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资料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演练与培训方案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演练与培训方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器械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医疗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人为疏忽、技术失误等原因,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医疗机构的信誉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机构的紧急处置能力,应急演练与培训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背景与意义1.1 背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指的是医疗机构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出现的事故或异常情况,包括手术器械失灵、器械操作失误、材料质量问题等。
这些事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切身的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1.2 意义通过定期组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演练与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紧急处置能力,降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伤害,保护医疗机构的声誉。
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演练2.1 目标设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演练的目标是加强医务人员的紧急应对能力,规范相关操作流程,提高处理效率,确保患者的安全。
2.2 演练内容(1) 模拟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包括手术中器械失灵、器械操作失误、材料质量问题等。
(2) 设计相关应急处理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
(3) 确保演练环境的真实性和逼真度,模拟实际紧急情况。
(4) 组织并参与演练的医务人员需要全程参与,模拟真实场景下的人员配合与沟通。
2.3 演练步骤(1) 演练前准备:明确演练目标、确定演练场地、设计演练方案、准备必要的医疗器械和设备。
(2) 演练执行:按照设定的演练方案,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演练,包括现场处置、患者转运等。
(3) 演练总结:对演练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改进建议,完善应急演练方案。
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培训3.1 培训目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培训的目标是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应变能力,加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认识,提升危机处理能力。
3.2 培训内容(1)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分类和识别。
(2) 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了解责任和义务。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
定期总结
接收报告、信息查询、数据分析、趋势预测等。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介绍
系统功能
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支持多种报告方式、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等。
系统特点
登录系统、填写报告表、上传相关资料、提交报告。
上报流程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04
案例一:心脏起搏器故障事件
要点三
总结词
心脏起搏器故障是一起严重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经验教训
对于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安全的医疗器械,应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同时,制造商应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结与展望
05
培训内容丰富
01
本次培训涵盖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概念、分类、报告流程等基础知识,以及实际案例分析、应对策略等内容,有助于学员全面了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相关知识。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处理流程
对报告的事件进行初步分析,确定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初步分析
对事件进行调查核实,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包括受害者情况、涉及产品信息等。
调查核实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暂停销售、召回产品、修改说明书等。
采取措施
对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为类似事件的预防提供参考。
2
3
提高医疗器械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预防和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
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
培训对象
医疗器械的使用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关医务人员。
培训要求
掌握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原因分析、报告流程等基本知识,熟悉相关法规和标准,了解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能。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进行一次关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培训。
医疗器械在医疗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者出现质量问题,就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了解和掌握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相关知识对我们的工作至关重要。
一、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分类根据临床表现和后果的不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设计缺陷类:指由于器械设计不合理或者存在缺陷导致的不良事件。
例如,手术器械的设计不符合人体解剖结构,使用后可能造成创伤。
2.材料缺陷类:指由于器械材料的品质问题导致的不良事件。
例如,其中一种医用导管的材料不合格,使用后可能引起感染。
