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胰岛素的重要性─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解析22
基础胰岛素治疗
B (body weight): 体重-BMI
C (complications & comorbidity ):并发症-合并症 D (duration of disease):糖尿病病程
血糖目标设定的“H2--ABCD”指导策略 •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10; 26: 239–244.
20 15
20
10 预混胰岛素 餐时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
10
5 0
预混胰岛素 餐时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
平均相对变化(%)
0 -10 -20 -30 -40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体重
低血糖2-3级
HbA1C≤6.5%且没有低血糖的患者 比例(%) 100%
80% 60% 40% 20% 0% 预混胰岛素餐时胰岛素基础胰岛素
血糖治疗目标:HbA1c ≤ 7%
主要来自DCCT和UKPDS研究(均为7%)
更低的HbA1c目标值,尚待进一步证据
• ACCORD、ADVANCE、VADT、ORIGIN等大型糖尿病终
点研究都没有提供更低血糖HbA1c目标值的证据
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
应基于预设治疗目标研究
不同的临床研究类型
①
•预设治疗目标
关注治疗方案达标的可行性、达标前提下的安全性
②
•预设治疗手段
如GAMI研究(胰岛素干预心肌梗死患者)
关注某一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
③
•预设治疗结果
如ACCORD研究(综合降糖治疗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关注治疗方案对某一终点指标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
Treat-to-target研究
24周的随机开放、多中心、平行组研究。756位1-2种口服降糖药物血 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比较NPH与甘精胰岛素的疗效及安全性
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中国1型糖尿病(T1DM)现况与规范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一、中国T1DM患者生存状况(一)中国T1DM患者血糖达标率低2003年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控制管理状况调查研究显示,平均年龄12岁的T1DM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9.8%,在西太平洋地区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位列第9,血糖控制不良者占64.2%[1]。
2004年上海地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血糖控制调查发现,15岁以前发病患者平均HbA1c为8.9%[2]。
来自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2011年的数据显示,年龄中位数29.6岁的T1DM患者平均HbA1c为8.6%[3]。
2013年北京地区T1DM儿童血糖控制管理状况研究显示,18岁以下患者平均HbA lc 为8.5%,血糖控制达标率仅15.0%[4]。
2013年重庆、武汉、成都地区的T1DM儿童青少年生存质量调查及分析发现,12岁以上青少年HbA1c>7.5%者占39.3%[5]。
我国上述调查观察的患者数量较少,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但已显示与2009年美国“SEARCH for Diabetes in Youth”研究调查中20岁以下T1DM患者HbA1c达标率为44.4%、平均HbA1c水平为8.18%相比,有一定差距[6]。
(二)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2002年美国一项T1DM急性并发症调查研究显示,T1DM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率为8/100次人年,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为19/ 100次人年[7]。
美国Joslin糖尿病中心“50年奖章”项目随访的351例50年以上病程的T1DM患者中有超过40%的患者未合并糖尿病相关并发症[8]。
而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的调查显示,T1DM患者的DKA发生率达26.4次/100人年[9]。
另一项针对西太平洋地区T1DM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表明,中国大陆地区T1DM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高达38.8次/100人年,且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位于各地区前列[10]。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文章目录*一、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二、哪些糖尿病病人要用胰岛素治疗*三、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要注意什么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1、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第一个阶段: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进行治疗却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时,可在服用降糖药的基础上,于晚餐前或临睡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以提高基础胰岛素的水平,从而可更好地控制血糖。
该治疗方案虽然只需患者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却能使患者安全有效地控制住血糖。
2、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第二个阶段:每天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该治疗方案主要可供采取第一个阶段的治疗方案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
该类患者应先停用口服降糖药,然后改为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70/30或50/50预混胰岛素,以使三餐后的血糖和夜间的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
3、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第三个阶段:每天注射四次胰岛素该阶段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阶段,其具体的治疗方案是:于早餐、中餐和晚餐前各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于临睡前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
虽然糖尿病患者在该阶段的治疗中注射胰岛素的次数增多了,但这种治疗方法更符合人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规律。
糖尿病患者在三餐前使用短效胰岛素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在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进行治疗可维持住基础胰岛素的水平,从而可达到良好地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4、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糖尿病患者经医生选用适宜自己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后,须选用最佳的注射部位,一般胰岛素采用专用胰岛素注射笔皮下注射方式,可供选择的注射部位有双上臂外侧(即三角肌处),双侧大腿前或前外侧,脐周腹壁周围(须避开肚脐5公分),注射胰岛素时可捏起皮肤,这样可保证在皮下注射,注射完毕后在注射部位停留6秒钟,以使药液可充分吸收,避免药液外渗,因局部反应可出现皮下硬结、脂肪萎缩、局部红肿等,故胰岛素注射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之间要相距2公分以上。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对于伴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 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血糖变
