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导学案
儒林外史导读课教学设计人教版
![儒林外史导读课教学设计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93f57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09.png)
(1)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阅读理解技巧,对于古典文学有一定的了解。但《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可能还未被学生充分掌握。
(2)能力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阅读《儒林外史》时,他们可能难以把握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深层含义,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 角色扮演:小说中的讽刺手法
- 实验操作:角色扮演成果展示
⑤学生学习效果
- 文学素养提升
- 阅读理解能力增强
- 批判性思维培养
- 文化理解能力加深
- 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提升
- 合作与交流能力增强
-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 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
八、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的完整版,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4. 文化理解能力加深:学生通过学习《儒林外史》,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士人文化,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5. 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提升:学生能够从小说中汲取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勇于担当,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6. 合作与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在分组讨论和成果分享过程中,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但在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勇于担当等方面还有待提高。通过学习《儒林外史》,可以让学生在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3. 行为习惯分析
(1)学习态度:大部分学生对文学课程感兴趣,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学作品抱有抵触情绪,认为与现实生活无关,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导学案(配套)1
![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导学案(配套)1](https://img.taocdn.com/s3/m/74a630c1f01dc281e43af015.png)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通过故事情节认识主要人物的形象。
3.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感受小说高妙的讽刺艺术。
【重点难点】1.通过故事情节认识主要人物的形象。
2.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3.感受小说高妙的讽刺艺术。
【学法指导】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吴敬梓(公元1701年-1754年),生长在长江北岸安徽省全椒县一个"名门望族"的大家庭。
自幼处在名门望族的社会环境中,而成长的家庭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中年后又骤然陷入贫困不堪的境地。
在他一生所经的这种由"渐"而"骤"的家庭破落过程中,从宗族几代关系以及自己的人际关系看,他接触的士大夫阶层很广泛,认识与熟知的人物也非常多。
他看的嘴脸,受的冷暖,经历的人事,体验的世情,都极其丰富深刻。
这就培养了他富有正义的敏锐感觉和体察现实的清醒头脑,使他能够看透清朝黑暗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与无耻,看透政治的罪恶与社会的腐败。
正是这种身世经历,成为吴敬梓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直接渊源。
二、思想内容《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小说。
它以真人为模特儿,以当代发生的事为素材加以概括提高。
作者从儒林入手,对民族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霉烂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批判。
与以前的小说相比,《儒林外史》更具有思辩和批判的特色。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虽然对黑暗现实的揭露颇为深刻,但主要是表述理想,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写得更光彩照人。
《金瓶梅》对于社会现实展现和暴露多于批判。
而《儒林外史》则主要是通过对丑恶现象的批判揭示其理想,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在小说中是次要的,也并不动人,而作者所抨击讽刺的人物却活跃其中,成为光彩的艺术形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儒林外史》不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儒林外史导学案第一课时-.docx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儒林外史导学案第一课时-.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7d4a0760c22590103029d8c.png)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儒林外史》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小组:姓名:等级:【课标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大体了解作者、作品。
【自读感知】自读学案与名著,了解作者简介及作品基本内容。
资料链接:一、关于作者吴敬梓( 1701— 1754),字敏轩,号粒民。
安徽全椒人。
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科第家声从来美”的科举世家。
曾祖一辈,兄弟五人,四人中进士,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十五年( 1658)殿试第三名,俗称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读,提督顺天学政。
祖父一辈,族祖父吴晟是康熙十五年( 1676)进士,吴昺是康熙三十年( 1691)殿试第二名,俗称榜眼。
但到了父辈逐步中落,父吴霖起,拔贡,曾为赣榆县教谕,是个清贫的学官。
二、结构现在通行的《儒林外史》共有56 回。
对于它的结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总体上看来,整部书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以看做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 56 回则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从第二回到第五十五回是书的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从明宪宗成化(1465— 1487)末年写到神宗万历二十三年( 1595)为止,一百年间几代士人风格迥异的命运遭际。
