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空间分辨率
CT名词解释

1.空间分辨力又称为高对比度分辨力,是物体与均质环境的X线线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大于10%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2.密度分辨力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定义为物体与均质环境的X线线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小于1%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3.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当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探测器接受的X线强度是穿过这些组织后的平均值,而不再反映其中某一组织对X线的衰减关系,因此测得的CT值也不能代表其中某一组织的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4.窗口技术选择整个灰阶中所需要的一部分CT值进行显示,被显示的这一部分CT值称为窗口,选择窗口的操作过程,称为窗口技术。
5.窗宽和窗位窗口中心的CT值称为窗中心,又称为窗位;窗口的CT值范围称为窗宽。
6 像素: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模转换器转换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称之为像素。
7 体素: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8.牛眼征:肿块中心为低密度,边缘为高密度强化,最外层又为低密度形似牛眼。
9.晕圈征:肝癌以膨胀生长为主时,压迫周围组织产生组织纤维化增生形成假膜,类似日晕。
10 床速是CT螺旋扫描时检查床移动的速度,即球管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的距离。
11. 螺距床速与准直宽度的比值。
12 螺旋CT(SCT): 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13 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14 肺血坠积征:CT扫描时由于重力的原因导致下部肺组织血管分布密集所形成的征象。
15.白质推挤征:慢性硬膜下血肿由于血液液化而与脑组织等密,产生占位将皮质和白质同时推压移位。
16.占位效应:肿瘤或水肿造成正常组织被推压移位。
17.中心点征:肝内胆管囊肿由于囊肿将肝静脉包绕形成中心点状高密度影。
CT空间分辨力检测方法

中国仪器仪表CHINA INSTRUMENTATION2024年 第3期CT空间分辨力检测方法CT Spatial Resolution Detection Methods黄锦锋(沈阳计量测试院辽宁沈阳 110179)Huang Jinfeng(Shenyang Metrology Testing Institution, Shenyang Liaoning 110179)摘 要:空间分辨力是指物体与背景在衰减程度上的差别与噪声相比足够大的情况下,CT扫描装置成像时分辨不同物体的能力。
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受到系统几何分辨力、线束采样值、像素大小、卷积特性、几何极限等因素的影响,它是评价CT设备成像性能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在国内外关于CT检测标准中均被列为必检项目。
关键词:CT 空间分辨力主观观测法调制传递函数法Abstract:Spatial resolution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a CT scanning device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objects in imaging when the difference in attenuation between the object and the background is sufficiently large compared to noise.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images is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system geometric resolution, bundle sampling values, pixel size, convolutional characteristics, geometric limits, etc.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the imaging performance of CT equipment and is listed as a mandatory item in domestic and foreign.Key words:C T Spatial resolution Subjective observation method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ethod收稿日期:2023-12-11作者简介:黄锦锋(1985-),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离辐射计量。
CT扫描技术

图像放大技术
4、 内插图像放大 内插图像放大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内插处理 过程,原图像矩阵中的一部分经内插处理 后在整个图像矩阵上显示,由于这种放大 技术是在图像显示及处理阶段,不能改变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所以多用在感兴趣区 尺寸测量及CT值测定比较准确。对从定位 片上决定扫描角度等方面尤为有用。
图像放大技术
CT图像质量控制和保证
CT图像的质量参数
(一)CT图像的质量参数
CT图像的质量参数
1、CT的分辨率 (1)空间分辨率(高对比分辨率)
表示的是指密度分辨率大于10%时,影像中能显示的最小 细节。或指鉴别结构大小的能力。空间分辨率与检测器孔 径的宽窄(愈窄愈好),检测器之间的距离(愈小愈好), 图像重建中采用的卷积滤波函数形式、像素大小 、被检物 吸收系数的差别以及装置的噪声等因素有关。空间分辨率 常用的表示方法是能分辨最小圆孔的直径(mm),愈小 愈好。或可分辨每厘米的线对数(LP/CM)愈多愈好。 其换算系数:5/LP(线对数)/CM=可辨别最小物体的直径 (mm) 由于空间分辨率受诸多的因素影响,而且检测器的孔径不 可能像X线胶片的颗粒那样细小,所以CT的空间分率一般 不会超过X线成像。
CT图像的质量参数
(2)密度分辨率(低对比分辨率) 表示能够分辨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别的能力。 密度分辨率与被检物的大小、X线剂量、噪声等因 素有关,如若提高密度分辨率则要加大X线剂量, 即增加检测器吸收的光子数,提高其信噪比,相 对降低其噪声以及被检物体几何尺寸愈大,密度 分辨率愈佳。 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之间密切相关并相互制 约,空间分辨率与像素大小有关,约为像素宽度 的确良1.5倍。矩阵大、像素小、图像清晰、空间 分辨率高。但在X线剂量不变的情况下,每个单位 容积所获得光子数量都按比例减少,使噪声加大。 致使密度分辨率下降。
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