4.器械污染类:指由于器械受到污染或者被错误清洁消毒导致的不良事件。
例如,其中一种外科手术器械未经过正确的清洁消毒处理,可能引发感染。
三、如何预防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针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进行预防:1.器械选择:选择质量可靠的医疗器械,尽可能选择经过临床验证的产品。
2.设备维护: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器械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4.质量管理:建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器械的质量监控和不良事件监测。
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处理和报告如果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我们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进行合理的报告和统计。
1.处理措施:根据不良事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如,停止使用相关器械,做好患者的救治和善后工作。
2.报告程序:按照医疗机构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报告不良事件,并按要求进行记录。
3.统计分析:对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和质量。
总结:。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
质量跟踪记录:科室名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 通讯地址、联系 、住院号、手术时间、手术者、产品名
称、数量、规格型号、生产企业名称及注册地址、产地、 生产许可证号、注册证号、序列号、生产日期、批号、有 效期、供货单位、供货单位许可证号等。
例
------归入病
验收记录保存至有效期届满或者停止使用后1年,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实例一、美国FDA召回拜耳血糖仪
事由
美国FDA2007年7月16日宣布:拜耳保健公司将召回 其Ascensia contour血糖监测仪
依据
加拿大用户使用时发现该仪器的计量单位与本国不 同,加拿大采用计量单位为mg/dl,而拜耳为mmol/l,
消费者可能被血糖仪的显示结果误导,可能认为自 己的血糖过高或高低。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前评估管理
医疗机构为确保进入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合法、平安、
有效,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支持。
建立医疗器械采购论证和技术评估制度,确保其
符合临床要求。
建立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估制度,审验生
产厂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
和供货商的经营许可证。
建立医疗器械验收制度。
不良事件监测报告
SFDA行动 结果
全面调查,,召开专家咨询会,认定与材料本身 有关;要求企业停产整顿,同时修改说明书,明 确禁忌症;限制在一定资质医院有一定资格的医 生使用。
2006年4月30日,国家局发文停止注射用聚丙烯酰 胺水凝胶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检测报告原那么
根本原那么
上市前研究 的局限性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不良事件监测 是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
临床医务人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培训资料
临床医务人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培训资料(一)——基本知识问答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尚未明确,发生原因不能除外器械原因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
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答:2009年1月1日实施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第三章规定:“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制定并配备专(兼)职人员承担本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报告涉及其使用的医疗器械所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
”械,均仅是一个“风险可接受”的产品。
由于受现有科技水平、认知水平、工艺等因素的限制,人体内外环境复杂因素的影响以及临床上市前研究的多种局限性,对于像冠脉支架等风险比较大的器械为患者使用,不可避免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就如一台敏锐的监测器,可以及时发现不良事件,报告有关部门。
有关部门再通过汇总分析整体资料,评价风险并及时采取对单个器械的修理、警示、修正、召回、停用、改进等控制措施,才能够有效防范器械对公众安全健康产生的威胁.以冠脉支架为例,冠脉支架植入已经成为介入治疗的一项常用技术。
支架产品在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不断改进。
目前,国际上有300多种专利设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进口与国产冠脉支架也有40个品种之多。
但由于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及适用人群的复杂性,众多冠脉支架品种被广大患者使用是否安全?适用人群的选择是否有近年来,在国外也发现了多个冠脉支架系统产品由于产品本身缺陷,被患者使用后出现不良事件而被企业召回的情况。
这些资料均来自于一线医务人员的报告,这些报告资料将对产品性能与使用方式的改进,促进心血管医疗领域与器械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依据。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范畴?A. 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故障B. 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伤害C. 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副作用D. 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过敏反应答案:C2. 以下哪个部门负责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工作?A.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B.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C.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D.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答案:A3.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主体是谁?A.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B.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C. 医疗机构D. 所有以上主体答案:D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目的?A. 发现和预防医疗器械风险B. 