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https://img.taocdn.com/s3/m/ddc098f1ba0d4a7302763a30.png)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江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江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前言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更好的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江苏省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以及《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结合江阴市实际情况,编制《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向,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导向,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在本区域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土地利用的专项规划和行业用地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江阴市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总面积98753.5公顷。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第三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章规划目标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调整第四章农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第二节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力度第三节合理利用安排各类农用地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第一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布局与控制第二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第三节保障重点基础设施用地第六章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基础性生态用地规模与布局第二节构建生态屏障廊道第三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第七章土地用途区及管制规则第八章土地整治安排第一节土地整治规模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工程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第一节中心城区范围与发展方向第二节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边界划定第十章镇(街道)土地利用调控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第一条地理位置江阴市地处长江下游,位于北纬31°40′34″至31°57′36″,东经119°59′至120°34′30″,北有长江公路大桥与靖江市相连,南近太湖,有锡澄高速公路与无锡惠山区相接,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州。
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
![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f7b57e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b.png)
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1 总则1.1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水平,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城乡规划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城市和县城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在此范围内制定规划、进行规划管理,须执行本规定。
市、县城区以外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参照执行。
2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2.1 城市用地分类2.1.1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和《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执行。
2.1.2 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相连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水域),可以计入公园绿地,其余不计入城市规划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兼容性规定2.2 建设用地的兼容性规定2.2.1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2.2 在满足安全、环境等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提倡同一地块内不同使用功能的混合。
建设用地的兼容原则按照《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执行,用地兼容要求应当在详细规划中规定,并在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中具体明确。
2.2.3 制定和实施新建居住区的规划,应按照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国家和省城乡规划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2.3.1 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2.3.1的规定。
2.3.2 建筑基地不足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规划实施的,表2.3.1中面积可以按照80%执行:(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道路、河道及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江阴城镇污水专项规划
![江阴城镇污水专项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f99f5f84028915f804dc2db.png)
江阴市城镇污水专项规划(2013年~2030年)规划文本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江苏东华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2014年11月江阴市城镇污水专项规划(2013年~2030年)规划文本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江苏东华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2014年11月规划项目名称:江阴市城镇污水专项规划(2013年~2030年)规划组织单位:江阴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江苏东华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审核:涂敏吴华明项目负责人:林丰黄曦主要编制人:林丰黄曦栗文明陈琦汤琳琰裴凌菲刘宝林苏毓敏陶欣嘉郑莉许鸣赵丹张晓燕规划编制完成时间:2014年11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一条编制目的 (2)第二条指导思想 (2)第三条规划方针 (2)第四条规划定位 (2)第五条规划年限 (2)第六条规划范围与人口 (2)第七条规划对象 (3)第八条法律效力 (3)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和目标 (4)第九条规划依据 (4)第十条规划原则 (5)第十一条规划目标 (6)第三章规划指标与污水量测算 (7)第十二条规划指标 (7)第十三条污水量预测 (7)第四章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布局 (11)第十四条污水处理系统布局原则 (11)第十五条污水处理系统布局规划........................................................................ 12 第五章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20)第十六条污水收集系统规划原则 (20)第十七条规划污水收集汇总 (20)第十八条主城区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23)第十九条临港开发区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25)第二十条副城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26)第二十一条澄南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29)第二十二条澄东南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32)第六章出水再生利用、排放及污泥处置 (36)第二十三条污水再生利用原则 (36)第二十四条污水再生利用规划 (36)第二十五条污水厂排放口规划 (36)第二十六条污泥处置 (37)第七章分期实施计划 (38)第二十七条管道工程分期实施计划 (38)第二十八条泵站工程分期实施计划 (48)第二十九条污水厂工程分期实施计划 (50)第三十条农村居民点纳管实施分期实施计划 (51)第八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52)第三十一条投资估算 (52)第三十二条资金筹措 (52)第九章对相关规划的反馈 (53)第三十三条对《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30年)》的反馈 (53)第三十四条《江阴市城市区域供水规划》的反馈 (53)第三十五条对《江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的反馈 (53)第三十六条对各镇规划的反馈 (53)第三十七条对《江阴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置利用规划》规划的反馈 (53)第十章规划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 (54)第三十八条规划实施方案 (54)第三十九条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54)第四十条管理保障体系 (54)第四十一条科技和人才保障 (55)第四十二条资金保障 (55)第四十三条社会监督保障 (55)第十一章附则 (56)第四十四条规划组成与法律效力 (56)第四十五条规划法律地位 (56)第四十六条规划批准 (56)第四十七条规划解释 (56)前言江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缘,长江喇叭形入海口咽喉部。
2020.3江苏江阴市概况介绍
![2020.3江苏江阴市概况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72b6250f78a6529657d532e.png)
第一 产业
现代农业、旅游农业、农业金融
第二 产业
4优:冶金、金属制品、轻工建材、电力 4新: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第三 产业
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外包、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 生活性服务业: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体育服 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住宿餐饮服务、教育培训服务
谢谢!