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对人体进行多次X射线扫描,然后利用计算机重建成层面图像,用于诊断和治疗。
为了确保CT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各项质量控制指标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
正文内容:1. CT图像质量控制指标1.1 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是指CT图像中能够分辨出的最小物体的大小。
- 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可以更好地显示细小病变,提高诊断准确性。
1.2 对比度分辨率- 对比度分辨率是指CT图像中能够分辨出的最小对比度差异。
- 对比度分辨率的提高可以更好地显示组织结构的差异,有助于病变的检测和诊断。
1.3 噪声- 噪声是CT图像中不希望出现的随机波动。
- 控制噪声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减少对病变的误判。
1.4 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CT设备对射线的敏感程度。
- 高灵敏度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CT设备质量控制指标2.1 剂量控制- 剂量控制是指对CT扫描过程中的辐射剂量进行控制。
- 合理的剂量控制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伤。
2.2 几何精度- 几何精度是指CT设备在空间坐标和尺寸方面的准确性。
- 几何精度的提高可以保证图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3 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CT设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
- 稳定性的保持可以确保CT图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 CT图像重建质量控制指标3.1 重建算法- 重建算法是指CT图像从原始数据到最终图像的计算过程。
- 合理的重建算法可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和减少伪影。
3.2 伪影- 伪影是指CT图像中不真实的结构或图像失真。
- 控制伪影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减少对病变的误判。
3.3 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是指重建图像中能够分辨出的最小物体的大小。
- 提高空间分辨率可以更好地显示细小病变,提高诊断准确性。
4. CT图像质量评估指标4.1 人眼评估- 人眼评估是指医生通过直观观察CT图像来评估其质量。
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

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中。
为了确保CT图象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进行各项质量控制措施。
以下是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文本:一、设备质量控制指标1. 分辨率:CT设备应具备足够的分辨率,以确保能够清晰地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
分辨率的标准值应符合国际或者行业标准。
2. 噪声:CT图象中的噪声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图象的质量。
噪声水平的标准值应符合国际或者行业标准。
3. 线性度:CT设备的线性度指标应满足要求,即在不同的CT值下,设备的输出应保持线性关系。
4. 均匀性:CT图象的均匀性应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确保图象的质量。
均匀性的标准值应符合国际或者行业标准。
5. 剂量:CT设备应能够提供合适的辐射剂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
辐射剂量应符合国际或者行业标准。
二、图象质量控制指标1. 对照度:CT图象的对照度应能够清晰地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
对照度的标准值应符合国际或者行业标准。
2. 空间分辨率:CT图象的空间分辨率应满足要求,以确保能够清晰地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
空间分辨率的标准值应符合国际或者行业标准。
3. 几何失真:CT图象的几何失真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确保图象的准确性。
几何失真的标准值应符合国际或者行业标准。
4. 伪影:CT图象中的伪影应尽量减少,以保证图象的质量。
伪影的标准值应符合国际或者行业标准。
5. 重建算法:CT图象的重建算法应选择合适的参数,以确保图象的质量和准确性。
重建算法的参数设置应符合国际或者行业标准。
三、质量控制流程1. 日常巡检:CT设备应进行日常巡检,包括检查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影像质量是否满足要求等。
2. 定期质量控制:CT设备应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分辨率、噪声、线性度、均匀性等指标的检测和调整。
3. 校准:CT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图象的准确性和质量。
4. 人员培训:CT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质量控制的流程和方法,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CT空间分辨率和低对比度分辨率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

