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评价维度与指标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评价维度与指标
1. 药物质量:药物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生物活性等方面的质量标准。
2. 药物安全: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质,包括副作用、毒性等。
3. 药物疗效:药物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性。
4. 药物适应症:药物治疗的适应症。
5. 药物用法用量:药物的用法、用量、服用频率等方面的标准。
6. 药物制剂:药物的制剂形式、包装等方面的标准。
7. 药物生产:药物生产的规范性、工艺、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标准。
评价指标:
1. 化学成分:包括化学成分的含量、组成、质量等方面的指标。
2. 物理性质:包括药材的颗粒大小、颜色、气味等方面的指标。
3. 生物活性:包括药物对人体生理或病理过程的影响等方面的指标。
4. 副作用和毒性:包括药物可能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指标。
5. 疗效:包括药物治疗疾病的疗效、有效率、治愈率等方面的指标。
6. 适应症:包括药物治疗的疾病范围等方面的指标。
7. 用法用量:包括药物的用法、用量、服用频率等方面的指标。
8. 制剂:包括药物制剂的形态、包装等方面的指标。
9. 生产:包括药物生产的规范性、工艺、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指标。
中医体质分为9类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
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传统认为,人体的体质与天然气候、自然界的五行变化息息相关,因此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特的,而且不同的体质对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规范中医体质辨识工作,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了一套中医体质分类标准。
根据这个标准,中医体质可以分为9类,分别是:1. 平和质平和质是指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营养代谢正常,各脏腑功能协调,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强,健康状况良好的体质类型。
2. 气虚质气虚质是指人体气血功能不足,机体抗病能力较弱,易于感冒发热、乏力、疲倦、气短等症状的体质类型。
3. 阳虚质阳虚质是指人体阳气不足,阳寒内盛,阳气不能温煦肌表,常见的症状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
4. 阴虚质阴虚质是指人体阴液亏虚,阳盛不能升降,以及阴虚火旺等一系列病理反应的体质类型。
5. 痰湿质痰湿质是指人体内湿气过重,代谢物质不畅,见有口苦、胸闷、腹胀、身重等症状的体质类型。
6. 湿热质湿热质是指人体阴盛阳亢,体内湿热之邪蕴结,常表现为口苦口干、身热烦躁、小便短赤等症状。
7. 血瘀质血瘀质是指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所致,容易出现疼痛、瘀斑、经络堵塞等现象。
8. 气郁质气郁质是指人体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表现为情绪不稳、胸闷、胁痛等症状的体质类型。
9. 特禀质特禀质是指人体遗传特性,易对外界某些因素产生过敏反应或者易患某类疾病的特殊体质类型。
中医体质分类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体质的特点,指导患者合理调理自身体质,预防疾病发生。
也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随着这一标准的不断推广和运用,中医体质分类能够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根据中医体质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如何调理不同体质的人裙,中医药学提供了相应的指导。
对于不同的体质,可以采取相应的药膳、运动、针灸、按摩等方法进行调理。
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案例,介绍在不同体质分类下的调理方法。
对于气虚质的人裙,中医推荐一些补气的食物和药膳,如黄芪、养生参、人参等中药材,并采取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来增强体内的气血功能。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18项中医护理教育技术评分标准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18项中医护理教育技术评分标准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的18项中医护理教育技术评分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的简要介绍:1. 中医药护理知识:评估中医药护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药理学、中医诊断和治疗等知识内容。
2. 中医药护理技能:评估中医药护理的实践技能,包括中医病史采集、中医辨证施护、中医药物制剂与使用等技能要求。
3. 中医药护理操作规范:评估中医药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包括中医药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卫生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4. 中医药护理沟通技巧:评估中医药护理与患者、家属、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技巧和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和非口头沟通等。
5. 中医药护理责任与义务:评估中医药护理师对患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保护患者隐私、维护患者权益等方面。
6. 中医药护理风险评估与控制:评估中医药护理师对中医药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的能力,包括中医药护理操作的安全措施等。
7. 中医药护理记录与信息管理:评估中医药护理师对中医药护理记录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包括记录准确性和信息保密性等方面。
8. 中医药护理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评估中医药护理师在团队中的协作和领导能力,包括与其他护理人员、医生和中医师的合作等。
9. 中医药护理倡导和推广能力:评估中医药护理师的倡导和推广中医药护理的能力,包括向患者和社会宣传推广中医药护理的重要性等。
10. 中医药护理安全与质量管理:评估中医药护理师对中医药护理安全与质量管理的能力,包括制定和实施中医药护理安全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11. 中医药护理研究能力:评估中医药护理师的科研能力,包括中医药护理研究设计和执行等方面。
12. 中医药护理伦理与职业道德:评估中医药护理师对中医药护理伦理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和遵守程度。
13. 中医药护理宣教能力:评估中医药护理师的宣教能力,包括向患者和家属提供中医药护理知识和指导等方面。
