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评估及护理技术

合集下载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标题: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引言概述: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异常体温可能是某种健康问题的表现。

正确评估和护理异常体温对于保障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体温的评估方法、常见异常体温的原因、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体温的评估方法1.1 使用体温计测量:口腔、腋下、肛门、额温等部位都可以测量体温,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测量。

1.2 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是目前常用的体温测量工具,操作简单、准确度高。

1.3 连续体温监测:对于需要连续监测体温的患者,可以选择连续体温监测设备,及时掌握患者体温变化。

二、常见异常体温的原因2.1 发热:感染、炎症、药物反应等都可能引起发热,需要及时找出病因进行治疗。

2.2 低体温:低体温可能是由于寒冷环境、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应及时保暖。

2.3 高热:高热可能是由于中暑、感染等原因引起,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措施3.1 发热护理:及时给予退热药物、适量补充水分、保持室内通风等措施,帮助患者降低体温。

3.2 低体温护理:给予足够的保暖措施,如加厚被子、调整室内温度等,避免进一步降低体温。

3.3 高热护理:及时就医治疗,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保持患者休息,注意补充水分。

四、异常体温的监测4.1 定时测量体温:对于需要连续监测体温的患者,应定时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2 记录体温变化: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数据。

4.3 注意体温变化趋势: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五、异常体温的预防5.1 预防感染:加强个人卫生、合理饮食、避免受凉等措施,降低感染的风险。

5.2 预防中暑: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通风等。

5.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体温异常情况,进行早期干预。

结语:对于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健康。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基础护理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基础护理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基础护理体温的评估和护理—基础护理体温的评估和护理基础护理:一、异常体温1.发热因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而导致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发热程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①低热为37.3℃~38℃;②中度热为38.1℃~39.0℃;③高热为39.1℃~41℃;④超高热为41.0℃以上。

(2)发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体温上升期特点为产热gt;散热,患者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无汗。

体温上升方式有骤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和渐升(如伤寒)。

②高热持续期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患者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加快。

高热持续时间因疾病及治疗效果而异。

③退热期特点为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患者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

退热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两种。

体温下降时因大量出汗,易出现虚脱,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护士应注意观察。

(3)热型①稽留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数日或数周,日差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

②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时间后,又再次升高,如此反复发作,见于疟疾。

③弛张热体温高低不一,日差gt;1℃,最低温度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等。

④不规则热体温在一日中的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

(4)体温过高患者的护理2.体温过低体温在35℃以下称体温过低,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患者。

对体温过低患者的护理首先应提高室温,以24℃~26℃为宜,还可用热水袋保暖。

3.与体温相关的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①主要诊断依据:体温高于正常范围。

②次要诊断依据:皮肤发红、触之有热感、呼吸心跳加快、痉挛或惊厥。

③相关因素:暴露在热的环境中、剧烈活动、药物或麻醉、衣着不当、新陈代谢率增高、疾病或外伤、脱水、不能出汗等。

(2)体温过低①主要诊断依据:体温在正常范围以下,皮肤发凉、苍白。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异常体温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37℃)或者低于正常范围(36℃),通常是身体内部发生了某种疾病或者病理变化的表现。

对于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旨在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体温异常,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的标准格式。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体温测量方法- 口腔测温: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者水银体温计,将温度计放置在口腔底部,嘴唇紧闭,等待一定时间后读数。

- 腋下测温:将温度计放置在腋下,将患者的手臂放置在身体两侧,等待一定时间后读数。

- 耳温测量:使用红外线耳温计,将耳温计插入患者耳道,等待一定时间后读数。

- 直肠测温:使用数字体温计,将温度计插入患者直肠,等待一定时间后读数。

2. 体温评估指标- 正常体温范围:36℃-37℃。

- 低体温:体温低于36℃,可能表明患者体内存在低温症、休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问题。

- 高体温:体温高于37℃,可能表明患者存在感染、发热性疾病、中暑等问题。

- 持续高热:体温持续在38℃以上,可能表明患者存在严重感染、炎症反应等问题。

- 高热伴寒颤:体温快速升高至39℃以上,伴有寒颤、头痛等症状,可能表明患者存在急性感染、败血症等问题。

3. 体温评估步骤- 确定测量体温的方法和频率。

- 在测量前,告知患者测量体温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允许。

- 根据测量方法进行体温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 分析体温测量结果,判断体温是否异常。

