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过氧化物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_王天菊

合集下载

髓过氧化物酶

髓过氧化物酶

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又称过氧化物酶,是一种重要的含铁溶酶体,存在于髓系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嗜苯胺蓝颗粒中,是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随着对MPO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MPO基因多态性导致个体对一些疾病易感性的差异,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髓过氧化物酶MPO研究1.MPO的结构髓过氧化物酶(MPO)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某些组织的巨噬细胞分泌的含血红素辅基的血红素蛋白酶,是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超家族成员之一。

MPO是I相代谢酶。

每个酶分子有两个铁素基团,顺磁共振波谱表明血红素中的铁是在甲酰基血红素部分。

MPO的合成是粒细胞进入循环之前在骨髓内合成并贮存于嗜天青颗粒内,外界刺激可导致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髓过氧化物酶(MPO)。

在成熟的粒细胞中,MPO是含量最丰富的糖蛋白,约占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内总蛋白质含量的5%,血液中95%的MPO来源于PMNs。

MP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103,是由2个亚单位聚合而成的二聚体,每个亚单位又由一条重链(α链,相对分子质量约60×103)和一条轻链(β链,相对分子质量约15×103)所构成。

2个亚单位在α链处由1个二硫键相连。

重链具有亚铁卟啉基团,说明MPO是铁依赖性的。

MPO以3种亚形存在于髓系细胞中,分别为MPOⅠ、Ⅱ、Ⅲ。

3种亚型主要是重链有差异,轻链的差异较小,导致它们在相对分子质量及疏水性等方面不同,3种亚型在功能上的差异还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2.MPO基因及其多态性人髓过氧化物酶基因位于染色体17q23?q24,含有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长约14 638 bp,调控其基因表达的是生长因子。

MPO的mRNA在早幼粒细胞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原始粒细胞、幼稚和原始单核细胞;当细胞分化到成熟时期,MPO基因表达水平迅速下降。

血清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血清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血清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朴星杰;崔兰;宋京郁;李太升【期刊名称】《延边大学医学学报》【年(卷),期】2010(33)2【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4例入选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和正常对照组29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PO水平.[结果]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清MP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MI组MPO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再依据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对UAP组和AMI组进行分组观察,见随着病变范围的增加和狭窄程度的提高,MPO水平均呈现出显著增高趋势.[结论]ACS患者血清MPO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MPO水平与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总页数】3页(P128-130)【关键词】过氧化物酶;心绞痛,不稳定型;心肌梗死【作者】朴星杰;崔兰;宋京郁;李太升【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延边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法医学教研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冠心病患者血清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变化及与髓过氧化物酶、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的相关性 [J], 李琳;李芳;肖婷;李妍;曾欧;褚春;刘厂辉;吴洁;文格波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J], 郭永霞;苏便苓;李拥军;魏小刚;刘金波;赵军;花爱辉3.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 马庆华;潘明;张钲;刘兴荣;申希平;邓爱云;白明;周荣;王志禄4.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J], 陆懿; 王成; 罗义红; 万民英5.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髓过氧化物酶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J], 金星;崔兰;金基永;赵光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施建丰;姚孝明;王志国;张家明【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13(027)011【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患者74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47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以同时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24例).分别检测血清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I)水平,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分组后比较上述指标水平. 结果 ACS组外周血MPO、hs-CRP、NT-proBNP和cTnI水平高于SAP组,但SAP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狭窄程度分组之间,MPO浓度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而hs-CRP、NT-proBNP和cTnI无显著差异. 结论血清MPO可能是ACS的标志物之一,其浓度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总页数】4页(P917-919,923)【作者】施建丰;姚孝明;王志国;张家明【作者单位】210028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210028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210028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210028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相关文献】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髓过氧化物酶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研究[J], 魏庆民;程敏静;程敏菊;何磊;王世杰;李璞2.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J], 曹平良;葛郁芝;曾黎峰;盛国泰;吴志婷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J], 郭永霞;苏便苓;李拥军;魏小刚;刘金波;赵军;花爱辉4.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J], 陆懿; 王成; 罗义红; 万民英5.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分析 [J], 王静; 张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液透析患者髓过氧化物酶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髓过氧化物酶检测及临床意义
实验室检测
通过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或化学发光法等检测技术,测定血液中髓过氧化物 酶的浓度。
临床意义
通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的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血液透析患者中髓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规律
短期变化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髓过氧化物 酶的水平可能出现短暂的升高, 这可能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 加重有关。
长期变化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髓过氧化物酶 的水平可能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 ,这可能与患者的肾功能不全和 心血管疾病的发展有关。
临床应用
通过监测髓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规 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 和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 供依据。
03
髓过氧化物酶检测在血液 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评估
02
血液透析患者中髓过氧 化物酶的变化
血液透析对髓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体外循环和透 析液的刺激,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和氧 化应激,从而影响髓过氧化物酶的水 平。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 的肾功能不全和心血管疾病,这些疾 病也可能影响髓过氧化物酶的表达。
血液透析患者中髓过氧化物酶的检测方法
04
髓过氧化物酶与血液透 析患者疾病进程的关系
髓过氧化物酶与肾功能的关系
总结词
髓过氧化物酶与肾功能具有密切关系,其水平变化可反映肾脏损伤程度。
详细描述
髓过氧化物酶是一种炎症相关酶,在肾脏中表达丰富。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肾功能受损可导致髓过氧化物酶水平 升高,因此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水平有助于评估肾功能状况,预测肾脏损伤程度。

