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类动物疾病汇总

合集下载

宠物病理知识点考点总结

宠物病理知识点考点总结

宠物病理知识点考点总结一、宠物常见疾病1. 宠物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气管炎、肺炎等。

2. 宠物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肝病、胃溃疡等。

3. 宠物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膀胱炎、结石等。

4. 宠物皮肤疾病:如皮炎、皮肤瘙痒、脱毛等。

5. 宠物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包炎、心肌炎、心功能衰竭等。

6. 宠物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7. 宠物神经系统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等。

8. 宠物免疫系统疾病:如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9. 宠物眼科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白内障等。

10. 宠物耳鼻喉科疾病:如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

二、宠物病理过程1. 炎症反应: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急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慢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组织增生、纤维化等。

2. 营养代谢紊乱:包括营养过剩、缺乏等,长期的营养不良会导致宠物身体各系统功能紊乱。

3.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指恶性肿瘤细胞对周围组织具有浸润、侵袭和转移的能力,容易引起宠物器官功能障碍。

4. 遗传病:宠物因遗传疾病导致的异常表现,如免疫系统缺陷、器官发育不全等。

5. 精神和行为异常:常见于宠物因环境变化或情绪不稳定导致的行为异常,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三、宠物疾病的诊断1. 临床症状观察:包括宠物活动、食欲、精神状态、体温、呼吸、心率等生理指标的观察。

2. 生化检查:如血液、尿液、粪便的生化指标检测,有助于了解宠物的内脏器官功能情况。

3. 影像学检查:如放射线、超声波、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宠物的器官结构和功能。

4. 细胞学检查:如病理切片、细胞学检验等,有助于了解宠物病变的病理过程。

四、宠物疾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激素、免疫调节剂等,根据宠物不同的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如肿瘤切除手术、内脏器官移植手术、整形手术等,对于一些严重的宠物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动物身上的疾病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保护动物健康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疾病以及它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消化系统疾病1. 胃炎胃炎是动物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呕吐和腹泻。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体检和胃镜检查。

治疗方法一般包括使用抗生素、改变饮食习惯和提供胃黏膜保护剂。

2. 肠炎肠炎是动物消化系统疾病的另一种常见病。

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食欲不振。

诊断方法包括粪便检查和血液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提供适当的液体和营养支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呼吸系统疾病1. 咳嗽咳嗽是许多动物面临的常见问题。

可能的原因包括感染、过敏或气道炎症。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体检和胸部X光检查。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使用抗生素、止咳药和提供适当的休息。

2.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动物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部疼痛。

诊断方法包括听诊和胸部X光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和提供氧气。

三、神经系统疾病1. 癫痫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包括抽搐和意识丧失。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脑电图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癫痫药物和改变生活方式。

2. 中风中风是动物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严重问题,症状包括肢体无力和言语困难。

诊断方法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部CT扫描。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凝血治疗、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

四、循环系统疾病1. 心脏病心脏病是动物循环系统疾病的主要问题之一,症状包括气短、心悸和水肿。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心电图检查和心脏超声波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心脏药物、改变饮食习惯和手术治疗。

2.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一种与血管健康相关的疾病,症状包括血压升高和血管堵塞。

诊断方法包括血液检查和动脉超声波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改变饮食习惯、运动和药物治疗。

五、皮肤疾病1. 皮炎皮炎是动物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症状包括皮肤发痒、红肿和脱皮。

第十二章实验动物的主要疾病

第十二章实验动物的主要疾病
平时的预防措施
1.发生疾病时的扑灭措施
2.灭菌与消毒
3.隔离措施
2019/10/20
15
四、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
小鼠脱脚病(鼠痘) 是由MPV引起的一种小鼠的烈性传染病。
多呈爆发流行,致死率高。临床表现为四肢、 尾和头部的肿胀、溃烂、坏死甚至脚趾脱落。
对实验研究的干扰:急性病例,小鼠突然
死亡,实验中断,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 费;慢性型病例,出现全身症状,使实验结果 混乱,且污染环境,使病毒广泛传播,严重影 响科研工作;隐性感染,无临床症状,许多应 激因素均可使鼠痘病毒激活而使本病流行。
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致死性传 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 心肌炎为特征。
犬是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犬科动物也可感 染。犬细小病毒的抵抗力极强,犬场一经污染 很难彻底根除。一旦发生犬细小病毒感染,常 可使大批动物发病和死亡,造成实验中断。预 防的最合理措施是免疫接种。
2019/10/20
17
四、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
仙台病毒病(Sendai)
实验小鼠仙台病毒感染是最难控制的病毒性疾病 之一,临床表现为两种病型:急性型多见于断 乳小鼠,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多数情况下呈 隐性感染,可对实验研究产生严重的干扰。
对实验研究的干扰:
对免疫系统的干扰,可严重影响体液和细胞介 导的免疫应答;对致瘤作用研究的干扰,其遗 留的组织学改变易与浸润性肺癌相混淆,能抑 制诱发肺腺癌;对鼠类生殖繁育有较大影响, 可影响胎儿的发育,增加新生鼠的死亡率。
22共患病原菌和动物致病菌: 这类细菌 中,有的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布氏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等,不仅可引起动物的严重疾病, 而且也是人类的重要致病菌。有的如鼠棒状杆 菌、泰泽氏菌等,可引起实验动物的严重疾病, 使实验研究中断,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 大浪费。 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年龄的动物对不