CT空间分辨率和低对比度分辨率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作者:杨秀江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14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CT检测技术日渐成熟。
CT空间分辨率以及低对比度分辨率实际检测的过程中,应用自动化程序,这不仅能够节能人工检测时间,而且还能提高检测效率以及准确性。
分析CT空间分辨率以及低对比度分辨率影响因素,有利于优化临床诊断效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CT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检测;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R81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4-0072-002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8.14.0310 前言近年来,我国对医疗设备应用效果高度重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合理性与否影响医疗水平,以及诊断结果。
其中,CT空间分辨率以及低对比度分辨率用于疾病检测时,应遵循相关规程,并准确记录检测结果,分析影响检测操作的各项因素,通过影响因素合理控制来提高检测效率。
由此可见,本文这一论题具有探究必要性,能够对医疗行业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 基本定义1.1 CT检测CT全称即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应用于医学领域,在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CT以电子计算机系统为基础,通过应用图像理论呈现清晰图像,医生在图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疾病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
医学影像设备数量较多,CT设备作为众多设备的一种,该医学设备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合理控制质量,高质量CT设备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图像清晰度大大提高;把握CT设备射线,以辐射剂量合理控制为基础,为全面保证患者身体健康,促使患者养成低剂量认知;严格检验新购CT设备质量,这对医疗机构经济效益保障、医院形象良好树立有促进作用;做好CT设备定期维修、养护工作,这对设备应用作用发挥有较大影响[2]。
CT设备检测过程中,参照相关检定规程,检测内容包括均匀性、层厚、CT剂量指数、低对比分辨率、水的CT值、空间分辨率、噪声水平等。
牙科CT技术参数及要求(一台)

一、牙科CT(一)技术参数要求1.1X射线球管:锥形线束:1.1.1管电压:≥80kV1.1.2管电流:≥7mA;1.1.3焦点:≤0.5mm;1.1.4曝光时间:≤ 18秒1.1.5有效曝光时间:≤ 6秒;1.1.6脉冲X射线;1.1.7可视空间(FOV):≥15×15cm31.1.8空间分辨率(全可视空间影像下):0.15/0.3mm1.1.9获取用于三维影像重建的独立投照影像:≤240幅1.1.10重建时间(从设备曝光到三维影像显现):≤2.5min1.1.11控制面板:多功能彩色触摸屏1.1.12影像传感器:平板或影像增强器1.1.13影像灰度分辨率:≥15bit1.1.14成像技术:通过锥束投照技术,三维数据重建,可以在颌面部任意区域,形成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及3D影像1.1.15具备三维影像处理软件,可以实现曲面断层、头影测量、轴向断层、高解像度细节显示等临床诊断功能1.1.16具备原厂设计开发三维诊断软件,满足口腔颌面外科、牙体牙髓、牙周、修复科等各科临床诊断应用,具备原厂设计种植体虚拟设计软件,支持术前种植体虚拟设计,并支持原厂种植体手术导板制作;配备Winceph正畸分析软件,支持数字化头影测量分析1.1.17具备潜在升级功能,可以和口腔CAD/CAM设备联合应用,提供完整的种植治疗解决方案。
配套软件功能需求1.2软件图像界面能够显示以下各种影像:1.2.13D重组图像;1.2.2标准冠状面图像;1.2.3标准矢状面图像;1.2.4标准轴面图像;1.2.5多平面重组图像;1.3图像处理工具要求:1.3.12D图像编辑工具:移动,图像翻转,放大,对比度调节,亮度调节,图像信息;1.3.2测量工具:距离,连续距离,角度测量,骨密度测量,感兴趣区(ROI)3D影像值测量;1.3.3画图标注功能:可在图像上添加箭头,线图以及标注;1.3.43D影像调节(可还原软组织轮廓);1.3.5多种图像后处理功能: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 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模拟X线投照(X-Ray)1.3.6影像数据输出功能,可实现三维图像输出和打印,屏幕快照,另存。
CT系统的性能参数

