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合集下载

深圳市河道管养技术标准

深圳市河道管养技术标准

深圳市河道管养技术标准是深圳市政府为了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制定的一系列关于河道管理、维护和保护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河道规划与设计: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规划河道布局,确保河道的畅通和安全。

同时,对河道进行科学设计,包括河道宽度、深度、坡度等方面的要求。

2. 河道建设与改造:按照河道规划和设计要求,进行河道建设和维护工作。

包括河道疏浚、拓宽、加固等工程,以及河道两岸的绿化、景观提升等工作。

3. 河道水质保护:加强对河道水质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河道水质达标。

对于污染严重的河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截污、清淤、生态修复等。

4. 河道防洪排涝:加强河道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包括建设防洪堤、泵站等设施,以及定期清理河道内的垃圾、杂物等。

5. 河道生态修复:通过生态工程技术,恢复和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包括河岸植被恢复、湿地建设、水生生物保护等方面。

6. 河道管理与维护:建立健全河道管理制度,加强对河道的日常巡查、维护和管理工作。

对于违反河道管理规定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

7. 河道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河道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河道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总之,深圳市河道管养技术标准是为了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要求。

通过实施这些标准,可以有效提高深圳市河道的管理水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深圳市河道管养技术标准(一)

深圳市河道管养技术标准(一)

深圳市河道管养技术标准(一)
深圳市河道管养技术标准
引言
•河道管理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深圳市在河道管养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以确保河道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标准内容
深圳市河道管养技术标准包括以下要点:
1. 建立河道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河道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河道资料档案,包括河道规划、设计文件、工程建设记录等。

•档案管理应按照规定的分类和归档标准进行,以便随时查询和参考。

2. 统一河道巡查标准
•河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河道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巡查内容包括河道水质、堤岸状况、水流情况等方面。

•巡查标准应制定详细的程序和要求,以确保巡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 河道清淤和疏浚工作
•河道清淤和疏浚是保持河道通畅的关键工作。

•清淤和疏浚工作应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和施工方法。

•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河道生态造成损害。

4. 河道生态修复与保护
•河道管理部门应注重河道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保持河道的生态平衡。

•对于损坏的生态环境,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结论
•深圳市河道管养技术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

•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这些技术标准,确保河道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深圳梧桐山河道生态修复工作全面展开

深圳梧桐山河道生态修复工作全面展开

深圳梧桐山河道生态修复工作全面展开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很多城市都面临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匮乏的问题。

深圳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也不能幸免于此。

幸运的是,深圳市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近日宣布梧桐山河道生态修复工作全面展开。

梧桐山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一直以来被誉为深圳的“绿肺”。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梧桐山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水质恶化、生物物种减少、土地沙漠化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为了保护梧桐山的生态环境,深圳市政府决定启动梧桐山河道生态修复工作,并承诺将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首先,梧桐山河道生态修复工作需要进行全面的水质治理。

水质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建设水质监测站点,采集并分析水样,可以及时掌握河道水质状况。

同时,在治理过程中应采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如湿地建设、人工湿地植被培育等,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

其次,梧桐山河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是重要的修复内容。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在河道生态修复工作中,应注重种群保护和栖息地恢复。

通过建立保护区域和野生动植物补种计划,使得原本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重建。

同时,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提高其种群数量和生存环境的稳定性,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

最后,梧桐山河道的土地沙漠化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土地沙漠化是指土地因水资源缺乏和植被退化等原因而失去生产力,变为沙漠或半沙漠的过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生态修复工作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土地沙漠化的进一步蔓延。

这些措施包括植被保护与恢复、水土保持措施和合理的农田管理等。

综上所述,深圳梧桐山河道生态修复工作全面展开,包括水质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土地沙漠化防治等。

通过这些工作的推进,相信可以使得梧桐山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修复和改善。

深圳市政府的决策为保护生态环境树立了榜样,也为其他城市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清淤扩挖根据翻身河河道具体情况,经过实地查看及清淤方案论证,我单位确定采用泥浆泵清淤,并结合长臂挖掘机挖掘施工。

施工顺序按照顺河流方向,自上而下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①机械准备:15KW泥浆泵两台,箱式运土车四台,普通双桥车辆四台,长臂挖掘机1~2台(视实际情况定),普通挖掘机两台。

首先沿河道两侧修建临时施工便道,靠近施工便道的淤泥用普通挖掘机挖掘装车外运,较远处则用长臂挖掘机装车外运,河道中心处则用高压水泵冲搅后再用泥浆泵抽至箱式运输车内外运。