实验室管理包括样本采集、储存 、运输、检测等方面的规定和操 作流程,以及实验室人员的培训

髓过氧化物酶综述

髓过氧化物酶综述

MPO-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新一代标志物冠心病(coronary arterary disease, CA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形成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

近年来,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成为心血管疾病预测早期检测指标的研究重点。

髓过氧化物酶是来源于白细胞的一种酶,主要存在于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中。

髓过氧化物酶通过产生自由基和多种反应性物质,促进斑块形成和不稳定性增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进而引起多种并发症。

1 MPO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MPO是一种亚铁血红素酶,来源于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是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的四聚体的糖基化蛋白。

MPO是中性粒细胞活化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细胞因子,发挥正反馈调节作用,同时是中性粒细胞活化的标志物正常情况下,MPO以氯和过氧化氢为底物,催化产生次氯酸等反应性物质和多种自由基,在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机体处于炎症、氧化应激状态时,不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和氧化剂,引起多种病理过程和组织损伤。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心血管生理功能失调与MPO消耗内皮型一氧化氮,将低密度脂蛋白转换成导致脉粥样硬化的氧化形式密切相关。

作用方式见图1。

MPO还有阻碍高密度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从而推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图1 MPO在脉管系统中的不利影响:被活性氧修饰后的LDL(mmLDL)能穿透动脉内膜。

随后,mmLDL诱导单核细胞迁移至血管壁,并分化成巨噬细胞。

氧化了的LDL(oxLDL)被巨噬细胞的清道夫识别受体识别后,巨噬细胞清除了过量的oxLDL后将形成泡沫细胞。

在炎症和其他引起髓过氧化物酶衍生的活性物质(MDRS)形成的状态下巨噬细胞将会释放出MPO。

而且MDRS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蓝色箭头标记)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MDRS可能更广泛的修饰氧化LDL,形成oxLDL。

通过促进氧化HDL(oxHDL)的形成导致HDL失去功能,从而削弱了HDL 对LDL的保护作用和抑制了反向胆固醇的运输。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浓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浓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

由于患者的解剖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使该种方法对于神经
阻滞的定位困难,造成穿刺成功率不高[5]。一旦穿刺不当,容
易导致血管或者神经的损伤,另外由于腋鞘内的臂神经丛被
结缔组织所分隔,使得患者患肢处注射药物后不能完全浸
润,应用的麻醉药物剂量不能把握,使得麻醉效果较差。
近几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进行上肢手术
(收稿日期:2019鄄04鄄11)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浓度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杨智宏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 管疾病,不稳定斑块、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是引起该疾病的 主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重建冠状动脉血运的重要手段, 但仍有部分经 PCI 治疗后冠心病患者术后 3 个月仍可再次发 生冠状动脉狭窄、闭塞,最终导致死亡,故而,有必要探寻一 种评估冠心病预后效果的有效指标,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可 靠的参考依据[1]。有关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急性 ST 段抬高 型心肌梗死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贯穿于斑块形成、发 展、破裂、形成血栓的全过程[2]。髓过氧化物酶(MPO)作为一 种新的炎症指标逐渐受到临床学者的关注,MPO 在内皮细胞 损伤、脂质沉积、内膜基质异常增生、斑块形成、纤维斑块破 溃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有参与[3]。本研究 旨在分析血浆 MPO 浓度变化对 STEMI 急诊 PCI 术患者预后
DOI:10.19522/ki.1671鄄5098.2019.07.0猿员 作者单位:471000 河南省洛阳东方医院心内科
情况的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在我 院治疗的 56 例 STEMI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 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成对照组(MACE,21 例)与观察 组(非 MACE,35 例),其中对照组男性 12 例,女性 9 例;年龄 58~74 岁,平均(66依4)岁;体质量指数(23.1依2.0)kg/m2。观察 组男性 19 例,女性 16 例;年龄 59~75 岁,平均(66依4)岁;体 质量为(23.1依2.0)kg/m2。2 组年龄、体质量资料相比,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跃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淤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 脏病协会发布关于 STEMI 治疗指南(2004 年修订版)》[4]中 的相关诊断标准;于于本院进行 PCI 治疗;盂发病至就诊时 间约12 h。排除标准:淤冠心病史,接受过溶栓治疗;于接受过 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盂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1.3 方法:采用放射发光法检测血肌酐、总胆固醇(TC)、甘油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髓过氧化物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髓过氧化物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髓过氧化物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通过将谷胱甘肽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从而清除细胞内的过氧化物,保护细胞膜和细胞器免受氧化损伤。

