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进_政治大国_战略中_软权力_运用论析

日本推进_政治大国_战略中_软权力_运用论析
日本推进_政治大国_战略中_软权力_运用论析

2009年12月第22卷 第6期

阴山学刊

Y I NS HAN ACADEM I C J OURNAL

D ec .2009

Vo1.22 No .6

日本推进 政治大国 战略中 软权力 运用论析

徐大超

(南阳理工学院政教部,河南南阳473026)

摘 要:成为 政治大国 是日本所确定的国家战略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灵活运用 软权力 ,以推进 政治大国 战略。通过增进共同价值观,扩大文化吸引力,打造 地球贡献国家 等外交手段,日本拓展了国际政治空间,提升了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事务发言权,改善了国际形象,为走向政治大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日本;政治大国;软权力

中图分类号:D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69(2009)06-0112-05

成为 政治大国 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不懈追求的国家战略目标。早在1980年,大平首相

提出了日本不能继续做 经济大国!!!政治小国 式的 跛足国家 的要求。1981年,铃木首相宣布日本正在开始第三个新的起点,即要从被动的受益者变为积极的创造者,这意味着日本 第三次远航 的开始。1983年,中曾根内阁公开举起要做 政治大国 的旗帜,提出日本应发挥与经济大国地位相对应的国际作用,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加其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其后,各届内阁在政治大国问题上虽然提法不同,但对政治大国的内涵理解以及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概括起来,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构筑以美、日、欧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秩序正经历着快速而深刻的变革,尽管旧秩序似乎正在消失,但一个结构合理、能为世界政治提供范式框架和取向的新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

[1](P48)

而历史证明,主导国际秩序的国家会比其它国家从国际秩序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因此冷战结束后谋求构筑有利于自身的未来国际新秩序问题摆在了日本

面前。1990年初,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在致美国总统

布什的信中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即 必须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形成世界新秩序

[2](P183)

海部在其?首相施政方针演说#中进一步阐明: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变化之中,日本必须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开展 有理想的外交 ,积极参加旨在建立新秩序的国际努力。其后,日本政界和学界对构筑国际新秩序的具体主张各抒己见,但 以美国、日本、欧洲三极为主导,以西方的价值观念为准则,以西方的民主政治理念、民主政治模式以及市场原则为基础 的核心却没有改变。这一主张凸显美、日、欧三极主导的国际新秩序符合日本的利益要求。

2.力争成为未来亚洲秩序的主导者。这是日本政治大国目标的出发点和基础。从国际秩序的角度来看, 国际秩序是由各种亚秩序组成,亚秩序受国际秩序支配。国际秩序管理、协调、控制着各种亚秩

序及其相互关系。 [1](P59)

亚秩序就是地区秩序,其主导者在国际秩序的构筑过程中将起重要作用。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反复强调: 欲登世界舞台,

需以亚洲为选区。 [3](P246)

因此,日本在1991年发表的?外交蓝皮书#中提出:今后日本必须对作为国际秩序重要一环的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发挥真正中心作用。其目的是逐步提高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地位,进而主导地区事务,为走向世界政治舞台奠定基

112

*收稿日期:

2009-09-09

作者简介:徐大超(1969-),男,河南南阳人,硕士,南阳理工学院政教部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与国际政治研究。

础。

3.力图摆脱战败国地位,争取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这是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核心目标,也是成为政治大国的标志。日本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就加入联合国,但在冷战时期,它奉行的实际上是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所谓 以联合国为中心

的外交徒有虚名。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解决地区冲突以及推动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事务、发挥政治影响的重要舞台。在这一背景下, 日本如果不能确保在安理会的发言权,就无法展开真正的联合国外交。[4]而要在联合国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成为政治大国,就必须摆脱战败国这种 非正常国家的状态,向 普通国家转变。这就要突破战后制定的?日本国宪法#第九条的制约,修改?联合国宪章#中 不适合于新的时代和没有意义的 敌国条款,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与日本国力相称的国际作用。因此,日本的几届领导人都在或明或暗、或多或少的为摆脱现状做着努力。他们利用各种机遇,颁布一些新法规,巧立名目 曲线救国,以 为国际社会作贡献为旗帜,以期向 普通国家转变,为实现与其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最终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战略目标作准备。

软权力(so ft po w er)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最先提出来的。奈认为,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世界权力的变革和权力性质的变化,权力分为 硬权力和 软权力。 硬权力指与军事和经济力量那样的具体资源相联系的硬性命令式权力(hard co mm and po w er),它通过借助 大棒威胁或 胡萝卜引诱,直接迫使他人改变自己的意志或者行为,强迫他人做本不愿做的事; 软权力指的是与文化、意识形态和规则制度等抽象资源相关的、决定他人偏好的软性同化式权力(soft co-opera ti v e po w er)。[5](P80)是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奈认为,在经济全球化造成各国相互依赖愈加紧密的时代, 软权力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战后的外交经验使日本的有识之士深刻认识到,如果日本 只停留在经济国际化,而不在文化、政治方面为世界作出贡献,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国家。[6](P327)所谓 国际国家,就是 政治大国的委婉说法。为了成为 国际国家,他们开始运用 软权力:中曾根提出 文化国家的发展理念,希望能够以文化为手段增强日本的吸引力;桥本龙太郎在访问东南亚时特别强调要与东盟 建立丰富多彩的文化合作和交流关系,通过文化交流进一步培养亚太地区共同体意识。[7](P172)进入新世纪,日本的自由主义政治家们认为应该致力于建设 地球贡献国家,不断提供 国际公共产品,同他国分享共同合作的成果,因而更加重视 软权力的运用。[8]

1.以 共同价值观理论谋求与美国巩固双方关系,取得西方集团和发展中国家的支持。90年代后的日本外交把 共同价值观与政治大国战略相结合。1992年1月日美两国首脑会晤后发布的?东京宣言#称: 两国的合作是建立在政治、经济自由、民主、法制和尊重人权等共有的诸项原则的基础之上的。%%作为拥有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市场指向型的民主国家,日本和美国是肩负形成新时代的特殊责任的国家。[9](P101)这说明日本有意以 共同价值观强化日美同盟,通过 意识形态划线,避免在推进政治大国战略的过程中遭美国的猜疑和防范,并以此获得西方世界和有关集团的认同和支持,以保持对非同盟国家的战略优势。基于此种考虑,日本大力推行 价值观外交。在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建设中,不断强调共同体的形成要有 理念上的方向性,也就是必须保证 自由、民主、人权价值在共同体内实现,防止共同体成为 专制、压迫或霸权国家的秩序。2006年,日本安倍首相提出建设 美丽国家,积极开展 重视民主、自由、人权、市场经济等普遍价值的外交,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东、中东欧到波罗的海各国,形成以普遍价值为基础的富裕而稳定的 自由繁荣之弧。[10]日本反复强调要与拥有共同价值观及战略利益的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北约各国密切合作。这既是展示与西方保持高度一致的 同盟者姿态,也是期望逐渐增强对他国的政治号召力和影响力。同时灵活运用ODA,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对这些国家(主要是冷战结束后开始走向民主化的国家,如印支三国、 GUAM四国和中亚及非洲国家)的教育、卫生保健领域、基础设施和法律的完善以及民主化的深化等方面进行援助,共同实现自由与繁荣的社会,以赢得他们对日本的好感。