②河道清淤按照自上游至下游、先中央后两侧的顺序施工。

③首先进行河道中央的淤泥挖掘。

我标段河道现状宽度在45米至60米之间,施工时挖掘机不能一次将河道中央的淤泥挖至河堤上,故河道中央的淤泥需经过2~3次倒运方能至河道两侧,然后将淤泥挖至河岸箱式运土车上外运。

④由于采用水中清淤,淤泥含水量大,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道路及周边环境污染,因此一部分淤泥挖至岸边需经过晾晒后方可外运。

渣土运输及弃土场管理①淤泥运输渣土运输将严格按照山东省有关渣土运输的有关规定,选用性能良好、车厢封闭较好、证件齐全的车辆,严格按照指定的线路行驶。

做到运输车辆不超载,车厢上部全部用篷布覆盖,避免运输过程中渣土散落污染市区道路及周边环境。

为防止渣土在运输过程中的乱倒、乱弃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我标段将采用开挖现场与弃土场双向签票的办法,坚决杜绝渣土乱倒、乱弃。

为保证车辆运输不对市区环境造成污染,在渣土运输的区间段内安排清洁人员,随时对车辆散落下来的土块、泥块进行清扫,并安排专人进行巡视。

②弃土场管理河道整治工程弃土方,按照甲方及监理指定位置存放。

为配合弃土场管理,安排普通挖掘机一台在弃土场,协助运输车到土、平整土场等。

弃土高度严格按照规划高度,禁止超区域、超高度弃土。

2.土方开挖施工顺序测量放线→设置截水沟→挖掘机开挖→推土机运输→人工整修边坡→坡面防护。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方案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方案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方案一、目标与原则我们的目标是恢复河道水体的生态平衡,提升水质,并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为此,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优先: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优先考虑生态效益。

2.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河道及周边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

3.科学治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以数据为依据,进行治理方案的优化。

4.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鼓励公众参与河道治理过程。

二、施工内容1.水质提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减少污染物含量,提升水质。

2.生态修复:恢复河道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水生动物等。

3.河道整理:清理河底的淤泥和垃圾,改善河道形态,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

4.岸线保护:通过植被恢复、土壤加固等措施,保护河岸线,防止水土流失。

5.水环境监测:定期对水质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治理效果。

三、实施步骤1.前期调查:对河道的水质、地形、生物种类等进行详细调查。

2.方案设计: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

3.施工准备:包括物资采购、人员调配等。

4.施工实施:按照方案进行具体施工。

5.效果评估:施工结束后,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或调整。

6.后期维护:对治理后的河道进行定期维护和监测。

四、技术措施1.水质提升技术: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光催化技术等,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2.生态修复技术:采用微生态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等,恢复河道水体的生物多样性。

3.河道整理技术:根据河道的地理条件和水流特性,采用合适的河道整理技术,如自然护岸、人工湿地等。

4.岸线保护技术:采用土壤加固技术、植被恢复技术等,保护河岸线,防止水土流失。

5.水环境监测技术:采用在线监测设备、生物监测方法等,对水质和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

五、保障措施1.组织管理:建立专门的治理团队,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2.资金保障: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治理工作的实施和维护。

河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

河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

河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许多河流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需要进行修复工程。

针对这一情况,我公司决定通过河流修复工程,改善河流水质,恢复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工程目标、工程内容、实施计划、安全保障等方面对河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工程目标1. 改善河流水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2. 恢复河流生态环境,提高周边居民生活质量;3. 创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工程内容1. 河道清淤:利用挖掘机和吸水机对河道进行清淤,保障水流通畅;2. 河道生态修复:对河道周边的植被进行保护和恢复,营造生态良好的环境;3. 水质改善:在河流上游设置水质净化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4. 河流景观改造:修建沿岸步行道、景观桥等设施,打造宜人的户外环境。

四、实施计划1. 前期准备:确定工程施工方案,制定造价预算和工期计划;2. 河道清淤:先期用挖掘机对河道进行清淤,保障河道畅通;3. 河道生态修复:同时进行河道周边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工作;4. 水质改善:先期对河流上游进行水质净化设施的安装和调试;5. 河流景观改造:河道清淤和生态修复结束后,开始进行河流景观改造。

五、安全保障1. 安全管理:成立专门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2. 现场检查:定期进行工程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3. 设备检修:加强对施工设备的定期检修,保障设备运行安全;4. 紧急预案:制定工程施工期间的紧急救援预案,以备发生意外情况时的应对。

六、经济效益1. 提高城市供水水质,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安全;2. 恢复河流生态环境,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环境污染;3. 创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地方旅游业收入。

七、社会效益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2. 促进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3. 增加城市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4. 提高城市形象,增加居民对城市的满意度,增加社会和谐稳定。