CT系统的性能参数1. 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空间分辨率是CT系统显示不同结构的分辨能力,通常用线对线分辨力(LPL)表示,即相邻两线之间可分辨的最小距离。
空间分辨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图像清晰度和辨别度。
2. 低剂量成像(Low-Dose Imaging):低剂量成像是指通过优化扫描参数和图像重建算法,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但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
低剂量成像技术的发展是CT系统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减少辐射剂量可以减轻患者的辐射风险。
3. 噪声(Noise):噪声是CT系统成像中的干扰因素,它可以降低图像质量和信息的可靠性。
噪声与辐射剂量和图像重建算法等因素有关,通过优化扫描参数和重建算法可以减少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4. 剂量(Dosage):剂量是指CT扫描时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它与图像质量和患者安全密切相关。
随着技术的进步,医疗机构致力于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同时保持足够的图像质量。
5. 快速成像(Rapid Image Acquisition):快速成像是CT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可以通过高速旋转和多层探测器等技术实现。
快速成像缩短了扫描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和运动伪影,提高了工作效率。
6. 对比度(Contrast Resolution):对比度是CT系统显示不同组织和病变的分辨能力,它取决于扫描参数、辐射剂量和图像重建算法等因素。
对比度的提高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和解剖结构,提高诊断准确性。
7. 三维成像(3D Imaging):三维成像是CT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体绘制等技术实现。
三维成像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解剖信息,有助于进行手术规划和病变评估。
8. 心脏成像(Cardiac Imaging):心脏成像是CT系统的特殊应用之一,通过快速成像和优化扫描参数等技术实现。
心脏成像可以提供心脏解剖和功能信息,有助于心脏病的诊断和评估。
9. 滤波和重建算法(Filtering and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滤波和重建算法是CT系统图像重建的关键技术,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和对解剖结构的显示。
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数字射线照相的关键参数分类:X-Ray2010-03-17 13:28 341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概念:空间分辨率是指图像中可辨认的临界物体空间几何长度的最小极限,即对细微结构的分辨率。
以下:强天鹏撰模拟图像是指由连续信号构成的图像,射线照相得到的底片图像就是模拟图像;而数字图像是指由大量的点(像素)构成,可用二进制数字描述的图像。
数字图像早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数码相机已把胶卷相机逼入绝境;数字电视也已开始与模拟电视分庭抗礼;在医院里,CR、DR和CT装置用得越来越多,已逐步取得人体透视和拍片——这些技术得到的都是数字图像。
但在工业上的应用,即工业CR、工业DR的应用则相对迟缓,目前仍然是胶片照相占据绝对优势。
究其原因,主要是分辨率问题:工业应用数字图像比医用的数字图像的分辨率要求要高得多,人体检查一般要求的分辨率水平是厘米级或毫米级,而承压设备焊缝检测的分辨率水平要求达到0.1毫米级,甚至更小。
分辨率是描述数字图像质量的重要参数。
分辨率包括空间分辨率和灰度分辨率两项指标。
数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取决于像素尺寸的大小。
像素(Pixel)是构成数字图像的基本单元。
如果把数字图像放大许多倍,会发现这些连续图像其实是由小点组成。
把一幅图像按行与列分割成m×n个网格,就可用一个m×n的矩阵来表达该图像。
每一格即为一个像素,m与n数值越大,像素量就越大,单个像素的尺寸就越小,图像就越细腻,空间分辨率就越高。
灰度分辨率取决于灰度的模数转换位数。
每个像素的亮度称为灰度(对彩色图像则是颜色),可用一个有限长度的二进制数值表示。
位数越长,灰度级别就越多,层次就越丰富(或颜色就越逼真),灰度分辨率就越高。
如果是8位模/数转换,则灰度可分为28=256个级别;如果是16位模/数转换,则灰度可分为216=65536个级别。
提高数字图像的灰度分辨率相对比较容易,只要增加模/数转换位数就行,而提高数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则困难的多。
CT空间分辨率和低对比度分辨率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