这一部分与其他长篇小说不同,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往往一回或者几回描写一个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互为引子,像串糖葫芦一串在一起,造了一种“全无主干,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云篇,同短制”(迅《中国小史略》)的形式。
又可大致分三个部分。
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导学案)(教师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导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97cb6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f.png)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儒林外史》“众多文人逸闻趣事连缀而成”之结构,理解当时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2.了解儒林人物、赏析讽刺笔法。
3.参阅相关资料,理解小说主旨,联系现实体会作品的批判精神和力量。
【重难点】1.梳理重要人物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对重要人物进行分类。
2.结合具体语段品味作品叙事艺术,欣赏讽刺笔法。
【学习过程】预习案1.作家作品吴敬梓(1701年~1754年),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又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代表作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带有开创意义的杰作,奠定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基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儒林外史》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2.借助阅读卡,用4周时间完成《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每天阅读30分钟左右)。
《儒林外史》阅读卡序号回目回目主要出场人物阅读日期1第一回2第二回——第四回3第五回——第六回4第七回——第九回5第十回——第十二回6第十三回——第十四回7第十五回——第十六回8第十七回——第十八回9第十九回——第二十回10第二十一回——第二十二回11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四回12第二十五回——第二十六回13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14第二十九回——第三十回15第三十一回——第三十二回16第三十三回——第三十四回17第三十五回——第三十六回18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19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20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21第四十三回——第四十四回22第四十五回——第四十六回23第四十七回——第四十八回24第四十九回——第五十回25第五十一回——第五十二回26第五十三回——第五十四回27第五十五回——第五十六回学习案活动一:回顾全书知架构回顾全书,借助阅读卡中“回目主要出场人物”一栏,想一想:本书在结构上(人物安排)与一般小说(如《水浒传》)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与以往长篇小说不同,这本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讲述的是当时众多普通士人的故事,展现的是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课《儒林外史》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课《儒林外史》教学设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e37c4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1.png)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教材:《儒林外史》名著导读图书:《儒林外史》【学习目标】1.了解《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2.学会讽刺性作品的阅读方法,对《儒林外史》进行有目的的理性阅读。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学过一篇选自《儒林外史》的文章《范进中举》。
在这篇课文中,同学们对范进、胡屠户这两个人物记忆深刻,对小说的主题也有了了解。
今天我们就开始《儒林外史》整本书的阅读。
二、简介内容,激发兴趣1.简介内容。
《儒林外史》是本册教材重点推荐的名著,儒林是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
《儒林外史》是经典的讽刺小说,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阅读中,我们不仅要了解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还要学会讽刺作品的阅读方法,体会批判精神,欣赏讽刺手法,进行专题探究,并联系现实进行深入理解。
2.学生读教材第64-67页《名著导读》部分,画出相关信息。
三、介绍阅读方法,进行方法指导1.阅读方法指导。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5-66页,总结出阅读这部名著的方法。
2.学生读完后总结归纳。
答案示例:(1)体会批判精神;(2)欣赏讽刺笔法;(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
四、精彩选篇示例,进行阅读实践1.学生阅读图书提供的精彩选篇,从“批判精神”“讽刺笔法”“联系现实”方面进行阅读,并用笔在图书上进行批注。
2.学生阅读实践展示。
3.教师进行阅读点评,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验。
五、做出阅读规划,进行阅读安排学生按8周的阅读时间,做出自己具体的阅读规划。
体会批判精神阅读方法欣赏讽刺笔法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20229X-《儒林外史》学案
![20229X-《儒林外史》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3c34e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4.png)
一部儒林史,社会众生相
——《儒林外史》导学案
(一)读结构,明结构(整理在你的《儒林外史》目录上,拍照)
“小说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
书中的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
”与《水浒传》类似,《儒林外史》的小说结构也是连环式的,人物次第出场。
请在通读全篇的基础上,整理小说目录(可将主要人物写在左侧,经典情节概括在右侧,或者你喜欢的方式),并归纳《儒林外史》人物推进链。
示例:《水浒传》目录整理
《水浒传》主要人物推进链:
(史进)——鲁智深——林冲——杨志——吴用——(晁盖)——宋江——(朱仝、雷横)武松——(孙二娘)——(花荣、秦明)——李逵——(戴宗)——张顺——(杨雄、石秀)——(扈三娘)——公孙胜——(时迁)——卢俊义——燕青……
《儒林外史》目录整理: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推进链:王冕——
(二)人物为纲,熟知情节(直接写在学案上,拍照)
仿照以下示例,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的人物(最讨厌的、最喜欢的、最崇拜的、最鄙视的、最不要脸的、最有气节的),以结构图/思维导图等你喜欢的形式,逐条梳理与他/她相关的经典情节。