14. 中医药护理质量评价与改进:评估中医药护理师对中医药护理质量的评价和改进能力,包括对中医药护理进行质量评估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有9种,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平和质: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气虚质: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阳虚质: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阴虚质: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痰湿质: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湿热质: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血瘀质: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气郁质: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特禀质: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团 考子洲黄芪药材质量等级标准。
7.3 质量要求
学会
药 子洲黄芪种子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见表1。
医
表1 子洲黄芪种子质量要求
中 华 中
项目 净度(%) 千粒重(g) 发芽率(%)(25℃) 水分(%)
指标 ≥80 ≥5.46 ≥70 ≤12
种子生活力(%)
≥60
8 播种 8.1 种子处理
3
种子一般不作处理。对于种皮厚、发芽困难的种子也可采用温水浸种、 开水烫种、机械磨损、试剂浸泡等方法处理。
中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目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胜利、赵婷、张媛、田文仓、康杰芳、王继永、 会 曹海禄、宋学武、栾震、叶雄、李怀生、李建国、师仰新、郭耿、曹鹏、曹 学 多多、冯紫薇、李欣、卓冰雨、丁一明、张晶、祁小娟、刘守杰、蒋丽江、 医药 徐裕彬、李勇、柳志刚、祁春雷、徐社会、曹牛、曹发、姬存良、曹子林、 中 苗建军、马生忠、郑世安等。
会 11 采收.......................................................................................................... 4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0001)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1、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 ×1002、判定标准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体质类型条件判定结果平和质平和体质转化分≧60分是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30分4、表格 阳虚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根本不) 很少 (有一点)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总是 (非常) (1)您手脚发凉吗?1 2 3 4 5 (2)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 1 2345(3)您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 1 2 3 4 5(4)您比一般人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
1 2 3 4 5(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1 2 3 4 5(6)您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或者怕吃(喝)凉东西吗?1 2 3 4 5(7)你受凉或吃(喝)凉的东西后,容易腹泻(拉肚子)吗?1 2 3 4 5判断结果:□是 □倾向是 □否 阴虚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根本不) 很少 (有一点)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总是 (非常) (1)您感到手脚心发热吗? 1 2 3 4 5 (2)您感觉身体、脸上发热吗?1 2345(3)您皮肤或口唇干吗?1 2 3 4 5(4)您口唇的颜色比一般人红吗?1 2 3 4 5(5)您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吗?1 2 3 4 5(6)您面部两潮红或偏红吗?1 2 3 4 5(7)您感到眼睛干涩吗? 1 2 3 4 5 (8)您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吗?1 2345判断结果:□是 □倾向是 □否 气虚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根本不) 很少 (有一点)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总是 (非常) (1)你容易疲乏吗?1 2 3 4 5(2)您容易气1 2 3 4 5 短(呼吸短促,接不上气吗?1 2 3 4 5 (3)您容易心慌吗?(4)您容易头1 2 3 4 5 晕或站起时晕眩吗?(5)您比别人1 2 3 4 5 容易患感冒吗?1 2 3 4 5 (6)您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1 2 3 4 5 (7)您说话声音无力吗?(8)您活动量就容易出虚汗吗?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痰湿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根本不) 很少 (有一点)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总是 (非常) (1)您感到胸闷或腹部胀满吗?1 2 3 4 5(2)您感到身体学生不轻松或不爽快吗? 1 2 3 4 5(3)您腹部肥满松软吗? 1 2 3 4 5 (4)您有额部油脂分泌多的现象吗? 1 2345(5)您上眼睑比别人肿(仍轻微隆起的现象)吗?1 2 3 4 5(6)您嘴里有黏黏的感觉吗?1 2 3 4 5(7)您平时痰多,特别是咽喉部总感到有痰堵着吗? 1 2 3 4 5(8)您舌苔厚腻或有舌苔厚厚的感觉吗?1 2 3 4 5判断结果:□是 □倾向是 □否 湿热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根本不) 很少 (有一点)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总是 (非常) (1)您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1 2 3 4 5(2)你容易生痤疮或疮疖吗?1 2 3 4 5(3)您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1 2 3 4 5味吗?(4)您大使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吗? 1 2 3 4 5(5)您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1 2 3 4 5(6)您带下色黄(白带颜色发黄)吗?