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

合集下载

风险管理操作手册

风险管理操作手册

风险管理操作手册第一章风险管理概述 (2)1.1 风险管理基本概念 (2)1.1.1 风险的定义与特征 (2)1.1.2 风险管理的定义与目标 (3)1.1.3 风险管理对项目的重要性 (3)1.1.4 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3)第二章风险识别 (4)第三章风险评估 (5)1.1.5 概述 (5)1.1.6 风险评估流程 (5)1.1.7 定性评估方法 (6)1.1.8 定量评估方法 (6)1.1.9 综合评估方法 (6)第四章风险分类与分级 (7)1.1.10 按照风险的性质划分 (7)1.1.11 按照产生风险的环境划分 (7)1.1.12 按照风险发生的原因划分 (7)1.1.13 按照风险致损的对象划分 (7)1.1.14 按照风险程度分级 (8)1.1.15 按照风险可控性分级 (8)1.1.16 按照风险紧急程度分级 (8)第五章风险应对策略 (8)第六章风险管理计划 (9)1.1.17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的必要性 (10)1.1.18 风险管理计划的内容 (10)1.1.19 风险管理计划的启动 (10)1.1.20 风险管理计划的具体实施 (10)1.1.21 风险管理计划的监督与反馈 (11)第七章风险监测与预警 (11)1.1.22 概述 (11)1.1.23 定量监测方法 (11)1.1.24 定性监测方法 (11)1.1.25 概述 (12)1.1.26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12)1.1.27 风险预警流程 (12)1.1.28 风险预警技术应用 (12)第八章风险应对措施 (13)1.1.29 风险识别与评估 (13)1.1.30 风险应对策略 (13)1.1.31 风险应对措施的具体制定 (13)1.1.32 组织保障 (13)1.1.33 制度保障 (14)1.1.34 技术保障 (14)1.1.35 监测与评估 (14)第九章风险管理组织与责任 (14)1.1.36 概述 (14)1.1.37 组织架构构成 (14)1.1.38 组织架构职责划分 (15)1.1.39 概述 (15)1.1.40 责任分配原则 (15)1.1.41 具体责任分配 (16)第十章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16)1.1.42 引言 (16)1.1.43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16)1.1.44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步骤 (17)1.1.45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应用领域 (17)1.1.46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实际应用 (17)第十一章风险管理培训与文化建设 (18)1.1.47 培训目的 (18)1.1.48 培训内容 (18)1.1.49 培训方式 (18)1.1.50 文化建设目标 (18)1.1.51 文化建设内容 (19)1.1.52 文化建设途径 (19)第十二章风险管理审计与评价 (19)1.1.53 审计目的 (19)1.1.54 审计内容 (19)1.1.55 审计方法 (20)1.1.56 评价目的 (20)1.1.57 评价内容 (20)1.1.58 评价方法 (21)第一章风险管理概述1.1 风险管理基本概念1.1.1 风险的定义与特征(1)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损失或不良后果的一种潜在可能性。

二、风险管理术语和定义

二、风险管理术语和定义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2:46:2502:46:2502:4611/2/2020 2:46:25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202:46:2502:46Nov-202-N ov-20
❖ 解决“公司愿意承担什么 风险”的问题
❖ 描述公司对待风险的基本 态度和看法
❖ 风险偏好的确定基于公司 的使命、愿景
承担什么风险? 承担多少风险?
风险承受度 ❖ 解决“公司能够承担多大
风险”的问题 ❖ 描述公司能够承担的风险
的限度
❖ 风险偏好的边界是什么?
30
风险偏好
积极利用
适度承担
坚决避免
32
25.风险规避: risk avoidance
决定不陷入风险,或者从风险状 态中撤离的行为。
注:这个决定可能是以风险评价结果为依据的。 ❖ 在风险评价之后,风险管理者会发现某些风险发生损失的可
能性很大,或者一旦发生且损失的程度非常严重时,可以采 取主动放弃原来承担风险或完全拒绝承担该风险的实施行动, 就是对风险的规避。 ❖ 风险规避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但放弃风险同时也意味着收 益的丧失。
注1:基础包括管理风险的方针、目标、指令和承诺。 注2:组织安排包括计划、关系、责任、资源、过程
和活动。 注3:风险管理框架被嵌入到组织的整个战略和运营
的方针和实践中。
7
ISO31000:2009标准给出的风险管理框架
指令和承诺
风险管理框架的设计 理解组织和其状况 建立风险管理方针 责任 嵌入组织的过程 资源 建立内部沟通和报告机制 建立外部沟通和报告机制
10
9.风险管理计划
risk management plan

第二章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第二章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第二章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一、《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框架)的颁布1992年COSO公布的《内部操纵——整合框架》尽管被许多企业使用,但理论界与实务界纷纷提出改进建议,认为其对风险强调不够,使得内部操纵无法与企业风险管理相结合。

2001年,COSO委托普华永道开发一个关于管理层评价与改进他们所在组织的企业内部操纵的简便易行的框架。

在此期间出现了安然公司破产事件、美国国会2002年出台了《2002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是继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以来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该法案强调了公司内部操纵的重要性,从管理层、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等几个层面对公司内部操纵做了具体规定,并设置了问责机制与相应的惩处措施,成为继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以来,政府制定的涉及范围最广、处罚最严厉的公司法律。

2004年,Treadway 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公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①,该框架是在1992年COSO委员会颁布的内部操纵框架基础上,汲取各方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的,是内部操纵整体框架的延伸与扩展,一经推出,就迅速得到了推广。

这个框架的显著变化是将内部操纵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认识。

COSO公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目的与当初公布风险管理框架的目的相似,是由于实务界存在对统一的概念性指南的需要。

COSO希望新框架能够成为组织董事会与管理者的一个有用工具,用来衡量组织的管理团队处理风险的能力,并希望该框架能够成为衡量企业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准。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框架)指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与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完整版)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完整版)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强风险识别、处置、应对和化解能力,确保公司系统运营能力、项目运营能力稳步提升,以过程管理、等级管理和责任原理为全面风险管理原则,根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依据总体战略和经营目标,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通过识别潜在风险、评估风险,针对重大风险拟定风险管理策略并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落实规范化的风险防控要求,从而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度范围以内的过程和方法。