河道修复防水工程方案

河道修复防水工程方案

河道修复防水工程方案一、项目概述为了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工程旨在修复河道,防止水灾发生,保护河道周边农田和居民安全。

具体包括河道修复、加固河岸、设置防洪堤坝、清淤清淤处理和植被修复等。

二、河道修复1. 河道加固: 检查河道岸边的土质情况,对于松软的土质进行加固处理,采用石头、混凝土等进行固化,确保河道岸边不容易地滑塌。

2. 河床修复: 对于河道淤积严重的部分进行清淤处理,采用清淤船进行淤泥清理,恢复河床原有的水位和流动情况。

三、河岸加固1. 河岸防护: 对于河道岸边直接暴露在水流中的部分,进行防护处理,采用石头、钢筋混凝土等进行防护,以防止水流冲刷河岸。

2. 河岸整治: 对于经常发生塌方的河岸进行整治处理,采用护岸结构对其进行加固,保障邻近的农田和居民安全。

四、防洪堤坝设置1. 堤坝规划: 根据实际情况规划设置适当的防洪堤坝,保障河道两岸的农田和居民安全,确保在水灾来临时能够有效地阻挡水流。

2. 堤坝建设: 进行堤坝的建设工作,采用高强度材料进行建造,确保堤坝的稳固和耐用性,提高其防洪能力。

五、清淤处理1. 清淤设备: 配备专业的清淤船和清淤机械,进行淤泥的清理和处理,确保河道整体的畅通和水流的顺畅。

2. 清淤工作: 对于河道淤积严重的地方,进行定期的清淤处理工作,消除淤泥对河道水流的影响,确保河道的通畅。

六、植被修复1. 植被规划: 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并进行植被的修复工作,通过植被覆盖来巩固河岸,减轻水流冲刷的影响。

2. 植被种植: 选择适宜的植被进行种植,包括草坪、灌木和树木等,提高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七、环保措施1. 废水处理: 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有效处理,确保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 生态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确保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八、安全措施1. 施工安全: 设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监控。

深圳市沙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深圳市沙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深圳市沙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环评阶段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深圳市水务局环评机构:天津市环境影响评价中心2013年12月9日目录一、建设项目概况 (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2.建设项目概况 (1)3.项目政策符合性及规划相容性 (2)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4)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4)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5)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7)1.建设项目污染物产生、处理措施及排放情况 (7)2.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9)3.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11)4.对环境敏感目标的主要环境影响和预测评价结果 (12)5.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13)6.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13)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14)8.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14)四、公众参与 (16)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17)六、联系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建设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沙湾河流域属深圳九大水系中的珠江三角洲水系,位于深港两地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深圳水库上游,该河发源于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以北的牛尾岭,在深圳市罗湖区以南汇纳另一河流——莲塘河后,形成了划分深圳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边界——深圳河。

由于沙湾河流域贯穿于整个南湾街道南部片区,为南湾街道重要的城市排洪通道,而南部地区有“两山一水”的环境优势,靠近沙湾关口,未来十年,南湾街道将依托沙湾河流域治理工程和南湾郊野公园两大工程,加快城市更新,完善市政设施,打造成“山水南湾、生态新城”,并将沙湾河定位为城镇防洪和生态景观休憩廊道。

为此,龙岗区政府、南湾街道及当地民众迫切希望加快推进沙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以满足河道的行洪要求、解决片区内涝、改善流域内的水环境、缓解对深圳水库的水质压力、实现区域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低碳城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以实际行动实现特区内外一体化建设要求。

河道湿地建设及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河道湿地建设及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河道湿地建设及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生态系统面临重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了河道湿地建设及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二、目标1.恢复河道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

2.确保水体的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保护水资源。

3.提升河道湿地的景观价值,改善城市环境。

三、工程范围本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块:1.湿地保护区:在河道湿地上划定湿地保护区,对湿地进行保护和恢复,禁止任何开发和破坏行为。

2.河道生态修复:对河道进行剖析,找出流速过快、流量不稳定的区域,采取适当的策略降低流速,增加水量。

4.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进行修复,重新植被,恢复湿地的自然环境。

5.建设水上交通设施:在河道湿地上建设一些水上交通设施,提供居民的休闲和交通需求。

四、实施步骤1.组建工程小组: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工程小组,负责工程的实施和监督。

2.调研与调查:对河道湿地进行详细调研和调查,了解地理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状况。

3.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和调查结果,制定河道湿地建设及水生态修复的规划方案,包括工程范围、目标、实施步骤等。

4.建设废水处理厂:根据水污染治理的要求,建设废水处理厂,对河水进行处理,确保水质达标。

5.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对受到破坏的湿地进行恢复,种植湿地植物,修复湿地的水文和土壤性质,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