提高医疗器械安全性C. 提高医疗器械质量D. 降低医疗器械价格答案:D5.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时限是?A. 24小时内B. 48小时内C. 72小时内D. 1周内答案:C6.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内容?A. 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故障B. 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伤害C. 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副作用D. 医疗器械的生产和销售情况答案:D7.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分类?A. 严重不良事件B. 一般不良事件C. 重大不良事件D. 轻微不良事件答案:D8.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依据?A. 医疗器械注册证书B.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C.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报告D. 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答案:B9.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途径?A. 医疗机构报告B. 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报告C. 患者报告D.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信息答案:D10.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责任单位?A.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B.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C. 医疗机构D.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监测,发现、评价和控制医疗器械的风险。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试题及答案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试题及答案一、试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目的?()A. 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B. 提高医疗器械的有效性C. 减少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D. 提高医疗器械的利润答案:D2.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范围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B. 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问题C. 医疗器械的包装问题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3.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责任单位是:()A.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B.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C. 医疗机构D. 所有以上单位答案:D4.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A. 医疗器械导致患者死亡B. 医疗器械导致患者严重伤害C. 医疗器械导致患者轻微不适D. 医疗器械导致患者功能障碍答案:C5.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应遵循的原则是:()A. 及时、准确、完整B. 及时、准确、简明C. 完整、准确、简明D. 及时、完整、简明答案:A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只针对已上市销售的医疗器械。
()答案:错误2.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医疗器械的基本信息、不良事件的经过及结果等。
()答案:正确3.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只限于严重不良事件,轻微不良事件无需报告。
()答案:错误4.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医疗器械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内容。
()答案:正确5.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责任单位只需在发现不良事件后报告,无需进行跟踪调查。
()答案:错误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目的是提高医疗器械的______性和______性。
答案:安全性,有效性2.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责任单位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医疗机构3.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PPT医学课件
退热贴 患者于2012年7月4日使用儿童退热贴,治
疗感冒发热,在自己家中使用该品贴额头后约1 小时出现瘙痒、湿疹现象,症状出现后,马上 取下该品,症状逐渐消失。
23
医用胶带 顾客于2012年7月5日晚8点来店购买医用橡
胶膏回家九点贴于手干裂口处,10点发现手起红 疹子并很痒,7月6日上午9点来到本店反映。立 即停用该产品,吃维生素C丸日3次一次50毫克有 缓解。
事件初步处理情况:例如,放置宫内节育器导致可疑医 疗器械不良事件而取器者,可填写“取器”。如果须同 时采取其它治疗措施的,应具体注明。
事件报告状态:已通知使用单位 已通知生产企业 已通知经营企业 已通知药监部门
15
D 关联性评价
1、使用医疗器械与已发生/可能发生的伤害事 件之间是否具有合理的先后时间顺序?
4
1.上报时限
死亡-5个工作日 严重伤害、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15个工作日
其他事件30日内报告
5
2.报告表填写要求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由患者资料、 不良事件情况、医疗器械情况、关联性评价四部 分及报告来源信息组成。
报告来源信息:包括报告日期、选择报告主体、 填写单位名称、联系方式、联系地址邮编及报告 编码。其中编码一栏,由系统自动生成。
6
7
A 患者资料
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联系电话、预期治疗疾病与作用,资料请填 写清楚,有利于资料的分析处理。
其中“预期治疗疾病与作用”,是指涉及不 良事件的医疗器械用于治疗的疾病或者预计使用 该医疗器械所发挥的作用。
8
B 不良事件情况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情况,说明事件的性质和发生状况, 其中死亡事件应注明死亡时间。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课件课件
信息反馈
应当及时将不良事件向社会公众反 馈,以便于公众了解情况,并提高 公众的防范意识。
04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预防措施
加强产品质量控制
1
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计划,从产品设计、材料 选择、生产工艺到产品检测等环节确保产品质 量。
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不足,可能 导致医疗器械使用不当,从而引发不良事件 。
维护不当
患者因素
