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PPD

合集下载

儿科个案查房:毛细支气管炎

儿科个案查房: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时 小气道被阻塞
正常小气道
病理总结
• 肺气肿及斑点状肺不张 • 小气道阻力增加 •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紊乱。
临床表现
• 持续性干咳和发作性喘憋,咳嗽与喘憋同 时发生为本病特点。 • 呼吸快而浅,60-80次/分,脉快而细。 • 鼻翼扇动,三凹征,呼气性呼吸困难,胸 部叩诊为鼓音,呼气相延长,伴呼气性喘 鸣; • 肺气肿,可合并脱水,呼吸衰竭,心力衰 竭等
• 同时该年龄组支气管的解剖特点又促进气 道更狭窄,诱发喘息和气道高反应。 • 患儿有过敏史(湿疹)及/或特应性家族史 占58%,遗传因素在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 血清IgE增高占63%,IgE增高是特异性体 质的有力标志----因此认为毛支与哮喘在发 病机制上有相似之处
毛细支气管炎小气道病理改变
扩张喘憋治疗常用药物
3、茶碱:作用1)对支气管平滑肌有直接松 弛作用;2)改善气道纤毛清除作用;3) 增强呼吸机收缩力;4)兴奋呼吸中枢;5) 增强心肌收缩力。3-5mg/Kg。维持血药浓 度5-15ug/ml。 4、抗胆碱药:溴化异丙托品雾化 5、白三稀受体拮抗剂:孟鲁斯特纳是一种选 择性白三稀受体拮抗剂。
治疗原则:
• 至今对毛支没有令人满意的特效治疗. • 积极的对症治疗及合理有效的护理尤为重 要 • 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通气,控制喘息, 防止合并心衰、呼衰是提高毛支疗效的关 健。目前仍以抗病毒,支气管扩张剂,抗 炎治疗为主。 • 原则主要为氧疗、控制喘憋、病原治疗及 免疫治疗
治 疗:
• 1.支持治疗: • ①吸氧,抬高头部和胸部,必要时CPAP或机械 通气; • ②补液以口服为主,静脉入量需限制, 50ml/Kg.d; • ③湿化气道后拍背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 ④镇静:非那根、鲁米那、水合氯醛等 • 2.治疗合并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 3.抗感染治疗:病原学治疗 • 4.支气管扩张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儿科鉴别诊断

儿科鉴别诊断

儿内科常见疾病之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支气管肺炎)1.支气管异物:本病亦有咳嗽,呈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一侧呼吸音减低〔双肺呼吸音不对称〕,有异物吸入史,行胸部CT有助于鉴别2.支气管哮喘:本病亦有咳嗽伴气喘,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具有反复喘息史,肺部哮鸣音,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者,一般有过敏史及家族史,可作出明确诊断。

3肺结核:患儿有预防接种史,无长期低热、盗汗,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不大,故可除外。

鉴别诊断:〔小儿腹泻〕1.细菌性痢疾:亦属于婴儿肠病的一种,表现为除解粘液样外,亦有感染性中毒病症,大便检查可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或脓细胞,大便培养可明确。

2.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表现为感染性中毒病症之外的腹胀、呕吐,解果酱样大便,行腹部平片示肠壁积气,肠管僵直,行腹部平片可明确诊断。

3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病症,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转为正常. 鉴别诊断:〔手足口病〕1.疱疹性口腔炎:有发热、拒食、流涎、口腔疱疹史,但该病不伴手足、臀部疱疹,考虑该病的可能性不大。

2.水痘:有低热、烦躁、全身皮肤同一时期出现不同形态皮疹,伴瘙痒,但该病口腔内不出现疱疹,可与之鉴别。

3.脓疱疮:本病以夏季多见,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全身皮肤可见疱疹,疱疹中央破溃后有浓液流出,局部皮肤瘙痒,抗生素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脑干脑炎〕1.颅内占位病变.: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病症,如头痛、呕吐等,经头颅CT或MRI 检查可鉴别;2.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无低热、盗汗、食欲减退等病症,可通过脑脊液、PPD实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查可鉴别;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1.缺铁性贫血:常有缺铁诱因,血清铁蛋白减低,骨髓外铁粒幼红细胞减少,红细胞游离原朴啉升高,血红蛋白电泳正常,铁剂治疗有效,可鉴别;2.传染性肝炎:地中海贫血可伴有肝脾肿大,黄疸,少数病例还可有肝功能损害,易误诊为传染性肝炎。

呼吸系统疾病(A2型题)题库

呼吸系统疾病(A2型题)题库

OO1.患儿男,3岁。

反复呼吸道感染3个月,体检时血常规白细胞6.0χ1.θ'∕1.,中性粒细胞0.5淋巴细胞0.5血红蛋白101g/1.;IgA0.2g/1.,IgG4.5g∕1.,IgM0.3g∕1.β可诊断为A中性粒细胞减少症B选择性IgA缺陷病C腺首脱氨醐缺陷病D继发性免疫缺陷病EX1.A答案:D【解析】:无002患儿男,4个月,冬季发病,因低热、咳嗽、喘憋2天入院,精神、食欲可,既往无喘息史。

