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理诊断

合集下载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诊断标准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诊断标准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诊断标准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早期检测和准确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的关键步骤,通过对组织标本的细致观察和特定的诊断标准,可以确定乳腺癌的类型、分级、分期以及其他预后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诊断标准。

一、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1.乳腺活检乳腺活检是乳腺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乳腺活检方法包括穿刺活检、针吸活检、切片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

穿刺活检适用于病灶直径较小的病例,可以通过B超或钼靶引导下进行定位;针吸活检通过细针吸取细胞或乳腺组织标本进行检查;切片活检包括刮片活检、内镜下切片活检等方法;手术切除标本适用于较大的肿块,可以获取更大范围的组织标本进行细致检查。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乳腺癌组织病理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通过对标本进行特定抗原的染色反应,可以确定乳腺癌的分子亚型、激素受体状态以及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情况。

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包括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Ki-67等指标。

二、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1.乳腺癌的类型根据细胞起源和组织形态学特点,乳腺癌分为非特殊型和特殊型两大类。

非特殊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约占70%)、浸润性小叶癌(约占10-15%)和乳腺癌内分泌分化(约占5-10%)等;特殊型则包括黏液癌、分泌癌、腺泡癌等。

对于非特殊型乳腺癌,还需要确定其不同亚型,如HER2阳性型、三阴性型(ER、PR、HER2均阴性)等。

2.乳腺癌的分级乳腺癌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核分裂活动程度、核形态学特点和组织的疏松程度等指标进行评估。

常用的乳腺癌分级系统是根据Elston 和Ellis的方法,将肿瘤分为Ⅰ级(低分化)、Ⅱ级(中分化)和Ⅲ级(高分化)三个级别。

3.乳腺癌的分期乳腺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等指标进行评估。

乳腺癌组织病理诊断的内容和意义

乳腺癌组织病理诊断的内容和意义

乳腺癌组织病理诊断的内容和意义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组织病理诊断是诊断乳腺癌的
重要手段之一。

组织病理诊断可以通过对乳腺癌组织的形态学、免疫
组化、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分析,确定乳腺癌的类型、分级、分期和
预后等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学类型: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头状癌、黏液癌、乳腺癌等,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
行为和预后。

2.分级:乳腺癌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综合评估的,分为Ⅰ、Ⅱ、Ⅲ级,Ⅰ级为最低级别,Ⅲ
级为最高级别。

3.分期:乳腺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等因素综合评估的,分为Ⅰ~Ⅳ期,Ⅰ期为最早期,Ⅳ期为最晚期。

4.预后:乳腺癌的预后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分期等因素综合评估的,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和复发率等。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组织病理诊断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乳腺癌的类型和分级,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采用靶向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组织病理诊断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随访计划和治疗方案。

最后,组织病理诊断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推动乳腺癌的治疗和预防研究。

总之,乳腺癌的组织病理诊断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医生应该重视乳腺癌的组织病理诊断,加强对乳腺癌的认识和研究,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水平和预后。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及分子分型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及分子分型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及分子分型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来源于乳腺组织,可以对乳房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造成严重的破坏。

病理诊断是乳腺癌确诊与分期的重要依据,而分子分型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乳腺癌的特点和预后,并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病理诊断是通过乳腺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组织学染色以及免疫组化等技术手段来确定病变的性质。

常见的病理诊断包括乳腺癌的组织类型、分级和浸润深度等。

乳腺癌可分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头状癌、黏液癌、腺泡状癌等不同类型。

组织学分级则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学特征和分裂指数来评估癌细胞的恶性程度,一般分为Ⅰ、Ⅱ、Ⅲ级,级别越高,癌细胞的恶性程度越高。

此外,浸润深度的评估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临床分期,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除了传统的病理诊断,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也成为了乳腺癌研究的热点之一。

分子分型可以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特定基因表达情况来确定不同的分子亚型。

目前,根据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将乳腺癌分为四个分子亚型: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型,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型,三阴性型以及激素受体/HER2均阴性型。

这些分子亚型的出现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对预后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和分子分型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恶性程度,从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分子分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乳腺癌的分子特征,从而预测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

对于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我们可以选择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如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总之,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和分子分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诊断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和分子机制,并依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和分子分型将会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与组织学特征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与组织学特征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与组织学特征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也可罹患于男性。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是确定肿瘤性质与分期的重要步骤,而组织学特征是评估乳腺癌形态学特点的关键指标之一。

1. 乳腺癌病理诊断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主要基于病理切片的观察和病理学检测。

病理切片的制备是通过组织学标本切割、染色等步骤得到的。

其中,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血液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病理学染色等。

2. 乳腺癌的组织学特征乳腺癌的组织学特征主要包括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和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

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乳腺癌可分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腺癌特殊类型等。