第三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二)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四)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第四条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

第五条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

第六条公司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制定风险管控原则。

(一)全面风险管控原则: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应覆盖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其中关键风险实施重点管控;(二)分级分类管控原则:公司各级内控管理部门负责管控各自面临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三)可知、可控、可承受原则:公司应对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做到风险可知,通过分析、评估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将风险降至各自可承受范围之内;(四)风险收益匹配原则:公司不能单纯追求业绩而忽略风险管控,也不能因过度防范风险而制约公司的发展。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2. 损后目标
确定损后目标重在考虑最大限度地补偿和挽救损 失带来的后果及其影响。
(1)维持生存的目标
风险事故对于某一个风险主体来说,所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
就是使风险主体丧失继续生存的权利,即风险主体因巨灾损失 而破产倒闭。因此,对于风险主体所面临的巨灾损失,在安排 风险管理计划时应首先考虑到损失后果是否会对风险主体的基 本生存条件形成威胁。
13
• 5.评估风险
– 评估筛选风险改善之优先级
• 6.制订决策
– 依据顺序发展风险管理策略与程序
• 7.确认与控制决策
– 确认决策执行情况
• 8.调整系统/程序(视需要)
– 未达到预期成果之修正 – 回到步骤一或三
14
风险管理的目标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追求最大 盈利,也即以尽量小的机会成本保证处于足够 安全的状态。
and training.
Design to eliminate risks. If the identified risk cannot be eliminated, reduce it to an acceptable level through design selection.
If identified risks cannot be eliminated through design selection, reduce the risk via the use of fixed, automatic, or other safety design features or devices. Provisions shall be made for periodic functional checks of safety devices.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汽车业
合同
航空业 集团内部 业务 客户服务

第一节 风险管理概述
2. 绘制管理结构图 用来描述管理结构。
管理董事 市场营销部 研究与开发 部 财务部 采购部 生产部 公司秘书处
会计部
契约部总经理
大众弹力公司总经 理
泰康橡胶工程公司 总经理
泰康橡胶管公司总 经理
工程部
研究与开发 部
生产部
市场营销部
第一节 风险管理概述
• 一、现场调查法 • 1)调查前准备工作 1.时间安排。 2.制作调查项目表。 比如在调查的同时对 调查项目填写表格或 做记录。 3.参考过去记录。例 如参考上表。 4.选择重点调查项目。 5.明确负责人
名称
功能
471号机器 硫化工序中滚压 橡胶
使用年数
状态 故障 措施
14年
第一节 风险管理概述
第二节 风险处理方法
第一节 风险管理概述
一、风险管理的含义 二、风险管理的目标 三、风险管理的程序 四、风险管理的意义
第一节 风险管理概述
• 风险管理从1930年代开始萌芽。最早起源于美国,受到1929-1933 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约有40%左右的银行和企业破产,。 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内部设立了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安排企业的各种 保险项目。当时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保险手段。 • 1938年以后,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1950年代 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一词才形成。 • 1948年,美国钢铁工人罢工半年,1953年8月12日通用汽车公司因火 灾损失了5000万美元。随着经济、社会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开 始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风险。1979年3月美国三里岛核电站 的爆炸事故,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的一家农药 厂发生了毒气泄漏事故,1986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 的核事故等一系列事件,大大推动了风险管理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同时,在美国的商学院里首先出现了一门涉及如何对企业的人员、财 产、责任、财务资源等进行保护的新型管理学科,这就是风险管理。 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发展成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管理 领域,在围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方面,风险管理和企业的经营管 理、战略管理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精编)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精编)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精编)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第二章《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基本理论一、《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框架)的颁布1992年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虽然被许多企业采用,但理论界和实务界纷纷提出改进建议,认为其对风险强调不够,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与企业风险管理相结合。

2001年,COSO委托普华永道开发一个对于管理层评价和改进他们所在组织的企业内部控制的简便易行的框架。

在此期间出现了安然公司破产事件、美国国会2002年出台了《2002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是继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以来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该法案强调了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管理层、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等几个层面对公司内部控制做了具体规定,并设置了问责机制和相应的惩罚措施,成为继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以来,政府制定的涉及范围最广、处罚最严厉的公司法律。

2004年,Treadway 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①,该框架是在1992年COSO委员会颁布的内部控制框架基础上,吸收各方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的,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延伸和扩展,一经推出,就迅速得到了推广。

这个框架的显著变化是将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认识。

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目的与当初发布风险管理框架的目的相似,是由于实务界存在对统一的概念性指南的需要。

COSO希望新框架能够成为组织董事会和管理者的一个有用工具,用来衡量组织的管理团队处理风险的能力,并希望该框架能够成为衡量企业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准。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框架)指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培训教程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培训教程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培训教程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培训教程第一章绪论1.1 风险管理的背景1.2 风险管理的定义和目标1.3 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第二章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2.1 风险的概念2.2 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2.3 风险识别和评估2.4 风险控制和监测2.5 风险应对和应急预案第三章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架构3.1 风险管理部门设置和职责3.2 风险管理流程和制度建设3.3 风险管理的人力资源配置第四章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素4.1 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4.2 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4.3 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和工具4.4 风险管理的数据分析和模型应用4.5 风险管理的评价和绩效监测第五章中央企业风险管理实践案例5.1 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的成功案例分析5.2 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的失败案例分析5.3 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的经验总结和启示第六章风险管理的前沿趋势和挑战6.1 信息化对风险管理的影响6.2 国际化对风险管理的挑战6.3 新兴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创新第七章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的改进和提高7.1 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益评估7.2 风险管理的绩效改进和提高7.3 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和学习第八章总结与展望8.1 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评价8.2 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8.3 为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议和展望本教程旨在帮助中央企业深入了解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原理,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提高中央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通过分析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总结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中央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教程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素,风险管理的实践案例,风险管理的前沿趋势和挑战,以及风险管理的改进和提高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讨论,使中央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能够全面认识和理解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风险管理的核心理论和方法,培养风险管理的思维和能力,提高中央企业的风险应对和应急能力,确保中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运营。