2.以和平路线为依托,在国际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日本以战后长期的和平路线实践为依托,致力于开展国际安全领域的外交活动:

113

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合作援助,力争在毒品、走私、反恐等全球性问题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参与解决国际 热点,先后在柬埔寨问题、海湾战争和朝鲜核问题等地区安全事务上给予了积极的资金支持和配合;积极推动国际军控议程,促成了联合国第一次国际性裁军大会的举行并设立裁军事务厅,不仅提出了相关组织章程和决议,还提供了有关经费和技术人员;积极维持核不扩散体制,以唯一核武器受害国的身份现身说法,充当国际和平的维护者;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推进国际和平进程。同时在国际维和行动上,日本借着各种机遇,打着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旗帜,逐步确立和扩大对外军事自主权限的 合法性,既顺应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也是 自我松绑,为实现既定的政治大国战略扫清各种障碍。

3.积极参与地区性、全球性国际组织和机制的创建,扩大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历史上,大国在构筑、维持、改变和操纵国际秩序方面起主导作用,国际秩序的利益倾向也是有利于这些国家。[11](P13)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号召力和国际制度的创新能力成为确立大国地位的重要方面,也是大国自身成长过程中需要刻意追求的一个目标。[12](P17)基于融入并争取主导国际秩序的需要,特别是谋求加入联合国的艰难过程和因软实力不足而屡受挫折的教训,同时也是为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积累实绩,日本希望能在区域和国际机制的创建中抢占先机,以处于有利位置。为此,日本针对亚太地区提出了一系列区域安全和经济合作机制构想,如东亚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亚太安全合作会议、亚太安全保障委员会以及亚太国家首脑会议等等,积极促使东亚地区在贸易、投资领域,在环保、能源合作、疾病防控等各个方面形成合作网络;强调日本要在市场开放、技术转让、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带头作用。在国际上,日本在环境、人口、难民和粮食问题等方面为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西方八国集团内部,日本也利用其成员国身份,在呼吁重视和解决南北发展差距问题,援助发展中国家上,推进国际环保等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4.开展文化外交,促进世界对日本的了解和理解。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外交是增进国与国相互理解的手段,政治上有影响力的国家,文化上也大多有影响力。政治势力是与文化上的权威相结合的。为此,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就大力推行文化外交。竹下内阁成立后,高度重视对外文化交流,将国际文化交流定为日本外交的三大支柱之一。1994年,日本?新时代的国际文化交流#报告中充分认识到:文化交流是使国际社会理解日本,并对日本作出评价的条件,也是对构筑新时代国际秩序的贡献;国际文化交流能认识到并增进与西方各国的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价值观,这对维持建设性的对外关系是不可缺少的条件。[13](P369)

为此,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在原国际交流基金会相继设立日美中心和亚洲中心,以加大对北美和亚洲的文化交流,促进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 推进解决共同课题;从1996年、1997年开始分别对亚太日程项目(AP AP)和亚欧合作理事会进行资金支持,促进日本和亚欧之间的对话合作;1997年在新加坡设立亚欧基金(ASEF),推进知识交流和青少年交流;日本自治体国际化协会从1996年开始 自治体职员协力交流事业,鼓励地方和非政府组织在对外交流中发挥作用。日本青年大西健介1996年创办的 日本和平之风,现如今已成为日本最大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一,在对外交流中发挥着经济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一种文化首先要从学习语言着手。日本政府为在海外普及日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1998年,日本在海外有9839个教育机构的27428名教师从事日语教学,使得海外的日语学习人数迅速增长。日本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日本以外,全球大约300万人学习日语,这一数字是1990年的三倍。另外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于1989年在日本设立了 日语国际中心,安排海外归来的日语教员以及即将赴海外的日语教员在那里进行长期或短期的进修。在人员交流方面,为实现中曾根首相建议要在21世纪初接纳10万名外国留学生的目标和吸引优秀的留学生来日本学习,日本政府制定了各项政策并提供了巨额的经费支持,为推进留学生的交流作了许多积极而有意义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日本还举办双边和多边的国际文化交流年活动,如2002年和韩国、中国,2003年和东盟开展的文化交流年,使日本的语言和文化也逐步为外界所了解和认识,提升日本文化在海外的吸引力。

日本近几年还利用动漫作品来宣传进行文化外交。外务大臣麻生太郎曾指出,日本外交仅靠外交官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流行文化的魅力。日本的动漫在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中有巨大的影响力,日本政府希望借助于动漫这种青少年喜闻

114

乐见的形式,把日本人的思维、价值观和是非善恶标准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各国青少年,在各国培养一个对日本和日本文化有好感的庞大社会阶层,培养更多的 日本通,在国际社会中获取他们的支持。为此,日本先后选出漫画形象铁臂阿童木为 海外安全大使、机器猫为 动漫文化大使;设立 国际漫画奖,培养各国漫画人才;和电视台、电影公司合作,大量制作、播放和输出动漫电影;多次派日本动漫专家到世界各地举办动漫文化讲座,以达到 营建日本酷文化,打造日本国家品牌,赢得世界好感

的外交目的。

约瑟夫?奈在2004年指出, 虽然日本经历了十年经济萧条,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在不断地以文化为基础增强软实力。[14]近十多年来,日本灵活运用软权力手段,以价值观、文化魅力和做 地球贡献国家来开展外交活动,在推进 政治大国的战略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国际政治活动空间大大拓展。首先在对美关系上,日本通过美日同盟的 再定义,完成了从美国的小伙伴到美国 全球性战略伙伴的角色定位和转变,逐渐改变了过去在外交中事事惟美国马首是瞻的局面,开始了对各国的 有主见外交;其次,凭借长期给予联合国的巨额财政支持和对外大幅度增长的经济援助,日本在冷战结束后三次连续当选为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大大提升了日本在联合国的地位。虽然在 争常中失败,但其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的态度和行动,无疑赢得了众多国家的好感。第三,日本公民在联合国各级各类组织中担任公务员的人数也在增加。据日本外务省统计,2003年底,在联合国各机构中担任D级和P级以上职务的日本人共有610人。其中担任主任以上领导职务的共有三十多人,分布在二十多个重要机构,覆盖金融、裁军、维和、医疗、粮食、知识产权等领域。在欧美占强势的金融机构中,也有不少日本人士担任重要职务。

