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与梁启超教育思想比较

合集下载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及实践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及实践

一、梁启超的教育思想1. 教育救国论梁启超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根源在于教育。

他提出“教育救国”的口号,强调教育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2. 德育为先梁启超主张德育为先,强调道德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他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灵魂,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他提倡“以德育人”,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3. 知识与能力并重梁启超主张知识与能力并重,认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他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开放教育梁启超主张开放教育,认为教育要面向世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他提倡“中西合璧”,主张借鉴西方教育制度,改革我国教育体制。

5. 个性发展梁启超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认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潜能。

他提倡“因材施教”,强调教育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二、梁启超的教育实践1. 创办新式学堂梁启超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创办了多所新式学堂,如清华学堂、南开中学等。

这些学堂以西方教育制度为蓝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道德品质。

2. 推动教育改革梁启超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教育主张。

他主张改革科举制度,推行新式教育,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3. 撰写教育著作梁启超撰写了大量的教育著作,如《中国教育史》、《教育杂论》等,为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培养人才梁启超注重人才培养,他创办的学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梁启超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启示1.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及实践表明,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只有重视教育,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2. 德育为先,全面发展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强调德育为先,全面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个性发展。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引言概述: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思想家,他的著作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阅读梁启超的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详细阐述我对梁启超的读后感。

一、梁启超的思想深邃独特1.1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梁启超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民主与科学相结合的治国理念,强调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的平衡。

他提出了“政治是一门科学”的观点,强调政治决策应该基于科学的理性分析,而不是主观意识的盲从。

1.2 梁启超的经济思想梁启超在经济思想上,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他认为市场经济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但也需要国家的引导和监管,以保证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

1.3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梁启超在教育思想上,主张以人为本、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二、梁启超的学术贡献丰富多样2.1 政治学研究梁启超在政治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政治学著作深入剖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借鉴。

2.2 经济学研究梁启超在经济学领域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的方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文化学研究梁启超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也是非常深入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有益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观点和建议。

三、梁启超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3.1 人格魅力梁启超以其深思熟虑、坚持原则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崇敬。

他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他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社会进步的热忱。

3.2 影响力梁启超的思想和观点对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学术研究和政治实践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3.3 学术传承梁启超的学术思想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叶圣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语文教学家,他的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叶圣陶主张以文本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强调情感、体验和思维的培养,积极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他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指导现代语文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学生为中心。

叶圣陶主张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以文本为中心。

叶圣陶主张以文本为教学的核心,他认为通过文本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修养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他强调要选取生活和学习中紧密相关的文本,让学生能够在文本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三、注重情感与体验。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唤起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共鸣和感悟。

他主张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赏析,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理解人生,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素质和生活品味。

四、强调思维与表达。

叶圣陶主张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文学作品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他认为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表达,提倡以文本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现代社会,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需要更加灵活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去感知和创造,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中国语文教育史

中国语文教育史

教学相长原则 “藏息相辅”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教学时弊
一曰“呻其占毕”。 二曰“多其讯”。 三曰“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四曰“使人不由其诚”。
五曰“教人不尽其材”
小结: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也是世界上教育 史上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是我国古代教育经 验的总结, 可称为中国古代教育学的雏形,是 中国教育史上极为辉煌的遗产,它所论述的教
前期语文教育活动及思想
后期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语文教育观
叶圣陶前期语文教育活动:
开明书店(1926年) 《中学生杂志》(1930.1)
《文心》(1933.1-1934.6)
开明书店(1926年)
“自从开明书店登场,中国出版界才有
认真为学生着想的读物”——曹聚仁
《中学生杂志》(1930.1)
4、简评《国文百八课》在我国语文教材史上的
地位。
第三编:现代语文教育期 (今语文教育期)

景 及 特 点
著名语文教育家
教学大纲的流变
作业
“庠”(唐虞),分为上庠和下庠; “序”(夏 禹),分东序、西序;“学”(商)分左学、右 学。
二、言文教育期的基本内容
1 、原始社会言语教育与生活教育合二
为一 2、夏商两代文字读写教育开始兴起
三、言文教育期的基本经验
1 、语言来自生活,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大
课堂 2、文字读写训练是语文教育的基础
四、言文教育期的特点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
“子绝四——毋意(不凭空臆测),毋必
(不主观武断),毋固(不固执一端),毋 我(自以为是)”
启发教学,循序渐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教育思想论文语文课改论文:梁启超教育思想对语文课改的启迪