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对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至关重要,若维护不当,可能造成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的发生。
患者的健康状况、过敏史、用药情况等也可 能导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
03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及处理
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和要求
掌握常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提高医疗器械使用者的不良事件意识和应对能力
课程大纲
• 第一部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概述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概念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分类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 • 第二部分:常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 血管内导管相关不良事件 • 导管感染 • 导管堵塞 • 导管断裂或脱落 • 呼吸机相关不良事件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呼吸机脱管 • 气管食管瘘 • 手术器械相关不良事件 • 手术器械遗留体内 • 手术器械断裂或脱落 • 手术部位感染
经验和共同研究,将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水平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指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 用效果无关的、已经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完整ppt课件
展望:未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处理的趋势
监测技术不断发展,未来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数据将实现共享和交换,提高信息透明度。 政府和医疗机构将更加重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和处理,加强监管和培训。 未来将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处理的体系和制度。
信息上报:及时 上报不良事件, 建立信息共享平 台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遵循法律法规要求 保障公众健康权益 维护企Βιβλιοθήκη 声誉形象 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健康发展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
报告范围:涉及的医疗器械、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方式等
事件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医疗器械、使用方式等,以及事件的详 细经过和结果
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定义: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 的,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 可能或者已经引起患者伤害的事件。
分类: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不良事 件。
报告制度:强制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及个 人均有报告义务。
常见原因:产品缺陷、操作不当、其他原 因。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严重性
严重程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报告流程:先向所在单位提出报告,再由单位汇总报告给当地药监局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涉及器械、患方情况、诊断处理情况等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的意义
帮助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
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的方法
涉及人员:包括涉及医疗器械的相关医务人员和使用者等相关人员的信息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培训PPT课件
18.09.2020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0
什么是应该报告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18.09.2020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1
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 下,出现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并可 能或者已经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事件。
18.09.2020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8.09.2020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4
报告原则
免除报告原则
18.09.2020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5
报告原则
免除报告原则
1.基本原则 2.濒临事件原则 3.不清楚即报告原则
18.09.2020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6
报告原则
免除报告原则
1.基本原则 2.濒临事件原则 3.不清楚即报告原则
18.09.2020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8
报告原则
免除报告原则
1.基本原则 2.濒临事件原则
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 械不良事件时,需要报告。
3.不清楚即报告原则
18.09.2020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9
必须报告的事件
1.引起或造成死亡、严重伤害的几率较大; 2.对医疗器械性能的影响性质严重,很可能引起或造成死亡、严重伤害; 3.使器械不能发挥其必要的正常作用,影响医疗器械的治疗、检查、诊断, 可能引起或造成死亡、严重伤害; 4.属于长期植入物或生命支持器械,对维持生命十分必要的医疗器械; 5.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认为需要或被要求采取行动来减少产品对公众健康造 成损害的产品事件; 6.类似事件在以往已造成或引起死亡、严重伤害。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课件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5.13**Ma y-2113- May-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Thursda y, May 13,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 5.1321. 5.13**May 13, 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5 月13日 星期四 **21.5. 13