2.扩大了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日本以亚洲为立足点,积极倡议和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的创建,推动地区多边合作,增加了国际影响力。如1989年由日本和澳大利亚倡议所成立的亚太经合组织,发展至今日,已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组织,为推动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再如由日本环境省所主办的亚太环境会议(ECO ASI A),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5届。通过亚太环境会议,亚太各国构筑了亚太环境信息网络工程,推动了?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关于防止温室效应的对策研究,促进了以环保为主导的亚太可持续发展进程,设立了亚太环境与发展论坛。联合国官员也曾称赞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的成功离不开日本的表率作用。日本%%值得各国认真学习。[16]日本通过主办亚太环境会议,不仅推广了本国多年积累的丰富环保经验和技术成果,也对地区事务 通过政治手段实现主导权;不仅展现了日本环保大国和 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掌握了在国际环保领域的主导权(2008年在北海道八国峰会上日本竭力突出 全球气候变化对策议题就是证明),也扩大了在联合国和亚太地区其它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3.改变了日本的国际形象。2007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一项调查,27个国家约3万民众评估12个主要国家,显示日本国家形象位居世界第一,高出中国多达12个百分点(中国国家形象第五)。同样是在2007年,BBC国际部对27个国家的2.84万人进行了调查,让他们就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中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日本、朝鲜、俄罗斯和委内瑞拉12个国家对世界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做出评价。结果显示,形象最好的国家是加拿大,日本名列第二。2009年6月,由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经济与和平研究所主持,汇集全球专家、智库人士,由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调查部门负责收集和分析数据所得出的 世界和平指数新鲜出炉,日本名列第七,在亚洲国家里高居榜首。这些评价尽管有一定的缺陷和价值偏向,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现今比较正面的 富裕、爱好和平的新国家形象。

总之,日本通过对 软权力的灵活运用,拓展了国际政治空间、提升了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事务发言权、改善了国际形象,为其 政治大国战略开了个好头。但日本也存在着困扰 软权力进一步发挥的诸多问题,例如怎样正确对待历史问题、怎样克服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处处和中国竞争的 大国小民心理、怎样消除其文化的内向性和封闭性等。中国在21世纪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也要充分重视 软权力的作用,制定 软权力建设的长远规划,吸取日本的成功经验,注意扬长避短,灵活运用 软权力,以消除形形色色的 中国威胁论,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115

&参考文献?

[1](日)星野昭吉.全球政治学!!!全球化进程中的变动、

冲突、治理与和平[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2]肖伟.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0.

[3](日)中曾根康弘著,联慧译.日本二十一世纪国家战略

[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4](日)野多波敬雄、诸井虔谈话录.怎样看待日本加入常

任理事国[J].外交论坛,1994,(9).

[5]N ye Joseph S Jr. So ft P o w er[J].Fore i gn po licy,(fa ll)

1990.

[6]王振锁.日本战后五十年(1945!l995)[M].北京:世界

知识出版社,1995.

[7]高连福.东北亚国家对外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2.

[8]高兰.21世纪日本自由主义外交战略思想解读[J].日本

学刊,2008,(5).[9](日)畑田重夫.自动参战?列岛总动员的新方针[M].

东京:学习之友社,1997.

[10](日)麻生太郎. 打造(自由与繁荣之弧)!!!开创日

本外交新天地[EB/O L].http://www.mo fa.go.jp/m o faj/pre/enzetsu/18/easo_1130.h t m.l

[11]戚洪国、张艳梅.政治全球化视角下的日本政治大国战

略[J].日本学论坛,2005,(2).

[12]郭树勇.大国成长的逻辑!!!西方大国崛起的国际政

治社会学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3]包霞琴,臧志军.变革中的日本政治与外交[M].北京:

时事出版社,2003.

[14]吴咏梅.浅谈日本的文化外交[J].日本学刊,2008,

(5).

[15]吕耀东.试析日本的环境外交理念及取向!!!以亚太

环境会议机制为中心[J].日本学刊,2008,(2).

&责任编辑 韩 芳?

An Analysis of the Use of Soft Po wer in Political Power Strategy of Japan

XU Da-chao

(Depart m ent of Politica lEducati o n,Nanyang I nstitute o fTechnology;N anyang473026) Abst ract:B eco m i n g a Po litical Po w er is an identified strateg ic goa l o f Japan.S i n ce1980s Japan used the

soft po w er flex i b l y to pr o m o te t h e Po litical Po w er strategy.By advanci n g the co mm on va l u es,expanding cul tura l attracti o ns,creati n g An Inter m ediate Fo rce w it h G lobalContribution and other diplo m atic m eans,Japan has expanded its i n terna ti o na l po litical space,enhanced its i n ter national status,expanded voice i n inter national affairs, and i m proved the internati o nal i m age,a ll above has created good i n ternati o na l env iron m ent on its w ay to politica l po w er.

K ey w ords:Japan;Po litical po w er;Soft po w er

(上接第64页)

A Research into t he Tragic Consciousness i n Young Person G reen Coal

WANG M in

(Faculty of Educati o na l Sciences,Bao tou Teachers)Co llege;Baotou014030)

Abst ract: Young Person G reen Coal is a l o ng novel re flecti n g the lives o f the conte m porary m iners,and is f u ll o f trag ic consc i o usnesses w hich are m an ifested in the treasuri n g ofm iners)lives,consi d eration on hum an si n k and the pra ise on the w o m en)s strugg le.

K ey w ords: Young Person G reen Coal;Trag i c consciousness;L ife;H um an nature;W o m en

116

世界当代史第六章 当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第六章当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日本民族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民族。 “日本人生性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顽固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美)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明治维新(1868年) 日本的地缘战略位置高度有利。 日本的“精神优势”:天皇崇拜、国家崇拜、黩武主义、武士道精神、对纪律和刚毅的强调中日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 日本偷袭珍珠港 美军攻岛 美国原子弹轰炸日本 第一节当代日本经济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 战后日本经济崛起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1955年战后经济恢复时期。 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美国大量军事订货(约24亿美元),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幻灯片20 经过十年恢复,到1955年,日本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二战前的水平。 第二阶段:1956—1973年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日本注重技术革新,促使经济迅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最高时达到13%。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日本获得美国约40亿美元的“特需”订货。 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原因: 外因(美国的扶持) ●大量吃进日货 ●大量经援日本 ●战争特需 内因 ●日本选择了贸易国战略 ●日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经济)模式 ●日本民族的特质