教育思想论文语文课改论文:梁启超教育思想对语文课改的启迪

教育思想论文语文课改论文:梁启超教育思想对语文课改的启迪摘要:语文教育要充分体现旺盛的个体生命活力和勇于担当救国救民重任的崇高历史使命意识;语文课程内容改革重在将言语精品引入教学流程,使学生在体验和品味中发展自己独特的、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言语表现能力;教育的关键在于引起学生对某种学问的兴趣,或者教师将学生对某种学问的原有兴趣开发出来转化为极富有享受感的精神追求。

关键词:梁启超教育思想语文课改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他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标志性人物,是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推进者与奠基人之一。

只是他重要而又深刻的政治革新思想和变法主张,往往遮蔽了他的现代教育思想光辉。

笔者发现学界关于他在现代教育思想方面,尤其在现代语文教育思想方面的研究成果甚为少见,值得从史论角度予以梳理和弘扬,以作当代语文课程改革之镜鉴。

一、“新民说”:语文教育要着力培养理想“新人”20世纪初,梁启超基于对国民素养的深切反思,率先提出了“新民”思想,自觉地把改造国民性提上了社会变革的现实议程,呼唤国民心理和人格的推陈出新。

在《新民说》中,梁启超既着眼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又努力吸收西方新文明教育思想,果断地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现代国民即“新民”。

“新民”绝不是针对少数几个精英,而是要“改铸所有的民众”[1],即面向现代全体国民大众。

而现代语文教育作为整个大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的更新必然与整个教育思想的更新融为一体。

“教育之意义在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使结团体,以自立竞存于列国之间,不徒为一人之才与智也。

”[2]“新民”这个梁氏自铸的新概念,自然成为他矻矻致力的20世纪初叶语文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核心。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理念“造就健全的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3]764-765,正是沿用了梁启超的“新民说”。

之后的现代语文教育学学者们也是在梁启超的现代语文教育目标观的启发下,探索着符合时代发展和我国国情的成熟的语文教育目标。

梁启超与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之比较

梁启超与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之比较

梁启超与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之比较第一篇:梁启超与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之比较梁启超与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之比较摘要:国语国文教育期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也涌现了许多教育大家,他们的许多理论与思想在现今的语文教育上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那是百家争鸣的时期,他们的思想与理论也各有不同,本文就试着浅论梁启超与叶圣陶在写作教学思想上的异同。

关键词:梁启超叶圣陶写作教学在国语国文教育期,不得不提到两位教育大家,梁启超与叶圣陶。

虽然很多人对他们最关注的地方并不是他们在教育领域中的贡献,但实际上两人的语文教育思想至今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价值,本文就主要从写作教学方面谈谈两人的教育思想有何异同。

两人对于写作教学都十分重视,著有很多文章阐述自己对写作教学的观点,经过总结分析,我得出以下结果,首先是两人在写作教学中相同的思想:第一,两人都认为文章要讲求真情实感。

梁启超在写作上主张“求真”,他说:“结构一篇妥当文章,有最低限度的要求,是‘该说的话—或要说的话不多不少照原样说出,令读者完全了解我的意思’”,这就是说,学生作文,要反映客观实际,要言之有物,让读者看得懂;不要说空话,写不切实际的文章、写别人读不懂的文章。

[1] 而叶圣陶以“求诚”为核心的作文教学观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具体的要求就是“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也就是要求学生写文章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娇柔做作或乱编乱作。

第二,在作文命题方面,两人都认为教师出的题目要确切,要有范围,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梁启超认为“记载文最好是学生生历或耳闻目见的事迹、物件或地方。

论辩文题须是一个切实的问题,最好是学生字节感到厉害,或是一个问题有两面理由容得彼此主张辩驳之余地者。

[2] 虽然叶圣陶不太赞同命题作文,认为那“只是个不得已的办法”,但他还是希望命题能有生活性。

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如能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调动写作积极性。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是近代中国教育家和语文教育理论家,他对中国语文教育的贡献不仅表现在他的作品中,更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中。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中,最核心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纽带。

叶圣陶强调以人为本。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完美人格,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他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判断、想象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思想,是对学生个体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重视,也是对整体教育目标的强调。

叶圣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叶圣陶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语文教育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他主张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发展。

叶圣陶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特点,倡导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教育理念。