中 图 分 类 号 院 R814 . 42
文献标识码院 A
DOI 院 10 . 19694 / j . cnki . issn2095 - 2457 . 2018 . 14 . 031
文 章 编 号 院 2095 - 2457 渊2018冤14-0072-002
CT 空 间 分 辨 率 检 测 方 法 有 三 种 袁 分 别 为 分 辨 成 排 圆孔大小法尧 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法尧 分辨线对数 法袁其中袁分辨成排圆孔大小法指的是袁同组圆孔大小 准确分辨袁 每组圆孔圆心距离即圆孔直径的两倍袁按 照这一方式进行图像排列遥 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法 指的是袁 视图像对比度位空间频率函数袁 当对比度假 设为百分之百时袁 则成像对比度循序渐进下降袁 并且 分辨率完全受截止频率影响遥 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 法 在 CT 设 备 中 较 常 见 袁 支 持 设 备 自 检 遥 其 中 袁 自 检 设 备能够自动绘制传递函数曲线袁 并得出调制传递函数 曲线在百分数比例中的线对值袁 调制传递函数百分数 与 绝 对 数 成 反 比 遥 CT 设 备 空 间 分 辨 率 衡 量 时 袁 往 往 设 置调制传递函数值为百分之五或者百分之十遥 分辨线 对数法指的是袁分辨同组线对尺寸以及距离袁其中袁线 对颜色主要为黑色和白色遥 其中袁 线对卡对应空间分 辨 率 袁 组 别 共 21 计 组 袁 即 1 ~ 211p / cm 遥 对 比 分 析 螺 旋 CT 设 备 与 常 规 CT 设 备 袁 测 量 方 法 依 次 选 用 分 辨 线 对 数法和分辨成排圆孔大小法袁 最后进行图像分析袁测 量结果如表 1 所示遥
空间分辨率作为判断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渊 CT 冤 图 像 质 量 的 重 要 参 数 袁 它 在 图 像 量 化 指 标 分 析 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袁 空间分辨率应用条件为高对比度袁 简言之袁 即密度分辨率大于百分之十袁 在这一条件下 针对结构能力具体分析遥 因此袁 这一定义又被称为高 对比度分辨率遥 空间分辨率单位有两种袁 第一种即 mm 袁 第 二 种 即 1p / cm 遥
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

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用于生成人体的三维图像。
为了确保CT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进行各项质量控制。
下面将详细介绍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及其标准。
1. 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是指CT图像中能够分辨出的最小物体的大小。
常用的评价指标是线对线分辨力和点对点分辨力。
线对线分辨力要求在每个CT切片上,相邻线对之间的最小间距不超过0.5mm。
点对点分辨力要求在每个CT切片上,相邻点对之间的最小间距不超过0.5mm。
2. 对比度分辨率:对比度分辨率是指CT图像中能够分辨出的最小对比度差异。
常用的评价指标是低对比度分辨力和高对比度分辨力。
低对比度分辨力要求能够分辨出低对比度物体,如0.3%对比度的物体。
高对比度分辨力要求能够分辨出高对比度物体,如5%对比度的物体。
3. 噪声:噪声是CT图像中的随机波动,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噪声水平应尽量低,常用的评价指标是噪声标准差。
噪声标准差要求在每个CT切片上不超过10 HU。
4. 灰度一致性:灰度一致性是指CT图像中同一组织在不同切片上的灰度值应保持一致。
常用的评价指标是灰度一致性误差。
灰度一致性误差要求在同一组织的不同CT切片上,灰度值的差异不超过5 HU。
5. 几何精度:几何精度是指CT图像中物体的位置和形状是否准确。
常用的评价指标是切片厚度、切片位置和切片间距的误差。
切片厚度误差要求不超过10%。
切片位置误差要求不超过1mm。
切片间距误差要求不超过10%。
6. 辐射剂量:辐射剂量是指CT扫描过程中患者所接受的辐射量。
辐射剂量应尽量低,常用的评价指标是CT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散布(DLP)。
CTDI要求不超过3 mGy。
DLP要求不超过1000 mGy·cm。
7. 图像重建:图像重建是指将CT原始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
常用的评价指标是图像噪声和图像分辨率。
图像噪声要求尽量低,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度。
图像分辨率要求尽量高,以保证图像的细节。
关于多层螺旋CT说明-性能