二、日本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20世纪70年代,日元升值和石油危机对于日本经济打击很大,日本经济进入了中低速增长时期 日本政府大力加强干预机制,经济发展速度虽不及原先水平,但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仍然保持最快。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超过前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处于巅峰状态的同时,开始出现泡沫。 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遭受“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而陷入长期萧条。 “泡沫经济”与日本经济萧条 泡沫经济:一种经济虚假繁荣现象。它是指由于过量发行股票和通过炒卖房地产进行投机而造成股市狂升和地产价格暴涨,从而引起资产过度膨胀。 2001年小泉纯一郎执政,为了使经济摆脱持续低迷的状态,小泉政府开始对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 小泉对日本经济的调整: 1.放宽对于经济活动的限制 2.大力削减财政开支,健全和完善财政体制 3.实施金融改革 ●日本国内金融制度的改革 ●日本国内银行的改革 4.努力寻求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创立日本的信息经济 目前,日本经济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尚未走出萧条期。2009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1.3%。第二节当代日本政治 一、战后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 第一,制定新宪法。 《日本国宪法》主要内容有: 1、确立天皇象征制和主权在民原则; 2、实行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的三权分立制度; 3、规定永远放弃国家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 第二,整肃军国主义势力,解散军队,惩处战犯。 东条英机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 战犯嫌疑人在盟军宪兵面前列队 第三,进行社会改革,废除压制国民的法律制度,恢复民主自由权利。 第四,解散财阀。 解散了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四大财阀的总公司 美军占领日本后冻结财阀的财产 第五,进行农地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罗某的思维能力很强,小学时成绩很优秀,深得老师的关注和喜爱。在这种氛围中,罗某的成绩一直很好,直至毕业。升了初中,罗某表现的有点贪玩,不爱学习。但他的班主任很重视他,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并给予了他特别的关心和引导。在老师的监督和管理下,罗某的进步很快,成绩一直领先。在参加全县组织的拔尖考试中,罗某以优异的成绩直接考上了省重点考中。当时,班上只有3名同学考上了。升了高中后,由于缺少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罗某逐渐放松了学习,成绩下降,并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加上缺少老师和家长的监管(罗某的父母都是农民,常年外出打工,没时间引导和教育罗某),罗某开始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来往。在一次骑摩托车抢劫中,罗某被送进了监狱。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最后沦陷成这样,我们都替他感到惋惜。 一、中学生的时代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与消极混日子并存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的高峰时期。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青春活力,而且思维能力很活跃。他们在社会积极因素的影响下,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理解社会需要和看待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同时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他们的竞争意识也更加强烈。反之,在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则会错误地认识社会以致走入歧途。像罗某由于缺少正确的认识,与社会上一些无业青年来往,接受了一些消极行为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人生情感上优越感与失落感并存 中学生正处在蓬勃向上,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他们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时候,往往怀着乐观的情绪,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热情。有些青年学生在生活顺意、获得成功的时候,容易滋生出放荡不羁和骄傲自满的情绪。有些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表现出一种悲观颓废和萎靡不振的情绪。像案例中的罗某在进入高中后学习上遇到了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引导开始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 (三)人生理想上高尚健康与享受堕落并存 理想是激励学生为开创美好未来而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理想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并指引着人生观发展的方向。中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科学知识的增加以及自我意识的成熟和独立性的发展。能够按照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自己的主观条件来思考人生。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由于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容易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致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和对理想的悲观失望情绪。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大国崛起之日本

大国崛起之日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大国崛起》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该片是中国电视人以电视传媒这一特别的载体来展现近现代世界发展的一次实践。它试图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本片期许以开放的心态为国人打开视野;对于正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世界,本片期许能为人类共同的进步提供思考。聆听历史是一种深远的智慧。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 通过观看《大国崛起》,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发达国家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意识到了一个民族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应该具有的历史使命,同时我也清醒地发现了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缺点和历史经验的不足。为了更加清楚地做出比较,我选取深深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日本来举例,浅谈其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明治维新是日本走向近代化的起点,明治政府大力推行资本主义的新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此同时,中国也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却遭遇失败。历史为什么会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呢? 从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上,第一,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19世纪中叶,这两个国家都还不具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充分的社会经济前提。只是由于遭到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日中两国才被迫将“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任务提上自己的历史议事日程。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第二,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

案例: 小明,今年17岁,高二学生,是一个男生。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爱睡懒觉或搞小动作。作业没按时完成,或者马马虎虎随便了事,许多次,各科目的课代表催他教作业,他因为没有完成而与课代表发生冲突。老师也因为他上课睡觉和没完成作业而经常批评他,逐渐地他对一些老师有意见。一提到学习,小明就无精打采,只说没兴趣,就是挨日子混个文凭。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厌学案例。 案例分析: 一、分析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矛盾分析法分析其原因 (1)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 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一类是敌我的思想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人民的内部矛盾上升为社会生活的主题。因此,社会存在的大量思想问题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思想问题也是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西方的思潮的涌入,稍不留神,功利主义就会膨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就会滋生。特别是大多青少年网络受众,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这些腐朽思想的腐蚀。在这个案例中,通过访问调查法,访问小明身边的同学,以及通过观察法,观察小明对学习内容的反应,特别是政治老师要密切观察小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应。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活动,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了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这些途径的理解,可以知道小明对学习内容并非反感。由此也可以看出小明厌学并非是反对教育,反对学习内容,因此,可以说小明的思想矛盾并非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总的来说小明的问题就是学习没有积极性,厌学的问题。(2)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 善于分析和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这是深刻认识和正确解决思想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思想矛盾的特殊性就要着重分析诸思想矛盾中起主要作用从各种思想矛盾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关系出发进行分析,可以明白小明的主要思想矛盾是缺乏学习动力,而次要矛盾是与同学(课代表)相处不和睦、与老师发生分歧、以及纪律松散。为此,要解决好缺乏学习动力的主要思想矛盾,也要解决好小明与同学老师不良关系等的次要矛盾。 (二)系统分析法分析其原因 (1)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的要素分析 思想信息系统是由一些四线信息的要素所组成,离开了要素就谈不上信息。思想信息要素是思想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思想信息包含了政治教育信息,思想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信息,心理教育信息。思想教育信息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信息。社会上也有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这是一个错误价值观。读书混文凭是一种功利价值观,小明则认为读书没什么用,只是一个混个文凭,方便以后找个好的工作而已,这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来说,小明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教育信息主要包括各种个人心理活动和社会心理活动的信息,如个人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以及社会心理活动的特征、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小明的性格属于情绪型,心境多变,容易冲动。做事也缺少耐心,意志力不够坚强。这些诸多的信息要素互相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都会对小明产生厌学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分析小明的思想问题,一定要把握好各要素信息。 (2)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的环境分析 思想信息系统的环境是指存在于该系统之外的所有其他事物或外部因素。思想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受环境所制约,并同环境之间发生着重要的互相作用,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之路 09国际政治 童超李峰胡海洋王磊杨礼