查体:T37.80C,鼻翼扇动,口周轻度发组,三凹征明显,两肺满布哮鸣音,水泡音不明显,心率144次/分,WBC5.0×109∕1.,N37%f1.64%β最可能诊断为A腺病毒肺炎B支原体肺炎C肺炎双球菌肺炎D毛细支气管炎E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答案:D【解析】: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2~3日出现持续性干咳、呼气性喘鸣和呼吸窘迫。

体温以中、低度发热多见,呼吸增快、短促,有胸骨上凹陷、员翼扇动,严重者可有发组.胸部听诊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呼气性喘鸣,甚至有呼吸音减^寻。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大都在正常范围.该例表现为低热、咳嗽、喘憋、鼻翼扇动,口周轻度发组,三凹征明显,两肺满布哮鸣音,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大都在正常范围,符合该病,故选择D e0036个月婴儿,发热伴咳嗽2天,就诊当日出现呼吸困难,两肺有少量哮鸣音。

胸片示月市气肿,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

病原体主要是A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C流感杆菌D肺炎支原体E腺病毒答案:B【解析】: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体主要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故正确答案为瓦004患儿男,1岁.发热、咳嗽、咳痰5天.杳体:呼吸38次/分,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胸部X线示两下肺模糊片影。

最可能的诊断是A大叶•阳市炎B腺病毒肺炎C支原体肺炎D毛细支气管炎E支气管肺炎答案:E【解析】:支气管肺炎高发年龄为2岁内婴幼儿,其特点为发热、咳嗽、气促,肺内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星恒医学教育网病例分析之儿科疾病

星恒医学教育网病例分析之儿科疾病
病历摘要
男孩,6 个月,因“发热,腹泻 2 天”于 2013 年 2 月 1 日入院。
患儿 2 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 37.5~39℃,后出现腹泻,为蛋花水样便,量 较多,无腥臭味,无黏液及脓血。每日排大便 10 余次,无呕吐、患儿精神差,食欲下降。 已6 小时未解小便。既往体健,混合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生长发育同正常儿。否认药物过 敏史,按计划接种疫苗。
0.5 分
(5)心音低钝、脉搏增快。
0.5 分
三、鉴别诊断
3 分
1.细菌性腹泻
1 分
2.生理性腹泻
1 分
3.肠吸收功能障碍
1 分
四、进一步检查
3 分
1.动脉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
1.5 分
2.病毒抗原检测。
1 分
3.粪便细菌培养。
0.5 分
五、治疗原则
5 分
1.饮食疗法。
0.5 分
2.液体疗法:补液总量(或定量)、溶液种类(或定性)、输液速度(或定速)、纠正酸中毒、补钾、补钙或镁剂。
1 分
5.C 反应蛋白增高。
1 分
三、鉴别诊断
4 分
1.病毒性肺炎
1 分
2.细菌性肺炎
1 分
3.急性支气管炎
1 分
4.肺结核
1 分
四、进一步检查
5 分
1.支原体抗体或冷凝集试验。
1 分
2.胸部 X 线片。
2 分
3.痰细菌培养+药敏。
1 分
4.必要时 PPD 试验或痰查抗酸杆菌。
1 分
五、治疗原则
4 分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38g/L,RBC 5.1×1012/L,WBC 4.8×109/L,N 0.20. L 0.80, Plt 27×109/L。粪常规:未见 WBC、RBC。

闭塞性支气管炎

 闭塞性支气管炎
基本同前。
(5)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30.7%, 淋巴细胞69.3%,血红蛋白、血小板和血沉 正常。CRP 22 mg/L。PPD(-)。血气示低氧 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腹B超未见异常。胸片 印象:肺炎。6天后复查胸片示肺炎进展,右 上肺可见大片阴影。呼吸道分泌物抗原检 测腺病毒阳性。
示重度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较前进一步
加重。继续予以激素口服及小剂量红霉素口服治 疗。
病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
该病例特点: (1)患儿为 8个月小婴儿,起病急,病史短。 (2)以发热、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经积极治
疗后热退,但咳喘症状持续,运动耐受力差,表 现为活动后气喘、呼吸动度大。无发热。 (3) 既往体健,否认反复咳喘、湿疹病史,否认 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异物吸入史。无哮 喘家族史。无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
但患儿咳喘症状仍持续,双肺可闻及大量喘 鸣音及细湿罗音,对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无反 应。 于住院第56天,患儿咳喘症状仍持续,但 体温正常,生命体征平稳,精神反应可,较烦躁, 三凹征阳性,口周稍青,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 音粗,呼气相延长,呼气末可闻喘鸣音及细湿 罗音。心腹无显著异常。
复查血气PO2 57.3 mmHg , PCO2 41 mmHg , SO2 89%。复查X线胸片:双肺纹理粗多、模糊,未见具 体片状影(图1B) 。做高分辨CT(HRCT)示:两肺透 光度不均匀,肺野内见多发实质密度不规则减低区 域,其内血管纤细,呈马赛克灌注征,以左上肺显著, 部分支气管壁增厚,少许支气管扩张,纵隔内未见肿 大淋巴结(图2A) 。 肺功能显示,有重度小气道阻 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通气灌注扫描示:左肺中 野血流灌注轻度减低(图3)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气管支气管内膜炎症,未见其他异常改变。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ppt课件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ppt课件
支气管粘膜发生炎症所致 气管常同时受累,可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婴幼儿多见,且症状较重
XXXX
32