灵长类动物医学

灵长类动物医学

灵长类动物医学灵长类动物医学是研究和保护灵长类动物健康和疾病的科学领域。

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以及像猩猩、猴子和狨猴这样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这些动物在生物学和行为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角色,而灵长类动物医学则致力于保护它们的健康和福祉。

1. 研究领域灵长类动物医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灵长类动物的疾病防控:通过对灵长类动物的疾病进行监测、预防和控制,保护它们的健康状况。

这可以包括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疫苗接种以及及时治疗感染和外伤。

(2)饮食和营养:灵长类动物的饮食和营养对它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灵长类动物医学研究如何为它们提供适合的饮食,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3)行为和心理健康:灵长类动物的行为和心理健康对其整体福祉至关重要。

灵长类动物医学研究如何提供适当的环境和刺激来促进它们的行为和心理健康,以减少压力和不良行为。

(4)生殖健康:灵长类动物的生殖健康对于种群的繁衍至关重要。

灵长类动物医学研究如何监测和管理灵长类动物的生殖健康,以维护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2. 常见疾病与治疗灵长类动物常见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对于这些疾病,灵长类动物医学采取一系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护理。

(1)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灵长类动物医学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等来治疗感染和炎症性疾病。

(2)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需要手术干预的疾病,灵长类动物医学通过外科手术来修复或切除异常组织,恢复动物的健康。

(3)康复护理:对于受伤或疾病恢复期的灵长类动物,康复护理起着重要作用。

这包括适量的运动、物理疗法和行为治疗,以帮助动物尽快康复到正常状态。

3.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保护灵长类动物医学不仅致力于治疗和保护灵长类动物的健康,也关注它们在野外的生存环境。

非人灵长类动物面临着生境破坏、非法贸易和狩猎等威胁,因此灵长类动物医学也着重于保护这些动物的自然栖息地,以确保它们的生存和繁衍。

灵长类动物研究成果及其在医学中的意义

灵长类动物研究成果及其在医学中的意义

灵长类动物研究成果及其在医学中的意义灵长类动物指的是人类以外的猴子、大猩猩、猕猴等,由于其与人类的基因和生理结构相似,一直被作为人类医学研究的重要实验对象。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灵长类动物的研究成果在人类医学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灵长类动物在医学中的意义和研究成果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灵长类动物在医学中的作用灵长类动物在医学研究中扮演着承担试验和生理学研究的重要角色。

这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基础研究由于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相似性非常高,因此这些动物可以很好地模拟我们身体的生理结构和过程,为医学科学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惊人的优势。

灵长类动物在人类发育、疾病和医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药物研究药物研究是灵长类动物的最广泛应用之一。

灵长类动物不仅可以通过动物实验来测试药物的功效,还可以测试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反应。

此外,灵长类动物的药用研究还包括了药物耐受性和药物组合的研究。

3.临床实验当药物在灵长类动物身上得到深入的研究后,科学家们便可以在灵长类动物身上进行临床实验了。

这些实验为人类疾病治疗的新技术提供了临床样本。

第二部分:灵长类动物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灵长类动物的研究成果都成为了推动人类医学进步的重要基础。

现在,我们将探讨一些灵长类动物研究领域的案例。

1.免疫学研究灵长类动物在人类免疫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科学家们在研究大猩猩的免疫系统的同时,也了解了更多人类免疫系统的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免疫系统与大猩猩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共通性,因此相关研究可以为人类的疾病治疗提供巨大的帮助。

2.传染病防治灵长类动物在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使用灵长类动物模型来研究传染病如何在动物体内传播,以及靶向治疗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还利用灵长类动物来了解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及小型哺乳动物之间的病原传播。

3.癌症研究灵长类动物模型可以广泛地用于研究癌症,特别是在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方面。

浅析野生动物与人畜共患病

浅析野生动物与人畜共患病

浅析野生动物与人畜共患病核心提示:2 野生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2.1 历史上重要的野生动物源性疫病野生动物是自然疫源地中病原体的巨大天然储藏库。

历史上,许多重大的新现疫病于野生动物。

人类的艾滋病、埃博拉病毒来自灵长类;亨德拉病毒、尼2 野生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2.1 历史上重要的野生动物源性疫病野生动物是自然疫源地中病原体的巨大天然储藏库。

历史上,许多重大的新现疫病于野生动物。

人类的艾滋病、埃博拉病毒来自灵长类;亨德拉病毒、尼巴病毒来自于狐蝠;疯牛病、口蹄疫等也与野生动物有关;鼠类传染50多种人类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森林脑炎等。

动物源性疫病给人类带来难以估计的影响。

据估计,有史以来,全世界死于鼠源性疫病的人数远远超过直接死于各次战争的人数,自公元520年至20世纪40年代,死于鼠疫流行的人数达1.5亿人。

目前,我国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等鼠传染发病人数每年达数万人,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2.1.1 狂犬病(Rabies) 狂犬病毒系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中的成员。

本属包括4个血清型、7个基因型。

作为古老的人兽共患病之一,狂犬病的野生动物宿主主要是犬科动物、猫科动物,此外野生的蝙蝠、狼、浣熊、狐狸和臭鼬等是自然宿主和感染。

人主要是被携带病毒的犬、猫、狐狸咬伤感染,病死率100%。

2,1.2 鼠疫(Plague) 鼠疫又名黑死病,病原体是耶尔赞鼠疫杆菌,潜伏期2,6天不等。

一般先流行于鼠类及其它野生啮齿动物之间,借助鼠蚤叮咬而传给人。

该病病原体的贮存宿主是野生啮齿类动物、兔形目和食肉目动物,也可是人类的传染源。

2.1.3 霍乱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中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自古以来,印度恒河三角洲是古典生物型霍乱的地方性流行区,有“人类霍乱的故乡”之称。