- 根据体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低体温的护理- 提供充足的保暖措施,如加厚被子、使用电热毯等。

- 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及时记录体温。

- 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寒颤、乏力等。

- 保持患者的体液平衡,饮食要有足够的热量和营养。

- 定期检查患者的肢体温度,确保血液循环正常。

2. 高体温的护理- 提供适当的降温措施,如使用冷敷、赋予退热药物等。

- 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及时记录体温。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 3、蒸发: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 种散热方式,临床上对高热病人采用乙醇的蒸发,引 起降温的作用。
(三)体温调节

包括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两种方式。
• 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体温调节,其方式是:
• 1、温度感受器:
• (1)外周温度感受器:为游离的神经末梢,分布于皮肤、粘膜和内脏中, 包括冷热感受器,它们分别可将热或冷的信息传向中枢;
三、护理措施
• (一)测量体温 • 1、体温计种类与构造 • (1)水银体温计 • (2)电子体温计 • (3)可弃式体温计 • (二)体温检查法(略)
(二)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 1、降低体温 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 降温法。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 种。局部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致冷 袋、通过传导方式散热;全身冷疗用温 水擦浴、酒精擦浴方式,达到降温目的。 药物降温是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达到降 温目的,注意剂量,对老年体弱及心血 管疾病应防止虚脱或休克现象。降温30 分钟后应测量体温。
(四)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 1、正常体温:临床上常以口腔、直肠、腋 窝的温度来代表体温。三种测量方法,直 肠温度最接近于人本深部温度,而日常工 作中,采用口腔、腋下温度测量更为常见、 方便。
• 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 • 口温 37℃36.3~37.2℃ • 肛温 37.5℃36.5~37.7℃ • 腋温 36.5℃36.0~37.0℃

低热:37.3~38.0℃

中等热:38.1~39.0℃

高热:39.1~41.0℃

超高热:41.0℃以上。
2、 发热过程及症状,一般包括三个时期:
• • (1)体温上升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体温是人体内部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体温范围是36.5℃-37.5℃。

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会提示身体浮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定期测量体温: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可以选择口腔、腋下、耳温、直肠或者额温等测量部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

2. 记录体温数据:测量完体温后,将测得的数值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包括测量时间、测量部位和体温数值。

记录体温数据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体温变化趋势。

3. 分析体温变化:根据患者的体温数据,分析体温的变化趋势。

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者降低,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措施1. 降温护理:当患者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降温护理:- 赋予患者解热药物:根据医嘱,赋予患者适当的解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在给药过程中要注意剂量和给药时间,避免过量或者过频使用。

- 体温调节措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良好。

可以使用冷敷或者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腋下或者腿部,匡助降低体温。

- 注意水分摄入:赋予患者足够的水分,保持水分平衡,避免脱水。

可以赋予患者冷开水、温开水或者含有电解质的口服液体。

2. 升温护理:当患者体温降低超过正常范围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升温护理:- 提供温暖的环境:调整室内温度,保持室内温暖。

可以使用电热毯、暖风机等设备提供额外的温暖。

- 赋予热饮食物:赋予患者温热的饮食,如热粥、热汤等,增加体内热量的摄入。

- 注意保暖:给患者穿上保暖的衣物,特别是保护头部、手部和脚部的部位,避免热量散失。

3. 监测体温变化: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记录体温数据,观察体温是否恢复到正常范围。

如果体温仍然异常,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根据医嘱采取进一步的护理措施。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体温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异常体温可能是身体发生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的表现,及时准确地评估异常体温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的标准格式。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体温测量方法1.1 口腔测温法:使用电子口温计或者玻璃温度计,将温度计放置在舌下,等待足够时间后读数。

1.2 腋下测温法:将温度计放置在腋下,并确保腋下完全覆盖温度计,等待足够时间后读数。

1.3 耳温测温法:使用红外线耳温计,将耳温计插入耳道,等待足够时间后读数。

1.4 前额测温法:使用红外线前额温度计,将温度计对准额头,等待足够时间后读数。

2. 异常体温的判断标准2.1 正常体温范围:一般成人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6.5℃-37.5℃。