此外,乳腺癌还可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型(HER2)等标志物。

3. 乳腺癌病理诊断的意义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于制订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与预后和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例如,ER和PR阳性乳腺癌常对激素治疗敏感,HER2阳性乳腺癌可接受靶向治疗。

4. 乳腺癌病理学的新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乳腺癌病理学的诊断与治疗也在不断发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使得检测乳腺癌相关标志物更加精准和快速。

此外,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也为研究乳腺癌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5. 乳腺癌组织学特征与个体化治疗的关系乳腺癌病理学特征的了解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个体化治疗能够根据乳腺癌细胞的特征选取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总结: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学特征是对肿瘤进行分类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通过病理学检测和观察病理切片,可以确定乳腺癌的形态学特点、分子标志物的表达以及分子亚型,从而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病理学领域的研究也在取得新的进展,为更好地理解和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与鉴别诊断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与鉴别诊断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与鉴别诊断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组织学是乳腺癌的主要诊断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可以确定其诊断和分型,为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一、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肿瘤类型乳腺癌可以分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小叶原位癌等不同类型。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约占乳腺癌的80%。

乳腺导管原位癌是早期乳腺癌的一种形式,其病理特点是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内,未侵犯周围组织。

2.肿瘤分级乳腺癌的分级是根据癌细胞的形态特征、核分裂象和癌细胞核型等因素进行评估的。

常用的分级系统是Elston和Ellis分级法,将乳腺癌分为Ⅰ、Ⅱ、Ⅲ级。

分级越高,癌细胞的恶性程度越高。

3.肿瘤分子亚型乳腺癌可分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三种亚型。

这些分子亚型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有一种称为三阴性的乳腺癌,即ER、PR和HER2均呈阴性。

4.浸润程度乳腺癌的浸润程度是评估肿瘤侵袭性的重要指标。

根据乳腺癌侵袭正常乳腺间质的程度,可分为浸润性癌和非浸润性癌。

浸润性癌是指癌细胞穿过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而非浸润性癌则未侵犯基底膜。

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可以帮助进行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以下是乳腺癌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要点。

1.与乳腺纤维腺瘤的鉴别乳腺乳头状瘤和纤维腺瘤在病理组织学上有相似的表现,但乳糜性分泌物的存在可以帮助鉴别。

乳腺癌通常没有乳糜性分泌物,而纤维腺瘤可以有。

2.与乳腺炎的鉴别乳腺癌和乳腺炎的症状和体征有时很相似,但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乳腺炎通常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而癌组织则包含癌细胞。

3.与结节性硬化症的鉴别结节性硬化症可导致乳腺发生肿块,但与乳腺癌不同,结节性硬化症的肿块多为多个、质地坚硬的结节,而非一个单个的肿块。

乳腺癌的细胞学特征与病理分析

乳腺癌的细胞学特征与病理分析

乳腺癌的细胞学特征与病理分析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

了解乳腺癌的细胞学特征和病理分析对于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细胞学特征和病理分析两个方面来探讨乳腺癌的相关信息。

一、细胞学特征乳腺癌的发生与乳腺组织中的不正常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

根据细胞的外观和功能特点,乳腺癌可以分为乳头状乳腺癌、导管内乳腺癌和小叶管腺癌等不同类型。

乳头状乳腺癌的特点是乳头样病变组织的不规则增殖,常伴有导管上皮内原位癌。

细胞学上,乳头状乳腺癌细胞有核多形性,核分裂象多见,细胞膜不规则,细胞浆丰富,核染色质深染,核仁增大。

导管内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内的恶性肿瘤。

细胞学上,导管内乳腺癌细胞呈现高度异型性,核较大且变形,核染色质深染,核仁明显增大,细胞间质明显减少。

小叶管腺癌是起源于乳腺小叶汇合处的一种恶性肿瘤。

细胞学上,小叶管腺癌细胞排列紧密,核多形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核染色质分布不均匀且深染,细胞浆量少。

二、病理分析除了细胞学特征外,乳腺癌还需要通过病理分析来了解其具体情况。

病理分析可以通过组织切片染色、分级和分期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预后信息。

组织切片染色是常用的乳腺癌病理分析方法之一。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等。

这些染色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受累组织的变化。

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变化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乳腺癌的分级根据肿瘤细胞的分裂活跃程度、细胞核的异型性以及核与细胞比例来分为I级至III级。

分级越高,代表着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越高。

分期是评估乳腺癌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分期系统包括TNM分期系统和AJCC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侵犯(N)和远处转移(M)来分期,AJCC分期系统综合考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来分期。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细胞学特征和病理分析对于了解乳腺癌的病情、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的辅助检查与病理诊断

乳腺癌的辅助检查与病理诊断

乳腺癌的辅助检查与病理诊断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

准确、及时地进行乳腺癌的辅助检查和病理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以及病理诊断的相关内容。