从1817,1923年的百余年间,共发生的6次世界性大流行,每次大流行都曾波及我国。

灵长类动物个体行为及个体间关系研究

灵长类动物个体行为及个体间关系研究

灵长类动物个体行为及个体间关系研究在自然界中,灵长类动物是人类亲近的姊妹群体。

灵长类动物是仅次于人类的高智能种类,它们智慧、灵巧、社交性强,一些品种具有<br>稀有的文化、原地种、痴呆等疾病,甚至可以无病痛状的生活繁衍后代。

因此,灵长类动物个体行为及个体间关系研究,对于深入探究动物本性、弘扬动物文化、人物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

一、灵长类动物个体行为的基本方式灵长类动物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它以家族、部落和群体为单位进行社交生活。

在这个生活过程中,个体行为的展现及个体间关系的体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 社交性行为灵长类动物的社交性行为广泛而深入,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与家族和群体成员进行社交。

例如,母猩猩会在自己的家庭中进行清洁、抚摸和拥抱等活动,以维持家族的稳定性。

2. 领地和资源保护灵长类动物喜欢占据一个领地,并维持领地内的资源储备。

这是因为这些领地需要保护他们免受外来入侵的攻击。

3. 滋生后代灵长类动物通过性交来滋生后代,并为它们提供照顾和保护。

二、具体品种的个体行为及个体间关系1. 汉洋猩猩汉洋猩猩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离不开群体生活。

汉洋猩猩的家族由猩猩领袖、成年雌猩猩和其儿子以及其他青年猩猩组成。

猩猩领袖通常是成年雄猩猩,而其他猩猩都会向他致敬。

在家族中,猩猩领袖担任着保护家族、领地和资源的角色,同时对其他成员进行保护。

猩猩领袖没有任何明显的权力,但其他猩猩一般会掩护他,甚至帮助他寻找并夺回一些重要的资源。

2. 金丝猴金丝猴也是一种高度社交性动物,会形成大量的小群体和家族。

与汉洋猩猩不同,成年雄性金丝猴具有领袖地位。

他们会为家族和自己争得尽可能多的食物和资源,并防御潜在的威胁。

金丝猴对新来的年轻雄性保持警惕,因为他们可能会对其领袖地位进行争夺。

在这种情况下,金丝猴往往会选择离开原先的家族,或者是被迫离开。

三、热带雨林中的灵长类动物个体行为及个体间关系热带雨林通常是灵长类动物生活的最适宜之地,灵长类动物在这里能够获得大量的资源和食物。

灵长类动物及其行为面临的局限

灵长类动物及其行为面临的局限

靈長類動物及其行為面临的局限靈長類動物,包括猴子、黑猩猩、大猩猩等,是以人为蓝本的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地球上最聪明、最具有社交性的动物。

人们常把猴子看作是最接近自己的亲戚,但是,其实,即便是在所有动物中,靈長類动物也有其独特的局限,影响了它们的行为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靈長類动物面临的局限,以及这些局限对他们的社交和情感生态的影响。

一、空间局限靈長類動物的活动空间受限,这直接影响了它们强烈的社交和互动需求。

许多靈長類動物需要大片的森林或原始森林才能维持他们的生存和繁衍,但是,在许多地方,这种自然栖息地已被人类开发或消失。

许多动物种群由于生存空间的丧失而变得越来越小,这只会加剧他们的孤独、失落感和社交需求的不满足。

更糟糕的是,许多靈長類動物面临的封锁和分化,导致他们境遇更为艰难。

二、营养和食物局限许多靈長類动物需要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物和昆虫等,这使得他们对环境条件的限制更多,并且更加容易陷入危险之中。

许多动物的生存条件百发百中,一旦它们面临激烈的生存压力,其社交和情感本能就会发生改变,特别是对于那些患上饥饿、贫瘠的地区的靈長類動物会特别受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嗜食钟爱的食物,并对周围的同伴产生竞争和争夺。

这种竞争性情绪可能会遗传并在动物群体中扩散,导致个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

三、感染和疾病在野生环境中,靈長類动物经常生病并死亡,这会对动物中最核心的社交关系产生严重的影响。

传染病在野生环境中很常见,一旦某个动物被感染,很快就会传染给整个群体,这会导致严重的人口流失和动物社交结构的混乱。

此外,动物群体可能会通过迁移、散居等行为减轻疾病流行的影响,但是,这种行为也会面临空间局限和食物局限等制约。

四、心理局限靈長類動物不仅有客观的社交和环境限制,还有心理上的限制。

他们必须具备在社交群体中生存的技能,可能需要面对自我卑劣、社交恐惧和退缩等情况。

此外,许多靈長類动物的社交致密度很高,这意味着动物之间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互动和竞争。

灵长类动物模型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灵长类动物模型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灵长类动物模型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在疾病研究中,灵长类动物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

这些动物模型的近亲属人类,其解剖、生理和行为特征与人类非常相似,因此它们是最适合进行有关人类健康状况研究的动物模型。

本文将讨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在医学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

1. 疾病诊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人类健康与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密切相关。