江苏江阴市概况介绍
2020年3月
(一)江阴概况
•交通枢纽
江阴枕山负水,襟带三吴,处于“苏锡常”金三角 的几何中心,素有“江尾海头”、“江海门户”之 称
•历史悠久
江阴古称暨阳,位于长江三角洲,有7000年人类生 息史、5000年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
•底蕴深厚
历代各级各类文物遗存370余处,各级文保单位95处
(二)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城市性质:长江下游滨江新兴中心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
发展目标:至2030年,总体赶上高收入 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预计GDP总 量达11000亿元。
城市规模:规划至期末,市域总人口控制 在310万人以内,其中城镇人口为295万人 。市域总建设用地为385.4平方公里,其中 城镇建设用地为342.6平方公里。
市域空间组织: 近期:一城四片区:中心城片区、澄东片 区、澄西片区、澄南片区、澄东南片区。 远期:南北两片区。北部沿江集聚片区, 南部生态开敞片区。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北枕长江、环拥青山”
主副双城: 以规划环城林带为界,以西为主城, 以东为副城。
主城:分为城中、城南、城东、城西4个分区; 副城:分为云亭、周庄、华士3个分区。
主城
副城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三)城市经济发展情况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https://img.taocdn.com/s3/m/93c6694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e.png)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主要内容⼀、规划范围(⼀)规划范围江阴市域,总⾯积987.53平⽅公⾥。
(⼆)中⼼城区西⾄泰常⾼速公路,南⾄规划江阴⼤道(西段)-京沪⾼速公路-常合⾼速公路(东段),东⾄新桥西边界,北⾄江阴市界所围合的范围,总⾯积约417平⽅公⾥。
(三)旧城区北⾄长江、南⾄芙蓉⼤道、西⾄通江路-通渡路、东⾄朝阳路-⽂定路,总⾯积约14.25平⽅公⾥。
⼆、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本世纪中叶。
三、城市性质长江下游滨江新兴中⼼城市,历史⽂化名城。
四、总体⽬标⾄2015年,总体达到中等收⼊发达国家和地区当前发展⽔平,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收⼊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平;⾄2030年,总体达到⾼收⼊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平。
将江阴建成⼈民⽣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充满活⼒、城乡协调发展、⽂化特⾊鲜明、⽣态环境优美、民主法制健全的滨江花园城市。
五、⼈⼝与城市化(⼀)市域总⼈⼝市域总⼈⼝近期控制在212万⼈以内,中期控制在245万⼈以内,远期控制在320万⼈以内。
(⼆)中⼼城区⼈⼝近期:130万⼈,其中城市⼈⼝122万⼈;中期:160万⼈,其中城市⼈⼝154万⼈;远期:202万⼈,其中城市⼈⼝200万⼈。
(三)镇⼈⼝近期62万⼈,中期66万⼈,远期100万⼈。
(四)农村⼈⼝近期28万⼈,中期25万⼈,远期20万⼈。
六、产业发展引导(⼀)产业发展策略以沿江地区为重⼼,统筹市域⼯业布局;以中⼼城区为核⼼,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以南部⽣态⽔⽹地区为主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产业布局指引1、⼯业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临港产业集聚区”、“⾼新产业集聚区”、“东部优势产业集聚区”、“南部轻型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东南特⾊产业集聚区”五⼤⼯业产业集聚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08]42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08]42号](https://img.taocdn.com/s3/m/236ad92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5.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08〕42号)无锡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请予批准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的请示》(锡政发〔2007〕282号)收悉。
经研究并征求交通部意见,现就《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主要内容批复如下:一、无锡(江阴)港是江苏省沿江地区重要港口和对外贸易口岸,是无锡市经济发展、沿江产业布局和对外开放的主要依托,是苏南地区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的重要枢纽,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节点,以能源、原材料、钢材和化工产品运输为主,有条件发展成为集装箱支线港,在发展港口运输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物流业,努力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
无锡(江阴)港应具备装卸存储、中转换装、多式联运、运输组织、通信信息、综合服务、临港工业、现代物流、商贸及保税等多种功能。
二、港口岸线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无锡市长江港口岸线资源十分有限,其开发利用必须贯彻“统筹规划、远近结合、深水深用、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原则。
无锡市长江岸线长约34.8公里,规划港口岸线23.4公里,现已开发利用17.5公里。
根据无锡(江阴)港岸线资源分布特点、产业布局及城市发展要求,原则同意《规划》提出的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各段港口岸线规划的主要功能如下:(一)石利港区岸线:1.老桃花港河口至新桃花港河口段,自然岸线长3.5公里,现已开发利用2.7公里,规划为港口岸线。
2.利港电厂上界至芦埠港河口段,自然岸线长4.6公里,现已全部开发利用,规划为港口岸线。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7年修改)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7年修改)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66f2dd6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4.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7年修改)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6.13•【字号】苏政复〔2017〕42号•【施行日期】2017.06.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7年修改)的批复苏政复〔2017〕42号如皋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申请批准〈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的请示》(皋政发〔2017〕42号)收悉。