4.实例分析
医用纱布敷料 2012年8月21日,患者术后使用三块医用纱
布敷料包扎伤口,8月23日换药时发现切口有 化脓现象,怀疑为切口感染,医生重新将敷料 高压灭菌,换药后重新包扎,经治疗后切口愈 合。
一次性使用无菌输液器
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于2012年9月9日来院进 行输液治疗,成功穿刺后,在输液过程中,发现 输液器的流量调节阀失灵,经患者同意给予更换 输液器重新穿刺处理。
紫外线治疗仪
使用目的:治疗皮肤淤癍 使用依据:康复医师操作指南 使用情况:使用半小时后出现故障 不良事件情况:紫外线管时亮时灭,接触不良 对受害者影响:延长治疗时间 采取治疗措施时间:2012-08-08 采取治疗措施:立即改换机器,此台设备送修。
过程描述准确,但请不要使用系统自带的模板
不符合报告标准报告
常工作,并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3.医疗器械重点监测品种
缝合线 缝合线临床上主要用于一般外科手术的缝合,其
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 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化脓、 不愈合/愈合延迟、线断裂等。
透析机
透析机是用来进行血液透析或滤过的医疗设备,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尿毒症。透 析机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 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空气监测不报警、 头晕、心率下降等。
妇幼保健院“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培训考试题
妇幼保健院“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培训考试题1、器械不良事件是指()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OA、获准上市,合格B、随意流通C、国家批准D、达标2、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当遵循()的原则。
()A、想报就报B、随时随地C、可疑即报D、隐瞒不报3、下列不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测的品种的是:OA、输液器类B、介入材料C、骨科植入物D、透析类4、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发现或者获知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应当在()内告知持有人,同时迅速开展自查,并配合持有人开展调查。
OA、48小时B、24小时C、6小时D、12小时5、下列不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严重伤害的是:OA、危及生命B、严重皮肤过敏C、导致机体功能的水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D、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兔上述永久性伤害或损伤6、医疗器械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不包括:()A、物理、化学评价局限B、生物学评价局限C、临床评价局限D、地域局限7、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发现或者获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应当及时告知()A、持有人B、使用人C、患者D、医院8、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发现或者获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应当及时告知持有人。
其中,导致死亡的还应当在()日内通过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测信息系统报告。
OA、1B、3C、7D、149、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发现或者获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应当及时告知持有人。
其中,导致严重伤害、导致严重伤害或者死亡的在()日内过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报告。
OA、7B、14C、20D、3010、依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八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罚款日青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由发证部门吊销相关证明文件:()A、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B、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C、5000元D、2万元11、(多选)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发现或获知日期是报告人发现或者获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确切日期B、预期治疗疾病或作用是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涉及产品的用途或者适用范围,参照产品注册证的预期用途C、医疗器械的记录应当保存至器械有效期后两年D、植入性医疗器械的检测记录应当保存20年12、(多选)医疗器械监测工作意义是()A、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措施B、促进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医疗器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C、及时发现、控制风险、保障用械安全D、提高监管工作的靶向性和监管效能13、(多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等级为那四级()A、I级一无过错事实但造成后果的事件,医疗行为无过错,主要由药物、医疗器械、植入物等造成的医疗意外B、II一有过错事实并造成后果,如果两者有因果关系,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构成“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C、IH一有过错事实但未造成后果的事件D、IV一无过错事实也未造成后果的事件14、(多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疗事故、质量事故的区别正确的是()A、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设计缺陷、制造缺陷、指示缺陷等造成人体伤害B、医疗事故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过失等造成人体损害C、质量事故是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造成人身损害15、(多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就是医疗事故B、提高医疗器械风险意识,确保临床用械安全C、对购进的医疗器械开展持续监测,可以充分了解本医疗机构使用器械产品风险D、医疗质量安全警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16、(多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中重要体现的时间()A、医疗器械使用时间B、不良事件发生日期C、采取治疗措施时间D、不良事件转好时间17、(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