(限女性回答) 1 2 3 4 5(7)您的阴囊部位潮湿吗?1 2 3 4 5判断结果:□是 □倾向是 □否 血瘀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根本不) 很少 (有一点)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总是 (非常) (1)您的皮肤在不知不觉中1 2 3 4 5会出现青紫瘀斑(皮下出血)吗?1 2 3 4 5 (2)您两颧部有细微红丝吗?1 2 3 4 5 (3)您身体上有哪里疼痛吗?1 2 3 4 5 (4)您面色晦黯或容易出现褐斑吗?(5)您容易有1 2 3 4 5黑眼圈吗?1 2 3 4 5 (6)您容易忘事(健忘)吗(7)您口唇颜1 2 3 4 5色偏黯吗?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特禀质请根据近一年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根本不) (有一点) (有些) (相当) (非常) (1)您没有感冒时也会打喷嚏吗?1 2 3 4 5(2)您没有感冒时也会鼻塞、流鼻涕吗? 1 2 3 4 5(3)您有因季节变化、温度变化或异味等原因而咳喘的现象吗?1 2 3 4 5(4)您容易过敏(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或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时)吗?1 2 3 4 5(5)您的皮肤容易起荨麻疹(风团、风疹1 2 3 4 5块、风疙瘩)吗?(6)您的因过敏出现过紫癜(紫红色瘀点、瘀斑)吗? 1 2 3 4 5(7)您的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吗?1 2 3 4 5判断结果:□是 □倾向是 □否 气郁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根本不) 很少 (有一点)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总是 (非常) (1)您感到闷闷不乐吗? 1 2 3 4 5 (2)您容易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吗?1 2345(3)您多愁善感、感情脆弱1 2 3 4 5吗?(4)您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吗? 1 2 3 4 5(5)您胁肋部或乳房腹痛吗?1 2 3 4 5(6)您无缘无故叹气吗? 1 2 3 4 5 (7)您咽喉部有异物感,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吗?1 2345判断结果:□是 □倾向是 □否 平和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根本不) 很少 (有一点)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总是 (非常) (1)您精力充123 4 5沛吗?1 2 3 4 5 (2)您容易疲乏吗?*1 2 3 4 5 (3)您说话声音无力吗?*1 2 3 4 5 (4)您感到闷闷不乐吗?*1 2 3 4 5 (5)您比一般人耐受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夏天的冷空调、电扇)吗?*(6)您能适应1 2 3 4 5 外界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吗?(7)您容易失1 2 3 4 5 眠吗?*(8)您容易忘事(健忘)吗?*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注:标有*的条目需先逆向计分,即:1→5,2→4,3→3,4→2,5→1,再用公式转化分。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1、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 ×1002、判定标准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3.示例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平质转化分≧60分,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4、表格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气郁质平和质(注:标有*的条目需先逆向计分,即:1→5,2→4,3→3,4→2,5→1,再用公式转化分。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方法: 按照中医体质类型概念框架确立编制量表, 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 个亚量表构成, 各个亚量表含有7~ 11 个条目。
计分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的问题, 每一问题按5 级评分, 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 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每个条目原始最低分是1 分, 最高分是5 分, 9 个亚量表分别计算分数。
先计算各亚量表的原始分数, 即原始分数= 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计算原始分数后再换算为转化分数, 各亚量表的转化分数为1~ 100 分。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标准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
标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1、判定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
2、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
3.示例
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4、表格
阳虚质
阴虚质
气虚质
痰湿质
湿热质
血瘀质
特禀质
气郁质
平和质
(注:标有*的条目需先逆向计分,即:1→5,2→4,3→3,4→2,5→1,再用公式转化分。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1、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 ×1002、判定标准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体质类型条件判定结果平和质转化分≧60分是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30分转化分≧60分基本是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不满足上述条件者否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是转化分30~39分倾向是转化分﹤30分否3.示例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4、表格阳虚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手脚发凉吗? 1 2 3 4 5 (2)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1 2 3 4 5(3)您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1 2 3 4 5(4)您比一般人耐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