这一领域的研究使用灵长类动物模型得以在真实的人类疾病情况下进行。

由于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的肠道菌群存在相似性,因此这些动物模型可以被用来检测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例如,在一项关于肠道菌群失调和乳糖不耐受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了猕猴作为模型,并将其分为两组。

一组被喂食含有乳糖的饮食,另一组不含乳糖。

结果表明,喂食乳糖的猴子出现了大量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并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症状。

通过研究这些症状,科学家们可以得到有关人体乳糖不耐受的重要信息。

2. 研究疾病发生机制灵长类动物模型在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研究中风的发生机制时,猴子作为实验对象可以提供一个有利的研究环境。

因为猴子和人类的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征非常相似,这使得猕猴成为了一种研究中风和其他血管疾病的标准模型。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成年猴子模拟了中风后的脑梗死。

研究人员通过观察中风发生后的症状,研究了脑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的作用以及炎症反应。

这些研究为研究中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 新药研究除了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外,灵长类动物模型还被广泛用于新药研究。

它们可以用来研究心血管、代谢疾病、神经科学等疾病的治疗药物。

这对于新药研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研究人员需要测试新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副作用。

例如,在一项关于血糖管理药物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猴子作为模型。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给予猴子一种药物,用于控制其血糖水平。

之后,他们对猴子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理参数测量和血液化学分析。

金丝猴的常见病

金丝猴的常见病

金丝猴的常见病朱向博;张丽;卫泽珍;杨引亮【摘要】为了切实保护好金丝猴这一珍稀濒危物种,文章对金丝猴的常见疾病及病原性疾病的特征、诊断、治疗措施作以综述.【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金丝猴;疾病;保护;疾病防治【作者】朱向博;张丽;卫泽珍;杨引亮【作者单位】太原动物园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太原030009;太原动物园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太原030009;太原动物园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太原030009;太原动物园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太原0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9;S862金丝猴是猴类中进化较为完全的种类,在生理、生态及社群等方面和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医学、药物学和人类进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1]。

进化分类上,金丝猴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金丝猴种[2-3]。

金丝猴被誉为第二“国宝”,属濒危级物种,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为了提高金丝猴饲养过程的养护管理,切实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本文就金丝猴的常见疾病作以简单综述。

系统了解金丝猴的常见疾病知识,以及掌握应有的防治措施,是挽救金丝猴这一濒危物种的重要环节。

2.1 一般性疾病一般性疾病常见于消化道疾病和应激性疾病。

2.1.1 消化道疾病金丝猴因采食不当,会造成胃肠道异常发酵。

滇金丝猴出现腹部胀气、打馊嗝,或者因采食较长的食物纤维和误食脱落的被毛,由于笼养的金丝猴又缺乏活动量,出现多例胃肠全部或部分堵塞的病例[4]。

对腹部胀气的猴子可在饲料中添加健胃消食类药物,对堵塞症的基本治疗原则为对症消炎及支持疗法。

肠套叠亦是金丝猴的常见病,主要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包括肠炎、肠道肿瘤、寄生虫刺激、暴饮暴食以及过度活动等)引发肠道强烈痉挛性蠕动所致。

临床上发病金丝猴出现食欲不振,腹痛、顽固性呕吐、有时排有黏液血便,腹部触诊可接触到肿大、香肠样肠段。

神经科学中灵长类动物实验模型的有效性鉴别方法研究

神经科学中灵长类动物实验模型的有效性鉴别方法研究

神经科学中灵长类动物实验模型的有效性鉴别方法研究简介:研究灵长类动物实验模型的有效性鉴别方法是神经科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

灵长类动物作为哺乳动物中最接近人类的物种之一,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人类有很高的相似性。

因此,灵长类动物实验模型在研究认知、行为以及神经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灵长类动物实验模型的使用也面临伦理和道德等方面的挑战,因此需要确立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鉴别方法,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一、行为观察行为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灵长类动物实验模型有效性鉴别方法。

通过观察灵长类动物的行为反应,在实验过程中对其进行行为特征和行为模式的观察和记录,可以评估其认知和感知能力,从而判断实验模型的有效性。

例如,利用任务测试灵长类动物的记忆能力、学习能力和空间定向能力等,观察其在任务中的表现。

通过比较实验动物和人类的行为表现,可以评估实验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神经影像学技术神经影像学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灵长类动物实验模型有效性鉴别方法。

该方法通过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EEG)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技术,非侵入性地观察和记录灵长类动物大脑的活动和功能。

这些影像图像可以直观地显示出灵长类动物的脑区活动情况,从而评估实验模型对应于人类的脑功能。

三、神经解剖学研究神经解剖学研究也是衡量灵长类动物实验模型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灵长类动物和人类大脑的结构进行比较,了解其相似性和差异性。

例如,使用免疫组化和光镜技术观察和比较灵长类动物和人类脑的细胞类型、脑区连接和神经突触等结构特征。

这些解剖学研究结果可以帮助评估实验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四、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学研究为灵长类动物实验模型的有效性鉴别提供了另一种方法。

通过比较灵长类动物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的相似性,寻找共同的基因组特征和功能元件等。

利用基因组学研究可以发现灵长类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共同遗传特征,从而评估实验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灵长类动物行为模式研究及其意义分析

灵长类动物行为模式研究及其意义分析

灵长类动物行为模式研究及其意义分析灵长类动物是人类最亲近的近亲,它们在行为模式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灵长类动物的行为模式研究,并分析其对我们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和自然保护的意义。