2.2 低热:体温在37.6℃-38.0℃之间。

2.3 中度发热:体温在38.1℃-39.0℃之间。

2.4 高热:体温超过39.1℃。

3. 异常体温的评估内容3.1 体温数值:记录患者的体温数值,包括测量方法和测量时间。

3.2 体温变化趋势: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趋势,判断是否有持续升高或下降的趋势。

3.3 伴随症状:询问患者是否伴有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疼痛部位和程度。

3.4 体温对患者的影响:评估异常体温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是否产生了影响,例如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下降等。

3.5 病史和用药情况: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判断是否与异常体温有关。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低热护理措施1.1 监测体温:定期测量体温,观察体温是否继续下降或恢复正常。

1.2 保持温暖:提供足够的被褥,保持室温适宜,避免受凉。

1.3 补充营养:提供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增加体内能量储备。

1.4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2. 中度发热护理措施2.1 监测体温:定期测量体温,观察体温是否继续上升或恢复正常。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课件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课件

体温的测量方法
1 口腔测量
使用体温计放置在口腔下 方,关闭嘴唇,等待数分 钟,读数。
2 腋下测量
3 耳朵测量
将体温计放置在腋下,确 保腋下干燥,等待数分钟, 读数。
使用耳温计将探头插入耳 道,按下按钮,等待测量 完成,读数。
常见的体温测量工具
电子体温计
红外线体温计
准确、易于使用的体温测量工具, 常见于家庭和医疗机构。
炎症
身体组织受伤或受到细菌感染 时,可能引起体温升高。
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和药物反应可能导致 体温异常。
体温异常时的处理方法
1 物理降温
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保 持通风环境,帮助体温下 降。
2 药物治疗
3 就医咨询
根据不同的体温异常原因, 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治疗。
如果体温异常持续或有其 他症状,及时就医咨询医 生。
通过测量耳道或额头的红外线辐 射,来测量体温。
水银体温计
传统的体温测量工具,已逐渐被 其他电子或数字型体温计取代。
正确的体温测量步骤
1
准备
选择合适的体温计并准备好消毒用品。
2
位置
根据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
3
测量
按照体温计的说明进行测量,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体温异常的可能原因
感染性疾病
如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可以 导致体温升高。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 的状态。
体温的重要性
健康监测
体温可以帮助评估人体是否 处于正常状态,是疾病和感 染的重要指标。
反应身体功能
体温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速 率和内部环境的稳定程度。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体温是人体代谢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体温范围是36℃-37℃。

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即浮现异常体温时,可能是身体某种疾病或者病理状态的表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以匡助护理人员准确评估患者的体温状况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体温测量方法在评估患者体温时,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口腔测温:将温度计放入患者口腔底部,闭口5分钟后读数。

- 腋下测温:将温度计放入患者腋下,闭臂5分钟后读数。

- 耳温测温:将温度计插入患者外耳道,按下测温按钮后等待读数。

- 额温测温:将温度计对准患者额头,按下测温按钮后等待读数。

2. 异常体温的分类根据体温值与正常范围的关系,异常体温可分为以下几类:- 发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普通为38℃以上。

- 低体温:体温低于正常范围,普通为35℃以下。

- 退热:体温由发热状态下恢复到正常范围。

- 间歇热:体温呈周期性波动,交替浮现发热和正常体温。

3. 异常体温的评估要点在评估患者异常体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测量体温的时间:记录测量体温的具体时间,以便分析体温的变化趋势。

- 测量体温的部位:记录测量体温的部位,以便比较不同部位的体温差异。

- 伴有症状:记录患者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乏力、咳嗽等,以辅助判断体温异常的原因。

- 体温变化趋势:根据连续多次测量的体温值,观察体温的变化趋势,判断体温是否逐渐升高或者降低。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发热患者的护理- 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症状变化和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降温措施: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冷敷、冰袋等)或者药物降温(退热药物)。

- 补液:发热时患者容易浮现脱水,赋予充足的液体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歇息:发热患者需要充分歇息,减少体力活动,匡助身体恢复。

2. 低体温患者的护理- 保暖:提供足够的保暖措施,如赋予温暖的被子、调整室温等,防止患者进一步降温。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异常体温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37℃-38℃)或低于正常范围(36℃-37℃)的情况。

