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 考试范围

合集下载

科学技术史考试资料

科学技术史考试资料

1、距今2300万年前至1000万年前的森林古猿分布在欧、亚、非三洲,它们很可能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2、有的人类学家认为380万年前生活在东非肯尼亚的早期猿人已经开始用火。

3、根据考古发现,至少100万乃至200万以前,人类便学会了用打击的方法制造出粗糙的石器工具。

4、大约距今1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古人又发明了研磨技术,能制造出形状规整、表明光滑、使用方便的磨制石器。

5、弓箭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把以往的简单工具改革成了复合工具,并利用了弹性物质的张力。

弓箭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狩猎的效率。

6、陶轮的发明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加工机械。

7、在原始思维中,关于数的概念的产生、艺术思想的出现和灵魂观念的发展,对科学的起源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8、人类的自然知识在奴隶社会逐步形成为科学的形态,并得以传播和发展,尤其是数学、天文学和医学三大学科。

9、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是蒙昧和野蛮时期的人类处理自己与还不能理解的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式。

10、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所编《埃及志》重新引起欧洲对埃及的关注。

11、古埃及国家是由原始公社转变而来的农村公社组成的。

12、约在公元前3500年,埃及人发明了图形文字,后演变成了象形文字,成为僧侣体。

13、古埃及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并把一年确定为365天。

14、制作木乃伊——希望复活——积累了很多生理解剖知识——制药技术闻名,这些药物包含植物、动物和矿物。

埃及医学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具有理性和最发达的医学,它后来通过希腊人影响了整个西方医学。

15、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到公元前2800年左右发展成为楔形文字,这种文字后被巴比伦人、波斯人所采用。

16、大约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就发明了阴阳历法,以月亮的盈亏现象作为计时标准。

17、早期的印度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了佛教,佛教的出现有着反婆罗门教的宗教改革的性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F34综合科技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F34综合科技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F34综合科技史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F34综合科技史,一起来看看吧!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的更新!考试科目代码:F34考试科目名称:综合科技史1、中国科学技术史(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的科学技术。

石器和火、原始农牧业、原始手工业、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

(2)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科学技术。

甲骨文、青铜冶铸、农牧业、手工业、自然科学、自然观。

(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

冶铁采矿技术的早期发展、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水利工程的兴建、《考工记》与《墨经》、天文学、数学、地学、中医理论的奠基、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

(4)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

农业与水利、冶金、造纸与漆器、建筑和交通运输、纺织与机械制造、天文历法与张衡、物理学与化学、中外交通、贸易与科学文化交流、自然观。

(5)熟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

农业和农学著作、天文学、数学、地学、医药学和医学教育、炼丹术、化学、瓷器和冶金、佛教建筑、机械制造、自然观和宇宙论。

(6)掌握隋唐、五代时期的科学技术。

茶和农业生产技术、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术、都市建设和桥梁工程、隋唐大运河与地学、数学与算经的注释、黑火药、对外贸易和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柳宗元和刘禹锡的自然观。

(7)掌握宋、辽、金、元时期的科学技术。

火药与兵器、指南针与航海造船、印刷术的发展、沈括与《梦溪笔谈》、农业与农学著作、数学和宋元数学四大家、天文学与郭守敬、地学与水利、医学与金元医学四大家、瓷器与冶金、建筑与桥梁、纺织与黄道婆、对外贸易和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张载和朱熹的自然观。

(8)熟悉明清前期的科学技术。

郑和下西洋、采矿冶金技术、水利和农业、明清建筑、商业数学和声学、地方志中的科学史料、著名科学家及其科学成就。

(9)熟悉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工业的崛起、近代数学与近代天文学、近代物理学与近代化学、近代地学与近代工程学、近代生物学与近代医学、中华民国的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院大学 考研《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 考研《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科学技术史专业和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本科目的考试,要求考生了解世界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重要人物和重大成就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理解物质科学(Physical Sciences)、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科学与社会关系三方面的内容、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以及不同时期的重要事件及其特点;懂得重要科学概念的历史特点及其与当今科学教科书中对应的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理解杰出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具有分析科学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试卷结构包括“术语解释”(30分)、“问题简答”(60分)、“论述”(6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1.古代和中世纪的科学了解(1)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斯、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看待自然的方式;(2)阿基米德的数学和机械成就、托勒密的宇宙模型、盖伦医学;(3)阿拉伯、印度和中国古代科学的主要特点;2.15至17世纪的物理科学理解(4)哥白尼-弟谷-开普勒天文学革命的内容,以及他们对于前人科学思想的继承和突破;(5)伽利略科学方法的特点、发现运动定律过程中对前人思想的扬弃、借助望远镜做出的发现、受教会审判的情况;(6)牛顿时代的科学背景、牛顿关于运动定律和光的研究。

3.15至17世纪的生命科学理解(7)维萨留斯解剖学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科学意义;(8)帕拉塞尔苏斯的医学、炼金术和化学理论,哈维心血运动论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科学意义;(9)格斯纳的动物记载和雷的物种观念的科学意义。