1 2 3 4 5(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 1 2 3 4 5 (6)您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 1 2 3 4 5舒服或者怕吃(喝)凉东西吗?(7)你受凉或吃(喝)凉的东西后,容易腹泻(拉肚子)吗?1 2 3 4 5 阴虚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感到手脚心发热吗? 1 2 3 4 5 (2)您感觉身体、脸上发热吗? 1 2 3 4 5 (3)您皮肤或口唇干吗? 1 2 3 4 5 (4)您口唇的颜色比一般人红吗? 1 2 3 4 5 (5)您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吗? 1 2 3 4 5 (6)您面部两潮红或偏红吗? 1 2 3 4 5 (7)您感到眼睛干涩吗? 1 2 3 4 5 (8)您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吗?1 2 3 4 5 气虚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你容易疲乏吗? 1 2 3 4 5 (2)您容易气短(呼吸短促,接不上气吗?1 2 3 4 5(3)您容易心慌吗? 1 2 3 4 5 (4)您容易头晕或站起时晕眩吗? 1 2 3 4 5 (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 1 2 3 4 5 (6)您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1 2 3 4 5 (7)您说话声音无力吗? 1 2 3 4 5 (8)您活动量就容易出虚汗吗? 1 2 3 4 5 痰湿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感到胸闷或腹部胀满吗? 1 2 3 4 5 (2)您感到身体学生不轻松或不爽快吗?1 2 3 4 5(3)您腹部肥满松软吗? 1 2 3 4 5 (4)您有额部油脂分泌多的现象吗?1 2 3 4 5(5)您上眼睑比别人肿(仍轻微隆起的现象)吗?1 2 3 4 5(6)您嘴里有黏黏的感觉吗? 1 2 3 4 5 (7)您平时痰多,特别是咽喉部总 1 2 3 4 5感到有痰堵着吗?(8)您舌苔厚腻或有舌苔厚厚的感觉吗?1 2 3 4 5 湿热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1 2 3 4 5(2)你容易生痤疮或疮疖吗? 1 2 3 4 5 (3)您感到口苦或嘴里有民味吗? 1 2 3 4 5 (4)您大使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吗?1 2 3 4 5(5)您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1 2 3 4 5(6)您带下色黄(白带颜色发黄)吗?(限女性回答)1 2 3 4 5(7)您的阴囊部位潮湿吗? 1 2 3 4 5 血瘀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的皮肤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青紫瘀斑(皮下出血)吗?1 2 3 4 5(2)您两颧部有细微红丝吗? 1 2 3 4 5 (3)您身体上有哪里疼痛吗? 1 2 3 4 5 (4)您面色晦黯或容易出现褐斑吗?1 2 3 4 5(5)您容易有黑眼圈吗? 1 2 3 4 5 (6)您容易忘事(健忘)吗 1 2 3 4 5 (7)您口唇颜色偏黯吗? 1 2 3 4 5特禀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没有感冒时也会打喷嚏吗? 1 2 3 4 5 (2)您没有感冒时也会鼻塞、流鼻涕吗?1 2 3 4 5(3)您有因季节变化、温度变化或异味等原因而咳喘的现象吗?1 2 3 4 5 (4)您容易过敏(对药物、食物、 1 2 3 4 5气味、花粉或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时)吗?(5)您的皮肤容易起荨麻疹(风团、风疹块、风疙瘩)吗?1 2 3 4 5(6)您的因过敏出现过紫癜(紫红色瘀点、瘀斑)吗?1 2 3 4 5(7)您的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吗?1 2 3 4 5 气郁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感到闷闷不乐吗? 1 2 3 4 5 (2)您容易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吗?1 2 3 4 5(3)您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吗? 1 2 3 4 5 (4)您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吗?1 2 3 4 5(5)您胁肋部或乳房腹痛吗? 1 2 3 4 5 (6)您无缘无故叹气吗? 1 2 3 4 5 (7)您咽喉部有异物感,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吗?1 2 3 4 5 平和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精力充沛吗? 1 2 3 4 5(2)您容易疲乏吗?* 1 2 3 4 5 (3)您说话声音无力吗?* 1 2 3 4 5 (4)您感到闷闷不乐吗?* 1 2 3 4 5(5)您比一般人耐受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夏天的冷空调、电扇)吗?*1 2 3 4 5(6)您能适应外界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吗?1 2 3 4 5(7)您容易失眠吗?* 1 2 3 4 5(8)您容易忘事(健忘)吗?* 1 2 3 4 5 (注:标有*的条目需先逆向计分,即:1→5,2→4,3→3,4→2,5→1,再用公式转化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3月31日发布编号:ZYYXH/T157-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辨识标准——体质分类与判定
5
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辨识标准 ZZYXH/T157-2009
气虚质(B 型)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 没有
问题。
(根本不)
很少 (有一点)
(1)您容易疲乏吗?
1
2
(2)您容易气短(呼吸短促,接不上气)吗?
1
2
(3)您容易心慌吗?
1
2
(4)您容易头晕或站起时晕眩吗?
1
2
(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
1
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辨识标准 ZZYXH/T157-2009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关于体质的术语及定义、中医体质 9 种基本类型、中医体质类型的特征、 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体质的分类、判定及体质辨识治未病。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医体质(Constitution of TCM)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 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 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3 中医体质 9 种基本类型与特征 3.1 平和质(A 型) 3.1.1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3.1.2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3.1.3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 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 白,脉和缓有力。 