叶圣陶强调以情感为纽带。

叶圣陶认为,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和纽带。

他主张教师要用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控制能力。

他提倡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商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叶圣陶的以情感为纽带的教育思想,强调了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和人文关系的重要性。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对中国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使语文教育从传统的灌输教育转向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叶圣陶的思想中汲取教育智慧,不断探索和创新语文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

浅谈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

浅谈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

浅谈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提出了中国儿童发展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对于现代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个体差异。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这对于现代教学改革意味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潜力。

叶圣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用知识。

他强调课堂教学要注重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感受和体验真实的事物。

他还主张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现代教学改革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还强调教育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情感和智力,培养他们的审美和体育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这对于现代教学改革意味着要在传授知识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强调教师的角色和素质。

他认为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播者,但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

他主张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和素质,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现代教学改革需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素质和教育理论基础的优秀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他主张以孩子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强调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教师的角色和素质。

这些思想和理念对于推动现代教学改革,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叶圣陶与梁启超教育思想比较

叶圣陶与梁启超教育思想比较

叶圣陶与梁启超教育思想比较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家、思想家、学术大师,而且是一位著述丰赡的教育家。

自戊戌变法至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发表了一系列教育论文,在教育宗旨、制度、内容、方法等诸多方面均有论述,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主张,不仅有体系严谨的理论以资后人研究,其成功的教育实践更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了鲜活范本。

而作为苏派教育先驱者的叶圣陶,不仅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在其70多年教育实践及研究中,更是形成了一种代表我国现代教育实践发展方向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教育思想体大思精,提出诸多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教育命题,影响到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教育。

对两位大师关于教育思想的辨析与梳理,必然有益于现代教育研究及新课程改革进行借鉴与创新,为现代教育事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思想启迪。

一、教育目的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在《论教育当定宗旨》一文中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想意识及自主能力,能够有目的有宗旨地进行活动,宗旨是人类活动特有属性,而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人类活动,同样需要宗旨;对于教育的宗旨,他认为培养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关键,独立人格不仅在品行、智识、体力方面皆完备,更要能享有人权,在政治自由方面具有独立的法人意识。

可以说,此时的梁启超倾向于将教育的宗旨定格为:培养社会变革所需的政治人才。

在教育理论上提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同时,在教育实践方面,梁启超更是身体力行,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人才,著名的有:蔡锷、徐志摩、谢国桢、吴其昌、周恩来等。

而在他所培养的十四个子女中,除了早夭的五位外,其余九位全部成才,且每一个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一流专家。

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1948年中研院院士和新中国成立后中科院院士,一门三院士,在中国20世纪,算是极为罕见的。

梁启超正是通过自身的实践验证自己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一教育宗旨。

关于教育的目的,苏派名师叶圣陶在其教育论述中认为:“教育事业的目标在辅导下一辈人的发育生长。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界的杰出人士之一,他对语文教育的思想贡献巨大。

他所倡导的语文教育不仅是语文课程,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和心灵修养的综合性教育。

本文将从叶圣陶的教育理念、语文教育方法和语文教材建设三个方面来探讨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一、教育理念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以人为本、以生为衡、以文化为中心”,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本品德”。

“人本品德”中包含的是优秀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他认为学生在品德上有缺陷,就无法在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

在此基础之上,他主张以生命体验为教育的基础,将语文课堂打造成为生命课堂。

他认为,只有在从学生的真实体验出发,拓展他们的生命视野,激发他们的情感意识,才能使思维获得更广泛、更深刻、更旺盛的发展。

最终,他认为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心灵修养。

二、语文教育方法叶圣陶提出的“生命课堂”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生命课堂”是一种在语文教育中强调个人体验、情感投入和社会互动的全新教育方式。

该教育方法主张把学生自己的生命经验与当代的文化财富紧密联系起来,借助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善于思考和创造。

另外,这种教育方法还强调了多元智能课程的构建。

他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法、词汇和作文,还包括诗歌鉴赏、戏曲导赏、美术欣赏等多种形式。

三、语文教材建设叶圣陶对于语文课程的建设,提出了“三元教学理论”。

这个理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语文教材:文学性、学术性、教育性。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材需要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学术深度,同时还要有鲜明的教育目标。

他提出的语文教材观点和方法,不仅在当时,即使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总之,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语文教育宝库中的一个丰厚的财富。