化。
04
胰岛素注射技巧与注意事项
注射部位选择与轮换
常用注射部位
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 上侧。
注射部位轮换
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可按照左 右对称轮换的原则,有规律地更换注 射部位。
注射器具使用及保养
3
教授胰岛素注射技巧
详细演示并指导患者或其家属学习正确的胰岛素 注射方法,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轮换、消毒等 。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焦虑情绪
倾听患者的担忧和疑虑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扰,给予关心和 支持。
提供情绪疏导和安慰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供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患 者缓解负面情绪。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目录
• 糖尿病概述 • 胰岛素治疗原理及作用 • 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 • 胰岛素注射技巧与注意事项 • 胰岛素治疗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糖尿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由于胰岛 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 或两者兼有引起。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
03
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记录血糖值,并解释血糖波动
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1 2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其营养需求和饮 食偏好的饮食计划,并教育患者如何调整饮食以 控制血糖。
指导患者进行规律运动
推荐适合患者的运动方式、频率和强度,并解释 运动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益处及注意事项。
2022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最全版)
2022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最全版)医学营养治疗(M NT)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
本指南内容涉及糖尿病营养预防、治疗、并发症防治、人工甜味剂及新型植物化学物、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等诸多领域。
指南制定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法学的要求,参照《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的要求,坚持基于患者问题为导向、证据级别与推荐并重、服务于临床的宗旨,结合中国临床实践提出问题及进行证据采集,旨在指导和规范临床MNT。
医学营养治疗中营养相关要素对糖尿病的影响MNT的实施重点是调整能量及营养素的供给,本指南中针对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相关要素对糖尿病的影响进行叙述。
一、能量问题1:糖尿病患者适宜的能量范围是多少?糖尿病患者应接受个体化能量平衡计划,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又能满足不同情况下营养需求的目标(B,强推荐)表4成人糖尿病患者每日能量供给量[kJ/kg(kcal/kg)]劳动活动强度体重过低正常体重超肥胖重体力活动(如搬运工)188~209(45~50)167 (40)146 ( 35 )中体力活动(如电动安装)167 (40)125-146(30-35)125 ( 30 )轻体力活动(如坐式工作)146 ( 35 )104~125( 25~30)84504( 20~25)休息状态(如卧床)104-125( 25-30)84-104 ( 20〜25 )62-84 ( 15〜20)注:标准体重参考世界卫生组织1999计算方法:男性标准体重(kg ) =[身高(cm ) -100 ] x0.9 ;女性标准体重(kg )=[身高(cm ) -100 ] xO.9-2.5。
根据我国提出体重指数(BMI )的评判标准,BMI <18.5 kg/m 12为体重过低,18.5 kg/m 2<BMI<24.0 kg/m 2^正常体 重,24.0 kg/m 2<BMI<28.0 kg/m 2为超重,BMI>28.0 kg/rrP 为肥 胖1. 短期内(<1年)LCD 有助于超重/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血糖管 理(A ,强推荐)2. V LCD 短期内有助于改善T2DM 患者的FBG 、HbAic.胰岛素抵抗、 体重等指标(C ,弱推荐),但可能发生低血糖等并发症,不推荐长 期接受VLCD ( C ,强推荐)问题2 :低热量饮食/极低热量饮食是否有助于T2DM 患者的血糖管 理?问题3:间歇性能量限制/持续性能量限制对T2DIVI患者糖脂代谢和体重有何影响?IER/CER均有利于超重/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和体重管理,IER较CER在体重管理上更有优势(B,弱推荐)二、碳水化合物问题4: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对于控制血糖、胰岛素水平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有何影响?糖尿病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宜为45%〜60%(B,强推荐)。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外因
1. 精神因素:精神刺激后,PTF升高,T3T4升 高,肝糖输出增加,导致胰岛素用量增加。
2. 运动:下肢运动可促进胰岛素吸收,运动 促进糖利用。
3. 进食时间、数量及质量。 4. 药物:升高血糖: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利
尿剂、苯妥英钠、烟酸、消炎痛、异烟肼。 降低血糖:乙醇、他巴唑、心得安、磺胺类
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方案
• 高度个体化 • 开始胰岛素剂量为0.5-1U/公斤(体重)/天 • 每3-4天逐渐调整2-4单位,直到血糖滿意控制 注意:
1. 初始从小剂量开始,调整期间随时带含糖食品 2. 注意夜间低血糖,睡前加餐 3. 注意血糖高低, 波动大时,可考虑加用口服药 4. 运动前进餐,饮食、运动要定时定量 5. 感染胰岛素要加量,有胰岛素抵抗。 6. 进食少,适当减胰岛素量, 避免酮症酸中毒。 7. 应坚持蜜月期使用少量胰岛素。
• 314 名 患 者 为 对 照 组 : 常 规 胰 岛 素 治 疗 • 平 均 追 踪 3.4 年 (1.6 - 5.6 年 )
Malmberg K, et al.: BMJ, 1997
•30
DIGAMI 研 究
胰岛素强化治疗
• 使 急 性 心 肌 梗 塞 死 亡 率 下 降 28% (p=0.011)
•7
口服降糖药原发失效(无效)
• 指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内糖 尿病未能得到控制
• 由于残存 的 细胞在OHA作用下仍 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8
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
指开始治疗控制有效一年以上,以后 发生控制失效达3个月以上
原因: - 肝葡萄糖输出 ( 26.1% ) -胰岛素抵抗 ( 17.3% ) - 细胞功能恶化 ( 12.6% ) - 原因不明 ( 44% )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
03 胰岛素注射与技术
注射器的选择和使用
注射器的类型
注射器的保养
根据胰岛素类型和剂量选择合适的注 射器,如笔式注射器、传统注射器等。
定期清洗和更换注射器的针头,确保 其通畅和无菌。
注射器的使用
确保注射器干燥、清洁,避免重复使 用,以免交叉感染。
பைடு நூலகம்
注射部位的选择和轮换