异常体温可能是身体发生问题的信号,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方法。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体温测量: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的体温,可以选择口腔、腋窝、肛门或额温等测量部位。

确保体温计的准确性和清洁卫生。

2. 体温记录:将测量到的体温记录在患者的护理记录中,包括测量时间、测量部位和测量数值。

记录体温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体温评估:根据患者的体温数值和症状,进行体温评估。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发热程度、体温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评估结果有助于确定护理干预措施。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发热护理:a. 保持环境舒适:调整室温、湿度和通风,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b. 补充水分:发热时,患者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及时给予足够的水分补充。

c. 服用退热药物: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d. 监测体温变化: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观察退热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e. 观察症状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 低体温护理:a. 提供保暖措施:给予患者足够的被褥和保暖设施,保持室温适宜。

b. 补充热量:提供高热量的食物和饮品,增加患者的热量摄入。

c. 活动促进: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体温调节。

d. 监测体温变化: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观察体温上升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e. 观察症状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寒战、乏力、意识模糊等,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四、异常体温的预防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避免感染引起的发热。

2. 合理饮食:均衡摄入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引起的发热。

3. 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引起的体温异常。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学习要求
1、了解体温的产生及生理调节 2、掌握体温的正常值 3、掌握异常体温的观察 4、熟悉常见热型 5、熟悉体温异常患者的护理措施 6、掌握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和检查法 7、掌握体温的测量及记录
1
生命体征
●定义: 是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总称。 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应, 是衡量机体身心情况的可靠指标。
• 2、发热临床分级:(以口温为标准)
低热
中等热 高热 超高热
二、体温评估- 1 ℉) 37.3 ~38.0℃ (99.1~100.4
38.1~39.0℃ 39.1~41.0℃ 41.0℃以上 (100.6~102.2℉) (102.4~105.8℉) (105.8℉以上)
T持续 > 41 ℃——永久性的脑损伤 T持续 > 42 ℃——休克 T> 43 ℃——很少存活
3 7
11 15 19 23 3
7
11 15
60/36℃


40/35℃
不 升


20/34℃
120/39℃
v


100/38℃

80/37℃

60/36℃
1、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时,应立即 A.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 B.口服蛋清水或牛奶 C.请医生处理 D.食含纤维丰富的食物 E.立即饮水 (A)
4、常见热型
间歇热
特点: 体温骤然升高至
39℃以上,持续数 小时或更长,然后 下降至正常或正常 以下,经过一个间 歇,又反复发作, 即高热期和无热期 交替出现
常见病: 见于疟疾
不规则热
特点: 发热无一定规 则,且持续时间 不定

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体温的评估与护理(基础护理课件)

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体温的评估与护理(基础护理课件)