乳腺癌的辅助检查主要包括:乳腺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1. 乳腺影像学检查乳腺影像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等技术。

(1)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摄影是乳腺癌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通过乳腺钼靶、乳腺钼酸钠注射检查等方式,观察乳腺内的结构、密度等情况,帮助确定肿块的性质。

(2)乳腺超声:乳腺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手段,通过超声波的反射和传播特性,观察乳腺内的结构、肿块的形态、边界、血流情况等,对于乳腺肿块的定性、定位和定性有较高的准确性。

(3)乳腺磁共振:乳腺磁共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早期和多中心性乳腺癌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是成本较高,临床应用相对有限。

2. 肿瘤标志物检测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是通过测定患者血清或体液中特定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来辅助乳腺癌的诊断和监测疗效的方法。

(1)CA15-3:CA15-3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乳腺癌肿瘤标志物,通常用于监测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

(2)CEA:可作为乳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尤其在晚期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3.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便、低创伤的乳腺癌辅助检查方法。

通过将极细的针头插入肿块或可疑乳腺区域,采集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明确肿块的良恶性,但是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对于病理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

4. 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最可靠、最准确的诊断手段。

通过乳腺活检、手术切除标本等方式,将乳腺肿物组织进行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和染色阳性的肿瘤标记物,以确定乳腺癌的类型、浸润深度、分级和分子化性等信息。

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附录Ⅴ)

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附录Ⅴ)

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附录Ⅴ)1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的基本原则⑴病理诊断报告应尽可能包括与患者治疗和预后相关的所有内容,如肿瘤大小(大体或镜下必须有一个肿瘤大小或范围的测量值)、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无并存的导管原位癌及所占百分比、有无脉管侵犯、切缘和淋巴结情况等。

还应包括ER、PR、HER-2以及Ki-67 等免疫组化检测的情况。

⑵与患者治疗和预后相关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应准确判断并规范报告,如黏液癌、小管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等。

⑶导管原位癌的病理诊断报告应报告核级别(低、中或高级别)和有无坏死(粉刺或点状坏死)、微小钙化部位(仅导管原位癌内,仅正常/良性组织内或两者均有)以及手术切缘情况。

应注意报告取了多少个组织块,是否发现微浸润等。

⑷保乳标本的取材和报告请参照保留乳房治疗临床指南部分。

⑸若报告癌旁良性病变,应注意按发生乳腺癌风险的不同,明确报告病变名称或类型。

2病理诊断报告书的内容和规范2.1一般项目⑴病理号(检索号)。

⑵患者姓名、出生年月(年龄)、性别、床位号、住院号。

⑶手术日期、病理取材日期。

2.2手术标本情况⑴左、右侧。

⑵手术或标本名称(例如:改良根治术、乳腺局部广切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新辅助化疗后改良根治术标本) ,对新辅助化疗后的患者,为确保病理取材准确,建议在新辅助化疗前,先对患者病灶部位的皮肤做纹身标记。

⑶标本肉眼所见(一定要描述肿瘤大小或范围)。

3病理形态学诊断内容3.1原发灶3.1.1组织学类型包括肿瘤主体的组织学类型和瘤周乳腺组织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建议采用2003 版WHO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病理学分类。

3.1.2组织学分级根据是否有腺管形成、细胞核的形态及核分裂像3项指标进行分级, 建议采用改良的Scarff-Bloom-Richardson分级系统。

3.1.3肿瘤大小若镜下可测量肿瘤最大径时,单位使用毫米(mm)(如肿瘤可以用一个石蜡块全部包埋,镜下测量是最佳选择;如果肿瘤需要多个石蜡块才能包埋,标本的大体测量更为准确)。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包括哪些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包括哪些

· 科普与经验交流 ·942020年 第22期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又被称之为“女性第一杀手”,当患者的一侧或双侧乳房细胞异常增殖不受控制时就会导致患病,此种疾病的患病率还是非常高的,在20岁前较为少见,但20岁以后其患病率有了明显的升高,主要发病群体集中在45-74岁这一年龄段。

近几年,受饮食不规律、药物滥用、运动缺乏、工作压力大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乳腺癌的患病率也随之呈现出一种持续升高的趋势,如何预防、治疗乳腺癌成为临床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病理诊断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其可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有效确诊,避免误诊、漏诊等情况的发生,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客观性,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病理诊断仍旧是各种肿瘤性质疾病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

那么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包括哪些呢?小编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乳腺癌,本文就将这一问题展开详细描述,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一起看一看吧!乳腺癌的病理分型是什么?对于乳腺癌的病理分型较为复杂,临床上主要将其分为四种: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那么下面就将针对这几种类型乳腺癌特点进行分别阐述:(1)非浸润性癌:此种类型的乳腺癌属于早期癌症,通过规范化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病变存在于乳腺导管和腺泡内,并未突破基底膜。