经研究,同意对《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7年修改)确定的部分建设用地及相关设施进行调整。
具体内容如下:一、优化市域综合交通,增加盐通高铁(如皋段),在城区龙游湖东侧预留如皋南站;增加中心城区至南通铁路西站的快速通道。
二、将邓桥路和邓西路西侧、惠民西路和新北路北侧工业用地(262.5公顷),如海运河东侧、中山西路南侧、滨河大道西侧、福寿西路北侧工业用地(63公顷),紫光路两侧部分居住用地(34.9公顷),共计360.4公顷建设用地调整为非建设用地。
三、增补360.4公顷建设用地。
其中,在龙池路东侧、康健路南侧、李渔路西侧、戴营路北侧增加工业用地299.4公顷;在紫光路和盐通高铁之间增加居住用地和广场用地19.3公顷;在城东路和盐通高铁之间增加公园绿地13.2公顷;在海阳南路东侧、高新路南侧、万寿路西侧、湖西街北侧增加教育科研用地28.5公顷。
四、部分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布局调整按本次修改后的《如皋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7年修改)实施。
望你市按照上述修改方案,依法做好相关详细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工作。
江苏省人民政府2017年6月13日。
江阴市土地规划
![江阴市土地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32ab482e53a580216fcfe3e.png)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专题研究江阴市人民政府1998年6月专题一土地利用分析江阴市位于北纬31°40'至31°57',东经119°59′至120°34′。
北枕长江,与靖江市隔江相望;南近沪宁线,与锡山市为邻;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州新区、武进,地处苏锡常“金三角”地带。
交通十分便捷,历来是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江海联运、江河换装的天然良港。
全市总面积988.2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89.5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98.75平方公里。
沿江岸线35公里。
江阴古称暨阳,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500多年。
晋太康二年(281)置暨阳县。
南梁绍泰元年(555)废县置郡,建治君山以南,因地处大江之南,遂称江阴郡,下领江阴、利城、梁丰3县。
此后建制级别曾几度升迁,为路、为州、为军,废置不常。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恢复江阴县建制。
198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江阴市。
目前全市有28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524个行政村,7815个村民小组;各镇共有78个居民委员会,另有工厂家属委员会6个。
澄江镇为江阴市府所在地。
1996年末,江阴市家庭户、集体户总户数为357020户,比上年增加5892户。
年末总人口1141483人。
年末总人口中,男性人口587004人,占总人口的51.42%;女性人口554479人,占总人口的48.58%;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85。
1996年,江阴市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159人,比1982年的1027人增加132人,比1949年的623人增加536人。
江阴市人口密度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人口密度高出8倍和70%,亦高于周围各县(市)。
一、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江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平原北侧,全境地势平坦。
地质上受中生代燕山运动影响断裂沉陷,接受新生代以来的长江冲积和太湖沉积。
北部沿江地带为长江冲积平原,地面高程2.0—4.5米。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https://img.taocdn.com/s3/m/7244088502d276a200292e7e.png)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主要内容一、规划范围(一)规划范围江阴市域,总面积987.53平方公里。
(二)中心城区西至泰常高速公路,南至规划江阴大道(西段)-京沪高速公路-常合高速公路(东段),东至新桥西边界,北至江阴市界所围合的范围,总面积约417平方公里。
(三)旧城区北至长江、南至芙蓉大道、西至通江路-通渡路、东至朝阳路-文定路,总面积约14.25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三、城市性质长江下游滨江新兴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四、总体目标至2015年,总体达到中等收入发达国家和地区当前发展水平,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至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至2030年,总体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
将江阴建成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充满活力、城乡协调发展、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民主法制健全的滨江花园城市。
五、人口与城市化(一)市域总人口市域总人口近期控制在212万人以内,中期控制在245万人以内,远期控制在320万人以内。
(二)中心城区人口近期:13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22万人;中期:16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54万人;远期:20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00万人。
(三)镇人口近期62万人,中期66万人,远期100万人。
(四)农村人口近期28万人,中期25万人,远期20万人。
六、产业发展引导(一)产业发展策略以沿江地区为重心,统筹市域工业布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以南部生态水网地区为主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二)产业布局指引1、工业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临港产业集聚区”、“高新产业集聚区”、“东部优势产业集聚区”、“南部轻型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东南特色产业集聚区”五大工业产业集聚区。
2、服务业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域功能明确、产业分工明确、配套服务齐全的市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达到澄张靖城市组群中心城市水平。
道路结构及说明
![道路结构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b4512e9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f.png)
道路结构及说明XX七期拆迁安置房室外道路⼯程设计说明1、⼯程概况XX七期拆迁安置房室外道路⼯程位于寿⼭河以东,规划道路以西,⽔南路以南,寿⼭路以北。
本次设计中,⼩区主路北起⽔南路,东⾄规划道路,道路全长353.399m,沿线主要相交道路均为⼩区内部道路。