注射部位的选择
根据胰岛素类型和吸收速度选择 合适的注射部位,如腹部、大腿
04 胰岛素治疗的监测和管理
血糖监测
1 2
监测频率
在胰岛素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通常每日 至少监测2-4次,包括空腹、餐后和睡前血糖。
监测时间点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时间点,如餐前、 餐后2小时、夜间等,以全面了解血糖波动情况。
3
血糖控制目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 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 血糖控制在4.4-10.0mmol/L。
其他注意事项和限制
总结词
胰岛素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饮食控制、运 动量适度、避免饮酒等注意事项,同时需避 免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特定药物的合用。
详细描述
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对于胰岛素治疗同样重要。此外,饮酒可能 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应尽量避免或适量饮用 。在药物合用方面,应避免将胰岛素与肾上 腺皮质激素等特定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加重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
contents
目录
• 胰岛素治疗简介 • 胰岛素治疗方案 • 胰岛素注射与技术 • 胰岛素治疗的监测和管理 • 胰岛素治疗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 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整
01 胰岛素治疗简介
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专家建议解读
OAD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患者 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HbA1c达标率提高
24周后连续两次患者血糖检测HbA1c≤6.5%, HbA1c≤7.0%的患者比例
60.00% P=0.001 43.70% 40.00% P=0.043 17.50% 10.10% 甘精胰岛素组 调整OAD组
27.10%
20.00%
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空腹血糖值,每周调整2-6U基础 胰岛素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Raskin PR, et al. Eur J Intern Med. 2007 ,18(1):56-62.
临床使用建议 STEP 2.2:根据FPG水平调整基础胰岛素剂量—患者自我调整方案
患者自我调整剂量方案(以FPG目标6.1 mmol/L为例) 空腹血糖(mmol/L)
• 口服药种类和剂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酌情选择和调整
临床使用建议 STEP 2.1:根据FPG水平调整基础胰岛素剂量—医生指导方案
医生调整剂量方案(以FPG目标6.1 mmol/L为例) 空腹血糖(mmol/L)
<4.4 4.4-6.1 6.2-7.8 7.9-9.9 >10.0
基础胰岛素剂量调整
-2U 不调整 +2U +4U +6U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 (Hb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主要治疗路径
一线药物治疗
备选治疗路径
二甲双胍
α -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
生 活 方 式 干 预
二线药物治疗
胰岛素促泌剂/α -糖苷酶抑制剂/ 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
三线药物治疗
初诊T2DM患者
*高血糖症状: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的诊疗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指南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出了最新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糖尿病临床诊疗和预防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同时也可供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参考。
目录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4. 糖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 糖尿病的治疗5.1 生活方式干预5.2 药物治疗5.3 并发症的防治6. 糖尿病的监测与评估7. 糖尿病的护理与教育8.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管理9. 糖尿病研究与展望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当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
1.2 糖尿病分类1.1型糖尿病(T1DM):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自身免疫性、药物或病理性糖尿病等。
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1 发病率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0%。
2.2 危险因素1. 遗传因素:家族史、种族等。
2. 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
3.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
4. 性别:女性在绝经后患病风险增加。
5. 种族:我国汉族、蒙古族等民族糖尿病患病率较高。
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1 1型糖尿病(T1DM)1. 自身免疫: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 遗传因素:多个基因变异与T1DM发病相关。
3.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等。
3.2 2型糖尿病(T2DM)1. 胰岛素抵抗:脂肪、肌肉等组织对胰岛素反应减弱。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降糖药物和治疗路径图汇总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降糖药物和治疗路径图汇总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日益增长的老年糖尿病管理需求,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亟需规范。
近日,《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重磅发布,包括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生活方式干预、患者的降糖药物及治疗路径等,本文整理了部分内容,帮助临床医师对国内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的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综合评估的结果和是否应用低血糖风险较高的药物两项指标,推荐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如下图: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老年糖尿病的基础治疗。
所有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均应接受生活方式干预。
•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分层结果给予个体化的生活方式指导。
•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尽早发现营养不良,在制定营养治疗方案时应注意适度增加蛋白质和能量摄入。
•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始运动治疗前需要进行运动风险评价和运动能力评估。