①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乳腺导管壁基底膜):其在乳腺中心导管位置处发生的一种原位癌,其并未侵犯间质,属于癌前病变,有发展为浸润性癌的可能,其癌细胞成实性、筛状、冠状、低乳头状。

②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疾病主要累及小叶,小叶扩大变形,腺管基膜完整,腺管会有明显征管,其充满形态一致的瘤细胞,但排列不规则,其切面呈现为粉红色半透明稍硬颗粒状区,病变多数呈多灶性,癌细胞的体积稍大,通常会累及双侧乳房,发展缓慢。

(2)早期浸润性癌:此时癌细胞浸润程度<10%,仍旧属于癌症早期,此时治疗也可以去的较好治疗效果。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切片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切片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切片解读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发生在男性乳腺组织中,但发病率较低。

病理诊断是乳腺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乳腺组织切片的细致观察和解读,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决策。

一、病理诊断方法病理诊断主要通过乳腺组织的切片来观察,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 乳腺穿刺活检:通过无痛操作,在实时超声引导下,使用细针穿刺乳腺异常区域,获得组织样本用于细胞学分析和组织学检查。

2. 乳腺手术活检:对乳腺异常或疑似癌变病灶进行手术切除,并将切除的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组织学检查,以确定是否为乳腺癌。

3. 乳房切除手术:对进一步诊断的需要,有时会选择将整个乳房切除,以获得更全面的组织学信息,评估肿瘤的生长形态和浸润程度。

二、乳腺癌的切片解读1. 肿瘤的类型与分级:根据组织学特征和染色方法,判断乳腺癌的类型,如导管癌、小叶癌等,并根据核分裂像、核多形性和组织浸润程度等指标进行分级,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

2. 肿瘤的浸润性:通过观察癌细胞在乳腺组织中的浸润程度,确定肿瘤是否为浸润性乳腺癌。

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学表现包括癌细胞的核分裂像增多、核多形性明显和组织结构的破坏。

3. 淋巴结的受累情况:根据淋巴结中是否有癌细胞转移,判断乳腺癌的分期和转移情况。

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4. 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状态:根据乳腺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判断该癌的激素受体状态,以确定是否适合内分泌治疗。

5. HER2状态: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细胞中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情况,判断该癌的HER2状态,以指导靶向治疗的选择。

6. 其他特殊类型:有些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组织学特点,如分叶状癌、黏液癌等,需要特别注意其特殊的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

三、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的意义病理诊断结果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策略决策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影响,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治疗策略:根据癌的大小、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和HER2状态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化疗方案、放疗剂量和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病理报告与诊断要点

乳腺癌的病理报告与诊断要点

乳腺癌的病理报告与诊断要点乳腺癌,即乳房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癌症之一。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准确的病理报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病理报告的要点和诊断标准。

一、标本信息乳腺癌病理报告首先应包含标本信息,以确定患者的个人和临床特征。

标本信息通常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标本号码、取材日期等。

此外,还需要记录乳腺癌标本在取材和处理过程中的任何特殊处理情况。

二、肿瘤特征描述乳腺癌病理报告还需要详细描述肿瘤的特征。

这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学类型、分级以及浸润程度等。

其中,形态学类型表示乳腺癌的不同类型,如导管内乳头状癌、乳腺泡状乳头状癌、病理性石灰化癌等。

分级用于评估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

浸润程度描述乳腺癌侵犯周围组织的程度。

这些特征的描述应准确详尽,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三、肿瘤组织学特征乳腺癌病理报告需要描述肿瘤的组织学特征。

这包括乳腺癌的细胞类型、核分裂指数、浸润、血管侵犯、神经侵犯等信息。

细胞类型描述了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大小、核形态、胞质比例等。

核分裂指数表示细胞的增殖能力,可以通过计算肿瘤细胞核分裂的数量来确定。

浸润程度描述了肿瘤细胞侵犯正常组织的情况,血管和神经侵犯表示肿瘤细胞是否侵犯了周围的血管和神经。

四、淋巴结转移情况乳腺癌病理报告还应包括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乳腺癌常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至腋窝淋巴结,有时也会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

病理报告需描述淋巴结的数量、大小、转移癌细胞的类型、数量以及转移的程度。

对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描述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五、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乳腺癌病理报告通常包括免疫组化检测的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通过标记特定抗体来检测癌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表达情况。

在乳腺癌的病理报告中常用的标记抗体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这些检测结果对于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与组织学特征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与组织学特征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与组织学特征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和组织学特征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及其特征。

一、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浸润性导管癌,简称IDC,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乳腺癌的70-80%。

其主要特征是癌细胞侵犯乳腺导管并向周围组织浸润扩散。

病理学上,IDC表现为导管腔内充满癌细胞,细胞核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并形成团块、巢状或细胞排列的结构。