主路为7m单幅路型式,既路宽为7.0m(机⾮混合车道);其余⼩区内部道路亦为单幅路型式,路宽为5.0m及4.0m。
2、设计依据2.1《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2《江阴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2.3江阴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提供的“XX七期拆迁安置房室外道路⼯程设计委托书”;2.4江阴市规划局下达的“XX七期拆迁安置房室外道路⼯程设计条件书”;2.5江阴市规划局提供的XX七期拆迁安置房室外道路地形图电⼦⽂件;2.6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建筑室提供的“XX七期拆迁安置房总平⾯布置图”;2.7技术规范及参照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3)《公路沥青路⾯设计规范》(JTG D50-2006)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5)《城市⼯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2.8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路Ⅲ级;2)设计车速及车道宽度:V=15Km/h,主路⼀条机动车道宽度3.5m;3)路⾯计算荷载:BZZ-100型标准车;4)路⾯类型:沥青砼路⾯;5)设计年限:道路交通量饱和年限10年,路⾯结构设计年限10年;6)道路排⽔:设计重现期为1年;7)⾼程系统和坐标系:⾼程为1985国家⾼程基准,坐标系采⽤江阴市城市坐标系。
3、设计内容3.1道路全线的平⾯、纵断⾯、横断⾯,路基及路⾯结构设计。
3.2道路照明、绿化等由相关部门进⾏设计。
江阴临港新城总体规划 2011-2030
![江阴临港新城总体规划 2011-2030](https://img.taocdn.com/s3/m/c197afb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9.png)
江阴临港新城总体规划2011-2030一、规划范围东至新夏港河,北至长江,南侧、西侧至江阴常州市界,总规划面积约182平方公里(不含长江)。
二、规划期限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三、发展定位临港产业城,澄西卫星城,生态宜居城。
四、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将临港新城建设成为产业高效发展、城市面貌现代、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国际化港口产业新城。
五、产业发展以港口为依托,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及港口依存型制造业,将临港新城建设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及金属新材料产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六、空间结构“一轴”、“一心”、“四板块”。
“一轴”:沿“港城大道-镇澄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轴。
“一心”;临港新城综合服务中心(位于申港综合生活板块内)。
“四板块”:形成申港和璜土两个综合生活板块及申夏和利璜两个工业物流板块。
七、综合交通(—)规划目标建设总量适宜、高效集约、体系完善、衔接有序的对外交通、公共交通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形成与整合发展趋势相适应、与港口发展定位匹配、与周边区域功能相协调的客、货运交通体系,促进临港新城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客运交通系统1、区域轨道交通:规划以镇澄路-辽河路为依托,开设临港新城至常州高铁站的干线公交线路,加强与京沪高铁的联系。
2、公路交通:规划“一横一纵”两条高速公路穿越本区域。
(1)沪蓉高速公路:保留现状线位,从璜土西南侧穿越过境。
建议常州境内增设青洋路服务互通,为常州北互通提供辅助分流;(2)泰常高速公路: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利用预留的过江通道线位,从申港与利港之间纵向贯穿,向北过江后接沪陕高速公路,向南分别与沪蓉高速公路和常合高速公路对接。
在规划范围内设置与滨江路、芙蓉大道交汇的2处服务互通;(3)干线公路:根据区域交通衔接关系,规划对外公路客运可利用横向的滨江路(8338)、港城大道、镇澄路(S340)、芙蓉大道(部分路段为S340、$232)、江阴大道(S122);纵向的扬子江大道(S122、S232、亚包大道-朝阳公路(无锡西环路)、海港大道等。
华能江阴燃机热电联产项目环评报告
![华能江阴燃机热电联产项目环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58b102bb90d6c85ec3ac6b0.png)
华能江阴燃机热电联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环评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二〇一五年一月目录1 建设项目概况 (2)1.1 项目来源 (2)1.2 工程概况 (2)1.3 项目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分析 (6)2 受拟建项目影响地区区域环境状况 (6)2.1 环境质量现状 (6)2.2 评价范围 (7)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8)3.1 工程污染物排放概况 (8)3.2 环境敏感点和保护目标 (9)3.3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10)3.4 污染物防治对策及工程环境可行性分析 (11)3.5 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预案 (13)3.6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18)3.7 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所涉及的单位、居民情况 (18)3.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8)4 公众参与 (19)5 结论 (19)6 联系方式 (19)6.1 建设单位 (19)6.2环评单位 (20)I1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来源江阴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属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濒长江,与靖江市隔江相望,西邻常州,南靠无锡,东接张家港、常熟两市。
江阴市是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全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典型样板,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一。
冶金、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目前仍然在江阴市工业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本工程建设2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一拖一”供热机组,包括2台M701F4型燃机、2台300MW燃气轮发电机、2台余热锅炉、2台供热蒸汽轮机和2台150MW蒸汽轮发电机,燃气轮发电机组和蒸汽轮发电机组不同轴布置,为保证供热可靠性同时建设2×100t/h备用燃气蒸汽锅炉。
本工程燃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同步安装低氮燃烧及SCR脱硝措施,江苏省能源局以苏能源煤电函[2014]53号文,同意本工程的建设。