•鼓励老年患者选择可长期坚持的规律运动,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有氧运动、抗阻训练等),运动过程中应防止跌倒,警惕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低血糖,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结合患者健康状态综合评估结果以及相应的血糖控制目标,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仍不达标的老年T2DM患者应尽早进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原则包括:(1)优先选择低血糖风险较低的药物;(2)选择简便、依从性高的药物,降低多重用药风险;(3)权衡获益风险比,避免过度治疗;(4)关注肝肾功能、心脏功能、并发症及合并症等因素;(5)不推荐衰弱的老年患者使用低血糖风险高、明显降低体重的药物。
1、常用口服/注射药物2、胰岛素在起始胰岛素治疗前,需要充分考虑老年T2DM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血糖升高的特点和低血糖风险等因素,权衡患者获益风险比,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起始胰岛素治疗时,首选基础胰岛素、双胰岛素或基础胰岛素/GLP-1RA复方制剂,此方案用药方便、依从性高,适用于多数老年患者。
2022胰岛素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5)
2022胰岛素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5)共501道题1、关于1+3方案中起始基础胰岛素与餐时胰岛素比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A. 生理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约占全天胰岛素总量的一半,约为18~32IU/24hB. 2015AACE指南指出:基础胰岛素剂量应占全天总剂量的50%C.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指出:初始胰岛素泵治疗时,每日基础输注量平均为50%D. 欧美研究中,基础胰岛素占总胰岛素剂量平均接近50%,Hollander研究更高达近70%试题答案:A,B,C,D2、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多选题)A. 未开启的胰岛素应放于2-8℃冰箱内B. 开启的胰岛素有效期为28天C. 每次注射胰岛素必须排气,最好一注射一针头D. 每次注射胰岛素必须排气,一次性针头注射前消毒可以重复使用试题答案:A,B,C3、LADI研究中,血糖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谷赖胰岛素治疗的结果,下面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A. 改善血糖控制B. 改善生活质量C. 改善血糖波动D. 增加治疗满意度试题答案:A,B,C,D4、关于甘精胰岛素的用法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A. 可灵活选择注射部位(轮换注射部位)B. 不能与其它任何胰岛素混合或稀释C.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斟酌减量D. 根据体重、病程、内源性β细胞功能、合并用药情况酌情增减量试题答案:A,B,C,D5、糖尿病肾病患者健康教育()(多选题)A. 勿使用对肾功能有害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磺胺药等及抗真菌药物。
B. 饮食上注意摄入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鱼类等。
勿食过咸的食物。
保证富含多种维生素。
C. 教会病人与疾病有关的家庭护理知识,如如何控制饮水量、自我检测血压、血糖、注射胰岛素等。
D. 避免受凉、潮湿,注意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重的体力劳动,防治呼吸道感染。
E.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泌尿道感染,如出现尿路刺激征时及时就诊。
中国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全文)
中国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全文)本指南所指的糖尿病外科治疗只针对2型糖尿病,即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进行性的胰岛素缺乏所致的糖尿病。
本指南所指的外科治疗特指以限制食物摄入、减少食物吸收,或进行消化道重建从而改变肠—胰岛素轴激素分泌为目的的胃肠外科手术。
1 背景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由于糖尿病所引起的冠心病、肾病、视网膜病及神经病变等是造成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有以下四种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1)A1C≥6.5%;(2)空腹血糖(FPG)≥7.0mmol/L;(3)OGTT试验中2小时血糖≥11.1mmol/L;(4)有高血糖的症状或高血糖危象,随机血糖≥11.1mmol/L。
根据WHO的资料,世界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
我国目前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9.7%,总数约有9000万,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占90%。
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内科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治疗及注射胰岛素治疗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很难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保持患者血糖的长期稳定,也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糖尿病各种并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严格的饮食控制和反复的血糖水平波动对患者造成持续精神压力,并影响着生活质量。
患者迫切需要一种能良好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手段。
糖尿病通常与肥胖并存,约90%的T2DM患者肥胖或是体重超重。
近年来随着减肥外科在国内外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肥胖病人接受减肥外科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减重效果。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减肥手术在有效减轻患者体重的同时,也有效的改善了大部分患者并存的血糖代谢紊乱。
一些肥胖患者术前所并存的糖尿病在接受外科手术后得到缓解甚至治愈。
甚至,越来越多的研究及证据表明,这些胃肠外科手术即使对体重正常的糖尿病病人也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实践治疗学习班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内分泌学-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实践治疗学习班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理念演变看药物治疗新进展 (1)二、血糖早期达标的临床意义—代谢记忆的影响 (3)三、血糖监测手段的发展以及TIR的临床意义与解析 (5)四、临床应用解析-口服降糖药治疗失效的后续治疗 (7)五、临床应用解析-基础胰岛素治疗失效的后续治疗 (9)六、ADA前沿资讯以及中国专家指导建议解读 (11)七、高血糖危象救治和风险病例分享 (13)八、基于肥胖表型—谈肥胖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 (15)九、纯中药治疗新诊断T2DM (17)十、糖尿病肾病最新研究进展 (19)十一、关注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探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临床获益 (21)十二、ADA 《糖尿病诊疗标准-2024》更新点解读 (23)十三、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管理策略 (25)十四、代谢-心-肾一体化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27)一、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理念演变看药物治疗新进展1.