周进:
请再举一例类似的情况,简要分析:
2、作品中不同人物之间对比也十分鲜明,请选择下列人物中的一组,比较两者异同,说说你的看法。
儒林外史导学案
![儒林外史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e98319b9d528ea80c7793a.png)
《儒林外史》导学案一、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雍正诸生。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二、故事背景《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
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
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
《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
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
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三、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四、主题思想《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五、人物介绍书中重点描绘了一群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儒林丑类,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导读课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导读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1a7be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2.png)
《儒林外史》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本书内容及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法阅读。
2.结合相关内容对人物分类建群,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3.结合具体细节品味作品的讽刺艺术,初步掌握讽刺作品的阅读策略。
教学重难点1.结合相关内容对人物分类建群,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2.结合具体细节品味作品的讽刺艺术,初步掌握讽刺作品的阅读策略。
设计意图《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讽刺小说,作者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现了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同时也通过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初三学生对讽刺小说相对比较陌生,且本书人物众多,人物之间联系不大,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学生阅读起来会有一些障碍,所以,本课课型定位是导读课。
以邮票为抓手串联起相关环节,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本书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进一步深入走进《儒林外史》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一、导入为纪念吴敬梓诞辰310周年,2011年3月21日,我国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特种邮票1套6枚,选了6个经典故事。
二、讲故事,理结构,明主旨活动一:(1)浏览回目,找到以上6个故事的相关回目,并讲一讲故事内容。
学生先自主浏览寻找,然后同桌二人交流。
之后分享,教师点评。
示例:1.王冕画荷选自第一回。
元末明初,浙江诸暨县某村。
少年王冕,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
他见雨后的塘荷绿得可爱,萌生画荷的心愿,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将荷花画得惟妙惟肖。
2.范进中举选自第三回。
范进为广东南海县士人,生活穷困,但又一直不停地应试,到54岁才中了个秀才。
正当范进等着卖鸡换米而发愁时,传来中举的喜报,他高兴得发了疯,反映了他几十年来,为了追求功名富贵弄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
老丈人胡屠夫一个耳光把他打醒,同时对他毕恭毕敬,露出了趋炎附势的嘴脸。
转眼功夫,范进时来运转。
22:导学案(《儒林外史》专题指导
![22:导学案(《儒林外史》专题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b0e4adc671fe910ef12df8d5.png)
《儒林外史》专题指导:细节描写与讽刺艺术编写:纪俊锋审核:龚建新一、学习目标1. 了解吴敬梓其人及其《儒林外史》的成就。
2. 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3. 学习小说丰富多样的讽刺笔法,体会作品中包含的批判精神。
二、学习过程及要求(一)前置学习1. 阅读教材第62页“名著导读”,了解吴敬梓的生平,并对《儒林外史》的内容和主题进行简要概括。
2.找出课文《范进中举》中富有讽刺意味的细节(至少两个),谈谈有何作用。
3. 阅读小说中关于下列人物的内容,概括小说对其进行讽刺的情节,体会其作用。
①周进:②匡超人(匡迥):③严监生(严大育,字致和):④马二先生(马静,马纯上):(二)当堂学习1. 初步理解鲁迅语:“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2. 结合“前置学习”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什么是细节描写?②细节描写有哪些作用?3. 阅读小说片段或情节,探究小说中几种常见的讽刺手法及其效果。
①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
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
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
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
故此周客人中了邪。
”金有余道:“贤东!我扶著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
”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著,灌了下去。
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
众人道:“好了。
”扶著立了起来。
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也劝不住。
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淘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
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导学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c0a65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6.png)
《儒林外史》名著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典型人物描写、情节梳理,完成士林百态图。
2.通过人物对比分析,理解小说主题和作者情感。
3.根据典型人物形象,体会小说的讽刺笔法。
活动一:猜猜他是谁(一)人与图,连连看出示《儒林外史》邮票6枚,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相关的人物和情节。
1. 2. 3.4. 5. 6. (二)析言行,明性格1.出示描写人物言行的语段,学生竞猜人物。