可见癌细胞的胞浆呈现不同程度的酸性或碱性染色。

二、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浸润性小叶癌,简称ILC,占乳腺癌的5-15%。

它源于乳腺小叶的腺上皮细胞。

与IDC相比,ILC的特点是癌细胞沿着腺体间隔的形成单个细胞的浸润生长模式。

病理学上,ILC呈现为癌细胞单个浸润生长,导致乳腺组织结构的破坏。

癌细胞的形态变异较小,核分裂活跃度低。

三、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乳头状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占乳腺癌的1-2%。

其特征是肿瘤的结构呈现乳头状生长。

乳头状癌可分为浸润性和非浸润性两种类型。

浸润性乳头状癌具有侵袭性生长和转移的能力,非浸润性乳头状癌则只局限于乳头内。

病理学上,乳头状癌的乳头结构呈现不同程度的复杂性,细胞排列呈乳头状或管状。

四、粘液癌(mucinous carcinoma)粘液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占乳腺癌的2-3%。

其特点是肿瘤细胞分泌大量的黏液,形成蜂窝状或圆形团块。

病理学上,粘液癌的肿瘤细胞胞浆呈现明显的黏液性质,细胞核形态较为规则。

粘液癌的预后通常较好,预后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五、黏液性癌(mucinous carcinoma)黏液性癌,亦称为细胞性黏液癌,是一种相对少见的乳腺癌类型,占乳腺癌的1-4%。

其特征是肿瘤细胞分泌黏液,并且在组织切片中形成空泡状或细胞团块状的结构。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罕见地发生于男性。

了解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乳腺癌的类型、分级、浸润性程度和分子亚型等方面。

这些特征可以通过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手段来确定。

首先,乳腺癌的类型可以分为非浸润性和浸润性两类。

非浸润性乳腺癌也被称为原位癌,它发生在乳腺导管内或乳腺小叶内,未穿透基底膜进入周围组织。

而浸润性乳腺癌则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癌细胞可以穿透基底膜进入周围组织。

乳腺癌的类型有多种,包括导管内癌、导管外癌、乳头状癌、黏液癌、小叶癌等。

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其次,乳腺癌的分级是指根据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和增生活跃程度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等级。

常用的分级系统是组织学分级系统,即根据肿瘤细胞核的异型性、核的大小和核与细胞的比例来判断肿瘤的分级。

分级主要分为I级、II级和III级,分级越高代表异型性越高,预后越差。

浸润性程度是衡量乳腺癌浸润深度的指标。

一般分为3个层次:浸润性Ⅰ级:癌细胞穿透基膜少于两个细胞的距离;浸润性Ⅱ级:癌细胞穿透基膜超过两个细胞的距离但小于4个细胞的距离;浸润性Ⅲ级:癌细胞穿透基膜大于4个细胞的距离。

浸润性程度的测定对于评估乳腺癌的侵袭性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乳腺癌可以根据乳腺癌细胞上不同的表面分子和生物学特征,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

常见的分子亚型包括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孕激素受体(PR)阳性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

不同的分子亚型对于治疗乳腺癌和预后也有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类型、分级、浸润性程度和分子亚型等方面。

了解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和预测病情的进展和预后。

病理诊断报告结论

病理诊断报告结论

病理诊断报告结论引言病理诊断报告是基于对组织或细胞的病理学观察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它对于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分级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一份病理诊断报告的结论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病理诊断报告结论根据病理学观察和分析结果,本例病理诊断报告的结论如下:1.病理诊断:乳腺癌–组织类型:浸润性导管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分级:高级别(grade III)–癌细胞分化程度:低度分化2.部分切缘:累及切缘–切缘情况:累及背面切缘,累及前面切缘3.淋巴结转移情况:1个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解读与讨论1.病理诊断:乳腺癌–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乳腺内的非正常细胞增殖引起。

本例中所观察到的乳腺癌属于浸润性导管癌,该类型乳腺癌起源于乳腺导管内的细胞,并能向周围组织浸润扩散。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分级是对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

本例中的乳腺癌被分为高级别(grade III),表示其具有较高的恶性潜力和生长速度。

–癌细胞分化程度是评估肿瘤细胞与其原始来源相似程度的指标。

低度分化表示乳腺癌细胞与正常乳腺组织的相似性较低,表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较高。

2.部分切缘:累及切缘–切缘是指在手术切除肿瘤时所取得的组织边缘。

切缘累及表示在手术过程中,切缘被癌组织所累及,意味着手术并未完全切除肿瘤,存在肿瘤残留的风险。

本例中的切缘情况显示背面切缘和前面切缘均被癌细胞累及。

3.淋巴结转移情况:1个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转移是指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道扩散到淋巴结的过程。