本工程厂址总用地面积为16.45hm2,根据批准的《江阴市祝塘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江阴市规划局给出的《规划咨询意见》(澄规询[2014]54号),项目用地性质为区域公用设施用地,本工程为热电联产机组属于区域公用设施符合《江阴市祝塘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简本](https://img.taocdn.com/s3/m/2b811dcf240c844768eaee04.png)
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1规划背景为了有效指导江阴地区的发展,2001年编制了《福州市江阴综合工业区规划》并于2002年由福州市人民政府做出批复,随后在2005年又对该规划进行了修编,并经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
2006年3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确认,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阴经济开发区确立为省级开发区。
根据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江阴港和江阴经济开发区被赋予更多、更高层面的战略发展要求。
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包括渔平高速公路江阴支线、东部围填海范围拓展、汽车整车进口港口选址江阴、原侨联钢铁项目未能落地等的变化对上版总规空间布局产生了影响。
这些新的变化需要对上版总规做出修改和调整,为了更好地指导和统筹江阴地区的开发建设,将工业区规划提升为海港新城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10月启动了《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编制,同步开展该规划环评工作,规划于2013年4月初由福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
2018年,根据江阴港城经济区的实际发展需求,又启动了《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规划编制,同步开展该规划环评工作,规划于2018年5月初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
2评价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定“编制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等综合性规划,……,应在编制过程中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实施单位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管委会委托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任务。
我院接受委托后,课题组技术人员即进行现场勘察、调研,并收集有关资料,组织实施环评工作,通过开展外业作业调查、现场采样监测、资料收集、公众参与调查、室内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计算,完成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供规划建设单位上报审查。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https://img.taocdn.com/s3/m/e306dae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b.png)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构建一个卓越的湖滨城市——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简介(无锡市规划局)党的^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市先后编制过三轮城市总体规划。
1980年开始编制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于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1986年,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于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从1993年开始,对总体规划再次进行修编;1996年5月上报国务院批准。
进入新的世纪,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经济建设面临着发展、提高、创新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迫切需要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依据。
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城市化发展方针,结合区划调整,我市从去年4月开始,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编工作。
经专家咨询、纲要论证和公众评议,完成了规划成果。
5月19日,通过了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5月30日,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经过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报省政府、国务院审批。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城市规划区(市区)和中心城三个层次。
市域为无锡市的行政区范围,含无锡市区、江阴市、宜兴市,面积4650平方千米;城市规划区(市区)包括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和新区,面积1658平方千米;中心城为无锡城市集中连片建设的地区,包括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新区的全部,锡山区的东亭、东北塘、查桥,及惠山区的堰桥、西漳、钱桥、藕塘、长安等8个镇的用地。
规划期限,近期为2001—2005年;远期为2006—2020年;远景为展望2050年,到本世纪中叶。
二、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现状(2000年)为159万人;近期(2005年)为170万人;远期(2020 年)为200万人。
用地规模,现状(2000年)为140平方千米;近期(2005年)为156平方千米;远期(2020年)为195平方千米。
江阴璜土镇发展概念规划
![江阴璜土镇发展概念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533e02e4b73f242336c5f50.png)
一、背景研究篇
• 发展背景 • 今日璜土
背景研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发展中小城镇。依托现有中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建
设网络化的城镇体系。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培育一批工贸型小城镇。依托机场、港口、铁路和高速 公路,发展一批交通节点型小城镇。依托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若干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型 小城镇。促进重点中心镇发展,将有条件的重点中心镇培育成为小城市。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区域产业与城镇空间模式的协同要求,为璜土镇的发展提供了难得 的机遇。