4.15至17世纪的科学与社会掌握(10)赫尔蒙特、波义耳、牛顿相信神秘力量的事实,以及17世纪科学与迷信之间的复杂关系;5.18世纪的物理科学理解(11)哈雷关于南半球恒星和哈雷彗星的研究,莱特、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云说,以及赫歇尔兄妹的天文学发现;(12)斯蒂诺的化石形成学说、布丰关于地球形成和演变的假说、魏尔纳水成论、赫顿的火成论、居维叶的灾变论及其科学根据;(13)斯塔尔燃素说、布莱克的“固定空气”、卡文迪什分解水、舍勒和普里斯特利制备氧、拉瓦锡推翻燃素说的过程;6.18世纪的生命科学理解(14)林奈的北极探险和生物分类系统及其科学意义,布丰关于生命演变的内在模式及其科学意义,拉马克和居维叶关于物种变与不变的争论内容及其科学背景和科学意义。

科学技术史试题

科学技术史试题

1.请写出下列科学理论、试验发现或技术发明的原创者。

(每题2分,共30分)(1)浮力定律(2)光的电磁波理论(3)原子的有核模型(4)光发射和吸收的量子论(5)共价键理论(6)核裂变的发现(7)细胞学说(8)细菌水平上的免疫学原理(9)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现象(10)大陆漂移学说(11)宇宙膨胀的发现(12)群论(13)形式系统的不完全性定理(14)电话(15)青霉素2.请写出下列科技成就或科技著作的创作者。

(每题2分,共20分)(1)都江堰(2)龙骨水车(3)候风地动仪(4)水运仪象台(5)简仪(6)《伤寒杂病论》(7)《齐民要术》(8)《梦溪笔谈》(9)《天工开物》(10)《本草纲目拾遗》二下面六题中任选四题作答。

(每题25分)1.从哥白尼到牛顿的天文学革命是如何逐步突破托勒密的天文学体系的?新天文学所需要的力学基础又是如何逐步建立的?试围绕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尔和牛顿的工作来回答这一问题。

2.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拉马克的进化论有何异同?加拉帕戈斯群岛等地的考察对他的思想有何影响?为什么说他的自然选择理论需要新的遗传学的支持?3.试联系热机、电机、有机合成、晶体管、基因工程(五种任选其中之一)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来说明现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的社会影响。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三大高峰期,依次是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和晚明时期,试列举这三个时期的代表性成就,并联系时代背景略作说明。

5.(1)地圆说、日心说和进化论分别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哪几部图书的影响最大?它们的译介者又是谁?(2)中国人在接受西方科学过程中,曾先后使用“格致”、“西学”、“西学格致”和“科学”来称呼Science,这些称呼是怎么来的?当时的含义是什么?6.中国人常说“以史为鉴”,你认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于未来的科技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吗?若是没有,那你为什么还要学习或研究科学技术史?二、关于中国科技发展史的分期,目前通行的中国科技史著作大多是按朝代划分的,你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其利弊何在?(15分)三、从以下三题中任选二题作答(每题20分,共40分)1,简述孟德尔的工作,并就其成就“迟迟不被学界重视,后来才被重新发现”的现象,说明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内容及范围说明

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内容及范围说明
504建筑快速设计
建筑快速设计为公共、居住等类型建筑设计
505专业设计基础
考试工具由考生自备;不指定考试范围
506造型基础
考试工具由考生自备;不指定考试范围
610基础英语
相当于英语专业8级水平考试的:
1、词汇用法
2、阅读理解
3、短文英汉互译
4、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议论文
619基础理论Ⅰ
考试工具由考生自备;不指定考试范围
8、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施密特触发器的基本功能。
804经济学原理
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2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宏微观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
805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1、关系数据库概念与原理
2、存储与检索数据
3、SQL语言基础
4、SQL语言脚本及编程
5、数据库安全管理
6、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7、数据库规范化与E-R模型
806电子技术
1、基本放大电路分析及性能的实验检测
2、多级放大及反馈电路分析
3、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及信号的运算处理分析
4、信号产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直流电源分析
5、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6、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7、脉冲波形产生和整形电路的分析
810资源环境经济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内容及范围说明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内容及范围说明
261二外日语
1、日语基础语法
2、助词基本用法
3、日语基础阅读
262二外法语
1、基础语法
2、常用词汇
3、动词基本用法
4、阅读理解
5、法汉互译
337工业设计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科学技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4.阅读有关的参考文献,对古冶金史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化学(上):中国炼丹术的历史(3学时)
一、内容
1.从巫术,悟道到寻仙求药的发展过程。
2.丹鼎派炼丹术的出现与发展壮大。
3.陶弘景道教茅山宗的开创与发展。
4.中国炼丹术从唐朝的鼎盛时期走向宋朝的衰退。
5.明代金丹术的回光返照。
适用对象:本科
4.先修课程:《工程化学》、《无机化学》
5.首选教材:《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卷》卢嘉锡总主编、赵匡华、周嘉华著
科学出版社
二选教材:《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分册》李约瑟著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中国科学技术史》薮内清编(日)科学出版社
6.考核形式:读书报告
7.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课程教学来自3.掌握中国古代的洗涤剂的化学成分。
4.阅读有关的参考文献,对古代练染工艺史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配套
实践
环节
本课程以课堂讲座与课堂讨论、课外参考文献阅读相结合
说明
大纲
编写
责任

物理化学
(教研组)
郭景康(签名)
2000年10月18日

审核
意见
化学系
(系)
吕敬慈(签名)
2001年07月06日
学院
审核
二、要求
1.了解古人为什么要炼丹?
2.炼丹术出现的历史条件。
3.掌握古代丹药的化学组成及各个朝代、各个时期、各个派别丹药化学成分的变化。
4.了解不同丹药的炼制工艺及其间包含的各种化学反应。
5.理解社会环境对炼丹术发展和兴衰的影响。
6.理解明朝金丹术的泛滥对汉文化的影响。
(五)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化学(下):中国炼丹术的思想,方法与化学成就(3学时)