他所提出的语文教育理念、学科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指引着我们在教育领域的实践。

叶圣陶先生是我们的儒者、文化导师和人类精神的卫道士。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语文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实践和体验教育、关注语文教育的社会责任等方面。

本文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探讨其对中国教育的重要影响及启示。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他认为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张通过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如诵读、背诵、写作、朗诵等,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叶圣陶还强调要注重阅读,他认为广泛阅读文学名著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主张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差异,鼓励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和交流。

他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这一思想在当今教育中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教师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在语文学习中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培养。

三、注重实践和体验教育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应注重实践和体验教育,通过观察、实践和体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他主张师生要共同走出课堂,走进文学的创作实践,亲身体验语文的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增强自己的创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四、关注语文教育的社会责任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关注社会责任,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

他强调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通过语文教育使学生了解和珍爱自己的文化传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叶圣陶还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良知、有情感、有责任心的公民。

中国近代以来十位教育家谈谈真正的教育

中国近代以来十位教育家谈谈真正的教育

中国近代以来十位教育家谈谈真正的教育一、梁启超必须引导孩子的趣味梁启超作为家长典范,其九个儿女品格出众、才华横溢,各有建树!关于教育,梁启超说:必须引导孩子的趣味!感官快乐通常都是短暂的,一顿美食或一场Party带来的快乐很难持续,且遵循收益递减规律,阈限会逐渐提高,快乐越来越难,只能通过不断增加刺激和惊喜来实现,满足后又难免落入空虚;而基于价值体验的幸福却可以持续很久。

人生在幼年青年期,趣味是最浓的,成天价乱碰乱迸;若不引他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便非流入下等趣味不可。

我们主张趣味教育的人,是要趁儿童或青年趣味正浓而方向未决定的时候,给他们一种可以终身受用的趣味。

二、鲁迅保护孩子的怀疑精神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

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

“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讲得有道理。

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脸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实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

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三、王国维教育的宗旨是使人成为完全的人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

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

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

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

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

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

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智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

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

四、星云大师家庭教育的六大关键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所以能够功成名就,都要感谢有良好的家教。

例如孟母三迁、岳母教孝,再如王羲之练字、王冕习画,都是因为家庭教育成功,所以终能成为不世之才。

浅谈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

浅谈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

浅谈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
叶圣陶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关于教育的思想理念丰富而深刻,他强调了德育、智育和体育的统一,提出了“发现、发展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等一系列教育原则。

这些思想对于现代教育改革有着深刻的启示,本文将会就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进行详细的探讨。

叶圣陶关于德育的思想对现代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教育应当以培养品德为宗旨,以德为先。

这与现代教育改革中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品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叶圣陶的德育思想强调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与当今教育改革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素质是一致的。

在现代教学改革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叶圣陶关于智育的思想也对现代教学改革有着启示作用。

他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发现、发展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等一系列教育原则。

这与现代教学改革中注重个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也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语文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对现代语文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深受孔子和魏源的影响,他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的综合素质,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和情感化。

他的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启发。

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的整体性。

他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对文字和语言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他们的真善美的修养。

现代语文教育要有一种综合性的观念,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他们的思辨能力、审美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培养。

叶圣陶注重语文教育的个性化。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特长,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代语文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叶圣陶还强调语文教育的情感化。

他认为学习语文要发扬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现代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叶圣陶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他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现代语文教育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1. 孔子(公元前551 —前479 )孔子名丘,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他提出了" 有教无类" 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

他" 有教无类" 的理论基础,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更可贵的是他的" 庶、富、教" 思想。

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

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

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

后人就简称为" 因材施教" 。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

他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很重视立志教育,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

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他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

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

他最注意" 行" ,提倡"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耻其言而过其行" 。

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 听其言而观其行" 。

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 过则勿惮改" 的名言。

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 磨而不磷" ," 涅而不缁" ,"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 宁死善道" ,在必要时宁愿" 杀身以成仁" ,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摘要】叶圣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具有深远影响。

他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根本任务。

叶圣陶主张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

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理念强调文以载道、以文入道,强调对学生品质的塑造和修养的重视。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当代语文教育有着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持续影响着当代教育实践,引领着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叶圣陶、语文教育、教育思想、重要性、根本任务、方法与途径、实践意义、理念、当代启示、持续影响1. 引言1.1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叶圣陶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语文教育的思想影响深远。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他提出了“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强调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品质,使其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真才实学的人才。