它对于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凋亡等生命活动过程。

而髓过氧化物酶则主要参与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杀伤作用,它能够产生高氯酸根离子和其他活性氧化物质,参与杀灭病原体和调节炎症反应。

然而,过度活化的髓过氧化物酶也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性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髓过氧化物酶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平衡和调节对于维持细胞内稳态和机体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对这两种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胞氧化应激和免疫反应的机制,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髓过氧化物酶

髓过氧化物酶
已经开启的试剂注意避免污染。
本试剂盒通过2步反应,从总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减去非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就得到样品中MPO的活性,其活性与速率ΔA1(第一步反 应)-ΔA2(第二步反应)差值成正比。 准确性---准确性偏差不超过±10%
血试清剂标 在•本2-82℃建5μ密l 封议避光各保存实,可验稳定室12个根月。据年龄、性别、饮食、地域的不同建立自己
概述
髓过氧化物酶(MPO)又称过氧化物酶,是一种重要的含 铁溶酶体,存在于髓系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 胞)的嗜苯胺蓝颗粒中,是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随着对 MPO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MPO基因多态性导致个体对 一些疾病易感性的差异,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 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九强试剂参考范围 建议各实验室根据年龄、性别、饮食、地域的不同建立自己的正常参考范围。
MPO在慢性砷中毒的早期诊断和危险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9%的生理盐水稀释再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已经开启的试剂注意避免污染。
MPO水平的升高不仅与患冠状动脉疾病易感性相关,还可以预测早期患心肌梗死的危险性。 建议各实验室根据年龄、性别、饮食、地域的不同建立自己的正常参考范围。
九强试剂检测原理-酶法
的正常参考范围。 0 1 2 4 5 8 10 (分)
9%的生理盐水稀释再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MPO与糖尿病肾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老年痴呆症、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试剂在2-8℃密封避光保存,可稳定12个月。 MPO在早期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鉴别诊断及区分ALL有重要意义。 新鲜血清或肝素锂抗凝的血浆,请采血后立即离心分离血浆。
试剂在2-8℃密封避光保存,可稳定12个月。

髓过氧化物酶MPO的临床应用

髓过氧化物酶MPO的临床应用

髓过氧化物酶MPO的临床应用髓过氧化物酶(MP O, Myeloperoxidase)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酶类物质,主要存在于嗜中性粒细胞的粒状内,属于一种过氧化物酶。

在人体免疫系统中,髓过氧化物酶起着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具有调节炎症反应、抗菌、抗氧化等多方面的功能。

近年来,髓过氧化物酶作为一个新的临床检测指标,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髓过氧化物酶MPO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

1. 髓过氧化物酶MPO在炎症反应中的应用髓过氧化物酶MPO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炎症反应是人体对于感染、组织损伤或其他病理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当人体遭受感染或组织损伤时,髓过氧化物酶MPO会被释放到血液或组织中,并参与到炎症反应的调节中。

通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可以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对于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中的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

研究发现,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髓过氧化物酶MPO能够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同时,髓过氧化物酶MPO 还能增加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因此,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对于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 髓过氧化物酶MPO在肿瘤中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髓过氧化物酶MPO在肿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肿瘤是一种恶性疾病,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髓过氧化物酶MPO能够通过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改变肿瘤细胞的外环境,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因此,通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可以为肿瘤的早期筛查、评估恶性程度和预测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4. 髓过氧化物酶MPO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除了上述提到的病理性应用,髓过氧化物酶MPO在临床诊断中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