6.建设水上交通设施:在河道湿地上建设水上交通设施,包括游艇码头、水上公园等,提供居民的休闲和交通需求。

7.监测与评估:对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五、预计效益1.提高河道湿地的生态环境,恢复自然生态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水平。

2.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

3.增加城市绿色景观资源,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七、实施时间及进度安排本工程计划于XXXX年XX月开始实施,预计历时X年,具体进度安排详见工程实施计划。

让河流恢复健康——深圳市坪山河水环境综合治理

让河流恢复健康——深圳市坪山河水环境综合治理

南布水质净化站上部建设的公共建筑(坪山阳台)
地下式南布水质净化站标牌
河道淤泥制成免烧砌块用于坪山河湿地公园建设

建成区污染负荷减排和水源地保护。
“四道防线“:旨在过程阻断,因地制宜构建分流、阻隔、
针对坪山河流域面临的突出水问题,按照流域统筹、系统 调蓄、处理与回用一体化的雨洪、污染拦截与削减体系。
治理以及“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五位
修复、防洪排涝、景观文化、智慧管理等多重目标,确保交接 种水源联用,优化水系连通,提升水环境容量,确保生态用水。
断面水质达标,从根本上构建健康的“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
“三方联动”:强调风险防范,建设干流、支流防洪排涝
保障流域水安全,修复全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以建设智慧生态 与陆域内涝点控相结合的风险防范体系。
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流域综合治理根本目标与总体策略的 设定提供依据,指导流域治理由传统水利功能实用价值观转 变为水生态文明价值观,由立竿见影的愿景式思维方式转变
为底线型全过程控制的思维方式,由单一目标、分区治理转 变为流域统筹、系统治理,从而促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人 水和谐发展。
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厘清水问题、提出 解决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二元水循环过程中各要素供 给、不同行业用户水循环过程中临界阈值的辨识与科学调控, 如确定人类从自然界取、用、耗、排一体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 水量及不同污染物通量到底是多少,从而寻求水循环的整体稳 定性、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方案。
流域生态调度一方面需要考虑水量的满足程度,一方面还 要考虑工程、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坪山河流域内共 18 个水库节 点、5 个再生水供水节点,2 个外部水源,即东深引水和东部引 水。在调度方案优选中遵循如下原则:

水圳修复实施方案

水圳修复实施方案

水圳修复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方的水圳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魅力。

然而,水圳作为传统的水利工程,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因此,对水圳进行修复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水圳修复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首先,水圳修复的实施方案需要从水圳的现状出发,对其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评估。

这包括水圳的长度、宽度、深度等基本参数的测量,以及水质、水流速度、河床情况等生态环境的调查。

通过对水圳现状的全面了解,可以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水圳修复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不同地区的水圳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内涵,因此在修复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规划。

在自然环境方面,需要考虑水圳的水源、水质、周边植被等因素,以保障修复后水圳的生态功能。

在人文历史方面,需要考虑水圳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等因素,以保护水圳的历史文化内涵。

第三,水圳修复的实施方案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水圳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其生态功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修复工作中需要注重保护和恢复水圳的生态功能,包括水质净化、水生物栖息地的建设、河岸植被的恢复等方面。

在修复工作中需要采取科学的手段,保障水圳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第四,水圳修复的实施方案需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教育。

水圳修复工作需要得到当地政府、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因此,在修复工作中需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和专业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作用。

同时,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水圳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水圳修复的实施方案需要从水圳的现状出发,全面调研和评估水圳的情况,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教育。

只有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水圳修复实施方案,为水圳的修复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河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修复措施

河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修复措施

河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修复措施摘要:河流生态系统软件要想正常运行,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虽然传统的流域管理项目可以有效地管理路线,但由于之前流域生态系统软件之间缺乏协调,受项目原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对河流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以生态和谐理念为指导的河流整治,需要把握河流的生态自然环境和流域的生态特征,对流域进行相应的整治,在河流生态敏感区给予河流一定的尺度空间,尽可能利用生态工程数据进行整治。

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环境;影响;保护修复;措施1工程概况1.1防洪工程现状上寮河全长6.98km,大多数河流每10至50年处理一次。

