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世界地图
初二上册地理图及基础知识教材课程
01
导出地图
将绘制好的地理图导出为所需的格式, 如PDF、JPEG等。
05
03
编辑地理数据
在GIS软件中对导入的地理数据进行编 辑和调整,使其符合需要绘制的地图 要求。
04
添加符号和注记
在GIS软件中添加各种符号和注记,以 标注不同的地理要素。
地理图绘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明确目的
在绘制地理图之前,要明确地图 的用途和目的,以便选择合适的
使用笔和尺子在纸上绘制地图 的基本轮廓,如海岸线、河流、 山脉等。
标注文字和比例尺
在地图上标注必要的文字和比 例尺,以便读者了解地图的精 度和内容。
使用GIS软件绘制地理图的方法
选择GIS软件
选择一款合适的GIS软件,如ArcGIS、 QGIS等。
02
导入地理数据
将需要绘制的地形、地貌、水系等地 理数据导入到GIS软件中。
识别地图符号
掌握比例尺
寻找参照物
了解地图上各种符号的 含义,如山脉、河流、
城市等。
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 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在地图上找到熟悉的参照 物,如标志性建筑或地标
,以帮助确定位置。
地理图的解析步骤
01
02
03
04
确定地图主题
明确地图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 ,以便有针对性地分析。
识别地理要素
在地图上识别出各种地理要素 ,如山脉、河流、城市等。
根据地理图,可以合理布局城市的公园、广场、 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
城市环境监测
通过地理图,可以监测城市的环境质量、污染源 分布等情况,为城市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与保护
生态保护
01
地理图可以帮助环保工作者了解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特点,制定
地理八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云贵福吉安, 川西二宁青陕甘,内海台重北上天,还有港澳好河山。
12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课程标准解读: 标准: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 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13
12.95亿
1、12.95亿人口的出生证叠加起来,有14座珠 峰高。
1、复习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读P24图2.4找出这五种地形在我国 是否都有分布,从而得出地形复杂多样的结论。 2、 突出地形图的落实: (1)讲解山脉的走向; (2)教师板图; (3)学生以P26图2.6为模本,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绘中国主要 山脉及分布于山脉骨架之间的地形单元 (4)最后测试:学生背着书填绘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及三大丘陵。 3、完成P27活动3。
概况。 活动建议: ●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
常生活的影响。
18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 (一)特征 1、读中国分层设色地 形图: 利用颜色大致判断中 国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
19
2、图A和图B所显示的地势特 点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 哪种情况呢?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0
3、读图2.1,你的观点得到证实了吗?
3
活动建议: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 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 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 的具体位置。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说明: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 区……”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 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 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2)领土四至:图1.4
初中地理图册星球地图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章第节《地形地势特征》PPT
第三级阶梯
主要地形区有:
东北平原 东南丘陵 辽东丘陵
华北高原 长江中下游高原
山东丘陵
本课小结 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我国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分布
主要地形区
三大平原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丘陵
主要山脉
大兴安岭、天山 秦岭、太行山、 喜马拉雅山等
地形复杂多样
1.观图我国的地图2形-1类-2型中有国哪地几形种图?各种地形类型图比2例-1一-3样中吗国?五种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
地形特图点2:-1-地2 形中复国杂地形多图样,高原、山地图面2-积1-广3 中大国五种地形类型的
2.山地和山区一样吗?区别是什么?
山区:人们把高原、山地和丘陵的统称;比例为:69%(近三分之二)
,山交区通设地施不建形便设崎难,度岖基大,础。 交设通施不便,基山础区崩塌设坡等施陡自然谷(深地质,)容山灾害易区。发坡生陡滑谷坡深
难度大。
崩塌等自然(地质崩)塌灾等害自。然(地质
福建安溪茶
山区地形复杂多样,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建安溪茶 样,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安徽黄山风光
许多山区安风光徽优黄美,山是风人们光向往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内蒙古高原
地势坦荡; 草原广布。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青藏高原
冰川广布, 雪峰连绵
(1)四大高原
云贵高原
地形崎岖, 喀斯特地貌广
布。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远 看是山,近看是川)
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雪山 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风吹草 地现牛羊)
内蒙古高原的地形特征: 地面平坦、草场广布
1.1疆域 第2课时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共31张PPT)
我国的省份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学生活动: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可是上面的表格上只有33个,你能找 到缺少的哪一个吗?
青海省 青 西宁
青海省
辽阔的疆域
我国的省份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学生活动:你能在地图中快速找到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单位吗?
陕西省:陕或秦 四川省:川或蜀 云南省:云或滇 甘肃省:甘或陇 贵州省:贵或黔
县 县级市 市辖区
乡 民族乡 街道、镇
辽阔的疆域
我国的行政区划
自学导航:阅读课本第7页的相关内容和地图,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我国共_3__4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 其中__2__3___省,
____5___自治区, ____4___直辖市, _____2__特别行政区。
辽阔的疆域
活动探究
我们国家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你知道这些省级行政单位的名字怎么来的吗?