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

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

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和使命,有意识地识别、评估、监控和处理各种可能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和业绩实现的不确定
性因素的过程。

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市场变化、竞争压力、法律法规变化、自然灾害、技术风险等。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的
是帮助企业在面对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最大限度
地实现其目标,并保护企业的价值和利益。

风险管理通常包括风险
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等环节,以确保
企业能够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持续经营并取得成功。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号——风险管理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号——风险管理
第五条 风险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风险 矩阵、风险清单等。
企业可结合自身的风险管理目标和实际情况,单独或综合应用不 同风险管理工具方法。
第二章 应用环境 第六条 企业应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形成与本企业经营状况相适 应的风险管理理念,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风险管理 培训、传达、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 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第七条 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建 立组织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风险管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 会、经营管理层、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审部门在风险管理中 的职责分工,建立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监督与评价等职能既相互分 离与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第八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能够涵盖风险管理主要环节的风险管理
第八条企业必要时可组成风险管理专家组,以便对风险发生可能 性和后果严重程度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第三章 应用程序 第九条企业应用风险矩阵工具方法,一般按照绘制风险矩阵坐标 图、制定风险重要性等级标准、分析与评价各项风险、风险矩阵中描 绘出风险点、对风险矩阵展示的风险信息进行沟通报告和持续修订等 程序进行。 第十条企业应以风险后果严重程度为横坐标、以风险发生可能性 为纵坐标,绘制风险矩阵坐标图。企业可根据风险管理精度的需要, 确定定性、半定量或定量指标来描述风险后果严重程度和风险发生可 能性。 表示风险后果严重程度的横坐标等级可定性描述为“微小、较小、 较大和重大”(也可采用 1、2、3、4 四个半定量分值),表示风险发 生可能性的纵坐标等级可定性描述为“不太可能、偶尔可能、可能、 很可能”(也可采用 1、2、3、4 四个半定量分值),从而形成 16 个(4x4) 方格区域的空白风险矩阵图(见附图 1)。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定量