《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

《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

《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是全日制科技哲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的目的在于科学、公平、有效的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该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潜力。

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1. 正确掌握中外科技史发展和演变的基本历史状况,以及科学人物和科学事件的相关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背景情况等。

2. 对科学史各个历史阶段科学思想的发展特征和规律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3. 具备一定的科研基本功,能够正确使用相关专业术语,分析问题清楚、合乎逻辑,具有较高科学、哲学素养和文字处理能力。

四、考试形式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闭卷笔试形式,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研究能力。

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

I.名词解释1.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对中外科学技术史的相关名词和概念等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 题型要求考生解释科学史名词5个,每个名词8分,总分40分。

II. 简答题1.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根据科学技术史的相关知识能够简要回答问题,并合理展开必要的分析和总结。

2. 题型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各个具体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共5道简答题,每题12分,总分为60分。

III. 论述题1. 考试要求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科学史给出有理有据的解答,并尽量展开理论分析,论述要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2. 题型本题共2道论述题,共计6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答题和计分要求考生将所有答案写在专用答题纸上。

《科学技术史》考试内容一览表。

中国科学技术史考试范围

中国科学技术史考试范围

中国科学技术史考试范围名词解释(七选四)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学说[1]。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2、《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1]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3、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

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4、《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5、《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159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时珍。

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年727科学技术史

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年727科学技术史

727科学技术史要求考生掌握中国和外国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基本内容。

考察考生对中国和外国科技史的历史分期以及各时期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主要成果的掌握情况,了解考生对中国和外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进程、历史背景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理解程度。

考试包括中国和外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影响和历史地位。

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 分钟,满分150 分,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40 分)、“简答”(50 分)、“论述”(60 分)。

中国科技史75分、外国科技史72分。

考试内容1.中国科技史包括传统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期(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和高峰期(宋元时期)、缓慢发展期(明代)以及西学传入后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型时期(明末以后)等科学技术发展史。

2.外国科技史包括古代世界文明(两河流域、埃及、印度的书写体系、技术及与数学、医学、天文学等相关的知识)、古希腊罗马的科学与技术(希腊科学的特征及其与其他文明的关系、早期主要希腊哲学家有关世界本原、数以及变化的主要观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与宇宙体系、“拯救现象”、希腊化时期的重要科学和技术成就、希腊罗马的工程技术)、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伊斯兰世界对古典著作的翻译、伊斯兰世界的天文、数学、光学、医学成就、中世纪的动力学、大翻译运动与欧洲大学的兴起、技术的变革与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科学及主要人物)、科学革命(哥白尼革命、天文学从几何学向物理学的转变:第谷、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伽利略与近代物理学及实验方法、胡克、牛顿和哈雷以及他们的科学贡献、科学社团(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国科学院)、启蒙运动、化学革命(拉瓦锡之前对燃烧现象的研究、拉瓦锡的化学工作及其在科学史上的意义、原子与分子学说的建立、元素周期表)、工业革命、探索生命世界(生理学:维萨里、哈维;博物学:老普林尼、约翰•雷、林奈、布丰;进化论的建立:拉马克、居维叶、达尔文;细胞学说的建立:胡克、施莱登、施旺;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科赫与病原微生物学;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与孟德尔定律;染色体、核酸、DNA与分子生物学时代基本概念、主要人物;经典物理学的完成(经典光学、热力学、经典电磁理论)、现代物理学(放射性与放射性元素、探索原子结构、量子力学、相对论)。

中国科学技术通史1

中国科学技术通史1

何丙郁
何丙郁:(英文名:Ho Peng-Yoke,1926 年4月4日-),世界著名的华裔中国科学技 术史专家、人文学者,曾任李约瑟研究所所 长,李约瑟主持的SCC项目的重要研究成员 和作者。为中国大陆科学技史研究走向世界 做出了很多开拓性和基础性的贡献 《一个游走学者的回忆——科学、人文和李 约瑟》 李约瑟第二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第一卷 导论/入门方针(Introductory Orientations) 李约瑟著, 王铃协助;1954 第二卷 科学思想史(History of Scientific Thought) 李约瑟著, 王铃协助;1956 第三卷 数学、天学和地学 (Mathematics and the Sciences of the Heavens and Earth) 李约瑟著,王铃协助;1959 第四卷 物理学及相关技术(Physics and Physical Technology) 第五卷 化学及相关技术 (Chemi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第六卷 生物学及相关技术(Biology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第七卷 社会背景(The Social Background) 李约瑟研究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之间,在 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的方面, 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同时,为什么,近 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 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 略时代的欧洲?
1949年建国前—— 关于中国有无科学的讨论
1915年,任鸿隽,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科学》 1922年,冯友兰,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 ——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国际 伦理学杂志》 1944年,德籍犹太历史学家魏特夫,中国为什么没 有产生自然科学? 1944年,竺可桢,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 学?