摘要:近年来,日本一改其“韬光养晦”的外交姿态,在各类国际舞台上频频发出强烈的声音,这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提出的政治大国战略是一脉相承的。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失去了其在之前在世界上确立下来的政治大国地位。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成为名列世界前茅的经济大国之后,它在全球的经济利益日益扩展,随之而来的是对政治大国的追求。 关键词:日本;政治大国;道路;艰难 在美国的庇护和帮助下,日本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崛起是二战后亚洲所有国家中最成功的。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均GDP是中国或印度的10倍以上。不仅如此,十年来日本的军费开支始终在全球名列前茅,居亚洲之首,是世界可数的军事大国,也是世界上兵种最多、装备最现代化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国际社会中,日本有着与其经济地位不相匹配的政治地位。日本对国际事务所尽义务颇多,但在国际事务中,日本常常被晾在一边,很少能够听到它作为“大国”应有的声音。冷战后,在新的国际条件下,日本努力摒弃“政治小国”形象,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建立政治大国的目标日趋明朗。 一、日本提出政治大国目标的过程 大平正芳担任首相的时期,开始着手设计日本新的发展道路,用他自己话说就是“坚决大胆地修改迄今为止的政策轨道”。概括而言,要做的是在文化上修正明治以来,尤其是战败以来日本轻视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倾向;在政治上改变日本“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形象。 大平正芳之后的中曾根康弘继承了大平正芳的发展战略,早在80年代初期,中曾根康弘呼唤“国际国家”,就曾提出建立一个在国际上拥有打过地位的日本的口号,后来在他担任首相时期,这一国际国家的口号又转化为“政治大国”,直接表达了充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名称:刘星找家教 二:案例梗概: 刘星功课不断下滑,刘梅准备找个家庭教师来帮助刘星。刘星的第一个家庭教师姓方,是个彪形大汉,用学院派的教育腔调跟刘星谈话。结果被刘星连连捉弄。第二天一个戴着眼镜、个头不高、文质彬彬的姓袁的家教出现在刘星面前,自称来给刘星当家教。刘星不屑,称自己让这个人在十分钟之内离开。没想到连使几招,都被袁老师破解。袁老师使用快乐教育法,通过聊天、打台球、贷分、踢足球等方式让刘星主动学习。刘星服帖了,可刘梅却不同意袁老师的教育方法了。刘梅正准备辞退这个袁老师时,袁老师也表示准备回校准备毕业论文了。临走时,他退还了刘星一百三十六块钱的零花钱,让刘星明白了积少成多的道理。 三: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根据两个大相径庭的教学效果,可以分为两个小案例,一个是方老师失败的教学案例,另一个则是袁老师成功的教学案例。接下来我要分析的是方老师教学失败的原因和袁老师教学成功的原因。 袁老师高大威猛,这是刘梅请他做刘星家教的主要原因。刘梅原以为袁老师的高大威猛可以威慑到刘星,刘星会被吓得乖乖听话,好好学习。可是,袁老师的教学效果并不好。

在视频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出来,刘星对家教是有着极为强烈的抵触情绪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能性几乎为零。袁老师并没有主动改善这一局面,没有主动向刘星表达友好,而是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气势压迫着刘星,刘星的抵触情绪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强烈,这就奠定了教学效果不好的基础。其次,袁老师只是重复着学校里老师的工作——教刘星做题。他并没有思考刘星学习不好的原因,以刘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如果他想学习,在学校里就能学得很好了,也就不需要家教了。袁老师没有因材施教,没有结合受教育者的个性进行知识传播,采用灌输知识的办法,根本激发不了刘星的兴趣,教学自然没有不会有好的效果。再次,当袁老师遇到刘星的挑战的时候,不会灵活地处理这类问题,没有化干戈为玉帛,选择硬碰硬,当刘星的挑战达到他的忍耐极限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对刘星的教育工作到此终止。 袁老师并不是刘梅心中刘星家教的最佳人选,刘梅怀疑他能不能把刘星教好。面对刘梅的质疑,袁老师说:“我觉得当老师,不能用武力相要挟,应该是用人格魅力来征服学生。”面对刘星的挑战,他见招拆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纵使刘星千万个不愿意不甘心,他也只能缴械投降。袁老师不用说教的口吻和刘星交流,而是用刘星同龄人之间交流的方式和他交流,刘星耍无赖,他更无赖,逐渐攻克了刘星的心理防线,和刘星做起了朋友。他没有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相反,他寓教于乐,不要求刘星和他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在学习,但希望刘星和他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有收获。他用快乐教育法让刘星在快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摘要: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开始酝酿调整国家新的发展战略,“政治大国”被正式提出并作为日本新的国家战略并逐步实践。但要真正成为政治大国,仍必须对自己的侵略历史进行深刻的反省,彻底肃清军国主义思想,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走和平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取得周边国家的谅解。否则,就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关键词:政治大国战略措施有利条件制约因素 正文:政治大国战略广义上是指以日本的国际化为主线,强调日本不仅要在国际社会里做出经济贡献,还必须承担起在政治、安全、文化等方面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的责任;不仅包括对外战略的制定,也包括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改造。狭义的政治大国主要是指能够像“普通国家”一样自主地、平等地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国际政治大国。 近代日本提出了“脱亚入欧”,成为其跻身世界列强行列的第一次战略选择;二战后,日本“脱欧入美”,完成了其第二次战略选择;而日本首次把走向政治大国作为一项国策提出来,是在80年代中期中曾根康弘执政时。中曾根首相上台后在其“战后政治总决算”中明确表述:日本不能只满足做经济大国,还要求成为政治大国;今后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这是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宣言,也成为后来日本历届内阁的共识和国家目标。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日本利用冷战后的形势,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其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明显加快。 1、立足亚太,争当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首先,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大力开展经济外交,日本对亚太地区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其次,大力开展政治外交,积极参与亚太事务,积极改善与各个国家的关系,如中国、俄罗斯、韩国、朝鲜等。再次,加强亚太军事外交,扩大日本军事影响。日本在展开全方位政治外交的同时,十分重视亚太地区的军事外交。 2、大搞联合国外交,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多方拉票,积极竞选非常任理事国;利用各种场合和各种宣传媒介,为日本出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造舆论;增加对联合国的财政贡献,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加强同联合国的人员合作,争取把持联合国的重要机构。 此外,日本还以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后盾,争取在世界经济交流和经济规则的制定中起主导作用;以加强日美同盟为重点,同时全面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协调;全面增强军事实力,为政治大国目标奠定军事基础。 日本争当政治大国仍当面临许多阻力和困难,但还是有许多有利条件的,其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有其必然性: 首先,战后日本经济实力壮大的必然结果。在冷战的特殊环境中,依靠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庇护,日本得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随着经济实力增强、经济地位和经济影响力的提升,日本现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谋求与“经济巨人”想匹配的国际政治影响力成为日本在外交战略方面的必然追求。这是日本寻求政治大国地位的主要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doc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 案例: 小明,今年17岁,高二学生,是一个男生。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爱睡懒觉或搞小动作。作业没按时完成,或者马马虎虎随便了事,许多次,各科目的课代表催他教作业,他因为没有完成而与课代表发生冲突。老师也因为他上课睡觉和没完成作业而经常批评他,逐渐地他对一些老师有意见。一提到学习,小明就无精打采,只说没兴趣,就是挨日子混个文凭。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厌学案例。 案例分析: 一、分析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矛盾分析法分析其原因 (1)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 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一类是敌我的思想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人民的内部矛盾上升为社会生活的主题。因此,社会存在的大量思想问题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思想问题也是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西方的思潮的涌入,稍不留神,功利主义就会膨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就会滋生。特别是大多青少年网络受众,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这些腐朽思想的腐蚀。在这个案例中,通过访问调查法,访问小明身边的同学,以及通过观察法,观察小明对学习内容的反应,特别是政治老师要密切观察小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应。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活动,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了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这些途径的理解,可以知道小明对学习内容并非反感。由此也可以看出小明厌学并非是反对教育,反对学习内容,因此,可以说小明的思想矛盾并非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总的来说小明的问题就是学习没有积极性,厌学的问题。 (2)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 善于分析和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这是深刻认识和正确解决思想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思想矛盾的特殊性就要着重分析诸思想矛盾中起主要作用从各种思想矛盾客观存 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关系出发进行分析,可以明白小明的主要思想矛盾是缺乏学习动力,而次要矛盾是与同学(课代表)相处不和睦、与老师发生分歧、以及纪律松散。为此,要解决好缺乏学习动力的主要思想矛盾,也要解决好小明与同学老师不良关系等的次要矛盾。 (二)系统分析法分析其原因 (1)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的要素分析 思想信息系统是由一些四线信息的要素所组成,离开了要素就谈不上信息。思想信息要素是思想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思想信息包含了政治教育信息,思想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信息,心理教育信息。思想教育信息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社会上也有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这是一个错误价值观。读书混文凭是一种功利价值观,小明则认为读书没什么用,只是一个混个文凭,方便以后找个好的工作而已,这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来说,小明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教育信息主要包括各种个人心理活动和社会心理活动的信息,如个人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以及社会心理活动的特征、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小明的性格属于情绪