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影响 因素
年龄
生理与生活节律
性别
药物
运动 其他
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女性体温的周期性变化
4
体温的调节
体温的调节
(一)生理调节
产热 器官
脏器、骨骼肌
产热 因素
食物消化、骨骼肌运动、交 感神经兴奋等
体温的调节
散热 器官
主要是皮肤
散热 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体温的调节
(二)行为调节 通过运动或改变外界环境的方式调节
稽留热
体温过高
常见于败血症
驰张热
体温过高
常见于疟疾
间歇热
体温过高
常见于流行性感 冒、肿瘤发热等
不规则热
体温过高
6.发热患者的观察护理
①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体温,注意发热的类型、程度及发 热过程;注意伴随症状、治疗效果的观察;注意病人饮 水量、尿量的观察及记录。 ②降温 物理降温、化学降温
体温过高
病人躁动不安、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
体温过低
5.护理
①保暖 室温维持在22—24℃ ②生命体征的监测 持续监测体温的变化,至少每 小时1次 ③健康教育
正常体温
1 定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4 体温的调节
1
定义及特点
定义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 肌运动等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的结果。
①体温中枢发育未成熟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 ②低温环境 ③疾病或创伤 失血性休克、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竭 ④低温麻醉 药物中毒
体温过低
3.分度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以下 致死温度:23 ~ 25℃
体温过低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汇报人: 2023-11-23
• 体温的基本知识 • 体温评估方法 • 高热病人的护理 • 低热病人的护理 • 体温异常的预防与教育 • 体温与医疗护理的未来展望
01
体温的基本知识
正常体温范围
01
02
03
04
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为 36.3°C到37.2°C。
腋下温度:正常范围为 36.0°C到37.0°C。
体温异常可能是疾病的一个症状,也可能是疾病 本身导致的。在评估体温异常时,需要综合考虑 患者的其他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作 出准确的诊断和处理。
02
体温评估方法
口腔测温法
01
02
03
方法描述
将体温计放置于患者口腔 舌下,让患者紧闭口唇, 持续3-5分钟后取出读数 。
优点
准确性较高,适用于成人 及能够合作的儿童。
04
低热病人的护理
低热的定义与原因
定义:低热是指体温在37.5°C至38°C之间的 状态。
01
病毒感染:如流感、普通感冒等。
03
02
原因
04
细菌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 等。
慢性疾病:如风湿热、结核病等。
05
06
其他因素:如疫苗接种、药物反应等。
低热的临床表现
头痛
病人可能会感到轻 度至中度的头痛。
数据共享
智能化体温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医 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医 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患者提供 更加便捷的服务。
个性化体温护理的研究与展望
个性化护理方案: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病症,研究个性化体温护理方案 ,以提高医疗护理的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跨学科合作:结合生理学、医学、护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深入研究 体温与医疗护理的关系,为个性化体温护理提供更为全面的科学依据。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2.临床表现
皮肤:白、紫、凉 呼吸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意识改变甚至昏迷
(二)体温过低
1.密切观察 测T:qh 2.保暖措施 加盖衣被等 3.配合抢救 给予热饮 4.心理护理 提高室温
暖箱
三、体温测量技术 ㈠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可弃式体温计
红外线体温计
㈠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水银体温计
要素一:病因
要素二: 作用部位
要素三: 作用结果
㈠ 体温过高
2. 临床分级
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 37.3-38.0℃ 中度热 38.1-39.0℃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0℃以上
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41.4℃
高达43℃极少存活
㈠ 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特 点:产热>散热, 体温升高
2500-3000ml (4)补充营养:高热量、高蛋白 、高维生素、
易消化、少食多餐
4. 护理措施
(5)休息:高热,绝对卧床休息
(6)预防并发症:口腔护理、皮肤 护理
(7)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精神安 慰
物理降温
(二)体温过低
1.定义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 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 导疾致病体或温创低伤于正常范围 低低体温 温温环 麻不境 醉升和:药体物温中在毒35℃以下
第十二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什么是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合称为生命体症, 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 状态正常与否的可靠指标
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
T 36.3-37.2℃ P 60-100次/min
R 16-20次/min BP 90-140/60-90mmHg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课件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课件

超高热是指体温超过41°C,这是非常 危险的,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降温。
如果超高热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其他 症状,应立即就医。
护理措施包括:使用冰袋、冰贴等物 理降温方法,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 畅,防止窒息。
04
体温异常的常见原因及处理
常见原因
01
02
03
04
感染
各种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 毒、真菌等,导致发热。
电子体温计的使用
总结词
便捷、高效、准确
详细描述
电子体温计通常采用红外线测量技术,只需对准额头、耳道等部位,几秒钟即可获得体温读数。这种 方法便捷、高效、准确,尤其适合家庭使用。
03
高热与低温的护理
高热的护理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C,需要 采取措施降低体温,以避免对身
体的伤害。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多饮水、减少衣物、使用冰
年龄差异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 未发育完全,体温易受环 境影响。
昼夜节律
人体体温存在昼夜节律变 化,一般清晨较低,下午 较高。
02
体温的评估方法
口测法
总结词
直接、快速、准确
详细描述
口测法是将体温表置于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读取数值。这种方法直接 测量口腔温度,快速且准确,适用于婴幼儿和不能配合使用其他测量方法的病 人。
袋或冰贴等物理降温方法。
如果高热持续不退或出现其他症 状,应及时就医。
低热的护理
低热是指体温在37.5°C至38°C 之间,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但需要关注身体状况。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 湿度适中、适当休息、饮食清 淡、注意保暖等。
如果低热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 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1)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呼
吸困难者不宜测口温 2)如有进食、冷热敷,间隔30’再测 3)咬破体温表:清除玻璃碎屑,口服蛋清、牛奶,摄入 粗纤维食物
②腋温
方法:
屈臂过胸 夹紧
时间:10min
先擦干腋窝,再放体 温计水银端置腋窝
占总热量的56%,其中肝脏产热最多; • 活动状态下,主要由骨骼肌的收缩产热, 占总热量的90%。 •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产生的热量则是机体 在进食后额外产生的热量。
机体产热的形式
无寒战产热
• 维持生命的各种活动如呼 吸、心跳、维持肌肉张力 及细胞的代谢等,时刻都 在产热。 • 产热与基础代谢成正比, 即基础代谢率越高, 体内 产热就越多,且不会因为 身体内部体温调节的需求 而有所改变。