港头污水池至五孔管涵出入口段为纯天然河道,河道宽度约30~60m。

该路段已纳入桥梁底部规划区域的防涝工程进行处理。

本工程整治范围包括五孔管涵进出口至巫山水利枢纽主坝中下游河段。

其中,创新路以下流域地势低洼,地面高程在3米至4米之间,部分底点高程不足3米。

同时,由于港头污水池水位的支撑和中央路宝安大道管涵的降低,该地区城市内涝较为严重。

1.2水生态修复工程现状河道的上下游约0.75公里为丘陵地形。

河道毗邻深圳市福永供水公司、巫山水利枢纽和凤凰山。

目前,通道两侧都有菜园和工业生产工厂。

河流的左岸是一个直立的挡土墙,工厂墙靠近河流而建,创造了一个没有扩张的室内空间。

左岸有一个菜园,可以利用大的室内空间。

沿途没有搬迁,道路完全连通。

但边坡落差较大,路堤高8~9米,被人和水阻挡。

目前的景观主要是地面覆盖物和果树。

由于项目建设、野生物种入侵等自然原因,部分边坡遭到破坏,杂草丛生,不仅影响滨江休闲旅游的安全,也缺乏良好的景观效果。

中上游约2km为小型复合断面。

台湾海峡两岸都是工业用地。

工业工厂聚集在一起,有些建筑杂乱无章。

沿河修建了几座工程建筑,导致沿河的畅通道路受阻。

不过,在拆除少量旧工程建筑后,海峡两岸的交通可以完全连通。

目前,绿色数量不够,缺乏颜色变化,物种单一,缺乏层次,因此无法建立良好的绿色植物生态生物群落。

211287973_河道工程综合治理方法

211287973_河道工程综合治理方法

河道工程综合治理方法李文胜(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摘要:针对深圳市坪山区田头河段防洪、水质、补水、生态等问题,通过护坡生态改造、调整河道纵坡、河道拓宽、河道清淤及拆除阻水建筑物等措施使田头河上游防洪段满足50年一遇防洪标准;采用Rocscience Slide边坡稳定分析得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74~2.96,大于规范要求值1.35,堤岸整体抗滑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水质改善方面初小雨污截流采用7 mm/1.5 h的标准排入污水厂;工程中景观需水量为0.47 m3/d,田头河最小生态需水量约为0.158 万m3/d,通过湿地补水2.5 万m3/d,头陂水库补水0.63 万m3/d,总体补水量为3.13 万m3/d,能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和景观需求。

田头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约为91%,大于径流总量控制率规划要求的72%,污染物年总量去除率70.03%>60%,即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通过分析田头河工程的综合整治方案,可为类似工程的碧道设计及海绵城市河道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防洪;碧道;截污;生态整治规划;河道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1936(2023)04-0048-05DOI:10.19301/ki.zncs.2023.04.0151 田头河河道现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坪山区位于深圳市东北部,地处深莞惠及河源、汕尾“3+2”经济圈地理中心位置,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深圳的东北门户和辐射粤东、联系海西的要点。

田头河位于坪山区东部坪山河左岸,发源于田心山燕子尾,流经田心村、新曲村、罗谷村、求水岭,在马鞍岭下汇入坪山河。

流域面积5.49 km2,平均坡降6.4‰,河道总长度4.78 km,依据结构形式可将田头河河道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

田头河平面布局如图1所示。

上游段(金田路—头陂水库)为矩形断面,纵坡较陡,现状河道底坡脚淘刷严重,存在行洪瓶颈,不满足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中游段(兰田路—金田路)河道为梯形断面,底泥淤积较多,基本满足防洪要求,由于兰田路过路涵缩窄断面导致田心村片区水位顶托,排水不畅而受涝;下游段(干流河口—兰田路)为梯形断面,岸坡较陡,淤积严重,河道堤防将湿地与河道隔离,缺少层次,两岸堤顶步道高,亲水性差。

广东省深圳河河道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

广东省深圳河河道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

广东省深圳河河道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深圳市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以其迅猛的经济发展而闻名。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深圳河河道生态保护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护深圳河河道的生态环境,广东省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包括水污染防治、生态绿化、河道生态修复等方面。

以下将分别详细介绍这些措施。

一、水污染防治深圳河作为深圳市重要的水资源和人工水道,承载了大量的污水排放。

污水的排放直接影响河道水质的安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因此,广东省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措施。

首先,强化工业企业的污水治理。

严格执行工业污水排放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和检查,确保企业的污水排放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其次,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增加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扩大处理能力,提高处理效率。

广东省还加强了对下水道网络的管理,确保城市污水能够有效地被收集和处理。

最后,加大水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河道水质的变化情况,并对超标排污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起到威慑效果。

二、生态绿化为了提高深圳河河道的生态环境,广东省采取了积极的生态绿化措施。

首先,加强植被覆盖。

通过植树造林和湿地复建等措施,增加深圳河两岸的植被覆盖率,形成生态廊道,提供天然的栖息地和食物源,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其次,推行生态修复。