下列关于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是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与GLP-1RA的联合制剂B.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用于T2DM,每日一次、剂量可调、固定比例C.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基于既往治疗方案进行起始,不可用于部分特殊人群D.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剂量调整参考答案:C2.二甲双胍作用机制不包括()A.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葡萄糖输出B.刺激胰岛素分泌C.降低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D.改善血脂谱,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E.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增强无氧代谢参考答案:B3.胰岛素与()作为降糖疗效较高的两类降糖药物,能以“机制互补”的方式覆盖T2DM的大部分病理生理学缺陷A.SUB.GLP-1RAC.TZDD.MET参考答案:B4.关于适时起始胰岛素,帮助患者血糖尽早达标的获益,描述正确的是()A.较早启用胰岛素相比较晚用胰岛素患者的达标率高B.尽早血糖达标,可带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获益C.尽早血糖达标,可减轻糖尿病相关的经济负担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5.糖尿病发病原因是()A.胰岛β细胞破坏B.对食物不耐受C.胰岛素分泌过量D.暴饮、暴食E.食过多的甜食参考答案:A二、血糖早期达标的临床意义—代谢记忆的影响1.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糖达标率为()A.32.2%B.32.9%C.49.5%D.50.1%参考答案:D2.关于基础胰岛素与GLP-1RA联合治疗的益处说法错误的是()A.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针对基础胰岛素分泌减退,GLP-1RA针对餐时胰岛素分泌减退,二者联合兼顾了胰岛素分泌减退的基础与餐时需要B.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主要针对空腹血糖,GLP-1RA主要针对餐后血糖,二者联合治疗兼顾了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全面有效控制C.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可轻度减轻体重,而GLP-1RA显著增加体重,联合治疗可减少外源性胰岛素带来的体重增加D.二者联合治疗增效的同时,避免了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兼顾了有效性和安全性参考答案:C3.VERIFY研究:OADs早期联合治疗相较于单药起始的序贯治疗HbA1c 水平在()年研究期间持续更低A.3B.4C.5D.6参考答案:C4.下列关于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活性成分:德谷胰岛素和利拉鲁肽B.1ml溶液含有100单位德谷胰岛素和3.6mg利拉鲁肽C.本品为有颜色的液体D.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是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与GLP-1RA两种药物的联合制剂参考答案:C5.关于2型糖尿病进行早期联合治疗的益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增加降糖疗效的持久性,克服治疗惰性B.改善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减少单药治疗剂量,避免因单药剂量过大而带来的不良反应D.避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参考答案:D三、血糖监测手段的发展以及TIR的临床意义与解析1.关于TIR的临床应用解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DUAL VIII 研究在未使用胰岛素T2DM患者中,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风险,平稳降糖B.DUAL V 研究在已使用胰岛素T2DM患者中,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风险,平稳降糖C.在未使用胰岛素与已使用胰岛素T2DM患者中,与甘精胰岛素U100相比,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 TIR更优D.在未使用胰岛素与已使用胰岛素T2DM患者中,与甘精胰岛素U100相比,甘精胰岛素U100治疗 TIR更优参考答案:D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IR与糖尿病病理生理机制评估指标、血糖变化指标、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密切相关B.TIR与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负相关C.TIR与反映不同时长平均血糖变化的指标密切相关,TIR与HbA1c、GA呈线性负相关,TIR与1,5 AG呈线性正相关D.国内外数据显示,TIR与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密切相关,中国数据显示TIR每降低10%,全因死亡风险增加8%、CVD 死亡风险增加5%参考答案:B3.TIR指的是()小时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3.9-10.0mmol/L,或为3.9-7.8mmol/L)的时间(通常用min表示),或者其所占的百分比A.10B.12C.24D.36参考答案:C4.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TIR>()用于评估血糖管理A.40%B.50%C.70%D.85%参考答案:C5.下列关于TIR的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A.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可改善TIRB.在相同的平均血糖水平下,血糖变异性与TIR呈正相关C.在HbA1c均为7%时,不同的血糖变异性会导致TIR差异巨大D.年龄、病程、BMI 与TIR 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参考答案:B四、临床应用解析-口服降糖药治疗失效的后续治疗1.下列不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是()A.年龄≥35岁B.超重、肥胖或向心性肥胖患者C.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D.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E.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患者参考答案:A2.以下关于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是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与GLP-1RA的联合制剂B.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用于T2DM,每日一次、剂量可调、固定比例C.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基于既往治疗方案进行起始,可用于部分特殊人群D.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根据空腹血糖水平不可调整剂量参考答案:D3.关于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活性成分:德谷胰岛素和利拉鲁肽B.1ml溶液含有100单位德谷胰岛素和3mg利拉鲁肽C.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D.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是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与GLP-1RA两种药物的联合制剂参考答案:B4.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基于既往治疗方案进行起始,以下()人群不可用A.老年(≥65岁)B.