髓过氧化物酶

髓过氧化物酶

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又称过氧化物酶,是一种重要的含铁溶酶体,存在于髓系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嗜苯胺蓝颗粒中,是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随着对MPO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MPO基因多态性导致个体对一些疾病易感性的差异,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髓过氧化物酶MPO研究1.MPO的结构髓过氧化物酶(MPO)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某些组织的巨噬细胞分泌的含血红素辅基的血红素蛋白酶,是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超家族成员之一。

MPO是I相代谢酶。

每个酶分子有两个铁素基团,顺磁共振波谱表明血红素中的铁是在甲酰基血红素部分。

MPO的合成是粒细胞进入循环之前在骨髓内合成并贮存于嗜天青颗粒内,外界刺激可导致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髓过氧化物酶(MPO)。

在成熟的粒细胞中,MPO是含量最丰富的糖蛋白,约占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内总蛋白质含量的5%,血液中95%的MPO来源于PMNs。

MP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103,是由2个亚单位聚合而成的二聚体,每个亚单位又由一条重链(α链,相对分子质量约60×103)和一条轻链(β链,相对分子质量约15×103)所构成。

2个亚单位在α链处由1个二硫键相连。

重链具有亚铁卟啉基团,说明MPO是铁依赖性的。

MPO以3种亚形存在于髓系细胞中,分别为MPOⅠ、Ⅱ、Ⅲ。

3种亚型主要是重链有差异,轻链的差异较小,导致它们在相对分子质量及疏水性等方面不同,3种亚型在功能上的差异还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2.MPO基因及其多态性人髓过氧化物酶基因位于染色体17q23?q24,含有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长约14 638 bp,调控其基因表达的是生长因子。

MPO的mRNA在早幼粒细胞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原始粒细胞、幼稚和原始单核细胞;当细胞分化到成熟时期,MPO基因表达水平迅速下降。

心血管疾病中髓过氧化物酶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中髓过氧化物酶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中髓过氧化物酶的研究进展薄磊;单既刚;赵志文【摘要】髓过氧化物酶(MPO)存在于髓系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是白细胞分泌的一种酶,催化形成多种活性氧化剂.MPO除参与防御反应外,还参与了氧化-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MPO与一氧化氮的催化反应、脂代谢异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存在密切的关系.文章对MPO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Myeloperoxidase (MPO) which exists in myeloid cells (mainly in neutrophils and monocytes),is an enzyme derived of leukocytes that catalyzes the formation of numerous reactive oxidant species.Besides innate in defense function,current knowledge has been prove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se oxidants to tissue injury during inflammation,and MP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itiation,propagation and acute complications of atherosclerotic process.Growing researches demonstrate the action of MPO as central participant of the link in nitric oxide,lipid metabolism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PO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7(032)008【总页数】6页(P738-743)【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作者】薄磊;单既刚;赵志文【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56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山东济南250031;解放军第456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山东济南250031;解放军第456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山东济南2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是血红素辅基的血红素蛋白酶,是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超家族成员之一。

髓过氧化物酶对胸痛患者的临床意义

髓过氧化物酶对胸痛患者的临床意义

髓过氧化物酶对胸痛患者的临床意义马庆华;邓爱云;张钲;刘兴荣;潘明;申希平;白明;王志禄【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3(028)001【摘要】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的关系及胸痛患者检测血浆MPO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8例胸痛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标准确诊为ACS 4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7例,其余20例列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PO浓度,同时检测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BG)、乳酸脱氢酶(LDH)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分析MPO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PO对ACS的诊断性能,并与临床诊断ACS的方法(临床表现加冠状动脉造影)做对比(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ACS组血浆MP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且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MPO浓度与Neu、CK-MB及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8、0.469、0.757,P值分别为0.018、0.043、0.000),与年龄、hs-CRP、TC、LDL-C、HDL-C、TG、AST、FBG、LDH、RBC、PLT均无相关性(P>0.05).MPO诊断ACS的AUC为0.927(P=0.000),诊断界值为212.59μg/L.41例ACS患者中MPO阳性39例、阴性2例;37例非ACS患者(包括SAP 17例、对照者20例)中MPO阳性5例、阴性32例.MPO诊断ACS的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86.5%、总符合率为91.0%、假阴性率(漏诊率)为4.9%、假阳性率(误诊率)为13.5%、阳性预测值为88.6%、阴性预测值为94.1%.本法与临床诊断ACS方法的Kappa值为0.819(P=0.000),2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MPO 可以作为诊断ACS的炎症标志物之一,对于ACS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总页数】5页(P25-29)【作者】马庆华;邓爱云;张钲;刘兴荣;潘明;申希平;白明;王志禄【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冠心病患者检测髓过氧化物酶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临床意义 [J], 阿尔孜古丽·吐尔逊;古力娜尔·依明;田刚2.冠心病患者 PCI手术前后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李静;张瑞;尉俊生;杜伟平3.髓过氧化物酶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J], 胡坚;陈发秀;邱元芝;尹绢;曹平良;张志勇4.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中钙卫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髓过氧化物酶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J], 杨钱章5.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肝肾微粒体抗体、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抗平滑肌抗体联合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漆阳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髓过氧化物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新进展