风险管理各章要点

风险管理各章要点

第一章风险管理导论一、名词解释1. 风险:指在给定的客观情形下,在特定的期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2. 风险管理:是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衡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行为.3. 静态风险: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作用,或者由于人们的错误或不当行为而招致的风险.4. 纯粹风险:指那些只有损失机会而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纯粹风险的风险事故发生,必定对当事人造成损失.5. 投机风险:指那些既有损失可能也有获利机会的风险.6. 责任风险:指由于社会个体经济单位的侵权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负有经济赔偿责任,以及无法履行合同致使对方受损而应负的合同责任,所形成的风险.二、试述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及其相互关系.风险因素是指促使或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及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扩大的条件.风险事故又称风险事件,是指引起损失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它是使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媒介,也就是说风险是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来导致损失的.损失是指非故意、非计划、非预期、的经济价值减少的事实.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损失.三、试述风险的代价.风险的代价包括风险事故的代价、风险因素的代价、处理风险的费用.1. 风险事故的代价是指风险发生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2. 风险因素的代价是指一种为防范风险而付出的无形代价.A 风险因素所导致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个体福利水平的下降.B 风险因素所导致的社会资源分配的失衡.3. 处理风险的费用,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风险,经济单位就会采取各种措施,于是费用便产生.四、试述风险管理的作用.1. 对企业的贡献A 风险管理有利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B 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a 直接贡献:降低费用b 间接贡献: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间接贡献i. 有效的风险管理会使企业上下获得安全感,并增强扩展业务的信心.ii. 风险管理有助于增加领导层经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iii. 在决策从事某种业务时,如果能对其纯粹风险进行正确的处理,那末其业务经营会变得更为明智与有效.第二章风险管理计划一、试述风险管理的总目标: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二、试述风险管理的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一损前目标是指风险事故发生之前,风险管理应该达到的目标,它可以分为:1. 经济目标:风险管理必须经济合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其总目标的实现.2. 安全系数目标:是指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3. 合法性目标底线:企业不是独立与社会的个体,它受到各种各样法律规章的制约.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每一项经营行为、每一份合同都加以合法性的审视.4. 社会公众责任目标:当一个企业遭受损失时,受损的决不只是企业本身,还有他的股东、债权人、客户、消费者、劳动者,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人员和经济组织.二损后目标:损后目标从最低的生存目标到最高的持续增长的目标,风险管理成本也随之不断上升.1. 生存目标:当企业发生重大损失后,它的首要目标就是生存,因为只要生存下去就能有恢复发展的希望.因此,损失后风险管理第一目标是生存.2. 持续经营目标:持续经营活动是指不因为损失事件的发生而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企业的风险管理者应尽可能的在损失后保证生产经营的持续性.3. 获得能力目标:风险管理者必须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企业的获利能力不会低于最低报酬率.4. 收益稳定目标:受益的稳定性可以帮助企业树立正常发展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5. 发展的目标:企业只有不断地推出更新更高品质的产品,才能牢牢地吸引顾客.企业只有不断地开拓新市场,才能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6. 社会责任目标:企业及时有效的处理风险事故带来的损失,减少损失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减轻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保护与企业相关的人员和经济组织的利益,因而有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三、试述企业组织结构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一直线制组织结构:由企业领导人全权负责,不设职能机构,只设协助人员.适用于小型企业.在小型企业中,一般可设置少数专职人员负责风险管理,厂长或经理是风险管理总负责人,全权处理企业各类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风险管理简单明了,责权分明,效率较高.但是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的能力,对领导的素质要求较高.无法处理复杂的风险.二职能制组织结构:职能制要求企业除主管领导人之外,同时还在企业内设置若干相应职能机构,部分管理职能下放到各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手中.这些职能机构和职能人员,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行政单位下达命令.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要专门设有风险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部门有负责拟定有关风险管理的计划,从事风险管理控制处理,在职权范围内,可向下级下达命令.这种情况由于使用里专业的人才,可是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但是比较容易形成多头领导,造成秩序紊乱三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企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建立起行政领导系统.各级行政领导人,统一管理本单位、本部门的行政工作,直接向其上级负责,对下有指挥命令权.各级行政单位设置的职能机构是领导人的参谋,不能对下级行政单位下达命令.在这种组织形态中,风险管理部门作为企业职能部门是协助企业高层领导的,起着咨询服务作用.它对下级无命令权,只是进行指导和监督.领导层由于由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较为正确的进行风险处理.另一方面,由于相对集权整个企业又可以在统一的领导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这是一种企业普遍接受的形势.四、试述风险管理的效绩评定标准:一结果定向标准:年产量10万吨二行为定向标准:每天工作11个小时五、试述企业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一会计部门:会计部门掌握着许多的会计信息,可以为风险管理部门提供风险分析资料,帮助风险经理做出正确的决策.会计部门还可以通过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分配风险管理成本,帮助风险经理监督风险计划的执行情况.但是会计部门自身也会产生值得注意的风险.二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是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部门,它筹集、投放、分配资金,使资金发挥最大潜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风险管理决策的实施需要资金支持,所以需要财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相互合作.三购销部门:购销部门常会使企业面临风险损失.风险管理部门在进行损失控制时,需要购销部门的合作,以便分析识别损失原因,从而使损失降至最小.四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在指导产品或提供劳务时,常会使生产或劳务工人孟授予工作相关的损害,风险管理人员应帮助生产人员识别风险,指导他们如何防止、避免风险或为他们消除风险.五人事部门:人事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共同设计,安排和管理雇员福利计划.此外人事部门还可以帮助风险管理部门分析处理企业的某些风险.六、风险管理计划书的作用:风险管理计划书能将风险管理目标和要求传达给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风险管理计划书对于整个组织来说,可以建立整个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义风险管理部门责权地位,协调企业各分支机构,对风险暴露单位的风险级别评定,建立提高现有的交流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章风险识别一、风险识别的目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便于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衡量,风险识别是风险衡量的基础,也是进行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因此目的之二是为了选择最佳的风险处理方案.二、如何理解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一感知风险:即了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二分析风险:即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因素.感知风险与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两个阶段,感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因为只有通过感知风险,才能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寻找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为拟定风险处理方案、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服务.三、为什么说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制度性的工作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制度性的工作.所谓系统性,是指风险识别不能局限在某个部门,某个环节中,而要研究经济单位这样一个完整系统所具有的全部风险.所谓持续性,是因为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任何事物都在变化,风险的制和量都在变化,还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风险,若非连续的工作,实难发现经济单位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制度性,是因为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科学的管理活动本身要有组织、有制度.四、简述下列几种分析方法:流程图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保单对照法、事故分析法.一流程图分析法:将一个特殊活动过程连续生动地描述一幅流程图,在辨别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后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二投入产出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企业内各部门之间和企业与外部之间的商品和服务流量的关系,来识别企业所面临风险的一种分析方法.三保单对照法:是由保险公司将其现行出卖的保单种类与风险分析调查表相结合,以问卷的形式制成表,企业风险管理人员依据此表格与企业已拥有的保单,加以对照比较分析的一种识别风险的方法.