轻度或中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C.轻度、中度或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D.孕妇及哺乳期参考答案:D5.对糖尿病的并发症,受血糖影响最大的主要是()。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最新版)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令狐采学目录序----------------------------------------------------01指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02 1.医护人员的职责---------------------------------02 2.注射前的心理准备------------------------------02 2.1 儿童---------------------------------------------02 2.2 青少年------------------------------------------03 2.3 成人---------------------------------------------03 3.注射治疗的教育---------------------------------04 4.注射药物------------------------------------------05 4.1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类型及作用--------05 4.1.1 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06 4.1.2 短效(常规)胰岛素-------------------------07 4.1.3 中效胰岛素(NPH)-------------------------07 4.1.4 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07 4.1.5 预混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类似物-------08 4.2GLP-1受体激动剂-------------------------08 5.注射装置---------------------------------------08 5.1胰岛素注射工具------------------------------09 5.1.1 胰岛素注射笔-------------------------------09 5.1.2 胰岛素专用注射器-------------------------11 5.1.3 胰岛素泵-------------------------------------11 5.1.4 无针注射器----------------------------------12 5.2注射笔用针头-------------------------------125.2.1 儿童和青少年-------------------------------12 5.2.2 成人-------------------------------------------13 6.注射技术------------------------------------------146.1 注射部位的选择------------------------------14 6.2 注射部位的轮换-----------------------------15 6.3 注射部位的检查和消毒---------------------16 6.4 捏皮---------------------------------------------16 6.5 进针角度---------------------------------------17 6.6 针头留置时间---------------------------------18 6.7 注射器材的废弃------------------------------18 6.8 针头重复使用的危害------------------------18 7.皮下脂肪增生与其他并发症------------------197.1 皮下脂肪增生---------------------------------19 7.2 疼痛---------------------------------------------207.3 出血和淤血------------------------------------218.胰岛素注射相关问题---------------------------218.1 胰岛素的保存---------------------------------218.2 胰岛素的混匀---------------------------------218.3 特殊人群的胰岛素注射---------------------229.规范胰岛素注射标准9步骤(胰岛素笔)---------------------------------------------------------2210.注射部位规范检查3要素--------------------23结语---------------------------------------------------23附录1. 胰岛素注射笔注射方法----------------24附录2. 胰岛素专用注射器的注射方法------27附录3. 选择针头长度的推荐-------------------28附录4. 针头使用手法的推荐-------------------29参考文献---------------------------------------------略序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乃至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急剧增长。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肾脏疾病
定期监测尿蛋白,并采取措施 预防糖尿病性肾病,如控制血 压和血糖。
足部疾病
定期进行足部检查,预防糖尿 病足,如避免足部损伤,保持 良好足部卫生。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治疗
1 1. 孕妇
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增加,需密 切监测血糖,并根据情况调整 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2 2. 老年人
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低血糖,需 格外注意血糖控制,避免药物 副作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支持小组
参加糖尿病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经 验,互相鼓励,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和 焦虑。
放松技巧
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瑜伽等,可以帮 助患者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
1 1.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了解病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提高依从性,预防并发症发生。
2 2.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
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关键策略,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戒烟限酒等方面。
饮食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饮食治疗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核心,以控制血糖、改善血脂和血压为目标。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总能量摄入,调整食物构成,并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3 3. 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治疗需重视 心理健康,积极配合治疗,并 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
4 4. 伴发其他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需综合考虑相关疾病治疗方案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
发病率上升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与不良生活方式密 切相关。