听其言——A道:“实不相瞒,小弟为人率真,在镇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一个蓬头赤足的小使走了进来,望着他道:“老爷,家里请你回去。
”A 道:“回去做甚么?”小厮道:“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
”A道:“他要猪,拿钱来!”小厮道:“他说猪是他的。
”……A道:“二位老先生有所不知,这口猪原是舍下的!”()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张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你们不知道,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A道:我的文名也够了。
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翻刻过三副板……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
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观其行——A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A又不肯举动。
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
”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儒林外史导学案第二课时-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儒林外史导学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681304727284b73f24250e7.png)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儒林外史》导学案第二课时班级:小组:姓名:等级:【课标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通过专题活动,探究《儒林外史》艺术特色。
【活动设计】专题一:故事会《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
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都含意深远,韵味悠长。
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1.梳理你想讲述的故事的情节,准备一个简要的提纲。
2.讲述时既要抓住故事梗概,也要注意一些生动的细节,让自己的讲述更有吸引力3.注意体会故事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努力在自己的讲述中体现出来。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
小说写了数百个人物,上至达官显宦,下至贩夫走卒。
他们行藏不同,性格各异,而“其人性情心术,一活现纸上”,让读者一见而洞彻其灵魂。
选择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细读有关章节,看看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呈现出怎样的讽刺效果。
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体会。
1.《儒林外史》善于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白描揭示其精神世界,“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鲁迅语),阅读时,要抓住意蕴丰富的细节,准确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2.阅读时,可以边读边做批注,画出有所体会的语句,作为立论的材料;也可以阅读前人的评点或关于《儒林外史》的研究著作,深化自己的理解。
3.《儒林外史》通过众多反面人物形象,对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便是《儒林外史》一书为人所称道的“公心”。
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专题三:续写故事《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
(名师整理)语文中考《儒林外史》名著导读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中考《儒林外史》名著导读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0fbaf20b4c2e3f572763d1.png)
B.《刘姥姥进大观园》《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曹雪芹、蒲松 龄、吴敬梓。
C.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 “说”是一种说明文体;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
7.沈琼枝(正面人物)沈琼枝是反抗包办婚姻,蔑视封建礼教、法律,对抗世俗,敢作 敢当,自食其力的女性代表。
8.匡超人(由淳朴善良的青年,变成卑鄙恶劣的文痞)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 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 在流落他乡时, 他受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发 生了变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 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 考上秀才后, 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 养”,以名士自居,追名逐利。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 忘恩负义,一步步走向堕落,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汤奉是高要知县, 沽名钓誉,为了表示“清廉”, 枷死了老师傅。
4.王惠(贪官污吏的典型)
南昌太守王惠,也是一个贪官的典型。 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 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 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2.引导学生抓住含义丰富的细节,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边 读边做批注。阅读前人的评点或相关研究著作,深化理解,从反面人 物形象体会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
《儒林外史》导学案
![《儒林外史》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a0eaa14b35eefdc8d333f0.png)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吴敬梓的生平,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的思想内容。
2、寻读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多样化的讽刺手法,体会讽刺效果。
3、深刻领会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阅读方法】体会批判精神、欣赏讽刺笔法、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过程】1、课前热身:文学知识知多少吴敬梓,代作家、小说家,安徽全椒人。
晚年自号,代表作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诗文集》。
《儒林外史》通过刻画____________的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深刻批判。
2、回顾文中文中士人群像,完成下表。
3、研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揣摩讽刺效果。