广东省利用现代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法,加强深圳河沿线土地的恢复和重建,改善河道自然景观,提高水域水质,并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最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

广东省开展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深圳河的生态保护中。

三、河道生态修复为了恢复和改善深圳河河道的生态系统,广东省实施了一系列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首先,清理河道垃圾和淤泥。

广东省增加投入,加强河道垃圾和淤泥的清理工作,保持河道的通畅,促进水流畅通。

其次,修复湿地和河岸生态系统。

深圳茅洲河治理工程底泥疏浚与处置

深圳茅洲河治理工程底泥疏浚与处置

四、疏浚底泥处置-分级处置技术 水力旋流器
设备引进自Schauenburg,多级水力旋流器可以保证20μm 的 锐切角,这也保证了细沙中直径小于20μm 的颗粒比例最小。
左为AT型水力旋流器、右为MAB多深圳级茅旋洲河流治器理工程底泥疏浚与处置
四、疏浚底泥处置-分级处置技术 上流式分级器
上流式分级器为去除有机物质的关键 设备。如果没有这个阶段,分离后的 沙子高度污染而不能重复利用。上流 式分级器可以对不同大小的晶体进行 淋洗和分选。 优点:分离效果佳,即使在流量和负 荷变化的情况下、磨损小、可靠性高 、操作简便、较国内淋洗费用低、测 量控制成本低。
深圳茅洲河治理工程底泥疏浚与处置
三、环保疏浚设备选择
水陆两栖清淤船 通过多种可替换工
具头,水陆两栖清淤船 可实现水草修剪、浮生 植物及垃圾的收集、河 道清理和疏浚等用途。
深圳茅洲河治理工程底泥疏浚与处置
三、环保疏浚设备选择
清淤机器人
针对暗涵,采用用机器人进入水中,将高浓度的淤泥浆挖掘并输送到岸上 进行固化。机器人采用先进的探测技术进行水下监测,可以在复杂的不透明水 下工况中作业。可不中断箱涵正常排水,机器人可自动判别淤泥深度,到达箱 涵底部后自动行走推进清淤,将绞吸的泥沙输送至处理工作站后固化脱水,泥 沙含水率降至65%~80%范围。
强 • 固化体浸出液污染物浓度低于生 效 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限值
深圳茅洲河治理工程底泥疏浚与处置
四、疏浚底泥处置-余水处理
采用新型多维网络载体预先加 载高效微生物菌群构成快速微生物 反应器,快速微生物反应器进行污 水处理过程中与土著微生物结合形 成种类众多、数量巨大、传质快速 的微生物膜。该快速微生物处理技 术,是住建部即将试行的《城市黑 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 治理技术指南》中唯一推荐采用的 生物技术。

大康河综合整治工程中治理黑臭水体工程方案

大康河综合整治工程中治理黑臭水体工程方案

大康河综合整治工程中治理黑臭水体工程方案摘要:大康河综合整治工程是深圳市治水提质重点考核项目,也是深圳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之一,整治范围包括大康河干流、支流福田河、新塘排洪渠。

大康河综合整治工程采用截流系统、疏浚河道、补水系统等措施,消除河道黑臭,大康河良好的水质给龙岗河干流水质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截污纳管;疏浚河道;补水;消除河道黑臭一、工程概况大康河为龙岗河上游右岸支流,发源于园山,流域面积25.63 km2。

干流河道全长9.8 km,平均比降0.013。

大康河共有3条支流,分别是新塘排洪渠、福田河及简龙河。

简龙河上游建有铜锣径水库,集雨面积5.8 km2。

大康河综合整治工程是深圳市治水提质重点考核项目,也是深圳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之一,整治范围包括大康河干流、支流福田河、新塘排洪渠。

工程治理主要内容:河道防洪工程、截污工程(铺设9.5 km截污管)、补水工程、景观提升工程。

于2017年11月底按要求完成了黑臭水体考核任务。

二、各种工程方案采用截流系统、疏浚河道、补水系统等措施,消除河道黑臭。

1.截流系统截污纳管,控制河道水体污染。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河道黑臭问题,使河道整治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在整治河道的同时,必须堵住直接排入水体的污染源,使其纳入市政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放。

(1)干流截流系统本工程截流系统沿途穿越大康桥、太湖路桥、陈屋路桥、万凤路桥、水岭路桥、河口跨河桥、老横坪路桥、横坪路桥、沙荷路桥及几段穿沙荷路箱涵,同时与沿河排放口交叉。