2022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2022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血糖控制篇2022年11月在苏州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上,公布了最新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讨论稿,在新版指南中,将以往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进行了调整(表1)。
可以看出,新版指南血糖控制目标的范围较宽。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以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均提示强化血糖控制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分析发现,血糖控制(以HbA1c表示)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呈对数性关系,该相关性延伸到正常HbA1c水平(<6%),没有下限,即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HbA1c控制得越低越好。
DCCT后续9年随访研究发现,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接受强化控制血糖的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相关终点的发生风险降低42%(P=0.02),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卒中及心血管死亡的发病风险降低57%(P=0.02)。
而UKPDS的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HbA1c每降低1%,CVD发生率降低18%。
基于这两个大型的循证医学研究以及其他一些稍小规模的临床研究结果,不少制定了HbA1c控制目标,如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糖尿病成人的HbA1c控制目标为<7%;而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的控制目标为<6.5%。
近年来,一系列有关强化降糖治疗是否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并发症的研究结果先后出炉,其中最著名的是ADVANCE、VADT以及ACCORD3项研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3项研究均未显示出强化降糖治疗具有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效果,尤其是ACCORD研究更由于强化降糖组心血管事件增加而提前终止。
回顾这三大研究,ACCORD研究和VADT研究均将强化降糖组的HbA1c目标值定于<6.0%,ADVANCE研究定于<6.5%。
进一步分析发现,ACCORD研究中,强化降糖组血糖下降过快(4个月内HbA1c下降1.4%),更多使用胰岛素及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使部分患者体重增加明显以及更多的低血糖事件可能是导致其心血管事件增加的原因。
使用胰岛素,你需要知道这些
家庭医药 2018.1222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病使用胰岛素,你需要知道这些□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周 颋在门诊,经常有患者问我:到底什么时间用胰岛素,用多长时间,用什么胰岛素,用胰岛素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这部分人主要是刚被诊断患有糖尿病,或者胰岛功能部分丧失。
这里就跟大家说说胰岛素的相关问题。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糖的物质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物质,主要是通过促进糖原的合成,把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参加代谢产生能量供机体利用而使血糖下降。
正常人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素分泌和进餐后的胰岛素分泌(脉冲式分泌),这两部分胰岛素分泌量大约各占胰岛素总量的50%。
基础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糖原分解及糖异生来减少葡萄糖的产生和维持周围组织器官(如大脑、肌肉等)对葡萄糖的利用,以维持空腹血糖在正常水平;脉冲式分泌即有刺激的情况下才开始分泌,主要是控制刺激状态下出现的血糖升高,最常见的就是进食以后胰岛素的分泌。
一般人一天胰岛素的分泌量大概在40~50单位。
当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出现问题或者出现胰岛素抵抗,这时候可能就需要通过补充外源性胰岛素进行治疗。
4种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通常,4种患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1.新诊断为糖尿病,血糖已经非常高者对于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5%、空腹血糖大于13.9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及时给予胰岛素治疗,以在短时间内把血糖控制好,解除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毒性,使胰岛细胞有一个恢复的过程。
因为长期高血糖环境会使胰岛素的需求不断增加,胰岛β细胞处于持续激活状态,导致胰岛β细胞内胰岛素储存消耗,加重高血糖,而高糖毒性反过来使β细胞功能更加恶化,如此不断地恶性循环下去。
而研究发现,短期使用胰岛素可以延缓β细胞的衰竭。
这类患者不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用2周到3个月,待胰岛功能恢复后,可以改用口服药。
2.使用口服药无法使血糖达标者长期使用多种口服药,糖化血红蛋白依然不能控制在7%以下,空腹血糖也不能控制在7mmol/L以下者,虽然还有一定的胰岛功能,但是胰岛β细胞衰竭的比较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空腹血糖水平(mg/mL)
22
空腹血糖增高 ─ 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
11853例有冠心病病史,年龄45~74岁入组
在筛选时根据血糖分为
• 非糖尿病组(≤109mg/dL):9973例 • IFG(血糖110~125mg/dL):1258例 • 未诊断的糖尿病组(≥126mg/dL):822例
TG(mmol/L)
LDL-C(mmol/L)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1.5
<2.6
<2.2
2.6~4.0
≥2.2
>4.0
8
2型糖尿病的治疗
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治疗方案
超重、肥胖患者
饮食、运动、控制体重+二 甲双胍 控制目标: HbA1c<6.5% 3 个 月 血 糖 未 达 标
正常体重患者
饮食、运动、控制体重+以 下药物的一种或多种:二甲 双胍,TZD类,磺脲类,格 列奈类, α -糖苷酶抑制 剂
加用以下药物的一种或多种: TZD类,磺脲类,格列奈类, α -糖苷酶抑制剂 加用胰岛素
加用胰岛素
10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ADA和EASD目前推荐的法则:
HbA1c ≥7%
*
生活方式干预+二 甲双胍
加基础胰岛素-最有效
加磺脲类药物-最经济
加TZDs-无低血糖
HbA1c ≥7%
*
强化胰岛素
加TZDs
患病率急剧增加
发病年龄年轻化 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
准者大量存在 各地发病状况差异巨大 农村城市化,糖尿病患病率增加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4
糖尿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目前全世界糖尿病人数已逾一亿,其并发症已成为主要的和日益 严重的健康问题 2型糖尿病占我国糖尿病人群的90%以上,它的血管并发症使人 们丧失劳动能力,预期寿命缩短8-12年 糖尿病治疗的花费也成为许多国家不堪重负的压力 • 美国1987年糖尿病耗资204亿美元 • 美国1998年糖尿病高达1000亿美元 •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要想在血糖、血压及血脂方面得到充分 的治疗,每月治疗费用也近1000元人民币 • 这种花费有一半是用于大血管并发症治疗
观察空腹血糖与总的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之间的关系
Diabetes Care. 2004;27(12):2836-42.