髓过氧化物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新进展

髓过氧化物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新进展
郑筱叶;朱建华
【期刊名称】《国际内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7(34)5
【摘要】目前的研究均支持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炎症细胞与血管内环境中的细胞、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作为中性粒细胞活化标志物的髓过氧化物酶已被发现能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揭示粥样斑块的早期改变,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指出了新的方向.
【总页数】4页(P257-260)
【作者】郑筱叶;朱建华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浙江,杭州,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浙江,杭州,3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5
【相关文献】
1.血清髓过氧化物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J], 贾克刚;刘军锋;马明坤;韩雪晶;柴俊岩
2.髓过氧化物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预测价值及其临床应用的相关进展[J], 崔旭东;步睿;王晓云
3.髓过氧化物酶在慢性肾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J], 席可;吴嘉
4.髓过氧化物酶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唐桦; 诸国华; 孙希鹏; 赵
欢; 丁存涛; 华琦
5.髓过氧物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 [J], 熊纭辉;王喜文;陈君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周血髓系细胞过氧化物酶特性及相关疾病

外周血髓系细胞过氧化物酶特性及相关疾病

外周血髓系细胞过氧化物酶特性及相关疾病
王永静;陈学良
【期刊名称】《肿瘤学杂志》
【年(卷),期】2004(10)6
【摘要】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是髓系细胞的特异性标志,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嗜苯胺蓝颗粒中,近几年其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受到广泛关注。

全文对其分子结构、基因结构、生物学功能及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440-442)
【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致癌物;基因多态性
【作者】王永静;陈学良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
【相关文献】
1.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髓系抑制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调节T细胞的表达 [J], 冯传杰;丁国平;拓慧
2.抗中性粒细胞胞质髓过氧化物酶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r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J], 王森;郑美娟;周香莲;刘雅倩;帅宗文
3.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CD55、髓过氧化物酶表达及其意义 [J], 周香莲;郑美娟;帅宗文;张蕾;张铭明;陈珊宇
4.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患者中痰髓过氧化物酶、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J], 杨宏宽;张艳;张佳颖;潘俊杰;王芳;罗旭平;陈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与冠状动脉斑块炎症反应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与冠状动脉斑块炎症反应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与冠状动脉斑块炎症反应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吴士礼;刘进军;邵杉;黄宇理;张恒;王洪巨【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09(025)023【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7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纳入冠心病(CHD)组,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对照组32例为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者.所有对象造影前采集血标本以检测MP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1)冠心痛组血浆MPO、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1);(2)AMI组与UAP组血MPO、hs-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均高于SAP组(P<0.01);多支血管病变组血MPO水平高于双支和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P<0.05).(3)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血清MPO水平与hs-CRP、Gensini积分水平呈显著相关(r=0.681、0.643,P<0.01).结论:血清MPO水平能反映冠脉炎症活动性状况,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总页数】3页(P3971-3973)【作者】吴士礼;刘进军;邵杉;黄宇理;张恒;王洪巨【作者单位】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J], 苏淑红;严松彪;陈晖;贾三庆;王鹏飞;刘玲2.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患者血浆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对髓过氧化物酶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 [J], 陈洁;陈旻;刘章锁;赵明辉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J], 乔雁翔;陈巍;卢星文;谢昌明4.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髓过氧化物酶的相关性分析 [J], 刘伟;陈俊民;王兴宁5.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髓过氧化物酶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J], 金星;崔兰;金基永;赵光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髓过氧化酶水平测定及分析

4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髓过氧化酶水平测定及分析

4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髓过氧化酶水平测定及分析
潘靖年;张宝祥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09(49)23
【摘要】髓过氧化酶(MPO)是反映中性粒细胞活性的指标,国外研究认为其与不稳定斑块活性密切相关,可作为斑块不稳定的炎性标志物,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有预警作用。