四事故分析法:是对可能以其损失的事故进行研究,并探究其原因和结果的一种方法.五、风险识别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独使用:一任何一种方法不可能揭示出经济单位面临的全部风险,更不可能揭示导致风险事故的所有因素,因此必须根据经济单位的性质、性质以及每种方法的用途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二由于经费的限制和不断地增加工作会引起收益下降,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效果最优的方法或方法组合.三如前所述,风险识别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仅凭一两次调查分析不能解决问题,许多复杂的和潜在的风险要经过多次识别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答案.六、感知风险有哪些方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标准调查表保单调查表、保单对照表、资产-损失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风险有哪些方法:风险清单分析法、威胁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风险因素分析法.第四章企业风险分析一、企业的财产权利主要有那几种:一抵押权:企业可能因贷款或赊销等原因产生债权,企业如果就某一债权和债务人签订了抵押合同,那么它就拥有因抵押合同产生的抵押权,企业有权依法因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二质权:动产质押中,债务人获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企业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企业有权依法以该动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三留置权:我国担保法规定,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发生的债券,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二、企业在责任诉讼案中可以运用哪些理由进行抗辩:一根本没有责任.企业必须证明自己有受害方所受损失无关,但这往往比较困难.二自担风险.企业若能证明受害方已经认识到某项活动所包含的风险却仍然参与此项活动,因之造成的损失,企业可以免责.三受害方有过失.企业以此理由进行辩护,如果成功,则可以避免赔偿或至少可以减少赔偿金额,这种情况较多地出现在交通事故中.四最后明显机会原则.指的是原告虽然有过失,但只要它能证明企业方有最后的明显机会去避免事故的发生,但却没有利用这一机会,那么可从企业处获得赔偿.三、财产损失的原因:一火灾:由于失去控制的异常性燃烧而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意外事故.二爆炸:物体在瞬间发生分解或燃烧时排出大量气体,对其周围环境或容器造成强大压力所发生的爆破现象.三雷电:是指发生在积云中的放电、雷鸣现象.四洪水:指大量的降雨在短时间内汇集河槽而形成的特大径流.五地震: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灾难.六盗窃:分为内盗和外盗两种.1. 外盗:指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财产的盗窃.可以通过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措施来减少.2. 内盗:指企业内部雇员或与外部人人内外勾结进行的盗窃.四、财产损失的形式:一按财产性质分:不动产损失、动产损失.二按损失原因分:火灾损失、爆炸损失、飓风损失….三按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分:直接损失、间接损失间接财产损失、收入损失、费用损失、责任损失四按财产权益分:所有权权益损失、抵押权权益损失、质权权益损失….五按是否通过保险得到补偿:可保损失、不可保损失.五、风险损失评估的方法:一财产直接损失评估:1. 重置成本法:是指按被评估财产现时重置全价扣除损耗或贬值来确定倍评估财产价值的一种方法.2. 现行市价法:通过调查市场上与被评估财产相同或类似的财产价格,据以确定财产评估价值的方法.3. 收益现值法:企业的某些财产,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取收益,因此这些财产的价值,可以用他们未来收益的现值表示.二财产间接损失评估1. 收益减少:企业财产受损失后,企业部分的或全部的损失了对财产的使用,使收益减少.2. 额外费用增加:企业财产损毁后,为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必定要发生一些额外费用或支出.六、财产间接损失评估:一收益减少:企业财产受损失后,企业部分的或全部的损失了对财产的使用,使收益减少.1. 营业中断损失:指企业财产遭受直接损失后不能继续正常的生产经营,在恢复正产之前所蒙受的收入损失.1 假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中断,本可以获得的净利润.2 营业中断后,仍然继续发生的费用.如:员工的工资、贷款利息等.2. 连带营业中断损失: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过分依赖于一个或若干个原料供应商或客户,那么一旦这些原料供应商或客户发生某些意外,导致正常的生产经营受阻,竟会连带影响企业等产或销售.3. 产成品利润损失:如果企业的产成品在风险事故中遭受损失,直接损失是产品的成本,间接损失是企业销售掉这些产成品可以获得的利润,商业企业与生产企业不同,期待售商品受损而导致的利润损失,已包括在经营中断损失中,其可能的间接损失是由于在营业中断期间,资金周转受阻,实际损失中超过商品成本加一次销售的利润的那部分损失.4. 应收账款减少损失:企业意外事故的发生,可能使一些应收账款的会计记录与重要凭证损毁,导致企业收债困难,甚至根本收不回贷款.包括:1 债务人拒绝偿还的贷款.2 应收账款延迟收回情况下企业的贷款利息.3 重建记录费用与增加的收账费用.5. 租金收入:企业出租的房屋因损毁而无法继续出租时,企业承受租金收入损失,即使在租约中规定预付租金,只也只能减少有限租期内的部分损失.二额外费用增加:1. 租赁价值损失:企业在房屋受损后,在重建期间要另租房屋,所付租金为租赁价值,其损失金额内还需减去租赁期间所不必开支的费用.2. 租权利益损失:承租人因租赁期间租赁价值的上涨,对超出租金的那部分价值的利益,如果房屋发生损毁,这部分利益就丧失了.3. 超额费用:某些特殊企业如报业、储蓄所等,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使生产经营中断,会使客户纷纷转向他处,及时恢复了生产经营,也难以达到损失前的水平,导致此营业中断更大的损失,或者企业出于维护自身形象或保持良好信誉的考虑,都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持继续营业,因此会产生一些超额费用.七、企业主要的责任风险:一雇主风险:减少雇主风险的方法:1. 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2. 提供合格的机械设备与工具.3. 提供安全防护的设施,制定安全操作制度.4. 保证员工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二产品责任风险:一方面,企业因过失或无过失而侵犯了顾客正当的财产权与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另一方面,如果顾客因购买使用企业的产品而遭受人身、财产损害的,企业就违反了产品安全的暗示保证.三企业责任风险:专业人员为顾客提供劳务也要做到不损害它们的正当权益.四汽车责任风险:多采用保险方法处理汽车责任风险.八、企业人身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一稳定员工队伍,吸引高素质人才,增强企业凝聚力.二鼓舞士气,其高工作效率.三执行了有关企业安全生产与福利保障的法律法规,并享受了员工福利计划中的税收优惠.四形成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九、企业人身风险损失形态:一死亡:二疾病:三工伤: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引发生各种意外或因职业病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的总称.1. 人为因素2. 物的因素3. 环境因素4. 管理因素四年老:主要指的是养老的问题、员工老龄化的问题第五章风险控制一、风险控制的概念及种类: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控制技术,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害性.风险控制有以下方法:一风险避免二损失控制三非保险转移-控制型四隔离二、简述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认为,损失控制应重视人为因素管理,即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向员工灌输安全意识,以杜绝容易导致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三、比较风险避免、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一风险避免不需要其他技术辅助,后两者都是损失控制方法.二损失减少重点是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三损失抑制重点是减少损失的程度.四、如何进行风险控制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一先要找出风险控制的成本. 二在找出风险控制的效益. 三适用预期值和贴现值进行分析.五、试述安全教育的内容:一安全法制教育.经济单位要贯彻安全法规,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二安全知识教育.经济单位要从理论上对员工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三安全技能教育.通过实践训练以掌握各种技能、技巧.四安全态度教育.要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态度是极为重要的.六、试述风险避免的适用性:适合采用风险避免的情况有以下两种:一某种特定风险所导致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相当大.二应用其他风险处理技术的成本超过其产生的效益.七、试述风险隔离的特点:一风险隔离分为分割和复制.分隔就是将经济单位面临损失的风险单位分离,而不是经他们集中在都可能遭受同样损失的同一个地点.分散就是通过加大风险单位的数量,将特定风险在更大的样本空间里进行分散,以此来减少单位的损失.复制是指在设置一份经济单位艘游的财产或设备作为储备,这些复制品只有在原资产或设备被损坏的情况下才可以被使用.二分割和复制的特点:1. 分割和复制不像其他损失抑制措施那样力图减少风险单位本身损失的严重性,而在于减少总体损失的程度.2. 分割和复制减少的是一次独立风险事故的损失,但同时增加了风险单位,也就会影响风险事故或损失发生的概率.3. 复制风险单位可以减少平均或预期的年度损失.4. 分割风险单位能不能减少平均预期损失,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割风险单位减少损失程度是否比降低风险事故或损失发生概率来得更重要.八、风险转移的含义和方法:一风险转移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 风险的财产转移2. 风险的财务转移二风险转移的方法:出售、分包、约定免责.九、损失控制的定义和分类:一损失控制是指企业对不愿放弃也不愿转移的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发生的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的各种控制技术或方法.二损失控制的分类:1. 依据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2. 按照所采取措施的性质分为工程法和行为法.按照执行时间分为损失发生前、损失发生时、损失发生后.第六章风险的财务处理一、试述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优缺点:一优点:1. 财务型非风险转移方法所能处理的风险,既可以是纯粹风险,也可以是投机风险,既有可保风险,可又不可保风险.这种方法所使用的对象是比较广泛的.2.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具体操作措施灵活多样.3.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的直接成本较低.与保险转移相比,所需费用总是低于购买保险的保险费.4. 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控制风险、减少风险.一般而言,把潜在损失转移给那些能够更好的进行损失控制的人,会降低损失概率与损失程度.二缺点:1. 法律和清理的双重限制:2. 合同条文理解的差异可能引起起一些问题.3. 转让人要承担一定的代价.受让人不会无代价地接受转移,总是要求转让人在某些方面作出让步.4. 受让人有时无力承担所转移的损失责任.二、风险自留的本质及主要措施:风险自留又叫风险承担,是指经济单位自己承担有风险事故所造成损失.其实在在于,当风险事故发生并造成一定的损失之后,经济单位通过内部资金的融通来弥补所遭受的损失.主要措施有:一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时,经济单位把意外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即吸收于短期的现金流通之中.二建立意外损失基金.又成自保基金或应急基金,是经济单位基于对所面临风险的识别和衡量,并根据其本身的财务能力,预先提取,用以补偿风险事故所至损失的一。

