉祜族、纳西族、基诺族皆源于古彝族。
目
0 1
0 2
0 3
0 4
0 5
录
彝 族
彝 族
彝 族
彝 族
彝 族
历
文
饮
服
建
史
化
食
装
筑
文
习
文
文
文
化
俗
化
化
化
古族族是 彝、与中 族纳哈国 。西尼最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全)PPT课件
蒙古族的守门狗和猎犬禁止外人打骂 11
维吾尔族
概况:分布
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 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
12
民俗:居住
13
民俗:服饰
14
民俗:饮食
禁忌:忌食马、驴、骡、狗肉以及动 物的血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 一般不饮酒。
15
民俗:节日活动
肉孜节、古 尔邦节、圣 纪节、那吾 鲁孜节 16
1
蒙古族
概况:分布
主要聚居在 内蒙古自治 区,其余多 分布于新、 辽、黑、甘、 青等省区。
2
民俗:服饰
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 爱穿长袍,称蒙古袍; 系腰带;蒙古靴。
3
民俗:居住
游牧地区牧民多住圆形穹庐顶的蒙古包;
蒙古地区的标志建筑也常饰以穹庐顶
4
民俗:歌舞
蒙古族能歌善舞,主要乐器为马头琴。
5
民俗:节日活动
民俗:歌舞
手鼓
弹拨尔
17
概况:分布
藏族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青海、四川、甘肃 及云南等地。
18
民俗:服饰
19
民俗:饮食
藏族的饮食主要 是糌粑、肉食和 奶制品,不吃奇 蹄类兽肉,大部 分地区还有不吃 飞禽和鱼的习惯。
20
民俗:民居
农区碉房
牧区帐房
21
民俗:节日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彝族的历史发展
公元937年 封建制的“大理政权”取代了由于 奴隶和农民起义而崩溃的“南诏” 从此,云南彝区开始走向封建制。
元末 云南许多彝族地区封建地主经济迅 速发展,但在一些地区领主经济和 奴隶制残余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13世纪后
明代
“大理”、“罗甸”相继被元朝征 服,并在这些地区设置路、府、州、 县和宣慰司。
汉称“安家娃子”,全年绝大部分时间为主子服无偿劳役,主子可 以整户的或单个的出卖“阿加”。“呷西”意为“主子锅庄旁边的 手足”,汉称“锅庄娃子”,是被统治者中的最低等级,毫无人身 自由,可以被主子任意买卖和虐杀。
彝族的历史发展
民族自治
1951年4月、5月,分别建立了 昭觉县彝族自治区和峨山县彝族 自治区两个县级的民族区域自治 政权。1951年1月10日建立了全 国第一个彝族自治政权——西昌 县红毛姑彝族自治区(区级) 1956年
他称
“纳苏”
“诺苏”
“聂苏”
“尼濮”
“糯苏”
“纳”
“诺”
“聂”
“密撒(泼)”称的来源
“诺苏”“纳苏”“聂苏” “密撒(泼)”腊苏(泼)“濮拉泼”“尼濮”
分布在:云南昭通、武定、禄劝、弥 勒石屏,四川大、小凉山
分布在:云南哀牢山、无量山及开远 文山、马关一带
“糯苏”“纳”“诺”“聂”
分布在:贵州一带
毛主席提出了把“夷”字改为“彝”字,他认为鼎彝是宫殿里放东西的,房子下面有“米”又有系 有吃有穿,代表日子富裕,大家听了很满意,一致表示赞成。从此“彝族”就被正式定为彝族各支 系的统一族称。
02
彝族的历史发展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 成的民族,彝族是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生活 于西北氐羌族群的后裔
彝族的历史发展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初期,彝族先 民活动的中心大约在滇池、邛都 (今四川西昌东南)两个区域。公 元3世纪以后,彝族的先民已经从 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两岸、云南滇 池、哀牢山等地逐渐扩展到滇东北
滇南、黔西北及广西西北部。 2000多年前,彝族先民已经 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公元前 二、三世纪,居住在云南滇池 周围的彝族先民已开始进入阶 级社会。
彝族的历史发展
奴隶制
凉山彝族地区,还处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奴 隶主和奴隶及一般劳动生产者之间的阶级关系是通 过森严的等级形式表现出来的。全体社会成员按生 产资料占有和严格的等级和血缘关系划为“兹 莫”“诺合”“曲诺”“阿加”“呷西”5个等级。
彝族的历史发展
兹莫彝语为“权利”之意,汉语称为“土司”,历史上曾是整个凉山彝区的最高统治等级“诺合” 意为“群体”,是主人、主体、黑色的意思,汉语称之为“黑彝”,是凉山彝族社会事实上的最 高统治等级“曲诺”为白色之意,汉称“白彝”,是被统治者中的最高等级,介于黑彝与“阿 加”、“呷西”之间“阿加”意为“门里门外的手足”
彝族
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彝族是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生活于 西北氐羌族群的后裔.
前言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 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 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 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 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 大的彝族聚居区。
彝族的发展渊源
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还处于原始宗教的阶段
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
“毕摩”是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祭司
许多彝族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解放战争时期路南圭山和弥勒西山彝 族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游击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同国民党军队进行 了英勇的斗争。
彝族的历史发展
土司制、封建地主制 奴隶制 民族自治
土司制、封建地主制
清代中叶以前,土司势力尚强,当地的土地山林等尽归土司 所有,群众隶属于各土司。土司、土目统治地区,封建领主 的剥削以实物地租为主,包括地租、官租、杂派、押金等等, 剥削量约占佃农农业总收入的30-60%其中还不包括劳役地 租在内。
目录
01 彝族族称的来源 02 彝族的历史发展 03 彝族的发展渊源 04 彝族的传统习俗
01
彝族族称的来源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 成的民族,彝族是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生活 于西北氐羌族群的后裔
彝族族称的来源
他称
“黑彝”
“密岔”
“花腰”
“夷”
彝族的族称
“甘彝” “红彝” “白彝”
在彝族地区兼设流官、土流兼治和 土官三种官职,对彝族地区的经济 发展起了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清代实行“改土 归流”,加强了 对彝族地区的直 接统治,从而使 大多数彝族地区 的领主经济解体, 封建地主经济进 一步发展。
彝族的历史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 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广大的 彝族人民也深受苦难,鸦片在彝 区大肆泛滥。1853——1876年 清咸丰年间哀牢山彝族李文学领 导的起义声势浩大,影响深远, 坚持斗争达23年之久,19世纪末 金平、元阳等地彝族
哈尼族人民曾多次联合反抗入侵 中国边疆地区的法国侵略者。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蒙自爆发了彝民杨自元带头火烧 法国“海关”的事件。1913年至 1916年间在凉山州的冕宁、越雟 一带爆发了彝族人民反抗奴隶制 度的大起义。
彝族的历史发展
史称“拉库起义”。1927年蒙自县五六百汉、彝族人民,在党的领导 下,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口号,并在山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35年至 1936年红军一、二方面军两次经过彝区,在滇东北、滇北和凉山彝区 宣传民族政策,受到广大彝族人民的拥护
党和政府根据广大彝族奴隶群众和贫 苦劳动人民的意愿,确定在四川彝族 地区和云南宁蒗彝族地区进行民主改 革。1958年春,川、滇大、小凉山 彝族地区胜利结束了民主改革运动。 1979年1月,又将彝族居住比较集中 的西昌地区合并到凉山彝族自治州中
03
彝族的发展渊源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 成的民族,彝族是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生活 于西北氐羌族群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