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汇编)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整理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整理《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整理1、广口瓶用途:用于盛放固体试剂2、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工具:块状或较大颗粒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
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竖)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
(一横二送三直立)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多用倒,少用滴”。
工具:量筒和滴管。
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用试剂瓶倾倒。
步骤: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④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
要领:悬、垂。
3、取用一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到:① 当倾倒至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② 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③ 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三、固体试剂的称量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精确到0.1克)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 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② 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中称量。
走进化学世界__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内焰部分呈黄色,焰心部分基本无变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水: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二氧化碳: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将燃着的火柴靠近白烟,蜡烛复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领域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我们了解世界和应用科学技术有很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化学世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1.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世界的基本单元。
它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电荷数等于质子的数目,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时,原子呈中性。
2.元素和周期表: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根据其原子数目和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周期性的方式排列,使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中。
有119个已知元素,其中92个是自然存在的。
3.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学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常见的化学键类型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而离子键是由电子的转移形成的。
4.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
化学方程式是一种描述化学反应的方式,其中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发生化学变化。
5.物质的性质:化学研究的核心是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得到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反应活性等。
6.反应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数量。
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可能达到平衡,这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将保持不变,但反应仍在进行。
7.酸碱理论: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酸是能够释放出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相互中和形成盐和水。
8.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重要类型之一、在这种反应中,物质的电荷发生改变,其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物体内的呼吸和细胞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走进化学世界__知识点总结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内焰部分呈黄色,焰心部分基本无变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水: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二氧化碳: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将燃着的火柴靠近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2/5。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走进化学世界__知识点总结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内焰部分呈黄色,焰心部分基本无变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水: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二氧化碳: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将燃着的火柴靠近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2/5。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清单)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导引知识清单知识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知识点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补充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补充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比知识点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知识点4: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发现问题→做出假设或猜想→制定方案→实验并记录现象→分析现象得结论→反思与总结。
2.实验观察(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蜡烛受热融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等)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3.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迅速向烧杯中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熄灭时1.熄灭蜡烛,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蜡烛熄灭,产生白烟。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以被点燃。
2.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火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4.实验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方法:对比实验人体呼出气体的收集方法:排水法探究内容实验操作判断依据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程度不同判断CO2含量不同氧气含量是否相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O2含量不同水含量是否相同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小镜子),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根据玻璃片(或小镜子)上的水雾的不同判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实验结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量比空气的多,氧气的量比空气的少。
知识点5:常用的实验仪器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不可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2.加持仪器①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
[全]中考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必考知识点全总结
[全]中考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必考知识点全总结单元知识架构知识整理一.认识化学1. 概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发展史:古代火的发现和利用;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现代化学纳米技术的发展和“绿色化学” 的提出。
3. 化学的用途:(1)农业上:生产农药和化肥,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医疗上:合成药物,治疗疾病。
(3)生活上: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易错提醒】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四. 常见仪器的识别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原则:2.固体药品的取用:(1)不定量固体药品的取用(2)一定量固体药品的取用3.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倾倒(2)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3)一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量取4.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
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不能将灯芯与玻璃仪器接触,以免容器炸裂。
②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燃着的火柴点燃,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③如遇酒精灯翻倒失火,可用湿抹布或细沙扑灭,不能用水冲。
④加热完毕要用灯帽盖灭火焰,不可以用嘴吹灭。
⑤添加酒精时,需将酒精灯熄灭并冷却至室温,酒精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
3。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物质的变化①按照“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新物质”指的是组成发生变化的物质。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如物质形状、状态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如物质的燃烧)。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③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判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只有“有新物质生成”这一个依据(灯泡发光、发热、变色;水的气化;气球或轮胎的爆炸等都是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①按照“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②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色味态、溶解性、熔沸点、挥发性、密度、硬度、吸附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9方面。
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初中阶段认为助燃性是氧气的特有性质)、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8方面。
在谈及利用的是物质的什么性质时,不能只说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需要细化到上面涉及到的具体性质(如导电性等)。
③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和用途。
(3)“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属性,描述时一般用“可、能、会、难、易、好、差”等修饰词。
物质的变化重在强调物质“变”的过程。
如“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而“酒精易挥发”是物理性质;“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而“蜡烛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1)观察实验前后物质的色味态等。
(2)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实验(如点燃)?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3)分析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
5.蜡烛燃烧实验(蜡烛由石蜡和棉线烛芯两部分组成)(1)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略有气味的固体;硬度较小;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贡献: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四大发明中两项化学成就----火药和造纸术。
3、近代化学: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5、化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的内容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结构、用途与制法.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1、概念: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2、区别: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2、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⑴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固、液、气),外观(颜色、烟、雾、浑浊、气泡)等⑵变化中:观察并记录反应中出现的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发光、放热、电、声、爆炸)变化以及其他现象。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梳理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特点: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3)形式:蒸发、凝固、熔化、升华、破裂、扩散、吸附、干燥等【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气味、水溶性、挥发性、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化学变化】(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2)特点:生成了其它物质(3)常相伴的现象:变色、变味、变质、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固性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相伴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相伴化学变化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药品取用的差不多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