叶圣陶主张在语文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提倡“以正音为主”、“以理辨证为要”,强调语文教育应该立足于语文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正确、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叶圣陶还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认为语文是情感和美感的艺术表达,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体验语言的魅力,培养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语文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当代语文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正文2.1 叶圣陶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是人类最主要的交流工具。

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则,提高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沟通效果,提升交流质量。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对于语文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叶圣陶的著作中,不难发现他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视和对于学生思维发
展的关注,这也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两个核心。

第一,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是一门学科。

他认为,语文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同时
也是一门知识学科,需要系统的教学和学习。

他主张语文课程应该立足于文化传承和人文
素养的培养,强调语文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深度。

为此,他反对以考试为导向和强调技能训
练的教育模式,倡导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教育,将文化知识和文学修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
的真正目的。

第二,叶圣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语文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也要更加重视他们的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为此,他提出了“语文教育应
该注重训练思维”的思想,主张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写作等各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
养。

梁启超给学生教育意义

梁启超给学生教育意义

梁启超是中国晚清时期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他对学生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梁启超给学生教育的几个重要意见:
1. 强调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梁启超鼓励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认为,学生应当通过自我思考、质疑和探索,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观点,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接受知识。

他强调学生应该树立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以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2. 培养国际视野和全人教育:梁启超主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具备全球化思维和能力。

他鼓励学生学习外语、了解外国文化和思想,同时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

此外,他强调全人教育,即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3. 推崇实践和社会参与:梁启超认为学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他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

他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参与社会改革和公益事业,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

4. 培养品德和道德观念:梁启超非常重视学生的品德和道德发展。

他强调学生应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模范,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他认为学生应具备高尚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以成为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才。

浅谈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

浅谈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

浅谈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和学生。

他的教育思想包括“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活为本”、“统筹兼顾”等核心理念,这些理念对于现代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叶圣陶的“以人为本”思想为现代教育注入了人性化的元素。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一思想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传统教育是以知识为中心,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忽略了学生的意愿和需求。

现代教学改革应该继承叶圣陶的这一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知识的主动获取。

其次,叶圣陶的“德育为先”思想提醒我们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培养。

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他人生的基础,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稳定的情感基础。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眼下利益,更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只有注重德育,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的新一代人才。

再次,叶圣陶的“以活为本”思想强调学生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含义和内涵。

他提出“教具是活的,教材是活的,教学是活的”,强调教育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过程,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

现代教学应该借鉴这一思想,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创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价值。

最后,叶圣陶的“统筹兼顾”思想要求教育者要全面关注学生的个性、智力、情感和品格等多方面的发展,做到“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合理的教育安排”。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技能培养。

现代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实现自我发展。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家、语文学家,也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对语文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对现代语文教育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一、强调文化传承和核心素养培养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承载着民族精神、历史传统和道德观念。

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和道德素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中华文化基础和核心文化素养。

现代语文教育也应该重视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二、注重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提出了“融会贯通”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综合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现代语文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倡导生活化教学和体验式学习叶圣陶先生强调“以生活为根据、以生活为内容、以生活为范围”,主张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他提倡通过实地考察、走进社会、参与社区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语文知识。

现代语文教育也应该注重将语文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和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追求个性化发展和情感教育叶圣陶先生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教育。

他提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特长,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发展。

他还强调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经验和情绪表达能力。

现代语文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情感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五、倡导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叶圣陶先生主张进行课程和教学的改革创新。

他提出了“情感与思维、理性与创造、自觉与自由”的教育理念,强调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与梁启超教育思想比较摘要:在近代教育史上,梁启超可谓新式教育的开山巨匠,而叶圣陶则是苏派教育的先驱领航人,对于二人的教育思想,既有承继趋同的一面,又存在变革差异的一面。

本文从下述几个层面对其进行异同辨析: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通过对二人教育思想的比较及二者之间关系的梳理,必然有益于当下教育改革进行借鉴与创新,为现代教育事业提供有力的思想启迪。

关键词:梁启超叶圣陶教育思想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家、思想家、学术大师,而且是一位著述丰赡的教育家。

自戊戌变法至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发表了一系列教育论文,在教育宗旨、制度、内容、方法等诸多方面均有论述,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主张,不仅有体系严谨的理论以资后人研究,其成功的教育实践更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了鲜活范本。