(3)个人用电子体温计
感温胶片(temperature sensitive tape)
• (1)对体温敏感的胶片,可置于前额或腹
部,根据胶片颜色的改变知晓体温的变化, 不能显示其具体的体温数值,只能用于判断 体温是否在正常范围 • (2)适用于小儿
– 远红外线测温仪
• (1)利用远红外线的感应功能,快速测试人体体温
寒战性产热(寒冷的环境)
• 一方面,肾上腺素和甲状 腺素释放增加,两者均可 提高全身细胞的代谢率, 从而使产热增加,以适应 寒冷的环境; • 另一方面,局部或全身的 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 律性的收缩,即寒战,这 是机体遇冷时的一种不自 主的反射性产热,是维持 体温恒定的调节性活动。
2、散热
散热部位
心理护理
经常探视病人,耐心解释、安慰。
• 安全护理:防坠、防舌咬伤
• 健康教育:监测体温的方法 物理降温的方法 休息饮食及饮水的重要性
(二)体温过低
体温过低: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体温不升:T<35℃
见于: 表现:
早产儿 躁动、嗜睡、昏迷,心跳、 全身衰竭危重病人 呼吸减慢,血压下降、颤抖 低温环境; 低温麻醉。 、皮肤苍白、四肢冰冷。
五、测量体温的方法
• (一)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 水银体温计(mercury thermometer)
• (1) 口表、肛表、腋表 • (2) 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
水银体温计
①口表:盛水银端较细长,可作口腔或腋下测量。
水银槽 (区别) ②肛表:盛水银一端呈圆柱形,用于直肠测温。
凹缩处使 水银柱遇 冷不致下 降。
• (2)常用于人群聚集处,又需快速检测体温
– 报警体温计
• (1)一种能够连续监测患者温度的器械 • (2)一般用于危重者
• (二)体温计的消毒 – 目的:防止交叉感染 – 时间:体温计测量体温后 – 方法:水银体温计消毒法 电子体温计消毒法
水银体温计消毒
方法一:病人单独用
将体温表浸泡在消毒液中,使用 前清水洗净擦干
38
1、体温升高发生机制
• 致热源性 外源性:病原体作用与中 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及 单核—吞噬系统,释放致 热源——发热 内源性:白细胞致热源, 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 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 定点,使调定点(温阈) 上升。

非致热源性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 等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癫 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引起散热过少的疾病,如 广泛性皮肤病、心衰等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
3、症状
• 发抖、血压降低、心跳、 呼吸频率减慢、皮肤苍白 冰冷、躁动不安、嗜睡、
意识紊乱、晚期可能出现
昏迷。
4、体温过低的护理措施
环境温度 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维持室温在22-240C 左右。 保暖措施 给予毛毯、棉被、电热毯、热水袋,添加 衣服,防止体热散失,给予热饮,提高机体温度。减 少对流、传导散热,防冻伤 加强监测 生命体征观察,持续监测体温的变化,至 少每小时测量一次,直至体温回复至正常且稳定,注 意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 病因治疗 去除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 积极宣教 避免导致体温过低的因素
• 2、生理变动
昼夜:
年龄:
性别:
性别: 昼夜: 年龄: 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
药物:
情绪
饮食
•饮食 •情绪 女性体温平均比 正常人体温在 24h内呈周期性波动 不同年龄由于基础代谢水平不同, •情绪、心理和生理紧张都会影响 0C。而 •进食冷热可暂时影响口腔温度 男性高 0.3 体温不同 剧烈肌肉活动 (劳动或运 清晨2•— 6 时最低, 如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 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 •进食后由于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药物: 且女性的基础体 午后 2 动 ~ ) 8 可使骨骼肌紧张并强 时最高。 老年人的体温低于青、壮年。 机体代谢增加,而致体温升高。 0 麻醉药物 可使体温暂时升高 0.3 温随月经周期出 c ,易受环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 烈收缩,产热增加,导 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 现规律性的变化 致体温升高。
③腋表:盛水银端长而扁。
可弃式体温计 (disposablethermometer)
• (1)单次使用 • (2)其构造为一含有对热敏感的化学指示
点薄片,点状薄片随机体的温度而变色,
显示所测温度
– 电子体温计(electronic thermometer)
• • (1)采用电子感温探头测量体温,测得的温 度值直接由数字显示。 (2)医院用电子体温计
蒸发就成为人体唯一的散热形式
四、体温评估
[目的]
1.判断体温有无异常 2.动态观察体温变化,分析 热型及其伴随症状