要求:选读典型人物,寻读有关章节,找出讽刺情节,归纳讽刺手法,分析讽刺效果。
(任选一组)推荐人物:①周进、范进②严监生、严贡生③杜少卿、沈琼枝④胡屠户、匡超人⑤汤奉、王惠⑥王玉辉、马纯上4、拓展延伸:课后阅读《围城》《格列佛游记》5、练笔:(文题二选一)①请以“假如范进没有中举”为题,至少运用一种讽刺手法写一篇短文。
②给你文中让你最有感触的人物写一封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儒林外史讲解教案
![初中儒林外史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9b25d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2.png)
初中儒林外史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把握《儒林外史》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和现实意义。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1. 《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 《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和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1. 《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
2. 《儒林外史》的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1. 《儒林外史》原著。
2. 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及其背景。
2. 提问:《儒林外史》是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二、阅读指导(10分钟)1. 让学生浏览《儒林外史》原著,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如夸张、对比、讽刺等。
三、人物分析(15分钟)1.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范进、周进、胡屠户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2. 提问:这些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现象?四、讽刺手法分析(15分钟)1. 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如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对封建礼教的讽刺等。
2. 提问:作者是如何通过讽刺手法揭示社会问题的?五、现实意义探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儒林外史》的现实意义,如对功名利禄的批判、对人性的探讨等。
2. 提问:这部小说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哪些启示?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儒林外史》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讽刺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围城》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指导、人物分析、讽刺手法分析、现实意义探讨等环节,使学生对《儒林外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人生的哲理。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1796b8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c.png)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素养目标品读中华文学精品,感受讽刺作品的特点。
【学习任务】1.了解吴敬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了解《儒林外史》的写作背景。
2.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领会作品主题,分析典型人物形象。
3.进行专题探究,探究作品大胆夸张、细致描摹、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
◎重点: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欣赏并品味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情境预设对于《儒林外史》,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上学期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
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
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今天,让我们走进《儒林外史》,去感受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媒体使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儒林外史》的宣传片或精彩片花。
·导学建议·通过《儒林外史》中的经典故事引入《儒林外史》,再顺势导入名著。
【预习导学】让我们运用平时的阅读积累填写下面关于《儒林外史》的基础知识。
1.作品名片。
作者:成书时期:叙述体式:故事背景:历史地位:篇幅:主要人物:2.《儒林外史》中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
【答案】1.吴敬梓清代乾隆时期章回体封建的科举制度是一部以封建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共56回范进、周进、汤奉、王惠等2.杜少卿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知人物,讲故事。
·媒体使用·多媒体播放《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参照相关影视作品的剧照。
·导学建议·可以“分门别类”,在选择人物形象的时候,应注意人物要具有典型性,尽可能给出一些简介。
1.猜人物(1)关键信息:南昌太守,典型贪官,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一到任就定做了一把头号库戥。
《儒林外史》同课异构教案、导学案
![《儒林外史》同课异构教案、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710fbbd4d8d15abe234eaa.png)
《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学案学习目标:1、以任务驱动为抓手,梳理小说回目情节。
2、提供阅读路径,传授批读阅读方法。
学习重点:从讽刺手法入手进行文本批注课时安排:1课时《儒林外史》简介:“儒林”,指封建社会_________________。
历代正史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
《儒林外史》却刻画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记载的面相,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________小说。
二、了解自身,切入主题速读第一遍《儒林外史》的时候,你在什么地方做了批注?我们可以这些切入点来阅读:1、小说人物群相探究2、从小说文本看科举文化3、儒林中家族关系之我见4、小说人名寓意联想5、小说女性形象集中分析6、小说讽刺艺术探究三、教师示范引导批注我们以“小说讽刺艺术探究”为学习项目,示范批注:跳读第五回:王秀才议力偏房严监生寿终正寝第六回:乡绅发病闹船家,寡妇含冤控大伯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妇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