截流系统结合河道断面形式、周边用地条件、市政设施、跨河构筑物、排水口高程、河道纵坡等综合布置。

①干流(新塘排洪渠河口~福田河口)左岸该段河道截流管尺寸为DN1200~DN1400,包封0.4 m素混凝土,布置在现状河道左岸挡墙底脚。

该段共有桥梁6座桥,为减少对跨河桥涵的过洪影响,截流系统在穿越桥涵时,尽量紧靠桥涵布设或桥涵外侧敷设,相关阻洪严重的桥涵将被拆除重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1深圳市特区内城市河道现状
深圳市特区内主要有深圳河、大沙河、福田河、布吉河、新洲河、深圳水库排洪河以及盐田河等。

这些河在整治之前都是很明显的“直线型;三而光”少绿化单一型;河道。

河道都是采用单一的型式(梯形或矩形)、单一的植物绿化,单一的浆砌石材料。

整齐划一的河道断面、笔直的河道走向,固然是一种景观,但是它与现代人们追求的回归自然不相一致,与现代城市河道周边无论现代或占典的建筑艺术都极不相称,与周围环境也极不协调。

无论块石还是混凝上都是坚硬、耐压的无机材料,上而不民一草一木,铺到哪里,哪里就是灰白色一片,缺乏生机,一旦这些结构老化破损,就形成河边建筑垃圾,环境景观受到影响。

1.1深圳市河道污染现状
由于人类的活动,深圳市河道污染日益严重,从污染源上看,深圳市河道污染主要包括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从污染物上看,主要包括有机污染和N、P等营养盐污染。

深圳市河道水质恶化既是一个水污染问题,也是一个水生态失衡的问题。

目前深圳市河道渠化改变了天然河道的地形地貌,使河道植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也不利于微生物附着和微型动物栖息繁殖、高等动物生存;河道形态、结构均质性使河道水流多样性消失;河道裁弯取直使河道水流加速,不利于各种生物栖息;而河底和岸坡硬化切断了水土营养交换,使河水成为孤立于土壤之外的系统,无法独立支撑复杂的水生生物群落。

以上因素导致河道生境的恶化,生态链断裂、生态网格结构破碎、生物多样性消失,河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模降低,当有机污染和N、P等营养盐进入河道,超出河道自净能力时,就会导致河道生态链断裂,系统失衡甚至崩溃。

1.2深圳市河道治理现状
河道治理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河道生态系统稳定性取决于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模是否在自然条件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而将过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盐移出系统则是河道治理的根本着眼点。

目前深圳河道治理水质改善工程采用的是河道曝气增氧、生物飘带、自然循环水处理、河道微生物投放等技术。

深圳市河道经过近几年的强化治理,已基本完成了对河道有机污染的控制,打通河道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通道,但面源污染无法控制,内源污染依然存在,深圳市河道污染源将由点源污染为主转变为以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为主,河道污染物将由有机污染为主转变为以N、P等营养盐污染为主,河道治理策略必须由污染源控制、水质净化工程为主转变为以河道生态修复为核心,通过改造河道形态结构,调节河道水量和水流态,构建河道生物多样性,恢复河道洁净好氧生态系统,提高河道自净能力。

经过10多年的综合整治,深圳市河道治理已经进入攻坚阶段。

研究表明,目前深圳河道现状既是污染问题,更是生态失衡的问题,对特区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2 深圳市河道治理技术
城市河道、湖泊等地表水系统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城市地下水系统密小可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小能只局限于河道本身.还必须考虑城市水污染控制.城市水资源循环再生等囚索。

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1)道水文条件的恢复。

通过补水调水措施.使河道恢复适宜生物群落生长的水质、水量以及流态、水深等水文要素。

(2)生物栖息地的恢复。

通过适度人工干预和保护措施.恢复河流廊道的生境多样性。

(3)生物群落多样性恢复。

通过引入本土生物.优化河道生物群落结构.构建生物多样性.恢复河道自然良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1水污染控制技术
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地表水系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截污措施控制河道点源污染.通过清淤减少河道内源污染。

城市河道是一个开放系统.河道而源污染和大部分内源污染很难通过市政工程乎段进行控制.主要通过生物修复技术进行治理。

应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修复技术包
括河道曝气增氧、复介生态滤床、氧化塘技术、曝气生物滤床、软性填料、接触氧化、植
物浮岛、生物酶制剂和微生物投放、生物促生等.生物修复是城市水污染控制中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有力补充.小仅能消减进入城市河道有机污染负荷.对N , P等营养盐污染也具有一定
的控制作用。

2.2河道水量和水流态调节
河道是个具有流动特性的生态系统.河道水体小仅以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的变化影}}向河道生态系统.而且还以其流量、水位、水力坡度等水动力特性,改变河道生态系统.同时缓缓流动的水体.也是河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调整河道水量、水流态等水力特性以达到河流生态的要求.是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个重要途径。