各种病毒及细菌,或为混合感染
危险因素
免疫功能失调,营养不良、佝偻病、 特异性素质、鼻炎、鼻窦炎等
XXXX
33
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干咳→有痰) 婴幼儿较重, 常有发热、吐、泻 体检 双肺呼吸音粗, 不固定、散在的干湿啰音 一般无气促、发绀
47
重症肺炎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
中毒性脑病:①烦躁、嗜睡,凝 视;②球结膜水肿、前囟隆起;③ 昏睡、昏迷、惊厥;④瞳孔改变⑤ 呼吸变化;⑥脑膜刺激征
XXXX
48
肺炎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
轻症:胃纳差、吐泻、腹胀等 重症:中毒性肠麻痹,肠鸣音消失
消化道出血→呕吐咖啡样物, 大便潜血阳性或柏油样便
XXXX
86
五、肺炎支原体肺炎
1. 发热,咽痛 2. 刺激性咳嗽突出, 或百日咳样咳 3. 年长儿可伴胸痛, 肺部体征不明显 4. 婴幼儿可有喘憋、呼吸困难、肺罗音多 5. 可有全身多系统病变
5.病原特异性抗体检测 病毒特异性IgM — 早期
6.其他 ①鲎珠溶解物试验—G- 杆菌 ②冷凝集试验 ≥1:64 ③ MP-IgM ≥1:40
XXXX
56
二、外周血检查 1. 白细胞检查 2. C反应蛋白(CRP)
XXXX
57
三、X线检查
早期:肺纹理增粗
典型 以后:小斑片状阴影,沿支气管分布
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及心隔区多
XXXX
49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SIADH)
血Na≤ 130mmol/L,血渗透压 <275mmol/L 尿Na≥20mmol/L 血容、肾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 ADH升高 尿渗透克分子浓度>血渗透克分子浓度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建议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建议
3・l”
nf供临床参号
(一i)人环内酯类抗乍索 阿奇镖索、红霭豢朽抗炎特‘陀.作j}{机制/f:完令清楚.比
较公认的机制为抑制,lt性牲细胞的活・陀及减少细胞l蚓了.
(I二I介亲6、rl介素8、II.II蟠坏死冈了等)的分泌.nr使移植后 I;('患者的肺功能明!II!政鹭。”+16 椎拧刹毓米n成人:lfIt『船诼索250 n・∥t1.纯I嗣连IIlj;.3 或隔Ij
I服
建议儿馥I J服阿奇每索5 111∥(kg・cI).缚脚
连服3 tl;或红每索3—5 Illg/(kg・t1).每I¨I服.需定期监 测JIf:肾JJJ能 (i)盂鲁司特 I『I i烯受体拈机刹.f】扣J制气道炎症的竹=ftl研究显示
万方数据
生堡』L型苤盍!!!:至!!旦筮!!鲞笠!!塑鱼!也』堡尘坐:Q!!!!竺!!!!:!!!:!!:堕垒!Q 成人肺移植后BO患者口服孟鲁司特10 mg/d,其肺功能指 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Ⅲo。儿童可按常规剂量使用。 二、对症治疗 1.氧疗及呼吸支持:对持续存在低氧血症的患儿应提供 氧疗,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4%以上。家庭可通过氧气泵提 供氧疗。病情危重者可予持续呼气末正压通气或使用呼吸 机进行呼吸支持。 2.肺部理疗:肺部理疗可有效改善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使痰量减少,痰性质好转及辅助肺不张复张、帮助呼吸肌康 复等。 3.支气管舒张剂:短效B: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短期 吸入可能部分改善喘息症状。长效B: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 剂不单独使用,与吸入或全身激素联合使用可减少激素用