淋巴结是身体中的重要组织,承担着过滤和清除体内废物和异常细胞的功能。

本例中发现有1个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表明乳腺癌已经蔓延到淋巴系统,存在远处转移的风险。

结论根据病理学观察和分析结果,本例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癌),分级为高级别(grade III),癌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度分化。

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与类型分类

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与类型分类

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与类型分类乳腺癌是乳腺组织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对女性的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了解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和类型分类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以及常见的分类方法。

一、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学特征:根据乳腺癌细胞的组织学特点,可将其分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和其他特殊类型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细胞起源于导管上皮,瘤细胞克隆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

浸润性小叶癌起源于乳腺小叶上皮,细胞克隆向小叶间间隙蔓延,也是乳腺癌的一种常见类型。

2. 分化程度: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可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来判断。

分化程度高的乳腺癌细胞形态规则,结构清晰,与正常乳腺组织相似。

分化程度低的乳腺癌细胞形态不规则,结构紊乱,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明显。

3. 学史特征:乳腺癌的学史特征包括原发灶的大小、位置、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这些特征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乳腺癌的类型分类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分子特征和表型特征,可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类型。

目前常用的分类系统包括以下几种:1. 按基因表达型分类: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基因表达型,将其分为四个亚型:激素受体阳性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型、三阴性型和基底样型。

这些亚型在生物学行为、预后和靶向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

2. 按分子亚型分类: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分子特征,可将其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如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HER2-)、激素受体阴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R-/HER2+)等。

这种分类方法对于指导靶向治疗和预测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3. 按病理特征分类: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特征,可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腺导管原位癌等。

这种分类方法对于指导手术方式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和类型分类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包括哪些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包括哪些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包括哪些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病理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病理学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确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包括乳腺癌的病理特征、病例的收集与标本处理、组织学检查方法和乳腺癌的分期。

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多种多样,不同的病理类型对应着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组织学上,乳腺癌可分为非特殊型和特殊型。

非特殊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管癌、乳腺癌原位癌等类型。

特殊型主要包括纤维瘤样癌、黏液癌、乳头状癌等类型。

在病理学上对乳腺癌进行分类和分级,有助于筛选出高危患者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乳腺癌的病例收集与标本处理是病理学诊断的基础。

在临床工作中,病理科应及时准确地接收乳腺癌活检标本,并对标本进行标记、固定、包埋等处理。

标本处理的规范化有助于保证后续的组织学检查质量。

此外,对于乳腺癌的手术标本,病理科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材,并对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评估。

乳腺癌的组织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石蜡切片染色、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等技术。

其中,石蜡切片染色是乳腺癌病理学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不同的染色方法,如血液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可以观察到细胞形态、组织结构、蛋白表达变化等信息,有助于诊断和分级乳腺癌。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等指标的表达情况,为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分子病理学技术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包括检测基因突变、基因扩增和融合等变化,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分子水平信息。

乳腺癌的分期是根据不同临床病理参数来确定乳腺癌的分期情况及预后。

按照TNM分期系统,乳腺癌分为0期至IV期,从无瘤原位到远处转移。

分期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依据乳腺癌组织学检查结果、病人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远处转移状况。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是乳腺癌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乳腺癌怎么做病理检查

乳腺癌怎么做病理检查

乳腺癌怎么做病理检查乳腺癌是指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0%发生在女性,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

目前全球女性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达168万,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的25.2%,每年有52万女性因乳腺癌死亡,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14.7%,占所有女性死亡的2%。

乳腺癌属全身性疾病,一旦确诊必须进行规范化的系统治疗。

此病有多种病理类型,不同类型的乳腺癌,治疗方案不同。

一旦发现乳腺肿瘤,要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确诊后需进行规范化治疗。

一、乳腺癌概述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并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而发生癌变的疾病。

临床上乳腺癌以乳腺肿块为主要表现,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中的发病率占第一位;发病多与遗传有关,在40-60岁之间绝经前后的妇女发病率比较高;并且具有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一般进程相对缓慢、自然生存期较长等特点。

早期乳腺癌无典型症状、体征,易被患者忽视,多在自我体检或乳腺癌筛查时发现,80%乳腺癌患者因乳腺肿块就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少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刺痛。

乳腺癌晚期表现为乳腺肿块,伴乳腺皮肤改变,如酒窝征、橘皮征,部分患者出现乳头凹陷,伴腋窝淋巴结肿大;若出现远处转移,如脑转移、骨转移、肝转移,会伴有相应症状,如头痛、腰痛、肝区疼痛或咳嗽。

患者多因乳腺巨大包块、皮肤溃烂、腋窝淋巴结肿大,以及乳头渗液而就诊,此时已进入疾病晚期,建议女性经常进行自我体检,发现乳腺异常肿块及时到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肿块性质,避免延误病情。