企业风险管理教材

企业风险管理教材

企业风险管理教材企业风险管理教材第一章:企业风险管理概述1.1 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1.2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3 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2.1 风险识别的方法和工具2.2 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指标2.3 风险分级与排名第三章:风险处理与控制3.1 风险处理策略的选择3.2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3.3 风险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第四章:风险监控与溯源4.1 风险监控的方法和手段4.2 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4.3 风险溯源与责任追究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操演练5.1 典型风险案例分析5.2 风险管理实操演练5.3 风险管理的成功案例分享第六章: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立6.1 风险管理职责与组织结构6.2 风险管理规范和流程6.3 风险管理工具和系统第七章:风险文化与内控建设7.1 建立积极的风险文化7.2 内部控制的作用和要求7.3 风险教育与培训第八章:风险传导与转移8.1 风险传导的途径和效应8.2 风险转移的方式和限制8.3 风险管理保险的选择和使用第九章: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风险管理9.1 全球化带来的新风险和挑战9.2 跨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9.3 国际风险管理标准与实践第十章: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10.1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风险管理的影响10.2 创新型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10.3 风险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结合结语企业风险管理教材是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学习资料,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操,能够帮助企业更加全面和科学地管理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本教材以概念介绍、案例分析和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要始终保持风险意识,并积极主动地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培养良好的风险文化,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风险转移和保险保障。

风控管理中心工作大全

风控管理中心工作大全

众意新起点新征程新未来风控管理中心工作大全ERM二0一一年二月目录前言第一章风控管理理论第一节、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第二节、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第三节、风险管理的内涵第四节、风险评估技术第二章风控管理中心组织结构、人员设置及岗位职责第一节、风控管理中心组织结构图第二节、风控中心人员岗位设置及编制第三节、风控管理中心岗职位说明第三章风控管理中心工作内容第一节风控管理中心具体工作内容第二节风控管理中心工作流程一、风险部工作控制流程图:二、质检部工作流程图三、风险管理记录表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损失影响程度处理方法效果分类第四章风险控制实际操作第一节财务风险控制一、财务预警系统二、经营安全率三、短期财务预警,现金流量表四、现金流结构分析五、长期财务预警,财务分析指标(财务比率诊断表)六、判断财务危机的主要指标七、应收帐款风险控制第二节采购风险控制一、采购风险应对措施二、采购风险评估清单三、采购风险评估表第三节人力资源风险控制一、人力资源风险控制基本原则二、人力资源风险种类和应对措施三、人力资源风险控制有关指标第四节法律风险控制一、法律风险控制理论二、法律风险控制体系三、操作实务第五节质量风险控制一、质量风险评估内容二、质量问题统计图表三、质量问题对策表第五章风控管理中心相关规章制度第一节业态月度质量评优办法第二节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实施办法第三节质量管理手册(待修订)第四节众意集团奖惩制度(待修订)第五节数据库管理办法前言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一大危害,其中部分风险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甚至股东的核心利益,这些风险包括: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业务风险、投资风险、政策风险、不可控风险等。

正确地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和评估风险,针对不同性质的风险,实施不同的应对策略,才能有效规避和防范风险,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

第一章风控管理理论第一节、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部门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可容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700号——风险管理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700号——风险管理
-8-
第十六条风险矩阵的主要优点:一是为企业确定各项风险重要性 等级提供了流程化、规范化、可视化的工具,增强风险沟通和报告效 果,有利于企业采取有效的监管预警和及时应对;二是简便明了、直 观易懂,列示形式灵活多样,适用于各类企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的 风险管理责任部门应用。
第十七条风险矩阵的主要缺点:一是需要对风险重要性等级标准、 风险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等做出主观判断,可能影响使用的准 确性;二是应用风险矩阵所确定的风险重要性等级是通过相互比较确 定的,因而无法将列示的个别风险重要性等级通过数学运算得到总体 风险的重要性等级。
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的内容、对象、频率和 路径。
第十七条 企业应根据风险管理职责设置风险管理相关机构和人 员的风险管理考核指标,并纳入企业绩效管理,建立明确的、权责利 相结合的奖惩制度,以保证风险管理活动持续性和有效性。
风险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实施 情况和有效性进行考核,形成考核结论并出具考核报告,及时报送企 业经营管理层和绩效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企业应将绘制完成的风险矩阵及时传递给企业管理层、 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企业还可将风险矩阵纳入企业风险管理报告, 以切实指导风险预警和应对活动,提高风险管理效果。
第十五条企业应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或企业管理层的要求,定期 或不定期地更新风险矩阵所展示的各类风险及其重要性等级。
第四章 工具方法评价
第十八条 企业应对风险管理制度和工具方法设计的健全性、实 施后的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识别是否存 在重大风险管理缺陷,形成评价结论并出具评价报告。
第四章 附 则
-4-
第十九条 本指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5-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701 号——风险矩阵

风险管理知识点-精简

风险管理知识点-精简

第一章风险管理导论第一节风险的定义及构成要素一、风险的定义基本含义:某种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但是,在经济学、统计学、决策理论和保险学中尚无一个适用于他们各个领域的一致公认的定义。

(一)经济学:损失机会和损失可能性。

把风险定义为损失机会,表明风险是面临损失的可能性,是一定状况下的概率。

(二)统计学: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

(三)决策理论:损失的不确定性。

二、风险的度量1、损失频率:用于度量事件是否经常发生2、损失程度:用于度量每一事故造成的损害三、风险的特征(一)客观性。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可以用概率度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损害性。