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考试大纲

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通史》考试大纲内容与考核目标1、中国古代史(1)中国历史的开端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氏族公社;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2)夏商西周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夏朝的巩固和发展;商族的起源;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周族的兴起和灭商;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灭亡;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文化(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4)秦汉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汉承秦制与“文景之制”;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刘秀加强东汉统治的制度与措施;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汉代的社会结构;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的农民起义;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5)魏晋南北朝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及其意义;十六国的兴亡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出现;东晋门阀政治;南朝门阀的衰落和寒人的兴起;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北魏府兵制的建立及其特点;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6)隋唐五代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唐朝相关制度对隋朝的继承和发展;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唐中叶政治、军事、社会各领域发生的变化;两税法的颁行与唐后期的经济;唐朝末年的社会问题;隋唐时期边境各少数民族概况;隋唐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7)宋(辽、西夏、金)元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宋代经济的繁荣;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元代行省制度;元朝的民族政策;元末的农民战争;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思想文化;宋元时期的海外交通(8)明清(前期)朱元璋与明代中央集权的加强;郑和下西洋;“南倭北虏”问题;明中叶的社会危机与改革东林与复社;耶酥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明末农民战争;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明清海外政策与朝贡贸易;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2、中国近代史部分:相关参考书:《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郑师渠主编(1)晚清时期的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中国领土;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原因、过程、结局和影响;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局(3)晚清政局的变化与清政府的自救改革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辛酉政变;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清政府自救改革中的新旧思想冲突(4)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新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和特点;著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及其代表人物;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近代科学技术的输入与初步发展(5)戊戌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维新变法思潮(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严复介绍和传播进化论思想);戊戌维新运动;清末立宪派和立宪运动;孙中山与三民主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革命派的武装反清活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窃权(6)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较高要求——掌握、运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科学技术史一、大纲内容(一)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考试内容:中国从远古直到奴隶社会时期的原始工艺技术和自然观。

考试要求:1、理解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2、掌握中国原始工艺技术和原始自然观的特点。

(二)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考试内容:夏、商、西周的天命观与阴阳五行说、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技术、青铜冶铸技术、天文学、数学、物候、地学、医学等。

考试要求:1、掌握此时期的天文学、数学、医学、及农业有关的著作;2、理解此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技术的成就;3、熟练掌握中国青铜冶铸技术的辉煌成就;4、熟练掌握天命观与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

(三)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考试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物理学、手工业技术、大型水利工程、冶铁技术和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等。

考试要求:1、理解此时期的天文学、数学、医学、地学、物理学及农业有关的著作;2、理解此时期中国农业生产技术;3、掌握《墨经》和《考工记》中的科学技术知识;4、熟练掌握诸子百家的自然观与学术争鸣。

(四)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考试内容:秦汉时期的天文学、数学、医学、地学、农业技术和造纸术,外加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等。

考试要求:1、理解此时期的天文学、数学、医学、地学及农业有关的著作;2、掌握这一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及其科学成就;3、熟练掌握这一时期建筑、交通及纺织技术的进步;4、熟练掌握数学体系的形成,冶铁术的成熟,造纸术的产生与影响;5、熟练掌握地图测绘技术与疆域地理志等。

(五)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充实和提高考试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天文学、数学、医学、地学及农业技术,外加自然观与宇宙论等。

考试要求:1、理解此时期的天文学、数学、医学、及农业有关的著作;2、掌握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3、熟练掌握农业、地学、医药等方面的进步;4、熟练掌握自然观与宇宙论方面的论争。

(六)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持续发展考试内容:隋唐五代时期的天文学、数学、医学、地学及农业技术,外加雕版印刷术等。