通过全而开拓水源,实现生态补水,维持河道稀释净化水生生物栖息和景观娱乐的需水量;通过综介调水措施.促进河道水体有序流动和置换;通过机械推流.增加水体流动性.沿河兴建跌水、喷泉等设施增强水体混流交换和增氧,通过调节河道水动力学特征.提高河道纳污能力和自净能力.实现水流有急有缓.水位线有涨有落.河滩十湿交替.促进河道水生生物群
落的生物多样性。

2.3河岸生态缓冲带构建
河岸植被恢复是河道生态修复的重要技术方法.河岸生态缓冲带是介于河道和河岸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

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滞洪补枯、防止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对而源污染、地表径流营养盐具有阻滞作用,它也是生物廊道.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持城市地下水资源平以及调节区域C,N等元索的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等功能。

河岸生态缓冲带尽叫能采用多孔渗水路面,植物种植采用本土树种建立乔、灌、草层级结构、功能完善的河道天然植被带发挥其生态功能。

2.4生态护岸构建
河岸护坡是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河流的稳定性及行洪能力。

传统的河岸防护工程中多采用浆砌或十砌块石、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体等结构形式.虽然在保持岸坡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保证防洪安全等方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河道景观环境和生态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造成水体与陆地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加剧了水污染的程度.降低了河流的自净能力。

生态护岸构建的主要方法是.拆除原有的石块、混凝土结构.将其改造成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护岸材料采用具有耐久性、抗侵蚀性、抗冲性.同时具有渗透性和亲水性材料,最好为天然材料如木桩、竹笼、卵石等.有些是采用混凝土制成的“生态砖”材料。

为了维护河岸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可在护岸上种植水生植物和其他植物.植物根系纵横交错于介质和土壤中.增强了河岸带亚表层强度.增加了河岸的稳定性.防止岸坡重力侵蚀;生态护岸和河岸水陆交错的生态活跃区的水生植物.降低水体流动.有利于生物栖息。

生态护岸水陆交错区的介质和水生、湿生植物等.叫通过渗透、吸收、吸附、滞留、氧化、还原、絮凝、沉淀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实现河道净化功能。

岸坡结构还通过减低河水流速.消减洪水能量,实现涵养水分、滞洪补枯。

生态护岸营造柔美生态岸线.集防洪、生态、景观和自净等功能于体.代表着护岸技术的发展方向。

2.5河床及河道形态结构生态改造
以防洪排洪为主要口的的深圳市河道工程治理,使特区河道形态上裁弯取直,结构上均质化,河床和岸坡硬化,水生植物缺乏有效的生长基质,生物多样性消失,河道生态系统几近崩溃。

研究表明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生境的空间异质性存在正相关关系,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更加多样的小生境,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有利于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针对深圳市河道“三而光”的现状.必须对河道形态和结构进行生态改造.拆除河床硬质材料.恢复河底的自然泥沙状态;拓宽河道.采用复式断而形式.恢复定而积的河滩、河慢地构建蜿蜒曲折低水位河槽.使河道深潭和浅滩相间,营造接近自然的流路和小同流速带的水流;
岸坡采用多孔质材料,为水生和湿生植物提供生长基质,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根据河床.制造丰富多变的河底线和河岸线;挖河增水,恢复沿河串接的池塘、湿地,营造复杂多变的生境;通过翻板闸形成阶梯一深潭的河道纵向结构,人为营造水文脉冲.使河流时急时缓,经常漫过河岸.形成沼泽和湿地为各类生物创造适宜的环境;对于必须进行渠化的河道.应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保留一定的槽蓄作用.使主河槽和河幔河滩地保持水文连通性。

2.6河道生物群落恢复和演替控制
水生植物恢复是生态恢复的重要环节.而沉水植被恢复是生态系统恢复健康的重要标志。

水生植物引进的基本原则是本土化.对河道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生长速度较快;植物群落亲和能力强.既小会被原有群落的植物所抑制而小能正常生长,也小会因它的生长而过分影响其他种类的生长,有利于形成物种之间良好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机制;引进植物有一定的净化水质作用和景观效果。

对于外来物种引进要特别谨慎避免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态灾难。

3城市河道治理的意义
城市河道在城市排水和防洪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下垫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洪峰流量加大,汇流时间加快。

加之污水管网不完善,导致河道污染严重;现状以防洪为主的“三面光”河道,导致河道景观不佳,河道生态功能退化。

因此,结合城巾市发展,改善河道生态景观,提升河流的景观价值,提升及周边环境质量,实现生态化城市的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