损害是风险发生的后果,无风险则无保险。

(三)不确定性。

1、空间上的不确定性:损失发生的地点不确定2、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损失发生的时间不确定3、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损失的后果不确定(四)可预测性。

大量风险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奠定了保险费率确定的基础。

(五)发展性——可变性当代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风险的发展性更为突出。

如使用网络和手机的风险,电信诈骗。

四、风险构成的要素(一)风险因素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原因或条件,或者风险事件发生时,导致损失扩大的原因或条件。

通常分为三种:①物质风险因素:与物质的物理功能有关,与人无关——有形的;②道德风险因素:与人的修养有关,偏重于人的恶意行为——无形的;③心理风险因素: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偏重于人的善意行为——无形的;实质风险因素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人为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二)风险事故:风险事件的具体表现形式——风险的载体风险事故,也称风险事件,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害的直接的、外在的原因,是损害的媒介物。

(三)损失——风险事件的结果,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非故意的、非计划的、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1)直接损失(Physical Loss)风险事故直接造成的有形损失,所保风险的第一结果(2)间接损失(Consequential Loss)由直接损失引发的无形损失,所保风险的第二结果包括:额外费用损失(Extra Expense Loss)收入损失(Income Loss)责任损失(Liability Loss)★风险因素、风险事故与损失之间的关系:三者共同构成了风险。

企业风险管理培训教材

企业风险管理培训教材

企业风险管理培训教材企业风险管理培训教材第一章:风险管理的基础1.1 风险管理概念- 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目的1.2 风险管理的原则- 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基本要素- 风险管理的步骤和流程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2.1 风险识别方法- 风险识别的工具和技术- 风险识别的关键环节2.2 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模型- 风险评估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第三章:风险控制与应对3.1 风险控制方法- 风险控制的措施和策略- 风险控制的优先级和防范措施3.2 风险应对方法- 风险应对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风险应对的沟通和协调第四章:风险监测与改进4.1 风险监测方法- 风险监测的指标和技术- 风险监测的频率和内容4.2 风险改进方法- 风险改进的措施和过程- 风险改进的评估和反馈第五章: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5.1 案例一:产品安全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风险控制和应对的措施- 风险监测和改进的方法5.2 案例二:供应链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风险控制和应对的措施- 风险监测和改进的方法第六章:风险管理的实践指南6.1 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 风险管理的团队和职责- 风险管理的领导和支持6.2 风险管理的培训和沟通- 风险管理的培训计划和内容- 风险管理的沟通和反馈机制6.3 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估和改进- 风险管理的持续学习和创新第七章: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技术7.1 风险管理软件- 风险管理软件的选择和应用- 风险管理软件的数据分析和报告7.2 风险管理模型- 风险管理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风险管理模型的应用和优化7.3 风险管理指标- 风险管理指标的制定和监测- 风险管理指标的与绩效关联第八章:风险管理的挑战与应对8.1 风险管理的挑战- 内外部环境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风险管理的挑战和限制8.2 风险管理的应对- 建立弹性的风险管理体系- 制定反应迅速的风险管理策略总结:-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 建立健全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风险管理培训的收获和应用以上是一份关于企业风险管理培训教材的大致框架,您可以根据具体企业的情况和需求来细化每个章节,并添加相应的示例和具体操作步骤,以便培训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技巧。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培训课程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培训课程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培训课程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培训课程第一章:课程导论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企业了解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和实用工具,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企业达到以下目标:- 了解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点和关键技巧;- 学会如何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内控意识,提高企业绩效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章:风险管理概述2.1 风险管理定义2.2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3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2.4 风险管理的流程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3.1 风险识别方法3.2 风险评估模型3.3 风险评估指标3.4 风险评估实践案例第四章:风险控制与防范4.1 风险控制方法4.2 风险控制策略4.3 风险防范措施4.4 风险控制实践案例第五章:内部控制概述5.1 内部控制定义5.2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5.3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5.4 内部控制的流程第六章:内部控制要素6.1 内部控制环境6.2 风险评估与控制6.3 控制活动6.4 信息与沟通6.5 监察与改善第七章:内部控制实施7.1 内部控制目标7.2 内部控制程序7.3 内部控制人员7.4 内部控制风险与效果评估第八章:内部控制案例分析8.1 典型内部控制问题案例分析8.2 内部控制案例实践演练第九章: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整合9.1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9.2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整合步骤9.3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整合效益9.4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整合实践案例第十章: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评价与改进10.1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10.2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10.3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改进策略10.4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评价与改进案例第十一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1.1 课程总结11.2 课程回顾11.3 课程展望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践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企业全面提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保障企业稳定发展。

第二章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与风险管理

第二章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基础篇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对于内控的研究、内 控建立和实施有指导作用,主要有控制论、 组织行为学理论、代理理论、权变理论等。 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与风险管理涉及法律、 市场、财务、运营与战略等方面。内部控 制目标决定着内控运行的方式和方向。内 控是为实现五类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企业 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 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 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南开大学 程新生 等
14
四、外部风险
这种风险的来源于企业外部,但属于企业风险 监控和内部控制范围,未雨绸缪是一个比亡羊 补牢更理性的选择。外部风险可以是自然或人 为的灾难,可能来自于竞争具有偶然性,难以 预测,一旦发生却有着严重的后果
外部风险环境,使企业的原有运营环境遭到破 坏,但是有效的管理可以降低此类风险。例如 ,IBM从一个硬件公司到一个服务及解决方案公 司的转型,较好地解决了竞争环境变化带来的 风险
风险管理程序包括控制目标的设定,风险与事项识别,风 险应对,控制活动(包括正式和非正式),权责配置等。
风险管理使控制对象在行为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并 达成内部控制目标的控制行为,涉及控制程序、运营 风险监控、风险评估和信息反馈等。
南开大学 程新生 等
3
第一节 内部控制目标结构
一 内部控制目标设定
南开大学 程新生 等
15
以“目标—风险—控制”流程为指导,对
所有的风险进行分析,包括管理层关注的事项
以及引起责任人员注意的风险领域。关注高风
险的领域,以提供相关的、符合管理层和董事
会需求的信息风险管理源于20世纪30年代,在
风险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把保险作为处理风险
南开大学 程新生 等
1
第一章 企业内部控制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