首先,灵长类动物的行为模式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行为的起源和演化。

由于与人类的近亲关系,灵长类动物的行为给予我们了解人类行为的线索。

例如,通过观察大猩猩的社交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会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存在着权力关系和合作行为,这与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有共通之处。

此外,研究黑猩猩的工具使用行为,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工具使用的起源。

其次,灵长类动物的行为模式研究有助于探索社交智能的进化。

灵长类动物的社交行为展现出高度的智能和复杂性。

比如,研究猕猴的社交行为表明它们能够理解别人的意图和欲望,并通过相应的行为作出反应。

这种社交智能的进化对于解析人类社交行为以及认知能力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灵长类动物的行为模式研究也对自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到灵长类动物行为模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为它们的保护提供基础。

例如,通过深入了解大猩猩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形成有效的保护策略,包括保护栖息地、禁止非法狩猎和野生动物贸易等。

此外,通过研究灵长类动物的社交行为和合作行为,可以推动人类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从而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另外,灵长类动物的行为模式研究还对医学和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许多灵长类动物被认为是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通过研究它们的行为和神经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病理机制,并开发相应的治疗方法。

此外,观察灵长类动物的行为也可以为心理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比如如何识别与处理压力、焦虑和社交关系等问题。

总结来说,灵长类动物的行为模式研究对我们了解人类行为起源和演化,探索社交智能的进化,推动自然保护以及医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具有巨大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灵长类动物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与它们的近亲关系,促进对人类自身行为和社会的理解,同时也为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猴痘防控知识培训

猴痘防控知识培训

猴痘防控知识培训猴痘是一种由猴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该病病程短暂,持续时间较短,但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猴痘的传播,正确的知识培训和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介绍猴痘的相关知识,并详细阐述猴痘的防控方法。

一、猴痘的基本知识1. 猴痘的概念:猴痘是一种由猴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猕猴和猩猩等灵长类动物身上,但也可感染人类。

2. 猴痘的传播途径:猴痘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皮肤病变、呼吸道分泌物等传播。

3. 猴痘的临床表现: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随后在皮肤上出现红色斑点、丘疹和水疱,并逐渐形成痘疱,最后结痂愈合。

二、猴痘的防控措施1. 提高公众认知水平:通过宣传教育,向公众普及有关猴痘的知识,提高其对猴痘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2. 加强监测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猴痘的发病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强化个人防护措施:公众应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与患者共用病具,避免接触患者的皮肤病变、呼吸道分泌物等。

4. 进行猴痘疫苗接种:猴痘疫苗是预防猴痘的有效措施,人群可以通过接种猴痘疫苗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防止感染猴痘。

三、对猴痘防控的思考猴痘是一种会对人群健康造成威胁的传染病,因此对猴痘的防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开展防控工作中,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多渠道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向公众普及猴痘的知识和预防方法,增强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2. 加强卫生监测系统: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猴痘的疫情情况,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

3. 推广猴痘疫苗:猴痘疫苗是预防猴痘的重要手段,应推广猴痘疫苗的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有效防止猴痘传播和流行。

4. 增加卫生设施和条件:改善卫生设施和条件,加强环境清洁工作,减少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动物模型

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动物模型

2. 旋转大鼠模型 [造模机制] 利用神经毒剂6-羟基多巴胺(6-OHDA)破坏黑质的 多巴胺能神经元。 [造模方法] 利用立体定向仪以微量注射器向黑质内注入6-羟多 巴,两周以后皮下注射Apomorphine 0.25mg/kg诱发大鼠旋转。 模型成功的标准:连续两周测试平均转速〉7次/min,持续 旋转〉40min。 [模型特点] 操作简单成功率高、观察方便。但与灵长类动物相 比不能完整准确的反应PD的特征。
(二)全脑缺血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whole
cerebral ischemia)
1. 沙鼠全脑缺血模型: [造模机制] 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可造成全脑缺血模型,开放双 侧颈总动脉可方便地恢复血流,已广泛地应用于脑缺血及再灌 注损伤研究。 2. 大鼠四条血管关闭全脑缺血模型: [模型简述] Pulsimelli法适用于脑缺血的急性和慢性实验研究。 关键之处在于对双侧椎动脉的处理。模型成功的标志为大鼠应 出现意识障碍。

犬常用于灵活型和迟钝型的神经 实验;对红绿色盲,因而以红色 刺激进行的条件反射实验不能选 择犬。

绵羊的蓝舌病和人的脑积水相似, 适宜于脑积水研究。
• 青蛙和蟾蜍的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很容易获得,且制作方便,适于 观察药物对外周神经、横纹肌或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蛙的大脑很 不发达,可用来作简单的神经反射弧实验。 • 树枸是地球上幸存下来的灵长类原型之一,在进化上处于一种特 殊的地位,是神经生物学良好的实验材料。 • 猴的高级神经活动发达,常用于行为学的研究;小儿麻痹症优选 动物。 • 黑猩猩的智力发育和人类幼儿及智能低下的成年人相近,对黑猩 猩学习行为所取得的数据,可应用于人类婴幼儿教育,对智能低下 的成年人的教育也有参考价值。
二、转基因动物技术方法(transgenic animal techniques) 是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延伸和拓展,使动物和人体基 因工程研究由以往的单基因离体水平的操作,发展到了离体 和在体相配合的崭新阶段。 1. 显微注射技术:通过显微注射直接将外源基因导入受精卵, 再移植到受体,使其发育成转基因动物的一种方法。