2006年7月~2008年6月,我们对40例冠心病患者的髓过氧化酶水平进行了测定,旨在进一步探讨其在CAD病情预测中的作用。

【总页数】1页(P43)
【作者】潘靖年;张宝祥
【作者单位】益都中心医院,山东,青州,262500;益都中心医院,山东,青州,2625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血小板聚集率和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J], 巫颖
2.90例心绞痛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测定及分析 [J], 何玉娟;王卫民
3.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分析 [J], 徐希国
4.36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丙二醛水平测定及分析 [J], 陈运芳;林庆东;周虹
5.冠心病患者血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40例临床分析 [J], 杨鲁渤;李光明;梅琪;张庆成;王沪军;户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对不稳定心绞痛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

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对不稳定心绞痛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

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对不稳定心绞痛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盛臻强;卢辉和;王毅;管耘园【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7(27)5【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对不稳定心绞痛(UA)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12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2例,UA患者75例,根据住院期间预后分为趋稳定组50例、难治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入院时血清MPO水平.结果:UA难治组、趋稳定组血清MPO均高于SAP组(P<0.01),UA难治组高于UA趋稳定组(P<0.01).结论:血清MPO水平对UA预后及危险度分层有预测价值.【总页数】3页(P335-336,339)【作者】盛臻强;卢辉和;王毅;管耘园【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南通,226001;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南通,226001;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南通,226001;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南通,22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相关文献】1.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 [J], 刘利军;段玉柱2.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预后评价 [J], 苏淑红;严松彪;陈晖;高红丽;梁思文;李虹伟3.血清MMP-2、CRP水平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J], 何松清;江时森4.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蛋白酶-9和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影响 [J], 魏晓娟;常荣;李卫;苏晓灵;刘彦民;吴金春;白玉婷;李文强5.针药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髓过氧化物酶、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的影响 [J], 邓林林;范军铭;毕巧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髓过氧化酶在判断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方面的价值

血清髓过氧化酶在判断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方面的价值

血清髓过氧化酶在判断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方面的价值陈少伯;赵季红;陈士金;姜铁民;梁国庆;李玉明【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07(35)1【摘要】冠心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如何判定冠心病患者粥样斑块稳定与否,目前缺乏特异、敏感而又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

血管内超声(IVUS)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介入新技术,其在判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是否稳定等方面有较高价值。

本实验对92例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前行血清过氧化酶(MPO)检查,比较血管内超声特点,评价MPO在判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方面的价值。

【总页数】2页(P57-58)【作者】陈少伯;赵季红;陈士金;姜铁民;梁国庆;李玉明【作者单位】300162,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300162,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300162,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300162,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300162,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像学及血清学指标识别 [J], 李朝杰2.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预测价值 [J],戴道鹏;沈迎;张瑞岩;丁风华;陆林;陶蓉3.普罗布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髓过氧化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王立真4.冠心病病人血清CXCL4和CXCL12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J], 赵鹏; 张彦周; 李爱琴; 原玲玲; 柴文文5.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髓过氧化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周滔;周胜华;祁述善;沈向前;周宏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髓过氧化物酶的相关性分析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髓过氧化物酶的相关性分析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髓过氧化物酶的相关性分析刘伟;陈俊民;王兴宁【期刊名称】《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23)2【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随机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66例)(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PO水平。

结果:ACS患者血清MPO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同型半胱氨酸及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不相关,MPO在AMI和UAP组中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而SAP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MPO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38,P<0.05),结论:血清MPO可能是ACS 的生物化学标志物之一,其浓度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总页数】2页(P104-105)【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心绞痛【作者】刘伟;陈俊民;王兴宁【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J], 蒋希萌2.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J], 罗君山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J], 乔雁翔;陈巍;卢星文;谢昌明4.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 马庆华;潘明;张钲;刘兴荣;申希平;邓爱云;白明;周荣;王志禄5.髓过氧化物酶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J], 刘志远;张金盈;李纲;李玉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3110(2009)02-0623-03【综 述】髓过氧化物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王天菊,卿之驹 摘要: 髓过氧化物酶是一种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分泌的白细胞酶,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包括发病初期、发展及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复合病变期,M PO及其介导的炎症途径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M PO可以作为心肌损伤、治疗和预后的标志物。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心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不稳定斑块;一氧化氮中图分类号:R322.1 文献标识码:AEf fect of Myeloperoxidace in C ardiovascular Disease WANG Tian-ju,QING Zhi-ju(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410011,Hunan)Abstract: Myeloperoxidace(Mpo)is a leukocyte-derived enzym e that catalyzes the formation of a number of reactive oxidant species.Mpo-catalyzed reaction has been attributed to potentially proatherogenic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roughout the evolu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including dur ing initiation,propagation and acute com plication phases of the atheroscl e-rotic process.As a result,Mpo and its downstream inflamm atory pathways repres ent targets for myocardial injury,therapeutic and prognosis.Key words: M yeloperoxidace;Cardiovascular disease;Low density li poprotein;H igh density lipoprotein;Endothelial cell dysfunction;U nstable plaque;Nitr ic oxide1 髓过氧化物酶的生理1.1 髓过氧化物酶的来源 在近40年前,第一次认识到了M PO的主要作用:对外来入侵发生固有免疫反应的组成成分之一[1,2]。