内部环境 目标设定 事项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监控
目标与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是在某个时点 上的一种状态或情况。 风险管理的8个构成要素都必须存在 和正常运行。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涵盖内部控制

拓展了内部控制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框架的 联系与区别
企业风险管理与管理过程

企业风险管理是管理的一部分,但并 不是管理当局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 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误解


误解一:企业风险管理没有价值,因为我 们已经在企业中管理风险。 误解二:企业风险管理将增加成本。 误解三:企业风险管理引入了官僚作风。 误解四:企业风险管理将转移企业核心业 务流程和价值主张。


事项——风险与机会
事项:源于内部或外部的影响目标实现的 事故或事件。 风险:是一个事项将会发生并给目标实现 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机会:是一个事项将会发生并给目标实现 带来正面影响的可能性。


企业风险管理定义

是一个过程 企业风险管理并不是静止的,而是渗 透于一个主体的各种活动的持续的或反 复的相互影响。


4.1990-2000年,“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 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括: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5.2000年后,“整体内部控制和企业全面 风险管理”阶段,增加了对上市公司报告 的要求和责任,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应负 担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责。明确禁 止了某些上市公司的行为极大地扩展了审 计委员会的责任和权威。
开展和实施企业风险管理,对于企 业来说可谓意义深远。


1.成功地应对商业环境的变化。 2.减少业绩的可变性。 3.统一并整合对风险管理的看法。 4.提升董事会的治理能力。 5.增加对关键风险的反应能力。
实施风险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1.对风险管理的认识 2.业务和管理的复杂性 3.缺乏可参考与借鉴的实践经验 4.与内部管控系统的结合 5.风险的变化和风险管理手段的革新
企业风险管理定义

由组织中各个层级的人员实施 企业风险管理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 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
各管理层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职责
(1)董事会。董事会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负有监督职责,主要通 过以下方式实现其职责: 了解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的程度; 获知并认可企业的风险偏好; 复核企业的风险组合观并与企业的风险偏好相比较; 评估企业最重要的风险并评估管理者的风险反应是否适当。 (2)管理者。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最终负责。 (3)风险管理员。与企业内其他管理者一起,在各自的职责范 围内建立并维护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首席风险管理员也 可以担当监督风险管理进度和帮助其他管理人员在企业内 向上、向下和横向报告有关风险信息的职责,并可以成为 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一员。 (4)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风险管理的监控中占 有重要的地位。他们可能通过对管理者风险管理过程的充 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控、检查、评估、报告和提出改进建 议来帮助管理者和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履行其职责。 (5)其他员工。

提 供合理保证 合理保证并不是绝对保证。
企业风险管理定义

目标实现 力求实现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但相互交叉的目标。 主体目标分为: 战略——与高层次的目的相关,协调并支撑主体 的目标 经营——与利用主体资源的有效性和效率相关 报告——与主体报告的可靠性相关 合规——与主体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相关 一些主体采用另一类目标,“保护资源”,也称 “保护资产”
第二章 企业风险管理定义




美国的风险管理发展阶段 1.1940年,“内部牵制”阶段,以账目间 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 2.1940—1979年,“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由“内部牵制”阶段逐步演变为由组织结 构、岗位职责、人员条件、业务处理程序、 检查标准和内部审计等要素构成的较为严 密的内部控制系统。 3.1980-1990年,“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提出“完整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控制环 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
企业为什么要实施企业风险管理





Coso在ERM框架中列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八种优 点,主要有: 将风险偏好和企业的战略结合在一起; 联系企业成长、风险和收益; 增加风险反映决策; 使企业的经营偏差和损失最小化; 确认和管理企业的总体风险; 针对多重风险提供整体反应; 抓住机遇; 合理分配资金。
企业风险管理定义

应用与战略制订 企业风险管理应用于战略制 定之中,要考虑与备选战略相关的 风险。
企业风险管理定义

贯穿于企业 企业风险管理考虑组织的各个层级 的活动,还要求主体对风险采取组合的 观念。
企业风险管理定义

旨在识别一旦发生将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 并把风险控制在风险容量以内 风险容量是一个主体在追求价值的过程 中所愿意承受的广泛意义的风险的数量。 风险容量与一个主体的战略直接相关。 风险容量指导资源配置。 风险容限是相对于实现一项具体目标而 言,可以接受的便利程度。
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
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前提:每一个主体 存在的目的都是为它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
企业风险管理包括:

协调风险容量与战略 增进风险应对决策——回避、降低、分担和承受 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 识别和管理贯穿于企业的风险 提供对多重风险的整体应对 抓住机会 改善资本调配
2001年,COSO委托普华永道开发一个对于管理当局评 价和改进他们所在组织的企业风险管理的简便易行的框架, 2004年9月《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正式文本发布。 该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更有力、更广泛地关注于企业风 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尽管风险框架不打算、也的 确没有取代内部控制框架,但风险管理框架文本中指出风 险管理框架将内部控制框架涵盖在其中。 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了八大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 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 监控。企业风险管理并不是一个严格的顺次过程,一个构 成要素并不是仅仅影响接下来的那个构成要素。它是一个 多方向的、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构成要 素都能够、也的确会影响其他构成要素。

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一个实体的董事会、管理 层与其他人员所实施的一个流程,用于提供实现以 下几个方面目标的合理保证: 第一,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第二,运营的有效性与效率 第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2004年的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转变:从纯粹的内部控制转向了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



Coso委员会在1992年提出的报告《内部控 制——整合框架》; 2002年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2004年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 架》

1992年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协会、财务主管协会、内部审计师协 会、管理会计师协会联合创建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由于该委员的 委员长是J.C.Treadway ,故又称为Treadway Committee),该委员会旨 在探讨财务报告中的舞弊产生的原因,并寻找解决措施。基于该委员会 的建议,成立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ttee,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的发起组织 委员会),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报 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4年进行了增补),即COSO内部控制 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