CT系统的性能参数
定义
纵向分辨率是指在z轴方向(人体长轴方向)上的分辨率, 即扫描的有效层厚,等于层厚灵敏度曲线ssp的FWHM (全值半高宽)。
纵向分辨率表示了CT机多平面和三维成像能力,如矢状位、 冠状位成像和容积再现(VR)成像等。
目前,4层螺旋CT的纵向分辨率约1.0mm,16层螺旋CT 的纵向分辨率约0.6mm,64层的可达0.4mm。
各个ROI标准差的平均值。
临床检测噪声指标时,常用 代替 = ×0.1%
CT系统的性能参数
CT系统的性能参数
影响噪声的因素
Brooks公式:
c
W 3hD0
为噪声的标准差;c为描述剂量效率的常数; 为人体衰减因子, =e-ud
W为像素宽度; h为层厚; D0为入射皮肤表面剂量的最大值
噪声
噪声越大,密度分辨率越小。
光通量
➢ 即X线通过患者后的光子数量,受曝光条件的影响。 ➢ 曝光条件越高,X线的光通量越大,噪声越小,密度分
辨率就越大。
CT系统的性能参数
扫描层厚
增加层厚就增加了光通量,也就增大了密度分辨 率;反之亦然。
重建算法(卷积函数)
选择平滑算法将减少噪声,增大密度分辨率。
率。一般所说的空间分辨率指的是平面分辨率。
CT系统的性能参数
空间分辨率的检测
线对法测量
➢ 测量模块由塑料或有机玻璃制成,在模 块内含有几组高密度的针条,每组针条 的宽度和排列方式有一定的规律,形成 由宽到窄的黑白相间的直线组图像,即 线对图像。
➢ 空间分辨率用能分辨的最细针条组所对 应的线对数来表示。
增大噪声
CT系统的性能参数
CT值的准确性、线性和均匀度
CT系统的性能参数
CT质量参数

质量参数一、质量参数1、CT的分辨率:分辨率包括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它是判断CT性能和说明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
(1)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与检测器孔径的宽度,检测器之间的距离,图像重建中采用的卷积滤波函数的形式,象数大小,被检物吸收系数的差别,以及装置的躁声等因素有关。
空间分辨率常用的表示方法是能分辨最小圆孔的直径(MM),愈小愈好。
或可分辨每厘米的线对数(LP/cm)愈多愈好。
由于CT的空间分辨率受诸多的因素影响,而且检测器的孔径不可能像X线胶片的颗粒那样细小,所以CT的空间分辨率一般不会超过X 线成像。
(2)密度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又称对比度分辨率,表示能够区分最小密度差别的能力。
密度分辨率与被检物的大小,X线剂量,噪声等因素有关。
密度分辨率以%表示。
如果为0.5%时,则表示两种物质的密度差别等于或大于0.5%即可分辩出来;而密度差别小于0.5%时,则由于受噪声干扰无法区别。
如若提高其密度分辨率则要加大X线剂量,既增加检测器吸收的光子数,提高其信噪比,相对降低其噪声。
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之间密切相关并相互制约。
空间分辨率与像素大小有关,约为像素宽度的1.5倍。
矩阵大,像素小,图像清晰,空间分辨率高。
但在X线剂量不变的情况下,每个单位容积所获得光子数量都按比例减少,使噪声加大。
致使密度分辨率下降。
因为CT的密度分辨率受噪声和显示物的大小所制约,噪声越小,或显示物越大,密度分辨率越佳。
2、噪声与伪影(1)噪声:噪声分为光子噪声和组织噪声。
光子噪声也称扫描噪声。
扫描噪声造成均质的组织或水在各像素点上的CT值不相等。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X线穿透人体组织到达检测器的光子数量有限,使其分布在每个像素点上不均匀所致。
为了减少噪声,必须增加X线剂量,噪声减半需增加4倍X线剂量。
而组织噪声是由于各种组织的平均CT值的变异所造成。
即同一组织的CT值常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或不同组织可以具有同一CT值。
克服的方法是减薄扫描层面的厚度,提高CT值的测量精度。
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