3.1.4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3.1.5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3.1.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3.2 气虚质(B 型) 3.2.1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3.2.2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2.3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 边有齿痕,脉弱。 3.2.4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3.2.5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3.2.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3.3 阳虚质(C 型) 3.3.1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3.3.2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3.3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3.3.4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3.3.5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3.3.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_分会18项中医护理_技术评分标准
18项中医护理技术评分标准目录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穴位敷贴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拔罐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刮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6)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中药冷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0)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1)中药熏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2)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4)蜡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4)隔物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5)麦粒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6)悬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7)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8)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穴位敷贴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拔罐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刮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中药冷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中药熏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耳穴贴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蜡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隔物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麦粒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悬灸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中药泡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主考老师签名:考核日期:年月日。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自测表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自测表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1、判定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 ×100
2、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判定标准见下表。
3.示例
示例1:
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
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平质转化分≧60分,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4、表格(注:标有*的条目为逆向计分,即:1→5,2→4,3→3,4→2,5→1,再用公式转化分。
)
(注:标有*的条目为逆向计分,即:1→5,2→4,3→3,4→2,5→1,再用公式转化分。
)。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中医药学术组织之一。
作为中医药领域的权威机构,中华中医药学会致力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标准化建设。
其中,团体标准是中医药学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团体标准是指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牵头制定的、在中医药领域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规范中医药领域的各项工作,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团体标准的制定过程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化管理的相关规定和程序。
首先,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委员会,由行业内的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制定标准的技术要求和评价方法。
其次,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标准草案。
然后,将标准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接受各方的反馈和建议。