那手只是指著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
儒林外史导学案
![儒林外史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26993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f.png)
儒林外史导学案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康熙朝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及士人、官员、商人等各种角色的生活百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儒林外史进行导学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之作。
一、作者背景与作品概述吴敬梓是清代康熙时期的作家,他以《儒林外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这部作品是他终生心血的结晶,通过对社会百态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荣辱和人性的善恶。
同时,吴敬梓也将自己的理想反映在作品中,对社会道德、人情冷暖进行了深思熟虑的反思。
二、描写康熙朝社会风貌《儒林外史》以康熙朝为背景,通过对不同群体、地域的描写,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矛盾性。
小说中主要以文官、武官、商贾等角色为切入点,通过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人际关系的描绘,将当时的社会风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作品中也存在着对社会现象和制度的批判,通过角色的言行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弊端和不公。
三、对士人命运的思考作为一部儒家小说,儒林外史对士人命运的描写尤为重要。
小说中的主人公孔鲤,本是一位有志青年,但在复杂的官场环境中,他逐渐丧失了自己最初的理想和追求。
作品通过对孔鲤及其他士人的生活境遇的描写,暗示了当时士人们在官场中的困境和挣扎。
同时,也反映出了士人的责任与担当,及古代社会对士人角色的期望和压力。
四、人性善恶的交织在《儒林外史》中,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作品中的角色各有特点,有善良正直的,也有品性低劣的。
通过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刻画,作者在展现人性善良的同时,也毫不掩饰地揭示了人性的丑恶。
这种复杂的人性描写让作品更加真实可信,产生了强烈的触动和共鸣。
五、艺术手法与阅读的价值《儒林外史》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犀利的社会批判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作品中采用了讽刺、对话和心理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给人以鲜明的艺术感受。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康熙朝社会的复杂性、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对社会伦理和人性道德的思考和启示。
九年级语文儒林外史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儒林外史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1ef037e2bd960591c67708.png)
神木市第八中学“3+6”高效课堂导学案科目语文年级班姓名课题课时 1 编写人王晚霞审核人七语组执教人环节学生自学案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儒林外史》。
2.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文中人物。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4.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 代小说家.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星xiù()②不xǐng()人事③商zhuó()④zuàn()紧⑤作yī() ⑥带qiè()⑦避huì()⑧jiǎo()幸3.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粗词语。
①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
②众邻居道:“这自然,何消吩咐。
”说着,一直去了。
③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④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资料助读】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代表作《儒林外史》。
吴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
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中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
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
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
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
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
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
看清了青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
正因为吴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同课异构教案、导学案
![《儒林外史》同课异构教案、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7fce7a7cd184254b3535d9.png)
6、小说讽刺艺术探究
三、教师示范引导批注
我们以“小说讽刺艺术探究”为学习项目,示范批注:
跳读第五回:
王秀才议力偏房 严监生寿终正寝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寡妇含冤控大伯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吴敬梓的生平,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的思想内容。
2、寻读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多样化的讽刺手法,体会讽刺效果。
3、深刻领会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阅读方法】
体会批判精神、欣赏讽刺笔法、联系实际深入理解
【学习过程】
1、课前热身:文学知识知多少
吴敬梓,代作家、小说家,安徽全椒人。
晚年自
号,代表作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诗文集》。
《儒林外史》通过刻画____________的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
社会的“儒林”作出深刻批判。
2、回顾文中文中士人群像,完成下表。
3、研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揣摩讽刺效果。
要求:选读典型人物,寻读有关章节,找出讽刺情节,归纳
讽刺手法,分析讽刺效果。
(任选一组)
推荐人物:①周进、范进②严监生、严贡生③杜少卿、沈琼枝④胡屠户、匡超人⑤汤奉、王惠⑥王玉辉、马纯上
4、拓展延伸:课后阅读《围城》《格列佛游记》
5、练笔:(文题二选一)
①请以“假如范进没有中举”为题,至少运用一种讽刺手法写一篇短文。
②给你文中让你最有感触的人物写一封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