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用于生成人体内部的横断面图象。
为了确保CT图象的质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及其标准。
1. 图象分辨率:CT图象的分辨率是指图象中最小可分辨的结构大小。
常用的分辨率指标是线对线分辨力(LDR)和点对点分辨力(PDR)。
LDR是指两个相邻线之间的最小间隔,通常要求小于等于1.0mm。
PDR是指两个相邻点之间的最小间隔,通常要求小于等于0.5mm。
2. 空间分辨率:CT图象的空间分辨率是指图象中最小可分辨的空间距离。
常用的空间分辨率指标是切片厚度和切片间隔。
切片厚度是指CT图象的层厚,通常要求小于等于5mm。
切片间隔是指相邻CT图象之间的距离,通常要求小于等于5mm。
3. 对照度分辨率:CT图象的对照度分辨率是指图象中不同组织之间的灰度差异。
常用的对照度分辨率指标是低对照度分辨率和高对照度分辨率。
低对照度分辨率是指图象中低对照度物体之间的灰度差异,通常要求大于等于5 HU(Hounsfield Units)。
高对照度分辨率是指图象中高对照度物体之间的灰度差异,通常要求大于等于10 HU。
4. 噪声:CT图象中的噪声是指图象中不相关的像素值。
常用的噪声指标是标准差和信噪比(SNR)。
标准差是噪声的统计量,通常要求小于等于15 HU。
SNR是图象中信号强度与噪声强度之比,通常要求大于等于10。
5. 线性度:CT图象的线性度是指图象中不同组织的灰度与其真实密度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线性度指标是灰度线性度和密度线性度。
灰度线性度是指图象中不同灰度级别之间的灰度差异,通常要求小于等于5 HU。
密度线性度是指图象中不同组织的密度与其真实密度之间的差异,通常要求小于等于5%。
6. 定位准确性:CT图象的定位准确性是指图象中不同切片之间的位置关系。
常用的定位准确性指标是切片位置偏差和切片位置一致性。
切片位置偏差是指图象中不同切片的位置与其真实位置之间的差异,通常要求小于等于2mm。
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

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用于观察人体内部结构,诊断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C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CT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及其标准要求。
1. 图象质量指标1.1 像素值准确性:CT图象的像素值应与实际物理值相符合,误差应控制在±10 HU以内。
1.2 空间分辨率:CT图象应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细小的结构。
常用的空间分辨率指标有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和PSF(Point Spread Function),其值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1.3 噪声水平:CT图象的噪声水平应尽量低,以提高图象的信噪比。
噪声水平可通过测量感兴趣区域(ROI)内的标准偏差来评估,标准偏差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4 对照度:CT图象的对照度应适中,能够清晰显示不同组织和病变。
对照度可通过测量感兴趣区域内不同组织的均值差异来评估,均值差异应达到一定的标准。
2. 辐射剂量指标2.1 剂量均匀性:CT扫描过程中,剂量应均匀分布在感兴趣区域内,避免剂量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发生。
剂量均匀性可通过测量感兴趣区域内的剂量标准偏差来评估,标准偏差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2 剂量效率:CT扫描应尽量减少辐射剂量,以保护患者的健康。
剂量效率可通过计算CT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积(DLP)来评估,其值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2.3 重复性:CT扫描的剂量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即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扫描,剂量值应保持一致。
重复性可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剂量值来评估,剂量差异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 设备性能指标3.1 稳定性:CT设备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即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扫描,图象质量和剂量应保持一致。
稳定性可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图象质量和剂量来评估,差异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2 线性度:CT设备应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特性,即剂量与像素值之间应呈线性关系。
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解释

X线片的密度:胶片中的感光乳剂在光作用下致黑的程度称为照片密度。
密度分辨率(CT):低对比度的情况下,图像对两种组织间最小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
空间分辨率:高对比度的情况下,密度分辨率大于10%时图像对组织结构空间大小的鉴别能力。
康普顿效应:入射光子与原子外层轨道电子相互作用,光子将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获得能量后摆脱原子核的束缚,从原子中射出,而入射光子损失一部分能量后改变了频率和方向后散射了出去,这种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
X线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于X线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光子数目和能量总和。
IP板:是CR关键元件,是信息记录,实现模数转换的载体,代替传统的屏-片系统。
滤线栅的栅比:铅条高度和铅条之间间隔的比值,值越大,吸收散射线越好。
静脉肾盂造影(IVP):静脉注射造影剂,经过肾脏排泄至尿路使其显影,病人痛苦小,适合结石,结核,肿瘤,先天性畸形等。
mask像(DSA):不含对比剂的,在打入对比剂之前的摄片。
重复时间(TR):从第一个RF激励脉冲出现到下一个周期同样激励脉冲出现经历的时间。
回波时间(TE):从第一个RF激励脉冲开始到采集回拨信号之间的时间。
反转时间(TI):指施加180度反转脉冲使磁化矢量反转到负Z轴方向到施加90度激励脉冲中间的时间段。
减影:通过计算机把血管影像上的骨与软组织影像消除而凸出血管的技术。
注射流率:单位时间内经导管注入对比剂的量。
T1加权像: SE序列中,通过采用短TR短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映组织T1特征的图像。
T2加权像: SE序列中,通过采用长TR长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映组织T2特征的图像。
质子密度加权像: SE序列中,通过采用长TR短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应组织质子密度特征的图像。
纵向弛豫:高能态自旋将能量传到周围环境中的过程。
横向弛豫:自旋质子自身产生的磁场相互干扰导致的彼此相位一致性丧失。
静态显像:显像剂在脏器组织和病灶达到分布平衡时的显像。
动态显像:显像剂引入人体后,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或间断地多幅成像,用以显示显像剂随血流流经或灌注的脏器,并被组织不断摄取与排泄在器官内反复充盈和射出的过程所造成的脏器内放射性在数量或位置上随时间发生的变化的显像。
空间分辨率计算公式