而作为苏派教育先驱者的叶圣陶,不仅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在其70多年教育实践及研究中,更是形成了一种代表我国现代教育实践发展方向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教育思想体大思精,提出诸多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教育命题,影响到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教育。

对两位大师关于教育思想的辨析与梳理,必然有益于现代教育研究及新课程改革进行借鉴与创新,为现代教育事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思想启迪。

一、教育目的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在《论教育当定宗旨》一文中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想意识及自主能力,能够有目的有宗旨地进行活动,宗旨是人类活动特有属性,而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人类活动,同样需要宗旨;对于教育的宗旨,他认为培养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关键,独立人格不仅在品行、智识、体力方面皆完备,更要能享有人权,在政治自由方面具有独立的法人意识。

可以说,此时的梁启超倾向于将教育的宗旨定格为:培养社会变革所需的政治人才。

在教育理论上提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同时,在教育实践方面,梁启超更是身体力行,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人才,著名的有:蔡锷、徐志摩、谢国桢、吴其昌、周恩来等。

而在他所培养的十四个子女中,除了早夭的五位外,其余九位全部成才,且每一个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一流专家。

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1948年中研院院士和新中国成立后中科院院士,一门三院士,在中国20世纪,算是极为罕见的。

梁启超正是通过自身的实践验证自己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一教育宗旨。

关于教育的目的,苏派名师叶圣陶在其教育论述中认为:“教育事业的目标在辅导下一辈人的发育生长。

”①“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

”②叶圣陶不仅将教育的目标定格在传统儒家观念中的“人”,注重身体与人格共同成长,而且提出了具体目标,亦即“合格的公民”、“够格的公民”。

“各门学科除了各自的目标之外,有个共通的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成为国家合格的公民”③。

叶圣陶是从“五四”走出来的文化人,适逢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国文化面临新旧转换的时期,进行文化教育反省的价值依据在于对人的价值的肯定,而培养怎样的人?正是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才逐步形成“以培养现代化的中国人为目的”、“使成为国家合格的公民”这一教育宗旨。

二、教育的内容虽然二者对于教育的宗旨不谋而合,但对于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梁启超在1902年的《教育政策私议》中,参照日本教育制度,把学校教育分为四个时期:(1)5岁以下为幼儿期,接受家庭教育和幼稚园教育;(2)6岁到13岁为儿童期,接受小学教育;(3)14岁到21岁为少年期,接受中学教育或者实业、陆海军、政治法律、美术、寻常师范等教育;(4)22岁到25岁为成人期,接受大学教育,包括高等师范学校和师范大学④。

此外,梁启超参照西方提出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天文地学浅理、古今杂事、数国语言、算学、音乐、体操等⑤。

更令同时代人正聋发聩的是,梁启超提出女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并论证提倡女学的重要意义:其一,“凡国之人,必当使之让人各有职业,各能自养,则国大治”⑥。

必须让女子接受教育,然后找到一份职业“以自养”。

其二,“今夫妇人之所以多蔽于彼者,则以其于天地间之事物,一无所闻,而竭其终生之精神,以争强弱讲交涉于筐箧之间……”⑦女子不受教育则终日困于家庭,为家庭琐事而计较,造成夫妻不谐,家庭不睦,而女子接受教育,则必然“使其人而知有万古,有五洲,与夫生人所以相处之道”⑧。

其三,“西人分教学童之事为百课,而由母教者居七十焉……母教善者,其子之成立也易;不善者,其子之成立也难……”其四,女子接受教育后,可以养育有素质的后代,不断“进其种”,即“进诈而为忠,进私而为公,进涣而为群,进愚而为智,进野而为文”。

在他看来,一个有学识、有修养、有素质的女子,所生育之子自然是有学识、有修养、有素质的人,这其实正是现代的遗传学和胎教理念。

梁启超对于教育内容的设定已经明显西化,不仅从学科的设置上仿照西方,在教学内容上采用了西方的学科分类法进行教学,最典型的为对以西方遗传学及胎教理论为基础的女子教育观点。

但梁启超并非数典忘祖的改革家,处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浪尖上,依然对传统文化保有绝对的信心,从国学中寻觅医治现代教育弊病的良方是他始终不渝努力的目标。

关于教育的内容,如果说梁启超所倡导的更多的是“制度文化”,而五四新文化运动革新者则提出了与此前不同的看法,他们明确指出,“欧美之强……根柢在人”,物质文明、民主政治等,“此特现象之末”⑨。