26
空腹血糖增高 ─ 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
亚太地区人群中血糖和心血管疾病危险研究
随访5年,空腹血糖每降低1mmol/L, 总的卒中风险降低21%、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23%、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9%
餐后血糖的绝对值随空腹血糖的降低而下降
400
20
300
血浆 葡萄糖 (mg/dL)
100 200
15 进餐 进餐 进餐
糖尿病 (治疗后)
血浆 葡萄糖
10
(mmol/L)
5
正常
0 6 10 14 18 22 2 6 0
时间(h)
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88;318:1231-1239. 17
Diabetes care2003;26(3):881~5
18
控制空腹血糖: 推动治疗达标A1C<7%的核心
100% 80%
30 70 60 55 50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贡 献 率
60% 40% 20% 0%
70 30
<7.3
空40
7.3-8.4
腹
45
血
50
糖
>10.2
8.5-9.2
9.3-10.2
进行7.7年的随访
Am Heart J 2001;141(3):485-490
23
空腹血糖增高 ─ 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
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
25
全因死亡率 20 (死 亡 )率 % 15 14.3 10 20.1 24.3 *P<0.001
* *
9.2 6.3
5 4.8 0 非糖尿病
IFG
未诊断糖尿病
Diabetes Care. 2004;27(12):2836-42. 27
空腹血糖增高 ─ 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
结果表明:空腹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决
定因素。
将日常血糖降低至4.9mmol/L,能获得
相当的潜在益处。
空腹血糖除了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还可
以作为一个持续的危险因子,从而改善危险 的预测手段。
年龄:59.4 11.11岁;BMI:31.3 3.5kg/m2
研究日停用OAD,进食标准餐,测-0.05、0、0.5、1、2、3、4小 时的血糖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空腹血糖水平与餐后血糖波动的关系
Diabetes care 2002;25(7):1247~8
14
空腹高血糖预测餐后高血糖 的升幅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口服药控制不佳,首选+基础胰岛素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40
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30 † † ‡
胰岛素治疗前
4周胰岛素治疗后
血浆 胰岛素 20 分泌 (µU/mL)
*
10
‡
*P<0.05 †P<0.01 ‡P<0.001
60
70
80
时间 (min) 胰高血糖素静注
加基础胰岛素
加磺脲类药物
HbA1c ≥7%
*
强化胰岛素+TZDs±二甲双胍 加基础胰岛素或强化胰岛素
* 每3个月检查一次,达标后(HbA1c <7%) 每6个月检查一次
Diabetologia (2008) 51:8–11
11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理念
口服降糖药+基础胰岛素联合治疗
空腹血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 重要性 基础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 的重要性
Am Heart J 2001;141(3):485-490
24
空腹血糖增高 ─ 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
实际生存曲线
1.0
0.9
0.86
0.8
0.78(P<0.01)
非糖尿病
0.7
IFG 未诊断的糖尿病 0.6 0 1 2
0.75(p=0.0001)
3
4
5
6
7
8
时间 (年)
Am Heart J 2001;141(3):485-490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6
2型糖尿病的药物干预
什么人群需要进行药物干预 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药物干预 应用何种药物干预 干预要进行多久抑或终生 费用与疗效的分析(卫生经济学方面都研究) 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考虑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7
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理想 血糖(mmol/L) 空腹 非空腹 4.4~6.1 4.4~8.0 尚可 ≤7.0 ≤10.0 差 >7.0 >10.0
HbA1C
Diabetes care2003;26(3):881~5 21
代谢综合征的分布基于空腹血糖
90
80.13
80 70 60
*
n=15568
60.81 53.26 67.12
*
*
患病率
(%)
50 40
*
31
30
21.68
20 10 0 <80
20.62
22.66
*
80-90
90-100
100-110
相关系数 与餐后血糖水平 30分钟 1h 2h 3h 4h
0.86 (P<0.00 1)
0.9 (P<0.0 01)
0.55 (P=0.0 1)
0.89 (P<0.0 01)
0.7 (P<0.0 01)
0.84 (P<0.0 01)
0.59 (P=0.0 05)
0.89 (P<0.00 1)
0.6 (P=0.00 4)
睡前胰岛素(23 ± 3 IU) 加口服药治疗
250 夜间葡萄糖水平
葡萄糖 (mg/dL)
*P<0.01
150
*
治疗前 治疗后
0 22 24 2 时间(h) 4 6 8
N = 15; 2型糖尿病
Taskinen MR et al. Diabetes. 1989;38:580-588.
35
基础胰岛素: 降低夜间游离脂肪酸水平
控制空腹血糖: 推动治疗达标A1C<7%的核心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升高对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日间高血糖的作用的研究
290例患者(139例男性、151例女性) 治疗(单药/联合治疗)
二甲双胍(1,700 mg/d) 格列本脲(5-15 mg/d)
不使用胰岛素和阿卡波糖
早晨8:00 和中午12:00进标准餐 检测空腹8:00am,及餐后吸收阶段[11:00 am, 2:00pm (餐后2小时) , 5:00pm (餐后5小时)]的血糖 在20个患者中使用动态血糖检测( CGMS )
12
空腹血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 重要性
预测餐后高血糖的升幅 推动治疗达标A1C<7%的核心 A1C越高,占整体血糖的比重越 大 降低空腹高血糖 ─ 有效降低24 小时血糖谱 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3
空腹高血糖预测餐后高血 糖的升幅
21例(11例男性,10例女性)不需要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 2例饮食、运动治疗;19例OADs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