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 语文版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①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卖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

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

那时我才十二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以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②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来到林间歇息和歌唱。

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乐曲来。

③我当机立断,决心捕获一只小画眉鸟,放到我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人歌唱。

④果然,我成功了。

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

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

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⑤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

第二天,它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跟前。

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吞咽下去。

当然,画眉妈妈是知道这样比我来为它的孩子喂食要好得多。

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⑥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结果发现它已经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死了。

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想,我的小乌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了吗?⑦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我的父亲,在我家小住。

于是,我就把那小可怜儿的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做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鸟妈妈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鸟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它的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我听了,大吃一惊。

⑧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

因为我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大意。

2.小画眉鸟“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的底层,死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

”这句话表明作者懂得了什么道理?(后一问请用原文回答)3.选文第④段为何略写“我”成功捕获小画眉的过程,而详写小画眉被关在笼子里的情形?4.选文第⑥段和第⑦段分别把小画眉称为什么?这两个称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中考语文辅导:鲁迅自传练习题

中考语文辅导:鲁迅自传练习题

中考文:迅自中考文:迅自?其我是十八,便旅游到南京,考入水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大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路学堂去学开,以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但待到在京的豫学校,我已决意学医了。

原由之一是因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于日本新有很大的助力。

我于是了仙台医学学校,学了两年。

正俄日争,我有时在影上看一其中国人因做探而将被,所以又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有广大的运⋯⋯先倡导新文。

我便弃了学籍,()到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划,()都失了。

我()想往德国去,也失了。

于,()我的母和几个的人很希望我有上的帮助,我()回到中国来,我是二十九。

1.填入横完整正确的一是()A.再但又因为便B.又但再因为便C.又但再因便D.再但又因便(考大)2.用段中原句填空:①迅先生决意学医的原由是。

②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由是。

3.对鲁迅先生几次改变人生道路理解,切合鲁迅先生的精神的一项为哪一项().鲁迅先生依据自己的特色和社会环境选择人生遍路,特别理智。

B.鲁迅先生几次转变,说明他向来在找寻最合适自己的职业。

C.鲁迅先生数次改变人生道路,是切合当时社会现状的,因为当时文学是最茂盛,最能令人成名的事业。

.鲁迅先生多次改正自己的人生道路,主假如从国家民族利益考虑的。

4.对他归国后的几次“出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是鲁迅为了找寻志同道合的战友B.是鲁迅思想追求的表现C.反应了当时社会环境对进步人士的排斥D.表现了鲁迅归国后,在一准期间内的徘徊。

参照答案:2.①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关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②感觉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当有较为广大的运动。

《鲁迅自传》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03年湖南常德中考试题)

《鲁迅自传》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03年湖南常德中考试题)

鲁迅自传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

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囚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

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

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

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

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

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

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鲁迅自传》)6.“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中所提到的“小说”即《》,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一本回忆记”指《》。

(2分)7.鲁迅学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弃医从文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在文中分别用“”和“”画出。

“鲁迅自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鲁迅自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鲁迅自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鲁迅自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叫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作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生计:维持生活的方法。

B.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C.我的母亲便……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作幕友或商人。

幕友:俗称“师爷”,明清时代地方官署中无官职的助理人员。

D.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学力:学习的力量。

2、给第一句话划分句子成分。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3、“我于是决心回家”的原因是什么?4、从“我总不肯学作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少年鲁迅是个怎样的人?破这号在这里其什么作用?5、鲁迅的笔名是从母姓的,从本段内容来看,母亲在鲁迅一生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用简洁的文字归纳本段段意。

7、下列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①母亲姓鲁②很大的变故③学做幕友④生于绍兴⑤筹办旅费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②④参考答案:1、D2、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性周的家里〉3、鲁迅不愿听“乞食者”之类侮辱之词。

4、(1)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有志少年他怀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的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定跨出村建社会的门槛。

《鲁迅》阅读短文答案

《鲁迅》阅读短文答案

《鲁迅》阅读短文答案《鲁迅》阅读原文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

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他工作起来从来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

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

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 )地学习,( )地忘我工作。

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

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

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

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

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

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

他曾经说起:“时间就是生命,( )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阅读题目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2.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选项。

阶级( )(A.jiē jí B.jué jí)疲倦( )(A.pí quàn B.píjuàn)逝世( )(A.sì shì B.shì shì)2.选词填空,将选项填入横线内,使文意通顺。

(1)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 )(A.夜以继日B.无缘无故C.如饥似渴)地学习,( )(A.夜以继日B.无缘无故C.如饥似渴)地忘我工作。

(2)时间就是生命,( )(A.夜以继日B.无缘无故C.如饥似渴)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2023年鲁迅自传阅读及答案(三篇)

2023年鲁迅自传阅读及答案(三篇)

2023年鲁迅自传阅读及答案(三篇)鲁迅自传阅读及答案篇一1、了解人物传记的知识;2、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以时间为序,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3、学习鲁迅严肃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1、了解人物传记的知识;2、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以时间为序,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学习鲁迅严肃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学法:教具:课时安排:2课时编写日期:执教日期:总序第课时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2、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以时间为序,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回忆小学时所学的课文,请学生讲讲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二、熟悉课文。

1、请学生试读课文,随时正音并指导句中停顿。

正音:自传(zhuàn)乞(qǐ)食彷徨(pánghuáng)诬蔑(wūmiè)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顺畅,注意抑扬顿挫。

三、指导自学。

1、用默读的方式自学课文,边读边概括每一段介绍的主要内容。

2、同桌合作,读读、议议、相互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1)用自己的话概括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经历。