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研究灵长类动物是一类智力相对较高的哺乳动物,包括了人类、猩猩、猴子等物种,它们不仅在生理结构上与人类相似,也有着许多共同的疾病。

因此,研究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对于理解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灵长类动物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灵长类动物作为生物实验的模型动物,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帮助。

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在基因、生理学、生化代谢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它们可以成为疾病研究的优秀模型。

例如,在神经科学领域,猴子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的某些疾病如帕金森病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法;在癌症研究中,猕猴可作为模型动物,甚至可以直接用于人体肿瘤移植实验。

但是,研究灵长类动物所需要的条件极为苛刻,除了需要高昂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外,也需要专门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还需要负责精细的动物照顾和管理。

因此,对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大部分科学家而言,灵长类动物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二、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由于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在基因、生理结构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其患病机制与治疗方法也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例如,目前已经证实,灵长类动物也可以患上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等与人类相关的疾病。

同时,研究发现,人类与灵长类动物在心瓣膜、血管壁等病变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相似性。

此外,灵长类动物还存在一些比较专业性的疾病,这些疾病不仅在人类中存在,而且在灵长类动物中也有相应的发生。

例如,灵长类动物也可以患上人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特定的疾病。

三、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的制备通过制备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疾病的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法。

但是,制备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所需的各种技术和手段都十分复杂。

比如,在研究灵长类动物的高血压模型时,科学家们需要一台高精度的血压计及相应的检测程序,以便记录灵长类动物的日常血压情况,在准确测量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了解模型动物中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灵长类动物常见疾病诊治

灵长类动物常见疾病诊治

灵长类动物常见疾病诊治彭小琴1,叶艳青2(1.南昌市动物园,江西南昌330006; 2.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江西分公司)1外伤1.1症状外伤是猴类最易发生的一种疾病。

猴子生性好动,内部等级森严,打架是常有的事。

因捕捉时受伤、发情争夺配偶或饲料互相打架、斗殴等受伤,还有的因身体不适受排斥时受伤。

对于一些伤势轻的猴子自身可痊愈。

伤势严重的应及时治疗,以免感染化脓至败血症死亡。

1.2治疗1.2.1新鲜创伤。

表皮破裂,虽流血但伤口不大的,立即用碘酊反复涂擦伤口,然后撒上止血消炎药粉如田七粉、云南白药等,也可用磺胺类药物研成粉撒在伤口上,既可创口止血也可口服。

因猴类发现伤口后喜欢用舌舔,一般不包扎,开放疗法效果更好,2~3d后基本愈合。

1.2.2外伤感染。

伤口已化脓的,先把脓液挤干净,用双氧水(H2O2)溶液冲洗患处,涂上消炎药膏或碘伏。

云南白药粉撒在伤口处,并用消毒纱布包扎,要牢固,否则一下就会给猴子扯开。

若不包扎,化脓伤口洗干净后要涂上可内服的消炎药粉,如长效磺胺、磺胺嘧啶、四环素、红霉素等研成粉撒在伤口上。

每天都要处理,直到伤口干净;已开始长出肉芽时,改用生理盐水冲洗患处,再涂上紫药水,伤口很快就可结疤。

1.2.3很大的伤口可能要进行外科手术缝合,常用舒泰等药物麻醉。

一般外伤用的消炎药物是磺胺结晶粉或软膏,涂在伤口上时,猴子舔食后对胃肠不适,会影响食欲,所以开放疗法都不用磺胺结晶或磺胺软膏。

2感冒2.1症状感冒是因受风寒或风热刺激所引起的疾病。

一般冬季天气寒冷和春季时较易发生。

症状:病猴初期打喷嚏,随即流清鼻液,后转稠状,有干咳、短咳,也有湿咳,活动和食欲减退甚至不吃,体温升高至40℃以上,如不及时治疗,很快转化为肺炎,导致死亡。

2.2治疗发现病猴及时治疗,加强护理,口服阿莫西林,感冒颗粒、板兰根等药物,用量按人的剂量。

若体温升高可肌注氨基比林或清开灵。

中草药治疗,可用金银花、菊花、连翘、蒲公英等煮水,加适量的口服补液盐当水饮,停止喝冷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长类动物疾病:主要是实验猴。

传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猴和人的一种热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和人的天花相似,以皮肤出疹为特征。

疱疹病毒感染:猴疱疹病毒又叫B病毒,可引起猕猴属中恒河猴及其他亚洲猴(如食蟹猴等)的传染病。

与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人相似,猕猴疱疹病毒早期感染可引起以口腔黏膜损伤为特征的口龈炎,多数情况下不显症状。

但此种病毒可使人类产生致死性脑炎或上行性脑脊髓炎。

腺病毒感染:猴腺病毒(SAV)有很多血清型,它们广泛存在于猴群中,常引起猴的隐性感染,但某些毒株可引起幼猴结膜炎和呼吸道疾病。

猴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传染病。

可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将猴麻疹分为显性和隐性感染两种类型。

隐性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内会有麻疹抗体出现。

显性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临床表现为有良性结膜炎,鼻孔渗出液,脸部及腹部多出现红色斑疹,偶尔亦发生严重病理反应及肺炎。

猴出血热:猴出血热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由猴出血热病毒引起的RNA 病毒传染病。