[内容]

病人情况(年龄、病情、 意识、治疗情况 有无影响体温的因素存在
3.协助诊断
心理方面评估
(一)体温过高
– 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 程度判断(口腔)
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 低热——37.3℃~38℃ 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 过高 中等热——38.1℃~39℃ 高热——39.137.3 ℃~℃,一昼夜 41℃ • 一般指腋温超过37℃或口温超过 超高热——>41.0℃ 体温波动在1℃以上者
2、发热过程及其表现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乏力、酸痛、皮肤苍白、寒战
1.骤升型
2.缓升型
寒战消失、灼热感、呼吸加快
出汗多,皮肤潮湿
1.骤降Biblioteka 2.渐降.体温上升期
特点
高热持续期
高水平上产热=散热
退热期
散热>产热
产热>散热
症状 畏寒、皮肤苍白、无汗、 颜面潮红、灼热、口 大量出汗、皮肤温度↓ 皮温↓ 唇干燥、R和P↑、T 尿量↓
1.原因
散热过多:长时期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使机体 散热过
多、过快;在寒冷环境中大量饮酒,使血管过度扩张热 量散失。
产热减少: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竭,使机体产热减
少。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良,如颅脑
外伤、脊髓受损;药物中毒,如麻醉剂、镇静剂;重症 疾病,如败血症、大出血。
2、分期
常 见 病
疟疾
不规则热
特 点 发热无规律 持续时间不定
常 见 病
流感 肿瘤
4、伴随症状
5、高热病人护理 降温
• 采取药物和物理降温
• 较好的是物理降温:
T>39℃冰敷
T>39.5℃酒精擦浴
病情观察
① 测量体温: 高热病人每4h测T一次, T恢复正常3d后改为每日2次。 物理降温30min后测T1次,
皮肤:主要散热器官,总散热量70% 呼吸: 29% 排泄(尿、粪):1%
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温度差、皮肤有效辐射面积) 传导散热(物体的导热性) 对流散热(风速)
蒸发散热(环境温度和湿度)
当外界温度低于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大部分热量可通过 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
稽留热
特 点
T 持续在39-40℃ 持续数天或数周; 24h波动范围不超 过1℃
常 急性传染病 见 如:伤寒 病 肺炎球菌性肺炎
驰张热
高温在39 ℃以上 特 24h波动范围 点 超过1℃以上 最低T仍高于正常
常 见 病
败血症 化脓性感染
间歇热
高热与正常体温交 特 替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点 高温在39℃以上数 小时或几天 低温在正常范围或 以下数小时或几天
• (四)体温测量的方法
【目的】
– 判断体温有无异常 – 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 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 据
【操作前准备】
– 评估患者并解释 – 患者准备 – 护士自身准备 – 用物准备 – 环境准备
【测量方法】 ①口温
方法: 时间:3min
舌下 热窝
闭口, 勿咬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技术
护理系 陈记之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 体温 (temperature)
• 脉搏 (pulse)
• 呼吸 (respiration)
• 血压 (blood pressure)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解释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间歇脉、脉搏短绌、潮式呼吸、间断呼吸、呼吸 困难、高血压、低血压的概念;体温、脉搏、呼 吸、血压的正常范围、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高 热病人和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本章难点是体温 单的填写和绘制,脉搏短绌的测量技术。
二. 体温的正常范围及其生理波动
• 1、正常体温
部位 口温 肛温
腋温 成人正常体温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37.0℃ 36.3~37.2℃ 97.3~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