2.1|ffi床表现:持续或反复喘息或咳嗽、呼吸急促、¨乎吸荆 难.运动不耐受双怖nf闻及广泛喘呜裔、濉哕爵,Jf:持续存 住,达6剧以l:.埘支7 C僻舒jK削反应篾 3.辅助愉务:胸部HR(:T S^爪・‘锯兜濉汴fiI!、支7 C管扩 张、支气管‘转增厚 I|J|『功能娃爪小7(道15|l糍‘rF通7 i功能障碍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
用量的联合用药道细菌感染 气道最常见病原菌(抗生素有针对性) 伴广泛支扩者更需抗生素治疗 大环内酯类尤阿奇霉素抗菌活性之外有抗炎特性
治疗---肺部理疗
针对支气管扩张和肺不张 减少支扩相关问题发生 避免反复细菌感染
治疗---氧疗
需长期氧疗,平均疗程28个月 吸氧浓度达到使氧饱和度维持在94%以上
临床表现
起病:急性或亚急性 病程:持续6周以上 诱因:有急性重症呼感或其他原因引起肺损伤的前驱病史
治疗反应: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 未合并感染时抗感染疗效不好
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 肺功能 影像学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肺通气灌注扫描
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
低氧血症 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随访进展
病因—器官移植
骨髓移植--10%发展成BO 肺移植---长期存活约35-69%发展成BO
病因---骨髓移植
高危因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 其他因素:骨髓移植前的状态
骨髓移植过程中的疾病 (病毒性肺炎)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病因---吸入或摄入有毒物质
急性期:肺水肿 成人ARDS 1-4周后:可发生慢性气道阻塞 1例5岁时暴露于硫磺气体之后频繁
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体 力不支,肺功能进行性不可逆性下降, 对支扩药及激素无反应。
Dempeling E.Cronic bronchiolitis in a 5-y-oldchild after responsure to sulphur mustard gas.Eur Respir J 2004 ,23:343-346
BO
COP
肺功能
阻塞性
限制性
影像学 病理 激素治疗

胸腺肽、干扰素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胸腺肽、干扰素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5 ,-b d a 干扰素 5 0 2 0~10万 U d 肌 肉注射 , /, 疗程 5 , d及联 用胸腺肽和 a2 -b干扰素治 疗。观察各组 惠儿主要 临床症状体征
恢 复 及 住 院时 间。 结果 各治疗组的发热 、 憋、 嗽、 部干 、 喘 咳 肺 湿哆 音 消失 时 间及 住 院 时 间均 短 于对 照组 ( 0 0 )胸 P< .5 ,
D a 甲, 删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4 512o) .1 - 0 - 0 ( 80 05 0 00 o 2 42
,I 脚 J G Qn ,t 1 J ,I i e a. N g
T e uiayt a n rb ociiswt y  ̄ et eadit eo . H N h xlr et tf rnhot i t n cppi n e rn Z A G A i r me o li h h d nr f o eit sS ha r i i l ep " o i lC egu S ha 102 C /a fPd r . i unPo n e ols st , hnd , i un607 - hn ai c c v ca P e pa H c
【 bt c】 O jc v T xlet fc 0 t me 叩te ie e n nboci t , tos 23css ilr eii A s at r bet e o p r h eetfh ip i , t r r ho i Me d 2 a t o h l i e o e y d nr oo f n ls i h e w }b n o-
t eern o l iie nofu ru s 5 ae ntety c i w r a d m ydvddit orgo p: 0cssi mi s h h d et n ru 6 ae nteitr rnt ametgo p 5 et a r me t op-7c ssi ne eo r t n ru 。0 g h f e

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

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

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作者:刘小琴来源:《家庭医学》2023年第24期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季节性(通常在冬季)暴发。

是1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LRTI)的最常见原因,也是5岁以下儿童因LRTI而就诊的最常见原因。

几乎所有儿童都会在2岁前感染RSV,再感染也较常见。

RSV可在某些高危人群中引起重度LRTI,包括伴慢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或唐氏综合征的早产小婴儿,持续哮喘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RSV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患者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感染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而异。

原发性感染的婴幼儿通常表现为LRTI。

呼吸暂停可能是住院婴儿的主诉症状。

RSV感染通常呈自限性,但在部分患者中与复发性喘息有关。

年龄较大儿童和成人的继发性感染通常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但也可能发生LRTI。

临床疑诊若婴儿有相符合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如<12月龄、下呼吸道疾病、冬季发病和已知有RSV流行,则应考虑RSV毛细支气管炎。

对既往体健的典型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没有必要进行实验室确诊。

对急性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以及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住院患者,若免疫功能低下或≥50岁,也应考虑RSV感染。

实验室确诊若识别出RSV会影响临床处理,即影响关于抗微生物治疗、进一步评估和感染控制等决策,则应通过实验室确诊RSV感染。

以下患者中常存在这种情况:因急性下呼吸道疾病住院的儿童,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的复发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以及因急性呼吸道疾病住院但免疫功能正常的年龄较大成人。

若需要确诊RSV感染,条件允许时首选基于PCR的检测。

若没有条件进行基于PCR的检测,则可采取快速抗原检测试验,但在成人患者中假阴性结果较常见。

腺病毒肺炎多发于6月~2岁儿童,为幼儿发热性疾病的重要病因。

腺病毒在全球都有分布,一年四季都可感染。

大多数人到10岁时,都有既往腺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腺病毒感染在日托中心及有幼儿的家庭中很常见。