日本国家战略及中国对日战略_楚树龙

得不接受在钓鱼岛海域与中国公务船“并驾齐驱”、各自宣示主权的现状,这是朝钓鱼岛主权问题确有争议的客观事实迈进了一步。但这还远远不够,日本目前仅接受海上存在争议,对空中的争议依然不接受,还不能接受我国公务飞机巡航钓鱼岛的状况。这不正常,不符合钓鱼岛有争议的原状,钓鱼岛主权有争议应是全方位的、立体的,不仅包括领海,也应包括领空。因此,此次我国划设的ADIZ覆盖钓鱼岛区域,正是我国宣示钓鱼岛主权的好机会,同时也为未来我国公务飞机巡航钓鱼岛埋下伏笔。因此可以说,中国划设ADIZ是恢复钓鱼岛主权有争议原状的又一项战略举措。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虽身处东方,却常以“西方人”自居,看不起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然而,从历史的长河来看,“500年西方、1000年东方”,西方的崛起和强大无非是近四五百年的事情,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却曾经引领世界至少1000多年。今天的中国正在强劲复兴,正在恢复历史上应有的国家地位与国际影响,未来的日本也许将再次面临历史的选择,是跟东方走,还是跟西方跑?现在中日关系正逐步向这个历史临界点靠近,日本也许不甘心这种历史宿命,试图有所改变,故不断挑起事端,制造中日关系紧张,试图借域外大国力量,拖拽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面对日本这种小国的张狂,我们首先要在战略上看透它、藐视它,但在战术上却不可不防。中国划设ADIZ就是一种战术防范与战略警告,其完全是出于应对当前令人忧虑的东亚安全形势,出于自身安全防御需要,不带有任何进攻和挑衅性质;同时我们也应注意战略协调,力避战略冲突,真正把ADIZ变成和平之区,而不是危机之域。○ 日本国家战略及中国对日战略 楚树龙(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说过,“日本是个没有战略的国家”,这话不全对。日本在历史上很多时期具有明确、固执的国家战略,如上个世纪发动对外侵略、占领中国及攻击美国等。现在安倍领导下的日本也有明确的“重振日本”的国家战略。 安倍的日本国家战略集中体现于所谓“正常国家”战略。不止安倍本人,就是日本政治和社会精英及民众中很多人都希望、渴望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这个口号和方针提了几十年,至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正式提出。“正常国家”成为日本国家和社会二战结束后六十多年来的心愿和国家目标。 所谓“正常国家”就是要改变、摆脱二战后国际社会给日本确定的身份、地位、作用、束缚和限制,使日本成为与世界其他国家、其他大国一样的国家。具体而言,就是要摆脱、改变二战后给日本确立的“战败国”身份,摆脱、改变二战后日本在宪法、军事、安全等方面所受的束缚和限制,使日本重新成为一个在外交、军事和安全等方面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成为一个不受限制的亚洲和世界大国,成为安倍所说的“令人自豪和骄傲”的日本,恢复“明治维新”后日本在近代历史上的“骄傲”和“光荣”。换言之,日本也一直有“日本梦”,也要实现其“民族复兴”的理想和目标,这在以安倍为代表的日本右翼中表现尤其明显。 然而,日本所谓“正常国家”的目标并非要成为真正的“正常国家”或“普通国家”。日本很多时候把“正常国家”的目标装扮得“很正常”,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这完全是谎言,是掩饰。安倍等人一年来、几十年来的言行充分证明,日本的“正常国家”战略目标不是要使日本成为与其他亚洲和世界各国一样的“正常国家”,而是要恢复二战中、二战前日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甚至按自己的意志、利益行事的“正常国家”;重新 11 《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第1期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精品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 案例: 小明,今年17岁,高二学生,是一个男生。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爱睡懒觉或搞小动作。作业没按时完成,或者马马虎虎随便了事,许多次,各科目的课代表催他教作业,他因为没有完成而与课代表发生冲突。老师也因为他上课睡觉和没完成作业而经常批评他,逐渐地他对一些老师有意见。一提到学习,小明就无精打采,只说没兴趣,就是挨日子混个文凭。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厌学案例。 案例分析: 一、分析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矛盾分析法分析其原因 (1)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 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一类是敌我的思想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人民的内部矛盾上升为社会生活的主题。因此,社会存在的大量思想问题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思想问题也是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西方的思潮的涌入,稍不留神,功利主义就会膨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