江阴市璜土镇发展概念规划
Conceptual Planning For Huangtu Town
序言
这里是五千年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被称为江苏葡萄第一镇,这里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这里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这便是江阴市的西大门——璜土镇。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京沪高铁建设、常州城市北拓等时代背景下,璜土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它正 成为江阴城市发展的新增长极之一,成为常州城市功能的重要扩散区,成为苏锡常都市圈新市镇发展的典 范。
乡联系的良好渠道,城镇开发建设对环境的破坏
性影响不大。
金扶持,享受保税仓储、出口退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产业优势 2 1
土地优势
竞争优势
3 政策活势
4
区位优势
今日璜土——现状
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区域总体空间结构图
现状用地主要由工业用地、道路用地、 港口用地、村镇建设用地、耕地等构成。其 中农田、水体占绝大比重。工业用地主要分 布在镇区的北部与西南部。村镇建设用地在 镇域均匀分布。
背景研究——苏锡常都市圈建设
苏锡常都市圈位于中国最具经济发展活力 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江苏省“三圈五轴”城 镇体系、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 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次级都市圈之一。 上述扩展,也促进了小城镇的迅速发展。 根据《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到2020年除苏、 锡、常3市将成为特大城市外,宜兴、江阴等 市也将成为新的大城市。这一地区城镇的加速 扩展,将使各市边界逐渐汇合连片,城镇密集 和带状分布的特征也将更趋明显。 璜土镇要借苏锡常都市圈建设的飞速发展 之契机,合理确定璜土镇的城镇性质及城镇发 展规模,使其在更大区域发展中准确定位,以 完善璜土镇自身功能,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齐 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江南新市镇。
(完整word版)江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
![(完整word版)江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cdb810866c85ec3a86c2c510.png)
江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保护指导思想、保护目标和原则 (3)第三章保护内容和重点 (3)第四章市域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 (4)第五章历史城区的保护和展示 (5)第六章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 (9)第七章文物古迹及其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2)第八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4)第九章规划分期和实施保障 (14)第十章附则 (1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江阴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江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名城保护和管理工作的依据。
第三条本次规划适用范围是江阴市域辖区范围,总面积988平方公里。
重点针对江阴中心城区内的历史城区制定保护要求和措施。
市域历史村镇等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需单独编制。
第四条规划主要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五)《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六)《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2003]第119号)(七)《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年)(八)《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02年)(九)《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省文物局关于加强历史街区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86号)(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十一)《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第五条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9年至2020年,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5~2020年。
第六条文本中字体加粗并带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保护指导思想、保护目标和原则第七条江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促进江阴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https://img.taocdn.com/s3/m/a80cbbbeaf45b307e9719701.png)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目标 (4)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城镇体系 (8)第二节空间管制与协调 (11)第三节交通网络布局 (14)第四节产业发展规划 (15)第五节风景旅游规划 (16)第六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18)第七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9)第四章城市性质与空间结构 (23)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23)第二节市区用地布局结构 (24)第三节市区四区划定 (25)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职能 (26)第五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29)第一节居住用地 (30)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 (30)第三节工业用地 (35)第四节仓储用地 (36)第五节城市设计引导 (37)第六节地下空间布局规划 (41)第七节旧区更新 (42)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43)第一节对外交通 (44)第二节市域交通 (50)第三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 (50)第四节公共交通 (54)第五节城市停车设施 (57)第六节城市交通发展对策 (58)第七章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60)第一节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60)第二节城市水系规划 (65)第三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67)第八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71)第一节保护目标与体系 (71)第二节历史城区 (72)第三节古镇古村落 (74)第四节历史文化街区 (74)第五节文物古迹 (76)第六节非物质文化遗产 (77)第九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78)第一节城市供水 (79)第二节污水处理 (81)第三节雨水排放 (85)第四节燃气 (86)第五节供电 (87)第六节供热 (89)第七节邮政 (91)第八节电信 (92)第九节广播电视 (94)第十节信息化建设 (95)第十一节环境卫生设施 (96)第十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99)第一节防洪除涝 (99)第二节消防 (102)第三节人防 (104)第四节抗震防灾 (105)第五节地质灾害防治 (107)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109)第一节目标与重点 (109)第二节城市规模与建设用地布局 (111)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11)第四节交通发展 (114)第五节历史文化保护和风景旅游 (117)第六节绿化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 (118)第七节城市基础设施 (120)第八节防灾工程建设 (121)第十二章规划实施建议 (122)第十三章附则 (125)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背景《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年苏政复(1996)147号文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一、总则(一)指导思想引导江阴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
(二)修编重点1. 建立现代化目标体系2. 探索符合江阴实际的新型城市化路径3. 探索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产业转型路径4. 构建相对稳定的市域城乡空间格局5. 强化中心城区服务功能,提升城市能级6. 构建低碳高效的绿色交通体系7. 弘扬城市文化、塑造滨江花园城市特色(三)规划范围规划区:江阴市域,总面积987.5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西至泰常高速公路,南至规划江阴大道(西段)-京沪高速公路-常合高速公路(东段),东至新桥西边界,北至江阴市界所围合的范围,总面积约417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二、目标与策略(一)城市性质长江下游滨江新兴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二)城市规模到2015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122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170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154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185平方公里以内;到203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200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239万平方公里以内。
市域总人口近期控制在212万人以内,中期控制在245万人以内,远期控制在310万人以内。
(三)总体目标至2015年,总体达到中等收入发达国家和地区当前发展水平,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至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至2030年,总体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
将江阴建成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充满活力、城乡协调发展、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民主法制健全的国际化滨江花园城市。
(四)发展战略三、内容与对策(一)区域协调:从边缘到前沿,促进区域协调持续发展。
1、提升城市能级,服务澄张靖城市组群。
2、加强协调、衔接:与周边县市:功能互补,设施共享,生态共保;与无锡:全面对接,错位错层,协调整合;与常州:边界整合,优化布局;与上海:依托上海,紧密合作;与苏中、苏北:资源整合,辐射带动,互动双赢。
(二)产业发展:从制造到创造,构建现代高效产业体系。
1、产业发展策略以沿江地区为重心,统筹市域工业布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以南部生态水网地区为主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2、产业布局指引(1)工业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临港产业集聚区”、“高新产业集聚区”、“东部优势产业集聚区”、“南部轻型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东南特色产业集聚区”五大工业产业集聚区。
(2)服务业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域功能明确、产业分工明确、配套服务齐全的市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达到澄张靖城市组群中心城市水平。
规划形成“123”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即打造“1个服务业高地”,“2条服务业发展带”,“3个特色服务业功能集聚区”以及若干个镇(街道)服务中心和高速公路道口经济区。
“1个服务业高地”包括人民路、城市客厅、主城沿江地区等几大区块。
“2条服务业发展带”是指沿江现代物流产业带和“云亭-周庄-华士”服务业联动发展带。
“3个特色服务业功能集聚区”是指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业集聚区、新桥休闲度假服务业集聚区、徐霞客生态旅游服务业集聚区。
(3)农业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两轴一区”的农业发展格局。
两轴即东西向的沿芙蓉大道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轴、南北向的沿徐霞客大道现代观光农业发展轴;一区即南部的生态农业发展区。
同时,市域内其他地区也可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小规模的生态农业产业园、高效农业生产基地。
(三)市域空间:从分散到集聚,构建稳定城乡空间格局。
1、四区划定禁建区:383.7平方公里;限建区:116.3平方公里;适建区:111.6平方公里;已建区:75.9平方公里。
2、片区划分(1)近期:一城四片区中心城片区:包含高新区、澄江街道、夏港街道、南闸街道、云亭街道。
澄东片区:包含周庄镇、华士镇、新桥镇。
澄西片区:包含申港街道、利港镇、璜土镇。
澄南片区:包含青阳镇、月城镇、徐霞客镇。
澄东南片区:包含祝塘镇、长泾镇、顾山镇。
(2)远期:南北两片区在近期市域片区划分的基础上远期进行优化整合,其中中心城片区、澄西片区、澄东片区(周庄、华士)整合为北部沿江集聚片区,澄南片区、澄东南片区、澄东片区(新桥)整合为南部生态开敞片区。
北部沿江集聚片区定位为城市空间集聚发展区,是江阴市综合服务、生活居住、商贸流通、工业生产等功能的主体承载地区。
南部生态开敞片区定位为参与区域生态环境共保和旅游发展,城镇优化开发建设的地区。