中国新文化运动者们得出结论:中国文化的历史性转换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在主体精神文化方面,即应该注重人自身的精神文化变革。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指向是人的个性意识的自觉和人的精神的张扬,是对人自由、平等、尊严和发展权利的重视,而叶圣陶恰恰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成长起来的教育家,对新文化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理念自然成为其教育理念的核心命题。

“教育是附丽于人而后显出它的作用的,离开了人,也就没有教育了”⑩。

“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11}。

因此,在教育内容方面,叶圣陶并不拘泥于学科具体内容本身,而是放在如何培养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具备创新精神习惯和创新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内容的根本所在。

“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12}。

为此,叶圣陶所提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被后人形象地称为“五四式思维”特点:第一,开放性思维。

“世界之广大,人类之渺小,赖有想象得以勇往而无所惧怯。

儿童的幼年就陶醉于想象的世界,一事一物,都认为有内在的生命,与自己有密切的关联,这就是一种宇宙观,对他们的将来大有益处”{13}。

第二,批判性思维。

即所谓反传统性思维、反惯性思维、“怀疑”性思维。

“不要盲从‘开卷有益’的成语……要使书为你所用,不要让你自己去做书的奴隶……写在书上的东西,并不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阅读固然要认真,但是尤其重要的是要抱着批判的态度”{14}。

三、教育方法梁启超在教育方法上首先是饱含爱意。

“在给子女的信中,喷薄而出的全是慈父之爱,这种爱完全是一位父亲情感的宣泄,赤裸奔放,情真意切”{15}。

梁启超对待学生既慈爱又严格,同时在教育方法上,他更主张灵活多变,“导之以理,抚之以术”,使学生易于接受,如演戏法、说鼓词、歌谣等。

同时他提出要缩短儿童授课时数,“日授学不过三时,使无太劳,致畏难也”{16}。

并对当时儿童教育中盛行的体罚教育提出批评:“今之教育,毁齿执业,鞭笞觥挞,或破头颅,或溃血肉,饥不得食,寒不得息”{17},必须废止这种教法,“不妄施扑教,使无伤脑气;且养其廉耻也”{18}。

而苏派教育名师叶圣陶对于教育方法,则更多的出于对儿童本位主义的考虑,他指出:“儿童的活动逾越常规,就因为他们对环境感到新奇,非常羡慕,于是引起了求知求行求享受的欲望。

顺着他的欲望的趋向,作为教育的入手方法,使他们如愿以偿,才是教育者最应当尽力的事务。

”{19}“认真备课,备课中要明确教育教学要求,‘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尤其要研究学生,‘怎样启发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动脑筋,是老师备课极重要的项目’;要教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在教育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去尝试;要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20}。

根据儿童的天性,仅仅抓住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来引导、扩充、教育孩子,这是叶圣陶对教育方法最大的理论指导。

在教育方法上,梁启超所代表的更多的是传统儒家文化的精神核心,慈父、严师又或者因材施教,而叶圣陶则从现代人文主义精神导向出发,把学生看做是一个自由而完备的人去思考、研究、引导和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儒家文化与人文主义相对立,儒家文化与人文主义恰恰是相互包容的关系,二者对于教育方法或许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万法不离其宗,致力于人的教育本质并没有改变,对于当下教育制度改革同样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注释:①叶圣陶.如果教育工作者发表(精神独立宣言).叶圣陶教育文集1.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10.②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叶圣陶教育文集2.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7.③叶圣陶.教材与教法.叶圣陶教育文集4.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53.④梁启超.教育政策私议[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⑤⑥⑦⑧{16}{18}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M].上海,中华书局,1936.⑨鲁迅.文化偏至论.河南.月刊第七号,1908,8.⑩叶圣陶.父母的责任.叶圣陶教育文集2.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4.{11}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叶圣陶教育文集2.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7.{12}叶圣陶.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教育文集2.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77.{13}叶圣陶.文艺谈.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编.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Vol11:294.{14}叶圣陶.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商讨.叶圣陶教育文集2.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7.{15}穆卓.《宝贝,你们好吗?梁启超爱的教育――给孩子们的400余封家书》序.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5:3.{17}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9}叶圣陶.文艺谈.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编.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Vol9:18.{20}任苏民.叶圣陶教育改革思想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