不良事件B、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与表扬,与科室、个人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C、对科室或个人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中提出合理化意见或建议要予以积极推广和奖励18、(多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是()A、器械使用人员发现上报B、科室负责人审核C、设备科监测人员审核D、监测员开展调查、分析、评价E、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19、(多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免除报告原则是指()A、使用者在应用前发现医疗器械有缺陷B、完全是患者因素导致了不良事件C、事件发生仅仅是因为医疗器械超过有效期D、事件发生时,医疗器械安全保护措施正常工作,并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20、(多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时间()A、导致死亡的应在7日内上报B、严重伤害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者死亡应在20日内上报C、境外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现或获知30日内上报D、群体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当在12小时内电话或者传真方式报告,另外对每一事件还应在24小时内按个例事件报告。
院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培训PPT课件
用例数少、对象窄。
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意义
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性。因此,如何通过对医疗器械上市后不 良事件的监测和评价管理,最大限度地控 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 全有效地使用,是医疗器械生产、经营、 使用单位和技术监测部门共同面临的问题。
美国一年内有45万人因为受到了与医疗器械有 关的伤害而看诊,其中近6万人因此死亡或者 导致住院。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平均每年通 过MDR网上系统收到16万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报告,这可能不足实际发生情况的1%。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医疗器械生产和使用大国,据统 计每年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至少在 40000件以上。
可疑即报原则
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 需要报告。
可疑即报:报告≠结论、责任!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报告范例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 可疑不良事件
一次性输液器在生产过程中,其腔内的微小颗粒 (塑料屑),基本上为肉眼不可见,它们侵入人 体后不能在体内代谢,因此,通过静脉输液造成 血管内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对威胁人类健康已逐 步的显现出来。较大的微粒能造成局部血管堵塞 或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促发静脉炎和水肿、肉 芽肿,甚至促发肿瘤的形成,不溶性微粒还可以 引起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
01.《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说明02.6801基础外科手术器械03.6802显微外科手 术器械04.6803神经外科手术器械05.6804眼科手术器械06.6805耳鼻喉科手术器 械07.6806口腔科手术器械08.6807胸腔心血管外科手术器械09.6808腹部外科手 术器械10.6809泌尿肛肠外科手术器械11.6810矫形外科(骨科)手术器械 12.6812妇产科用手术器械13.6813计划生育手术器械14.6815注射穿刺器械 15.6816烧伤(整形)科手术器械16.6820普通诊察器械17.6821 医用电子仪器设备 18.6822 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 19.6823医用超声仪器及有关设备 20.6824医用激光仪器设备21.6825医用高频仪器设备22.6826物理治疗及康复设 备23.6827中医器械24.6828医用磁共振设备25.6830医用X射线设备26.6831医用X 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27.6832医用高能射线设备28.6833医用核素设备29.6834医 用射线防护用品、装置30.6840临床检验分析仪器31.6841医用化验和基础设备 器具32.6845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33.6846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34.6854手术 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35.6855口腔科设备及器具36.6856病房护理设 备及器具37.6857消毒和灭菌设备及器具38.6858医用冷疗、低温、冷藏设备及 器具39.6863口腔科材料40.6864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41.6865医用缝合材料及粘 合剂42.6866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43.6870 软 件44.6877介入器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医疗器 • 在首个注册周期内,应当报告所有医疗
械
器械不良事件
A
B
C
D
E
F
导致死亡 应当在7日内报告
导致严重伤害、可能 导致严重伤害或者死
亡
20日内报告
产品在境外发生导致 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 害或者死亡
境外注册人指定的代 理人和国产医疗器械 注册人应当自发现或 者获知之日起30日内 报告
1 2 3 4 5 6
注 册 人 应 当 根 据 情 况 可 将 其 产 品 用 户 均 列 为 开 展 重 点 监 测 的 哨 点 ,记 录 产 品 使 B. 用情况,采取定期走访、专人收集、建立收集平台等方式主动收集不良事件等
风险信息。 注册人应当及时对监测哨点收集到的死亡、严重伤害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 C 或 者死亡的不良事件进行调查。
管理记录
负责管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记录。
纳入企业年度培训 计 划,由领导小组 负责 审核并组织实
施。
对象应当覆盖企业全 体 人员
内容应当包含现行相 关 法律法规,企业制 定的 监测工作制度、 工作程 序,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监测相关知 识、分析评 价方法、
合理用械知识 等。
培训管 理
应当进行效果评估, 通过调查问卷、书 面考试等方式评价 培训效果。
方 式,并报告承担重点监测及所在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变更注册或者重 新 注册的按有关要求办理。