(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

(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

(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绪论上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的科学技术第一节原始社会历史概况第二节石器和火第三节原始农牧业第四节原始手工业第五节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第六节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第七节中国考古新发明★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科学技术第一节社会历史概况第二节知识分子的出现,甲骨文第三节青铜冶铸第四节农牧业第五节手工业第六节自然科学第七节自然观★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第一节社会历史概况第二节冶铁采矿技术的早期进展第三节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生物学知识的积存第四节水利工程的新建,李冰与都江堰第五节《考工记》第六节墨翟与《墨经》第七节天文学,石申、甘德第八节数学,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发明第九节地学第十节中医理论的奠基、医祖扁鹊、《黄帝内经》第十一节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第四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第一节社会历史概况第二节农业、水利第三节冶金、炒钢第四节蔡伦造纸、漆器第五节建筑和交通运输第六节纺织、机械制造第七节天文、历法,张衡第八节《九章算术》第九节地学、地图第十节物理学和化学第十一节医学:张仲景、华佗、仓公第十二节中外交通、贸易与科技文化交流第十三节自然观★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第一节社会历史概况第二节农业和农学着作、贾思勰《齐民要术》第三节天文学第四节数学:刘薇、祖冲之第五节地学第六节医药学和医学教育第七节炼丹术、化学、瓷器和冶金第八节佛教建筑第九节机械制造第十节自然观和宇宙论★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的科学技术第一节社会历史概况第二节农业,陆羽着《茶经》第三节冶金、制瓷和纺织第四节雕版印刷术、造纸术第五节建筑第六节地学第七节天文学第八节数学,算经的注释第九节黑火药第十节医药学第十一节对外贸易和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第十二节柳宗元和刘禹锡的自然观★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科学技术第一节社会历史概况第二节火药、兵器第三节指南针、航海、造船第四节印刷术的进展第五节沈括着《梦溪笔谈》第六节农学和农学着作第七节数学和宋、元数学四大伙第八节天文学,郭守敬第九节地学、水利第十节金、元医学四大伙第十一节瓷器、冶金第十二节建筑与桥梁第十三节黄道婆与棉纺织业的进展第十四节对外贸易和中外科技文化交流,马可·波罗第十五节张载和朱熹的自然观★第八章明、清前期的科学技术第一节明、清前期社会历史概况第二节郑和下西洋第三节采矿冶金技术第四节水利和农业第五节明、清建筑第六节商业数学、建筑声学第七节医学第八节地方志中的科学史料第九节着名科学家及其科学成就第十节自然观★第九章明、清晚期的科学技术第一节社会历史概况第二节传教士利玛窦等把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第三节西学传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第四节考证学派与《四库全书》★第十章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科学技术第一节社会历史概况第二节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的崛起第三节近代数学与近代天文学第四节近代物理学与近代化学第五节近代地学和近代工程学第六节近代生物学和近代医学,唐宗海倡导中西医结合第七节中华民国时期的科学技术★第十一章反思:与中国科学技术史有关的几个问题第一节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第二节近代科学什么原因没有在中国产生第三节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伟大复兴什么原因定能实现下部世界科学技术史第一篇★第十二章原始社会的科学技术第一节石器的制造与弓箭的发明第二节火的利用和取火方法的发明第三节原始农牧业的产生和早期进展第四节原始手工业的早期进展第五节医疗技术的萌芽第六节宗教与科学技术的起源第七节世界考古新发明★第十三章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的科学技术第一节社会历史概况第二节两区的农业,《汉谟拉比法典》第三节两区的手工业第四节两区的交通运输第五节两区的建筑、伊姆霍特普、神庙、金字塔第六节文字的发明和书写技术第七节两区的天文历法第八节两区的数学第九节两区的其他科学、木乃伊第十节祭司、宗教与科学★第十四章古代印度和古代波斯的科学技术第一节社会地理历史概况第二节古印度的农业第三节古印度的手工业第四节古印度的建筑业第五节古印度的梵文和书写方法第六节古印度的天文历法第七节古印度数学四大伙第八节古印度的医学第九节古印度的佛教、释迦牟尼第十节古印度的自然观第十一节古代波斯经济科技文化进展概况★第十五章古希腊的科学技术第一节社会地理历史概况第二节农业第三节手工业和商业第四节建筑第五节自然哲学第六节天文学和宇宙论第七节成就辉煌的数学,欧几里得着《几何原本》第八节物理学,阿基米德发明浮力定律第九节地学第十节生物学和医学,希波克拉底第十一节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第十六章古罗马的科学技术第一节社会地理历史概况第二节农业和农学着作第三节手工业,赫伦与蒸汽反冲球第四节宏伟精美的建筑第五节卢克莱修对原子论的继承和进展第六节天文学,托勒密与地心宇宙体系第七节数学:丢番图着《算术》第八节老普林尼和他的《自然史》第九节医学家盖伦创立“三灵气说”第十节基督教的创立和早期传播★第十七章古代美洲的科学技术第一节社会地理历史概况第二节玛雅城邦经济科技文化进展概况第三节印加帝国经济、科技、文化进展概况★第十八章古代阿拉伯的科学技术第一节社会地理历史概况,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第二节大跃进和桥梁作用第三节天文学成就第四节成就辉煌的数学第五节物理学第六节地学第七节炼金术积存了化学知识第八节成就斐然的数学第九节自然观★第十九章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第一节社会地理历史概况第二节农业第三节手工业第四节大学的创办及经院哲学的兴起第五节经院哲学和宗教哲学的叛逆者罗吉尔·培根第六节科学在同教会的斗争中艰难地前进第二篇近代世界科学技术史★第二十章第一次科学革命第一节社会历史条件第二节哥伦布发明美洲新大陆、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第三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四节文艺复兴的伟大旗手达·芬奇第五节近代天文学革命: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取代托勒密的“地心说”第六节从第谷·布拉赫的天文观测到开普勒发明行星运动三定律第七节伽利略在经典力学创立中的重大贡献第八节牛顿发明运动三定律第九节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第十节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第十一节哈维创立血液循环学说取代盖伦的“三灵气说”★第二十一章 16世纪--18世纪的自然科学第一节数学第二节物理学第三节化学,拉瓦锡第四节生物学,胡克发明细胞第五节近代自然科学方法论第六节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定位★第二十二章第一次技术革命第一节社会背景第二节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动因第三节蒸汽机的发明和完善,发明家瓦特第四节蒸汽时代的技术革命★第二十三章 19世纪的自然科学第一节天文学第二节地学,赖尔着《地质学原理》第三节化学,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律第四节生物学,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第五节物理学,麦克斯韦与经典电磁学的创立第六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创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贡献★第二十四章第二次技术革命第一节电机的进展和电能的应用,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第三节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第四节阳光照相法的发明和普及第三篇现代世界科学技术史★第二十五章第二次科学革命第一节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序幕第二节爱因斯坦和狭义相对论的创立第三节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第四节爱因斯坦对统一场论的探究第五节量子概念的提出与进展,普朗克与爱因斯坦第六节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第七节量子力学的创立第八节量子力学中的几个问题第九节量子力学新进展、量子点模型第二十六章现代物理学和数学★第一节原子核物理学的形成第二节重核裂变第三节轻核聚变第四节粒子物理学的形成第五节粒子理论的探究第六节粒子加速器第七节弦理论的兴起与“霍金旋风”的科学意义第八节凝聚态物理学的形成和进展第九节集合论、抽象代数学、解析数论第十节拓扑学与微分几何学第十一节泛函分析与动力系统方程第十二节概率论、模糊数学和计算数学第十三节北京数学峰会大放异彩,数学大师陈省身、吴文俊★第二十七章现代天文学和地学第一节天文观测与射电天文学第二节天体演化的现代理论第三节现代宇宙学第四节丁肇中与暗物质、暗能量和反物质研究第五节地球的历史第六节海洋地质学、机器人海底探宝第七节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说第八节探测地心得奥秘第九节地质学研究领域的扩展第十节地理学的新进展第十一节气候学的进展和进展趋势第十二节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第十三节气象学与天气预报★第二十八章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的深入探讨和新元素的发明第二节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进展第三节现代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进展第四节现代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的进展第五节分子工程第六节现代化学的四大课题第七节孟德尔创立遗传学说第八节摩尔根创立基因学说第九节分子生物学第十节基因工程第十一节水稻基因组序列图完成,发明家袁隆平第十二节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完成第十三节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第十四节干细胞、克隆技术的研发第十五节基因疗法、器官移植和生物芯片的研制第十六节脑科学与神经科学的进展第十七节中国虚拟人问世第十八节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启动★第二十九章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一节信息、计算机、网络〔网格〕的开发和利用第二节激光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发明家王选第三节空间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加加林第四节现代能源技术的新进展第五节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新进展第六节交通运输技术的新进展第七节其他技术领域的新进展第三十章纳米科学技术的突起第一节什么是纳米科学技术第二节纳米科学技术突起的历程第三节纳米科学技术的内容第四节纳米科学技术与纳米技术的关系第五节纳米科学技术大有可为第六节纳米科技新成果频繁涌现★第三十一章复杂科学的兴起第一节复杂客体第二节复杂客体的特征第三节复杂科学的兴起第四节复杂科学的进展与展望★第三十二章从环境科学到可持续进展理论的跃进第一节环境问题的由来第二节环境治理的途径第三节环境科学的兴起第四节可持续进展的勃兴第五节重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进展★第三十三章生产力科学概要第一节生产力进展历程回眸第二节生产力所处的地位第三节生产力要素论第四节生产力功能论第五节生产力调控论第六节着力进展先进生产力★第三十四章深思:结语与启发第一节关于世界文明和科技中心的形成、更替和转移第二节树三观:世界观、科技观和进展观第三节用三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功能论第四节处理好有关科学技术的几个关系第五节科学技术进展的差不多规律、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功能和科学技术史工作者的使命。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考试内容(一)古希腊科技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古希腊科技的成就这样表现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手工业技术和建筑科学等;古希腊人创造了西方奴隶制社会原初科学和技术的最高成就。