儿科学错题

儿科学错题

1.8 岁男孩,因父亲患结核病住院而要求检查,无任何不适主诉,PPD 试验结果为 红晕 8mm,72h 后反应消失。

根据试验结果应考虑: A.反应结果与接种卡介苗有关 B.有活动性肺结核 C.应口服异烟肼预防治疗 D.应复种卡介苗 E.自然免疫答案: E,72h 后反应消失, PPD 阴性。

一般小儿受结核菌感染后 4~8 周可以经 PPD 测出来, 一次 PPD 实验需 48~72h 看结果2.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最突出的特点为: A.喘憋症状显著 B.肺部功能残气量减少 C.鼻翼扇动伴严重紫绀 D.肺部广泛细湿啰音答案:AE 肺部啰音不明显15.10 月大患儿,低热、睡眠不安 7 天,时有呕吐、咳嗽,家中无结核病人。

体检:烦躁不安、前囟稍隆起,颈有抵抗,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轻度肿大。

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白细胞 250×106/L,中性粒细胞 0.30,淋巴细胞 0.70, 潘氏试验(+),氯化物 95.8mmol/L,糖 1.63mmol/L。

PPD 试验(-)。

最可 能的诊断是: A.化脓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隐球菌脑膜炎 E.中毒性脑病答案:B21.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失水量为体重的 5%~10% B 皮肤弹性较差 C 眼窝、前囟明显凹陷 D 四肢厥冷答案:D,E尿量明显减少24.关于小儿的免疫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特异性免疫功能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成人差 B.母体 IgM 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易患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 C.婴儿期 sIgA 缺乏,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D.自行合成 IgG 的能力约 3~4 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E.新生儿可通过胎盘自母体得到 IgG,故生后患某些传染病的机会较少答案:D,D 应该是 8~10 岁23. 患儿 7 岁, 眼睑伴双下肢浮肿 1 周, 咳嗽、 气促 1 天。

体检: 血压 130/90mmHg, 呼吸急促,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率 130 次/分,肝右肋下 3cm,眼睑及双下 肢非凹陷性浮肿。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病例分享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病例分享
• 血常规:WBC 4.9×109/L,N 48.0%,L 44.6%,CRP <8mg/L • 血66气.0m分m析H(g,毛H细C血O管3-2动0.脉0m化m)ol:/L,pHB7E.-424.6,mPmCoOl/2L30.0mmHg,PO2 • 肺CT(3周前):未见明显异常 • 呼吸道七病毒:RSV(+),余均阴性 • 过敏原:IgE100-200IU/ML,牛奶0.7(0.3IU/ML),余阴性
– 7.5岁时RSV毛细支气管炎组儿童过敏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41%vs.22 %)
– 18岁时,这种情况仍在持续
• 结论
– 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RSV毛细支气管炎是后来哮喘和过敏的一个危险因素
病例1
• 鉴别诊断
– 高度提示哮喘的喘息
• 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 • 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 • 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 • 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 • 抗哮喘治疗有效,但停药后有复发

– 支气管扩张
• 发生率 3%-10% • 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有关
影像学转归
病例3
病例3
• 随诊
– 出院后1个月复复查肺CT
急性期
右肺上叶后段肺不张,两肺透光 度不均匀,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改变
腺病毒肺炎
• 后遗症
–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 腺病毒肺炎的5年随访发现,47.7%的患者发展为BO • 对BO的病因研究中,19%为腺病毒感染
– 单侧透明肺
• 7型腺病毒肺炎后发病率较高 • 实质上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血管细小影响肺发育结
病例
• 入院后诊治经过
– 入院后体温持续高热38.9-40.5℃ – 入院第4天
• 40℃,精神反应弱,鼻扇三凹征(+),肺部湿罗音、喘鸣音 • 血气:PH7.47,PCO2 34.0mmHg ,PO2 73mmHg SO2 95%; • ADV-DNA:外周血2.55×104拷贝/ml,咽拭子5.45×104拷贝/ml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ICD—10:J2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

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 ~001. 9-94).1.2西医诊断:参照第八版《儿科学》发病年龄小(〈2 岁) , 发病初期即出现明显喘憋,体检两肺闻及哮鸣音及细湿罗音;胸片提示肺纹理增粗或肺气肿或肺不张或小片状阴影。

1.2.1病史:多见于 2 岁以内,尤其以 6 个月左右婴儿最为多见。

大多数有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病史.1.2。

2症状:初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表现为低热、流涕、鼻塞、咳嗽,部分可有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2-3 天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症状轻重不等,咳嗽明显加重,并有喘息发作,重者出现发作性喘憋及紫绀.1.2.3体征:大多数婴儿有发热,体温高低不一。