主义等就会滋生。特别是大多青少年网络受众,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这些腐朽思想的腐蚀。在这个案例中,通过访问调查法,访问小明身边的同学,以及通过观察法,观察小明对学习内容的反应,特别是政治老师要密切观察小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应。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活动,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了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这些途径的理解,可以知道小明对学习内容并非反感。由此也可以看出小明厌学并非是反对教育,反对学习内容,因此,可以说小明的思想矛盾并非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总的来说小明的问题就是学习没有积极性,厌学的问题。 (2)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 善于分析和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这是深刻认识和正确解决思想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思想矛盾的特殊性就要着重分析诸思想矛盾中起主要作用从各种思想矛盾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关系出发进行分析,可以明白小明的主要思想矛盾是缺乏学习动力,而次要矛盾是与同学(课代表)相处不和睦、与老师发生分歧、以及纪律松散。为此,要解决好缺乏学习动力的主要思想矛盾,也要解决好小明与同学老师不良关系等的次要矛盾。 (二)系统分析法分析其原因 (1)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的要素分析 思想信息系统是由一些四线信息的要素所组成,离开了要素就谈不上信息。思想信息要素是思想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思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择题绝密考试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绝密考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经济格局的核心内容是指( C ) A.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B.各国的经济实力 C.世界经济体系 D.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 3,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部,各国投票权力大小均实行( ) A.按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比例的原则 B.按各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多少决定的原则 C.按资金份额多少决定的原则 D.按各国自愿认购资金份额的原则 4,战后新殖民主义政策的突出表现是( ) A.马歇尔计划 B.印巴分治 C.“第四点计划” D.洛美协定 5,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于( C ) A.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 B.肯尼迪政府时期 C.尼克松政府时期 D. 克林顿政府时期 7,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市场为宗旨的是( C ) A.欧洲自由贸易区 B.世界银行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9,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 C ) A.1960 年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 B.1968 年美国实行“黄金双价制” C.1971 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D.1973 年美国第二次宣布美元贬值 10,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 有一定联系,但从长远看是相互对立的 B.有一定矛盾,但从长远看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 C.无矛盾,完全一致 D.无联系,平行发展 11,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在 ( D )

A.战后初期 B.60 年代 C.70 年代 D.80 年代 12,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 C ) A.民族分裂主义 B.极端主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新干涉主义 13,20世纪90 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D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 16,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C ) A.新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巨大影响 B.作为两极格局基础的雅尔塔体制不得人心 C.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发展成为国际主要潮流 D.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消长和力量对比的改变 17,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 B ) A.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B.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1954年越南人民开展抗法战争 18,“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者是( ) A.杜勒斯 B.肯尼迪 c.尼克松 D.杜鲁门 20, 1969年联邦德国政府提出的“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A ) A.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 B.加强同日本的经济合作关系C.调解同中东国家的关系 D.发展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1,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B.美苏互有攻守 C. 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D. 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22,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 C ) A.苏联全面改革 B.两德统一 C.欧洲联盟建立 D.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23,国家间建立和发展正常关系的主要基础是( ) A. 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相近 B.政治经济制度基本相同 C.相互尊重领土完整、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

日本推进_政治大国_战略中_软权力_运用论析

2009年12月第22卷 第6期 阴山学刊 Y I NS HAN ACADEM I C J OURNAL D ec .2009 Vo1.22 No .6 日本推进 政治大国 战略中 软权力 运用论析 徐大超 (南阳理工学院政教部,河南南阳473026) 摘 要:成为 政治大国 是日本所确定的国家战略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灵活运用 软权力 ,以推进 政治大国 战略。通过增进共同价值观,扩大文化吸引力,打造 地球贡献国家 等外交手段,日本拓展了国际政治空间,提升了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事务发言权,改善了国际形象,为走向政治大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日本;政治大国;软权力 中图分类号:D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69(2009)06-0112-05 一 成为 政治大国 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不懈追求的国家战略目标。早在1980年,大平首相 提出了日本不能继续做 经济大国!!!政治小国 式的 跛足国家 的要求。1981年,铃木首相宣布日本正在开始第三个新的起点,即要从被动的受益者变为积极的创造者,这意味着日本 第三次远航 的开始。1983年,中曾根内阁公开举起要做 政治大国 的旗帜,提出日本应发挥与经济大国地位相对应的国际作用,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加其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其后,各届内阁在政治大国问题上虽然提法不同,但对政治大国的内涵理解以及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概括起来,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构筑以美、日、欧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秩序正经历着快速而深刻的变革,尽管旧秩序似乎正在消失,但一个结构合理、能为世界政治提供范式框架和取向的新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 [1](P48) 而历史证明,主导国际秩序的国家会比其它国家从国际秩序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因此冷战结束后谋求构筑有利于自身的未来国际新秩序问题摆在了日本 面前。1990年初,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在致美国总统 布什的信中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即 必须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形成世界新秩序 [2](P183) 。 海部在其?首相施政方针演说#中进一步阐明: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变化之中,日本必须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开展 有理想的外交 ,积极参加旨在建立新秩序的国际努力。其后,日本政界和学界对构筑国际新秩序的具体主张各抒己见,但 以美国、日本、欧洲三极为主导,以西方的价值观念为准则,以西方的民主政治理念、民主政治模式以及市场原则为基础 的核心却没有改变。这一主张凸显美、日、欧三极主导的国际新秩序符合日本的利益要求。 2.力争成为未来亚洲秩序的主导者。这是日本政治大国目标的出发点和基础。从国际秩序的角度来看, 国际秩序是由各种亚秩序组成,亚秩序受国际秩序支配。国际秩序管理、协调、控制着各种亚秩 序及其相互关系。 [1](P59) 亚秩序就是地区秩序,其主导者在国际秩序的构筑过程中将起重要作用。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反复强调: 欲登世界舞台, 需以亚洲为选区。 [3](P246) 因此,日本在1991年发表的?外交蓝皮书#中提出:今后日本必须对作为国际秩序重要一环的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发挥真正中心作用。其目的是逐步提高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地位,进而主导地区事务,为走向世界政治舞台奠定基 112 *收稿日期: 2009-09-09 作者简介:徐大超(1969-),男,河南南阳人,硕士,南阳理工学院政教部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与国际政治研究。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观察新世纪之初日本的发展态势,不禁使人想起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森岛通夫1999年在《日本为什么将会没落》一书中作出的预言。他认为,正是20世纪后半期日本发展的成功带来了现在日本无法逃避的失败,在21世纪的后半期,日本即使尚能保持一定的经济水平,也将会变成一个没有影响力的软弱无为的国家。森岛的预言已经开始被事实所印证。 关于当前的日本政治 自20世纪50年代始,和平、民主与独立就是日本国民争取的目标。时至今日,仍不能说这一目标已经真正实现。在当前日本国家政治领域的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何种选择,对日本能否真正实现上述目标,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事务发言权至关重要。 (一)政治的民主化 2001年4月26日,森喜朗终于挂相印而去。然而,回顾2000年4 月5日森喜朗上台执政一年来的前前后后,其“政绩”似乎除了让日本政府背上了更多的债务外,就是“错话连篇”,“神之国”一类“失言”不断,使其因继承小渊一手操办的冲绳峰会而得到的较高的支持率一路下跌,尤其2001年2月10 日美国攻击型核潜艇格林维尔号撞翻日本爱媛号渔业实习船事件发生时,森喜朗作为国之最高权力者无视民之死活而沉迷于高尔夫球的表现招致日本国民的强烈不满,2 月末其支持率已降至6%—8%。虽已山穷水尽,森首相却仍对民怨众怒俨然不知,用歪理诡辩自我安慰,说什么“我接到的电话都是鼓励我继续干下去的”、“接到撞船的消息后我已经指派人去进一步调查了”云云,在国民已对其完全丧失信心、舆论传媒纷纷猜测其下台时日的严重环境中,仍坐在首相宝座上发号施令两月有余,并代表国家权力去美国访问,对日本的国家政治运营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有日本学者称,作为首相,尽管面对如此不利环境,但只要他本人不言辞职,则别人不会逼迫他辞职,这就是当代日本政治制度的一大弊病。由此想来,日本国民的全体意志如何在国家政治中得到反映?日本的政治民主究竟是全体国民的民主,还是首相一人的“民主”?抑或自民党一党的“民主”?日本人常说的“日本政治三流”再次得到很有说服力的验证。 面对日本国家政治的这一非合理现状,许多日本人主张的首相直选论颇有市场。按照公正、合理的法律程序进行真正排除金钱政治的首相直选或许不失为根治日本政治顽疾的一帖良药或改革不合理政治制度的一项有效措施。小泉纯一郎4月26 日就任首相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了对首相直选的积极态度,要专门设立私人咨询机构进行研究。问题在于这一主张何时能在日本政治发展中取得优势。如果有朝一日日本建立了相应的制度进行首相直选,一旦首相不称职则可通过选民公决将其罢免,建立起这样的选举体制理所当然会距离真正的政治民主更近一些。 1955年体制崩溃后,日本的政治民主化曾出现了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曾几何时,故态复萌,以联合政权形式出现的自民党为核心的政权与1955年体制下的自民党政权本质上的差别并不大。自民党虽是国会第一大党,但并不能代表日本多数国民。日本计量政治学者小林良彰曾专文分析当前日本选举制度的不合理性,其核心问题是少数选民有可能比多数选民获得更大的权益。2000年6月25日举行的大选中,约1亿选民中有6200万人投票,自民党得票至多不过2000余万张。并且这2000余万张选票中受到金钱污染的数量恐怕不小。时下在日本各政党间的竞选中,决定竞选成败的关键似乎已不再是政策主张能否反映民意,而是经济实力。自民党内何人出任首相由派系平衡力学和长老意志所决定。总之,国家政治离国民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这除理解为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裹足不前或退步之外,还能作何理解? (二)外交的独立性 自80年代末起,日本就有人主张推行大国外交。1990年,栗山尚一在《外交论坛》发表《激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发展》一文,鼓吹日本推行大国外交,引起了世人瞩目。2000年,栗山又发表了题为《对日本外交的期待》的文章,继续鼓吹大国外交。大国外交首先应是独立自主的外交,但栗山始终将维护并加强日美同盟作为大国外交的重要条件。如果处理国际事务时必须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充其量不过二等国外交而已,大国外交何来之有? 持此观点者何止栗山一人。在世纪之交,日本国内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研究成为热门,这些研究也受到国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