这些成就成了西方科技文明的源头。

古希腊人注重对自然界的理论性探索,初步运用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观察实验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古罗马人注重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对技术问题进行理论总结,这些优良传统对后来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启发和示范作用。

(二)、中国古代科技为何不能走向近代化?①中国虽然在明朝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一方面使广大农民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使剥削者用钱去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这就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②封建闭关政策既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③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使读书人不讲究实际学问,清代的“文字狱”更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这些文化政策使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失去了客观条件。

○4、科技的落后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不足以促进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影响了近代化进程。

总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如何认识科学精神?1、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2、要真正具备科学精神还要有:执着的探索精神;创新、改革精神;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理性精神;求实精神;求真精神;实证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协作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功利精神等等。

(四)、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现代生物学的产生有什么影响?达尔文的这个学说在大生物学科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科学技术史复习资料

(1)背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②清朝内外交困(内指太平天国运动,外指列强侵略).(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镇压人民,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3)发动者: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4)代表人物:(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5)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结束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6)口号(思想主张)和任务:前期:“自强”主要任务是发展军事工业;后期:“求富”主要任务是发展民用工业.(7)内容:①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设备最齐全的一个船舶制造厂②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③筹建海军:19世纪70~80年代中期,筹建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水师;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④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原因: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作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洋务派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如留学回国的严复、詹天佑等,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8)评价:①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②局限性: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③积极性: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也起到一些抵制作用.对中国的影响: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据考古发现,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有了纸,不过这时的纸只是纺织业漂絮沤麻的副产品,产量很低,质量也差,还不能用于书写.到东汉时期,蔡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造纸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还采用树皮等一些含纤维的东西.并采用石灰碱液蒸煮的加工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在全国推广.公元6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不断外传.使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等地先后学会了造纸术.纸从此成为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我国造纸发明以后,由于出版书籍的需要,印刷术也随之产生.公元6世纪初的隋、唐之际,出现了最早的雕版印刷术.这种印刷术一般用木材为原料,先在木板上刻反字,再给字板涂上墨,印在纸上.由于节工省时.很快盛行起来.宋代雕版印刷达到鼎盛时期,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于成都板印《大藏经》,共印5048卷,雕版达13万块,用了12年的时间才雕印完工.如此浩大规模的印刷,足以表明雕版印刷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1041--1048年间,雕刻工毕?又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即用胶泥做成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用这些活字排版,既节省费用,又大大缩短了时间,十分经济方便.活字印刷的出现是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元代王祯又将胶泥活字改为木活字,创造了转轮排字架.此后还出现了锡、铜、铅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活字.活字印刷术从13世纪后传到朝鲜、日本,到15世纪中叶,欧洲才掌握了活字印.活字印刷术是我国人民为人类做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公元8~9世纪,炼丹家已经知道硫磺、硝石与木炭混合燃烧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这样,在唐代就发明了以这三种物质为原料的黑色火药.到宋元时期,各种药物成分有了较合理的定量配比,并且先在军事上得到使用,出现了最早的火炮、火枪、火箭、地雷、炸弹等火药武器.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铜火镜,制造于元年顺三年(1332年).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炮,由于靠火药作为推动力,其威力较大,称它为“铜将军”.火药在13世纪时传到阿拉伯持国,阿拉伯和波斯把制造火药的硝称为“中国雪”.14世纪以后,我国制造火药武器的技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是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把它放在特别光滑的地盘上,用以指南,称为司南.到宋代后期,人们又发现钢铁在磁石上磨过后,也会产生磁性.于是又出现了以此为原料的指南针.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人们又开始使用了以此为原料水浮式指南针在阴雨天辨别方向.到元代时,航海已完全靠罗盘指南针指引航向.随着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及应用技术先后传到阿拉伯地区,并很快传到了欧洲.造纸、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不仅对我国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过较大的作用,尤其是对正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西方一些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欧洲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近代实验科学家的始祖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也曾说过:“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发明的印刷、火药、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变化是这么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昨和影响.”由此可见,四大发明对推动世界的历史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一)经济方面:落后腐朽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科技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占主要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这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只满足于一时的风调雨顺自给自足。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