二、乳腺癌是怎么引起的?乳腺癌的病因非常复杂,有很多种,其具体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但是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主要有下列四个方面原因有可能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第一、与雌激素有关。

乳腺癌的发病期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48-52岁,绝经期阶段,另一个阶段是60-64岁阶段,这两个阶段雌激素有很大的变化,绝经期的变化是,卵巢功能抑制以后,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它的紊乱反而会引起乳腺刺激。

乳腺癌的病理学诊断:微镜下的秘密

乳腺癌的病理学诊断:微镜下的秘密

乳腺癌的病理学诊断:微镜下的秘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病理学医师,我每天都在与乳腺癌的微镜下的秘密打交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乳腺癌的病理学诊断是治疗和生存的关键。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每一个病例,都离不开微镜下的细致观察和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乳腺癌的微镜下的秘密,也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和希望。

乳腺癌的微镜下的秘密,表现在其肿瘤细胞的特征上。

在显微镜下,乳腺癌的肿瘤细胞通常呈现为异型性细胞,细胞核增大,核浆比增高,核分裂象增多。

这些特征,都是乳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不同之处。

同时,乳腺癌的肿瘤细胞还常常表现为浸润性生长,这也是乳腺癌与其他良性肿瘤的区别之一。

除了肿瘤细胞的特征,乳腺癌的微镜下的秘密还表现在其肿瘤间质的特征上。

乳腺癌的肿瘤间质通常富含血管,这些血管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供应。

乳腺癌的肿瘤间质还常常伴有淋巴细胞的浸润,这是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

在诊断乳腺癌的过程中,我还常常看到一些特殊的结构,如砂粒体和钙化。

砂粒体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外基质小体,其存在提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较强。

而钙化,则是肿瘤细胞对钙离子的沉积,其存在提示肿瘤细胞的分化较好。

尽管乳腺癌的微镜下的秘密复杂多样,但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其特征性改变的规律。

这个过程,既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耐心和细心。

每一个乳腺癌的病例,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成长。

乳腺癌的微镜下的秘密,虽然复杂,但是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揭示其真面目。

这不仅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提高女性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病理学医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乳腺癌的微镜下的秘密,以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乳腺癌,为提高女性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乳腺癌微浸润病理诊断标准