最后,经过审定和批准,正式发布团体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的制定范围广泛,涵盖了中医药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例如,中医诊疗、中药炮制、中药质量控制、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材种植等。
这些标准旨在规范中医药的临床实践、药物生产和质量控制,提高中医药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团体标准的制定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团体标准的制定可以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规范中医药的各项工作,可以确保中医药的安全有效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其次,团体标准的制定可以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标准化是国际贸易和合作的基础,通过制定团体标准,可以提高中医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最后,团体标准的制定可以推动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
标准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通过制定团体标准,可以促进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然而,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的制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中医药领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标准的制定变得复杂和困难。
中医药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理论、诊断、治疗、药物等多个方面,因此,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和情况。
其次,中医药领域的标准化水平相对较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面临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难题。
一图读懂“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一图读懂“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团体标准作为法律认可的第5种标准形式,是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之一。
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
中华中医药学会作为第一批团体标准试点单位,在标准化工作方面进行了多次探索和尝试。
什么是团体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化工作现状如何?怎么申请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下面一张图,让你读懂“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T/CACM ×××—201×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Guidelin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Stable AnginaCoronary Artery Disease(稿件类型:公开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时间:2019年6月30日)201×-××-××发布201×-××-××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目录前言 (4)引言 (5)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6)1 范围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3 术语及定义 (6)3.1 心绞痛 (6)3.2 胸痹(心痛) (6)3.3 心血瘀阻证 (6)3.4 气滞血瘀证 (7)3.5 痰浊闭阻证 (7)3.6 寒凝心脉证 (7)3.7 气虚血瘀证 (7)3.8 气阴两虚证 (7)3.9 心肾阴虚证 (7)3.10 心肾阳虚证 (7)4 流行病学特点 (7)5 诊断 (7)5.1疾病诊断标准 (8)5.2疾病分期 (8)5.2.1发作期 (8)5.2.2缓解期 (8)5.3严重程度评估 (8)6 病因病机 (8)7 辨证论治 (8)7.1发作期 (8)7.2缓解期 (9)7.2.1心血瘀阻证 (9)7.2.2气滞血瘀证 (9)7.2.3痰浊闭阻证 (10)7.2.4寒凝心脉证 (11)7.2.5气虚血瘀证 (11)7.2.6气阴两虚证 (12)7.2.7心肾阴虚证 (12)7.2.8心肾阳虚证 (13)8 针灸治疗 (13)9 心脏康复 (14)10 预防调摄 (14)附录A(资料性附录)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15)A.1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15)附录B(资料性附录)证据质量分级及推荐意见强度 (17)B.1 GRADE证据质量分级及定义 (17)B.2 推荐意见强度的定义 (17)附录C(资料性附录)推荐意见汇总 (18)C.1 推荐意见汇总 (18)参考文献 (25)前言《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负责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本指南参与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本指南指导委员会:路志正、薛伯寿、吴以岭、葛均波、韩雅玲、李丽、张科、刘国正、焦爽本指南方法学专家组:何丽云、张誉清、孙凤、李霞本指南临床专家组:毛威、邓悦、邢雁伟、刘中勇、刘红旭、刘建和、安冬青、许滔、李大奇、李军、李应东、李易、李莉、吴伟、吴欣媛、张艳、张振鹏、张晶、陈金水、陈恒文、冼绍祥、胡荣、聂绍平、徐惠梅、衷敬柏、唐健元、唐熠达、黄力、薛一涛本指南主要起草人:王阶、孙建宁、何丽云、毛静远、朱明军、刘中勇、刘红旭、林谦、黄力、衷敬柏、唐熠达、蔡军、胡奉环、聂绍平、胡荣、李军、姚魁武、邢雁伟、张振鹏、何庆勇、熊兴江、刘咏梅本指南秘书:陈光、何浩强、胡骏、王靖怡引言为进一步规范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诊疗,促进中医诊治稳定型心绞痛水平的提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指南制定流程以及GRADE系列文章的方法学,考虑中医诊疗的特色以及中国实际情况的特点,制定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本指南的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强度使用GRADE方法。
证据质量是对合并效应量预测值的真实性的把握程度,GRADE系统将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极低4级,基于RCT得出的证据开始定义为高质量,但可以因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不一致、间接证据、结果不精确、报告偏倚5个因素而降级;基于观察性研究的证据开示定义为低质量,但可以因疗效显著、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存在各种可能导致疗效显著性降低的偏倚3个因素而升级,具体质量等级及定义见附录B.1。