一、人文学院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是国内最早设立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传播学位授予点的机构之一,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方向齐全、研究成果丰硕,在中国古代科学史、近现代中国科技史、西方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科技哲学、工程哲学、科技考古、科学传播等方向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人文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并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重要决策咨询,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多项。

学院致力培养兼通科学与人文的复合型高端优秀人才,已有大批优秀毕业生服务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以及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和大型企业。

学院向每位非在职学生提供普通奖学金,以及助研、助教和助管等三类有偿兼职工作机会,并向优秀学生提供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等。

说明:(1)本学院2019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24人,不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人数。

(2)本学院各专业均接收推免生。

(3)科技考古方向招生信息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招生专业目录。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三、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分数线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四、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考研参考书目614科学技术史1、弗伯斯等著,刘珺珺等译,《科学技术史》,求实出版社,1985年。

2、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939科学哲学1.亚历克斯.罗森堡,《科学哲学:当代进阶教程》,刘华杰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王巍,《科学哲学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复试原则复试内容包括业务能力测试、综合素质考核、外语能力测试、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及体检。

复试形式以综合面试为主,每位考生面试时间约20分钟。

科技史

科技史

《中国科学技术史》一、简答题范围:1.关于IYA2009国际天文年的知识(发起者、主题、缘起、国际上活动主要内容、主题歌的翻译);2.关于学习《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方法的认识与实践,你认为有哪些方法最适合你,或者你最希望的。

二、深入学习问题[a)、b)二选一]1.请结合a). 北京周口店各个时期猿人头盖骨及动物的化石的发现;b). 文明的起源中劳动工具、含各种石器、文字、图画、工艺品等的发现;分别谈谈对于人类的起源的和文明的起源的看法。

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

,距北京城约50公里。

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

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证实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考古学家开始在这里发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为北京猿人。

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

这一发现和研究,奠定了这一遗址在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遗址出口的古人类化石有北京猿人(直立人阶段)、新洞人(古人阶段)、及山顶洞人(新人阶段)。

在他们居住的洞穴内,还留有大量用火遗迹、石器、共生哺乳动物、化石、鸟类化石等,其中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6具及10多件下颌骨、上百枚牙齿,它们代表了40个猿人个体。

此外,在附近2平方公里范围内,还发现了1000多万年到几百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共20多个,像这样种类多、数量大、分布集中的遗址在国内外十分罕见。

至今在龙骨山已发现的人类古文化遗址有五处,即猿人洞(第一地点)、山顶洞第十五地点、第四地点和新洞。

(一)猿人洞(第一地点)是保护区内最重要的遗址。

洞顶标高128米、底部90米,洞长107米,洞宽12米,洞内堆积物很厚,地层分13层。

从第十一层到第三层大多有北京猿人化石和文化遗物。

考博“科学技术史”大纲.doc

考博“科学技术史”大纲.doc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科技史》大纲(代码:3514)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科学技术史”是为招收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设置的考试课程。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所包含内容。

考查要点见本纲第二部分:考试样题参见本纲第三部分。

三、评价目标科学技术史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科学技术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科学通史和案例研究的方法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史事实的能力。

考生应能:1、准确地掌握科学通史中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史事实。

2、正确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并对关键历史时期和历史人物达到深入理解。

3、对科学史各阶段的特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达到基本的理解。

4、对科学史中的哲学问题达到一定的理解。

5、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试卷满分为100分。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10%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10%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0%近代欧洲科学的兴起和发展:20%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10%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10%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10%二十世纪初的天文学:10%二十世纪科学的全面发展:10%(四)题型比例简答题40%论述题60%第二部分考查要点●绪论什么是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的分类,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科学技术史的学科性质和学习方法,学习科学史的功能和意义。

●科学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技术的分类;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古老科学(天文,数学,医学)的起源,现代科学的发展。

●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古埃及的科学技术,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七选四)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学说[1]。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2、《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1]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3、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

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4、《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5、《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159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时珍。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