可按时间顺序制成表格。

学生相互补充,完整概述下列内容:1881年,出生;1893年,辍学回家,家庭变故;1896年,父亲去世;1898年,18岁,考取南京水师学堂,后又改进矿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弃医从文,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则无用,于是提倡文学运动了;1909年,29岁,从日本回国,因为母亲和别的人很希望能有经济上的帮助。

回国后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员;1910年,到绍兴师范学校做教务长;1911年,当上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革命政府成立后,到北京教育部当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1918年,开始发表小说;1926年,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做厦门大学教授,同年12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1927年9月,出广东,定居上海。

回忆我的父亲鲁迅阅读答案

回忆我的父亲鲁迅阅读答案

回忆我的父亲鲁迅阅读答案回忆我的文学父亲现代文阅读答案⑴我的童年时代只知道两位作家,一位是鲁迅,另一位就是高尔基。

我知道鲁迅是中国人,而高尔基是外国人。

在我幼稚的想象中,他们更像是兄弟一般,甚至相貌都不无神似之处;瘦削的四方脸,平头短发,浓眉,犀利的眼神,尤其都有一撇浓密的八字胡……但仅仅他们两人,已经使我内心的殿堂足够拥挤了。

必须承认:他们那双峰并秀的形象给了我的童年以极大的影响。

⑵鲁迅的杂文与小说虽然深刻,但对于一个孩子的理解力而言,还是显得壁垒森严。

比较而言,高尔基的灵魂纵然远在异国,但因为有其自传体三部曲的娓娓述说,似乎更为亲切。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有多少中国孩子因之而了解到一位外国男孩成长的经历。

说起来不好意思,我最初读的并非原书,而是一套黑白的同名连环画——但这已足够了,足够使我把书中的主人公当作自己异国的伙伴来看待。

高尔基的童年苦难而又传奇:进鞋店当小伙计、给绘图师做学徒、逃课、在伏尔加河轮船上做厨师的小工、借着烛光偷偷读书……这是一些离我很遥远的事情,但更容易使一位循规蹈矩的学童想入非非。

通过那一系列朴素而又新鲜的画面,我进入了别人的童年,而别人的童年又开始影响我。

在我的心目中,高尔基是一位巨人,又是平凡的孩子,跟我的同龄人一样,伴随我成长——并且不断把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告诉我。

他是一位能让别人分享其喜怒哀乐的伟大的孩子,他因之而成为我在这个世界上既不相识、而又最了解的一个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应该说我的童年,至少有那么一小部分生活在别人的童年里,生活在遥远而陈旧的伏尔加河流域,跟一位流浪的俄罗斯小男孩共呼吸——这多多少少给我胆怯而平淡的童年增加了一点点冒险的乐趣……⑶我永远记得那个黄昏,工人们都下班了,只有一排排水泥桩静静地陪伴着我。

我为生活的无情而感到无力,我为世界的空旷而感到空虚。

鬼使神差,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高尔基的影子:年轻的流浪汉在伏尔加河畔一艘翻晒的舢舨底下过夜。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 语文版(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 鲁迅自传同步练习 语文版(含答案)

第5课鲁迅自传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乞.食(qǐ)旅.费(lǚ)偶.然(ǒu)捕.拿(bǔ)chóu(筹)办学jí(籍)shuāi(衰)落拒jué(绝)2.读准多音字(1)几.乎jī其他读音:jǐ组词:几何(2)教.员jiào 其他读音:jiāo组词:教书(3)厦.门xià其他读音:shà组词:大厦二、重要词语1.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2.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3.筹办:筹划办理。

4.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5.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三、作家作品本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有《野草》,杂文集有《华盖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1.鲁迅在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思想?点拨: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到东京留学决意学医,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走上医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弃医从文、学文学,走文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这三次大的转折,隐含了鲁迅先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特别是第三次重大转折,直接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为了救国救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本文第4段写的是作者的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点拨:不可删除。

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

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3.核心图解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幕.友(mù)绍.兴(shào)筹.办(chóu)乞.食(qì)B.学籍.(jí)提倡.(chàng)段祺.瑞(qí)捕.食(pǔ)C.兼.做(lián)呐.喊(nà)彷徨.(huáng)编译.(yì)D.厦.门(xià)衰.落(shuāi)骈.句(pián)侮.蔑(wǔ)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自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其实不很愁生计。

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叫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作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其实不很愁生计。

生计:维持生活的方法。

B.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C.我的母亲便……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作幕友或商人。

幕友:俗称“师爷”,明清时代地方官署中无官职的助理人员。

D.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学力:学习的力量。

⑵给第一句话划分句子成分。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⑶“我于是决心回家”的原因是什么?
⑷从“我总不肯学作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少年鲁迅是个怎样的人?破这号在这里其什么作用?
⑸鲁迅的笔名是从母姓的,从本段内容来看,母亲在鲁迅一生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⑹用简洁的文字归纳本段段意。

⑺下列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①母亲姓鲁②很大的变故③学做幕友④生于绍兴⑤筹办旅费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②④
参考答案:
⑴D
⑵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性周的家里〉
⑶鲁迅不愿听“乞食者”之类侮辱之词。

⑷(1)襟怀大志,卓然不群的有志少年他怀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的思想新事物的理想,决然决定跨出村建社会的门槛。

离开家乡对南京求子(意思对即可)(2)补充说明
⑸他在周家遭变故前后给与鲁迅最大的精神上的支持
⑹“略”
⑺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