临床体症:发热、肿脸、紫绀、脱水、黑粪症,多处皮肤出血。

尸体剖检:全身出血,十二指肠近端出血具有诊断意义。

泡沫病毒感染:由猴泡沫病毒(SFV)感染猴群不产生临床症状和病理损伤,多呈隐性感染,但SFV常污染猴肾细胞培养物,影响猴源细胞的利用。

马尔堡病毒病:马尔堡病毒属丝状病毒科,马尔堡病毒可引起人的严重出血性传染病。

猴感染马尔堡病毒呈临床不显型,症状极不明显。

人受感染却严重发病,并造成死亡。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人类儿童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恒河猴有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病例报道。

临床特征为:发病早期出现四肢麻痹,躯干肌肉和部分表情肌麻痹。

猴艾滋病:猴艾滋病又称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猴的一种高度致死免疫抑制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全身性淋巴腺病、严重贫血、淋巴细胞减少,机会性感染和高死亡率。

埃博拉病毒感染:埃博拉是扎伊尔和苏丹南部的人的一种出血性流行病。

人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出血,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是一种烈性传染病。

人与猴表现为相似的病理过程。

尸检:以皮肤丘疹,胃肠道、呼吸道和实质器官的淤血,出血为特征。

齿龈、口腔黏膜溃疡、出血,多数病例可见腹膜炎,肝肿大,呈暗黑色,表面有纤维素附着。

副流感病毒感染:猴副流感病毒感染常无临床症状,呈现隐性感染,病毒可存在于猴的组织器官中,尤其是肾脏,因此可造成猴细胞培养物的污染,严重干扰猴源细胞的研究工作。

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痢疾:又称菌痢,是志贺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和猿猴共患性疾病的总称。

临床上可表现为下痢和中毒性痢疾。

菌痢是猴群的最常见的传染病。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疾病之首。

尤其新引进的猴,发病率极高,如不及时防治,易导致大批死亡。

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性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可表现为肠炎和败血症。

猕猴的沙门氏菌病比较常见。

变形杆菌感染:变形杆菌感染是由变形杆菌属细菌侵入人兽机体后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以腹泻为特征。

空肠弯曲杆菌病:空肠弯曲杆菌病是由弯曲杆菌属胎儿弯曲杆菌种空肠亚种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性疾病,临床上以腹泻为主要特征。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扦菌引起的人、畜、禽以及非人灵长类动物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以在机体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或钙化病灶为其特征。

巴氏杆菌病: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菌引起的一种猴的传染病,其特征是传染性肺炎和败血症,死亡率较高。

炭疽: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引起草食动物的炭疽病,猴可经皮肤、消化道、呼吸道侵入引起皮肤、肠、肺等部位的炭疽。

气件坏疽:又称梭状芽胞杆菌性肌肉坏死症,常由几种病原菌混合感染,除多种梭状芽胞杆菌外,还有需氧或兼性厌氧菌伴随,其特征为局部水肿、产气、组织肌肉坏死及全身中毒症状。

在梭状芽胞杆菌中,可以单独感染,也可几种菌混合感染,多数情况下,它们还常与一种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协同感染,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特异性唷神经型毐索所致的人曾共患性传染病。

以患病动物运动神经中枢应激性增髙,肌肉持续性痉挛收缩为特征。

本病发生于世界各地。

耶尔森氏菌感染:是由鼠疫耶氏、伪结核耶氏菌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引起猴病的总称。

其中鼠疫耶氏菌引起急性败血症称鼠疫,伪结核耶氏菌主要侵害淋巴系统和内脏,多呈慢性经过,称为伪结核,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引起的病称为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病。

这三种菌均可感染人,因此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细菌性脑膜脑炎:是由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恒河猴散发性的急性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嗜睡状共济失调的运动为其特征。

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杆菌引起的哺乳类动物和人慢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临床上可表现为皮肤脓肿及瘘管,严重患病动物还出现颅顶脓肿,它是严重的动物潜伏病。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本病是由于食入肉毒梭菌而引起的一种神经中毒症。

棒状杆菌感染:由棒状杆菌感染的一类疾病,棒状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扦菌,多呈棒状,无运动性,呈兼性厌氧菌,无芽胞,无抗酸性,接触酶阳性,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阴性。

波氏杆菌感染:由波氏杆菌感染的一类疾病。

波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需氧型,不发酵醣类,除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有鞭毛外,其它均无鞭毛,亦无芽胞。

布氏杆菌病:本病是牛、羊、猪等动物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引起母畜流产,个别公畜发生睾丸炎,但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也不死亡。

猴或人与病畜或带菌动物接触或食用被布氏杆菌污染的乳制品、肉类发生感染,表现波浪热,关节痛和全身乏力。

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肤真菌病一般称为钱癣,是小孢子癣菌和毛癣菌侵害被毛、指甲和角化表皮,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

念珠菌病:即假丝酵母病,是由白色念珠菌等侵入猕猴体内引起的真菌病。

患病猕猴多以在消化道粘膜上形成白色斑块,并伴发粘膜炎症为特征,此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许多动物均有这种疾病。

隐球菌病:即隐球酵母病,它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哺乳类动物和人的慢性或亚急性真菌病。

猕猴自发性隐球菌病非常少见,主要侵害猴的肺脏和大脑。

芽生菌病:是指北美芽生菌病,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种慢性深部真菌病。

本病分为皮肤型及全身型,皮肤型多见于面部、臂部及手部的皮肤,初为丘疹,逐渐发展成紫红或暗红色斑块,最后成为乳头瘤状柔软病变,逸出发臭的脓汁;全身型是散发于皮下的结节及脓肿,肺、肾等内脏器官也可发生,并有慢性败血症表现。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所致的深部真菌病,可由呼吸道或皮肤侵入机体,引起皮肤粘膜的结节。