喘憋发作时呼吸加速,呻吟并伴呼气延长和呼气性喘憋.胸部检查可见胸廓饱满, 叩诊呈鼓音(或过清音), 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当喘憋缓解时,可有细湿罗音、中湿罗音。

部分患儿可有明显呼吸困难,出现烦燥不安、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口唇发绀。

1.2。

4外周血象:外周血白细胞多偏低或常,合并细菌感染时多增高。

1。

2。

5胸部 X 线:表现不均一,大部分病例变现为全肺程度不等的阻塞性肺气肿,约半数表现为肺纹理增厚,可出现小点片阴影,小部分病例出现肺不张.1.2.6肺功能:患儿急性期小气道存在阻塞,在恢复期,小气道阻塞缓解。

1.2.7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其次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1。

2。

8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显示 PaO2 不同程度下降,PaCO2 常或增高,pH 值与疾病严重性相关,病情较重的患儿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可发生I 型或II 型呼吸衰竭。

儿科学--教学大纲 (2)精选全文

儿科学--教学大纲 (2)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儿童保健学》总论一、目的要求1. 熟悉儿童保健学的研究范围与任务2. 了解儿童保健评价指标3. 了解我国儿童保健状况与工作目标4. 掌握儿童年龄分期二、主要内容1.儿童保健学的研究范围与任务2.儿童保健评价指标3.我国儿童保健状况与工作目标4.儿童年龄分期三、教学重点儿童年龄分期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学时2.体格发育评价一、目的要求1.掌握出生至青春期前的体格生长规律2.掌握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3.熟悉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掌握其临床意义4.掌握体格生长的总规律5.掌握体格测量方法6.掌握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方法及内容7.了解体格生长评价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二、主要内容1.与体格生长相关的其它系统发育2.体格生长评价及其临床应用三、教学重点体格评价方法和内容四、教学难点体格评价内容骨龄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学时3.生长发育一、目的要求1.掌握出生至青春期前的体格生长规律2.掌握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3.了解儿童神经系统与发育行为相关的解剖生理特点4.熟悉儿童感知觉发育进程5.掌握婴幼儿行为发育的里程碑及异常判断6.了解0—6岁儿童认知发育的特点7.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儿童教养方法8.了解青春期心理行为发展9.了解各种心理测试方法,熟悉 DDST 的临床应用二、主要内容1.生长发育的定义2.婴儿期生长发育3.幼儿期生长发育4.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生长发育5.与体格生长相关的其它系统发育6.体格生长评价及其临床应用7.婴幼儿行为发育筛查8.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三、教学重点感知行为发育里程碑婴幼儿体格生长与神经心理发育的临床意义四、教学难点心理发育特点心理测试方法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学时4.营养及喂养一、目的要求1.掌握婴幼儿期能量需要量 , 主要营养素供给量及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2.熟悉儿童消化系统特点与临床关系3.掌握母乳及母乳喂养的优点4.掌握6月龄内婴儿配方奶量的估计5.了解特殊配方奶的选择原则6.掌握婴儿食物转换的原则7.掌握幼儿及年长儿的进食特点8.熟悉幼儿及年长儿的膳食安排9.了解婴幼儿喂养常见的临床问题10.熟悉营养评价方法11.了解膳食调查的方法二、主要内容1.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定义2.营养素的分类: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其它3.儿童消化系统特点与临床关系4.婴儿期喂养方式: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5.婴儿期其它食物的引入6.幼儿期喂养7.年长儿喂养8.营养评价原则及膳食调查方法三、教学重点主要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适宜摄入量母乳及母乳喂养的优点婴儿食物转化的原则四、教学难点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定义消化酶的成熟与三大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营养评价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4学时示教(录像操作门诊)5.生长发育偏离一、目的要求1. 掌握生长发育偏离的含义2. 熟悉生长发育偏离的常见原因及诊断思路3. 了解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熟悉学习困难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掌握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及分度二、主要内容1.生长发育偏离的含义2.生长发育偏离的常见原因及诊断思路3.常见心理行为问题4.学习困难的临床表现5.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6.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及分度三、教学重点生长发育偏离的含义,诊断标准及分度四、教学难点生长发育偏离诊断思路五、教学方法6.VitD的营养一、目的要求1.掌握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措施2.熟悉 VitD、VitA 的生理、调节、代谢与功能3.掌握 VitD 缺乏的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改变4.掌握 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的“金标准”5.熟悉 VitD 缺乏性佝倭病的鉴别诊断6.掌握 VitD 缺乏性手足搐搦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防治方法二、主要内容1.群体营养不良流行率的调查方法2.营养不良的体格诊断指标,分型分度与处理原则3.儿童超重/肥胖的诊断与处理三、教学重点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措施四、教学难点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五、教学方法示教:门诊和病历讨论。