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
倒完药液后赶忙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取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
中考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一、绪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铜。
绿色化学(也称: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四、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原则:(1)取用原则(三不原则):不触,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闻,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尝,不得尝试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未指明药品的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铺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处理原则:实验室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愿试剂瓶中,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2、固体药品的取用和称量(1)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从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污染。
粉末状及小粒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试管倾斜、送至试管底部、把试管直立);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立: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处,把试管缓慢竖立起来)。
(2)固体药品的称量①称量前,先调零。
②称量时,左物右码。
先在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称量纸,将药品放在称量纸上称量;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要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③称量未知质量的物质时,先加大砝码,再加小砝码,砝码需用镊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拿。
④读数,药品质量 = 砝码质量 + 游码读数,托盘天平的称量只能精确到0.1g。
⑤称量后,砝码放回砝码盒。
3、液体的取用和量取(1)取较多液体:直接倾倒。
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以免腐蚀标签;试管稍稍倾斜,瓶口紧挨试管口边缘,缓慢地注入试剂。
(2)取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滴加。
现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滴加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胶头滴管在上,以免北试剂腐蚀;滴加完毕后,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三态”变化、形态变化、挥发、熔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
3、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的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注意]发光、放热、变色等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
【知识点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与化学变化无关。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水溶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有关。
氧化性、可燃性、还原性、腐蚀性、稳定性等。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水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知识点3】化学常见仪器(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知识点4】药品的取用一、取用原则:(1)“三不”:用手触;尝味道;凑到容器口闻气味。
(2)“少量”:液体取1ml-2ml固体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不放回原瓶,不乱扔,不带出实验室,放到指定的容器。
二、取用方法:(1)固体:(块状固体)用镊子,“一平、二放、三慢竖”(粉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2)液体:(较多量液体)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手心,瓶口紧贴容器口。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还要研究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2、古代化学:发现和利用火,随后制造陶瓷、青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料等。
四大发明两项属于化学。
商朝开始炼铜,春秋战国时冶铁。
宋代开始炼铜。
我国古代的三大化学工艺是:造纸、火药、冶炼青铜。
2.近代科学家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了物质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破裂和原子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原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学习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4.现在,化学家已能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nm = 10-9 m。
5.到21世纪初,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 3000 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元素其实只有 100多种。
6.近年来,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7.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固液体是克每立方厘米,气体是克每升。
8.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__沸点。
沸点随大气压强而变化。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标准大气压强有近似值和精确值。
9.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我们日常看到的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熔化都属于物理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我们日常看到的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古代人们利用化学工艺制得的产品有:陶瓷、青铜器、铁器、纸、火药、酒10.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一支。
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并通过一些实例展示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以下是对该单元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由同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独特的物理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其性质取决于组成物质的性质和比例。
2.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 物理变化:物质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但其化学性质不变,不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3.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
- 生成物:反应发生后产生的新物质。
- 反应条件: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方向的因素,如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表示方法。
4. 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蒸发:将液体转化为气体,通常用于分离溶液中的固体。
- 滤液:用滤纸过滤混合物,分离固液混合物。
- 蒸馏: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液体分离出来。
- 结晶:将溶解物从溶液中析出,得到固体结晶物。
- 反应活性:用酸和碱溶液混合时,产生放热和气体释放的反应。
5. 常见的化学实验室器材:- 烧杯、量筒、试管、试剂瓶、酒精灯等。
6. 化学实验安全:- 实验前了解实验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要求。
- 穿戴实验服、带安全眼镜和手套,确保安全操作。
- 注意化学品的性质和风险,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 使用实验室内的通风设备,保证室内空气流动。
7. 常见的化学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应用:如酸碱中和、电解水制氢等。
- 工业化学应用:如化肥生产、石油炼制、塑料制造等。
8.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平衡态: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时的状态。
化学九上知识点1~3单元总结
化学九上知识点1~3单元总结化学九上知识点(人教版)1 - 3单元总结。
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玻璃破碎、汽油挥发等。
- 特征: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改变,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举例: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腐烂等。
-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3.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 举例: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酒精易挥发(挥发性)。
4. 化学性质。
-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酸碱性等。
- 举例: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可通过蜡烛浮于水面得出),不溶于水。
- 蜡烛燃烧时:-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可通过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外焰部分最先变黑得出),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 燃烧产物有水(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熄灭蜡烛时:有白烟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被点燃。
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实验方法:- 收集两瓶呼出气体(排水法)和两瓶空气。
- 比较氧气含量: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在空气中木条燃烧时间更长,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
- 比较二氧化碳含量:向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之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之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汇总】,各位热爱化学科目的初中同学们,通过认真仔细的分析和详细明晰的整合,为大家带来了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可以生产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解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光亮)、外焰(温度最低)(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挑下烧杯,放入回应石灰水,震荡,变小混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排出空气与hinet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自学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自学的特点:高度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采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轻易冷却的仪器就是——试管、蒸发皿、冷却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以用作液态冷却的仪器就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容冷却的仪器——量筒、圆柱形、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挑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摆稳定。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陷液面的最低点维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秤器——纸盒天平(用作粗略的秤,通常能够准确至0.1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内焰部分呈黄色,焰心部分基本无变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水: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二氧化碳: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将燃着的火柴靠近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2/5。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
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四)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②多取的试剂做到“三不”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③"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一斜二送三直起)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一横二放三慢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取用:
⑴滴加(胶头滴管)——少量。
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防止试剂腐蚀橡胶帽)。
⑵倾倒——量多(一倒二向三紧靠)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
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量取(量筒)——定量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滴管的使用:
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滴管污染,并进一步污染试剂瓶
中的试剂。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碳酸钠)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