溃疡、肉芽肿或脓肿,肺及其它内脏也发生损害,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肝、脾肿大等症状。

荚膜组织胞浆菌主要侵害网状内皮系统,呈现慢性肉芽肿,广泛存在于结节或溃疡的组织内,淋巴结。

骨髄等网状内皮系统中以及巨噬细胞内,多呈酵母型。

毛干结节病:又称结节性毛孢子菌。

由何德氏毛结节菌或白吉里毛孢子菌引起的毛发疾病,其特征为毛干周围牢附有真菌组成的阅形或卵圆形小结节,黑色或白色、棕色,带有光泽,砂粒样坚硬,包绕毛干,大小不等,从几微米至1mm,当梳理毛发时,这些结节发出刺耳的声音,病毛易于折断,发病区皮肤不受侵害,易感部位是头部的毛发。

吸虫病肝片形吸虫病:肝片形吸虫病是由片形科的肝片形吸虫寄生在动物肝脏的胆管引起的。

俗称“肝蛭病”。

肝片形吸虫主要感染草食动物,也感染肉食兽、啮齿类和灵长类,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双腔吸虫病:是由双腔吸虫科的矛形双腔吸虫寄生在肝胆管而引起的。

对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的人拟腹盘吸虫寄生在人与猴的盲肠和结肠而引起的。

由于人拟腹盘吸虫属于对盘类吸虫,故称之为对盘吸虫病。

绦虫和绦虫蚴病伯特绦虫感染:由伯特绦虫感染的疾病,伯特绦虫属裸头科,伯特属,常见有司氏伯特绦虫和锐突伯特绦虫。

膜充绦虫病:由膜壳科、膜壳属的短膜壳绦虫和长膜壳绦虫寄生于啮齿动物,猿,猴和人小肠中引起,本病世界性分布。

连续多头蚴病:由寄生于犬科动物小肠内的连续多头绦虫的幼虫一连续多头蚴寄生于中间宿主的肌间和皮下的结缔组织中而引起,常见于兔和松鼠等啮齿动物。

猿、猴和人由于误食了被犬科动物粪便污染的食物而被感染。

线虫病肝毛雄线虫病:本病由毛首科,毛细属的肝毛细线虫寄生于野生啮齿动物,特别是野鼠的肝脏引起的。

野生哺乳动物,包括猿、猴也被感染,罕见于兔、犬、猫、家畜和人。

野生啮齿动物感染常无明显症状,但在灵长类动物可引起肝炎,导致死亡。

毛首鞭形线虫病:本病由毛首科,毛首属的毛首鞭形线虫寄生于人和多种猿、猴大肠中引起的。

此病呈世界性分布,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普遍。

食道口线虫病:本病由毛线科,食道口属的有刺食道口线虫,分叉食道口线虫寄生于猕猴,狒拂,黑猩猩,大猩猩等的结肠中引起的。

人也可被感染。

泡翼线虫病:本病由泡翼科,泡翼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猴胃肠道内引起的。

覆盖管状线虫感染:覆盖管状线虫普遍寄生于鼠盲肠、结肠。

猴对此种线虫敏感,在实验室饲养的猴自然感染的病例已有报道。

诺克线A病:由毛圆科,诺克属,洛氏诺克线虫寄生于印度、印尼和泰国的罗猴、食蟹猕猴和猕猴的胃中引起的。

由于它可引起瘤肿反应而显得很重要。

棘头虫病:是由寄生于猴的小肠(特别是回肠末端)中引起的,有时也见寄生于盲肠和结肠,美洲中部和南部地区的猴常被感染。

蜘蛛昆虫病疥螨病:本病是由疥螨科,疥螨属中的疥螨引起的猴的外寄生虫病。

猴的疥螨与人、马、牛、羊,猪、犬等的疥螨,在形态上完全相同,只是由于长期的宿主隔离,一般在不同动物间互不传播。

猴肺螨:猴肺螨病主要是由猴肺刺螨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

恒河猴的感染率为百分之百,其次在其它猕猴如食蟹猴等也时有寄生,分布于亚洲地区,寄生于猴的肺部。

原虫病疟疾:本病是由疟原虫科疟原虫属的各种疟原虫所引起的。

疟原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溶组织阿米巴虫病:本病是由内阿米巴科、内阿米巴属中的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疾病。

阿米巴寄生于大肠,引起大肠粘膜的糜烂和溃疡,称此为肠阿米巴病;阿米巴偶尔寄生于肝脏,引起肝脓肿,称此为肝阿米巴病。

弓形虫病:本病是由艾美尔科弓形虫属的龚地弓形虫如心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兔脑原虫病:兔脑原虫病是由兔脑原虫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呈隐性感染。

这种原虫也能感染食肉动物和灵长类动物。

这些动物吞食成熟的孢子后即可发生感染,尚不确切知道其在脊椎动物宿主最初增殖的部位,然而这种原虫嗜爱寄生于脑细胞和肾小管细胞。

枯氏锥虫病:本病是锥虫科、锥虫属的枯氏锥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本病是由小袋虫属的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灵长类动物的盲肠和结肠中引起的。

内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口炎:口炎是口腔粘膜的炎症,呈局限性,或呈弥蔓性。

得到良好的饲养管理的灵长类动物,本病较少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