哮喘诊断及鉴别诊断

哮喘诊断及鉴别诊断
2-8 岁 : <110 次 /分
奇 脉 ( 收 缩 压 无 ( <10 可 有 ( 10~ 常 有( >25
下降)
mmHg) 25mmHg) mmHg)
使用β2激动 剂后 PEF 占正 常预计值或本 人平素最高值
%
>70%
50% ~ 70%
<50%或 <100 升/ 分钟或 作用时间 <2 小时
哮 喘 急 性 发 作 分 度 的 诊 断 标 准 (4)
* 既往无反复咳嗽、气喘病史;
* 本次常上感起病,咳嗽迁延不愈;
* 胸片:斑片状或云雾状阴影,可为游走性;
* 冷凝集试验≥1/64阳性或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
如≥20%是支持哮喘的有力证据。
证实哮喘的检查:
• 气道反应性测定:适用于FEV1≥70%正常预计值。 • 支气管舒张试验: EFV1<70%的正常预计值者。 • PEFR监测:适用于发作期及缓解期。
精选可编辑ppt
24
[诊 断]
* 是否哮喘
急性发作期
* 哮喘的分期
非急性发作期
非急性发作期总体评价
临床特点
PaO 2 (吸空气)
PaC O 2 SaO 2 (吸空气)
PH
轻度
正常
中度
重 度 /危 重
60~ 80mmHg <60mmHg
<40mmHg ≤ 45mmHg >45mmHg
>95%
90%~ 95%
≤ 90%
降低
“只咳不喘”
[鉴别诊断]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引起,刺激性干咳,无呼吸困难, 咳嗽可延续4-6个月,主要与CVA鉴别。