M PO是白细胞中嗜天青颗粒的主要成分,固有免疫中在白细胞活化时分泌[3,4]。

M PO是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某些组织巨嗜细胞中和小胶质细胞的溶酶体酶,可抗击细菌、真菌等病原菌入侵机体,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如炎症、肺癌、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血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等[5]。

多形核嗜中性粒细胞是血管内M PO最主要的细胞来源,分泌的M PO占全部细胞蛋白质的4%,占全部循环M PO含量的95%[6]。

M PO的mRNA在早期髓细胞中表达,其中早幼粒细胞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原始粒细胞、幼稚细胞和原始单核细胞,当细胞分化到成熟时期,M PO基因表达水平迅速下降。

据研究M PO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激活程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是中性粒细胞的活化标志物[7]。

1.2 髓过氧化物酶的生物学功能 生理情况下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参与炎症反应的氧化吸收过程,对外来的细菌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①炎症发生后,中性粒细胞被激活, M PO被释放,在炎症部位催化过氧化氢生成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的活性氧分子,其中最重要的是次氯酸,它与蛋白质、多肽氨基酸上的氨基基团反应生成氯胺,氯胺随即与作用于ê-PI和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检验科(湖南 长沙 410011)通讯作者:卿之驹。

ê2-巨球蛋白的甲硫氨酸残基结合,使其丧失与蛋白酶结合的能力,从而使各种免疫蛋白酶激活,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8]。

此外经氯化的蛋白易于被抗原递呈细胞识别,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

②M PO还可以通过细胞信号通路将活化信号由胞浆传递至胞核内,诱导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炎症效应细胞的增殖与活化,使效应细胞更易于穿越内皮屏障到达局部炎症组织[9,10],在抵御微生物入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在特定条件下,M PO催化反应所产生的氧化剂(次氯酸、3-氯化酪氨酸、酪氨酰基、硝基酪氨酸)生成过量,超过局部抗氧化剂的防御反应时,导致氧化应激和氧化性组织损伤,其中包括参与动脉壁的氧化损伤。

M PO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炎症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调节NO对血管信号传递和舒张的作用,直接改变血管的炎症反应性[11]。

1.3 髓过氧化物酶的结构和基因的多态性 ⑴M PO的结构:是血色素过氧化物酶超家族的一员,相对分子量为140kDa 的糖基化四聚体血红素蛋白,含有两个相同的亚单位,每个亚单位又由一条重链(59*103)和一条轻链(13.5*103)通过二硫键结合形成。

M PO以三种亚型存在于髓系细胞中,分别为M POⅠ、M POⅡ、M POⅢ,三种亚型结构上的差异主要在重链,轻链的差异较小,最终导致它们在相对分子质量及疏水性等方面的不同,但三种亚型在功能上的差异尚无定论[12]。

⑵M PO基因的多态性:编码人M PO的基因由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组成,长约14kb,位于染色体长臂17q23-q24段。

在M PO基因上发现的第一个基因变异出现在第10个外显子的C T转换,它导致了遗传性M PO缺陷性疾病。

目前研究报道最多的多态性位点是基因编码区上游-463位点处G-A的变异,该位点位于SP1转录因子识别结合的顺式元件中,内含4个A lu重复序列,-463位点基因的多态性使不同基因型个体的m RN A转录起始活性不同,使M PO基因表达水平不同,导致个体对疾病易感性的差异[13]。

1.4 M PO的调节 NO是一种一氧化氮合酶产生的相对存活时间较长的自由基,在调节M PO活性方面起重要作用[14],在NO存在时,通过过氧化物酶循环的M PO全部更换率增加1000倍。

酸性环境和Cl-的存在有利于Cl2的形成,Cl2潜在的完成氧化卤化反应,pH值的升高可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的增加。