ct空间分辨率计算公式:ppi=根号(x²+y²)/z。
CT的分辨率分空间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和密度分辨率(contrastresolution),是判断CT性能和说明图像质量的两个指标。
空间分辨率是指密度分辨率大于10%时,影像中能显示的最小细节;密度分辨率是指能分辨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异。
二者是互相制约的。
空间分辨率与像素大小有密切关系,一般为像素宽度的1.5倍。
像素越小、数目越多,空间分辨率提高,图像越清晰。
但在X线源总能量不变的条件下,每个单位容积所获得的光子数却按比例减少,致使密度分辨率下降。
CT的密度分辨率又受噪声和显示物大小所制约,噪声越小和显示物越大,则密度分辨率越佳。
近年来,随着CT机的不断改进,CT分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分辨率的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
1. 定义
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又称高对比度分辨率(high contrast resolution),它是衡量CT 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测试一幅图像的量化指标,是指在高对比度(密度分辨率大于10%)的情况下鉴别细微的能力,即显示最小体积病灶或结构的能力。
它的定义是在两种物质CT 值相差100HU 以上时,能分辨最小的圆形孔径或是黑白相间(密度差相同)的线对数,单位是mm 或lp/cm。
其换算关系为:5÷lp/cm=可分辨的最小物体的直径(mm)。
2. 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检测CT 空间分辨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调制传递函数(MTF)的截止频率法。
如图2,此函数将图像中对比度描述为一个空间频率的函数,而被照物中的对比度假定为100%,所以它描述了成像过程中对比度的降低,于是截止频率决定了分辨率的极限。
此种方法都内置于CT机系统中,用于自检。
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并画出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由此得出MTF在百分数多少的线对值。
MTF的百分数越低,线对数越高。
有的厂家技术参数表中给出的是MTF=0%时的数据,即截止频率的数据,以显示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但是截止频率的线对数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一般应采用MTF=5%或MTF=10%来判断机器的空间分辨率。
(2) 分辨成排圆孔大小法。
如图3,可分辨的一组圆孔的大小,每组圆孔按彼此间的中心距离等于该组圆孔直径的2倍的方式排列。
(3)分辨线对数法。
如图4,可分辨的一组黑白相间的线对的间距尺寸。
不同线对数的线对卡,对应不同的空间分辨率。
共有21组,即1~21 lp/cm。
3. 检测步骤
(1) 定位
将模体置于扫描野中心,并使模体轴线垂直于扫描层面。
将CT 定位线定位于空间分辨率模块所在层的中心位置。
(2) 设置扫描条件
选取被测CT内置的标准头部条件;层厚10mm,若被测CT最大层厚小于10mm,则选取其最大层厚;视野(FOV)为25cm ;扫描方式为单层轴向扫描。
(3) 按设置好的条件进行扫描
(4) 图像分析
调出扫描出的图像,将窗宽调至最小( 一般为0或1),再调整窗位,找出能分辨清楚的最高一级线对,要求线对中每条线不能有断缺和粘连。
从而得出空间分辨率,若低于 5 lp/cm,
则判断此项为不合格。
4. CT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因素
(1) 探测器孔径的宽窄,孔径越窄,孔径转移函数越宽,空间分辨率就越高。
(2) 焦点尺寸,因焦点小的X线管产生窄的X射线,可获得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3) 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它决定了采样间隔,间隔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
(4) 在图像重建中选用的卷积滤波器的形式不同,空间分辨率也不同。
(5) X 射线剂量、矩阵、层厚、像素大小,扫描装置噪声等对空间分辨率均有影响。
层厚越薄,空间分辨率越高;但层厚越薄,噪声就越大,低对比分辨率就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