河南省
豫
山东省
鲁
山西省
晋
湖北省
鄂
湖南省
湘
江苏省
苏
江西省
赣
我国的省份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行政中心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石家庄 郑州 济南 太原 武汉 长沙 南京 南昌
名称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广东省 台湾省 海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陕西省 甘肃省
简称
浙 皖 闽 粤 台 琼 川或蜀 贵或黔 云或滇 陕或秦 甘或陇
行政中心
杭州 合肥 福州 广州 台北 海口 成都 贵阳 昆明 西安 兰州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北京市
京
北京
天津市
津
天津
上海市
沪
上海
重庆市
渝
重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1节疆域(共29张PPT)
❖
我国的海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是一 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页活动1.(1)讨论: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俄罗斯 中国
加拿大 巴 西
3、我国的第二大岛屿是
(A)
A、海南岛
B、台湾岛
C、崇明岛 D、香港岛
4、阅读材料:
材料一、当我国乌苏里江的鱼民迎朝霞捕鱼的时候,帕米尔高原上的牧民还沉醉在 深夜的美梦中。
材料二、2月初,黑龙江仍瑞雪纷飞,而南海诸岛已是一派盛夏景象。
请 ( (回12))答从从:材材料料一二可可以以看看出出,,我我国国东南西北—存冬——在季———较温——大差——的大——时,——差景——观——差—异—比—较—明—显— (3)产生材料一中的现象的原因是—我—国—东—西—跨—度—大——,产生材料二中的现象的
曾母暗沙(4°N)
陆界和邻国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 斯坦
蒙古
吉尔吉斯斯坦
朝
尼泊尔
不丹
鲜
印度
缅
甸
看图找出我国东部濒临哪些海域?有哪些岛屿?
渤海
黄海
太
平
(14个)
隔海相望 (6个)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老挝、越南
1、从东西两半球看,中国位于 东 半球; 从南北两半球看,中国位于 北 半球
2、从五带的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
的北温 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_寒_带。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附录二:本书常用地图图例 精品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黄河的治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记住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形状、流经的省区和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2、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合作探究能力,学会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之情,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
1.记住黄河的地理概况。
2.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三、教学难点: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二节人文环境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二节东南亚第三节印度第四节俄罗斯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第二节欧洲西部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第二节巴西第十章极地地区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三节多民族的家庭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5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changjPPT
河流
长度(千米)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流量(亿立方米)
松花江
2308
55.7
762
黄河
5464
75.2
658
淮河 长江 珠江
1000 6300 2214
26.9 180.9 44.4
622 9513 3338
读上表,对长江在我国河流中的重要性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是我国流程最长、流量最 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从长度、流量、 流域面积思考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 居世界第三;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和刚果河, 居世界第三)
2.读图2-3-2,结合地图册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 地形区。
3.读图2-3-2,结合课本第8页图1-1-5,找出长江干 流流经的主要省区。
4.结合图2-2-9,说出长江的干湿状况。
长江流经的地形区
青 藏高 原
巫 四川盆地 山 横 断 山 脉
快速阅读课本41-42内容,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读图2-3-2,结合课本41-42页,找出长江的发源地、 注入的海洋,以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有众多的河流如湘 江、汉江、赣江等汇入,这些支流为长江干流带 来丰富的水量;同时,中游地区有许多湖泊如洞 庭湖、鄱阳湖等与长江连通,这些湖泊对长江的 水量起着天然调节作用。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河 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 易发生洪涝灾害。
长江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缓,无封冻期, 有利于航行。长江入海口处江面宽达90多千米, 水天相连,气势宏大。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长江
学习目标
1: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干 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等; 2:分析上、中、下游各河段的主要水文 特征,说出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航运,洪 涝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开发利用 的主要方式。 3:通过对图表等资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 征,培养读图,用图和整理、分析地理信 息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知识点和地图)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一、填空题:1、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2、我国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为中心(在黑龙江),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新疆),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黑龙江)。
3、我国东临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直接面临太平洋的是台湾岛。
我国的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4、我国陆上国界漫长,共有2万多千米,接壤国家15个,北面与蒙、俄二国接壤,正东与朝鲜接壤,西南与印度,南与缅、老、越三国接壤。
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国家之一,正东与日、韩两国隔海相望,东南与菲律宾,南与马来西亚、文莱、印尼相望。
5、现行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县、乡(镇)三级,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首都,称为“祖国心脏”。
6、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沿海、沿河湖、平原、盆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高原人口少;经济、交通、工业发达地区多城集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偏僻农牧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7、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8、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分布,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部地区。
9、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多分布在东部,我国东部地区最高峰是玉山,为台湾山脉主峰。
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位于中、尼边境,是喜马拉雅山脉主峰。
10、我国气候有二大特征,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季风气候显著。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一节《辽阔的疆域》8页word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一节《辽阔的疆域》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记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能评价其特点(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范围和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濒临的海洋及邻国,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逐步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初步形成我国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像能力。
2.在探索记忆省级行政区名称、空间分布的过程中,提高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学会搜集资料和利用相关资料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爱国主义激情,强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教学重点1.评价中国的地理位置。
2.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难点1.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省级行政区的分布。
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谈话法,讨论,演示等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疆域和邻国示意图”、“中国地形图”。
中国四端点的景观图教学模型:中国政区拼合模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收听歌曲“歌唱祖国”的录音]“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宽广美丽……”,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会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土究竟有多大呢?它在地球上的位置如何呢?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我们可爱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师生交流:中国地理可能涉及的内容。
进行新课:师:你们知道怎样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吗?一、位置优越师生交流:阅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探究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1.大部分在温带(教师提醒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赤道和20°W,160°E经线,学生归纳中国的半球位置。
)生: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