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医集大成者。

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

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

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6、《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7、水运仪象台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汉族天文学家发明的一种大型天文仪器,由北宋天文学家苏颂等人创建。

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实际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

这台仪器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

简答题(五选三)1、简述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技术成就(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商代后期,能熟练地使用多种分铸法,以获得复杂的器形。

铸型工艺也已规范化。

器物种类繁多,有各类礼器、生活用器、兵器、生产工具、车马器和乐器等。

大型铸件用直径达600~800毫米的竖炉熔铜,由槽道浇注。

重要器物的合金配比也初步形成规范]。

西周时期陶范铸造进一步推广,中期以后形成独特的风格,出现许多新的器形、纹饰。

有些器内铸有专篇铭文。

技术的进步还表现在铜质芯撑的普遍使用。

铜器足部从与铜器内腔相通改为封闭式等。

商周时期改进制作陶范的泥料,能翻铸出极细的花纹。

,在商代中期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工艺措施,铸件精品迭出,达到了良好的技艺水平。

除此之外,还有青铜生产工具的生产,青铜生产工具是构成青铜时代生产力的一大要素。

正是在青铜工具广泛应用的基础上,造就了举世闻名的灿烂的商周青铜文化。

2、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成就秦汉时期《九章算术》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在此基础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又有了显著的发展。

如赵爽《周髀算经注》,刘徽《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甄鸾《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和《数术记遗》等,都是重要的数学典籍,后被收入有名的“算经十书”而一直流传至今。

南北朝时祖冲之所著《缀术》,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数学专著,可惜已经失传。

这些数学著作记载了这一时期数学家在勾股算术、重差术、割圆术、圆周率、球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二次和三次方程解法、同余式和不定方程解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充实和发展了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刘徽在魏陈留王景元四年(263)作《九章算术注》。

他在注释中对于《九章算术》的大部分数学方法作出了相当严密的论证,对于一些概念给出了明确的解释,从而为中国古代数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他所提出的许多新的思想、方法、原理和获得的新成果,对后世数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和深远的影响。

祖冲之是刘徽以后又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他的圆周率值,是举世公认的重大数学成就,在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过程中继两汉之后的又一个高潮。

3、简述隋唐时期的天文学成就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简述宋元时期的医学成就宋元时期是祖国医学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宋政府对医学较前代更为重视,设立校正医书局,校印宋以前的历代重要医学著作,组织编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大型方书和医典,还多次组织编修本草书。

宋元时期苏州的临证医学得到全面发展,各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出现了一批著名专科医家和医著。

内科、妇产科、儿科、外伤科、五官科,宋代对内科疾病的治疗,在理、法、方、药诸方面总结了许多新法,较前代大有进步。

宋元时期,针灸学有了很大发展。

宋元时期是吴中医学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为明清时期吴中医学的鼎盛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5、简述明清时期的火器发展状况明代:出现了火箭。

水雷。

火铳逐渐分为单兵使用的手铳与重火力的碗口铳。

由葡萄牙传入鸟铳与佛朗机炮。

天启年间明朝军官从葡萄牙人处购得红夷大炮,为英国制造的早期加农炮,最远射程可达二十里以上。

清代:明末火器专家毕懋康在其《军器图说》首次介绍了燧发枪,清朝康熙时制造出燧发枪,当时称为自来火。

1631年仿造了红夷大炮,并开始大量装备军队。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清朝廷制造了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此后,清朝当局又制造了威远将军炮。

但嘉庆朝后火器开始衰微,但根据清史稿、地方县志和驻藏军队的装备记载,清军火器普及率实质上达到了50%。

然而清朝时期,中国与欧洲的技术差距是不容忽视的。

清末因中国锁国已久而西方国家却是大幅进步,中国在战场上饱尝败绩后开始向西方购买较为先进的各式大小火器。

论述题(三选二)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影响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它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将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印刷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改变了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指南针: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进行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火药:火药的发明和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传统作战的方式,对摧毁欧洲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推动和加速人类历史进程起重要作用。

总之,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它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它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和福建船政局。

2.70年代开始,洋务派又以“求富”为目的,创办民办企业,著名的有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

3.在举办近代工业的同时,洋务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

4.此外洋务派大量翻译西方书籍,介绍西方文化。

还创办了一批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新式学堂,并派人出国留学。

影响:1.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发展3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3、近代以来中国的科学为什么逐渐落后于西方(一)经济方面:落后腐朽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科技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占主要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这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只满足于一时的风调雨顺自给自足。

安于现状,严重缺少有改变传统的开托精神和创造精神。

这也大大舒服了中国近代卡机的落后。

(二)历史原因:社会转型迟滞,影响近代科技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又最迟走出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历史最长的国家,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中国由于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导致中国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社会整体转型的迟滞同时导致科技思想转型也没有跟上世界科技思想的发展潮流(三)动力不足: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近代中国落后的社会制度压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政府对科技的漠视使中国古代的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下,历史上能够青史留名的科技人才寥寥无几。

, 统治者大力提倡儒学对科技的发展重视不够。

(四)社会制度:国家实行封闭政策不利于中国人创新思维的发展,国家只有开放,才能使国家获得多方面的新信息,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创造出新的科技成果。

近代以来一次次的文字狱,文化大革命,压抑个性,把大量知识分子迫入了脱离实际、严重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五)教育制度:落后的教育体制制约科技的发展宋代程朱理学产生,它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很大程度上压制人的个性发展,不利于科技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