注册人应当定期向承担重点监测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汇报工作进展。对跨年度 的 重 点 监 测 ,每 年 应 当 对 重 点 监 测 工 作 进 展 情 况 进 行 总 结 ,撰 写 年 度 总 结 报 告 ; G 重点监测工作结束后对重点监测产品特点、监测数据、文献资料研究、专家讨 论会情况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撰写产品风险评价报告,报送负责重点监测品 种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注 册 人 应 当 对 监 测 哨 点 收 集 的 不 良 事 件 进 行 汇 总 ,结 合 系 统 反 馈 数 据 和 文 献 资 D 料进行风险分析,评估不良事件风险特征、严重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风险
状况
注册人应当从重点监测品种的结构设计、原材料成分、生产工艺、技术标准、使
E 用 方法及环境、存贮运输等方面, 明确风险事件中故障或者伤害发生根源, 评价
30日内
导致死亡的 事件
45日内
导致严重伤害、 可能导致严重 伤害或者死亡
的事件
监测数据、产品 检验情况和其他 风险
风险控制措 施
基础
深 入 分析
讨论
措施
报告
调查核 实
专家讨论会(必要时)
通过系统提 交
主动召回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照本办法第十条、第 十二条的要求进行调查评估后,确定医疗 器械产品存在缺陷的,应当立即决定并实 施召回,同时向社会发布产品召回信息。
上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部 门 要 求 开 展 再 评 价 时 ), 并 根 据 再 评 价 结 果 采 取 适 当 风 险 控 制 措 施 。
如 再 评 价 结 果 表 明 已 注 册 或 者 备 案 的 医 疗 器 械 存 在 危 及 人 身 安 全 的 缺 陷 ,且 无 法 通 4 过技术改进、修改说明书和标签等措施消除或者控制风险,或者风险获益比不可接
6 注册人应当及时向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与用械安全相关的风险 及 处置情况,并向社会公布。
04 制度
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部门和人员 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培训管理 4、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调查 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处置
6、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记录管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过调查评估,认 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召回存在缺陷的 医疗器械产品而未主动召回的,应当责令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召回医疗器械。
责令召回
注册人应当根据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制定产品重点监测实施方 案 A. (应 当 包 括 组 织 方 式 、 时 间 安 排 、 工 作 程 序 等 内 容 ),并 报 送 承 担 该 重 点 监 测 品种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备案。
导、组织、管理医疗器械不 良事件监测工作。
4
。
5 检查及考核
培训
组织开展医疗器械 不 良事件监测工作
定期开展医疗器械 不 良事件监测工作 监督 检查及考核。
有关 法律法规、 企
业规章 和相关知识
的培训。
01 03 05
编写文件
组织撰写企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工 作制度、工作程序、应急预案等文 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
件
质管
部
xxx
目录
法规介绍 不良事件概 念 不良事件 处理
不良事件监测制 度
1 法规介
绍
02 概念(MDR)
02 概念(MDR)
02 概念(MDR)
企 业 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性能和功能的 要 求,推进企业对新产品的研制, 有利 于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
展
02
监管机 构
01
患 者 03 可 以 减 少 或 避 免 同 类 医
应当建立培训档案, 包 括 培 训 计 划 、培 训 通知、培训教材 、人 员签到表、考 核表、 培训效果评 估表等资 料。
受的,注册人应当主动申请注销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者取消产品备案。
对于医疗器械在境外因不良事件被采取控制措施的情况,注册人(境外注册人指定的代
5 理人或者国产医疗器械注册人)应当在获知后24 小时内,将境外不良事件情况、控制
措施情况和在境内拟采取的控制措施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心,抄送所在地 省 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报告后续处置情况。
收集、报告
负 责 收 集 医 疗 器械 不良 事 件报告,经调 查核实后及时上报至系统。
拟定计划
拟定企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和 培训年度计划,并报领导小组审批 。
02 04 06
系统维护
负责维护系统中用户及产品注册信息。
配合检查
配合药品监管部门、监测机构、卫生主管 部 门等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开展的调查。
1 组织架 构 成 立 由 企 业 负 责 人 为 组 长 , 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和 不良事件监测等部门人员组 成的监测 企 业 建 立
的 医疗器械不良事 件监 测工作制度、 工作程 序、应急预
案等。
3
工作会
定期召开领导小组 工 作会,共同商讨 医疗 器械不良事件 监测工 作遇到的重 大事件或 者问题, 安排部署后 续工作
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自动纳入重点监测。创新医疗器械注册人应当在首个注册 H 周 期内,每半年向国家监测机构提交产品不良事件监测分析评价报告。
注 册 人 通 过 医 疗 器 械 不 良 事 件 监 测 ,发 现 存 在 可 能 危 及 人 体 健 康 和 生 命 安 全 的 不 合 1 理风险的医疗器械,应当根据风险情况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注册人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停止产品生产、销售并通知相关单位暂停使用;
2 实施产品召回;发布风险警示信息;对生产质量体系进行自查和整改;修改说明书、标
签和操作手册等;改进工艺、设计、产品技术要求以及其他需要采取的措施。
注册人在必要时应当对医疗器械开展再评价(如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有认识上发
3 生改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评估结果表明医疗器械可能存在缺陷,或者省级以
疗 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 ,减 低患者、医护人员 使用医 疗器械的风险, 保障人民 群众用械安全
03 处置
收
报
集
告
控
调
制
查
评
分
价
析
报告原则 •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应当遵循可疑即 报的原则
报告内容
• 应当真实、完整、准确,导致死亡、严 重伤害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者死亡 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当报告
产品 风险。同时根据产品风险情况组织内部或者相关行业专家召开会议, 进一步 明确其 产品风险。
注册人应当通过重点监测,针对产品存在的具体问题和风险情况,采取相应的风 险控措施,包括:停止生产、经营、使用,修改产品设计,改变生产工艺,警示、
F 检查、修理、重新标签、修改并完善说明书、软件更新、替换、收回、销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