乳腺癌微浸润病理诊断标准

乳腺癌微浸润病理诊断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微浸润是指肿瘤细胞浸润乳腺导管或乳腺泡的癌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明 例数 % 9/13 4/10
(二)肿瘤大小与预后: 肿瘤的大小是根据病理标本的切面检查而测量的
表 2.
大小 存活 五年 十年 2.0 以下 例数 % 105/149 70.5 67/131 51.1
乳腺癌大小与预后
2.1-4.0 例数 % 183/316 57.9 112/262 42.7 4.1-6.0 例数 % 92/161 57.1 62/142 43.7 6.0 以上 例数 % 40/78 51.3 23/78 29.5
三 . 乳腺癌的病因
病因问题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从医学实践和动物实等 关资料说明,乳腺癌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内分泌紊乱,雌激素增多 多见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偏高的 40 岁以上的妇 女,尤以 45-49 岁和 60-64 岁两年龄组中妇女最为多见; 绝经期愈晚者,其乳腺癌的发生机会愈多。 2. 病毒 致癌性 RNA 病毒,含有逆转录酶。 3.乳腺囊性增生症 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小叶不典型增生 乳头状瘤病
(十一)雌孕激素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 1. 估计乳腺癌的预后 ER、PR 阳性的乳腺癌 肿瘤分化较高,发展慢,预后好,缓解率高,复发少。 ER、PR 阴性的乳腺癌 肿瘤分化较差,侵袭性强,恶性度高。预后差。 在伴有转移的乳腺癌病例中, ER、PR 阳性者转移部位多在皮肤、软组织或骨骼, ER、PR 阴性者以肝、肺等内脏转移多见。
表 1.
乳腺癌临床分期与预后
分期 存活 五年 十年
I 例数 115/149 66/120 % 77.2 55.0
IV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245/352 69.6 114/253 45.1 16/59 27.1 150/301 49.8 75/235 31.9 10/58 17.2
II
III
2.合理进行内分泌治疗的依据 盲目进行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约 30% ER 阳性者有效率为 55-60% ER、 PR 均阳性者有效率可高达 77-80% ER、 PR 均阴性者有效率仅为 8.4-10%
谢 谢 !ຫໍສະໝຸດ 浸润性特殊类型癌中:其十年生存率分别为: 小管癌 100% 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69.4% 粘液癌 67.5%
乳头状癌 63.6%
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中:十年生存率分别为: 以浸润性小叶癌和硬癌预后最差, 浸润性小叶癌 34.7% 硬癌 35.9%
(五)癌周边界与预后:其十年生存率分别为: 膨胀性生长为主,与周围分界清楚或有假薄膜 者预后好, 80%-90%; 浸润性生长为主,与周围分界不清者预后差, 21. 2%-38%
(三)癌的浸润程度与预后: 非浸润性乳腺癌(原位癌)预后最好,几乎可以完全 治愈。随着浸润范围的增大,预后愈来愈差。
(四)组织学分级与预后: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是影响预后的 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十单位 4396 例统计, 其十年生存率分别为: 非浸润性癌预后最好, 83.8% 早期浸润癌次之, 78.0% 浸润性特殊类型癌尚可, 62.8% 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则差, 39.5%
(八)脉管瘤拴与预后: 肿瘤间质或临近血管或林把管有癌拴子者,预后差。
表 4. 脉管瘤拴与预后
病检 存活 五年 十年 ― 例 数 % 349/540 64.6 221/474 46.6 + 例 数 141/286 75/250 % 51.0 30.0
(九)淋巴结窦组织反应与预后: 国内外资料均表明,淋巴结窦组织细胞 增生明显者预后好,反之则预后差。不管淋巴 结有否转移,其结果均相似。
二 . 乳腺癌的发病率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 ,是女性 最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子宫颈癌,居第二位,全球每 年有 120 万妇女患乳腺癌。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 提高,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全世界乳腺癌的发病 率每年上升 0.2%- 0.8%。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乳腺癌已 成为妇女主要死因之一。国内乳腺癌近年来有明显上升 趋势,在许多大城市,已占妇女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
五 . 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因素:
我们曾对 826 例术后随诊五年上的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 行了分析:其中根治、改良根治或超根治者 551 例,占 66.7%, 单纯切除 139 例,占 16.8%,区段 62 例,占 7.57%,其他 74 例。 (一)临床分期与预后: I 期 149 例占 18.0% II 期 352 例占 42 .6% III 期 253 例占 30.6% IV 期 59 例占 7.1% 其中 II -III 期占绝大多数,共 605 例,占有分期纪录 813 例 的 74.4%,说明本组病例绝大多数为中晚期患者。
4.生育与哺乳情况 不生育、生育不哺乳 可能原因:乳腺功能紊乱,生理功能失调。 5.遗传和家族史 有乳腺癌家族史妇女的乳腺癌发病率,比无 家族史者高 2-3 倍。 6.营养因素 事实:发病率在北美和西欧较高。 分析:与营养较好,脂肪摄入总量较高有关。
四.乳腺癌分类
乳腺癌的组织图像十分复杂,类型颇多,甚至在同 一肿瘤内存在两种以上的组织图像,致使分类困难。因 此,文献上见到的分类法繁多,实难有一统一的标准, 现仅介绍一种比较普遍应用的分类方法。
(六)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
癌周或间质中有淋巴细胞浸润者预后常较好 , 淋巴细胞浸润愈多愈好 ,这提示机体免疫技能强。 反之则预后差。
(七)淋巴结转移与预后: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淋巴结无转移预后好,一旦出现转移,则 预后变差,转移数目愈多预后愈差。
表 3. 淋巴结转移与预后
淋巴结 未转移 存 活 例 数 % 五 年 193/254 76.0 十 年 132/228 57.9 有转移 1 - 3 4 - 6 7 - 8 9 - 10 11 例数 % 例 数 % 例 数 % 例 数 % 例 数 % 例数 200/370 54.1 108/168 64.3 41/65 63.1 12/24 50.0 9/22 40.1 10/25 114/325 35.1 66/143 46.2 24/59 40.7 6/19 31.6 4/19 21.1 3/22 15 % 40.0 13.6 16 例数 % 10/36 29.8 4/33 12.1
(十) DNA 含量测定与预后: 流式细胞仪(FCM) 在分子水平测定细胞核内的 DNA 含量 1. 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 DNA 含量分布直方图均为二倍体,主要细胞为静止的 G 和 G 期细胞 乳腺良性肿瘤的 DNA 含量和 S 期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 2. 乳腺癌 DNA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异 倍体 DNA 指数(DI)也明显高于二倍体。 3. DNA 含量测定与预后: 二倍体肿瘤预后好 异倍体肿瘤预后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杨红鹰
一.乳腺的组织学
一般认为,系丛大汗腺衍生而来的复管泡状腺。 腺叶 成年女性由 15-25 个腺叶构成,被结缔组织分 割成若干个小叶。 小叶 由 10-100 个以上的小管构成。 小管被衬 内为单层立方状上皮,外为肌上皮细胞。 末梢导管 由小叶内小管汇集至小导管形成。 乳腺基本单位 又称末梢导管小叶单位,由末梢导管 与小叶一起组成。 输乳管 由末梢导管汇集成小叶间管,再汇集成小腺 叶间管,直接开口于乳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