二、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一)提出及其必然性 是国际环境以及日本自身经济实力与国内政治发生变化的产物 1.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追求相应的国际政治地位已成为自然而然的诉求。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大国意识随之增强,强烈要求建立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2.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日本长期以来以经济为中心的国家战略提出了挑战;亚太地区的形势为日本谋求在亚洲的领导地位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3.大国主义的政治思潮和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的崛起成为日本政治大国的思想社会基础。(二)主要内容 以经济大国的雄厚财力与物力为基础,利用日美政治军事同盟与国际维和行动这两个框架,实现军事大国化,并以亚洲为政治大国化的战略重点,同时谋求提高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实现世界性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采取的具体做法(目标及手段) 1.加强日美欧三边关系,建立以目美欧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提高日本在解决世界重大问题上的发言权。 2.立足亚太,谋求建立日本主导的亚太新秩序,力图成为左右亚太局势的地区性政治大国。3.大力推行联合国外交,积极参加国际事务,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4.全面增强军事实力,以此作为政治大国的后盾。 (四)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的有利条件 1、经济大国地位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明显上升,为日本提供了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的良好机会。 2、日本是事实上的军事大国这奠定了军事基础。(“无核三原则”面临突破) 3、日本具有一定的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80年代以来,在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口号下,积极参与了国际社会几乎所有重大问题的管理和解决,在有些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已经超过了某些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五)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制约因素 1.日本对其战争历史问题的态度是重大障碍。日本多年来一直没有彻底清算和认真反省,伤害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难以得到亚洲国家的谅解和支持。另外,修宪问题也引发了对日本发展路线的忧虑。 2.日本还缺乏大国风范,外交长期追随美国,经济上自我中心主义,过分专注于眼前经济利益,缺乏战略眼光。 3.其实质是重新实行利益分配,必将触动各方既得利益,引发竞争。美国对日本的政治企图一直很不放心,担心日本挑战其霸主地位。如何协调好与美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其前景。 4、近十年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对扩大外交影响实现外交目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se Study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学时:34 课程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属于能力课程模块。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政工、宣传等实际工作。 (三)学习要求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明确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探索高等学校、企业、农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了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国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分析、编写案例的能力。 (四)先修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导论 课程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的涵义 (一)案例与案例分析。 1.案例。 (1)案例的涵义。 案例是一种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对具体事物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过程所进行的描述。 (2)案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由于案例是用于教育活动和科学研究的素材,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所以,它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真实性是案例首要和

基本的属性。在此基础上,人们的认识活动才能够得出正确的、有价值的结论; 必须具有典型性:在纷繁复杂的客观现象中,案例所反映的应当是那些代表事物总体特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蕴含着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的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研究,使人们的认识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启发和教育; 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所谓目的,就是使用这一案例所要达到的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它规定着案例的选择方向和使用原则。 (3)案例的类型。 根据反映内容方式的不同,案例可分为描述型、问题型、借鉴型3种类型。 描述型案例以介绍某种客观现象为主要内容,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它要求人们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进行分析,以确立对待同类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正确认识问题的能力; 问题型案例是围绕某一现象发生的矛盾、问题以及对其发生和变化的过程所作的描述,凸现需要分析解决问题。它要求人们有效地运用理论工具,提出对策; 借鉴型案例着重从正反两方面典型经验和教训出发,总结前车之鉴,从积累经验的角度培养和提高人们分析何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就是以案例为媒体,对所提供的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信息,进行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思维过程。 3.案例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案例分析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教育实践;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领导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虽然没有提出过案例分析这一概念,但实际上创造了不少类似案例分析的方法; 案例分析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在很多学科中得到运用,并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现代案例教学把案例分析引进学校的教学过程,形成了一种与单纯理论讲授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它以案例为媒体,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进课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达到学习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案例。 (1)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案例。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是指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运用的案例。 (3)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