(四)中心城区:从粗放到集约,促进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1、空间布局结构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主、副城的“双城”空间布局结构。
以规划环城林带为界,以西为主城,以东为副城。
主城划分为城中、城南、城东、城西4个分区。
副城包括周庄分区、华士分区、云亭分区3个分区。
2、中心体系结构规划形成“市级、分区级、居住社区级、基层社区级”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市级中心:形成“一主两副”的城市中心体系。
“一主”指旧城中心地区、城市客厅和主城沿江地区共同形成市级主中心,为区域性服务设施集中区,包含商业、商务、文体等综合服务功能;“两副”指火车站副中心和澄杨路副中心(张家港河、澄杨路交汇处周边),火车站副中心以商务、物流功能为主,澄杨路副中心以综合服务功能为主。
分区中心:包括城中、城东、城西、城南、周庄、华士、云亭等城市分区级中心,与市级中心规划布局较近的分区级中心,纳入市级中心统一建设。
居住社区级中心、基层社区级中心:结合居住社区和基层社区统一规划布局,以生活服务功能为主。
(五)综合交通:从可达到畅达,建设绿色综合交通体系。
1、交通发展策略政策分区调控,优化空间布局;轨道引领优先,促进功能转型;慢行舒适友好,培育低碳理念;停车差异供应,调控出行结构;交通智能管理,提升出行效率。
2、轨道交通——城际轨道H3线:直达上海、南京,融入长三角城市群。
Z3线:传递沪宁发展轴能量,辐射苏北腹地。
新长铁路:电气化复线改造,提升服务能级。
3、轨道交通——城市轨道通勤轻轨:环形放射,规模约百万人30公里。
有轨电车:串联南部城镇。
4、干线公路优化高速公路互通布局,促进工业用地集聚;优化市域快速路布局,构筑“生态网眼”与“生态通廊”;区分客、货运通道,构建“井”字形货运廊道;打造南部旅游休闲走廊。
5、港口岸线整合岸线利用、优化港区布局:依托石利、申夏、长山三大港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长三角地区的集装箱支线港、区域性的物流枢纽港。
提升集疏运体系:以公路、内河航运为主;预留疏港铁路支线,加强对新长铁路利用,发展铁、公、水联运。
6、水运交通内河航道:调整布局,避免穿越城镇中心;提升等级,促进港区江河联运。
旅游航道:服务旅游休闲;增强城市品质、特色。
7、中心城区道路网络快速路:方格网状,外围形成快速环路,疏解过境交通。
主、次干路:组团式方格网状,加强主城与副城联系,干路网密度达3.35km/km2。
(六)资源利用:从约束到共生,实现有限资源集约利用。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保护:保护基本农田、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用地。
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盘活存量,控制增量;提高效益,集约利用;市域统筹,紧凑布局。
2、水资源水资源保护:保护地表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资源。
水资源利用:充分利用长江优质地表水资源,保证城市发展基础用水需求,逐步改善境内河流、湖泊以及湖荡湿地水环境质量,增加传统水资源利用途径,增强城市水资源储备;将雨水、再生水作为非传统水资源纳入城市供水体系,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量。
节水:至2030年末,万元GDP新鲜水耗低于4立方米,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达到25%,节水器具普及率不低于98%,市政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8%,农业用水水平全省领先。
3、能源至2030年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和完善以电力、煤炭、石油制品、天然气等能源为主体,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为补充的能源发展体系。
(七)生态建设:从绿色到生态,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构建“两片四带”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构,“两片”为“低山生态保育片”和“湿地生态保育片”,“四带”为“长江生态保育带”、“锡澄运河生态保育带”、“京沪高速公路生态防护带”及“常合高速公路生态防护带”;实施碳平衡改善措施;生态保护措施主要有保护河湖水系格局、加强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加强受损山体修复、逐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四个方面。
(八)城市特色:从特点到特色,建设宜商宜游文化名城。
1、总体特色自然特色:山水福地、江南绿都。
人文特色:霞客故里、魅力古城。
产业特色:高效产业、港城枢纽。
空间特色:南疏北密、双城拥山。
2、空间景观特色市域“南疏北密”:南部开敞城镇景观带、北部集聚城市景观带。
中心城区“东西双城、绿廊居中”:主城“π”字型特色廊道、副城“十”字型特色廊道;环城林带绿色开放空间。
3、历史文化保护保护市域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自然环境,重点保护佘城遗址、祁头山遗址等市域中部历史文化遗存以及山体生态连绵带;保护锡澄运河等历史河道;保护长泾历史文化名镇。
保护历史城区(包括古城墙和护城河以内及古城墙外的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南门忠义街地段,总面积约345公顷);保护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东至同兴里、西至闸桥河、南至澄江路、北至光孝后巷,面积约为3.69公顷);保护文物古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4、旅游规划旅游总体定位:富有经济活力、创新魅力与幸福感的商务休闲旅游城市。
旅游形象定位:游圣故里、绿游江阴。
旅游市场定位:国内旅游市场以长三角地区为主,拓展远程商务旅游市场及“中国旅游霞客联盟”城市的客源市场。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两城、一廊、一片”的旅游空间布局。
“两城”为主城旅游与综合服务区、副城旅游与综合服务区、“一廊”为古文化体验旅游走廊、“一片”为南部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片区。
(九)基础设施:从配套到提升,构建高效安全设施体系。
保障安全、完善系统:源头上保障供应安全,结构上保障运行安全,选址上保障布点安全,措施上保障应急安全。
建设、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基于生态低碳理念,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源节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采用先进高效的设施、设备,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提高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品质。
拓展渠道、改善结构:因地制宜,运用先进理念与技术,拓展资源、能源供给渠道,改善能源利用结构。
(十)近期行动:从计划到实施,全面建设滨江花园城市。
1、近期建设目标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民生保障工程逐步完善;道路交通框架基本拉开;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滨江花园城市面貌初现。
2、近期建设分区优化提升区是指近期内能够显著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空间结构的地区,包括主城沿江地区和锡澄运河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临港地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