M P O最适合的抑制物是酰肼氨基苯甲酸[15],在交互作用中,它在负性位点结合,是对M PO有很强影响的负性残基,抑制M PO转换为亚铁状态,而M PO转换为亚铁状态是与负性基团结合的先决条件[16]。

2 M PO与心血管疾病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从内皮功能障碍的早期发展到粥样斑块的形成及随后的破裂,炎症反应贯穿了整个过程, M PO催化的反应对潜在的动脉粥样硬化前期有生物活性, M PO催化产生许多反应氧化物及激活物,这些产物能促使脂质过氧化及对靶蛋白产生大量的翻译后修饰作用,包括氯化、硝基化及氧化交联[17,18]。

M PO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起一定作用,M PO与致粥瘤性脂蛋白的产生、一氧化氮的消耗、内皮功能障碍、粥瘤的形成发展以及随之发生的复合性病变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及室腔结构改变之间都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M PO参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主要有:①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M PO是一种脂蛋白氧化的催化剂,在体内产生一系列可扩散的强氧化剂,由M PO提取的氧化剂HOCL产生的脂质氧化产物-缩醛磷脂在粥瘤中含量丰富,具有较强的白细胞趋化活性[19],HOCL与L DL的作用导致LDL的主要载脂蛋白A poB100氨基酸残基的氧化[20],增加离子的表面电荷以及HO CL诱导的脂蛋白汇集,都可以使L DL 处于高摄取状态[21],同时可促使A poB100蛋白硝基化和L DL 脂质过氧化,导致OX-LDL产生,其被清道夫受体CD36选择性识别,巨嗜细胞通过该受体无规则的摄取O X-LDL后就变成了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而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的病理学标志,是由巨嗜细胞摄取脂蛋白携带的大量胆固醇后转化而成的。

OX-LDL还有促进单核细胞聚集、黏附于内皮细胞表面、加速腔内血栓形成、激活淋巴细胞及其本身具有细胞毒作用。

②M PO选择性修饰A poA-1,产生功能障碍性HDL。

HDL能够动员巨嗜细胞内过量的胆固醇移出胞外,从而保护动脉血管壁不向粥样硬化发展。

M PO氧化修饰的HDL或A poA -1使得A T P结合子A1依赖的脂蛋白促胆固醇外流功能受到选择性损伤,使多余的胆固醇在巨嗜细胞内沉积,形成泡沫细胞并向粥样硬化发展[22,23]。

M PO通过对HDL的氧化修饰作用,消耗了HD L,抑制了HDL的抗粥样硬化作用,产生促粥样硬化作用。

③促进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M PO产生的次氯酸(HO CL)可导致内皮细胞凋亡,导致基质溶解、损伤血管内膜;抑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Ⅰ的活性,从而激活动脉壁基质裂解蛋白,使基质蛋白聚糖降解;此外HOCL通过诱导细胞程序死亡或水肿变性死亡直接引起内皮细胞死亡剥脱。

④在不稳定斑块的基础上促进血栓形成。

沉积在动脉粥样斑块上纤维帽的破裂导致了临床上大多数局部缺血的发生,损害的主要因素是富含金属蛋白酶和凝血酶原基质的泡沫细胞, M PO、HO CL修饰蛋白和巨嗜细胞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有关。

沉积在斑块上的纤维帽很可能遭受削弱和随后的降解,使他们暴露于血液中成为血栓形成的核心,导致血栓形成,血管阻塞,局部缺血。

此外M PO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和组织因子的表达,促使血小板聚集;局部生成的HOCL可以激活内皮下的单核细胞和M PO阳性的巨嗜细胞,促使粥样斑块表面破溃及血栓形成,影响斑块的稳定性[24]。

⑤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M PO能直接催化消耗一氧化氮,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的发生;M P O可以将其氧化成含氮氧化物,加速氧化损伤、细胞损伤和LDL的氧化转变,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⑥促进心肌功能紊乱和心肌梗死后异常心室重塑。

纤维帽破裂,管腔阻塞之后的病理过程中,炎症仍起着主要的作用,白细胞迁移至坏死部位周围,闭塞动脉再灌注,促进炎症和氧分压增加,M PO促进心室逆向重塑。

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目前很多研究发现M PO -463G A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易患性显著相关,-463位点处G A的变异,人类可以存在G G、A A、A G三种基因,经研究发现G G基因型的患者无论是心血管的危险因素还是不良事件的发生均明显高于A A或A G型的患者,该位点A基因的表达在心血管的发生过程中起保护性作用[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