维生素A及卡介苗、干扰素γ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反复哮喘的预防作用

维生素A及卡介苗、干扰素γ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反复哮喘的预防作用

维生素A及卡介苗、干扰素γ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反复哮喘的预防作用李贺晓;孙文静;李永强;侯红颖;赵婷;吴艳玲【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36)A01【摘要】目的探究卡介苗(BCG)、干扰素(IFN-)/维生素A(VitA)在预防毛细血管炎,针对患儿出现喘息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课题组收集的10000名患者中的300名患者进行研究,其中250名患者接受单纯卡介苗或是联合使用IFN-/VitA进行治疗,且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3个月实施PPD皮试,随后针对以上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平均时间为1年,主要对患者的喘息发作情况进行观察.将50名未接受BCG 接种的毛支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BCG接种后,PPD的平均硬结直径普遍大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的恢复期间情况,其中联合IFN-/VitA治疗组的情况更加明显.单纯使用BCG或是联合使用IFN-/VitA的患者在1年呢你的喘息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恢复期,单用或是联合使用期间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BCG可以有效促进毛支患儿的PPD皮试从阴性转为阳性,且1年内的喘息发作频率比较低,该手段可以作为预防毛支患儿今后向哮喘方向发展,且IFN-/VitA对于BCG可以产生协同效果.【总页数】2页(P351-352)【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卡介苗;干扰素;维生素A【作者】李贺晓;孙文静;李永强;侯红颖;赵婷;吴艳玲【作者单位】河北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河北邢台0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卡介苗、干扰素γ及维生素A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临床研究 [J], 刘雅丽;杨锡强;王莉佳;蒋莉萍2.卡介苗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研究 [J], 余蓉;陈伟民;何颖慧;卢远达;李彩虹3.胃溃疡病人有必要做胃镜检查吗/慢性乙肝病人该用干扰素治疗吗/使用干扰素的疗程及副反应如何/用干扰素不见效怎么办/乙肝疫苗的作用能管几年/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的效果如何/怎样知道接种乙肝疫苗未成功/我为什么总得尿路感染/反复尿路感染的原因/反复尿路感染的治疗/我为什么发生了心房颤动/房颤有什么危险,如何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啰音难消 [J],4.不同疗程的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及哮喘的预防作用 [J], 刘兴芬5.灭活卡介苗经皮接种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临床研究 [J], 辛淑君;李志辉;黄婷;叶庆标;王影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纠正缺氧 对喘憋重者首先要抬高头部与 胸部,以减少呼吸困难;遇有明显缺氧时,
最好应用雾化器给氧,应连接口罩,或用 头罩;对轻度缺氧病例,有条件的地方可试
用冷空气疗法,也可采用鼻管给氧,导管 尖端放在鼻前庭即可。
? 3.止喘 在喘憋发作期间,宜用异丙嗪缓解支气管 痉挛,一般口服约 1mg/(kg·次),3次/d,也可应
X线及实验室检查
? X线检查可见全肺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气肿, 摄片可显现支气管周围炎症象,或有肺纹理粗厚, 不少病例肺泡亦明显受累,有小的点片状阴影, 但无大片实变,与腺病毒肺炎不同。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多在正常范围,病 情较重的小婴儿血气分析检查可有代谢性酸中毒, 约十分之一的病例可有呼吸性酸中毒,咽拭子细 菌培养与健康儿无明显不同(二者均可有带菌情 况)。
临床表现
? 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2—3日出现持续性干 咳和发作性呼吸困难。咳与喘憋同时发生 为本病特咳,初起时呼 吸症状远较中毒症状严重,出现发作性喘 憋,体温高低不一,低热甚至无热,中等 度发热及高热约占三分之一,体温与一般 病情无直接关系。一般虽有呕吐,但不严 重,也多无严重腹泻。由于肺气肿及胸腔 膨胀压迫腹部,常易影响吮奶及饮食。
喘憋发作时呼吸快而浅,常伴有呼气性喘鸣,呼 吸频率约60—80次每分钟,甚至每分钟 100次以 上,脉快而细,常达 160—200次每分钟,有明显
鼻扇及三凹征,重症患儿有明显的梗阻性肺气肿 及发绀,胸部体征常有变异,叩诊成鼓音,每当毛
细支气管接近于完全阻塞时,呼吸音明显减低, 或听不见。在喘憋发作时往往听不到湿罗音,当 喘憋稍缓解时,可有弥漫性细湿罗音或中湿罗音。 发作时有肋间隙增宽、肋骨横位、横隔及肝因肺 气肿推向下方。由于过度换气引起的不显性失水 增加和液体摄入量不足,部分患儿可发生较严重 的脱水,小婴儿还可能有代谢性酸中毒,重度喘 憋者可有二氧化碳储留,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动 脉血氧分压降低,经过正确治疗后发展成心力衰 竭者较少数。
用支气管扩张 药雾化吸入。如烦躁明显,可与等 量的氯丙嗪 (冬眠灵)合用(即冬眠Ⅱ号 )肌注,并可
加用水合氯醛 加强镇静作用。如效果仍不明显, 可以 氢化可的松 或地塞米松静脉点滴,于数小时 内输入。如喘憋非常严重,一般方法难以控制时, 可试行徐徐静脉推入 5%碳酸氢钠3~5ml/kg,有 时可见显著效果。也可试用酚妥拉明加间羟胺 (阿 拉明)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推入,或试用东莨菪碱 静脉滴注。最近有人报告用 硫酸镁静脉滴注;维生 素K3雾化吸入 ;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喘憋发作,也可审慎试用。
一般治疗与护理
? 本症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 1.促进排痰 增加空气内的湿度极为重要,一
般可使用室内加湿器。重症病例合理应用雾化治 疗对患儿有一定帮助,一般雾化器可结合给 氧进 行雾化 ;超声雾化只有在呼吸道痰堵时应用,每次 20min,3~4次/d,吸雾后要拍背吸痰。应用加 温湿化有时可使病儿安静下来。至于直接冲洗咽 喉部及从喉支气管吸出痰液的办法,只能对个别 病例在耳鼻喉科配合下应用喉镜进行。
? 4.水、电解质平衡 争取多次口服液体以补 充快速呼吸时失去的水分,不足时可以静 脉点滴补液,一般用10%葡萄糖溶液,加 入少量(约1/5容量)生理盐水;遇有代谢性酸 中毒,可静脉输入1/6g分子浓度(1.4%)碳酸 氢钠。如有血气测定条件,可按[0.3×体重 (kg)×剩余碱(负值)=输给的碳酸氢钠毫当 量数]的公式计算,先输给总量的1/2,视情 况再输其余的1/2。
病因
? 毛细支气管炎可由不同的病毒所致,最常见的是 呼吸道合胞病毒,此外副流感病毒( 3型较常见)、 腺病毒、流感病毒、呼肠病毒、鼻病毒均可引致 毛细支气管炎,少数由人肺炎支原体引起。过去, 偶自本病患儿分离出流感杆菌,可能在极个别情 况下为病原菌,但也可能为带菌或病毒与细菌混 合感染。
流行病学
? 我国北方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广东、广西则以 春夏或夏秋为多,多数为散发,也可有小的流行, 与流行性喘憋肺炎不同,没有暴发流行。
? 本病多发生于 1—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高峰年 龄为2—6个月,百分之八十以上病例在一岁以内, 发病率男女相似,但男婴重症较多。
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 病变主要侵及直径75至300微米的毛细支气 管,黏液分泌增加,有细胞破坏物,纤维 素堵塞,出现上皮细胞坏死及支气管周围 淋巴细胞浸润,炎症可波及肺泡、肺泡壁 及肺间质。肺不张、肺气肿较为明显。
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是气管分支的末端靠近肺泡的 部分,它的管腔很细,一旦发炎,粘膜充 血水肿,容易引起阻塞,造成呼吸困难。
定义
?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 道感染,仅见于 2岁以下婴幼儿,多数是 1—6的 个月小婴儿,发病与该年龄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 有关。因微小的管腔易由粘性分泌物、水肿及肌 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致肺气肿或肺不张。其 临床症状如肺炎,且喘憋更显著。临床上较难发 现未累及肺泡与肺池间壁的纯粹毛细支气管炎。 故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有人称之为喘憋 性肺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