推荐强度反映了指南对一项干预措施是否利大于弊的确定程度,本指南推荐意见的推荐强度考虑干预措施的利弊权衡、患者的价值观与意愿、需要的临床条件与实践中的差距、地域符合情况、医保成本5个因素,具体推荐强度及定义见附录B.2。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病因病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的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本指南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GB/T16751.1—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2—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fo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Statistics” (Eleventh Revision) (2018, WHO) [ICD-11]“2012 ACCF/AHA/ACP/AATS/PCNA/SCAI/STS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201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2013, European Heart Journal)《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2018,中医杂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2018,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3 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1 心绞痛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最常见表现。
稳定性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
3.2 胸痹(心痛)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以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
3.3 心血瘀阻证血行不畅,瘀血阻滞心脉,以胸闷心悸,心痛如刺,痛引肩背内臂,唇舌紫暗,脉细涩或结代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4 气滞血瘀证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阻心脉,以心悸,胸闷心痛,胸胁胀满,唇舌紫暗,脉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5 痰浊闭阻证痰浊阻痹心脉,血行不畅,以胸闷心痛,体胖多痰,身体困重,面色暗,舌淡紫,苔腻或滑,脉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6 寒凝心脉证胸阳不振,寒邪凝滞,心脉痹阻,以恶寒畏冷,心胸闷痛、遇寒痛增、得温痛减,苔白,脉沉迟或沉紧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7 气虚血瘀证心气虚弱,运血无力,心脉瘀阻,以心悸气短,胸闷心痛,精神疲倦,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弱而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8 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心与心神失养,以心悸气短,神疲头晕,失眠多梦,颧红,舌红少苔,脉弱而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9 心肾阴虚证心与肾的阴液亏虚,以心悸心烦,失眠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10 心肾阳虚证心与肾的阳气亏虚,失却温运,以畏冷肢凉,心悸怔忡,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腰膝酸冷,舌淡紫,苔白滑,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4 流行病学特点根据全球疾病负担国际合作研究2017年发布的报道,冠心病是全球第一位的死亡原因[1]。
全球冠心病患病人数估计为1.1亿,年龄标化平均患病率约为1.7%,因冠心病死亡人数估计为892万。
而根据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中国人群冠心病死亡在总死亡中的比例由1990年的8.6%增加至2013年的15.2%;同期,冠心病死亡在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中的比例由29%增加至37%,已经成为我国六个省、直辖市/省级行政区成为首位死亡原因[2]。
5 诊断5.1疾病诊断标准参考国内外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指南[3-5],根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除外其他疾病所致的心绞痛,即可诊断。
发作不典型者,诊断要依靠观察硝酸甘油的疗效和发作时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的变化。
未记录到症状发作时ECG 者,可行ECG负荷试验或动态ECG监测,如负荷试验出现ECG阳性变化或诱发心绞痛时亦有助于诊断。
诊断困难者,可行放射性核素检查、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考虑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者,必须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5.2疾病分期5.2.1发作期发作期是指患者心绞痛症状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其他因素诱发或加重,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疼痛性质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或伴濒死的恐惧感。
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5.2.2缓解期患者心绞痛发作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5.3严重程度评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可根据临床表现、负荷试验、左心室功能、心肌缺血成像、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估[2-5]。
6 病因病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本病的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以“阳微阴弦”为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心脉失养;标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等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证候要素包括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痰浊证、气滞证、阳虚证、寒凝证等,主要证候要素组合包括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等[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