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教育的目的》有感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知识教育?这是我们一直探讨的教育问题,怀特海在其《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对此做出精彩的回答。这次,我有幸读了《教育的目的》这本书,感触颇多。作者怀特海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祖父曾经是一位校长,父亲也先后从事过教育和宗教工作。受家庭的影响,他对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1929年出版的《教育的目的》是他的代表作。而书中这句话——“读了之后,感到它简直就是专门为当前的中国人写的。我们不能不佩服,怀特海在英国这块土地上思考的结果,还能适用于千万公里之外的中国。”鼓舞了人心。
这本书一共分为七章。其中第一章“教育的目的”是他主要的教育思想。他在开篇就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的深邃,又有艺术般的高雅。
所以怀特海大声提出“两条教育的戒律”:其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其二,“所教科目务虚透彻”。这一重要思想至今被人们广泛关注而产生着重大影响。它的实质是反对学校里传授死的知识和“无活力的概念”,反对学习中刻板地接受而不予运用、检验或重新组合知识概念,认为一切教育的中心应该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僵化。说得何等好啊!
我们在谈论教育的目的时,很多是指向着未来结果的。然而,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的结果和教育的目的绝对是两回事。这点我们通过阅读怀特海地《教育的目的》即可获知。怀特海告诉我们,教育改革,应该改掉那些束缚人的心灵而无活力的教育制度为目的。教育部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2010-2020)》,期中所表露的许多思路皆旨在对教育制度除旧布新,这才是教育改革方向所在。
怀特海还告诉我们:智力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但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智慧,不掌握某些基本知识就不可能聪明,但也很容易获得知识却仍然没有智慧。智慧高于知识。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教育是教人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所以说,单纯传授知识并不是教育的目标。知识本身也并不是学习的第一目标,而获取知识的方法才是。通过知识培养智慧的渠道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人们在遇到问题时明显地感受到知识的作用,就不仅能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而且智慧就在运用知识中不断得以发展形成。
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有害的。只有那些能够和人类的感知、情感、欲望、希望以及能够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相联系起来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应用,在于人们对它的积极掌握,即存在于智慧之中。知识的价值完全取决于谁掌握知识以及他用知识做什么。如果教育能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习得智慧,那么,教育所传达的就是集力量、美妙、逻辑于一身的思想。
通往智慧的唯一的道路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但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时保持纪律。自由和纪律是教育的两个要素。强化纪律有时是为了保证训练效果,然而过分的要求虽然可能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但知识的内在魅力也在这种要求中被抹杀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可能是只记住了枯燥的知识却缺乏灵性和感悟力;不强化纪律,必要的训练则不能保证效果,学生则油滑昏聩。所以,最好的纪律是自我约束,而这种纪律必须是让学生充分地享有学习知识的愉悦,充分感受到知识、思维和智慧的伟大魅力后才能实现。
怀特海反对灌输式教学,他向有实际经验的教师呼吁:不要认为“只要学生纪律好,总能把一定分量的无活力的知识灌进他们的脑子里去”。他举例说,教儿童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掌握,但目的何在呢?传统回答是:锻炼心智。怀特海指出:“这个回答虽有部分真理,但有一个根本的错误,就是很可能窒息现代世界的才华。”把儿童的心智比做死的工具,不管其创始人的权威和影响有多大,怀特海谴责这是“教育理论中的最致命、最错误、最危险的概念之一”,并且极富意义地指出:“心智决不是被动的;它是一种永不休止的活动,灵敏、富于接受性、对刺激反应快。”这或许是后现代课程家们最感兴趣的思想之一。只有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动地位,才能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浪费和厌倦现象。
纵观怀特海教育目的及其课程变革的理论体系,我们得到什么启悟?
我想,怀特海1929年论述的教育目的,对于将近90年后的教育中人,经历了多次教育变革,必须要就跟随怀特海切实地回归到教育的本质认识,回归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我感觉,看了比较多的关于教育的论著,而只有在这句话面前,我大脑清晰——“有血有肉”、“自我发展”两个关键词成了深深的思想烙印。“有血有肉”是有情感、有思想、有智慧,“自我发展”是依据每一个人的智能个性获得的自由发展,这种发展是别人不可替代的,也是不可复制的。这是对人的最大的尊重,是人可以获得的最高的尊严。教育的目的最终就是要实现在个人的身上。而教育目的的实现过程,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有血有肉的人”,只是一个接近原始状态的人,他的情感、思想、智慧,是未经专门的教育启发和专业知识的丰富的,只有经过专业教育工作者——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他的
情感、思想、智慧才具有受教育的特性,因此,对于今天的教师而言,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每个学生实现教育目的,用我们的情感、思想、智慧去开启和丰富学生的情感、思想、智慧,去激发和引导他们走上自我发展之路,让智能个性在服务人类、服务社会上发出睿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